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前教育月消费超7000元 惕幼儿教育"富营养化"
http://news.online.sh.cn 2008-10-27 09:24:26 [来源]:文汇报
一名姓张的男孩今秋上小学,学习成绩相当出色,双休日还参加了4个门类的培训班。据班主任检测,这名男孩的学习程度,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家长对这种“超前”喜形于色,不过她也坦言,孩子在学前教育上的消费,平均每月超过7000元。
在家长看来,这种金钱堆积出来的“超前”,是“不输在起
跑线上”的胜利,而教育专家却认为,这是幼儿教育“富营养化”的典型表现。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提出,“在家庭消费中,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最大,有时也最浪费。”对孩子教育投资无限度,已经导致幼儿教育在“过剩”中扭曲。
现状一:超支。陷入“投资越大越好”的怪圈
投资孩子教育无度,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经典诠释。一些白领家长甚至把投资孩子当作一种教育的“潜力股”来追捧。一位家长“透露”了儿子一个月参加各类培训班的“支出清单”:每周———钢琴一次200元;美术一次150元;下国际象棋一次100元;游泳训练一次100元;培脑乐思维训练一次100元;还有购买各种书籍,以及请专门的家教等。总之,一个月有八九个项目轮番上场,花费约在7000元左右。
一家幼儿园曾对幼儿的教育消费作过调查,结果发现,每月家长这方面的支出平均在2000元左右,最低的也不少于500元,高的更是上万元。近年来一些机构所做的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结果也表明,孩子的教育投资有增多的趋势,且在幼儿阶段消费尤盛。
[专家评点]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的增多,是弊还是利?这要看情形。对孩子教育投资的趋高消费,实则是没有把握教育投资消费的平衡度,这也是一种浪费。
现状二:透支。误入"学得越多越好"的误区
"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受到贪多心理驱使,家长们通常认为:学习总无害,学多总有益。
今秋开学前,一位校长就曾收到小汪同学的简历。在家长制作的两大张"光荣史"中,光是参加幼儿园以外的培训班,就有"夏恩英语"、吉德堡幼儿英语培训、"吉利卡"思维训练、钢琴班、美术班,还有"吴品工作室"的系统学前教育和由国家级教练执教的游泳班等等。
上的培训班一多,孩子自然成了"家里最忙的人",父母亲的双休日,更是成了送孩子到处补习的"送学日"。不少孩子的业余时间,消耗在练习、考证中,甚至有个孩子一个月内要参加9次外语等级考试。
[专家评点]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毛美娟:把孩子可以在后来学习中完成的任务提前化,看起来是超前,其实是透支,把不胜负担的东西转嫁于孩子。另外,幼儿教育并非就是越多越好,太多了反而会消化不良,甚至引起反胃。
现状三:斜支。身陷"技能学习超过情感抚慰"的偏颇
幼儿教育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现象,使幼儿教育富营养状态呈现颇偏。
记者日前经过某小学二年级教室,正巧发现班主任老师在为一个男孩喂饭。原来这小孩从进校起就有不好的习惯,父母亲"管不了",爷爷奶奶无能为力,只好求助于老师。"这孩子上课坐不定,吃饭没有好习惯,冬天饭凉了还不吃,没办法,有时就只好喂。"据了解,目前在小学新生中,识字、算术的佼佼者大幅上升,但情感脆弱、害怕交往,尤其是习惯缺失的情形却在增多。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上课听讲都存在不少问题,反映出家庭教育偏重智力过多,而对习惯等行为规范缺少教养。一些孩子甚至性格孤僻,在习性上表现出常人所不多见的"怪癖"。
[专家评点]长宁区开元小学校长蔡俐:孩子成长期需要全面营养,并非只要智力开发的"巧克力",还需要学会做人的"粗糙米"。只要孩子聪明而不论表现聪明的偏执,会使孩子变成智力开发的巨人,行动弱化的矮子。
"富营养化"症结:幼儿教育"违规化"
幼儿教育学前阶段的过分追求,实际上折射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变异竞争的偏执风气。一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孩子刚入学就有高年级的文化程度,看起来比一般孩子超前,实际上没有持续"先发效应"。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卞松泉举例说:"就算有的孩子识字多,但这种差距过了二三年级就会自然''磨平'',因而教育上的超前消费显得毫无必要。"更重要的是,超前教育以牺牲孩子的正常欢乐为代价,让孩子完全没了戏耍和游戏的闲暇时间。
长期研究幼儿教育的上海市教育功臣、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提出,幼儿教育要从辨别孩子的需要出发,不能用成人的思维、眼光期望孩子,也不能用成人的态度、取舍要求孩子。任何过分的教育行为,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关切与付出,其实都未必会产生营养的效果。在孩子教育上也要理性、科学、有序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