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暗物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13:27 南方人物周刊
王书亚
我等这部描写中国留学生卢刚校园枪杀案的片子,等了许多年。去年终于决定公映了,又遇上韩国留学生赵承熙枪击案,就一直延到现在。
8年前,在网上读到安·柯莱瑞的家人写给卢刚父母的信,回想起来,那种震惊、隐约的盼望,及明显的羞耻,都一直存在心里。如一颗盐,一点酵,叫我的身体像一棵四川泡菜,不至于一路臭下去。
尤其是将那信和卢刚杀人前写给姐姐的信对照,更有一种深刻的绝望,驻扎在我灵魂的洞穴里。因为显然的,你知道你的世界和哪一封信更接近。
杀人当天,卢刚这样写道:
“在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大概已不在人世了。牢记:不要让美国这边敲诈钱财。我早有这个意思了,但一直忍耐到拿到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四大目标,我都已尝过。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我对男女关系已有些腻烦了,进一步我对我攻了十年之久的物理已失去兴趣。……我今天到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在内。……最好不要让下一辈得知我的真相,否则对他们的将来不利。”
柯莱瑞女士是爱荷华大学副校长,一位传教士的女儿,出生在中国。她没有儿女,对中国学生特别关爱。1991年 11月1日,卢刚枪杀三位教授和一位同学后,闯入柯莱瑞的办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阳穴连射两枪。
在病房,柯莱瑞的三个弟弟牵手祷告,决定以姐姐的遗产,为外国留学生设一个心理关怀基金。在姐姐脑死亡后,三兄弟在亲人的遗体旁,写下致卢刚父母的信: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聚到一起时,也想到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一定万分悲痛和震惊。安相信的是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样痛苦的时刻,安一定希望我们心中充满怜悯、饶恕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此刻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大的悲痛,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愿意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当时我正努力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我不能不承认,就算我有一切政治自由,柯莱瑞的三个弟弟,仍然比我更自由。
看完电影,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耶稣复活之后,在加利利海边,对回家打渔的彼得说的,“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写完后,我头重脚轻,高烧已不能忍受,就倒头睡了。结果,这个摄氏39.4度的夜,是多年来最漫长的一晚。枪杀的画面,主人公刘星(卢刚)脸上全世界最无辜的表情,和基督对他门徒的问话,轮番在我脑里。肉体的苦痛,灵里的软弱,家庭、教会、学校,一切的难处,一起在我里面挣扎。但奇妙的是,这个晚上,我说的不是胡话,说的是一篇讲章,写出来是一篇美文。我心里说,神啊,让我明早还能记得吧,不然可惜了。
结果早上醒来,还是忘光了。我说过的话、写过的字,从没有这个晚上被忘掉的那么精彩。更浩瀚的世界被忘记了,用心理学家的说法,浮出水面的意识,只是冰山十分之一,就像活在地上的日子,只是刘翔这辈子跑出的第一个110米。
等这么久,却让我失望极了。影片用“金木水火土”的五段式,来描述卢刚一生的悲剧。柯莱瑞女士被刻画为一个打太极拳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信仰中的在世情怀,跌倒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被卢刚枪杀的同学山林华的基督徒身份也被小丑化。导演的世界,和卢刚的信而非柯莱瑞弟兄的信更接近。于是,卢刚的绝望和自恋的世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柯莱瑞和山林华的世界,却因太遥远而变形了。一部借用阴阳五行概念,来对应和诠释充满暗物质的宇宙的电影,也和卢刚本人一样,陷在自恋当中,无法目睹宇宙人生的真相。
导演有意将卢刚塑造为对暗物质充满探索精神的人,以天上的暗物质来比喻内心的黑暗。刘星和女招待聊天,她说,我相信上帝,相信宇宙是被创造的。刘星说,宇宙就是我的上帝。我要发现暗物质,得到诺贝尔奖。
卢刚的绝望,包括了对科学本身的绝望。这个物理学天才,最终无法理解宇宙,也无法确信生命。他在给姐姐的信中说,“物理研究是越来越失望,可说是越走越觉得走进死胡同。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人们按照不同的学校分成几大派,互相攻击对方,大为吹捧自己。无怪有人说,现代物理是自己骗自己。”
我在那个夜晚,也经历过黑暗。我胡言乱语,直到凌晨,开始思想死亡。我想,我活着就有必须要做的事,但在宇宙的层面上,却没有任何事是必须我去做的。我不做,上帝会兴起其他的人做。那不如祈求上帝将我带走吧。天快亮了,我才看见一件事,使我在接下来几天的高烧中,都被这场高烧所祝福。
经过黑暗的试探,我说,加给我力气吧。使我在一个不变的位置爱神爱人。使我像柯莱瑞弟兄一样,因为爱你比这些更深,所以连那不可爱的仇敌,也能去爱。
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刘星吞枪自杀时,一定看见了暗物质。或许也听见了这句话,“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他却说,“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