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123456
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中国平安

值得投资价格20元..

TOP

这个帖子不错.

很清楚的看清楚,平安从上市上涨和下跌.

信息不对称和行业不熟悉全部体现出来.

哈哈.

TOP

你这句话要得罪不少人啊.

TOP

决不割肉.

TOP

财新社新闻一:

3月5日中国平安增发圈钱1600亿元的方案在股东大会获通过!

   受此消息刺激:

   3月28日,中人寿为保住行业老大的地位,提出增发圈钱3000亿元的方案,计划收购国际知名保险公司KGI51%的控权权!

   4月15日,中石油提出增发4000亿元的方案,计划收购著名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控股权!

   5月8日,中石化不甘示弱,提出增发5000亿元,计划收购BP石油公司,以确保行业老二的地位!

   6月19日,工行、建行和中信证券三家联手提出增发方案,计划融资10000亿元(错,应更正为美元),计划全资收购饱受次按打击的美林、高盛、花旗、大摩四家原国际一流投资投资银行,由此一举确立中国投行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在大哥大们成功致富、迅速做大的示范作用下,各行各业的公司纷纷提出融资计划,争取在细分行业中成为全球的巨头,以实现中华百年来的强国之梦!

   伟大的资本时代终于来临了!到2008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中涌现出1500家全球细分行业的老大!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如此同时,上证指数3月28日报收1500点、4月15日报收800点、5月8日报收200点、6月19日终于回到低于起点的98点!中国股市泡沫也终于挤干净了!举国上下欢庆啊!全体股民开始放长假去了!.

TOP

平心气和的说:中国平安的股价最多只值28元,28元以上都是套

转贴
按融资前最高价140元,计算,1000亿增发1500亿,那就要缩水到2/5.为56元,再加上信誉退保冰灾打对折,只有28元,

28以上买进的全部都是平安套,套大家没商量的.希望大家查亮眼睛看清楚.28元还是最高价!!!!

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那么平安只值15元,,,,,你想想如果你买了平安,除非技术高明做做反弹,否则是稳稳被套的,

为了你的财产的安全,请你远离平安,远离马贼,抵制平安,悼念平安!!!.

TOP

回复 242#glaciers 的帖子

.

TOP

中投因黑石股价再创新低亏损近半

新浪财经讯 美国时间2月12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首个投资对象美国黑石集团的股价再创新低,股价跌至17.59美元。
  2007年5月,中投5月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黑石集团上市后股价连续下跌,也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昨日亏损额约达12.18亿美元(合约87亿元人民币)。

  美国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第二大私募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达884亿美元,2001年以来的年资金平均增长率达41.1%。据悉,中投公司购买的黑石股份,全部都是“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中投公司在黑石公司内部没有投票权,但是将会在收益、财产清算时的分配顺序等多方面获得补偿。

  此前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中投对于黑石的投资股份锁定期为四年,四年之后的行情如何尚难以预料。(小冰).

