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宁宁妈
(顺服。。。。。。)
发表于 2007-12-16 19:32
只看此人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实录(16日上午)
2007年12月16日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16日上午)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汪同三):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王文元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十分高兴得迎来了“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的召开,首先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
现在请允许我非常荣幸的向大家介绍主席台就坐的各位嘉宾,他们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傅志寰;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原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国人民银行副会长,吴晓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陈瑞清;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执行主席,卢俊卿;我是社科院的汪同三。
另外,对尼等31个国家的大使以及49个国家的外交官员以及欧盟商会、德国商会、驻华代表处的代表,论坛支持单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也出席了本次大会的论坛,让我们对他们的出席,表示欢迎!
下面有请陈佳贵同志致辞。
陈佳贵:
尊敬的蒋正华委员长、尊敬的王文元副主席,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参加“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第九界,这次论坛是在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不久,中央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国民经济运行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所召开的。来至于中央和各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科研院所的经济学家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总结和分析;对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对国内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正如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指出那样,在2007年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大战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注重划分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举措作用,努力发展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三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环节,又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明显资产价格高于运行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高,由于主题多样化、日益明显,随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差异越来越大。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经济规模扩大,并走上了快速道的时刻。体制改革不到位、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等等,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正在不断的上升,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深度和有效性。接下来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定要把贯彻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整体增长,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按照控制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平衡的计价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综合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下决心把经济过块的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稳定物价,特别要重视粮食生产,增加肉类和各种产品的供应,防止消费品价格再继续上涨。更加关注名声问题,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使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能够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国家目标和任务。
最后,祝与会专家、代表身体健康,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汪同三):
下面有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同志讲话!
蒋正华: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全体与会代表和来至于国际组织、各个驻华使馆的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想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年年保持高速增长,从03年到06年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和11%,同时消费价格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四年来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分别是1.2%、3.9%、1.8%和1.5%。今年1-10月份累计涨幅为4.4%,超过了以往的速度,还属于一个温和通胀的水平。经济保持五年较高的增长,较高的通胀,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这种提高主要来源于三个积极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首先是创新,第二个是人才,以及社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消费审计,以及创新人才和在建设方面推动消费升级的因素。首先支持我国经济发展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是我国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创新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科技创新;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下,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像神州系列的成功,以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这些都是突出的例子。同时,从我们的专利申请情况也可以看出,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中国人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外国申请专利的数量。同时在三种专利当中,发明专利的数量已经占到了1/5以上,所以这也说明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大的前进。有很多企业加大了IOD的投入,同时自己也已经设置了研究机构以及设置了博士后的流动站等机构。
2、另外一个创新是制度和管理,这里边包括在企业改革、财税改革和基本市场的改革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我想大家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这些方面的数据变化,具有中国知识的。目前的这一目标是可以完成的,以及十一届人大将得到更加的完善。所以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质的基础。同时,这些方面的创新,大大激发了市场的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二个因素是人力资本的提升,我国有正式教育的成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比,我们国家拥有数量膨大,同时拥有一定水平的保持。
并且涌现出一匹优秀的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过去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的时候,海归派在国外留学之后回来,不愁找不到待遇很高的工作。目前国外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需要留回中国,同时国内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现在企业家对于选择人才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这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力。
3、社会对新农村建设是城市化和消费结构的提升,这几年来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前一些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近一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城市消费结构加快,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加。据测算中国的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拉动消费增长提高1.6个百分点。所以在这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可以增长1个百分点,这对消费增长的拉动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内需增长有着很大的潜力,我们国家的消费现在看来13亿人口的总消费量还低不上欧盟一个中等大小发展国家的消费数量。而我们国家的消费结构正处在一个有明显转变的关键时期,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在一个家庭里有一个电动咖啡壶就算是一个奢侈消费品,在1961年到1968年的短短八年时间中,迅速的实现了消费电器化的过程。中国现在也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的消费结构的改变,将会极大的推动内需的增长。
所以这方面的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诺干年中,一定会对我们的经济、推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这三大因素也是支撑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三大关键力量。我国经济再进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会保持较快的增长,而且内需的增长将成为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我认为是完全能够达到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五项的目标,跟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的目标相比,在经济的目标方面,十七大有着明显的不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十六大的经济增长目标,所以现在更加重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基础上的发展,这方面在今后我们相信一定会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着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当经济增长太快,价格上涨较快的问题。而且经济增长失衡的问题还依然比较严重。总的形势可以说是快略有余、好又显不出。快略有余的表现是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表现成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现在在加大,价格与结构性的上涨这些变化影响到了很多方面的变化。比如说前十个月,城镇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6.7%,比去年同时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26.5%,贸易顺差达到了212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超过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的顺差总和。总需求的高速增长使得总供给的矛盾开始显现,突出表现在价格水平上涨,从我们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除了食品外,消费价格上涨没有怎么扩大,生产价格也有上涨的趋势。好主要体现在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内需与外需的失衡,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需求失衡,这三个结构性的矛盾。(由于蒋正华委员长身体不舒服没能演讲完)
主持人(汪同三):
下面有请欧盟商会主席、巴斯夫中国首席代表伍德克先生。
伍德克:
尊敬的汪主席、女士们、先生们,首先祝愿蒋正华先生身体健康,希望他能很快回到我们的主席台上。
