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2-08-12/1801351971.shtml
今年8月初,武汉科技大学(微博)医学院临床1105班与临床1106班的班主任龚太平老师给班上96名学生的家长(微博)每人寄了一封信,汇报了孩子这个学年的情况、成绩单和班上排名表。
收到家书后,100%的家长都表示欢迎,5%的学生认为“又不是中学生,还给家长寄家书和成绩单,是不是管得太严?”还有5%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怪。
对于龚老师的同行们来说,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此举“令人感动”、“值得学习”,也有人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家长和老师不必“管得太多”。
班主任给96名学生寄“家书”
这位给家长写信的老师名叫龚太平,现年58岁,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科技大学工作,至今已经30多年了。目前,龚老师担任医学院2011级临床5班和6班的班主任,管理着96名学生。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龚老师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封着最后几个信封。期间,龚老师还一连接了好几个电话。他告诉记者,这都是已经收到信的家长打来的。
记者展开这封“家书”后看到,一张A4白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内容不仅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还有同学们一年来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等。而在信的末尾,龚老师还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家长提出了种种意见和建议,最后附上全班每个同学的成绩单和排名表。
龚老师笑着告诉记者,光是撰写这封信,他就花了足足3天的时间。而从买信封、贴邮票、登记地址到最后寄信,全都是自己一人完成,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情况
龚老师介绍,这封家书既是“汇报信”也是“恳谈信”。他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少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加上学习压力减小,都出现了懈怠和放松的情绪,还有人沉迷电脑游戏和校园恋爱,荒废了学业,这让自己非常痛心。
龚老师告诉记者,自己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小向,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争气,小向考上大学的同时,妹妹也考进了重点高中。为了筹集学费,小向的父亲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去四川一处小煤窑挖煤,用血汗钱供她和妹妹上学。
去年11月,小向的父亲因为一场矿难事故不幸撒手人寰。噩耗传来后,小向悲痛欲绝,在和龚老师谈起此事时,不由得失声痛哭。“足足哭了2个小时,我什么话都插不上,只能陪她一起哭。”龚老师告诉小向:“爸爸走了,你就当我是你爸爸吧。”
这件事对龚老师的触动极大。“家长们为了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了,作为一名老师,我有义务让他们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要培养一位合格的大学生,也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面的努力。”
从今年开始,龚老师便想出了给家长写信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家长看到我们的努力,从而引起他们对孩子的重视。”
学生成绩不理想
信里给家长多提建议
“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非常优秀,但是也有学生让我操了不少心。”龚老师告诉记者,班上一位女同学小周是遵照家长的建议来到武科大医学院的,本身对医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因抵触情绪,小周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两年共“挂”了7科。
对于小周这种情况,龚老师则在信中提出了各种意见和建议,记者在龚老师寄给小周母亲的信中看到有这么一段:“孩子来学校学医学,本就是家长的要求,现在孩子学习有困难,你们更不能一味地责怪,需要与孩子沟通,打开心结。”
而对于龚老师的良苦用心,小周的母亲也感激不已,表示一定会好好配合学校,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
除了小周之外,班里还有3名同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挂科情况,而且各有原因。对于他们,龚老师都特地在信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提高的办法。
“过去学校只给家长寄成绩单,如果学生的分数不好看,往往会招致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这样未免太过简单片面。”龚老师表示,通过写信的方式,能让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地找到解决途径。“总而言之,高分不等于高能,低分不等于低能。”
唐海波是龚老师班上的一位国防生。就在前几天,他的父亲唐先生收到了龚老师寄来的“家信”。“说实话,我和爱人都非常惊讶,孩子之前也没跟我们说起过。”唐先生称,龚老师此举大大改变了自己对大学老师的看法。
唐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经常要开家长会,有时老师还会家访,但没想到大学老师也对学生这么关心。“以前总觉得,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别说跟家长,跟学生的交流都不多。这下真是对龚老师刮目相看。”
唐先生称,自从上大学以来,孩子回家时间很少,“有时候都不知道他在学校里忙些什么。”看到这封信后,唐先生心里踏实了不少。“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管理,咱们做父母的放心!”
另一位学生家长吕先生则表示,虽然自己不是太看重成绩,但很想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孩子已经长大了,交流也变少了,平时通电话也是讲生活上的事情,对学习的情况知之甚少。”
吕先生介绍,这封家书让他知道了孩子一年在学校都参加了什么活动,填补了自己未能亲身参与孩子大学生活的空白和遗憾。他同时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进行家长、学生和班主任三方的交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可能会更大。
记者在两个班一共挑选了40名学生,并分别致电他们的家长询问对“家书”的看法,40名家长全部赞成龚老师的做法,他们对龚老师表示敬意,觉得孩子有这样的老师,他们放心多了。
学生:90%认可 10%反对
对于班主任给家长写信,大多同学也都很期待。6班的班长李凯说:“我觉得挺感动的,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没碰见这种老师,大学更是难得。”
团支书朱力婷也表示,在大学里,很多人都难以得到老师这么体贴的关心。同时,龚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也堪称用心良苦。
“有学生反对‘家书’么”记者问,“有。”龚老师毫不迟疑地回答。
龚老师介绍,反对的学生约占10%左右,他们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已经成年了,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希望能够独立自主,也能处理好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希望家长、老师还把他们当做小孩子对待,放手让他们到社会这个大熔炉磨练,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一门社会必修课。
另一种便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他班上一名女生,因为害怕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故意“填错”自己的家庭住址。
哪知,心细的龚老师拿到学生填写的地址悄悄地与他们入学时登记的地址一一核对,居然查出了两例。
“我自己的辛勤劳动也不能白费啊,要保证让每位家长都能收到‘家书’”龚老师笑着说。
同行:大部分认为值得学习
也有人认为不宜介入过深
而对于同行的做法,华中师范大学(微博)社会学系教授梅志罡表示,作为一个教师,他体现出的责任心值得肯定。
“很多大学老师都觉得,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将自己的责任局限为对知识的传授,这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梅教授称,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龚老师此举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也值得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学习。
记者采访了10余位大学教师,其中大部分人都赞同梅教授的说法。也有部分教师认为,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令人感动,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学会自己安排和处理学习和生活。而对于家人和老师来说,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应当以引导为主,不宜过深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