TOP

推倒平安圈钱方案 资本市场才能平安

推倒平安圈钱方案 资本市场才能平安
丛亚平
     中国平安巨额融资计划遭到到绝大多数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一致声讨,达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如果像平安融资这样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事件也能最终通过,那么只能证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是少数权势利益集团的圈钱场,投资者的信心将彻底丧失,并由此引发整个证券市场的崩盘。因此,只有彻底否定平安融资方案,资本市场才能重获平安。
    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计划之所以不得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违反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对投资人的信心构成彻底打击。
    广大投资者为什么甘愿冒着风险、承受畸高的税收,把积攒下来的钱投入到股市?不是为了把这些辛苦积蓄到这里来赔光的,而是希望能通过投资给值得信赖、值得投资的企业来获得一些风险性收益的。任何资本市场的建立,如果不能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宗旨,最终都会遭到投资者的唾弃!任何上市公司,如果不尊重投资者的利益,也必然会遭到投资者以脚投票。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之初就存在劣根性和偏差,以给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圈钱为目的。当投资者在遭受了深重损失认明了这一真相后,只能选择像逃避毒品一样远离股市,中国资本市场因而经历了漫漫的熊市。虽然如今的中国股市基本完成了股改,名义上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一致了,但实际上由于股改的不彻底,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仍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相当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仍表现为一种重融资而轻回报的特性。而中国平安近1600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刬(中石油融资额600亿,已经把股市打得稀里哗啦),则赤裸裸地显现出疯狂圈钱而完全不顾投资者利益的贪婪本性,把股市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使投资者感到愤怒和恐慌。如果一旦批准通过了平安的融资计划,则将进一步助长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投资者对这个市场将彻底失望,会纷纷以脚投票,避之唯恐不及!
     许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平安巨额融资案给中国资本市场开了一个特别坏的先例!给刚刚通过股改让投资者建立了一点信心的中国股市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因此,只有推倒中国平安的融资方案,整个资本市场才能重获平安!
    二、“中国平安”实际是“外国平安”,不能为外国资本圈钱而洗劫中国股民!
    一般大多数人都以为中国平安是中国人的保险公司,为国企这样的圈钱尚被投资者所唾弃,而为外资资本来洗劫中国股市,则遭到了所有中国人的不齿!当中国平安发布巨额融资的公告后,整个市场为之惊呼,为中国平安一家融资1600亿,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8万亿(管理层对平安案的不置可否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据上市公司公示的资料显示,汇丰集团通过A股及H股已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股权,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持有近2%的股权,外资占流通股东50%多,其余股东最多只有1%到3%的比例,而国有控股的7.4%已在07年9月以前售出,另外汇丰在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占78%的股权。也就是说,“中国平安”早已成为“外国平安”。如果全体老百姓都知道了所谓的“中国平安”实际上已是一家英国汇丰集团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外国公司,那中国投资者的愤怒是可以想像的,毕竟中国是中国纳税人供养的,代表的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应是帮助外国资本来掠夺中国百姓。许多投资者通过网上表达了对此事的担心,认为汇丰等外资利益集团完全无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感情,认为只要通过打通上层的关系,得到上方的默许就行,而且自以为有背景,这样有恃无恐地大肆圈钱,狮子大开口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发指。还有的投资者担心这样会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认为那些利益集团向上面游说的时候只会讲好的一面蒙骗上方,希望管理层和明察秋毫,不要因为少数利益集团的游说而让广大民众对产生疑虑。
     汇丰平安的融资额之大是令人惊讶的,相当于两三个中石油的发行额,而且这样大的巨额融资却不说明具体的投资方向和用途,是很不正常的。中国资本市场还从来没有推出过这么大的融资方案,因为市场根本承受不起。我们为自己的企业都没这么干,难道要为一个外资企业这样干?中国吸纳就业和创造效益的其实主要靠的是中小企业,而一个中国平安的融资额(1600亿)就可以激活500多个能够创造高效益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如果中国平安对自己的融资效益有信心,有还本付息的打算,那你可以通过发债来融资,或者汇丰为什么不去增发H股呢?因为香港不会有那么多的傻瓜投资者,他们在香港圈不到钱,可难道中国的投资者就是案板上的肉,可以任意宰割吗!用圈中国股市的钱去填国外次贷危机的大窟窿,通过中国的资本市场把次贷危机转嫁给国内投资者,而且一圈就是1600亿,这是令人发指的!一个平安融资案,使股市暴跌1100多点,整个市场市值蒸发8万亿,这样的后果应该谁来承担责任?
     况且,有研究机构提出,汇丰集团在次贷危机中陷得较深,是各大金融机构中购买次级货款(而且是最差等级的次贷)最多的,无论如何,这种时候去向汇丰投资都是极不明智的。欧美次贷危机还会延续很长时间,国外各大金融机构的股权会在这种金融大动荡中不断贬值,中投公司购买的黑石股份现在已赔了40%多,中信证券购买的贝尔斯登的股权从去年10月中旬约120美元下跌至目前的不到80美元。到国外投资也要看时机,还没有跌到底部就急于去买,只能给国民资产带来巨大损失。《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曾说,外国资本甚至不用发动军事战争,只要通过货币手段就可以掠到比实体战争还要巨大的利益。平安事件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汇丰一个巨额融资计划,就让中国股市发生损失市值8万亿的股灾,同时汇丰、高盛、国外私募基金代言人谢国忠之流也在大肆唱空中国股市,企图把中国股市进一步打到底部然后抄个大底.
    三、平安的融资方案违犯证券法规和提倡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方针。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明确指出,制订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第十一条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不得公开发行股票。平安再融资信息披露后,所引发的激烈的市场反应,可以视作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关方面在最终审批平安融资提案时有应严格把关。
  平安融资的行为,还违反了信息披露应公开、透明的原则。平安董事会业已全票通过再融资方案,3月5日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到目前为止,对于如此巨大的融资数额,平安对于要融资的对象态度傲慢,相关人士表示“在召开股东大会之前不能透露任何细节。”然而,要圈1600亿元资金却不说明要做什么,这是完全违背融资规则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公平地获得法定披露的信息。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内容是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上市公司均应充分披露;第五十三条规定,证券发行议案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后,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报告证券交易所,公告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如今管理层与发行者对再融资用途心知肚明,却让掏出真金白银、利益受损的普通股东懵懂不知,这是对投资者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管理层一再重申保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维护市场公正的嘲讽。正如叶檀说言:不管怎么样的项目,以“摧毁市场信心、以圈钱阴影重回”为代价,都是不值得的。
    3月5日,是中国平安股东大会表决的一天。所有拥有投票权的大小股东,都应该为自己的利益投出否决的一票。由于汇丰占股东的大多数,即便平安强行通过了方案,管理层也可以根据证券法规对损失资本市场的方案不予通过。可以说,平安方案被否决的一天,会是中国资本市场重振信心的一天,也会是中国ZF在民众心中增加信任票的一天!.