我代表欧盟商会在中国的一个主席,欧盟商会一共有1250名分布在中国的7个城市。今天主要想谈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欧之间的关系。首先恭贺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平均取得了10%的增长速度,我认为邓小平先生,这样的一种伟大领导精神是中国经济取得目前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邓小平先生将中国的经济功能打开,在政治方面也奠定了非常稳固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我们都还记得邓小平南巡所照的非常知名的图片,这张图片即使在美国也是非常知名的,其实他所代表的寓意我们应该跨着河过去,我们应该勇敢的迎着风暴而上。确实邓小平先生,当时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远见,他说到中国的经济应该从原油的计划经济迈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上一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的领导之下,中国政府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要在相对而言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履行加入世贸所做下的承诺。但是我们知道今天的世界与以前相比已经不一样了,总而言之是比较复杂。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经济更加融入了世界经济的舞台,我们必须更加依赖于国外经济共生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比较强的行业发展趋势,这使得中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平衡的问题,一个是中国经济权衡发展的大局,另外是某些地区的发展平衡。其实中国也在自己所倡导的“和平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经济如何迈出这样的一个目标,实际上在几年之前美国的知名大学麦克波特已经做了研究。他回顾了整个漫长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且研究最终由哪些公司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能够实现比较大的应力。他看了一下,要实现可持续的强势经济发展实际上要达到三个标准。
首先要成为整个行业全球的领先型公司,必须先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供货商的链条,同时能够满足一些要求极为苛刻的需求。同时能够再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之下,可以实现可持续性的运营。因此我们考虑到中国可持续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创造一个对于整个竞争对手而言是公平的,而且又是竞争的环境。我也知道在这期间中欧之间的关系正在密切的洽谈,正如中国国家副总理吴仪女士所指出来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磋商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互相指责无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确实我们知道对话很重要,能够从对话中集中一些切实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欧洲的代表团和美国的代表团离开北京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满意和高兴的。考虑到这两次重要的上午洽谈没有得到切实的效果,可能在2008年的时候会出现贸易摩擦的争端,比如说反倾销WT2,会有一些倾销出现,而2008年我们本身认为贸易摩擦会是非常少的阶段了。我想代表企业界说,我们不希望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希望经济是可以具备可预测性的,我们希望商贸可以跟政治分开。为此在2008年尽量减少因为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有着非常精确的领导阶层。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中立机构的参与,比如说OECD中国组织的参与,他们能够传达一些好的信息。所以尽管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仍然希望对于2008年经济的展望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展望。可以说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中国所打的这场经济斗争,也确实是最大的一场战争了。期望能够看到中国顺利的回到他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位置,同时祝愿中国在未来十年当中仍然能够保持年经济增长保持10%的成果,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受益。
感谢大家耐心聆听完我的发言,希望蒋先生能够恢复健康。谢谢!
主持人(汪同三):
谢谢!下面有请上海万知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平支先生,代表与会代表致辞!
王平支:
尊敬的蒋正华委员长、尊敬的王文元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庄严耸立的人民大会堂在“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上与各行各业的经济工作者共聚一堂,为我们08年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挑战和机遇所以说跟大家欢聚一堂。我们的中国人中国企业要面临新的形势,要迎接一个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来听听领导人的意见,把我们的企业引向各方。
在此我谨代表上海万知达实业集团的全体员工对“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成功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对本届论坛的各主办单位以及组委会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全体人员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全体为与会嘉宾提供高质量、高规格的平台给我们,为我们经济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紧接着把握我国经济市场的基本趋势,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市场所面临的趋势和挑战,深深解读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依据和解决方案,是我们论坛的与会嘉宾迫切希望的。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就是这样一个满足我们愿望的高端平台,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个会场,我也非常希望认真的与各与会代表交流,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在座的领导身体健康。
谢谢!
主持人(汪同三):
蒋正华先生已经恢复健康,会把发言稿发给在座的代表。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进入大会的主题报告,为了照顾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我们请下面几位的主题报告的发言人就坐在主席台的位置上发言。
下面有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铁道部长傅志寰同志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傅志寰: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就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并且生活在不断的改善。特别是近几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继续改善,发展方式逐步改变,发展潜力也不断的提高,发展活力在持续的增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都开创了新的局面,不久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提出实现未来得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展,要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环境对约束的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分配收入的结果有待于改进,劳动报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生产能力和公共设施供给能力不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难以继续保持下去。所以,必须增强优化仪式,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了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我认为其中一个就是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税体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历经30年的改革,我国的财税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有计划经济的建设型财税体制成功的转换为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公共财税体制框架。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参与明显提高,知识与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然而应该看到,目前的财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财税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财税对国家经济总量上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对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节还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所以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这里我想提出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第一,完善资源财税的相关政策,实现有利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发展,这几年中央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动员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减排的行动正在上涨,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尤其是能耗比重已经下降了3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扭转了前几年的趋势,首次开始下降,这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长期如此,在资源消化和环境污染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矛盾,给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矿产资源情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快速消费时期,开发强度高,进口量不断的攀升,1990-2006年能源矿石、能源矿产消费翻了一番,金属矿产的消费增长了几倍。
从土地资源情况来看,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消化大幅度上升,1991-2005年全国经济面积年均减少954万亩,十五期间减少1848万亩,到2005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现在是18.31亿亩,据国务院规定耕地保有量的有限程度只有一步之远。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按照“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实际要求,到2010年不能高于1220万吨,二氧化硫排量不能高于2294万吨,未完成这一目标还要做艰苦的努力。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一条重要的措施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目前我国矿产权有偿使用制度还不完全,企业支付矿产资源的费用很低,同时资源税税率很低,石油和煤炭的资源税率只相当于现价的1%左右。资源税的征收导致了实际资源税率水平更低,廉价甚至无偿使用资源开采减税的现象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粗放经营的企业也会赚钱。目前资源节约的仪式不强。实际证明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当前采用新的办法也是完全必要的。他的特点就是见效快,但是行政手段难以知本,而财税政策能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所以应该建设环境保护的资源政策,形成有利的利于纪律和政策的机制,能够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反映资源能源和使用的全部成本,不仅包括企业生产的内部成本还应该包括对环境、生态补偿的资本。为此,我们建议一要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资源税由忖量计征改为售量计征。但是要选择比较好的时机尽快开征燃油税。
