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日本帝国是怎样失控的

日本帝国是怎样失控的

https://mp.weixin.qq.com/s/UnSoAGgfP2OvDkajd4QC1w

冯学荣:日本帝国是怎样失控的
原创: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昨天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huangmeifangmiku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帝国天下无敌,军人的地位在国内空前高涨,国强必霸,其国民产生了一种心理:认为日本帝国是东亚一哥,东亚的小弟们都要向自己臣服,而且他们坚信:维护东亚“和平”,只能依靠帝国,其他的东亚国家,都是窝囊废。

从南满战场上撤兵的日本帝国,从沙俄手中“继承”了南满殖民地,其国家的外交政策, 进一步向“攻势外交”调整,他们认为:帝国对外,必须要表现得霸道一些,否则不足以恫吓他人、也不足以维护“先烈”打下来的各种殖民权益。

苏联立国之后,向外输出革命,日本某些青年也在苏联的操纵下,成立相关组织,并打出鲜明的旗号:“废除绝对天皇制”,公然挑战日本帝国的政治秩序,日本举国上下, 陷入对俄恐慌。

雪上加霜的是,在中华民国这边,国民党也和苏联结盟,打出挑战英日的旗号,宣称要夺回日本帝国的南满殖民地,这件事使日本举国上下,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图: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在北伐途中

1927年3月底,国民党率领的北伐军杀进南京,军中的亲苏联分子开始在南京攻击外侨,杀死一名日本侨民,并攻击了日本驻南京领事馆,他们高喊“日本人的财产都是抢中国的”、“打倒帝国主义”、“华俄一家”等口号,将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洗劫得一干二净。

日本政府拒绝发动报复,选择息事宁人。

南京事件爆发之后,相对温和的若槻礼次郞内阁倒台,日本朝野上下对日本政府的“软弱”态度一片指责之声,并呼吁对华强硬。


图:若槻礼次郞

若槻内阁倒台之后,对华强硬派政治家田中义一上台,此君一上台就宣布放弃过往政府对华的“不干涉”政策,公然打出“对华积极国策”,要给国民党一点颜色看看。


图:田中义一

军人出身的政治家田中义一,此人上台,是昭和时代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分水岭。

次年4月底,北伐军向济南进发,日本帝国陆军借口防止南京事件重演,出兵济南,两军发生摩擦,济南惨案爆发,日方军民稍有死伤,中方军民则遭到疯狂的报复和杀戮,死亡者数以千计。

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南满落入国民党的统辖之下,日本帝国正式陷入忧虑,担心在国民党“革命外交”政策之下,帝国在南满的殖民权益危如累卵、朝不保夕,这时候,日本朝野之间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必须保住南满,否则就辜负了日俄战争牺牲的十万“先烈”的热血。

他们认为:南满是祖宗打下来的土地,如果丧失在这一代日本人的手上,那么他们就是不肖子孙,这种思潮在当时的日本帝国,已经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朝野之间无论是激进派还是温和派,都不敢对此说一句反话,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冠以“国贼”的骂名。

日本帝国这个一亿人口的国家,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反话,这就相当于一个煤气罐失去了阀门、也如同一条江河没有了堤坝。

帝国失控,已成时间问题。

“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首相犬养毅不畏军方恐吓,派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萱野长知(同盟会故友)使华,与国民党开展秘密会谈,初步同意日本从东北撤军, 并由中日协调在东北成立非国民党主导的缓冲委员会,以在中日双方日益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中,寻得折衷解决方案。

不料犬养毅对华秘密谈判一事被日本军方侦知、并予以曝光,日本媒体大哗,犬养毅遭受千夫所指。

次年5月,犬养毅被激进军人刺杀身亡。


图:犬养毅,日本政治家,孙中山的早期资助者,同盟会的老朋友,其人本质上仍系日本民族利益的代言人,但其人立场对华温和,愿意与华协调,不愿对华采取极端政策

犬养毅被杀,对日本帝国的所有文官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身为日本人,不准为中国人说话,不管日本是对是错,你都要站在日本一边,如果你胆敢稍微站到中国人一边,那么你只有死路一条。

