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为什么只有一个“苹果”争? ------ 无奈

回复 49#不二周助 的帖子

这个说来话又长了。

第一个,小囡是不是真能成为爱因斯坦,我觉得智商还是起很大作用的。
有的小囡拼死拼活,成绩就是上不去,何苦这样逼孩子呢?有的小囡,整天调皮捣蛋,成绩照样考第一,这个不是智商又是啥呢。
所以我想,天资是没法改变的,天才就是天才,像爱因斯坦哪怕伐读书他还是爱因斯坦。
当然,他生活的环境,允许他不读书也可能有成就,在国内,伐读书就完了,管侬智商160还是200呢,自信心早就打击的没了。

第二个,既然小囡生下来就已经有了智力高低的区别,那么由他们去就好了,人品道德这是需要父母把关引导的,学习啥,喜欢啥,这点自由要是还没有,做人太可怜了。
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机会选择我们的未来(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小时候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补课和追逐名校的事情),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最大的好,就是给他们一个可以选择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的权力。

第三个,国内这种环境,我能力有限,没法抛弃世俗观念,也不敢用孩子现在的快乐和他的将来赌一把,所以我只好选择忍受。
国外轻松的是环境,不肯轻松的是中国家长,就像人家说的,这是一场不分高下,没有名次,没有奖牌的健身运动,中国家长非要在这样的活动里争先恐后,那也只能说是活该了。
还是回到上面2个问题,孩子不是那块料的,家长再紧张,还是没啥用,逼死自己逼死孩子也是家长自己的选择,不要怪别人。
相反的,孩子在自信、轻松的环境里,凭自己的意愿学习,是那块料自然有出息,不是那块料,将来也照样吃喝不愁,有房有车,有好日子过,那也就由他去,至少不用父母担心他过不过的下去。

有没有听过一个试验:把跳蚤放在玻璃盒子里,上面压着块看不见的玻璃板,跳蚤一开始拼命跳高,无数次失败以后,跳蚤知道它能跳的高度就只有那点,于是当拿开那块挡在它头上的玻璃板后,它也不会往上跳了,因为受虐惯了。
所以我觉得,同胞们这种焦虑的习惯,真的是受虐久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28 13:44 发表 \"\"

说来听听,我很好学滴
如果我们按照兴趣优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然天性,把同学们培养出来了。
当然有大学、本科、专科、高中、技校等等。
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因为要按照同学的兴趣,这个同学可以学了两年会计,觉得没劲,另修了两年计算机。这也是可能的。所以我这说的五花八门还真是百样人就有百样专业。
毕业了,就业怎么办呢?政府、公务员、国营企业需要的同学首先得听话吧,但是有很多同学不是听话这个型的。进民营吧,民营企业需要的人比较多。但可能民营仍然不能给所有的人提供合适的职位。那么就剩下最后一条路,创业,自己当自己老板,这下兴趣不是问题了吧,至于同学的兴趣是不是能转换成社会效益,得到的回报大或者小,这是需要同学们自己去适应和调整的。
我不是说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了。

恰恰相反,就业的问题越来越恶化,政府、公务员越来越人满为患(这个比例可别以总人口算,以城市人口算算看),国营企业的垄断控制的市场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税收在增加,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这些都为前面教育中的恶性竞争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28 14:10 编辑 ].

TOP

回复 50#混凝土 的帖子

我不怕,我是吃不胖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7-28 14:00 发表 \"\"
国营企业的垄断控制的市场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税收在增加,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这些都为前面教育中的恶性竞争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非常同意!

另,有次听到个说法,在中国谈生意,男人需陪客户吃喝嫖赌,女人需被“潜规则”。老外来了天上人间都大为惊叹,可见中国现在创业何其难那。.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28 14:00 发表 \"\"
我不怕,我是吃不胖的
太不公平了.

TOP

回复 55#混凝土 的帖子

我也很生气,为什么我吃的不少,却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28 14:00 发表 \"\"
我不怕,我是吃不胖的
除了怀孕期间,无体重从来么超过46kg过 .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28 14:09 发表 \"\"
我也很生气,为什么我吃的不少,却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说明侬很适合到资本主义社会起.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7-28 14:07 发表 \"\"

太不公平了
从来么有公平2字.

