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财经知识] 转发:读华尔街史杂感

转发:读华尔街史杂感

*   繁荣和萧条,经济学家的兴趣在于经济的循环,所以他们可以用一堆指标说事,由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影子,它可以与实体经济同步或不同步,但从中长期或长期看,方向基本是一致的。正如前面我们谈到过1836年杰克逊总统的打击土地投机的紧缩银根式的急刹车引起美国经济首次萧条和熊市(历时7年以上)。同样1929年以后胡佛政府的不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引来了别国的报复,使美国产业界大受打击;紧缩性财政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失去了明白掌门人的美联储,在股灾之后继续1928年之前的南辕北辙的降温政策;引发经济大萧条,加剧了股灾的深度和长度。其后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不完全是得自罗斯福的新政而主要是得益于二次大战的旺盛的战时需求。



*   投资者其实更感兴趣的是股市中的高潮和低潮是由什么推动的,我的理解是除了学界讲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是指资产之间交换的难易程度,比如货币和房地产处于流动性的高低两端,股票债券等处于中间,财富在它们之间的流向。这个词有点学术味其实就是钱多钱少钱的流向),其背后动因基本上是投资公众的心理问题。狂热和恐慌这类词是心理学术语。它提示我们股市中的基本现象,乃至经济学本质上都是研究市场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反应问题。.

TOP

*   先谈流动性过剩,在资金涌入情况下,流动性的天平向中低端倾斜,水往低处走,钱往增值高的资产流。资产统统要升值,流动性过剩通常会伴有通胀(这是正常的货币现象),在金本位之后古老的窖藏金银方式已失效,人类经验中对付通胀的唯一办法就是投资。所以各类资产统统有泡沫化趋向。泡沫本身是无法准确定义的,它本来是个形象化的借用词。在金融史上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产生泡沫:从郁金香、古董、艺术品、贝壳串珠到房地产、股票…… 造成泡沫的驱动力是投资者心理因素和人性使然。在正常商品市场是买跌卖涨的,而在投资市场上是买涨卖跌的,因为人们在这里交易的是不确定性的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确定性的现货,所以股价透支未来应该是常态,如果股价只能或不能反映当期价值那就是非常态的(要末企业有问题要末市场有问题,而后者正是价值投资兴趣所在)。股票和资产的升值通常还是从一个实体增长(无论是企业还是宏观经济)或实质性机会开始。此时可以说是理性的,随着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扩大(通常是投资者做价值发现投机者做价值膨胀),资金涌入加快,预期会越来越高,没有更好只有更高,人们的情绪会不断加温逐步升级,从冷静—〉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激情燃烧—〉热昏了头—〉狂热—〉狂野—〉狂躁……,泡沫就被越吹越大。正如一位老外所讲:“人们并不想在投资时被情绪左右,他们只是无法使自己不被情绪左右。”所以你能用什么标准来量度泡沫量度情绪呢?市盈率或市净率?还是2000年美国人发明的市梦率(不知道怎么算的,看上去就很心理化)?在我看来根本找不到衡量市场情绪的量化指标(也许精神分析专家有办法,不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美林的老板美里尔1929年感觉不好后疑心自己精神有病——在真正的顶部区域少数先知者都失去了自信,他的精神分析师确认他很正常后便和他一起抛售股票),所以也找不到量化泡沫的精确指标。正如牛顿所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行,却无法计算出人类的狂热。”(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抵制不住投机诱惑,在1720年的南海泡沫中先赢后输几乎破产。).

TOP

*   我们也许只能从大众的情绪和媒体和公众的反应作些反向观察。看看1857年美国报界的描绘:“各种纸面富贵。人们疯狂地抢占西部的土地、城镇和城市。数以百万的美元,不管是赚来的还是借来的,都花在豪华的住宅和高档的家具上;为了一时的攀比,女暴发户把成千上万的钱花在丝绸、鞋带、钻石和所有昂贵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东西上……”是不是有点像1992年1993年初的中国南方和2003年2004年的长三角地区(楼市的狂热)。.

TOP

市场底部特征如同顶部的相反方向,那就是要击穿一切支撑位,迫使多头们无条件投降,要把牛市的记忆完全抹去,把敢于抢反弹的全线套牢,让恐惧绝对的压倒贪婪,就是股俗说的多头不死,熊市不止。这方面多数人记忆犹新就不必多讲了。市场先生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化特征在价值投资者的眼里一向如此。.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