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瑞典的一位华德福友人Kjell Andersson会到上海来,周六晚上Kjell Andersson可以腾出时间和我们的家长们交流沟通,主要的内容是“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下面是Kiell Andersson的简介:
Kjell Andersson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在充满音乐的气氛中度过童年,很早就在学校开始演奏不同的乐器,主要的专长是打鼓,同时也学习演奏吉他、大提琴,后来开始学习制做乐器。现在喜欢上了简单的小孩子的乐器里拉琴(lyre),因为觉得这种小乐器充满着音乐的潜能。现在Kjell Andersson是瑞典一家乐器工厂的负责人,为全世界的儿童生产乐器已经有33年了。他们的工厂有14名工作人员,其中有5位智障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相应的工作。
Kjell Andersson的另一项专长是音语舞(Eurythmy)。1983年毕业与鲁道夫斯坦纳学校,专业是音语舞。期间他参加了艺术音语舞表演团队,在欧洲巡回演出,历时10年。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每天从事音语舞了,但每周一次,Kjell Andersson会参加一个小组,探索音语舞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我们节选了一部分Kjell Andersson(以下简称K)在北京做讲座的笔记给大家参考:
K拿出了里拉琴,大家的感觉象小脚丫一样,里拉琴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简单的,和中国传统的乐器很相似,在欧洲需要反复解释,而在中国我想不需要了,大家都很熟悉,但可能大家没有仔细的去想这类乐器。下面我一个一个的音去弹奏它。(K弹奏着里拉琴)这些乐器虽然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每个乐器的声音却是不同的,因为材料木头是有生命的(K变换着不同的里拉琴,虽然它们看上去样子都相似)。里拉的声音是让你去安静的听,它会很快的消失,并不很强烈。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到处跑,这个时候需要有一段时间是安静的,老师来弹一弹,之后讲一个故事,因为很安静,可以让孩子们静静的听,把它当作人类的伙伴。(K接着弹奏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并且自己结合着音乐唱着悠长的歌。会场内很安静,给人的感觉很祥和)这样,小孩子就会睡着了。这个乐器是很简单的,对于孩子来讲他所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东西非常和谐的作用在一起,象营养一样被吸收。里拉琴的样式经过了40多次改进,一直到今天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上面的洞,并不仅仅是一个“洞”,它把里拉琴分成了象舌头一样的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声音是不一样的(K带着大家试着敲击这三部分),这些“舌头”会使声音变得更丰满。里拉琴发出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可以让声音在空间中回旋,逐渐的扩散到整个房间,更悠扬(在弹奏后,将里拉琴在翻转移动,这时声音跟着里拉琴传到了不同的地方,并且扩散到更广阔的空间)。在弹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很强的震动,声音从琴的正反两面传播出去......
讲座时间定在周六晚上7:00~8:00,地点在儿童之家,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和我们联系13816688945(短信最好
),因为地方有限,人数只能限定在20人内,敬请谅解!
[
本帖最后由 leilei2222_2005 于 2008-10-8 11: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