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美国名校本科录取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美国名校本科录取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美国名校的金子招牌和市场价值,全球认可,中国家长和学生尤其热捧。名校青睐的自然是优秀的学生。如何定义优秀?如何衡量优秀?从所需申请材料就可探知一二。

平时成绩和标准考试成绩反应的是智商、学术能力及勤奋程度。课外活动反应的是个人才华特长以及组织领导能力。 申请文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人生的认识,反思以及远景规划,反应的是人格特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荐信从侧面进一步深化和证实申请者各方面素质能力特 长。 面谈表现让学校有机会面对面的最后确认申请材料传达的信息和实际是否一致。

由此看来,美国名校眼中的好学生,平时成绩优异,考试成绩突出,有丰富而深入的课外活动经历,具备杰出才华特长。台面上的大道理,大家都明白, 但具体现实却总令人困惑。2010年北京高考状元,学生会主席,班长,各种活动,各种竞赛,各种得奖,中国学生所能有的优秀元素都具备了,但却被所有申请 的美国名校拒绝。在美国,华裔子女的爬藤热潮经年持续。有孩子,年级排名第一,SAT满分,音乐体育学术义工什么都有,但还是被顶尖名校拒绝,惹得老中家 长唏嘘不已。

一边是“十项全能”的华裔孩子不得门而入,另一边,球打得好的,戏演的好的,小小年纪就创业的,还有各种“二代”的,不少成绩一般却轻松进藤校。我高层子女 不少都是美国顶尖名校就读,难道个个都是成绩优异且具有杰出才华特长?种种困惑让人不禁疑问名校的录取标准究竟是什么?显然,台面之下,还有一些潜规则。 留美党(liumeidang.com)为你揭秘。

大学招生为了学校整体目标服务的。美国名校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高雅的说,是知名度,影响力,推动国家甚至全人类社会的创新进步;世俗的说,是捐款,是自己的 学生在各行业成为翘楚。有了知名度影响力,才能吸引顶尖学生申请;顶尖学生经过学校培养事业有成才会反馈学校;有了钱才能招聘一流教授,资助一流研究,提 供一流教育;如此才能有知名度影响力。雅俗两面,相辅相成,良性循坏,有机一体。

什么样的学生群体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有成功潜力的学生。成功可以是多领域的,政治经济,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社会媒体,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 成功可以是多类型的,科学研究拿诺贝尔奖是成功,科技创新创立高科技企业也是成功,著书立说成为意见领袖是成功,竞选公职服务社会也是成功。成功的多元 化,对应着的是优秀学生的多元化。精英汇集,相互学习,相互提携,庞大高端的校友资源,也是以后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砝码。 由此,就学生群体而言,名校追求的是多元化(diversified)平衡的(balanced)有成功潜力的人才。

如何辨别是否具有成功的潜力呢?成功人士有一些共同特质,一是脑子好使,聪明,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反应快,有求知欲,有创造力,对学习热忱专注。具备这 些特质的人倒不是说学习成绩一定是顶尖,考试99分的不一定比95分更聪明,只不过可能是多花了功夫而已。但是成绩太差很可能说明离这些特质较远。所以, 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始终是名校录取的第一考量。

成功人士另一个特质,执着勤奋,热情投入。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要想出类拔萃,光有聪明才智还不行,还要对事业感兴趣有热情,执着投入。 体育好的,能在全国甚至国际大赛得奖的,一定是从小就不断艰苦训练;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必然是从小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不断深入学习思考; 创业小有所成的,想必对市场对技术,有想法,有执行力,持之以恒不断投入。这些特质都可从个人经历以及申请文书中得到反应。

成功人士还有一个特质,情商高,善交际,有人格魅力,具备领导力,团队精神。如何体现呢,美国校园学生高度自治,学生组织的领导,运动队的队长等等,都是自 由竞选。各种学生组织自由活动,各组织间竞争难免。要想成为学生领袖,或是成功组织筹划各种活动,领导力,团队合作,交际沟通是少不了的。

1990 年代以前,名校喜欢全才型学生,成绩好,各种兴趣特长都有所涉猎,还是学生会主席,运动队队长等。这种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如果要求全面发展,深度必然受 限。1990年代之后,名校录取的观点出现了转变。追求多元平衡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要多元平衡发展,只要每个学生各有特长,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大家 聚到一起,整体学生群体也是多元平衡了。

