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转贴韩志国和谢百三两位专家最近的文章

转贴韩志国和谢百三两位专家最近的文章

韩志国:政府出手后的牛市行情将如何演绎?(新浪开博的第十一篇文章)

2007-05-31 00:23:47

大中小
    2007年5月30日,这是中国股市发展与演进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在全球股市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并追求更高的市场效率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却发出了与市场发展趋势与改革趋势完全背道而驰的市场信号与政策信号,以异乎寻常的罕见方式与耐人寻味的罕见幅度大幅提高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并引起了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数以万亿计的国民财富也随之灰飞烟灭。政府的出手不但让国际投行在胁迫中国政府以极低的价格进入中国的商业银行并赚得盆满钵满以后又再一次得手,而且也预示着中国股市的牛市进程会更加崎岖也会面临更多的风雨。但愿中国股市中的风是和风而不再是腥风;也期许中国股市中的雨是细雨而不再是血雨!让市场不再无缘地流血,让股民不再无故地流泪,让财富不再无谓地流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股市上,那就应该是以股民为本!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如果再度卷土重来,那就不仅是中国股市与中国股民的悲哀,而且也是经历了极度坎坷的中国股市制度变革的最大败笔并且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当来自政府与管理层的政策风险成为市场运行中的最大也是最主要风险的时候,所有冠冕堂皇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就不但会变得苍白无力而且也会失去任何的制度意义与市场意义!
    行政的权力太强而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而监管的取向太乱,这些本来是中国股市旧市场中的陈旧特征却又在中国股市的新市场中幽灵再现。牛市没来盼牛市,牛市来了怕牛市——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就是这样成为了21世纪中国的现代“叶公”!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懂得:市场就是市场,牛市就是牛市;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牛市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这种规律与轨迹既不会依任何人的主观好恶而改变,也不会为任何的外力干预所扭曲!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明白:这一轮牛市与以往的牛市有着多么深刻的制度差异与市场差异,它对于正在全面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何等重要与何等重大的意义!
    政府与管理层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了解:牛市的运行之所以如此波澜壮阔,是因为在中国股市16年的发展进程中,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对中国经济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人民币升值;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导致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制度变迁;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从利益对立转向利益一致从而导致整体上市、股权激励与企业家市场开始形成这样的重大题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遇到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市场演进所形成的累积效应、叠加效应与催化效应共同出现并交织、交融、交汇地促进着中国股市告别旧市场、走向新市场的弃旧图新过程。
    中国股市的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给中国带来的是走出旧市场的阴霾而走向新市场的坦荡这样千载难逢的重大机会与历史机遇,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第一声春雷与第一缕曙光。它是成就不是负担,是机会不是包袱。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出现拐点,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国际经济不出现严重衰退,进而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牛市的进程就会继续。尽管我从来就没有预测过所谓的“黄金十年”,但在我看来,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是2007年,导致牛熊转换的这些因素都不会出现,因而牛市进程就必然进行下去。虽然政策的打压会使市场的运行变得曲折,但在调整结束以后,牛市的步伐还会无可阻挡地进行下去。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但2000点已经成为历史,3000点也已经成为历史,4000点也无可避免地正在成为历史。即使这一轮的调整有可能跌破4000点的关口,那也不过是中国股市牛市进程中的一个插曲,从大规模的银行储蓄转向全面的市场投资、从把银行作为社会资金分配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向资本市场全面转换的进程也都将不可遏止地进行下去。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行政权力对牛市的打压虽然都会改变牛市的运行进程与运行节奏,但却不可能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与运行趋势。1996年,深圳股市因香港回归的重大题材而出现暴涨,从1月22日的926.08点一路上涨到12月12日的4522.39点,涨幅达到388%。股市的上涨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甚至恐惧,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股市进行强力打压,导致深圳成指从4500多点一路跌至12月25日的2792.71点,市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计数的损失。1997年1月20日,在市场徘徊在3300点附近时,我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长篇文章《大转折时期的中国股市》,不但全面肯定了1996年的股市上涨,而且还对股市的走势做出了“短期看好、中期看好、长期看好”的方向性预测,极大地坚定和鼓舞了市场的信心。市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重拾升势,一直涨到1997年5月12日的6103.63点。尽管我的这篇文章引起了行政部门的极大不满,有关方面动用了最高的行政权力与最庞大的行政机构对我展开全面的围剿,甚至暂停了签发我文章的报社领导的职务,但市场运行的结果却是市场的力量取得了全面的和重大的胜利。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与市场化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在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全面向好、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行政部门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来改变牛市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趋势,实在是谈何容易!两年来以打压房地产价格为主要目的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已经失败,如果政府再把宏观调控的主战场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市,那结局也不会比调控房地产市场好到哪里去!
    历史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个已经被无数历史与现实所印证了的客观真理看来还有必要不断地重复下去。有人创造历史,有人阻延历史;创造历史的是英雄,阻延历史的是罪人。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昨天是今天的足迹。创造历史的最主要动力永远是人民,即使是“英雄”也必须顺乎民心与顺应民意。在英雄与罪人之间有时并不总是隔着万里长城,一念之差或一时之过就往往会铸成从英雄向罪人转变的“乾坤大挪移”!
    现实在日新月异,历史则必须铭记!铭记历史,正是为了那不应被忘却的过去.

