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牧函】第一要为万人恳求
http://www.weibo.com/p/100160384 ... 1603847034619725396
主仆王怡
各位“主所爱的弟兄们哪” (帖前2:13),平安。
从2009年开始,教会将这一个月(从5.12纪念日到6.4纪念日),定为全教会的“为国家祷告月”。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2章这样说,
“1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2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3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4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5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6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
观察这段经文,我先为你们指出三个意思:
1、保罗说这件事是很紧要的。“第一”,通常有两种意思,可能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万人恳求、祷告,要在我们的时间表上排第一,或排在“优先打扰”的位置上。也可能不指时间顺序,那就意味着,保罗认为,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而言,“为万人恳求”差不多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譬如今天晚上要为国家祷告,又有朋友约着吃饭。那保罗的意思就是,为国家祷告,显然比陪朋友吃饭更优先。又或者当为他人祷告的事项,与为自己祷告的事项,出现时间冲突时,保罗的教导是,你要先为万人代求。无论如何,在保罗眼里,为着一个普世性的国度的祷告,其紧迫性,和在信仰生活中的首要性,似乎都大于我们为日常生活所求。
2、保罗说这是一件很美的事,这件事的结果会使神喜悦。“好” 的意思就是善。这意味着,假如你在某个时候,不太确定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事,才可以使神喜悦,那么至少跪下去、为万人恳求,是蒙神悦纳的。或许祷告之后,你便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你的信仰生活将被扭转,也未可知。
3、保罗的这段话,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一个命令。“我劝”,是保罗常用的一个命令式的用语。在《罗马书》第12章,保罗从论述因信称义的福音,转向论述基督徒的圣洁生活时,就是用“我劝你们”,来统领这之后的全部篇幅(12-16章)。劝,既是劝勉,也是劝诫。这不是我们的一个选择,在我们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之余,如果有闲暇,不妨花一点时间为万人恳求,为国家祷告,为社会祝谢。不是。保罗的意思基本上是说,你必须这样做,必须将为万人恳求,视为你的基督徒生活的支点,否则这个圣约群体,在这个世界上就难以生存。至少,就不可能在世上以一种讨神喜悦的方式生存。
现在,如果你感到了事情是如此严重而迫切,并且因为意识到自己常常不为万人恳求,而吓出一身冷汗,你就可能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保罗虽然如此强调为万人恳求的重要性,但他似乎并没有为我们指出这个“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换言之,我们好像只看到了祷告主题,却没有明确的祷告事项。我们知道要为谁(WHO)祷告了,但还不知道为什么(WHY)要为他们祷告,以及到底为他们祷告些什么(WHAT)。而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不清楚,我们虽然被吓一下,羞愧自己没有遵循主的教导,大大忽略了自己的责任,但我们为万人恳求的心,似乎仍然无法被激励。
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保罗虽然没有教导祷告的内容,却给出了一个祷告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不过我们暂时不确定这是否最终的目的,这将取决于我们下面的解经。但至少这是一个间接的、初步的目的。
很多解经家指出,“敬虔”,是希腊文化中一个流行的伦理概念。在希腊文化中,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是指对祖先、亲人、君王、诸神、法律不同等级的尊敬的态度。非常类似中国传统中对“天地君亲师”的敬仰之情。如果换成中国文化的概念,希腊人所谓的“敬虔”,很像儒家所言的“忠孝”,代表了一个伦理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伦理秩序。保罗显然借用了这个希腊词,而且他使用这个词,基本上都在三卷教牧书信中(提摩太前后和提多书,共出现10次)。这意味着,
1、这是一个与“教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
2、这是一个关乎教会与世界的关系的重要概念。
如果我们把这段关于祷告的教导的焦点,仅仅放在“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的目标上,那么不可避免地,我们会倾向于某种消极的理解:
1、基督徒应采纳一种为世人为接受的生活方式,这是为了确保我们在这个有敌意的世界里存在的唯一方式,或缓和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会中可能经历的种种压力;
2、基督徒应尽量在外在行为上符合世俗的价值秩序和伦理观,并且敦促我们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一种安静的“低姿态”。