扩大城镇使用税的税基,对两高一资产品除了进一步调整降低期和出口税率之外还应该加大出资税。制订有利的财政优惠政策,鼓励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推动。同时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补偿机制。总之,要通过完善资源环境相关的财税政策,实行有利的节能减排和约束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我国提出向公共财政转型已经多年了,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大幅度的增加,但是预算内的支出结构中用于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费用,比重仍然较高。同时1998年来,发生长期积累建设国债累计已经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内投资规模目前看来,不算很大,但对全社会投资有很强烈的带动作用,近年来虽然政府直接投资比重是下降的,但是渐渐控制的投资仍然不少,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建立投资平台,通过担保和对象担保等方式和银行进行合作,以银行贷款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这部分的资金量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统计,其中有的还是存在风险的。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绝对额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相当大,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尽管如此,与政府更高的财政总收入相比,这些领域支出比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虽然绝对量是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支付很大,但是这几年的财政收入增加的很快,所以相对的比重应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说近年内,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长很快,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之后,明年城市义务教育也将免费。但从理论来看,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大体上是3%,应该说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又如我国公共卫生投入的费用也有很大的增长,特别是非典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卫生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目前是占3%左右,应该说还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比重的。
这些年来由于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基本服务的供给相对不够,所以居民有后顾之忧,也强化了他们的仪式。财政支出结构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有强烈的相关性,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水等等,比如说经济结构的挑战需要,也必须有政府的财税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比较大,投资的支出占整个财税的投入比重也比较大。财政投资逐步退出一般建设性领域,财政支出除了保证各机关正常运行之外,可以向卫生、教育、保健等方面倾斜。社会保证和服务型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
围绕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当前财政要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要抓住和利用近几年财政征收比较好的时候大力优化财政结果,加快经济体系建设,为经济结构转变创造条件。一方面要逐步减少和退出一般性财政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另一方面加强卫生、教育、科技、保健、医疗等方面的投入,重点解决企业职工、农民工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减轻居民在这方面的资金压力,拉达内需消费。应该说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正在显现。
第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财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对税制尚不完善,水质是由流转税和增殖税为主体的,无论企业应力与否都要缴税。而第三产业的税收却不多,增值税和消费税是主要税对地方来说占据财政收入的很大一个比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都在大力培育与两税增长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上规模、上速度,特别是上重化工业的作用。这样是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抑制投资冲动,必须在财税体制改革上下工夫。
提出两点具体的建议:
1、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省以下的财政体制,推进税制改革。
按照财力与健全相匹配的原则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关系。按照不同的职能实行不同的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虑的思路,对县级开发思路应该主要评价,对水已经耕地质量生物生态性等生态环境状况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要把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等差异。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增值税转型。建议逐步建立起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制度。同时改革和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适当扩大地方的总体税种,这样可以使地方政府有稳定的财源,减少对工业项目的依赖,同时抑制投资过块的增长。
2、要继续深化预算制度的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目前预算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名目较多,实际上也缺乏控制,而土地收入占很大的比重,由于07年以前这笔收入不容易计算,缺乏管理,对城市建设的扩张提供了资金的基础。所以要加快预算法,严格预算管理,把所有政府可供的资金要拿到预算管理上。其中具体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个是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尽快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国有资本经济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红利目前不上交财政,有一些大型的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要求政府投入企业体制改造,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加强改造。这应该纳入政府统计预算,通过预算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最近国务院决定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正在起草的对国有资本预算也进行了规定,这都说明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各位同志,各位嘉宾,我国正处于实际投20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财税体制作为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体制。这样将会促进形成良性的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会有利的推动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谢谢!
主持人(汪同三):
下面有请石广生同志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吸引外资新优势”欢迎!
石广生: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很高兴在年终首尾之际出席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借次机会我想谈谈中国吸收外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5年吸收FDI占全球的7.9%,是1978年的79倍,截止今年11月底全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了190个,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471亿美元,全球500强已有近490家在内地设立了企业和机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超过1160项,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位居全球第五位,继续被评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东道国和研发首选地。现存注册运营的32家外资企业共提供了中国税收总额的21%,和工业增加值的28%,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达4000多万人员,外商投资在华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吸收外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同时,也形成了新机遇、新优势,概括起来我认为:
第一,中国吸收外资的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为加快质量提升,为外资企业产业深度发展提供了机会。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吸收外资政策正在由政策优惠转变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优化吸收外资的结构,中国正在加速发展服务业,根据“十一五”规划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将有2005年占有40.3%,达到43.3%,这就为外资服务业进入中国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趋势已经开始。2002年至今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已达到739亿美元,年均增长13%,在吸收外资总量比重上由23%提高到2006年的32%,从而使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将会加快继续。中国正在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这就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深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事实上,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正在逐步成为外资投入的重点。一匹技术先进的外资陆续进入汽车、航空、IT领域,如已建设面向全球轿车发动暨出口基地为目标的维亚发动车山东汽车落户山东日照;空中汽车第一条线落户在天津;显著提升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质量。中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这就为外资进入中国开展研发和技术革新提出了新的格局。
根据十七大提出的新吸收外资的要求,也就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政策。中国将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严格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在加大技术引进的同时,鼓励跨国公司设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鼓励以及内地机构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内地的开发水平,确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外资企业在华产业深度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第二,中国吸收外资的法律环境不断开放和完善,为外资全面进入中国经济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潜力并修订了约3000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了符合WTO规则的法律体系,而且执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政策透明度明显提高,同时在外商比较关注的知识产权领域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加大了保护力度。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有关涉及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比如说企业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物权法、耕地占用税执行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吸收外资的法律体系,为依法行政、守法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两税合一等政策法规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要素。这就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平等竞争、公平竞争以及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法律和社会环境。
第三,中国开放区域的众生发展为外资企业拓展中国整体大市场提供了可能。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中国的开放正向众生发展,从而为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众生地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外资企业开拓中国整体大市场提供了可能。