TOP

谢百三:理解调控 完善调控

理解调控 完善调控

——从印花税突然上调说开去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本周二晚约11点,传来了国务院批准股票交易印花税上调到千分之三的消息,周三股市大跌280点,两市共计900余只股票跌停;周四股市向3850点一线下探,又有300-400余只股票跌停,但下午股市转危为安,上涨了50余点。

周四一早,银行股全线翻红,浦发银行涨停,权重极大的招商银行也一度冲到涨停板。由于银行股占整个市场的权重很大,达到40%多,因而股市没有继续下跌,但个股依然跌多涨少。到底是否会出现中级调整,则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下结论。银行股在印花税上调、人们议论纷纷之际挺身而出,显然有护盘之意,从中似也可以看出管理层一贯的“国家父爱主义”特点:涨疯了要平抑;跌狠了,又怕股民受不,又要拉一下。周五上午股市又恢复了元气,在银行股的带动下向上蠕动,但下跌家数多过上涨家数,“二.八”现象重现。周五下午,投资者在周末恐惧症的影响下再次出现了抛股的狂潮,导致股市下跌了100多点,实际上这样跌一叠也好,方方面面心理平衡了,调控措施就不会再推出了,大家应该理解。



一、海外人士关心中国股市引发调控

这次印花税上调,再一次清楚地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管理层对日涨夜涨的股市严重关切。但引起股市调控的原因,除了少数学者,经济学家在呼吁外,更主要的是海外人士的大叫大嚷。从讲话颠三倒四,喜欢预测的罗杰斯,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再到一些外国投行;香港电视台一直在叫中国股市太高了,连李嘉诚老先生也出来提醒大陆投资者了。

这些论调,一半也许是出自于真诚的关心(如格老,李老),另一半则是居心叵测的——希望中国股市跌掉个30%,他们可以再低价杀回。真不明白,前些年中国股市跌到1000点,85%的人亏损时,他们何以都一声不吭!此外,前些年美国纳斯达克涨到5000点时,为什么没什么人这么“义正词严”地去批评、指责,反而还鼓吹要学习美国,炒什么“市梦率”;很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对价值投资如巴菲特者肆意嘲弄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这些海外人士及国内的那几个批评者的重大缺陷是:主观意图过于明显,而置客观事实于不顾;随意诊断,却又对病因避而不谈,或者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确实,相当一部分股票(尤其是一些垃圾股)价格是比较高了,是不甚合理。但在看到这一现象的同时,人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引起股市总体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没有一个外国人是从这一角度,即从找病因的角度去分析股市上涨的。实际上道理很简单,是他们每天以10多亿美元的外汇涌入中国,导致流动性过剩情况的加剧,推动了股市的上涨。病因不除,股市冷得下来吗?这就好比糖尿病之病根在于胰腺,而不是口腔(尽管表现出来的是喝水、吃饭等活动上的异常);尿崩症病人的病因在于脑垂体,而不在于口腔和胃部,盯住口、胃挑毛病有什么价值呢?

