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中国平安

顺便买的"三一"翻上来了!!
 基本面好的就是快!!.

TOP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1-22 10:02 发表


全仓进平安,我今年宁可什么事也不做。
我留着给儿子上大学用.

TOP

回复 200#xiaoximama 的帖子

难得我还把它当生日礼物呢,贬值的礼物

不过,我向玫瑰学习,每年把股票当礼物拉,若干年后一起兑现,蛮好的注意,可能年以后这礼物大是大的来 .

TOP

引用:
原帖由 lisa.wang 于 2008-1-22 11:11 发表
难得我还把它当生日礼物呢,贬值的礼物

不过,我向玫瑰学习,每年把股票当礼物拉,若干年后一起兑现,蛮好的注意,可能年以后这礼物大是大的来
暂时贬值啦。。。潜力无限哈。。。

不过我现在还是想反弹出来点的,也不知对不对 。.

TOP

回复 197#qiuqiu妈 的帖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平安即使再跌一、二十元,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赢利者。

可中国石油已几乎没人赢利了。.

TOP

这个平安真是不谈了,申劲松那时言之凿凿地说将向200元看齐 。.

TOP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1-22 10:10 发表


我也不想多说了,现在我已经满仓,后市如何听天由命。

对不住大家了,平安不出头,我也无脸上旺旺了,哪天平安上了100元我再露面吧。

各位保重!
老师别赌气,事实证明你选的股票都是质地很好的股票,我还是你的支持者!希望你多发言,不要自责啦!.

TOP

入股看中保险股的话,调仓太保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TOP

引用:
原帖由 宝贝miamia 于 2008-1-22 11:52 发表
这个平安真是不谈了,申劲松那时言之凿凿地说将向200元看齐
他昨天还在看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fengur 于 2008-1-22 12:43 发表
入股看中保险股的话,调仓太保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意楼上的,目前平安事多之时,太保是给他拉下去的,如果现在买保险股建议买太保.

TOP

引用:
原帖由 qiuqiu妈 于 2008-1-22 13:36 发表

同意楼上的,目前平安事多之时,太保是给他拉下去的,如果现在买保险股建议买太保
不赞成这种说法!
 太保业务单一,开拓遇阻
  平安综合优势明显,目前有点错杀!.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nysh 于 2008-1-22 13:41 发表


不赞成这种说法!
 太保业务单一,开拓遇阻
  平安综合优势明显,目前有点错杀!
.

TOP

中国平安巨额融资令投资者难以平安

目前的A股市场面临着内外交困。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化,引发世界主要股市出现暴跌。另一方面国内股市面临高估值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压力面前,上周A股市场终于出现暴跌走势。

    本周一,中国平安的一纸董事会决议公告进一步加剧了A股市场暴跌的走势。根据该公司发布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中国平安1月18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通过了规模庞大的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发行不超过412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中国平安A股上周五收盘价98.21元计算,增发A股筹集资金将达1178.52亿元,两项再融资总额将达1591亿元左右。这一再融资规模远远超过了到目前为止海通证券所创下的260亿元的最大笔再融资纪录。

    中国平安巨额融资计划带给市场的影响是震憾性的,周一上证指数暴跌266点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种暴跌的背后,更是投资者对中国平安巨额融资的巨大不安。

    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是一种赤裸裸的圈钱,该公司再融资金额之大,中国股市前所未有。虽然经过了最近几年的发展,A股市场的承受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一家公司一次再融资金额就达到1500亿元,市场显然难以承受。如果再多几家这样的公司,要不了几天时间,中国股市就会崩盘。因此,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完全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以及中国股市健康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国平安不超过12亿股A股的增发价格也将刷新“圈钱”的新纪录。去年8月,中信证券的公开增发就被投资者斥为圈钱之举,当时的增发价格为74.91元/股。这不仅是到目前为止再融资的最高发行价纪录,而且首发新股的价格也都没有超过这一价格。而这一纪录很有可能要被中国平安所改写。根据增发方案,中国平安拟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格则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而从目前中国平安的市场价格来看,即便是周一暴跌,其股价也高达88.39元,远远高于中信证券的增发价格。所以,只要中国平安的股价不继续暴跌,中国平安的增发价格创造新的“圈钱”纪录并不难。