不过,如果我们将这段经文,与教牧书信和其他保罗书信(如哥林多前书和以弗所书)所描述的初代教会在希腊-罗马秩序下的存在状态,和教会内部出现的种种问题,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为万人恳求”可能包含的几个背景:
1、因着基督的福音,教会与世界处在一种紧张的关系中;祷告的迫切来自这种紧张关系。
2、当地的文化(无论是希腊式的“敬虔”还是中国式的“忠孝”),正在对教会群体生活构成压力,使之成为世俗伦理秩序的一部分;祷告的迫切来自这种压力。
3、一种过度实现的救恩论,正在助长一种精英主义、小群主义的氛围,提高了教会与世界分离的倾向,使教会对所在的城市和社群漠不关心。
因此,让我们尝试以一种积极的理解,去描述“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的这一为万人恳求的目标:
1、教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对社会进行宣教服侍的地位上;
2、教会发现自己取代了多神时代的不同城邦的祭司,而成为了“全世界的祭司”;
3、换言之,教会必须在属灵的意义上开始对整个世界负责;
4、保罗使“敬虔”一词成为了对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描述。信耶稣,必须转化和落实为一个看得见的基督教圣约群体的生活模式。保罗圣化了“敬虔”和“端正”这一对措辞,将信心作为一切敬虔行为的根基(这是对希腊伦理的颠覆,也是对儒家伦理的颠覆)。
5、从而,保罗将基督徒在希腊-罗马社会的存在方式,描写为一种新生命的全面经历,这一全新的样式是藉着相信基督而产生的,并且在人类社会中以看得见的方式活出来。
6、因此,这一看得见的“敬虔、端正和平安无事”,成为了一种参与社会、并挑战世俗生活的、可敬的生命形态;
7、换言之,基督徒必须以一种高于伦理生活的信仰生活的秩序,来介入世俗社会。而为万人恳求,正是模造这一更高的信仰生活的秩序、使之具有祝福和更新世俗文化的力量的方式。
接下来,我会将解经的重点放在这段经文的后半段,我会指出,理解“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的关键在整个意义段落的后半段,而根据后半段,我们应该采纳上述积极的理解,而非消极的理解:
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
显然,这是保罗从福音使命的角度,对福音本身的一个描述。
于是,我们进入了“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和“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的真正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福音本身。
在这里,保罗将“为万人恳求”这一祷告主题,直接转向福音本身。我要指出两处经文上的观察,来揭示这一以福音为中心的代祷:
第一,“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保罗说,这是“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的原因。希腊-罗马世界,是一个诸神的世界。每座城邦都有自己的神,而且不只一位。因此,异教世界的祷告原则是,“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拿1:5)。换言之,对当时那个世界而言,“为万人恳求”是一个颠覆性的命令,和一个颠覆性的祷告原则。它的合法性和紧迫性,都建立在“只有一位神,只有一位中保”的福音之上。换言之,“为万人恳求”是福音本身的要求,也是对福音的见证。保罗以这段“为万人恳求”的经文,宣布废除希腊-罗马世界的一切祭司制度,宣布他们都是假祭司。这意味着,在教会之外,凡是从事为他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业务的,都是在从事“非法宗教活动”,并且注定是徒劳无益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大使命意味着,基督向全地宣告祂的主权,而教会“为万人恳求”,就是这主权式的恩典,临到每一座城的方式。
第二,这段经文接连出现了三次“万人”。首先,“万人”的希腊文,不一定特指每一个人类个体。在圣经神学中,它通常强调全部、整体及整体中的每一分类。在以色列的和古代社会的观念中,当我们说“所有人”,即指所有民族、所有社群、所有城邦、所有语言、所有地域和所有阶层,无论人类文化使用任何标准来划分人群,“万人”的意思,都是指对一切标准和划分的涵盖及突破。
而这三个“万人”,清晰地显明了这一“以福音为中心”的祷告蓝图:
1、我们必须靠着圣灵,“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
2、因为天父“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3、并且基督已经舍命,“作了万人的赎价”。
换言之,救赎的范围,就是福音的范围,福音的范围,就是祷告的范围。这三个“万人”在规模、目的和责任上,都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活在福音中,我们就必须活在“为万人恳求”的祷告中。
换言之,保罗这一“为万人恳求”的命令,带着强烈的宣教目的。遵从这个命令,意味着基督徒不再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活,基督徒必须为他所在的社区、城市、民族、国家,乃至天下万族和全世界而活。基督徒必须是一个“全世界的公民”,尽管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我们终生不会踏足,绝大多数人我们终生不会相逢。但保罗提醒我们:
是“祷告”,而不是“旅游”,才使我们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换言之,如果你没有去过世界上其他地区,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城市和省份,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对你来说是不完整的。然而,如果你没有活在“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福音使命中,那么,“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不完整的。上帝创造了一个如此辽阔的世界,耶稣也拯救了一个如此辽阔的世界,而你却终其一生活在一个自己的角落里(在这个意义上,浪迹全世界的作家三毛,并不是一个世界公民,而是一个可怜的、活在自己角落中的人)。无论你拥有多少事物,去过多少不能不去的地方,尝过多少不能不吃的美食,如果你没有活在“以福音为中心”的为天下万人的代求中,或这种代求没有模造你的信仰生活的样式,就是“敬虔、端正”和仿佛无事发生的“平安”,你就仍然只是一个夜郎自大的井底之蛙。
现在,让我举一处旧约的经文作对照,就是在过去几年,教会分享 “为国家祷告”和“为这城求平安”的异象中,常引用的《耶利米书》第29章7节:
“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我真心希望每一位会友,都能背诵这节经文,就像能背诵《罗马书》 11章36节一样(如果你记不得这节经文是什么,建议你读到这里时、先停下来查阅你的圣经)。因为这是上帝塑造和带领这间教会的、极其重要的七八处经文之一。我们在分享教会的“城市异象”,公义、怜悯的事工,甚至基督教教育的异象时,都曾仔细分享过这段经文(耶29:1-9)。
上帝的百姓,成为全世界的祭司,甚至为异教的城邦和统治者祷告(保罗特别指出,“万人”中也包括了“君王和一切在位的”)。这一属灵责任的起源,正是在以色列被掳巴比伦的时期(基督教学校也诞生于此期间)。从救赎历史的大蓝图来看这段经文,这并不是一个减少与世界之冲突的权宜之计。而是对新约时代的真以色列(即教会)散居在万族万国当中的存在状态和福音使命的预备和路线。
最后,让我为你们归纳和应用,“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真正目的和方向:
1、一切代求都是为着福音,即“这事必证明出来”。所以,保罗接着便说,“我为此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师傅,教导他们相信,学习真道”(提前2:7)。
2、为世俗社会的秩序祷告,目的是叫福音得以传给任何社会、任何制度和任何群体的人。
3、譬如说,我们可以为食品安全祷告吗?根据这段经文,除非你能确定并希望更安全的食品,可以更好地帮助福音在中国社会的传扬。否则,“为食品安全祷告”可能只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为“我们日用的饮食”向主祷告。我不是说你不能这样祷告,而是说,这个祷告可能与“第一要为万人代求”无关。当然,食品安全的确有可能与福音有关,但你必须看见这个关系,并为这个关系而迫切,而不仅仅是为身体的健康而忧愁。
4、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祷告中顾及整个社群、城市乃至全国的益处,而这些益处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救。我们乃是在为一个能够推广福音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祷告。这意味着,你必须去寻求和思考福音与每一件事的关系。
5、这意味着,整个社会、包括政权在内,都是上帝的活动范围。因此我们为万人和万事祷告,是因为我们相信“万事相互效力”,并期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神旨意被召的人”。而这个益处,就是使预定得永生的人来到基督面前。
6、因此,“为万人恳求”,意味着将这个辽阔世界的一小部分带到上帝面前,不断地“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我常听弟兄姊妹的代祷说,“为我父母的健康祷告”。但这根本不算一个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为万人代求”的祷告。因为他们没有提到或并不在乎身体健康的目的是什么。假设身体健康会导致一个人远离福音,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求身体健康呢?我们这样做,岂不是有可能出卖他们的灵魂?如果我们为他人的代求没有以福音为中心的话。
7、同样的,“我希望环境变得更好”,“我祷告减少雾霾”,“我祷告不要再有地震”,“我祷告中国实现自由民主”,这些代求都有可能与福音有关,但也有可能塑造了一个以今生和这个世界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这就与保罗所教导的,以福音使命为导向的、高于世俗伦理生活的信仰生活,去参与和介入这个社会的目标,南辕北辙。
8、虽然福音常在暴政下开花结果,但暴政并不是我们祈祷的方向和合神心意的理想状态。因此,“为万人代求”,在一方面,带着本质上的革命性或激进性。我们恳求主,消除不义,改变拦阻福音的一切恶法和暴政,甚至审判邪恶的掌权者,或扭转他们的心意。但在另一方面,“为万人代求”,又带着顺服的心和对上帝掌管万事的敬畏。譬如,如果上帝通过逼迫来复兴教会,我们祈求上帝帮助教会,甘心领受逼迫中的祝福;如果上帝容许暴君和专制存在,来管教这个世代,我们祈求上帝给我们忍耐和敬畏的心。
9、换言之,“为万人代求”是教会与世界的关系的前线。按照凯勒牧师的说法,这意味着,教会的祷告必须是“前线的祷告”,后不是“后方的祷告”。前者是积极地介入这个世界,投入福音的战场。后者是一种对今生的益处和属灵现状的维持。前者是在祷告中颠覆这个世界,又在身体上顺服在上的权柄。后者是在灵性上顺服这个世界,失去了用福音来颠覆这个世界的力量,从而又在身体上不得不依赖这个世界。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劝你们,“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好使福音,塑造我们的生活样式,并自由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劝你们,为任何人的祷告,都要为灵魂祷告,为任何事的祷告,都要首先关切基督的救恩。我也劝你们,行公义,好怜悯,在基督的福音中,重建与这个辽阔世界的关系。
在基督里爱你们的弟兄 王怡牧师,写于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