TOP

叶檀:浦发再融资 简直是在嘲笑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平安增发打出第一拳,传闻中浦发银行400亿元的巨量增发方案打出第二拳。03、04年狮子大开口式的再融资卷土重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的再融资胃口更大,迷惑性更强。

    胃口大自不必说,平安再融资涉及1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家金融机构;传言称浦发行计划增发10亿新股, 募集资金400亿人民币。虽然浦发银行董秘表示“公司根据战略发展和经营上的需要,的确有募资的计划,但是具体融资额度还没有最后确定”,但如果浦发融资用于上海金融业重构,恐怕400亿元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迷惑性更强就是不少机构分析师仍在表示,如此融资符合公司的长期利益,是对市场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公司竞争力。这是替平安与浦发再融资辩解的重要理由。

    什么叫画饼充饥,这就是。对于这样的画饼,投资者有必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每一家上市公司再融资,都会给出类似的理由,关键是市场能否接纳。平安传出再融资消息之后,持续跌停,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而浦东传闻甫出,市场就给出了答案,浦发跌停,并引发金融股狂泄。

    如果是个案倒还不必过于恐慌,问题在于绝非个案,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

    根据国资委规划,国资委掌管的央企数量,要从150家减少到80—100家,在这仅剩的两年中,至少将有1/2至2/3的央企要重组改制。这意味着2008年央企整合将达到高峰,国企以前是、将来是、今后也必定是证券市场最活跃的角色。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2008年将鼓励支持央企在境内外上市,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逐步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除了国资委主管的央企,我国的金融机构、各地方政府掌管的地方国资,无不处于整合的过程之中,其规模不在央企之下。整合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答曰:大部分将来自于资本市场。

    证监会与国税总局对此战略十分配合。在日前举行的新一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强调市场化与法治意识的同时,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题,是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实现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过去十年,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行业整合、整体上市和增强控制权等做优做强的目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几乎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向各级税务部门印发《2008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要点》指出,今年将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其中包括研究支持国有企业重组上市的税收政策。

    为了达成培育国字号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关规则同样十分配合。2006年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降低了再融资门槛,皮海洲先生指出,增发除了三年连续盈利条件外,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不低于10%下降到6%;赋予发行人更多的自主权,发行人获得发行核准后,可在六个月内自行选择发行时机;对原有两次融资的时间间隔也不再限制,交由股东大会决定等。

    三重配合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制度性的并购资产放水工程。新规则确实体现对市场与规则的重视,如对股东大会的重视,以及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财务顾问这样的中介机构的职责等,但是小补不足以弥补制度漏洞。

    笔者无意呼唤对融资进行严厉的行政监管——那只会让市场越来越糟——只是想指出目前的并购重组充斥了行政色彩,低效并购是并构重组中最可怕的一幕。

    看看以前的教训。

    一谓资金浪费。2002年,在122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71家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委托理财;217个募股项目被上市公司变更资金用途;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合计超过3000亿元(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其中存入银行资金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就有811家。这些资金在下降过程中大部分灰飞烟灭。资金浪费莫此为甚。