希望海外人士以后能多从根源上找原因,开药方。如现在这般的大叫大嚷,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作为,非但于事无补,还要小心别用错了药,把人给“治”坏了!股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应因势利导,那种不顾规律的强制“治疗”注定是无效的。从长期来看,该怎样,就还会是怎样。



二、引起股市上涨的基本原因依然存在

笔者已经多次撰文谈过,引起中国股市上涨的原因有多个:中国政局稳定、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多数企业效益明显转好、本届证监会能力极强且富有改革开拓与创新精神、中外企业两税合一使得大多数企业受惠、2007年新会计制度准则使一些企业价值能得以重估。此外,最重要的两条是:股权分置改革,搬掉了几千万投资者心中的巨石,使很多公司大股东为了自己的股票可以变现,或能实行股权激励制度,而想方设法搞好上市公司;而最大的原因还是人民币的渐进式升值引起的流动性过剩。

人民币渐进式升值已达1:7.65,而这定会使海外热钱在“赶末班车”心理与“贸易J曲线”心理的驱使下,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从今年初的10660亿上升到了13000亿左右;每天进入中国的美元达10—15,中国购买美元的人民币以及为此投放的基础货币一天高达100多亿;而每天央票只能回笼一部分,货币供应量每天都在迅速增加。加之城乡居民存款高达17.4万亿,存贷差高达11万亿。这个过剩流动性问题确实存在,绝非人们编造出来的。

在2000-2005年,大量货币集中进入房地产市场,使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了2—3倍。当房地产市场被严厉调控后,在房地产流动性变差的情况下,它又进入了股市。(恰好遇到“国九条”与股权分置改革之鼓励)。事实上,除了股市,也再没有别的什么市场可以与房地产市场相抗衡了;也再没有什么市场能够容纳、吸收这个天文数字的游资了。

这些引起股市上涨的合理或不合理因素、正常与异常原因,如今仍然存在,并没有一个被消除。

或许,要解决股市上涨过快的、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停止人民币升值,或一步到位地升值。但这又是绝不可能的,它会使得千万家外贸出口企业难逃倒闭的厄运。



三、印花税提高没有改变供求关系

印花税提高到千分之三,等于一个10元的股票,来回一次增加了四分钱;在牛市中,这对人们实际的影响不大。因为一天涨3—5%的股票比比皆是。而且,早在1991—1997年期间,这一比率就是千分之三,当时人们也没感觉到压力有多大。当时股市是从100多点涨到1500点(中间有过一段下跌,主要是新股上得过快及银行三年保值利率高达20%)。当然,从长远看,这个印花税还是偏高了,笔者估计,等股市稳定后,还会降下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短期应急矫枉过正的政策,最后都得重新纠正过来。

印花税的提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因社会游资过多而造成的股市供求矛盾。这就如房地产市场中加了那么重的税(5年之内买卖要对全额征收5.5%的营业税),北京,深圳与珠江三角洲房地产价格依然顽强上涨了50—100%的道理一样。但在短期,受这一政策影响,资金可能会逐步从题材股转向盈利稳定的蓝筹股作中长线投资。尚福林主席在5月16日国家工委报告上提出的以“三闲”炒股的想法将得以实现,即用“闲钱,闲时,闲心”来炒股,鼓励人们对绩优、成长、蓝筹股做长线投资。毕竟做长线的交易成本会少很多。



四、理解调控,完善调控

总之,一方面,我们能理解政府及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股市在近期确实是涨得太快了,不泼点冷水,不吹吹凉风,天天涨个几十点,也确实有问题。全国一天30—40万新资金入市,新股民对股市完全没有概念,风险意识一点都没有,这样下去是比较危险。