    并且,从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来看,该公司选择的公开增发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上市公司“圈钱”的一种再融资方式。发行价格低时,选择定向增发,向特定对象进行利益输送,而发行价格高时,选择公开增发,向公众投资者圈钱。这是时下上市公司普遍的一种做法,中国平安这一次仍然也没有例外。

    更让投资者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平安的这种圈钱之举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已经达到了共识,万科A如此,中信证券如此,中国平安也是如此。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还都是一些蓝筹股公司。这些公司利用投资者对蓝筹股的追捧,利用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利用A股市场的高估值,趁机大肆圈钱。这些蓝筹公司,支付给投资者的回报不多,但圈钱却是不少,这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极大扭曲。

    平安的圈钱带给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它极大动摇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严重地危及到股市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平安这种圈钱行为,应坚决地予以制止。一方面是坚决否定中国平安的圈钱行为,另一方面是从严控制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鼓励上市公司实行配股的再融资方式。以确保中国股市与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告别圈钱历史恢复其融资的本来面目的。.

TOP

回复 211#sunnysh 的帖子

无语------.

TOP

30亿股限售股解禁在即

除了再融资,中国平安股价还面临30亿股限售股即将解禁的风险,流通盘将面临扩容3倍的压力。资料显示,3月1日中国平安A股发行时战略投资者获配的3.45亿股,加上上市之前各个时期参股平安的50家内资股东所持有的27.7亿多股,总共31.2亿股不久将解禁。而公司目前流通A股不过8.05亿股,即使仅一半的限售股抛出,3月后也相当于再添两个新平安。按80元/股的价格算,其流通市值也将增加1200亿元左右,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解禁,这也为投资者所担忧。.

TOP

基金都在减仓平安了.

TOP

仅供参考!

因今日向下的60日均线与向上的120日均线产生交叉点,技术上今日应该有反弹。

个人认为:如无政策利好,应还要跌(目前我认为该股最低点在65元左右)。.

TOP

越来越低了,拦腰斩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缘来--- 于 2008-1-22 11:47 发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平安即使再跌一、二十元,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赢利者。

可中国石油已几乎没人赢利了。
应该加个注释:散户已经没有人盈利了,大资金早赚得盆满钵满出句了,没有人会帮散户解套的.早割肉早收获
中国石油将继续不停地创新低,然后长时间的盘整,等散户大部分都割肉了,就该起来了,那时候也不买中石油,而是买中石化.

TOP

回复 219#fengur 的帖子

你讲的很有见地,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nysh 于 2008-1-22 13:41 发表


不赞成这种说法!
 太保业务单一,开拓遇阻
  平安综合优势明显,目前有点错杀!
平安再好现已经成为国家的操纵工具,就象中国石油的上市一样.这种股票少碰碰为妙,可能等市场稳定之后他才会体现出本来的成绩,但那个时候再买不是更好吗?
带感情做股票很容易受伤的..

TOP

今日将反弹!.

TOP

引用:
原帖由 缘来--- 于 2008-1-24 09:22 发表
今日将反弹!
.

TOP

引用:
原帖由 衣诺妈妈 于 2008-1-22 12:22 发表

老师别赌气,事实证明你选的股票都是质地很好的股票,我还是你的支持者!希望你多发言,不要自责啦!
是呀,没关系的!这两天正好都是粮油股票的天下,等指数回稳,平安肯定要上去的!.

TOP


全都套牢了。本来蛮看好这个PP的,现在是一点方向也没有了。怎么办呀,割又实在不舍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qiuqiu妈 于 2008-1-23 12:14 发表

平安再好现已经成为国家的操纵工具,就象中国石油的上市一样.这种股票少碰碰为妙,可能等市场稳定之后他才会体现出本来的成绩,但那个时候再买不是更好吗?
带感情做股票很容易受伤的.
谢谢qiuqiu妈!!.

TOP

PU老大何必自责如此?假如平安明天宣布取消了融资计划或者减少点,结果如何?
我真准备杀进去呢?.

