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高考未录取,有些郁闷的,我一直认为是体检没过关;之后,语文还是继续学着,但数理化没有继续捡起来。
没想到78年又有一次给历届中学生的参加高考的机会,这时我担心体检还是过不了关,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语言和文学;报名截止后若干时间,厂校的唐校长找到我,说高考报名时间延长了,动员我第二次报名参加高考,我就报了名,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又拿起来啃了一些内容。
考完后,成绩下来了,206分,录取线是220分,距离录取分数线14分,又没有机会了。由于这次是公布考分和录取分,所以,我也就死心塌地了,自己理科基础实在太差,上不了大学了。
过了几天,唐校长又找到我,说是大学新开了两家分校,我的考分可以进大学分校,记得当时一家是复旦分校,还有一家不是名牌大学的分校,而我当时的分数进不了复旦分校,能进的那家分校在奉贤,很远,要住读。
如果能进复旦分校,我是不会犹豫的,而进的是不太知名的大学分校,路又远,我有些犹豫。我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表示,要进大学,最好是进名气好的;要走文学研究道路,像他那样通过长期自学也是可以的,学到一定阶段,可以争取调到专业单位工作。我就听了父亲的建议,放弃了这次进大学“边门”的机会。
后来不久,听说两家分校合并成立了上海大学,那时后话了,是对是错,难以深究了。
之后几年,主要是按照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先自学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父亲指定一部分书籍,我自己买了一部分教材。但“大学梦”有时也会在脑子里闪过,尤其是跟厂校的周老师接触多了,他在厂校教语文,参加华东师大中文专业的函授课程,经常“忽悠我”一起去读函授课程或业余大学,然后,争取让厂校唐老师调我去当语文老师——呵呵,从食堂炊事员到厂校语文老师,可真是“鲤鱼跳龙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