    二谓低效投资。在行政主导的联华与华联的合并后,大山临盆,收获跳蚤,产生了平平无奇的百联。在此轮行政主导的上海金融业合并中,上海银行是城商行的龙头,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总资产稳步提高。浦发行的财报同样花团锦簇,但去年的资本市场,金融股可谓坐收渔利,这样的红利只能说是市场未彻底开放前收割中国经济红利的特利。如果让市场发言,没有理由一定是体量大的浦发收购上海银行,有可能是上海银行或者浦发银行被其他金融机构收购,甚至可能是上海银行在资金的帮助下上演蛇吞象。美国花旗的并购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再融资要兑现市场化与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承诺,要做到两点:第一,学习股改的先进经验,公开增发除了召开股东大会获得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还有必要规定流通股东的支持率。使流通股东获得与控股股东含金量相同的投票权;第二,对于事后弄虚做假或者渎职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审核人员,进行责任追溯,以避免以往上市公司增发圈钱,不圈白不圈的故伎重新上演。.

TOP

回复 255#glaciers 的帖子

这条新闻很有预见性啊.

TOP

冰火两重天:中投与中国商业银行赴日投资消息带动日经指数大幅升高

据彭博新闻社2月25日报道,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根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项目规划,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将获准赴日本股票与基金市场投资。受这一消息驱使,日经指数25日大幅攀升。日经指数25日午盘涨2.07%或279.89点,收报13780.35点;稍早日经指数并一度上涨逾300点至13850.16点。

  彭博社报道指出,中国银监会上周五表示,根据与日本金融业监管机构达成的协议,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可代客户投资于日本股市;这一消息今天带动日经指数大幅蹿升。

  此外,受英国《泰晤士报》23日在一则报道中,引述日本内部官员提供的消息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日本100亿美元,且将购买日本最大石油勘探公司Inpex Holdings Inc“相当大股份”,这一消息刺激,Inpex Holdings Inc周一开盘后大幅上扬,午盘暴涨6.1%至121万日圆,并创下今年1月9日以来收盘最高。

  与此同时,受美国债券保险巨头Ambac Financial Group Inc.拯救计划消息激励,今日亚洲股市金融类股票普遍走好,而金融类股强劲上扬也引领整体涨势。报道称,Ambac正在加紧与一个由多家欧美银行共同组成的财团就拯救计划举行谈判。熟悉谈判内幕的知情人士透露,拯救深陷次贷危机的Ambac的方案或许将于本周初正式宣布。Ambac希望这一拯救计划可以使其信贷评级继续维持“AAA级”。

  知情人士表示,由八家欧美银行共同组成的财团可能将向Ambac公司投资大约30亿美元,帮助Ambac维持其市政债券与资产抵押证券业务领域的“AAA”信用评级,而此举最终将有助于银行及市政债券投资者避免在Ambac提供担保的证券方面造成损失。分析师预测说,如果Ambac、MBIA Inc. 以及FGIC Corp.等债券保险公司丧失“AAA”评级资格,将会给银行业界造成高达700亿美元损失。(雅龙).

TOP

引用:
原帖由 glaciers 于 2008-2-13 19:28 发表
新浪财经讯 美国时间2月12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首个投资对象美国黑石集团的股价再创新低,股价跌至17.59美元。
  2007年5月,中投5月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黑石集团上市 ...
如果把中投决策者的个人身家(金钱,地位,权利等)与投资成功率挂钩,失败率绝对会低很多!.

TOP

平安高管年薪

梁家驹 常务副总经理 学士    1710.2800
  马明哲 董事长      博士    1338.2200
  张子欣 总经理      博士    1115.4600
        孙建一 男中国平安董秘,董事  581.49万元
  顾敏慎 男中国平安副总经理   345.15万元
所有高管合计年薪5951.13万元。
  .