TOP

平安在昨天又一次申明绝不会改变主意的,还有报道说基金经理打算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我们还是先做旁管者看看到底是国家厉害还是基金厉害.
但是我觉得如果现在才放弃筹码是不是真的就沦落为斗争中的牺牲品了
世事无常,为保住自己的钱要好好想想的,.

TOP

平安这次融资很可能成为业界老大,长远看来或许将来要后悔,丢失了这么好的筹码? .

TOP

引用:
原帖由 蓓蓓爸爸 于 2008-1-24 21:36 发表
PU老大何必自责如此?假如平安明天宣布取消了融资计划或者减少点,结果如何?
我真准备杀进去呢?
是啊,老大不要自责,我今天已经杀进去了.

TOP

我今天买进平安了,我是这么考虑的,他已经跌去了60,70元了,应该比别的股票更有优势的,还有反向思维一下,谁都知道3月份大飞要解禁的,为什么,还要出这么大的利空呢,不出利空,筹码会不会松动呢,所以我从79之下开始逐步买进平安,越跌越买。.

TOP

偶也想买啊,目有钱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emailtozm 于 2008-1-25 16:13 发表
我今天买进平安了,我是这么考虑的,他已经跌去了60,70元了,应该比别的股票更有优势的,还有反向思维一下,谁都知道3月份大飞要解禁的,为什么,还要出这么大的利空呢,不出利空,筹码会不会松动呢,所以我从79之下 ...
主力说,大家都来看,最高点在149,现价只有一半了,便宜,快来抢购啊,你要多少我给多少,于是散户都来强购,过了几天,又掉了10个点了,主力又发话了,看,又便宜了,可以补仓了,想补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于是散户积极补仓;过了几天,又掉了10个点了,主力这次发狠话了,现在已经足够便宜了,已经4折了,赶紧满仓,于是散户排队争先恐后低满仓;主力这下高兴了:我的货终于出玩了,你们大伙自己玩吧,于是股价开始自由落体........

TOP

回复 233#fengur 的帖子

不要再吓这里的妈妈们了,否则周末有过不好了.

TOP

回复 233#fengur 的帖子

天呢!!到底该怎么办啊?一张嘴巴两层嘴唇,翻过来这么说,翻过去可以那么说啊!!!
.

TOP

中国平安的1600亿元巨额融资才是本轮暴跌的罪魁祸首

转贴
平保”恶性再融资颠覆了“大蓝筹最有投资价值”的理念。去年“5·30”暴跌后,为什么广大中小投资者都看好大盘蓝筹股?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基民会排队买基金并且还要按比例分配?因为他们天真地认为,买大盘蓝筹股就等于是价值投资,就是买中国概念、高成长概念,故可放心地做长线投资。

然而,本周“平保”再融资1600亿案将“大盘蓝筹股最有长线投资价值”的理念彻底轰毁了。它去年以75倍市盈率首发,圈钱400亿,已是够狠了;业绩虽然高增长,但一股不送,只分0.20元,一年不到却又要再融资1600亿。原来,所谓的“大蓝筹”,就是一毛不拔,还拎着大篮子到处要钱、抢钱,并且逼套牢的股民交钱,这比养庞大的营销队伍去求爹爹拜奶奶似地筹集保费岂不要容易多了?1600亿是什么概念?如果每年有30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仅筹资60亿,而“平保”的再融资,相当于30年约1万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融资额,究竟何者于国于民更有利,不言而喻。在举国上下都在讲科学发展观时,“平保”却一下子将股本扩大四倍,岂不是盲目发展,恶性圈钱行为?如果说是为了到国外收购企业,难道“平保”的眼光和能力比先前已落败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社保基金QDII和目前的四家QDII还要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平保”的巨额融资最终被批准实施,那么,其他的大蓝筹都将如法炮制,恶性圈钱,再加上大小非的加快减持,市场很可能会重蹈2001年6月转熊的覆辙。本周中国股市的暴跌的主因不是次贷危机,而是“平保”再融资的政策试探信号,是市场对“虚增长、无回报、恶圈钱”的“大蓝筹”的唾弃和“用脚投票”。


p.s. 如果平安能去美国,英国,日本融资1600亿,我就认为平安是第一牛股,否则就是狗屎

[ 本帖最后由 glaciers 于 2008-1-26 10:33 编辑 ].

