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QQPUecA-NDGhAIw6mNM-Lw
俄罗斯大败局 —— 之二
原创: Jennifer钱立峰 好奇的芦苇 1周前
导读:俄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曾为俄国带来过无上光荣。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大败告终,英法等国运用工业革命的现代化成果,给俄国这个老大帝国上了无比生动的一课。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成了实实在在的赢家,而沙俄则继续滑向沉沦。
俄罗斯大败局
(之二)
文|立峰
-- 1 --
虽然俄罗斯自诩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欧洲国家,但它的绝大部分领土却并不在欧洲;虽然俄罗斯人在人种上全是白人,也自认为是百分百的欧洲人,但他们的祖先却是如假包换的维京海盗和蒙古鞑靼的杂交,满满浸润着侵略民族的基因。
俄罗斯人的祖先把北欧维京人称作“瓦良格人”,而一说起“瓦良格”,小伙伴们就一定耳熟能详了,当年苏俄的航母战列舰,不都很喜欢用这个名字来命名吗?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分别望向东西两方,既代表俄罗斯继承了曾占领过陆地表面积三分之二的成吉思汗,也继承了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方的凯撒。俄罗斯人梦想着能够融合东西方战斗民族的勇武和善战,凭借武力征战四方、征服世界。
这只欧亚大陆上空的双头鹰,几百年来始终极目远眺,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出海口,向着四处征伐扩张,直至成为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还是未能得偿所愿。
所谓俄罗斯是个“战斗民族”的说法,可能正源于此。说白了,老祖宗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凶悍海盗,就是爱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的马上民族;他们的血液里本就滋长着侵略基因,到哪儿都爱“挥舞大拳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罗斯的这一民族特性,到现在都未曾改变。我们啥时候见过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场合能够提供一些“正能量”,能面带微笑地签出几张大额支票,支持一下促进国际间贸易合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的事业,旨在帮助提高提高全人类福祉呢?这是不可能滴,俄罗斯的性格像极了普京的表情,冷漠、专横,擅长恃强凌弱。
但可惜的是,不要说俄罗斯“大拳头”的分量远远不够,实在差点意思;重要的是,随着现代社会财富创造方式的与时俱进,文明世界也早就超越了靠抢占地盘提高国家实力,靠“挥舞大拳头”来争夺话语权的时代。
但是没办法,“大拳头”思维也许早已刻入了“战斗民族”的基因;时间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他们显然依旧延续着“谁胳膊粗谁有理”、“拳头大的是哥哥”的强盗逻辑。
所以,经常,“战斗民族”总是在自大和自卑,两种情绪相互转换的平衡点和临界线上,显得十分微妙而又微脆弱。
-- 2 --
作为欧洲人,以东斯拉夫人种为主体的俄罗斯人,长期以来受到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西欧人的鄙视;不但如此,就连西斯拉夫人种如波兰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种如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对俄罗斯人也都不太瞧得上。俄罗斯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差异,即一目了然又颇为微妙。要知道,在17世纪彼得大帝下决心向西方学习以前,俄国人与其他西方人的差异更为明显,外形也比现在容易区别得多。
这也难怪,欧洲大多是海洋国家,早在15世纪就开始了大航海,在世界范围探索开辟新航路,去海外寻找资源、拓展贸易;文艺复兴带来的文化繁荣、科学进步、制度变革,直接把欧洲各国引入近现代化,使整个欧洲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所有这些似乎离俄罗斯十分遥远。
事实上,俄罗斯不但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错失了技术革新、经济起飞的契机;就连如火如荼、席卷欧洲的新教改革,都好像与俄罗斯无关。这也情有可原,所有因新教改革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大都是原先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和地区,而俄罗斯却只是个后起的“二手”东正教国家。
之所以说它“二手”,是因为这个落后的“战斗民族”早先信奉的是比较原始的多神教。自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末代罗马帝国公主索菲亚,并以此为契机,才把东正教捧成莫斯科公国的国教。
既然是二手货,总感觉有些不像那么回事儿。比如到俄罗斯旅游的游客,首先会惊叹于俄罗斯教堂顶上五颜六色的大小洋葱头,这与传统的只有一个大圆顶的东正教堂很不一样。既然东正教是一神教,那就应该只有一个大圆顶才对啊!这说明俄罗斯的东正教当中,依然留存着原来多神教的影子,而且很可能,其中还杂糅进了些伊斯兰教的边角料。
所以俄罗斯的东正教堂,先由一个大圆顶变成了一堆洋葱头,就连圆顶的形状也与别的东正教堂不太一样,反倒与清真寺的圆顶颇有几分神似。有时候,从远处乍一看俄罗斯教堂,还可能误以为是清真寺呢。
德意志的马丁·路德1517年开始宗教改革时,罗马天主教统治欧洲已经超过千年。而俄罗斯直到15世纪末才确定东正教为国教。也就是单就宗教信仰来说,俄罗斯也落后了不下千年,真的很让人替它捉急。
下嫁莫斯科小公国的罗马帝国亡国公主索菲亚,不但为俄罗斯带来了国教东正教,还把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也变废为宝、再次利用,作为礼物送给夫君伊凡三世。罗马帝国至此彻底灭亡,而再次继承了东正教、双头鹰、包括末代罗马皇室血统的俄罗斯,会因此得到救赎吗?