今年前11个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达到61.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分别达到31.1%和91.3%。今后随着沿海的开放和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政策的实施,中国将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中国还将进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目录。放宽部分行业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准入条件,重点支持带动力强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外商投资项目,为跨国公司和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一度转移创造条件。随着中国开放区域的众生发展,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将会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四,中国实现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近五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五年超过10%;2006年经济总量达到26452亿美元,跃升为世界第四位,人均国民生产总之已经达到201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我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行列。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将稳固上升,这必将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我国劳动力的整体速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加速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目前在华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一道已经成为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力量。中国的和谐社会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良好发展的社会关键,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是外资企业生存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和远景,这一切都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相信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毕竟为外资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目标也将为外资投资提供新的发展机会。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不断融合,在华的外资企业必将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汪同三):
下面有请吴晓灵副会长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适应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加大金融市场调整力度”。
吴晓灵:
各位领导、各位外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借这样的机会谈谈我个人对适应憧憬货币政策的开放,演讲题目是“适应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加大金融市场调整力度”。
憧憬的货币政策是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和扭转压力过剩的需要。在国际双顺差的背景下,近几年较好的对应了商业流动性,货币顺差获得平稳的发展。流动性应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是银行间的流动性,他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操作储备,银行流动性代表着我国国家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供应和提供信贷的能力,为了使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在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我们必须控制好银行间的流动性。
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银行的超额储备已经从2002年的7%左右下降到了现在基本上维持在3%左右,当然这样大幅度的下降不光是人民银行调控的结果,也有技术水平提高、商业银行法人调控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电子化支付的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人民银行大额实施支付系统的开发,为商业银行减少储备资金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条件。
在商业银行组织体系改革和中央银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中央银行对冲操作的三方面作用之下,银行间的流动性应该说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流动性能还有一方面是社会的流动性,社会的流动性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当然也有的人把社会的流动性扩大的更多,把所有的金融资产都认为是流动性,我个人认为还应该采取一个比较狭小的流动性概念,就是货币供应链量。
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央行票据和超额准备金,通过这几个对冲工具,中央银行对冲了绝大多数多余的基础货币。在04年之前从03年3月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链和贷款得到了急速的增长,到04年3月开始下降;在04年的3月一直到05年的中部这一段时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增幅都在下降的。这一段的下降并不完全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最大原因是在于我们的商业银行从2003年12月底进入到了股改的实质阶段,各家商业银行为了使自己的资本冲出率应该保持在正负零的水平,为了满足中央的要求,所以他们自动约束了自己的信贷扩张。在05年5月之后中行、建行基本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准备工作,建行已经上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就加强了,因为他们要满足股东对他的利润回报要求。
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至于结构因素,但是货币因素也是原因之一,因而必须进一步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结构性因素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价格过去便宜了,现在需要调整劳动力价格,还有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国际上也在上升,国家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过低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有调整劳动力价格的要求,也有调整资源价格的内在要求,而这些价格的调整都会使中国的通货膨胀有成本推进的压力。
市场的流动性过多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可交易资产偏多,在市场预期向好的形势下会推动资产向好的方向上升。M2从05年的5月之后增幅是上升的,但是通货膨胀一直到了06年11月份以后才开始加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股改的过程中,尽管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大家对市场的看法并不是这么的好,因而股市的表现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旺盛,财富效应就表现的不如现在这么强烈。农副产品的供求矛盾和从后来从06年下半年之后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农副产品供求矛盾和财富效应都带来了需求的上升,这些都推动了消费物价的上升。
无论从成本推进还是需求拉动的角度来看,抑制通货膨胀都需要控制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刚才已经分析了:第一,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因素是在于成本推进。而市场的推动性资产价格的上升和财富效应以及农副产品的结构供求从另一方面造成了价格上升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实现最终都需要货币供应量。
03年到04年的货币过快增长,在04年的时候已经显现了通货膨胀,当时的物价达到了4.5%;04年之后之所以能够抑制这些通货膨胀,我认为除了宏观调控的因素之外很重要的是银行信贷的自我约束,由于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自我约束。现在,货币供应量应该说是有一点的恢复性的上升。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的上升也会造成物价的上升。个人认为,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的物价上升货币的因素是次要的,而经济结构的因素的推动是更重要的。因为抑制通货膨胀,光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不可以的,而需要一种组合的经济政策。
二、在被动地以外汇资产创造货币德兴市下,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央行控制对外扩张的政策上的影响。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外汇占款占M2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通过外汇占款的比重是越来越高,通过信贷才能使M2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三、加大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力度,既可以减少股票供应不足引起的股价虚高,又可以将社会资金引向尸体经济,减少从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国家的金融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是一张非金融部门的融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在融资当中82%来至于贷款,而来至于企业债务的只有19.7%,来至于股票的是15.6%。中国债券市场31.2%是国债,企业债券是3.66%,短期融资是2.88%,也就是说对企业生产有帮助的也就是6%左右。
四、尽管掌权市场发展会带来货币供应量结构变化,但这种金融资产的结构调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最近公司债由证监会管理之后有所松动,从体而言公司债太少了,企业债和公司债是一样的,是因为国家所有权的分割而造成了不同的名称。从图中可以看到在05年之前M1、M2的增长幅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只要在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M1的增长幅度就低于M2的增长幅度,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家对资本市场失去了信心。05年1月,M1的增长幅度在下降,到06年1月下降到最低。当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M1的增长幅度就在上升,一直到现在M1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M2的增长幅度。为什么要说这些?在控制突破通货膨胀的时候,要按照M2,按照研究者的研究M2与通货膨胀率有比较大的相关关系。M1其实是既存在M2结果下的货币存量调整。当我们控制了信贷总量,也就是说控制了M2增量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把既存的货币存量结构进行调整,也能在银行要求之外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五、公司债券市场是大公司的场地,因为大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好。大公司走向债券市场融资有利于在信贷市场中为中小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
大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比较规范,财务制度比较规范,透明度比较高,适于到市场上融资。而且企业去市场上融资成本会低于向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是特别健全,由于个性化的特征比较强、比较适合于由银行来贷款。如果我们能够放开大企业到债券市场上去融资,就可以在有限的信贷总量情况下,为中小企业腾出信贷的空间。最近市场上提出从紧货币政策之后大家都在估计中小企业会被挤压,会被排除出局。我想只有我们主动的调整融资资本的结构,尽管债券市场会带来信贷市场的结构变化,有利于实际市场的调整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能够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空间,这样就不至于造成影响,就可以减少信贷紧锁的时候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在从紧的货币情况下是不可能调整货币量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金融市场的结构,保证货币实体的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汪同三):
下面有请李剑阁同志,演讲的体米是“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欢迎!
