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joyhong
(......)
发表于 2009-12-28 12:03
只看此人
如果爱是宽恕---荆棘鸟
日子一天天流过,直到楼下大堂都起了圣诞树,才发现又是一年将过。都说圣诞节已成了异教徒的节日,呵,我们不是异教徒,我们只是一群没有信仰的世间凡人,在每一个可以的节日里寻求着平安的祝福和快乐。就好像今天的片片鹅毛大雪,瞬间成了冰冷水珠,却也无法消融人间温暖。
很久了,没有这样重温一本书,看一部片子,有些走不出来,混沌踉跄着睁开双眼,脑海里满是基兰博车站上那个高大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飘然而至的神父,拉尔夫神父,还有梅吉那双不谙世事无邪清澈的双眼。几乎就是这个刚开始的时候,已经让人难过,小小的梅吉怎么能够预见,在那段得不到父母重视的岁月里,这个好似黑暗大海里唯一明灯的男人,终将成为她一生无法逃脱的阴影,或者说是枷锁,至少,10年前的我是带着丝丝不平读完他的。可当那个高贵清隽的神父,弥留之际,对牢迟暮美人的那句:In the end, you're always able to love, for all your loss, you never lost that(love)。现在看来,却是那么的让人释然了。
数不清的多少部文学巨著里的女性,都被塑造成了近乎神圣的追求真爱而不顾一切的美丽女神,斯嘉丽,蝴蝶夫人,苔丝,还是那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忽然想不起有谁写过这样的男人。可能在众多作家眼里,女人从来都是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为了爱抵上性命也不计较的傻瓜。但梅吉不是,这实在不是一个负心汉痴情女子的庸俗故事,我确信拉尔夫走上这条不归之路不仅仅是野心和抱负,更有着真正的,对神狂热痴迷的爱。在这样一片一元化教育的土壤里,我们实在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对上帝产生如此强烈的爱和膜拜。就好像看欧洲史的时候会发现那些伟大的文艺创作者,无不是对神有着在我们看来盲目而痴颠的热爱,一个心中没有爱和信仰的人,是苍白而无力的。当然好似拉尔夫这种爱和信仰都不愿放手的,自然是无法卸去那像神圣披风一样的悲伤。
非常喜爱梅吉这个角色,更加喜爱的是拉尔夫,10年前所能留下的印象仅仅是那个雕塑般的脸庞,神性赋予了他太多的完美,作者把人世间所能想到的美好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他。理查德张伯伦几乎就把一个活生生的拉尔夫降临到了人世,不少人都说他远没有书中所写的那么高雅飘逸,年仅半百的他如何能演绎小小梅吉心中俊美的不可方物的“上帝”,那一抹欲说还休的温柔。但先入为主的电视还是让我觉得他就是拉尔夫,拉尔夫就是他。以致于无论他再演任何的角色,获再多的奖也永远无法超越荆棘鸟。他是不是个gay也已不重要,就好像他在自传《Shattered love》开头所写的“I determined to be as unlike my father as possible”。那个温柔,敏感的,害羞的小男孩挣扎了那么多年,脸庞早已刻上了矛盾和痛楚,他不是拉尔夫,谁是?
捧起原著,已不再仅仅为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所唏嘘。坚强得甚至刻板的菲,才华横溢而又敏感带刺的贾斯汀,温和圣洁的戴恩,还有那个欲壑难填强悍睿智的玛丽卡森太太,都那么让人倾心。尤其是戴恩,如果说拉尔夫对神的崇拜还带有那么点名利的追求,戴恩却是那么的清澈纯粹,圣洁的几乎不像是人,这是否就是西方人所说的神性,超越了人性,接近了神的安宁。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对神的理解只能到此为止。可是,看到荆棘鸟结尾的那段话,那字句还是温和淌入了心灵深处,以致突然对宗教、对上帝有别于教科书所说的另一种理解,那是一种温柔带有神圣感的触摸。
那种触摸就是爱,永远无法舍弃的东西。拉尔夫深爱梅吉,如珍视玫瑰,从萌芽到初开到全开甚至褪色凋零,一样是和煦绵长的情感;因为这样,他的野心、辜负、一点点虚伪,都是可原谅的;菲深爱帕蒂,从少女时的违心相许到后来的生死离别,一样是刻骨铭心的难忘,因为这样,她的冷漠、曾经的心有他属,也是可原谅的;梅吉珍视贾斯汀,从生她时的难产到最后鼓励女儿忘却戴恩之死的痛楚,一样是深情难以诉说的母爱,因为这样,她对女儿的忽视,刻薄,都是可原谅的。
爱是宽恕,在这个寒冷冬夜里,它是最温暖的那缕月光。
[ 本帖最后由 joyhong 于 2009-12-28 15: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