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8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国外名校面试,奥数高手被PK(在我女儿学校班级博客上看到的)

国外名校面试,奥数高手被PK(在我女儿学校班级博客上看到的)

洋教授给出拒绝理由:“过于自我,无社会责任感
2010年1月6日   A24:上海·教育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我国教育重视行为规范,轻视价值观的培养。


  □记者 朱晓芳
    晨报讯 近日,在一次国外名校的招生面试中,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淘汰原因是洋名校教授认为他“过于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教育界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国内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应该为孩子补上书本上没有的这一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PCP-PCCW国际特训班面向全国选拔优秀高中生赴美,前期已经在北京进行选拔,近期,还将在沪进行选拔。近日,该校在沪举行的亲子交流活动上,记者获悉,在不久前的招生面试中,一位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当时,一位宾大教授问他:“你读书读得这么好,是为了什么?”他说:“是为了挣钱。”教授又问:“挣钱是为了什么?”他答:“为了周游世界。”教授问:“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还可以买房子。”“买了房子还想干嘛?”“让父母一起住”……最后,洋教授将这位奥数佼佼者淘汰了,原因是:“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我们面试学生的标准是:40%的学习成绩、40%的综合素质,还有20%的价值观。这名奥数获奖选手在价值观上被‘筛’掉了。”项目组委会主任孙天群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标准,是因为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到国外留学后被发现“水土不服”,不知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有的还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迷失了自我,每年这样的孩子都会有一批,因此有必要在面试中提前了解。
    得悉此事后,一位家长惊讶地表示:“奥数得奖也没用啊?平时一直在敦促孩子好好学习,要有好分数,要争取得奖,现在看来,国外大学重视的可不是这些。”但也有家长表示理解:“我觉得这位得奖者倒在面试关上,还是令人心服口服的,他输的不是一次面试,而是一种个人素质的积累。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再好,也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优秀的。”
    一名大学生认为,自己只知道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可是没人告诉自己,上大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在大学里究竟应该怎么过,于是,大学校园里,男女成对谈恋爱,三五成群玩网游,一群人围在一起打牌,学校几乎成了娱乐场所。
    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认为,该校以往的奥数得奖选手大多被国内名校录取,这件事反映出中外学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我们的教育比较重视行为规范,对价值观的培养的确比较轻视。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期望自己要有怎样的发展、要给社会带来些什么、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思考得比较少。”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章友德分析,一些国外名校选择学生的观念,也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取向。“教育改革要明确教育的价值和定位,要把人才培养、价值观塑造和知识传承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TOP

大人思路要清爽,大人思路不清,小人就了了了。.

TOP

哈哈。。。。.

TOP

我觉得这是标题党,是断章取义。

即便是相信记者的话,也是明明白白:“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和“面试学生的标准是:40%的学习成绩、40%的综合素质,还有20%的价值观。这名奥数获奖选手在价值观上被‘筛’掉了。”

同样的标准,也可以换成“这名某某学生在价值观上被‘筛’掉了。”
这里的“某某”可以是任何的某种取向。

难道只有奥数高手被PK吗?
难道奥数高手里就没有符合条件的吗?

奥数高手出国留学是大多数,这是事实!.

TOP

我在班级博客上的回复

呵呵,放羊娃的理想



我个人认为,品德远比学识重要,享受过程远比结果重要,能力远比证书重要。.

TOP

回复 4#囧囧爸爸 的帖子

没有奥过,PK机会估计悬.

TOP

我不会盲目排斥证书和考试的,希望家长在考虑的时候,能够更全面一些。

同时奥数与一般数学的区别?就看到的一些题目来说(不是太多),没有能品味到奥数的独特魅力.(其实我一起想知道这两者的区别,正在找答案中).

TOP

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qf 于 2010-1-7 22:58 发表
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赞同..

TOP

奥数, 本来就是中国人起劲而已, 不被待见太正常了; 孩子回答问题的方式么, 呵呵, 折射了当今教育没有远大理想教育哈.

TOP

确实说明不了什么,回答的头头是道的人,就一定有社会责任感?.

TOP

个人感觉这种现象不仅在奥数选手的身上出现,应该是当代教育的“普遍成果”。.

TOP

回复 12#guyuesusan 的帖子

同意
.

TOP

这份稿件写得莫名其妙,断章取义。.

TOP

乍一看题目,以为又是奥数惹的祸,原来和奥数没有太多的关系.