李剑阁:
各位来宾上午好!
当前宏观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新的特点。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自从宏观经济和宏观调控这个词引进中国之后,至少这个词是不绝于耳,但是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每一个阶段针对的是不同的问题。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因此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根据我的研究我们认为有这样一些情况:
一、经济高速发展,但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由结构性的价格上涨转变为通货膨胀。
过去每一次讲经济过热,这个词在86年就用过,如果再追溯新中国的成立历史,虽然这个历史没有用,但是回顾来看在56年有一个,在58年有一个。因此在当时发生了贸进,又出现了反贸进。从1968年有一个价格过热,到86年又有一个过热。93年也出现过热,于是出现了调整。这次发生了经济过热的危险,在我的印象,过去所碰到的贸进大跃进的过热,当时认为出了问题,一般用什么样的判断。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老一辈的领导人陈营同志总结过,什么样的情况下经济不平衡,要看“两白一黑”,棉花紧张、煤炭紧张了就出现问题了,因此就要进行调整。一直到90年代初,我的印象特别深,国务院领导包括在座的副部长我们跑铁路、跑煤矿,跑秦皇岛的码头,当时主要抓“两白一黑”。这次中央提出预防之后,“两白一黑”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尽管粮食上涨,大家也在关注。中国粮食从偏多到偏少,只是因为存量推动的原因造成粮价上涨。用传统的“两白一黑”的思想来衡量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出现经济过热,包括煤、电、油是这几年经济解决最好的时期,2003年电还紧张过一段时间,但是很快的,因为钱很多,经济的盘子很大,一点缺电,电厂的困难周期很快就过去了。如果用传统的概念去衡量这次经济好象并没有和过去相似的特点,煤、电、油出现“两白一黑”的紧张。为什么中央还要提出两个预防,因为我们的经济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影响宏观调控的四个要素。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平衡。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仔细一想,这和以往几次的宏观调控是源源不一样的。甚至于90年代的初期当时主要是内部的平衡,现在主要是看内外平衡出了问题。过去说美国人经济出了问题对全球有影响,对中国有影响,如果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对全球有影响,对美国也有影响,这与过去有完全不同了。
说个简单的数据,说明我们对外经济交往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可同仁而语的变化。1978年到2006年,对外贸易增长84倍,成为全世界地三贸易大国,累计利用外资是6855亿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置与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对外贸易合作从01年0.3亿美元提高到357亿美元,整整增长了1189倍,对外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到去年年底直接投资是906亿美元,当年居世界第13位。这说明我们对外经济的联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所以在考虑经济平衡的时候,必须考虑内外平衡。
外汇储备的上升在汇改以来我们的人民币生值很多,但是外汇储备也是逐渐上升。最新的数据是14000亿-15000亿,这说明过去以往所担心的人民币升值之后对外汇储备、对外贸易有什么样的影响,事实证明这样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有的人说可能不改问题更大,但是改了之后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这使得内外经济不平衡会加剧。外部直接投资增长率有下降,但是总额有上升。
内外经济不平衡是非常的明显,但是不仅中国和外部经济不平衡,其实全球的经济都是相当的不平衡,主要是美国贸易赤字居高不下,储蓄严重不足。大家知道中国是国民储蓄最高的国家,接近50%,和中国文化相近的东亚国家,亚洲其他国家的储蓄都比较高,再加上这几年石油涨价之够,石油输出国外汇储备在增加。惟有美国他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所以他的贸易赤字居高不下。
现在的不平衡在报纸上的数据中也看到数据,尽管汇改以来中国对美元的升值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几个大的经济国家当中也发现有很多的不平衡。但是要追求这里边的代价,贸易摩擦的增加,1995-2006年,我国累计遭国外反倾销536起,占世界反倾销总量的17.6%,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
在考虑外部经济和中国经济逐步影响的,从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出现了次级债危机,这导致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原来持有的住房不能继续支付,不能索贿抵押,这一不能索贿抵押的比例正在增加。次级债的微机为什么这么厉害?也许对中国当地的房地产贷款也会有所启发,次级债简单来说是对那些还款能力相对差,收入比较低的家庭,那些机构出来很有诱惑的贷款利率,甚至首付款也可以贷款替他按揭房子。前几年美国房价极具上涨,每个人就像买股票一样,但是有人借钱给我买,而且买到的房子又是不断的涨价,所以在还款的时候可以赚一笔,大家知道一旦经济发生逆转,房价开始下降的时候,这种动力就不存在了,很有可能使很多人欠银行的钱的总数在高于房价当期的价格,因此变成了在前几年香港流行的词“负资产阶级”,因此继续供楼、供房,还不如不要房子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美国前几年流动性过剩,延伸出很多的小公司,因为房价上涨很快,他还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在诱惑低收入的家庭,比方说有一种金融服务,这种房价如果值100万,有人给家庭先贷款20万作为首富,80万进行按揭。在按揭的过程中可能房子上涨到120万,而剩下的80万在还没有还上的时候,有公司就来说,这个房子按揭给我,您等于欠我100万,但是我还给你20万的现金。低收入家庭得到这种服务之后拿到20万之后可以滑雪、可以潜水可以去国外旅游,因此又扩大了消费,在当时大家欢天喜地觉得财富增加了许多,但是在房价下跌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惨不忍睹。
所以在报纸上说到“次级债危机”远远没有见底,因为很多贷款的期限是30年,或者说是二加二十八,或者说三加二十七,过了两三年之后,当然每个家庭的起点不同,市场估计在今后的一年里“次级债危机”还会更加严重的爆发。
这增加了美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其实不只是美国政府,其实欧洲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前不久欧洲几个银行包括欧盟银行和英国、瑞士银行都在降低利率,想恢复市场信心,注入市场流动性。这几个经济体都是非常的为难,到底是维护经济增长还是防止通货膨胀,当然这几天还是比较坚定的在次级债危机恢复房市信心方面下功夫。总的而言现在他们为难的是,如果继续下去,美国会不会爆发通货膨胀,这是他们心理没底的事。
