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陷阱骗局] 给老人提个醒:去银行存款,小心被忽悠买保险

给老人提个醒:去银行存款,小心被忽悠买保险

事情是这样的,我妈上周去建设银行存定期。到了那里,银行的工作人员建议她买另一种利息比定期更高的投资产品,还给她比较了2者的到期利益,老人觉得很划算就买了下来。回来给我一看,这个所谓的理财产品是新华人寿的1个投资型的意外医疗保险,投资理财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妈都60几岁了,意外医疗部分的保费肯定不低,用于投资部分的金额是要扣除这部分保费的,而这个产品等于是一次性趸交保费的,中途退保损失很大。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推介的过程中,只字不提保险的部分,只强调投资收益率,保费也是打闷包在总额里的。老人家眼睛多半不好,也不会仔细看条款,对国有银行还是很信任的。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所幸保单还在犹豫期,马上退掉。
现在在商业保险公司买保险,还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必须明确告知客户所有的条款。没想到银行为了推销保险又玩起这样的花样,听说还不止建行这一家,很多银行代售保险都会玩一套,能骗进几个是几个。.

TOP

通常保险都有犹豫期的,在此期间,是可以退保的。.

TOP

如何度过保险的犹豫期  


  
  保险的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日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但是要扣除10元的成本费。这10日即通常所说的“犹豫期”。

  笔者近日对投保户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二成的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知道应该做哪些事情;近三成的人知道保险有犹豫期这码事,但不认真理会犹豫期,不调查,不研究,对自己经济状况不做深入实际的考证;有近五成的人对犹豫期还不十分了解,投保签字后就完事大吉。结果时不时会出现,投保人过了犹豫期后才发现险种合同内容不适合自己,或承受不起按年缴的保险费用,甚至自身条件根本不符合投保范畴。

  保户反悔,要求退保的事件发生后,不仅对投保本人损失惨重,而且对保险公司经营也不利,同时还会波及其它人投保的积极性,甚至对保险业声誉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郭女士在某公司打工,月薪不到1500元,丈夫在民营企业当工人,工资近2000元,小女儿三岁,才上幼儿园。郭女士与公婆同在一个屋檐下,日常生活支出全靠公爹的退休金。因此,生活虽不富裕,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郭女士穿点名牌,进入美容院,每年外出旅游,还都消费得起。2005年,郭女士做保险的同学,向她推荐一款分红险,丈夫与她每年每人投保2500多元,连续缴二十年,满五年后,每三年返500元,身故后两人分别能获得保额1.5倍的理赔。郭女士按现在的家庭条件,算计一下,一年拿出5000元应该是没问题,通过保险也能强行攒点钱,不然赚点钱随便就花了。想到他俩离开人世时,即使不分红,也能给女儿留下30万元左右的遗产,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万没想到公爹突然患脑溢血离开人世。家庭的主要来钱道儿断了线,别说每年缴5000元的保费,就是维持正常生活都出现了困难,孩子越来越大,花销再递增,婆婆遭受打击后,三天两头要跑医院,经济危机,他俩还面临着下岗失业。再次缴保费时,郭女士想到退保,可到保险公司办理时,得到现金价值仅是缴的保费60%左右。三年多的投保,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连本也拿不回来,郭女士急得都有些崩溃。

  反思郭女士投保失败案例,根源在于她在犹豫期内,没有对投保这项经济支出进行事实求是的论证,导致了投保后又退保,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保户如何度过犹豫期有如下建议:

  认真研究保单条款。目前保单条款内容都过于专业且篇幅较长,一些投保人读起来困难吃劲,就扔在一旁,或者干脆就听保险营销员口头宣传。事实上,保险营销员口头介绍,不是保险合同,不负法律责任,特别是遇到营销心切,或本人对条款也不熟悉的营业员,讲的内容难免与条款规定存在偏差。特别是对分红的误导,理赔免责的具体内容说得不准不透,使投保人失去了保险的本来意义。在犹豫期10天内,投保人要三番五次研究合同内容,对条款中的每句话,每项具体规定都要认真斟酌才是。