帝国上下,噤若寒蝉。

一个一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句“满洲属于中国”的话,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主张“帝国从满洲撤军”,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为外人说话,就是政治不正确,没有人敢这样做。

他们只讲爱国,不谈公道;只知立场,不论是非。

消弭了不同声音,整个日本帝国就只剩下一种论调、一个脑袋、一种思想。

日本帝国走向疯狂。上路了。









“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军阀认为:中华民国不承认满洲国,那么满洲国的后方(华北)就不安全,后方不安全,帝国无法开展对俄战备,所以日本军阀开始染指华北,他们要策划华北独立,这样才能确保满洲国后方的安全。


对于此,日本帝国内部还是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反对的声音,且1936年再度爆发激进军人刺杀文官的“二二六事件”,该事件之后,日本帝国政府进一步沦为军方的傀儡,从此不再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本欲派出另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宫崎龙介(孙中山故友宫崎滔天之子)赴华、与蒋介石展开秘密谈判,不料宫崎龙介被宪兵逮捕。

近卫文麿也与幕僚商量,曾经一度打算飞到南京与蒋介石“促膝恳谈”、一举解决卢沟桥事变的问题,然而近卫文麿联想到犬养毅的命运,殷鉴不远,他怕死,不敢去,最终放弃了计划。


图:近卫文麿,贵族出身,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时期的日本首相,其人游离与战和之间,立场不定,受军部影响较大,为人居高位而无担当,对战争负有责任

平津的失陷将国民党逼到了“不打就下台”的境地,国民党只好在明知军事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他们主动攻击虹口日侨驻地水兵,而此举引起日本帝国举国的疯狂报复,上海沦陷,南京沦陷,日本帝国陆军在民国首都大肆杀戮。

然日本此时国策以对苏联为主,对华并无全盘国策,原想攻陷南京,国民政府必然屈服,不料蒋介石不投降,而日本则竟然对此,毫无预案。

此时的日本帝国陷入了盲目的状态,因为侵华战争原本全无计划,杀进中国之后,不知下一步怎样走,于是一边在所陷城市组织维持会,一边继续追击国民革命军,此时日本举国已经疯狂,不打倒国民党政府,誓不撤兵。


然而日本是资源小国,为取得战争资源以维持机械化的侵华战争,日本出兵印度支那地区,此举引起美国极大的恐慌,美国担忧长此以往,美国在菲律宾等地的利益会遭受威胁,于是美国对日本帝国果断实施石油禁运,并开出解禁条件:日本帝国须从中华民国全境(含满洲)全面撤兵。




从民国全境撤军,不但意味着日本帝国威名扫地,同时也意味着日本民心不服和内乱, 更意味着朝鲜、台湾等殖民地人民受到鼓舞而群起反抗......总之从日本人当时看来,如果答应美国的条件,那么意味着明治维新以来苦心经营的日本帝国大厦,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他们当时是这样想的。


此时的日本举国,已经没有人敢说“对美妥协”、“从中国撤兵”的话,因为那是政治不正确。

日本中枢计算了一下国内的石油储备,发现最多只能维持两年,也就是说,如果不对美国开打以战求和的话,那么两年之后石油储备枯竭,帝国的飞机坦克都开不动,只能眼巴巴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反攻,届时帝国同样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战和两方案,权衡之下,日本帝国决定咬牙一搏,对美开战,于是爆发了珍珠港事件, 此事件奠定了日本帝国覆亡的命运。



后事已经无须细说。

回首日本帝国覆亡的历史,在当时的一亿人口之中,如果哪怕有10%的“国贼”肯站出来讲一句“政治不正确”的真话,则日本帝国也许不至于走向灭亡。

然而日本帝国国民效忠天皇、极端民族主义价值观当时已经宗教化,野马脱缰,形势比人强,无人刹车,一切已经无法控制,此段历史,足以为后人警。

鉴之。



小公告:为免失联,

请加冯学荣备用号“有趣灵魂研究所”



长按扫码  即可关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