TOP

赞同,"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TOP

这是中国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物,和学不学奥数,没关系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0-01/07/content_449361.htm
中国学生:熟谙方程式 不善“应用题”
美国大学教授指出中国本科生的六大软肋
钱滢瓅



  本报讯 (记者 钱滢瓅)考进中国前十所大学的学生,学业功底不亚于美国十所顶尖大学的新生,但是4年后再“对决”,差距就拉开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院长倪军昨天在“中美大学与创新体系比较”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本科生六大软肋: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自信心、领导力、团队合作、表达能力均显薄弱。

  “中国学生,再复杂的方程式他都解得出,这一点,美国学生绝对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一遇到实际问题,美国学生的解决能力要比中国学生强很多。”倪军说,一遇到实际的“应用题”,中国学生就“看不见”方程式在哪儿了,也不知道如何建立方程式。

  倪军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系,1983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后获得博士学位。33岁那年,他获得美国总统奖;36岁成为了密西根大学的终身教授。他还是中国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中国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如今,倪军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对两国的高等教育有着切身感受。

  他认为,中国学生的“症结”出在教育体系上。“中国老师已经习惯把问题归纳成方程式,教学生如何解,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实际当中提取出方程式。”他说,以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为例,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到外面寻找问题,然后回来做课题。

  “在美国,学生经常会问我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我在国内讲课,很少有人提问,这也是差异。”倪军说,如果你学会问问题,可能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半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倪军发现,中国学生还有个典型的习惯——喜欢对答案。如果两个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么大家都“放心”了。他认为这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作业不应该是唯一解,而应有若干解。”倪军说,“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而言要求很高,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并且不能按照标准答案批改作业。”.

TOP

但是中国的奥数和那些奥数比赛是反映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

TOP

回复 17#hy_mz 的帖子

倪军发现,中国学生还有个典型的习惯——喜欢对答案。


呵呵,我体会更深。如果没有答案的东西是比较困难的推介。多问几个为什么,绝对是个好习惯,用多种方法解题,绝对是个好习惯。

应用题和方程的问题,大概很多小学阶段的家长都有很深的体会,大学毕业生的父母教不来上小学的孩子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并非教不来,而是没有用和孩子年龄适当的方式来,并且也懒得看教材。).

TOP

奥数获奖可能是取得面试资格的通行证,价值观有问题是被PK掉的原因。奥数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价值观。一个孩子成长为价值观的问题的孩子,作为家长是没有资格在旁边轻飘飘地来一句:都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感谢逻辑思维,能让我们思考,而不仅仅是抨击。.

TOP

为什么是奥数高手被PK,为什么不是非奥数高手被PK,因为非奥数高手根本没机会被PK。。.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qf 于 2010-1-7 22:58 发表
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完全同意!不知道美国名校出来的精英们又有多少是抱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而读书的.

TOP

完全是政治课从来不上或混混的结果。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来流于形式,看来即便是形式也没有真正落实。奥数高手的回答近乎于白痴,疑虑中……某个实例用奥数高手替换了……

当我们厌倦了某种形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教育好了,而是由于厌倦根本没有被教育。.

TOP

其实这个奥数高手回答的满实际的,中国人多,资源少,能得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蜗居里面的人物一样,一切都是为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这种社会体制下,他的这种回答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如果我们也有老外的那种生活保障,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也会回答的那么冠冕堂皇的,呵呵,还有最后一句话我有点感动的,就是买房子给父母住,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至少知道父母培养他不容易,等自己有了能力了也应该为父母付出点什么..

TOP

回复 24#芃妈芃爸 的帖子

恩, 奥数高手的想法是没错, 不过么, 人家宾大不是培养他这种想法的人的, 人家已经把人才的定义上升到思想上需要忧国忧民的高度, 既然这孩子未到如此高度, 那进不了宾大也很正常么.
其实瞎说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要是说他准备干吗干吗的, 教授一定会问, 那你过去十多年做了些什么准备呢? 有过什么类似的实际经验呢? 将来你准备怎么做来达到你的目标呢? 要是那么好糊弄, 人家能是去宾大当教授?.

TOP

回复 25#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呵呵,是的,还是想什么说什么吧,至少你给人家的印象是诚实的,去不了只能说明你不适合人家的教育模式..

TOP

看了这个帖子,我倒觉得这个孩子才是诚实的,还没有被教育成标准答案。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得出的结论是:奥数高手=诚实淳朴。
别砸我.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qf 于 2010-1-7 22:58 发表
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有道理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yli 于 2010-1-12 17:19 发表
看了这个帖子,我倒觉得这个孩子才是诚实的,还没有被教育成标准答案。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得出的结论是:奥数高手=诚实淳朴。
别砸我
非常赞同.

TOP

我想问问,大家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读书的??
非常惭愧,好像我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虽然现在还不出是否奥数的料。.