TOP

回复 57#龙宝娘 的帖子

阿拉55手……

原来也一直保持在45kg以上的,最近分量又掉的厉害啊,难道是传说中的老来瘦…….

TOP

回复 56#m宝贝 的帖子

你应该贡献DNA让科学家做研究, 好早日造福我等呼吸都要长肉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10-7-28 14:10 发表 \"\"

说明侬很适合到资本主义社会起
到资本主义起了回来,就更好的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民,实在是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啊.

TOP

回复 61#混凝土 的帖子

难道要把我克隆……我连献血标准都达不到.

TOP

回复 59#龙宝娘 的帖子

起码应该让我长高一点.

TOP

回复 63#m宝贝 的帖子

克隆你的瘦基因就行.

TOP

回复 60#m宝贝 的帖子

偶哟,侬表吓无哦,无还么讲老睐~~哪就轮上侬讲了呢~~.

TOP

回复 64#混凝土 的帖子

你又不矮,小混那么高,偶很妒忌.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7-28 14:13 发表 \"\"
克隆你的瘦基因就行
我儿子遗传了我的瘦基因,我还愁的很来……人家都以为我虐待儿子没给他好好吃.

TOP

回复 67#龙宝娘 的帖子

她是捡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7-28 14:19 发表 \"\"
她是捡来的
引用,8小混起看~~.

TOP

回复 70#龙宝娘 的帖子

她会自己去验DNA.

TOP

又看到一则,中国和外国的差异(转载)

走前和朋友吃饭,有朋友说:回温哥华你能赶上看冬奥会了。

一想,还真是。两年之内我竟然当了两回奥运东道主,北京的和温哥华的。“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好像有这么个口号吧?北京那回东道主当得够累的,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汽车分了单双号。温哥华这东道主该怎么当?好像政府没有通知,正好回去看看。

飞机快到温哥华的时候,喇叭里传出加航机长的声音:“现在请大家往左侧窗外看,可以看见美丽的惠斯勒,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于是整飞机的人都往左看。舷窗外,正午的阳光下,一片雪山峡谷,异常壮观美丽,只是谁也找不到哪条沟是惠斯勒。

过了几分钟,机长再次兼任起了导游:“现在大家再往左看,下面是塞普利斯山,冬奥会有一个赛场就设在这里……”

所有的人再一次在安全带的束服下努力抬起屁股、伸长脖子往左面的窗外瞅,弄得飞机直往左边栽歪。

以前飞温哥华没这节目,不知道这是机长一时兴起临时增加的、还是加航方面为了“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而特意布置给下属的。

下了飞机,本以为海关关口一定会排成长龙,奥运期间嘛。可谁知通关大厅里空空荡荡,每个关口前排队的都不过四、五个人,这阵式还是第一次遇到。仔细一看,明白了:所有的关口今天全部开放。平时能开一半就不错了。看来奥运期间机场负责边检的同志们得辛苦加班了。

出站口有穿着奥运服饰的人员举着牌子接站,估计都是志愿者,但人数远不如北京那会儿多。

第一感觉,机场的奥运气氛不浓。

回家心切,拖着唯一的一件小拉杆箱直奔“加拿大线”轻轨。每次往来北京、温哥华之间,我的行李都是这样简单,用不着别人来接,自己坐公交回家。再说,我家在温哥华也没车不是。

匆匆离开机场,却不知在身后错过了奥运期间不“和谐”的一幕——机场快餐店的员工在集体罢工!这事整得挺大,是我回家后在报纸上看到的。这也就是在温哥华,要在北京,那……

到了家,问太太冬奥期间当地有啥与平时不一样的没有。太太向我隆重推介设在本市(里士满,为了配合冬奥,临时不叫她列治文了。)的“O-Zone”。说那儿每天都有演出,前几天还有来自中国台湾和大陆的演员来表演,她和女儿去看了,人特别多,观众都是华人。

我说这是谁呀?跑到这儿唱野台子的还有那么多人捧场?太太说挺有名的。台湾那个乐队叫FIR,北京来的那个边说边唱的胖乎乎男孩叫张什么。

后来我在“O-Zone”的网站上一查才知道,FIR就是“飞儿乐队”,要说“飞儿乐队”我听说过,说FIR还真对不上号。胖乎男孩叫张伯宏,不过从照片上看不胖啊?