  牢记险种免责内容。保险不是万能的,在一些情况下是得不到理赔的。比如酒后驾车,违章行驶,在部分险种里是免责的。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投保,更要认真研究相关条款,还要对投保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掌握清楚,不要怀着侥幸心理,更不要认为保险可以蒙混过关,精益求精事实求是才是上策。

  通过各种渠道咨询。缺少保险经验,对投保条款理解存在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多方咨询。通过业内人士咨询,不要单纯听营销员的“一面之词”,从不同角度了解条款涵盖的内容;向同险种投保人咨询有关分红、缴款和理赔的情况;通过媒体、网络和周围的亲友搜集出现险情案例后,投保公司态度和对合同执行情况。

  对投保资金来源算账。本文提到的郭女士就存在对家庭经济测算不准的问题,按照她与丈夫的工资收入,是没有能力承受这么大额度分红险的。保险不同于储蓄存取自由,保险不可随意更换合同内容,一旦违约就要承受很大比例的经济损失,对于没有多重保障的投保人,是不适合分期(十年以上)大额投保的。通过投保强行攒钱的办法更是不可取的,保险重点是保障,而不是投资增值。

  保险公司信誉考证。在一个中小城市,保险公司、代理公司通常都是几十家以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遇到过险情,没涉及到理赔,很难说清那家保险公司守信誉。投保人要充分利用这10天的犹豫期,进行广泛调查了解,如果发现所选定的这家保险公司,信誉存在问题,就要果断的提出退保,以免留下后患,给自己增加烦恼。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王桂华).

TOP

如何计算保险合同的犹豫期
华东健康网 发表时间:2009-06-11 14:01
   犹豫期,又称冷静期,顾名思义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再次考虑是否要投保的机会,以防有些消费者一时冲动购买而后悔,时间为消费者在签收保单后的10天内。

    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仔细研读保单的条款,如果对所购买的保险不满意退保,保险公司将退还所有保费,不收取任何运营或者管理费用。

  保险公司都是以签写回执后的次日开始算犹豫期。以刘先生为例,他本人签署回执的实际日期是11月10日,那么无论保单生成是什么时间,犹豫期都应当是11月11日至20日期间的10天。消费者在签回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签上正确的日期,以免出现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接收保单,最好提前通知保险公司。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严格按照回执签署日期开始计算犹豫期,但若超过一个月不能签订回执时还是需要事先告知,或者提交一份书面报告。也有个别公司在长时间没有收到回执时,公司会在保单发出后的特定时间开始计算犹豫期。某公司核保核赔科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原则上是按照回执日期来计算,如果迟迟收不到回执,公司也不能无限期地等下去。”对于这个时间的长短,该人士表示很多时候要参照具体情况决定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不短于一个月。同时假设在回执签署之前被保险人出险,由于保单已经生效将不影响理赔,即使短期内无法签收保单,消费者也可以放心。

  目前,沪上各公司对于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和分红险进行百分百的电话回访,部分公司甚至将范围扩大到所有新保单。据了解,大部分的回访都将在犹豫期内进行,消费者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从公司那里了解自己的利益。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反应给保险公司,以免过后退保遭受损失。

  需要提醒消费者得是,在犹豫期内也可能无法全部退费,其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如果消费者投保时在保险公司进行了体检,那么即使在犹豫期内退保,也将扣除相应的体检费用。另一种情况针对投资连结产品。由于该产品以投资账户的形式存在,其价值每日都会浮动。消费者若在犹豫期内要求退保,其得到的金额将根据其独立帐户资产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账户价值上涨,可能多于实际所交保费;反之,则少于保费。而销售这一保单所发生的佣金和管理费则不会扣除。.