TOP

回复233#
主力的确是这样想的,说到点子上了.只不过中国平安的融资还不一定会全额批准..

TOP

引用:
原帖由 emailtozm 于 2008-1-25 16:13 发表
我今天买进平安了,我是这么考虑的,他已经跌去了60,70元了,应该比别的股票更有优势的,还有反向思维一下,谁都知道3月份大飞要解禁的,为什么,还要出这么大的利空呢,不出利空,筹码会不会松动呢,所以我从79之下 ...
我还是冒出来说一句吧.

大家看到平安巨额融资很害怕,怕市场抽血,我发现平安倒胸有成竹,还有点在买关子.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这之前,国家允许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平安马上抛出一个1500亿的融资方案(我不得不把这二件事联系起来考虑).12亿的股票卖给谁,好像平安增发就是国家为银行度身定做的.我觉得在增发方案抛出之前,平安应该与管理层,大买家(工行?中行?建行?)沟通过.(到时候平安的新股东弄不好就是四大国有银行,基金的地位没了).还有增发价是发行前20天的平均价,一点折扣也没有,平安不担心卖不掉吗.

对平安来说,拿到这笔融资可以投资的方向很多,而且现在全球金融市场低迷,谁敢于冲出去收购,谁就做大了将来的地位;对银行来说可以顺利入主保险公司;对国家来说符合金融战略,皆大欢喜啊,苦的就是我们中小投资者了.(对国有银行来说,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也能增发时买到好价,但我想具体增发价,平安与买家会博弈,不至于贱卖).

前期平安的下跌应该与全球的金融风暴有关,因为平安是国内金融和地产机构的大投资者.我不敢说现在是买平安的最好机会,因为一美国次债的影响不得而知,二还有三十亿的股票将上市流通,三现在钱留着买中小市值股票的机会多.但我一直认为短期市场波动与公司无关,但长期走势必然会随着公司的基本面而表现,万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的地产公司,十年前买万科和黄浦房产,谁的回报多,别忘了十年前黄房也是热门股,万科很长一段时间爬起来象乌龟.

在平安A股大幅度下跌中,平安H股随港股大幅度反弹,周五收在68港元.应该说平安的价值海外机构还是认可的,最近瑞银,高盛也出报告看好.

虽然我在平安上的损失比较多,但我还是对平安有信心,相信将来不但能把失去的还给我,还能加倍的回报我.

[ 本帖最后由 PUPPET 于 2008-1-27 00:02 编辑 ].

TOP

所以我半仓万科了.还有个半仓的前2天大跌也不跌,这2天大涨也不大涨的股,磨耐心啊..

TOP

反腐作家呼吁否决平安“抢钱”计划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在大盘如此疲弱时这么大规模融资,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真是疯了”

  ———“奉劝马明哲先生和中国平安决策层,面对市场明确而坚定的反对声,你们还是收回再融资计划,向市场谢罪吧!市场是大家的市场,是各类投资者共生共存的市场,呵护这个市场,你也有一份责任”

  昨天,中国平安个人投资者、著名“反腐作家”周梅森通过《大众证券报》发出公开信,质疑平安近日推出的1600亿元巨额融资计划。周梅森在公开信中表示,中国平安砸了中国股市的脚,砸了中国人的投资信仰。周梅森呼吁市场坚定地对其还以颜色,在股东大会表决时否决它。

  周梅森曾是中国平安的投资者,从它上市那天起就开始重仓持有,曾认为中国平安是值得终生拥有的股票。没想到的是,中国平安在随大市调整到百元上下,且面临30亿股解禁股上市的沉重时刻,竟悍然推出了惊人的再融资计划。周梅森称这让他想起了法国一位国王说过的狠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马明哲先生和中国平安决策层的圈钱心态大概也像那位法国国王,“我圈钱后哪管它市场崩溃!”而现在的问题是1600亿还没圈到手,市场已露崩溃之相,同样置身于这个市场的中国平安更是冲在崩溃的前列:本身市值的巨大损失、可交易金融资产的严重缩水、企业形象的一朝倾覆、全国股民的愤怒指责。

