最主要的问题恰恰出在人们都忽略的地方:李泰伯的学生会主席和党员身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107aa0100lbvk.html
这篇文章我做了摘要。李同学的遭遇可谓功亏一篑,但是,他亏的那一点可不简单。事实上,我们培养的孩子大多是功名利禄之徒,这不仅是美国的大学不喜欢的,也是文革前中国的大学不喜欢的(那时中国提倡又红又专)。遗憾的是,给美国学校写“申请”的时候,“聪明过人”的李同学和他的老师、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从李同学事后的言论(文后有链接)来看,他至今还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请看文章——
今年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申请美国11所名校全部被拒,全国一片哗然。
李泰伯总分703分,平时成绩杰出,而且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模拟联合国主席,两次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获得者,托福和“SAT”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惨败之冲击波已远远超过其高考夺冠的声誉。
他还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他从小学钢琴,爱好画画,热爱莫扎特音乐。据说李泰伯父亲的手机铃声,就是李泰伯创作的。从李泰伯参加电视答辩和参加校内外活动看,他具有较强的语言和社交能力。难怪他不承认自己是“书呆子”。
更令人不解的是,李泰伯所在的人大附中今年反倒有近30人被美国排名前20的名校录取,其中哈佛就有两名。这种反差和各种议论使李泰伯本人也“忍不住”在博客上留下长篇日志进行“说明”。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其一,最主要的问题恰恰出在人们都忽略的地方:李泰伯的学生会主席和党员身份,以及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是进入美国名校的致命障碍。美国并没有我们这边的“政审”,但美国有其主流的价值取向,如自由、民主、人权。对此,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到普通民众均有共识。在美国,这种身份绝对是嫌疑记号或拒绝的理由。当然,有些人会隐瞒,但一旦被查出将惹出更大的麻烦。
另外,中国学生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参加社会活动并成为组织者都会加分。其实有两种活动反而会有负面作用:一种是明确的政治活动;另一种是有官方背景的社会活动,比如李泰伯提到的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这些活动与美国高中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有本质区别。参加这种活动不仅不能“加分”,还可能“减分”。
其二,李泰伯或者是没有证实“独立思考能力”,或者是表达不当。李的信条是“我爱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做我爱的每一件事”,他甚至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写下了这句话:I love everything I do,and do everything I love,并把它当作“主题”。
但可能坏就坏在这句貌似双关,实为同义反覆;看似机智,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话上。这句点题的话恰恰透露出他对语言词藻的兴趣,反而忽略了对自己真正所爱的事业的专注。同时,这句话似乎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独特,而非实质意义上的独到见解。
其三,李泰伯的整篇“说明”没有提及社会责任心和对社会回馈的问题。相反,他反覆强调的是“我”和“一切靠自己”。最后结束语也是:“祝大家都能快活地为自己的前程奔波,能始终不忘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奋进的动力”。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不仅仅缺乏胸怀,更与美国名校希望毕业生能承担大业,同时回馈母校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在美国人看来,“大人物”总是与社会责任心联系在一起的。而名校想收拢和培养的是各界潜在的“大人物”。李泰伯缺乏社会责任心无疑是其落选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自:
http://bbs.t56.net/thread-1227883-1-1.html
李同学事后的言论
http://news.sina.com.cn/s/2010-07-06/1144206207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