TOP

回答得很正常啊,普通老百姓家里出来的纯真小孩。.

TOP

我也觉得这个孩子说了大实话,房子也是生存的基本保障之一,同时还能有孝敬父母之心蛮可贵的,和奥数好像没啥关系。没有对家庭的责任感,谈何对社会的责任感呢?

[ 本帖最后由 香水薄荷 于 2010-1-13 08:5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囧囧爸爸 于 2010-1-7 21:06 发表
我觉得这是标题党,是断章取义。

即便是相信记者的话,也是明明白白:“没有回报社会之心,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和“面试学生的标准是:40%的学习成绩、40%的综合素质,还有20%的价值观。这名奥数 ...
该生的落选并不是因为奥数,而恰恰是因为学校和家庭在某些教育方面的缺失,归根到底也是中考和高考这两根指挥棒导致的结果。美国加州三所顶级小学照样出奥数题。但他们照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价值,领导能力等的考核。中国个别学生的落选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如果奥数好,其它方面也优秀的人才,美国佬不会傻到不要吧,抢都来不及呢。.

TOP

没有奥过,可能机会都没有
这个孩子下次在有机会应该就不会这么说了!
不能说实话啊,太傻!
不过这个孩子到是满孝顺的..

TOP

这个面试结果和奥数不奥数有关系吗?有点断章取义了~~~.

TOP

.

TOP

没有经过面试训练而已..

TOP

如果我是那个面试官,我就录取他,多实在的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要一步一步来。难道要来一句“为**主义事业而奋斗”就有价值观了?
话说回来,这种高级的面谈,没得过奖的孩子估计很难拿到面试资格。.

TOP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看来不就是有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三星口语快听快答中有一问:如果有足够的钱,你会做什么?女儿的回答是:帮助穷苦的孩子,尤其是印度的。
这算正确的价值观吗?

让父母和自己过得更舒适有什么不对?.

TOP

我觉得这个孩子起码很诚实、很直率呀!


难道这不对?
刘XX,曾经风糜一时的哈佛女生,在面试的时候,坚定地说要报效祖国,把人家都给感动了。现在呢?为美国公司打工。利用别人的信任而捏造假话,违背内心真实去迎合,难道是好品质么?不能因外来和尚的一句评语,否定了孩子的所有。他是可塑的,真正优秀的学校,可以把有缺陷的孩子塑出优秀。如果这个学校根据学生一句话就匆忙否定,那又怎样体现客观公正?说到底,侯选的学生太多,学校权威大,于是考官的主观也没人计较了。.

TOP

真的是美国名校?
真的是美国名校的老师吗?.

TOP

我怎么觉得这个孩子很好啊,很单纯
还知道买房子给父母住呢
不过中国的应试语文作文肯定没有学好
什么破烂学校啊,不上也罢,虚伪.

TOP

引用:
原帖由 liuqf 于 2010-1-7 22:58 发表
奥数选手说了自己的大实话,没经过面试训练而已。不说明啥。
赞同。
哪有这么单纯的高中生,估计美领馆签证面试也过不了的。.

TOP

[quote]原帖由 浦东明明妈 于 2010-1-13 12:33 发表
如果我是那个面试官,我就录取他,多实在的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要一步一步来。难道要来一句“为**主义事业而奋斗”就有价值观了?


就是,就是。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新闻时就很感动,起码他是妈妈的好儿子,在他这个年龄,能想到报恩,而且是在这种场合的,多不容易,当然其他的回答还真回答的不讨巧,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得适应啊。。。。。.

TOP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13 23:25 编辑 ].

TOP

能够将奥数学到出色的学生大多比较单纯,因为心无旁念,寻求最简单、有效的解题方式,结果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个孩子的回答代表了一批同类型孩子,很单纯,也很实在,当他接触到社会以后,看到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碰到钉子以后会改变的,也许他的回答会符合所谓“宾大”的要求吧。.

TOP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好问题吧。

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国外,不学雷锋,到处都是雷锋;在国内,学习雷锋几十年,为什么到处找不到雷锋?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TOP

国外哪里到处是雷锋;国内怎么就找不到雷锋?.

TOP

转帖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引起深思,避免一些问题。当然有不同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我们找借口的话,都是可以找的。难怕里面只有一句话让自己受益,那么就值得看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edsun 于 2010-1-12 15:12 发表
完全是政治课从来不上或混混的结果。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来流于形式,看来即便是形式也没有真正落实。奥数高手的回答近乎于白痴,疑虑中……某个实例用奥数高手替换了……

当我们厌倦了某种形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 ...
敢问您知道政治课上些啥吗?.

TOP

 59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