  周梅森认为,中国平安的疯狂圈钱砸了投资者的投资信仰。他在信中表示:“中国平安可以这样疯狂圈钱,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呢?中国太保呢?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等国有控股银行呢?是不是也都可以这样圈?如此一来,中国股市还要挨多少块沉重不堪的巨石?还有多少血可供中国平安之类的疯狂怪兽大吸特吸?这是值得价值投资的大盘蓝筹吗?这分明是大盘野兽,和它们相伴,随时要注意它们的血盆大口。于是,股民和基金机构纷纷抛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周梅森同时呼吁市场要坚定地对其还之以颜色,在股东大会表决时否决它,通过各种途径呼吁管理层管好这种“凶猛动物”。此例一开就等于在长江、黄河上掘出了一个口子,日后必将泛滥成灾,类似的大规模再融资将无法避免,因股改而起的这轮历史性的伟大牛市将不复存在,国家关于“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的美好愿望,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TOP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8年01月25日

林纯洁
  虽然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下称“平安”)在富通集团(Fortis SA/NV、Fortis N.V,下称“富通”)的投资出现4.2亿欧元的巨额浮亏,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平安的境外投资将止步。  平安去年11月29日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通过二级市场买入9501万股富通,占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第一大股东。这笔交易花费18.1亿欧元,平均每股19.05欧元。截至昨日发稿,富通报14.62欧元,这意味着平安投资的18.1亿欧元已出现约4.2亿欧元的浮亏.

TOP

平安品牌砸了

茅台有酒,平安有什么?

这次搞得那么臭,对于保险公司意味着什么?你懂吗?

中国股民两亿,那么中国购买保险的人有多少?还不到两亿吧!

这个两亿股民也就是有能力购买保险的人,剩下八亿多恐怕连三餐都成问题,有闲钱买保险吗?

中国有多少保险公司?平安的保险比别人有多少特别?

哎!见利忘义啊!可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现在平安吧里有不少痛骂平安的股民,有平安的股东也有其他公司的股东,当然骂人不太好,但你做了那么不得人心的事,让那么多亏钱的朋友骂两句也不算过份。

   这里也有不少好像看起来很有理性的朋友讲起来头头是道,无非就是第一、这次大跌不能全怪平安,但不可否认平安的行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平安增发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恐慌,造成了很多人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总统不是美联储救市,后果将是怎样你能想象吗?很有可能会是几年的熊市!很可能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改革步伐,造成其他国有企业增发、回归、上市的困难。

  第二、平安增发是为了海外收购。那更是笑话一件,同样增发为什么H股不增发?是不是大陆的股民傻一点、xx比较好搞定一点?再者海外收购就一定是好事吗?请看看在之前中国出去海外收购的,有几家是有好结果的?凭什么国外的经理人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相同的语言都治理不好的公司你们就能搞好?看看我们的公司除了市值领先,其他方面有多少可以拿出手的?省省吧!那些看好海外收购的人不是托就是太天真了!保险公司不同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有优势也是因为剥削了广大的农民工的剩余价值。以极其不道德、不人道的工资来换取市场!国外叫做血汗工厂。而保险业靠的是服务、靠的是市场、靠的是品牌。

     以平安这种心态我们绝对可以相信这是一家不负责任的公司,不要以为这几年在中国靠骗中国人、靠利用中国的不合理制度赚了几个钱就老子天下第一了!你们这次的行为绝对是害多利少,对于一家靠服务、靠品牌的公司来讲,你公司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

TOP

天天做做差价,拉低点成本,等待翻身的一天.

TOP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1-26 23:21 发表


我还是冒出来说一句吧.

大家看到平安巨额融资很害怕,怕市场抽血,我发现平安倒胸有成竹,还有点在买关子.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这之前,国家允许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平安马上抛出一个1500亿的融资方案(我不得 ...
曾经听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是靠曲线,消息来买卖股票。而真正出色的就是靠信念来持有,只有信念才是致胜的法宝。.