次级债危机影响的范围还不确定性,当时的对冲基金、退休基金、私募基金方面因为他满足了债权的金融产品他们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包括花旗、瑞士银行以及摩根、美林这样的投资机构,说起来高盛是稍微的好一些,其他都惨遭损失。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这是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和外部经济的联系与前几次宏观调控是完全不可比的,大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联系。所以宏观调控需要更多关注外部经济的变化。
资源环境的压力空前加大,环境生态危机频法,使得我们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也增加了市场的一方面。可以这样说,最近的一次,如果算上93年的一次,在93年以前的宏观调控,几乎很少把把水污染等这样的问题联系在宏观调控上。但是世界在发展,中国的人也在提高,现在对资源环境的认识,特别是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和谐发展观”之后,对资源环境的考虑就会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而事实上资源环境也到了迫于眉睫的问题上。
总的来讲中国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即使有某些产品中国的资源储量比较高,但是用13亿人口一除,人均的资源储量是比较低的。而主要的矿产品,化石类的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提高,石油、铁矿、锰矿、纤矿是越来越明显。80年代以来由于搞了市场经济,效益是不断的提高,最近我在想,去除误解,有的人认为我们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把环境搞坏了。但是以每消化的冬煤来看,原来消耗资源的强度是从13.3%下降到14.7%,这是很了不起的,25年下降了64.2%。可以说明能源消耗的强度是在进步的。
由于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能源生产消费的情况也是不断的提高,大家可以看到,早期能源生产总量高于消费量,可能在20年前我们还是石油输出国,我们每年还是出口国,拿石油换外汇,石油换外汇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这几年资源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越来越引起环境的注意,这几年造成了几个生态危机。2005年11月13日,轰动全国的中国石油(30.55,0.02,0.07%,股票吧)天然气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的事件,造成松花江水的污染。再一个是今年的5月份由于连续高温,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据当地熟人讲,最严重的几天,自来水接出来的一杯水放到三米以外能闻到臭味。在南方的地方不要说三天不喝水,三天不洗澡都不行。喝水的问题可以用喝矿泉水解决,但不是用矿泉水拿来洗澡,洗澡可以在忍一忍,三天不换衣服、不洗衣服是不行的。所以这些是需要注意的。
当前的股票市场总值超过了GDP,房地产市场自从改革以来关系到了千家万户,因此货币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大了很多,这是过去宏观调控中没有的。93年股票市场刚刚建立,那一次的股票市场也是挺牵动人心的,但是涉及的规模小的多,涉及的人也小的多,整个股票盘子也小的多。这次的两件事,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楼市,引起了整个货币市场的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大家知道从2005年6月6日998点上涨到了2007年10月16日的6100点,两年时间增长了6倍多。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是非常的厉害,这就不用多说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到了对楼市是非常的关注,并且纳入成一个重要的关注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楼市、股市就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们关注到他是一个互相交替的作用,是交替跃升的局面正在变化。刚才说到了6倍之后使得参与的财富效应,大大刺激和吊高了居民的购房需求,房价看涨预期又强劲提高开发商的股票价格,这样的开发商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在股市上筹集巨额资金,从而不惜高价竞相购地,结果必然推高地价和房价。而房价上涨和开发商土地储备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开发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近两年不仅沿海大城市,而且二线城市都出现天价圈地的现象。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都出现了前几年不可想象的天价地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房地产商的资金来得很容易,买下地之后,在他的信息披露中会告诉股民,说他有很好的土地储备,这样的话他的股价又进一步的上升。股价进一步融资之后又影响了楼市,所以造成楼市、股市都在往上涨。但是当住宅超过了老百姓最终的购买力,房地产是没有买家的。一套房子的价格一般不能超过居民一家收入的总和的8年收入。如果是10倍也可以,但是20倍的话,这个房子卖给谁,谁来买,也就是说房价最终是要受居民最终的购买力来制约的。另外还有一些指标,房子的价格超过了房租的20倍是合理的,如果达到了40倍、50倍那就是不合理的。现在是严重的偏离了正常的水平,和价值比相似的是股票市场上的市盈率,市盈率一般人认为是50倍左右,成熟的市场大概是15倍左右,好的时候能够达到20倍,而我们是50倍。我们的看法是,如果楼价脱离了居民的最终购买力,股价脱离基本面太严重的时候,这个泡沫就是破灭的时候。格兰斯潘有一句名言,证明有没有泡沫是很难的,而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在去证明有没有泡沫,那是很简单的,证明泡沫存不存在,所以只能看时间。
地区、城乡差距扩大,宏观调控措施必须细化。最近食品涨价使我们面临着如何处理城乡的问题,去年猪肉是相当的低迷,现在的猪肉紧张跟去年的猪肉紧张是有关系的。那个时候很多人杀掉了生猪,卖掉了乳猪,所以说导致猪肉比较紧张。农民猪肉涨价很大的程度上是总体推动,没有出现说猪肉断了还是成本推动,猪肉涨价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猪生产是一件好事,但又面临着城市的低收入者价格上涨之后他的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拿猪肉的价格来讲政府有两难,到底是提高价格让农民收入有所提高,还是控制猪肉价格保证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另外成品油的上涨也一样,其实我们的成品油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尽管前不久国务院规定涨500块钱财只有后和国际市场还有1100块的倒挂。如果国际市场继续上涨,因为几次参加讨论,每次使得上边动摇决心的是,农民在旱季用水等等开始耕地需要用油等问题。中石化的老总跟我说,在北京市里开着年轻人开一个SUV,我就非常的心疼,为什么赶开SUV?因为油价便宜。所以现在的宏观调控跟过去不同,油价看上去是在往上调整,但是对于富人来讲无关紧要,开车的也都是富人。