TOP

银行似乎不卖医疗险的吧。是不是新华人寿的“红双喜”?“红双喜”不是医疗险,是投资分红险,期限十年。
保险不是储蓄,利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十年下来,我感觉应该是比银行储蓄高的。
我不是卖保险的,我买的期限都很长。.

TOP

是工商的红双喜,分3年和5年的,说三年的是一次性投资,利率比银行的三年利率要高几个点,适合老年人。五年的是一年一年存,存满5年,适合年轻人。我就被忽悠买了个五年的,隔了半个月,有类似调查回防的电话,说五年的钱必须到十年才能拿出来,客服居然答不出我问的疑惑,赶紧去退了,一星期后钱到帐,存了个定期。

[ 本帖最后由 Angel_yue 于 2010-3-9 20:57 编辑 ].

TOP

回复 5#jeccy 的帖子

在银行柜台上销售的保险险种通常都是简易的格式条款,关键是多了一份保障。

保险的理念是多一份保障。在不需要的时候投保,在需要的时候,再投保就投不了了。

呵呵,我也不是做保险的。不过保险的确是现在生活中重要的一种理财手段了。(我最近失效了一份保险合同,所以五万元的理赔没有了,交了很多年,就一年未交,还是有些遗憾的。所以提醒大家一下。).

TOP

回复 6#Angel_yue 的帖子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保险。而且保险合同虽然是格式条款,但是条款写的很严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爸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被号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忽悠(其实是不知名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蹲点的),买了份投资型的保险,业务员只是说好的一面,相应的风险根本没提。还要在犹豫期,我带着我爸到银行给退了。那个业务员的脸拉着那个长呀。谢谢LZ发帖提醒大家,送花.

TOP

我家LG也被忽悠了
让他去存钱,去的是招商银行,回来后说存好了,说银行里的人和他说,存定期利率低(那时候利率是最高的,一年息是4.14%),鼓动他买了个什么理财产品,说利息多。凭证放单位里了。我也没多问。
第二年,准备用钱,让他把存单拿回来看看,是几时到期。一看昏倒,是份保险合同,再一看条款,3年内取钱要扣手续费。一年到期,寄来的单子,是分红还是什么的,低得来,比要扣的钱多许多。
想想只能忍下来,3年后再说.

TOP

我爸就是被忽悠,去存现的,结果全买了保险,回来被我妈一顿说,去退掉。现在知道了,银行的人再忽悠他,他会说我老婆要骂的。.

TOP

回复 5#jeccy 的帖子

你说的没错。保险有保险的作用,投资保险也是要看合适不合适的自己的需求。我比较反感的是银行这种打闷包的做法,明明是卖保险,却说是投资理财产品。保险的理财产品和定存毕竟有很大区别的,定存提前支取最多损失一点利息,保险提前退保可是要损失很多钱的。对于这一点,他们只字不提。银行的做法跟诈骗有什么区别?.

TOP

引用:
原帖由 娜娜乐乐 于 2010-3-10 13:04 发表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保险。而且保险合同虽然是格式条款,但是条款写的很严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爸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被号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忽悠(其实是不知名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蹲点的),买了份 ...
(其实是不知名的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蹲点的)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是保险公司的人员,而不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大概是存在合作关系的保险公司的人员吧。.

TOP

我婆婆也被忽悠的买了份这样的保险。
现在银行也不厚道的。.

TOP

银行柜面的工作人员卖掉多少保险、理财产品是有指标的.

TOP

回复 14#家有中游生 的帖子

正解。保险本身并不让人讨厌,让人觉得可恶的是卖保险的方式。还是体制问题啊。.