飞儿乐队名气很大呀!太太说那也没昨天出场的加拿大摇滚乐队受欢迎,那个乐队叫Our Lady Peace。太太和女儿提前两小时进场,整个体育场就已经站满人了,几乎全是洋人,前几天捧飞儿乐队的华人不知道都躲哪儿去了。


我说这就是文化差异。

文化有差异,体育应该没有吧?也有!

我19日到温哥华,在家里看到一份18日的《The Province》报,头版整版刊出的大照片,是一个加拿女运动员挥舞国旗庆祝胜利的画面;翻到最后,末版又是一个整版大照片,画面上挥拳大吼的还是这位加拿大金发美女,也就是在500米短道速滑输给王濛得第二的那位。

这时候加拿大已经拿下两枚金牌了,还且后面还有大把金牌可拿,按说一块银牌不至于给出这么大的动静吧?可人家加拿大人不是这么想滴!能参加奥运的就是英雄,何况人家还拿到奖牌了。再说,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比赛费用,要么自己掏腰包、要么找人赞助。除了给国家带来荣誉,人家也一分情都不欠国家的。别说银牌,就是名次垫底也用不着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领导的一通检讨,站在奥运这个赛场上,唯一要做的,就是按受观众的欢呼!

以前奥运的电视转播,主要盯在中国运动员身上,这次在国外看人家的电视台,对咱没那么照顾,什么项目都播。首先围观的群众对哪个运动员都是一片欢呼,不知道的以为每个人都是冠军呢;另外,绝大多数运动员完成赛事后也是兴高彩烈、手舞足蹈,不知道的也以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第一呢。

而且,这次我才知道,国外算奥运排名,是按奖牌总数算的,而不是像我们在北京奥运那会儿按金牌数排座次。

除了看电视转播,没去现场看比赛,票太贵,再说现在也买不到了。跟上回在北京一样,这东道主白瞎了。

但是,毕竟咱还是人在温哥华呢,赛场里的气氛无福感受,主办城市里的奥运气氛又不要钱,不受白不受呀。街上转转去吧!

走在大街上,除了市政府大楼张灯结彩、开门纳客、举办展览供游人免费参观外,其他的地方与平时没太大区别。临街的旧房子政府也没给出钱重新粉刷一下、流动人口也没给劝回原籍、汽车也不分单双号、进出小区也没人查出入证……

有区别的是街上的人:几乎一半的行人身上都会有国家或奥运的元素,哪怕只是一顶有枫叶图案的帽子、或是一双有奥运标志的手套,当然,也不乏直接披着国旗的。

而且街上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一个个都兴高彩烈的。我算看出来了,对这些加拿大人来说,冬奥会就是一个大Party:有比赛看、有起哄架秧子的地方可去、能一起到大街上Hi。再看那个“O-Zone”,连吃、带玩、还有演出可看,那不就是一庙会嘛!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加拿大人都喜欢冬奥会。我到温哥华的当天,电视上说,有300人在温市中心游行,抗议举行奥运。这又让我想起了北京,不知道北京那届奥运是不是历史上唯一一届受到主办城市全体市民支持的奥运会……

我是北京“永久市民”兼温哥华“永久居民”,对北京奥运,我感恩,大多数北京人都因为办奥运而得到实惠了吧?对温哥华奥运,我喜欢,大狂欢节谁不喜欢呀?.

TOP

首先围观的群众对哪个运动员都是一片欢呼,不知道的以为每个人都是冠军呢;另外,绝大多数运动员完成赛事后也是兴高彩烈、手舞足蹈,不知道的也以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第一呢。

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每个人尽了力,就应该得到欢呼。我理解的是这些。

另:这么大的活动期间,抗议游行,来表达市民对政府行为的不满,也就是在外国了。.

TOP

回复 71#混凝土 的帖子

各么无就么办法了~~.

TOP

回复 72#m宝贝 的帖子

咱们缺的就是一颗平常心, 都不甘于做普通事.