三、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两个新特点。
过去有几个思维关心,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最不缺的就是人,人特别多,劳动力严重过剩,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但最近大量的调查中显示,包括我们中心的农村部对全国200多个村子和中东部地区发现现在的劳力并不是想象的这么多。现在在农村我们能看到的劳动力已经是45岁以上的为主,45岁以下的,18岁以下的劳动力在农村几乎是看不到的。最近几天也去农村看了一下,到农村只能看到城市,因为孩子去城里念书,老人带着小孩去学校。最近有一批人带着国际专家去中国农村调查。有一位外国专家跟他说,到了中国的农村我感到很惊讶,像这样的人口结构在欧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是如此,就只剩下老人。有了思维惯性往往不太相信这一结论,现在的研究结论如果不去农村看,不去工厂看,还很难接受这个结果,说中国的劳动开始缺了。但是内刊还是报纸上都说到广东工厂劳动力普遍短缺30%以上,广东工厂和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发现自己的劳动力在上涨,劳动力招工越来越难之后,他们决定到内地发展。看起来中国的劳动力从总量上来讲还很丰富,但是结构性的短缺已经出现,我们必须面对这一事实。不仅城市的劳动力短缺,农村的轻壮劳动力出来之后,我们面临一个传统的劳动力已经开始短缺,也就是说是农村的劳动力开始短缺。前一段时间猪肉上涨的情况,已经证明农村没有足够的人手养猪了,大家知道中国流传着几千年的话:“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家庭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家里再富也不要忘了家里养猪,吃不完的剩菜剩饭可以给猪吃。而现在农村的基本生活生产的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家里还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少。但是没有青壮年养几头猪也是很累的事情。看来农村不改变生产方式,农村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也会出现。再一个中国未老先富,经济学家所说的人口红利期很快就要结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还会延续多久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中国很快挥金如老龄化社会,根据美国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从7%上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75年,美国用了88年,印度用了24年,中国在2007年中老龄化的人口从7%上升到14%,大家知道此时此刻中国的人口65岁的人口已经超过了7%,可见中国老龄化的来势比较猛,而且将来的发展比较快。在未来二三十年来,中国老龄化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过去都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但是人现在在缺。过去都说中国什么都可以解决,但是钱太少,中国就缺在钱少;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资本从绝对的短缺由于金融市场改革不成熟的原因,资本市场也出现了相对的过剩,推动了资产泡沫的形成。
国家的财力这几年发展很快,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量达7000亿元,今年中国财政增收达到12000亿,70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95、9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今年12000亿相当于本世纪初全年的财政收入。储蓄率达到50%是全世界最高的,老百姓的居民存款现在更高了,06年是16万亿。大家别忘了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才1.67亿美元,在并轨的那一年我们的外汇储备是211.89亿美元。去年银行存差超过10万亿,相当于98年全年的货币供应量总额。
刚才也提到了股票上市的事情,前几年我们大量的国有企业的股票都到香港上市,现在很多人抱怨当时这么好的股票,这么便宜的股票都到香港上了,如果我们尊重历史,会发现那些股票在海外上市的时候,中国的A股市场根本不能承接这么大的大盘。那个时候一听扩容,国家领导人或者说证监会领导或者某个企业透露,最近要上市,股票就应升下跌,因为股票盘子很小,能够投入股票的资金很少,一旦大盘扩容马上股票就下跌。而现在不一样了,像中石油这样的股票,40亿股,每一股卖16块多钱,一下子市场上有了几十倍的认购,可以动用上亿的资金来收购,这跟过去是无法相比的。现在的资金人开始缺了,资金相对的开始多了,这也是这一次宏观调控当中出现的,和过去历史宏观调控所不同的。
四、近期宏观调控的对策。
1、促进内外平衡,引导消费的升级。
2、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个人觉得前一段时间依靠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比较多一些,但也有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在的财政今年征收12000亿财政扮演比较多的角色,在增加消费、节能减排,改善公共服务方面,比如说社保、医疗、教育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是我们担心,钱多的时候,花钱容易,但是花钱最好要买机制,因为在社会保障和各项社会方面财政支出是刚性的,但如果不基于机制的调整将来会变成无底洞。
3、调整公司的分配结构,让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最近企业上交红利,对垄断行业征收特别收益金。
4、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讲到,对楼市、股市加强监管,要防止经济增长对房市造成的影响。
5、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应对近期的食品价格上涨。比如说生猪的生产,价格上涨之后,下一轮生猪供应会增加,但是猪肉的价格想回到原来的价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另外,明年的供应量上涨,因为成本上升至后,尽管价格没有回落,农民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要减少农民养猪的风险,一个是生产风险,一个是生猪的疫病风险。一家一户的养猪的生产方式在中国迅速的退出,这是不可阻挡的,因此今后要迅速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农民大规模的饲养,才能保证大规模的供应。因为中国猪肉的总产量60%,一旦中国缺肉,全世界都救不了中国。因为大家知道美国的猪肉有一种味,这股味是中国人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宏观调控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大体讲这几个方面,不到之处请批评。谢谢!