TOP

还的的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卖掉多少保险、理财产品是有提成的,有些没道德的工作人员专门欺负没有理财知识的老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霏霏妈妈 于 2010-3-9 13:41 发表
事情是这样的,我妈上周去建设银行存定期。到了那里,银行的工作人员建议她买另一种利息比定期更高的投资产品,还给她比较了2者的到期利益,老人觉得很划算就买了下来。回来给我一看,这个所谓的理财产品是新华人寿的 ...
这个骗局已经很久了,骗了很多老年人,他们就相信银行,然后银行就对他们下手。
我公公那么谨慎的人,都没有幸免。

很多时候,骗局层出不穷,所以,我反复对我妈我爸强调,除了我和我弟,其他任何人和他们提到钱,都千万和我先商量一下。
所以当我妈遇到银行那帮小人时,及时给我打了个电话,顿所清醒。

这个方法也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TOP

新华人寿还在骗人呀,两年前在建行上当受骗,从此再也不买新华人寿的保险

[ 本帖最后由 璇儿妈 于 2010-3-11 16:17 编辑 ].

TOP

他们都是穿着羊皮(银行工作服)的狼,  我前几年也差点被骗,  还好当时脑子没有喝酒..

TOP

同意同意!老爸周末去邮局存钱也被忽悠了,回来我告诉他是保险,他说他压根不知道是保险,也让他去退了!.

TOP

我爸爸去存钱,也被骗买了保险.回来还一个劲的说:银行怎么会骗人呢?唉~~.

TOP

我们也是被骗的,买了新华保险,红双喜,在建设银行被骗进的,要存五年,每年都要存三万。昏死。.

TOP

我也碰到过了,我直接告诉她我爸爸是某某银行的行长你不用向我推荐的,她一个字也没说就走开了。 .

TOP

不要说老年人,连我们这些人去存款,里面的工作人员跟你推荐,让你买这买那。
我以前是从来不听人家讲的,自认为耳根子不软。可就在07年底被建行里的工作人员噱发噱发买了泰康人寿的理财保险,数额还不小来。
买的时候都认为是银行的产品,因为跟你推销的人都穿着银行的工作服。我是冲着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任去的,他们讲的花好稻好,到签字才让你看到原来买的是保险。
不过后来我没有退,它像抄股票一样的,有涨有跌的,一年可以免费自由转换5次。我还算年纪轻,看看大盘不行么还可以自己在网上转换,到现在两年多有10+%的收益,比存银行稍多一点。可如果是不会上网,头脑不太活络的老年人,弄不好三年到期可能连本钱都保不住。
后来我再到银行里,他们的工作人员又跟我推荐买这买那,我就学乖了。我就问他一句话,你讲得那么好,是不是你们银行的产品?他又不能明着骗你,他说是银行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我就说,对不起,保险公司不我要。呵呵。
我真搞不懂,银行是银行,保险是保险,这两件事完全不同,为什么要人为地混在一起?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

[ 本帖最后由 小牛妈妈010329 于 2010-3-12 16:39 编辑 ].

TOP

天呐,没想到这么多上当的.

TOP

现在到银行去存钱,柜台肯定要推荐你什么产品的,我是一律说不,按我的要求来存钱。
这个帖子提醒我了,我要提醒我父母,不要被银行忽悠了。.

TOP

啊,不会吧。我前不久就被工行的人说服买了个“金如意”。工行的人跟我说绝对的保本,只要存满2年,到时到柜台处跟银行的人打个招呼,就可以把本2.5%的利息+分红(约有3%)一起打到自己指定的卡上。

钱我是交给银行了,拿了银行的收据,但合同尚未收到。银行说三周内会电话通知我去拿合同。有人买过该产品么?.

TOP

银行就是利用大家长期以来对它的信任。农行也有这玩意,好像是某某人寿的分红险,工作人员说是两年,协议一看明明是5年,也没写退保不退保的事,保险受益人也不用填,上当的感觉。还是在犹豫期退了。白忙乎了。.

TOP

别说老人了,我也被忽悠了买过,银行的人太差劲.

TOP

根本不是银行的人,呆在银行里冒充一伙的,银行肯定也脱不了干系的。关键是老年人他存了还不说,过了犹豫期不就完了。.