TOP

可怜我106买的啊.

TOP

跌不言底.

TOP

吴晓求指平安融资近疯狂 105机构暴跌前撤离

吴晓求指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失去理性

  1日21日,中国平安(601318)再融资1600亿元的消息一出,中国平安A股和H股双双大跌,引发上证指数当日狂跌266.07点,22日再跌354.69点。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是本次“股灾”的导火索。

  平安千亿再融资失去理性

  对于中国平安逾千亿巨额再融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

  吴晓求说,企业怀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是没有错的,但是落实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今天平安募集1600亿元,明天工行、人寿再募个2000亿,那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垮了么?

  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A股上市(此前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净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在A股上市后达到1000亿元,而相隔不到一年,又再抛出逾千亿的公开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联合再融资计划。

  “这是多少年奋斗到的1000亿啊,现在一个再融资,马上又凭空多变出一个平安来,多么可怕!”吴晓求感慨道。

  吴晓求说,企业成长是需要过程的,花旗银行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也不是说,因为一个美国次贷,随便一个公司融到巨资,就可以一夜之间取花旗而代之。企业决不是盲目做大就好,规模大了,反而更缺乏持续成长性。以前说资本市场是提款机,现在如果大型的上市公司都这样频繁的大规模再融资,那与从前也没什么两样。

  必须从制度上抑制恶性融资

  吴晓求指出,中国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又大规模再融资,事件本身反映出我们的市场在制度层面上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规则设计待推敲。再融资在制度层次上缺乏有关的规定和限制。虽然现在又融资比例的限制,但是在再融资与上一次融资行为之间时间间隔方面,再融资额度方面都缺乏限制条款。比如可以具体规定:一般情况下,两次融资之间至少间隔三年;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

  第二,审批制度需完善。我国IPO的审批历来是很严格的,但是再融资方面的审批也一定要从严,要考虑到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A股市场增发这么大规模,让香港市场的股东坐享溢价收益,对于我们的A股股东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吴晓求说,现在中国人很着急,总想一夜之间成就什么大事情。一夜之间市值最大,成为最大的什么什么公司,这种盲目求大心理很危险。这种不计后果的融资行为很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一旦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对上市公司失去了信心,要想再恢复就很难了。”吴晓求不无忧虑地说。(证券日报)

    保险股遇难 105家机构在暴跌前夜逃遁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601318)(601318.SH)在上周成为千夫所指。1月21日,它发布了拟增发A股和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融资方案,如融资方案获通过,其再融资规模将近1600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

  受此消息震动,中国A股在两天之内狂泻11%,22日两市上涨股票不足20家。

  中国平安自己也未能逃过此劫,连续两天跌停,同时还拖累了其他两大保险股中国人寿(601628)(601628.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三者命运相差无几。理财周报记者仔细分析资金流向后发现,早在1月22日之前的三个星期里,包括券商和基金在内的机构已经很有步骤地大量减仓,撤离保险股板块。 暴跌前三周机构抛两成平安筹码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据传与两项庞大的海外收购有关。一项是斥资约138亿美元收购全球保险巨头英国保诚集团不超过50%的股权,一项是收购欧洲最大银行集团汇丰下属汇丰控股约5%的股权。

  为此,中国平安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两项合计约1600亿元,正是海外收购的最基本资金要求。

  虽然这两项收购至今未得到各方证实,但是,股市的反应却异常激烈。消息发布的星期一,中国平安的股价就收低约10元,第二天又跳空低开,缺口高达4元,在星期三,随着股市稍微回暖,中国平安的股价才喘定。

  据Panlv数据显示,自1月21日至1月24日的短短4个交易日内,中国平安的流出资金就达到38.3亿余元,流入资金约30.8亿余元,净流出约8亿元。流出资金中,机构占了相当比例。上证所数据也显示,1月22日,卖盘力量远大于买盘,两个超过5000手的卖盘至少有一个可以证实来自机构席位。

