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材料化学小超人的成长之路

材料化学小超人的成长之路

1990年出生的冯骏,阳光、帅气,笑容里有着一种纯朴气质。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名本科四年级学生,冯骏不仅拥有一张漂亮的课业成绩单,还拥有着令很多博士生都羡慕的科研成果。

  “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由”

  冯骏坦言,在小学和初中时,自己并不是个非常出色的学生。“成绩中不溜儿”的他,却从来没有受到过父母的约束和责骂。

  “父母给我的自由度很大,他们不是让我跟着别人的道路走,而是让我自己选择,走自己的路。”他说。

  冯骏接触化学很早,初中时就对化学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并陆续参加了各种化学竞赛。他自学了高年级的化学课程,看到书里讲解的化学实验,就会忍不住地动手做一做。母亲对他的这种“瞎搞”很“无语”,但是儿子喜欢的,她总是表示支持。

  “父亲给了我很大的自由,也给了我一种隐形的压力。”父亲并不是要求冯骏一定要考多少分,必须上什么大学,而是从长远的发展来引导他,希望他能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作出点成绩。

  “父亲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许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甚至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

  高中时,冯骏进入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学习状态,他拿到了奥赛化学的省级一等奖,随后被直接保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

  作为保送生,冯骏没有经历高考前疯狂的题海训练和紧张的模拟考试,这段本可引以为豪的经历,却成为他刚入校时的一块心病。冯骏觉得,自己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训练,所以面临很大的“危机”。

  为了强化各种基础知识,大一刚入学,冯骏就坚持“寝室——教室”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那时,宿舍就是个“晚上睡觉的地方”,如此状态整整持续了两年,他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冯骏也被同学戏称为“自习狂人”。

  从“自习狂人”到反思自我

  大二时,经过民主选举,冯骏当选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并且一干就是三年,他的生活由此开始转型。

  作为学习委员的冯骏,为班级和同学做起了杂事,并且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主要是帮大家处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如选课、做一些统计,教材的查询、订购,以及实验室和导师的咨询等,这些都是同学身边的小事,能够为大家服务让我很开心。”冯骏在学习之外的热情还体现在公益活动上。

  芳草社是中国科大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协会,主要从事支教、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提到作为芳草社的一名志愿者,冯骏显得有些羞涩,“我只是参加了社里组织的一些活动,其实做的很少。”

  “分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亮点。”疯狂地学了两年之后,冯骏开始反省自己的“自习狂人”状态。“其实我现在并不特别鼓励那种状态,那种状态虽然对分数有很大的帮助,却不是大学学习的全部。”冯骏渐渐地放松了心态,慢慢地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大二下学期,冯骏给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谢毅教授发了封邮件,表示出了对谢老师课题组的兴趣。征得谢老师的同意后,他进入了该课题组,由吴长征副教授具体指导,从一些简单的实验做起。

  一年后,冯骏真正进入了科研的状态。“那一年是我本科最快乐的一年,我才开始知道,原来最基础的理论,是可以直接转化到各种科研领域中去的。”

  学化学的冯骏本身也很喜欢物理,在学校组织的电磁学论文竞赛中,他夺得了一等奖。同时,他还自学和旁听了很多物理学科的课程。“后来的实验室经历让我发现,物理知识在我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我的一个很大优势。”从书本知识到科研实践,冯骏的亲身体验解开了很多人关于“学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的疑惑。

  “能考90分,自然能证明你这门课程掌握得还不错,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亮点。”在进入实验室锻炼一年之后,冯骏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亮点。

  “一定要独立思考,才能有原创成果”

  提起自己的科研成绩,冯骏对学校很感恩。“我以前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科大很重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我知道了展示自己的重要性”。在科大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报告会,让他受益匪浅。“同样一个话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呈现出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做出好的工作固然重要,而成果展示甚至比科研工作本身更加重要。”在冯骏看来,能够很直接、很强有力地让别人信服,并且广泛推广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工作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目前,冯骏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分别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国际顶尖材料期刊《先进材料》和材料类顶级刊物《材料化学》上各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

  此外,冯骏作为主要作者参与完成的另一篇文章同样被《美国化学会会志》接收且选为封面文章,并由冯骏独立设计制作了封面,这是中国大陆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几篇《美国化学会会志》封面文章之一。

  冯骏表示,自己不喜欢完全跟随一个人的思想。他说,在最初的学习积累阶段,这种跟随和模仿是很重要的,但是到了科研工作中,一定要独立思考,才能有原创成果。.