伊凡三世果然没有辜负末代罗马公主的良苦用心,不但灭掉了它曾经的宗主国蒙古金帐汗国,统一了周边的各个俄罗斯民族的小公国,把俄罗斯的版图一下扩张了六倍。伊凡三世曾经自称沙皇,还大言不惭称自己为“第三罗马”,等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在1547年正式加冕,才终于练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位俄国沙皇。
-- 3 --
说实话,俄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两位被后世称为“大帝”的沙皇,曾为俄国带来过无上光荣。
17世纪的彼得大帝首先倡导全面学习西方,为了能跟西方靠拢,他找到一块位于北极圈的海边荒凉藻泽,不惜代价、排干积水,邀请了欧洲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建立起新都圣彼得堡;并与当时的强国瑞典开战,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可谓功勋卓著。
18世纪原籍德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虽然是个外国来的女流之辈,但她实行开明专制、继续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在18世纪中后期,终于使俄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叶卡捷琳娜大帝晚年曾要求给孙子起名亚历山大,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帝那样,延续祖母的光荣,去征服整个世界。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孙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果然不负众望,虽然没能征服世界,但他打败了战神拿破仑。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凭借打败拿破仑60万大军的战功,作为全欧洲共同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盟主,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高头大马无比荣耀地进入巴黎。
不过天晓得,最后打败拿破仑大军的,到底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军事实力,还是俄国特产的的两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广阔的国土和致命的严寒。两百多年后,苏俄同样凭借这两件秘密武器打败了纳粹德国的希特勒。
十九世纪的俄国,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扩张,俄国以首都圣彼得堡作为通往西方的窗口,努力向西方学习,展现出迷人的活力。俄国前所未有、成堆成堆地出现了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里、屠格涅夫、柴可夫斯基等等旷世大师。王宫贵族们纷纷移居洋溢着欧洲时尚气息的圣彼得堡,他们热衷于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人人都以会说法语为荣。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中国正处于大清的“康熙盛世”。当时的俄国正在全面效仿和融入西方的热潮当中,与昂扬向上的欧洲一起蒸蒸日上;而闭关自守的康熙王朝,在同样雄才伟略、马上民族的君主统治下,虽然维持着表面繁荣,走向衰败的命运却早已注定。
有趣的是,两位堪称伟大的皇帝——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还曾经双双亲自披挂上阵,在战场上交过手,这就是1685-1688年(康熙24-27年)的雅克萨之战。与历任沙皇同样嗜土成性的彼得一世,妄图趁康熙收复台湾和平定三藩之机,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
但事实证明,康熙大帝可不是好惹的。战争结果是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库页岛以西、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都归大清国所有。可以说,这是清朝对外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至于后来晚清对外签订的各种条约,特别是与俄国的条约,则大多属于“不平等”条约。
-- 4 --
十九世纪的俄国虽然达到了国力的鼎盛,也试图跻身欧洲列强、在抢夺殖民地的混战中分一杯羹。但可惜的是,俄国虽然国土空前辽阔,但它在制度上,还是属于欧洲最专制、最落后的国家。
1861年农奴制制改革以前,俄国是个地地道道的内陆农奴制国家,与英、法、美、德等完成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沙皇俄国无论在经济基础、军事装备、生产方式,还是在国家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文明观念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1813的拿破仑战争中,俄国似乎成功地融入了欧洲大家庭,并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盟主。但是好景不长,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给风头正盛、自我感觉良好的俄国狠狠地上了一课。