个体鲜明突出,总体多元平衡。在这个理念下,很多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有特色的学生为名校所青睐就不奇怪了。特长生 (比如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要达到相当专业水准,必然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训练上,成绩不顶尖,课外活动不丰富多彩,都不是问题。技术nerd,一门心思 钻研技术,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技术,非要人家弹钢琴踢足球,岂不强人所难。创业的,产品,市场,团队,宣传 ,哪一样省心,成绩不是特别厉害也可以理解。来自弱势群体的,家族从没有人上过大学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的,和其他学生相比,资源少的多,学习环境恶劣得 多,即使是成长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也是极不容易的事,很容易引起录取委员会的共鸣(要知道,录取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也是工薪家庭出身)。

说到这里,留美党(我们的网址 liumeidang.com)要稍微说一下为什么不少中国意义上的好学生被美国名校拒绝。简单讲就是没有特色。成绩好,班级排名高,SAT托福高分,其他学生会班长头 衔一堆(在中国,大多情况下,学生领袖其实也是基于成绩来排定的),在美国名校的眼中,就是“又一个会读书的亚裔孩子”而已。这种类型在名校已经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还不如招一个个性鲜明突出的孩子,尽管那个孩子SAT考的并不高。这里的教训很多,成功的,失败的都有,老丁将会在以后结合具体 案例给大家总结。

前文提到,多元平衡的学生群体是为学校的战略方大向服务的,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能直接服务目标,什么成绩,什么特长,就都不重要了。下面这几种招生类型可能放不上台面,但事实存在。

传奇型:如果直系亲属(父母)是本校本科(硕士博士都不算的)毕业的,那么申请者在同等条件下是优先考虑的,这种叫做legacy。为何呢,父母是本校毕 业,首先家庭教育不会差,第二,父母发展不会差,第三,父母当年求学,现在还让自己的孩子来申请,一定是觉得学校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正面作用。相比其他申 请者 ,对学校更加认可忠诚,其捐款的意愿和可能性也就更大。

金主型:顾名思义,申请者来自富裕家庭,家族长期以来对学校有大量持续捐助,学校当然想维护好关系,录取家族后代就是回馈。对这一类型,不能以暴发户心态去理解,不是说,明年我孩子要上大学了,今年就来捐笔钱,以为这样事就成了,美国的顶尖大学还不至于堕落到那种地步。关系的维系经营是长期的,微妙的,大家 都要有面子,场面上过得去才行。

名人型:好莱坞影星(比如Emma Watson当年选择布朗),总统女儿(比如克林顿女儿切尔西当初选择斯坦福),都吸引了大量媒体报道和跟进, 为学校赚足了版面,而且还不花一分钱广告费。对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是直接的促进,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学校当然要争破头,至于什么成绩啦考试啦,就真的 不重要了。

有人说,这不公平。我也同意,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有的人一出生就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资源,这是事实。好在这样一类拼爹型的学生数量不多,不至于显著挤压其他好学生的录取机会。再说,好大学也不是只有一两所,这个拒了,还有别的。

了解规则,不管是明的还是潜的,我们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 本帖最后由 yaheebay 于 2015-7-30 11:58 编辑 ]

TOP

好贴,期待下文!.

TOP

有道理.

TOP

期待下文!.

TOP

宁呢?西到啊里去啦?下文,下文,等了穿棉袄了也没有看到!忽悠宁哦!.

TOP

没啦?LZ不厚道,吊了味口就跑路了。.

TOP

所以,中国诞生了长江学院。

时代车轮挡不住自主招生。
无权无势,参加高考吧,
至少那是
共享主义。


[ 本帖最后由 yingjie1018 于 2012-12-2 11:57 编辑 ].

TOP

回复 5楼时运 的帖子

哈哈,不好意思,不是吊胃口,而是在做更高效的信息渠道让大家交流留学信息,我会陆续在旺旺发文的,等不及的可以访问我们的网站,查看更多原创干货文章

TOP

以后孩子不是中国的名校高中, 留学一流学校基本不可能了。 上海有有一个名校名单是定点录取的。 原因是中介前几年大量造假, 凡中介推荐的可信度低很多。

TOP

回复 9楼rainbow123 的帖子

请问这个名单哪里查?

TOP

回复 10楼小海绵MM 的帖子

微信圈在传

TOP

好文! 那我们中国孩子,如何才能做到有特色? 我说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啊

TOP

TOP

最近在看吴军博士写的大学之路,建议有留学美国打算的孩子和家长都买来看一下。前面有人问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有特色?我用书中的观点来回答。高中阶段要象圆规一样,立足一点划一个整圆。高中课程应该尽量全面,文科、理科、艺术、体育都要上,兴趣爱好可以广泛,钢琴、绘画、篮球只要孩子愿意尝试的都应该去学,这样这个圆才饱满。圆规针刺的点就是特长,要稳定,要穿透力。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吧。

TOP

回复 14楼viviancao 的帖子

赞成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