主持人(汪同三):
就2008年经济的预测给大家进行报告。
一、主要国民经济的指标预测。
据预测,2008年的GDP增长要比2007年低大概是11%,从2003年开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都在10%和10%以上。2003年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这一年出现了某些部门投资增长过快,意味着中国可能出现经济过热的问题。所以从2003年底开始,我们进行了一轮新的宏观调控。因为宏观调控的导向,多数人都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下降,但是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下降,而且都是一年比一年的升高。
升高到目前的情况,2007年确实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希望2008年的GDP增长速度能够比较明显的低于2007年的增长速度。如果明年GDP增长速度仍然还高于2007年,比如说达到12%,那就面临着太严重的经济过热的危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我们预测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是25.6%,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24.2%,也是希望投资的增长速度能够有所下降。这一点恐怕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确确实实是在逐年下降的。2003年有一些部门投资过热的时候,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是27.7%,逐年下降,下降到26%、25%、24%,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了24%,但是在2007年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所以今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可能还比去年有所提高,我们希望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2008年投资增长速度能够有所下降。
现在说经济存在着由偏快转向为过热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的增长速度偏快。经济增长速度是10%多一些,消费的增长速度是12%-13%,但是投资的增长速度现在是明显的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这就使得经济结构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的经济结构的问题变的日益严重起来。按照现在用现价来计算,今年总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5%,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明年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超过60%。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因为他意味着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变的越来越恶化。
三、价格。
在前不久解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两防,第二防由结构性的价格上涨演变成明显的通货膨胀。确确实实我们现在存在着价格上涨的压力,存在着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压力表现在哪里?一个是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的压力,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比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幅度高。钢铁、煤炭等他们的价格上涨幅度都比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要高。必然会存在着一个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向消费品的推进过程,这会造成我们的成本上升。
第二个成本上升的因素是因为工资水平的上涨明显加快,有统计资料表明,现在中国的工资上涨幅度是亚洲最快的,特别是我们的国有企业部门,他们的工资上涨是比较高的。现在所说的广东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不是劳动力减少了,是因为我们愿意接受工资水平低的劳动力减少了,如果提升了老资水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上游产品的上涨,另一方面是工资水平的上涨,造成我们公司会推动成本上升的因素。
第三个出现成本上升的因素是需求拉动的因素。需求拉动的因素造成价格上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现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刚才吴晓灵副行长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通货说的是钞票?说的是钱,膨胀说的是多了。钞票钱多了,必然会形成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而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讲白了就是钱太多了,货币供给增长太快,信贷增长太快,这是一个需求拉动的因素。
第四个出现成本上升的因素,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都是比较快的,这应该是一个好事。城镇居民收入的加快是好事但是从短期来看,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加快,必然会引起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就好象李剑阁主任提到的,有的人在股市赚的钱比较多,就会买大的房子、购买一些奢侈品等等,因此就会造成消费价格的上涨。
第五个出现成本上升的因素,国际上某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们国家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明显的表现就是石油,石油的价格上涨以美元计价已经超过了90多美元,接近100美元。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是最明显的上涨,这些因素都会传导到我们的国内市场上,对于国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造成上涨的压力。
所以说,我们目前面临的价格上涨的压力,既有供给方面的又有需求方面的,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但就目前来讲,最值得我们重视,最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应该说是经济增长太快,特别是投资的增长速度太快。也就是中央提出来的两防中的第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两防,一个是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一个是防止偏快转为过热。其实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经济增长存在出现过热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解决预防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关键的措施是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过热,而这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增长太快,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价格上涨特别是消费价格上涨,对于中国来讲有他的特殊性,他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儿?现在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在拉大的,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价格上涨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如果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很大的时候,我们出现价格上涨绝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大多数人受到的影响是相类似的,但是当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比较大的情况的时候,不同的收入阶层对于价格的上涨他的感受、他的反映是不同的。高收入的阶层面对猪肉价格上涨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的要求是如何少吃猪肉,要减肥。而对于低收入家庭人员来说,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于他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是实实在在放在那儿的。所以,我们国家存在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得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价格上涨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不仅消费价格上涨,还出现了刚才几位演讲者提到的,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所谓资产价格的上涨,这就使得我们控制价格上涨的工作复杂性大大的增加。因为控制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这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的。消费品价格下降,所有的居民都会受益,而资产价格如果出现了波动,他就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影响。
比如说买了房子的人就怕房价跌,而要买房的人就希望房价下跌。证券市场也是这样,收里拿着股票的人就怕股票价格下跌,而拿着钱想买股票的人就希望股票价格跌下来再买。所以说控制资产价格和控制消费品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目前解决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强了。
四、对外贸易。
今年预测对外贸易的顺差大概是2600亿美元,明年2008年我们的贸易顺差还会继续增加,有可能达到290亿美元。这样的趋势也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贸易顺差的增加,总体来讲应该说他不是坏事,收里掌握比较多的外汇总是觉得自己很踏实,提高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贸易顺差过快的增加,必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贸易摩擦的问题,中国贸易摩擦数量现在是世界第一。从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要想把贸易顺差降下来恐怕也是困难的。从改革开放一例,1994年是一个分界点,1994年前我们的贸易有的年份系顺差,有的年份是逆差。而1994年之后再没有出现过贸易逆差,所有的年份都是贸易顺差,而贸易顺差增加的是越来越快,数量是越来越大。这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在2008年需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总之,大家从前不久公布的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可以看到,2008年我们要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货币政策的执行就是为了“两防”,防止出现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什么是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说,我们的财政政策要同时注意两个方向,一方面我们的财政收入状况极大的改善,今年的中央财政超收都可能达到7000已人民币。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两防”的任务,防止出现经济过热现象,财政政策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为防止经济出现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出力,也就是说财政政策要有一定的紧缩力。表现在我们要减少财政赤字的规模,要减少长期国债的发行数量。但另一方面,财政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支持薄弱环节的发展,要支持西部地区项目的发展,要加强项目体系的建设,要对低收入居民给予更多的补贴。大家可以注意到前几天有一个消息,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提高,而且连续提高三年。这样的政策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但是他需要财政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实现。所以财政的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要保证那些必要的支持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出。也就是说还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赤字,保持一定数量的国债,这就是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两面都需要努力,既要有一定的紧缩性,为避免过热、避免通货膨胀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财政实力去支持薄弱环节的发展。
什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单一的,是很明确的。现在我们面临着过热的问题和通货膨胀重要根源都是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太快,信贷供给增长太快。这是我们金融所面临的所谓形势和特点,所以我们的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化解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流动性过剩所引起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式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2008年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总之,2008年还会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调控形势,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我们希望2008年以及未来以后的这些年份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经济的比较快速的增长,同时又能够避免过热的出现,避免明显通货膨胀的出现,并且同时能够缓解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谢谢大家!
主持人(汪同三):
上午会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