TOP

我妈也上当了,,真是可恶之级,,也是建行。。等下陪她去退掉。。

还好她老人家及时告诉我们了,仔细看过那份“康泰保险”后,发现着个所谓里才产品是个大坑啊/.

TOP

回复 27#cslinda 的帖子

金如意是放满5年,每年保底2.5%,再加5年分红,2年取的话,本金是保证的,不过保底就不是每年2.5%了,好像2年一共是2.4左右吧,再加2年分红.

TOP

要死,我也被忽悠买了,是工商银行的,还好买了1万,NND!我看见大堂经理凡来咨询客户都推荐,后来去柜面存钱,银行柜面人员也推荐,我看看保本,收益比银行定期高,第二天就去买了一份,后来拿到合同一看是份保险合同,也稍微阅读了下,有疑惑,在此期间也收到保险公司反馈电话,我提出质疑,但还是相信工商大银行,一想退保又感觉麻烦,所以也没去退,现在去退损失大了吧!我的感觉这是保险公司投资理财保险,保本型的。.

TOP

我也碰到过 这世道.

TOP

我买的是英大泰和B款两全保险(分红),有人买过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逸逸@威威 于 2010-3-11 21:45 发表
我们也是被骗的,买了新华保险,红双喜,在建设银行被骗进的,要存五年,每年都要存三万。昏死。
我老公月初去转帐,被忽悠买了这个产品,我不同意,但是老公被说的太心动,一口气买了……每年要存三万,要存10年 .

TOP

我去年去建设银行存钱被忽悠也买了一份新华保险公司的红双喜险种,每年存5000,存5年,跟我说,5年后拿出来比银行利息高很多,买好回去后,就一直放在抽屉了,没有管,直到前两天平安保险的人上门来推销保险,我给她看了一下这份保险,才知道,5年后拿不出全额,而是要20年后,我晕,马上又要交保额了,不知是继续交呢,还是退保。我上了贼船了。
银行太过分了,这么骗人,说买这个很合算,这么名目张胆的骗人,怎么没有地方检举,投诉吗?.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也有穿着银行制服的人向我推销产品,我都会问他们拿产品编号,说回家上他们银行网站查,或者直接去理财柜面让客服输入编号,这时那个推销的会说:“这个产品比较抢手,网上不公开的!”我回绝后,还缠着,我就问她拿产品说明复印件,包含产品名字,编号,一般他们就识相走开了。我不喜欢听人讲有多少收益,我喜欢看到白纸黑字,或者条款,其他免谈。
我LG说我读错专业了,适合去读法律,做律师,哈哈!我更愿意研究条款,如果银行人说,这商品紧俏,那还来推销干吗?早就内部瓜分了,那还轮得到我们小老百姓啊。

[ 本帖最后由 哇萨咪 于 2011-2-15 14:49 编辑 ].

TOP

也不都是忽悠。
大多银行柜台销售的产品是类似长期定期存款的。
这和我们在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不同。
国外银行也代理买保险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蜜元妈 于 2011-2-15 20:23 发表
也不都是忽悠。
大多银行柜台销售的产品是类似长期定期存款的。
这和我们在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不同。
国外银行也代理买保险的。
当然是忽悠,他应该说明是保险,忽悠的大家以为这是银行的存款业务,谁知道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
当初我妈在建行上当时,因为有犹豫期,我让她退保,她嫌麻烦就算了,如果是我肯定退.

TOP

回复 41#zmymoon 的帖子

这和销售员的技巧和各银行的培训有关。
因为很多基层的柜台一线人员自己本身也说不清楚保险和存款的区别,为了一味追求销售的数量把应该理清的产品销售的说明简单的说成保险。
但不是所有的网点都这样的,而且人行对这样的做法一直提请商业银行注意销售中和客户的沟通。

如果销售人员连保险都不说明,那么这个是违规的。.

TOP

我妈也买过,存了足足三年,算下来还没有当时定期利息高,所谓分红就是骗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