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熊丙奇:新一轮高考改革会动真格吗

熊丙奇:新一轮高考改革会动真格吗

熊丙奇:新一轮高考改革会动真格吗
2013-10-17 09:33:38    来源:文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高考改革的话题又再次热了起来。
  山东省教育厅公布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从2014年起,英语等外语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
  在上海,有消息称,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被列为上海市教委今年下半年重点,有关方面正与几大高校研究先行先试方案,让俗称“会考”的“学业考”实现“一考多能”,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以减轻学生应考负担。
  有媒体报道,江苏又在酝酿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据称,其中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而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对此,江苏省教育考试部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定论。
  新近的消息是,在中山大学召开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提及,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真可谓“风雨欲来”,不少人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或会动真格,而英语改革将是重大的“突破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各地的方案,看看其中传递出怎样的改革信息。
  事实上,不论是山东已经推出的,还是江苏、上海正在设想中的高考改革方案,都遭遇同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或者说,是在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改革的价值有限,而且会出现新的问题。
山东:外语听力不纳入考试内容 会不会重回“哑巴英语”老路
  根据山东省此次改革方案,取消外语听力高考后,考生外语听力成绩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听力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山东的设想是不错的,可问题是,由于现在高考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大学根本没有自主招生,只有被动接受教育考试部门投来的档案进行录取,所谓对应于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这很可能出现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即这会再把英语拉回“应试英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老路。
  我国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在这种体系中,英语由于是中高考核心科目,所以所有中小学都十分重视。这样一来,也就引发出“全民学英语”、“应试英语”。从道理上讲,没有必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学外语、花很多时间学外语的学生,最终用到外语的机会却不多,但由于中高考要考英语,且分值与语文、数学相当,所以所有学校、学生、家长都不敢怠慢。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考试中再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被认为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很正常的。而反过来,取消英语听力测试,学生就不重视听力,是由于当前“教招考”一体化,考试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纳入考试的科目、课程也就边缘化了。
江苏: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 高分考生会不会无缘名校
  江苏的高考方案是希望保持英语科目,但降低英语的权重——不计入总分,只计等级——避免考就增加负担、不考就不学的问题。可是,这一良好的初衷也很难在按计划集中录取的框架下实现。按照江苏的高考录取规则,很可能是以语数和文理科综合等科目计算高考总分划线、投档,每校再自行提出英语等级要求。那么,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名校都提出较高的英语等级要求,比如北大提出英语等级要A+,这就让学生面临两道门槛,投档分门槛和英语等级门槛,这会使一些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失去进名校的机会——以前英语差一些可以通过总分弥补,现在只要等级低就失去报考机会。
  举一个极端例子,一名考生语文考满分150分,数学满分150分,综合也是满分300分,英语考了130分(满分150分),如果这些科目计总分,这名学生的分数将是730分,是当地的第一名,进北大毫无问题,而实行语文数学综合计总分、英语计等级的录取方式之后,这名学生的总分为600分,也是第一名,而英语的等级只有B(假如135分为A),按照录取规则,如果北大、清华、复旦等校提出的英语等级为A,这名学生连报考这些学校的机会都没有。这到底是会降低学生的考试负担,还是增加焦虑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学校会只抓计入总分的科目以保证升学率(各地通常以投档分上线来计算一本率、二本率),却不太重视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会使农村学生进名校的机会进一步减少。
上海:“学业考”实现“一考多能” 会不会进一步加重学生负担
  上海学业考的改革设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目前的设计来看,其基本思路是“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
  先看“取代自主招生笔试”,这里有三个问题:
  其一,学业考成绩是高校自主认可还是政府部门规定高校认可?如果是规定高校认可,这就限制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用行政权威来树立考试的权威。
  其二,学业考的成绩是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唯一依据还是多个依据之一?换句话说,就是万一学生学业考考得不好,还有没有机会申请高校自主招生?如果把学业考作为高校的依据之一,达到多少成绩的学生可直接进入高校面试,其他的学生则可参加高考自主招生笔试,那么,这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而如果是唯一的依据,则必然在增加学业考的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的考试焦虑大增——一门学科成绩不佳,就可能影响到自主招生机会。
  其三,如果学业考是自主招生笔试的唯一依据,而且学业考的成绩只是替代自主招生笔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求参加高考,那么,可以推想,学生的负担可能会加重,因为学业考和高考都不可有闪失。
  再看“最终取代上海高考”,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以学业考取代高考,就变成连续两年多考试,以考试综合成绩定终身,这和多年前有专家提出把高考分散到各学年,最终计算总评分,按总评分高低,结合学生志愿录取学生并无二致,这样的考试招生模式,被网友戏称为把“斩首”变“凌迟”。
  由此可见,山东、江苏、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不触及集中录取制度的改革,而这样的改革,无法对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局面带来改观。假如这就是高考改革传递出的信息,那么,对于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很难有期待。

http://www.shedunews.com/shiping/chuanmei/2013/10/17/574679.html.

TOP

送花啦.

TOP

目前为止的所有改革都是借着学生的名义为自己平衡利益,却没有一个方案是真正为学生而改革的。学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选择权,恰恰这点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放弃的。
比如上海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域,它的高考政策和全国的有差异,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对于学业考却是向考试院提出分配利益的挑战并有意瓜分自主招生这块蛋糕。.

TOP

谢谢楼主分享,仔细读完了,感觉前途未卜.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中国的大学都是靠国家拨款,如果要成立私立大学经费肯定是个大问题,是靠私人捐赠还是大财团捐助?美国的私立大学很多都是靠私人或校友捐助,但是如果一个新兴的私立大学没有毕业校友那经费就很成问题了。毕竟办学刚开始肯定是投入非常之巨大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