TOP

回复 75#混凝土 的帖子

嗯~.

TOP

因为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享受的社会福利有新移民来垫底贡献。
社会财富和人口相对应的比例决定了大致的分配格局,分配格局决定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中国不过才发展了30年,虽然不少人生活水准极大提高,以至于老外都承认中国的沿海城市赶超欧美。但人均财富其实仍在100多名,西部农村实则像非洲。想通了中国目前的财富平均水平还在倒数之列,就不会一味的拿发达国家说事了。
按照目前国人的欲望,中国崛起的确是地球无法承受的。.

TOP

回复 77#假居士的跟班 的帖子

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完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看到的也各各不同,关键看每个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沿海城市的建设赶超欧美,这点毋庸置疑,但很多方面,想赶上人家,还不是这代人甚至下一代能够做得到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7-28 16:06 发表 \"\"
按照目前国人的欲望,中国崛起的确是地球无法承受的
非常同意!.

TOP

回复 1#m宝贝 的帖子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中国家长焦虑的原因除了对未来环境的担忧,还有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TOP

引用:
原帖由 hongyafan 于 2010-7-28 12:35 发表 \"\"
一直不能明白,电影剧视里那些美国人,打开车库就拿出工具,陪儿子一起修房子,修车子,感觉那些父亲怎么这么能干啊,原来,中学里都有这样的课程学习啊。

快快在中国中学里开设这样的课吧,真实用。
十年前,我认识了一个澳大利亚人。搞到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学园艺老师,当时好吃惊啊。真正的植物知识,不应该是从这些实践中得来的吗?背那些枯燥的课文,不如去细心培植一棵小花小草。.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82#hongyafan 的帖子

我们相约去种地,哈哈.

TOP

回复 1#m宝贝 的帖子

酱缸泡出来的瓜,移栽到大田里,一时半会还适应不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

TOP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10-7-30 04:40 发表 \"\"
酱缸泡出来的瓜,移栽到大田里,一时半会还适应不了。
不让他到更大的世界里去看一看,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hongyafan 于 2010-7-30 11:55 发表 \"\"
好啊,“。。。。你耕田来。。。我织布555。。。。”白天田间走一回,傍晚网上泡一泡,周末城里逛一逛,节日国外游一游,呵呵,足矣
这算“成功”的生活方式了伐.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90#hongyafan 的帖子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混凝土 的帖子

国内有中考、高考,那还是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TOP

回复 86#shumi1 的帖子

TOP

回复 94#家有考王 的帖子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741897&extra=&page=2
我在那里说过一段话。
中国和外国的差异,除了传统观念外,生育政策是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外有的国中考时,就把孩子分流了,做工人、做白领的在高中阶段就进入不同的学校。孩子可以选择,家长也有得选择。.

TOP

回复 95#家有考王 的帖子

我觉得关键是在中国做个普通劳动者能过的日子,和在外国做个普通劳动者过的日子,差别实在太大了。

60、70年代没有计划生育,那时候父母双职工,没有双休日,的确管不了那么多孩子将来是不是做工人,而且大多数家长自己就是工人,好像还有顶替父母工作的。

现在不一样了,很多父母都是白领,就算不是白领,也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白领,不要再做工人了。

现在即使开放生二胎,要是一对工人夫妻,还未必肯生呢,生了等于生活质量下降一半,不是每个人都能降的起的呀。.

TOP

回复 96#m宝贝 的帖子

这里有三个问题。
1、观念问题。中国人有唯有读书高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映射到择业上,就是做白领。
2、生育政策问题。
3、社会保障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TOP

回复 97#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是啊.

TOP

国内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没有可比性。但是择校却是哪里都有的,国外其实也蛮普遍的。我有朋友由于自己住的社区有太多移民就选择了私校。而且国外的富人区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是不同的,这样孩子的朋友圈自然就不同了。这个交际圈到哪都一样呀。

我接触下来国外的中产基本上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的,那些做牙医的,银行的,公司管理层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也会让孩子去考重点中学。医生,律师,银行家,飞行员,大学教授这些职业都是受欢迎的,很多家长还是会引导孩子的,这个到哪都一样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