一贯喜欢挑衅滋事、扩张领土的俄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抢夺黑海出海口的战略位置,下定决心、孤注一掷,以一国之力去挑战英、法、奥斯曼等国联军。
但是克里米亚战争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使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疲态尽现。简单说,克里米亚战争创造了无数“第一”,但很可惜,这些“第一”无一不是英法联军所创造的。比如:
第一次使用先进的线膛来福枪;
第一次使用蒸汽动力战舰;
第一次使用火车来运输战争物资;
第一次使用电报来发布战报;
第一次用照片来记录和报道战争场面,有了战地记者;
第一次在战争指挥中引入天气预报;
第一次在伤员救助上引入战场护理……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战地救护,大大降低了受伤军人的死亡率,也因此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
克里米亚战争以1856年俄国的大败告终,英法等国运用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现代化成果,给俄国这个老大帝国上了无比生动的一课。
自15世纪以来,俄国凭借专@制集@权、不择手段,在武力扩张的道路上所向披靡,但他们一直以来的对手,都是北方的弱国小国或游牧部落;就算俄国曾经打败过拿破仑,也是凭借了它无与伦比的国土纵深和寒冷气候。俄国人这才意识到,这次的对手,原来是英法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始终怀有“大国梦”的沙皇俄国,对于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和贪婪,思维方式还依然停留在原始的领土扩张上,不断地为争夺土地挑衅他国、发动战争;圣彼得堡的王公贵族,误以为上流社会时尚奢华的戏剧、舞会和沙龙,就代表了欧洲潮流。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俄国与欧洲主流国家的真正差距究竟在哪里。
我们一提起英国,就会联想起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工业革命;提到法国,脑海里也会跳出启蒙运动、人权宣言、自由平等;而一说到俄国,让人想到的,则是沙皇专制、民族监狱、欧洲宪兵、农奴制度……据说圣彼得堡虽然时尚新潮,但是马赛曲却是禁曲,因为在当时的俄国,自由是一种罪恶。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的惨败,终于驱使沙皇痛定思痛,认识到俄国在科技创新、工业制造及国家实力上与英法的巨大差距;明白了两者最根本的差距,是思维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也直接引发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也许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给英法联军,尚且情有可原,也并不很丢人,再说失败不但推动了沙俄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甚至使沙皇产生了君主立宪的想法……但列强们瓜分世界的节奏时不我待,不料1905年,日俄战争又接着开打了。
这次,体量庞大的俄国熊出人意料、再次落败,而且还败给了黄皮肤的亚洲弹丸小国日本。失败的原因,除了俄国的战略失策、英国为节制俄国暗中支持日本等,根本原因,依然是俄国的国力落后、外强中干、技不如人。
虽然战败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贪得无厌的小日本那里决不买账,用一句“一个戈比也没有”,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但日本却仍然收获颇丰:不但成功解决了日本与俄国在日本海域争夺制海权的纠葛,成功阻断了俄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野心,还实实在在地把半个库页岛收入囊中。
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打败了大清帝国的基础上,再次打败了这个号称自己是欧洲大帝国的庞大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成功跻身列强行列。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成了实实在在的赢家,而沙俄则继续滑向沉沦。
-- END --
知识小贴示:
1、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国家叫做“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这两种说法都只是后来记录历史时,为了叙述方便而使用的。这个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国家,历史上的名称就是“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也称“第二罗马”。而伊凡三世梦想自己能够继承罗马帝国的光荣,成为“第三罗马”。
2、德语Kaisor(皇帝)、俄语Tsar(沙皇)的词根,均来自于拉丁语Caesar(凯撒)一词。但是,凯撒的名字Caesar虽然成为皇帝一词,但凯撒本人并没有做过皇帝,他只是罗马共和国的“终身执政官”。
3、凯撒是扑克牌里的♦️K,其它三张老K分别是,♠️K~大卫王、♥️K~查理曼大帝、♣️K~亚历山大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