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

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

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 | 奥古斯丁
2016-02-02 傅士德、毕比 康培思文化


我们必须超越单纯地经历神,而进入到有系统地理解祂。今日的教导,大多想借着强调“爱”神而恢复基督徒生活的朝气,却没有同等强调我们需要“认识”神。奥古斯丁教导说,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我们获得知识,信心就加深,也能在更基础的层次了解生命。
本文节选自《一生渴慕神》,傅士德、毕比 著,台湾校园出版社。


教会历史上对基督教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人,莫过于奥古斯丁(354∼430)。在他著作里所出现的主题和方向,对我们的思考与生活都极其重要。奥古斯丁对我们“与神同行生命”的理解相当丰富,我们必须多看几部作品,才能充分了解他。
 
奥古斯丁和前辈俄利根类似,他的作品也集中于实有的三个层次——身、智、心——以及这些层次如何影响我们爱神的次序。因此,如果我们读过他的《忏悔录》,就会知道奥古斯丁认为,欲望若放错地方,势必天下大乱;但是如果我们只读他后来的神学论文,就不了解他眼中的人类景况了,更无法明白奥古斯丁从中所发展出来各种值得关心的议题。奥古斯丁的三个层次,描绘出当我们依照自己所认为最重要的事采取行动,会何等地影响到我们的生命方向。奥古斯丁仔细检视这三个层次,帮助我们看见,这些层次如何对我们与神同行的生命有贡献,错置了又是如何会害我们分心。
 
对奥古斯丁而言,人的存在包含了身体和灵魂(包括记忆、智力和意志)。那样一位在受造物之上、之外,叫世上万物井然有序的神,当我们和祂的关系正确,祂就会整顿我们身体与灵魂,好叫我们正确地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奥古斯丁没有拒绝身体的需求。他试着让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却没有否定它们;不过,如果我们想要充分经历神的恩典与救赎,以理性来整顿身体的各种需求,仍是势在必行。
 
当然,灵魂(包括理性)既然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一样也需要整顿。历史上充斥着因鼓吹我们能凭一己之力升到神那里、而打乱了正确次序的文明和个人,这就是理性被扭曲的结果。正确运用理性,则使我们看出自己需要神。不过,理性仍有其局限,虽然能让我们看见神没有同在,也能帮助我们看出自己深切需要神,最终引领我们与神联合的,却不只是理性。
 
我们如何认识神

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神的存在超乎人类一切实有层次之上,必须藉由圣经、创造,以及那位内在的教师耶稣基督,才可能认识祂。因为我们并不是打一开始就对神有完全的认识,所以就算为了明白生命作出了各样的努力,常常仍是漫无目标、没有效果。我们虽然渴慕神,但是对这件事知道的极其有限,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我们的意志,定下正确方向,为了祂作准备。委身于认识神及祂如何做工,意味着我们必须养成有意寻求祂的习惯。我们若学到如何透过理性开始寻求神,又能够藉由道德的保护、寻求时的专注(意志),那么神的造访就是件可预期的事了。
 
我们的理性能力,使我们和其余的受造之物有别。因着它,我们能反省基督教真理,也容许这反省来影响我们的欲望和活动。正确使用理性的目标,乃为了领悟现实。
 
而奥古斯丁对现实的解释则为:人类与神疏离。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回转归向祂。神看见了我们的需要,也看出我们凭一己之力永远无法满足,于是便差派基督过来。但是在大多数的状况中,想要看清自己的需要,仍旧非常困难,因为有三样试探不断从中阻挠:热衷权力、情欲横流,以及我们的不知足。这些试探使我们一直处于混乱中,经常动荡不安,执迷于生命中的一切,却无法找到持久的满足。这景况使我们的欲求占了上风,搅乱了人类的正常生活。最后,将使我们直接抵触自己真正的根基,害我们无法爱神、更无法去爱邻舍。
 