但另一方面,对股市的调控又必须科学合理,切忌情绪化。特别是应从根本上去想办法,而不可扬汤止沸。

冷静思考一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国股市所处的环境已有很大不同,再不能模仿当年的方式来调控了。

1)宏观经济情况更好了,市场化程度更高了。因此,对股市的调控若还是采用“任何命令全上”、基金“齐抛齐买”的行政命令调控方式,必会得到公开或隐蔽的广泛抵制。

2)  1991—2000年,人民币总体上是处于贬值状态,从1:5.7直贬到1:8.28;而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总体上处于不断升值状态,中国商品价格还是全球最便宜的,外贸顺差难以迅速下降,热钱还会大量涌入;当时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了现期最大的问题。

3)  20世纪90年代市场利率相当高,加上保值贴补,高达20—25%(有整整三年是在20%以上)。由于国债是可以流通,随时兑现的,因此等于活期存款利率也高达20—25%。因此,当时政府一调控,股市就很快跌下去。而现在利率仅为3.06%,扣税后仅2.45%;中国目前正处于50年来较低利率的状态之下,因此银行部分资金搬家难以避免。

4)  那时股民人数仅几百万到1000万左右(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出社论打压股市时,名义上是2200万,实际一人深沪2个卡,加上打新股的虚卡,人数不超过1000万);现在入市人数已高达3500—4000万(名义人数是9000多万),一个投资者的后面又站着1—2个家庭的亲友。股市上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城乡居民中产生强烈反响,因此,任何调控政策的出台,都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瞻前顾后、考虑到方方面面。

5)  中国股市是整个中国宏观经济中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与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紧密相连,当社会游资极多,流动性过剩严重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硬压股市,使资金找不到宣泄之处,就可能引发房地产价格的重新大幅上涨,还可能殃及食品以及其他各类商品价格,造成全面通胀的压力。因此,必须要从宏观经济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股市及处理股市中发生的问题。

6)  牢记中国股市是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股市,在宏观调控中,要加快研究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货币升值时的股市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而千万不能把今天股市与90年代的股市同等对待,更不能仍以同样的方式去调控。

7)  宏观调控要科学合理,先后的政策措施要有连贯性和内在逻辑统一性;各个部门要步调一致、发出同样的声音。而不能几天前刚刚“没有听说”,几天后的深夜就变成“白纸黑字”了!要知道,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你们任何一个部门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代表管理层的,都是投资者完全信赖并作为其投资之依据的。

   

我仍坚信,中国股市的未来依然美好。



2007年6月1日.

TOP

好文章,但好文章能抵消一时之跌?真因为天天学习老韩和老谢的观点才上了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当,教训深刻。就根读书考试一样,学原理是一个事情,考试是另一个事情,盲目崇拜专家跟死读书一个结果。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6-2 09:10 编辑 ].

TOP

回复 #3 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看你在5/30之前也是天天在喊涨呀,好像一天没买股票就是亏了钱一样。.

TOP

股市风云变化莫测,有了ZF的突然袭击,不是都能说的准的呀(不过,30号之前真的好像是一天没买股票就少赚了呢 ).

TOP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千分之3还是千分之1,这个差别不大的。问题在于一周前否认,一周后突袭。市场恐惧什么?市场不会恐惧已经掉在地上的鞋子,但是市场会恐惧那些没掉下来的,比如资本利得税之类的,虽然现在ZF部门也否认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iongs 于 2007-6-3 23:19 发表 \"\"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千分之3还是千分之1,这个差别不大的。问题在于一周前否认,一周后突袭。市场恐惧什么?市场不会恐惧已经掉在地上的鞋子,但是市场会恐惧那些没掉下来的,比如资本利得税之类的,虽然现在ZF部门 ...
.

TOP

回复 #4 glaciers 的帖子

没下雨之前喊下雨,我可不是气象局,我如果是气象局,那可美得我…….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