TOP

叶檀:平安再融资方案高票通过 是对谁的嘲弄

昨天股市重大的新闻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第二,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在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高票通过。

    在平安表决之前,笔者就预言平安再融资方案将会在一片反对声中,在管理者对恶意圈钱的警告中通过,只是没想到支持率会高达92%。在大多数散户股东对平安的融资用途仍然昏昏然愕愕然的情况下,仅凭平安管理层的口头承诺,在平安海外投资败绩昭彰的情况下,大笔融资方案就获得了股东的高票支持。

    笔者不是预言家,而是目前各股东之间不匹配的权益关系决定了,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票决。赞成者以下一阶梯的投资者为炮灰,而目前的机制也决定了这样的炮灰效应能够畅行无阻。

    中国平安在以自己的行动提醒领导人,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温总理所说的“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何等重要,又是何等艰难。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深刻地体现出中国股市的不平等,A股股东与H股股东权力不平等,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权力不平等,受益股东与受损股东权益不平等。这种权益结构不打散,就无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众所周知,平安此次在A股再融资,对于H股股东有益无害,相当于有一群人在替你购买的上市公司白白买单,岂有不赞成之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有在英上市公司要在英融资,结果有一大部分票仓在德国,在德拥有投票权的人不仅不出钱获利,还拥有完全平等的投票权,看看英国的投资者会做出什么反映?H股股东享有权利而不享有义务,而A股股东只有义务而少有权利,如此显失公允的投票体系不改变,A股投资者只能充当市场的抬桥者。

    目前投票体系的第二重不平等是,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权力不平等。

    据报道,目前平安的持股情况非常分散,第一大股东汇丰保险仅持有总股本的8.43%。市场人士表示,虽然平安的持股情况较为分散,但持有者较为固定,而且持股多为上市前的老股东,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根据去年半年报,在平安前十大股东中,汇丰保险控股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分列前两大股东,合计持有总股本的16.79%;分列第四和第六大股东的深圳市新豪时投资(持有总股本的5.3%)和深圳市景傲实业(持有总股本的4.51%),均为按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平安的公司;平安高管持股平台江南实业,虽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之列,但占总股本的1.89%。这5个股东合计持有平安总股本的28.49%,合计持有的A股占A股股本的17.96%,自己人投票,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平安前十大股东中的其他6个股东均为上市前的老股东,交情深厚,沟通便利。上述所有股东合计持股占总股本超过53%,合计持有A股占比A股股本超过55%。平安对于机构投资者不敢怠慢,表决前奔赴各地找机构股东一一“沟通”,而机构也投鼠忌器,担心日后大单,担心不可与人言的种种好处旁落。

    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诺安基金投了反对票,而易方达、嘉实、博时、鹏华投了赞成票,同样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场机构保持难堪的沉默,只有散户向高管痛陈此次再融资的失当之处。弱小的散户虽然获得了用手股票的权力,平安个人股东30万户,持股47.7%,绝大部分散户投了反对票,但市场规则不为他们而立。只有在市场衰微到用脚投票引发恐慌之时,他们的票决权才可能通过另一次股改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三重不平等,是受益股东与受损股东权益不平等。此次平安融资方案高票通过,说明有少数散户投了赞成票,他们将上涨的希望留给了自己,而将股市尤其是金融股全线下跌的风险甩给了全体投资者,弱势者希望更弱势的人为自己买单。

    平安再融资高票通过狠狠嘲弄了管理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良苦用心。监管者以方案尚未上报为名无法卸责,融资有预沟通机制,尤其是规模如此庞大的再融资,有关方面断无不知之理。当然,管理层可以动用最终的否则权,但是,与其这样劳师动众大动干戈,为什么不防圈钱于事先,在预沟通时就给予建议?管理层如果需要对再融资一项项否决,那么预沟通意义何在?难道就是为了耗费庞大的社会成本?

    对于动摇股市信心、影响股市基础的融资方案,有关方面有必要引入听证会制度,倾听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有必要扩大散户投票权限,使散户的利益给予合理保护;同时在A股市场的融资方案应该大幅缩减H股股东的投资权限。我们不能让A股股东成为H股股东的炮灰,让散户成为机构的炮灰,让相关行业的投资者成为再融资公司的炮灰——只有通过一个个的案例,才能将“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刻到中国股市的基座之上,落到所有投资者的心里。.

TOP

目前股价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TOP

事实就是事实,第250楼所说的实现了。

还是坚持20元是具有投资价值。.

TOP

 267 123456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