不过,一旦我们的意志也能朝向神,我们的判断和动机就以爱为基础了。我们所关心的,就会是藉由爱神、爱邻舍而获得智慧,成为圣洁,达到快乐。我们凭爱心而活,自然就会约束我们的欲望,就算想起它们,也与过去大为不同,不再受其威力影响。爱是我们人生的引导动机,一旦与理性合作,便能使我们正确地领悟真实。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这开启了我们的理解之窗,以致我们看见自己需要神,看见神如何藉由基督而供应那需要,也看见这出神圣的大戏如何在历史中上演。奥古斯丁便主张,基本上,所有历史都反映了两件事的其中一件:我们若不是爱自己,就是爱神;我们若不是意思和祂一致,就是任性固执。
 
奥古斯丁指出理性是神与我们感官之间的中介,这说明了他非常看重理性的能力。理性提醒我们:我们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但理性也可能领我们误入歧途,它有能力产生理解,却不能产生任何持久的快乐;我们的理性若以利己为取向,我们就耗尽自己的时间来满足身体的欲求和欲望。不过,也是因着理性,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爱神;有了这份对神的爱,我们人类所有的能力都将适得其所。
 
信心的本质

奥古斯丁用了数百页的篇幅,让我们看见神在历史上的照管行动。但他也帮助我们了解,神对我们个人的生活感兴趣,并且参与其中。具体而言,他要我们领悟:是神先与我们接触,而非我们自己的活动带领我们到神面前。既然如此,我们要如何解释自己这份对神的渴慕,特别是这份渴慕在经历神的恩典与救赎时,扮演什么角色?奥古斯丁下结论说:虽然神的行动超乎我们能力,我们还是可以预备自己,藉由导正意志的方向来等候领受神。
 
奥古斯丁也强调:正确的教义很重要。这一点,今日的我们已经少有人强调,不过,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教会很早就看出教义是我们所需的知性框架,并且透过它来了解我们与神同行的生命。奥古斯丁教导说,我们必须超越单纯地经历神,而进入到有系统地理解祂。
 
快速浏览当代的神学景观,我们应该就知道原因何在。今日的教导,大多想借着强调“爱”神而恢复基督徒生活的朝气,却没有同等强调我们需要“认识”神。这种观念和过往许许多多导致人们普遍对基督教信仰核心既无知又轻慢的诸多运动,明显相似。这些运动发展到最后,因为不认识神,所以也就不再爱神了。
 
奥古斯丁教导说,正确的教义能让信心苏醒。我们获得知识,信心就加深,也能在更基础的层次了解生命。圣经邀请我们来,领受因坚信而有的完全富足(西二2,译自NEB)。这意味着时间一久,钻研日深,我们就能坚信基督徒生活的真理。奥古斯丁在《信、望、爱手册》(The Enchiridion)和《第一本要理问答》(TheFirst Catechism)里,都分别使用了非常尖锐又挑战人心的语言来教导这个原则,可说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里程碑。
 
奥古斯丁也相信,因着活出基督教信仰,我们终究会承认它是真的。他在《论真宗教》(The True Religion)里指出,有三个理由,让他认为基督教是惟一的真信仰:首先,基督教最了解人性;其次,基督教最能描写我们与神疏远和隔绝的苦境;最终,基督教所提供我们治疗苦境的方法最实际,这个方法就是神在耶稣基督里的供应。
 
不过,为了看出神在基督里的供应,我们也必须知道:我们无法救赎自己,做什么也不能。除非我们能超越“爱自己”(selflove),否则我们就会不断地制造各种消遣,以为这样可以找到持久的快乐。但是快乐与喜乐单单从神而来,这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之相比,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我们惟有坚持爱神,才能达到这个理解层次,而这正是最不容易的地方。
 
于是,我们来到奥古斯丁最后的发现:我们若要快乐长存,惟一的盼望在于发现神的永远平安,这平安能驾驭我们长久不安的心灵并改变其方向。我们若使自己的爱与意志符合神的爱与意志,就会领悟到这在我们生命中的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上所累积下来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奥古斯丁的次序”表,总结一下奥古斯丁所理解的“我们爱神的正确次序”。
 
