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楼apple313
(花未全开月未圆)
发表于 2009-3-4 15:41
只看此人
113、锦囊•诗袋•瓦罐•百宝囊
李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李贺热爱诗歌,视诗歌为生命的一部分,为了把诗写好,他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和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景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母亲看着儿子那装满记有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你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可是李贺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从中到很多乐趣,后来在李贺的不辞辛劳、精雕细琢下,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友会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李贺、梅尧臣相映成辉的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到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10年间积累了几十大罐。后来,他用这些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30卷的巨著《南村辍耕录》。
托尔斯泰是俄国的大文章豪,他常常幽默地对别人讲,他有一个贮藏万物的“百宝囊”。他的“百宝囊”是什么呢?就是笔记本。他从来不离开他的“百宝囊”,日积累月,厚积薄发,从中变幻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形象。为了描写1813年战争时期俄国社会风气,他翻阅摘抄了70多种、包含几百卷的历史著作,连他自己家人也就成了一个藏书万卷的图书馆。
被人们誉为“短篇小说小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有一个“百宝囊”,他还向人介绍说他的“百宝囊”里有“整整100个题材”。
我国在作家老舍先生的“百宝囊”里储存着人物的语言、性格、外貌•••••写作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囊”里面找,可方便!
【温馨提示】做笔记:1.可以帮助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好烂笔头” ;2.可以积累材料——学问越积越多;3.可以出成果——博采百花酿纯蜜。这些大文学家的好习惯为他们铺就了日后的成才之路,愿我们也能做个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锦囊”、“诗袋”、“瓦罐”、“百宝囊”----材料“仓库”,如此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再为“没啥可写”而发愁。
[ 本帖最后由 apple313 于 2009-3-4 15: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