  机构资金在股价大跌时流出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由于机构建仓成本相对较低,即使股价下跌,机构也能确保自己的利润。但是,如果这些资金在大跌前就有计划地撤离,那就颇有点耐人寻味了。中国平安的机构资金,在1月21日前的撤离速度,几乎是以一个星期消失10家机构进行的。

  据上证所授权发布的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今年1月3日,持股机构缩减为25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7.3%;1月11日,机构再次缩减为24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3%。在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持股比例首次低于50%,仅有46.3%。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似乎有些机构在中国平安发布再融资消息前半个月就得到了讯息。机构和散户筹码的转换变得很有效率,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18日,散户手中的筹码约上升了10%,这也意味着,机构减少的两成筹码中,至少有一半被散户接手。

  这一幕,与中国石油(601857)和中国铝业(601600)何其相似,经过机构连续减持,前者的机构持仓才3%,后者才4%。众多散户变为机构的买单对象。

  机构撤离中国人寿跑得更快

  中国平安的机构持仓现状也可以从香港市场得到佐证。1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2000多点,与港股涨幅完全一致的盈富基金都上涨了超过10%,但中国平安H股(2318.HK)的涨幅却远远低于H股成分股平均9%的涨幅。1月24日,港股大跌,中国平安跌幅又大于其他H股。

  在1月18日之前,据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在保险股中,中国平安是唯一没有海外投行大手增持的个股。如果以超过50亿港元作为大手增持的标准,大概只有中国人寿H股(2628.HK)才能做到。1月上旬,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比利时最大的商业银行KBC曾联手增持中国人寿超过100亿港元。

  但是,中国人寿A股(601628.SH)的命运和另两只保险股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并无二致。某种程度上,中国人寿机构撤退的速度比中国平安还快。

  据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旬,机构约持有中国人寿约60%股权,这一比例一直维持至去年年底。但是,自今年年初开始,机构持股急剧下降:1月11日,机构持股约33%,1月21日,机构持股不足30%,短短的三周内,机构消失了近40家,持股比例锐减30%。

  保险股中唯一的例外是中国太保(601601.SH),其1月初的机构约10%,1月中旬才减少了3%,目前还有70多家机构持有中国太保股权。然而,机构的这种坚持也有些微妙,在中国太保上市后,机构曾有过疯狂的减持,现在留下的机构数量与其他保险股相比其实并不算多。

  资金可能流入其他金融股

  那么,从保险板块撤出的资金又到哪里去了?

  据Panlv数据显示,除了中国平安流出过亿资金外,中国人寿净流出约4亿元资金,中国太保净流出约3亿元。三大保险股自1月21日至1月24日流出的资金约15亿元。

  盘面中的一个信号值得关注,1月22日,工商银行(601398)(601398.SH)超过1万手的买盘竟然有8个,最大的买盘买入7万多手,除了机构,其他投资者绝对没有这种力量。而中国国航(601111)(601111.SH)也出现异动,超过5000手的买盘居然在开市一个小时后的10分钟内连续出现,总数约有10个。在1月21日至1月24日交易时段内,工商银行的资金净流出额是几乎所有金融权重股中最小的,只有约1.5亿元。某种迹象表明,流出保险板块的资金可能进入了其他金融股。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香港市场,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经纪商席位上除了平时常见的里昂、瑞信和法国巴黎银行外,还罕见地出现了中保集团的身影,中保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拥有“3410”至“3419”系列的10个经纪商交易号,买入中国人寿时使用了“3418”席位,买入中国平安则用了“3419”席位。但是,由于信息披露限制,理财周报记者未能获悉中保集团席位动用的资金和买入的数量。(理财周报).

TOP

回复#242

同意!今天平安股价最低价70.95元,我看还会创新低。
通过这次融资事件,我家永远不会买平安保险,因为它是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股票么,看情况了。如果跌到60元以下,我会考虑大量买进。否则,有再多的钱我也不会买它。.

TOP

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这些小散都套牢了,解放军什么时候来呢?又或者根本没有解放军会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解放呢?
即使现在说平安的融资计划取消,估计股价也难回到原来的水平。看来只能作持有20年的准备了 .

TOP

平安是只关心自己公司发展,

对于客户和小股民来说......

目标价位30到35元区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