图1 奥古斯丁的次序

 
反省与回应
 
如果有谁能了解失序之爱的毁灭性本质,非奥古斯丁莫属。他年轻时,就对“肉欲横流、秽气溢腾的大染缸”体验得够多,可以填满一本大书了。事实上,他也在他著名的《忏悔录》中那么做了─这本书是回忆录文体的先驱。回顾沉沦于性中“低级的美”,他写道,“仇敌管辖住我的意志,用它做成锁炼,捆绑了我。意志既偏于邪,就生出情欲;受情欲奴役于是成了习惯;经常屈服于习惯,它便成了一种必需品。”因着迫切渴慕真爱,奥古斯丁必须忏悔:“我以肮脏的情欲,污染了⋯⋯友情的清溪;以黑暗地狱的不法欲望,使纯洁的友谊蒙上阴影。”
 
奥古斯丁在米兰花园里的归信经验,非常有名,他之所以信主,是因为领悟到:惟有基督才能释放他脱离监禁他的“恶行漩涡”。而基督也的确释放了他——或许还过分了一点!奥古斯丁想和在意大利主宰他生命的性及骄傲狂妄一刀两断,于是离开为他生下一子的情妇,辞去米兰的教职,回到他的出生地,非洲的塔迦斯特(Thagaste)。在那里,他接着成立奥古斯丁修道院,也成了著名的希坡主教。
 
老实说,我希望奥古斯丁当时走的是另一条路。如果他娶了情妇而不是离开她,或许他可以在圣洁的人类爱情方面,给世人一个全新的典范。对我而言,他把人类爱情化约得太过分了。不过,我觉得自己这么做,是把我的现代感性,投射在一位古代作者身上;在当时,不论在情绪上和心理上,奥古斯丁可能都没办法那么做。而且,从历史观点来看,这样的作法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对那时代的人来说,圣洁还是与修道生活密切相连。不过,我仍然希望奥古斯丁和他的情妇结婚,让我们看见“爱的正确次序”有更卓越、也更人性的作法。
 
不过,仍有许多宝贵的功课出自奥古斯丁的生平和教导。我会简单提到三件事。第一,他对于理性的重要及其限制,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对我们的时代而言,这是何等重要的教导啊!今日我们所看见的,大多只是极端:若非完全接纳理性,就是完全拒绝它。奥古斯丁却不然。他知道理性若运用得正确,就能使我们了解自己需要神,也带领我们获得正确的信念,而这些信念能提供知性框架,建构我们与神同行的生命。同时他也知道,理性如果没有以神的爱为中心来运转,便可能受到严重扭曲。今日的我们可以从这美好的平衡中有所学习。
 
第二,奥古斯丁深刻地了解意志在灵性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的理解吸引了我。他看出,把意志朝向神,以此预备自己来领受祂的造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同时,他拒绝“自由意志”的观念,认为我们之所以有意敬虔,也是神所采取的主动行动。他可说是有史以来,对于人类意志既重要又复杂的地位,理解得最深的一个人。
 
还有,最后,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是内在的教师,这点令人很感兴趣。我不知道他在那座米兰花园里的归信经验,是否在这里轧了一角。在某一关键时刻,他听到一个孩子反复唱着歌词,“拿着,读吧!拿着,读吧!”虽然他想不起孩子们哪个游戏会用那些字,但是他还是因此变得“很笃定,我必须把这解释为神命令我翻开书(圣经),读我最先看到的那一段。”基督以戏剧化的方式,为奥古斯丁扮演起先知的身分,亲自教导祂的子民。“基督是长远活着的内在教师”这观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涵义丰富,而奥古斯丁乃是将实质内容赋予这观念的第一人。
 
那么,这一切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答案不难。只要我们愿意开始请求那永活的教师基督,来引导我们做完今天的活动,我们就会知道。明天也是这样去做,接下来天天都如此。我们努力把自己的意志朝向祂的意志,知道祂总是先在那里指示和引导,然后只善用理性的常识,来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我们就会发现,神会在这过程中一次次地引导着我们。
 
一旦我们听见或是意识到该做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做。基督绝不会要求我们去做任何事,却不给我们能力去遵行祂的命令。这引导往往是如此地简单⋯⋯又是如此地深刻:“今天要密切注意荷西,他需要你的肯定。”“你要安静、休息、平安。”“不要怕今天的会议,我会引导你。”“ 向工作上的不公义挑战,我必在你身旁。”耶稣,你的内在教师,必作你的力量和引导。每天,此地,此时。
 
本微信号所有文章版权归北京康培思文化和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来源(书名及公众号名称),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