TOP

冯骏非常忙碌,接受采访的前一夜,他还熬了一个通宵,为3月的美国哈佛大学之行作准备。

  届时,他将与著名化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会面,探讨未来的科研工作。今年8月,他将正式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启新的求学之旅。.

TOP

.

TOP

也不是每个九0后进入大学都是混日子的,我周边也有不少努力学习的。.

TOP

一个大学同学现在是博导了,谈起大学理工科教育,扩招之后,原来的实验,一个人一组变成2人一组,3人一组,想混的话,当当下手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动手了。一切完全要自觉了。.

TOP

牛人呀。本来也就是,尤其是男孩子小时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倒是应该多培养动手的兴趣.

TO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老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TOP

回复 1楼悠优 的帖子

今天请儿子来看看,希望对他有所帮助!.

TOP

引用:
原帖由 悠优 于 2012-3-21 15:39 发表 \"\"
分别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国际顶尖材料期刊《先进材料》和材料类顶级刊物《材料化学》上各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
犬子有13篇.

TOP

回复 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真希望考王有时间写一些关于基础教育期间的文章和体会,指点一下后来的弟弟妹妹。.

TOP

回复 10楼胡豆妈 的帖子

小儿一直不赞成我在WW上说到他.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10:47 发表 \"\"
小儿一直不赞成我在WW上说到他
你已经在9楼说到了么,就多说说嘛,对旺旺小读者们也是启示。挺好的公益事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08:56 发表 \"\"

犬子有13篇
如果有索引就好啦,或许对旺旺的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读者也是很好的引导。这个比请多少多少教育专家都有用呢。.

TOP

回复 13楼悠优 的帖子

SCI,都是英语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
大学时为德国编的大学教材已经出版,100多欧一本,舍不得买。
大一下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篇论文。
拿了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奖状拿回来也不说一声。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中国青年报头版数千字报道的项目,肿么没拿个奖。
儿子说,都是过眼云烟,目标是美国《自然》或《科学》杂志发一篇。.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08:56 发表 \"\"

犬子有13篇
太厉害了。都是第一作者吗?可以回来申请教授了。.

TOP

回复 15楼蓝莲花 的帖子

是大三、大四的论文。因为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只有1个一作。
论文的分量是这样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作者系数
作者系数,一作是1、二作0.7、三作0.4
北大的博士生大概是9分才有毕业资格。.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13:25 发表 \"\"
是大三、大四的论文。因为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只有1个一作。
论文的分量是这样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作者系数
作者系数,一作是1、二作0.7、三作0.4
北大的博士生大概是9分才有毕业资格。
北大化学系的博士发9分不难的,发3篇影响因子为3的文章就可以了。
J.Am.Chem.Soc(美国化学学会会志)的影响因子是9左右,也就是如果一个博士研究生能在JACS上发1篇论文,当然要第一作者,他就可以毕业了。当然了,在JACS上发文章是不容易的。.

TOP

回复 17楼蓝莲花 的帖子

自儿子毕业后,他们实验室还没有过JACS论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13:49 发表 \"\"
自儿子毕业后,他们实验室还没有过JACS论文。
这太正常了。

所以,冯骏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分别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国际顶尖材料期刊《先进材料》和材料类顶级刊物《材料化学》上各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关键是第一作者。

按目前的评价体系,一篇文章只认第一或通讯作者,对其他排名的作者没有什么用处, 对拿学位或评职称都没有用。.

TOP

回复 11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他的意思是要自己来说吧?呵呵。

他可以独立开个博客什么的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2 08:56 发表 \"\"

犬子有13篇
高手!
偶才区区几篇.

TOP

回复 21楼kang妈妈 的帖子

很好了。现在本科阶段,有几个有SCI论文的?.

TOP

回复 20楼胡豆妈 的帖子

他很看淡这类东西的。当然不会说。拿了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也没跟我们说一声。两年多过去了,当时一个合作者想要一个副本,让我们找出来扫描,才知道有这么个奖状。.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3-23 01:51 发表 \"\"
他很看淡这类东西的。当然不会说。拿了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也没跟我们说一声。两年多过去了,当时一个合作者想要一个副本,让我们找出来扫描,才知道有这么个奖状。
孩子是低调,不过你们当父母的感觉有点不称职啊。.

TOP

回复 24楼hkdd 的帖子

浮云了。.

TOP

回复 18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理科的特性
有些甚至是研究一辈子也就成就1篇。。。。.

TOP

非常赞同从小对小朋友有些科学的,艺术的培养。.

TOP

回复 23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偶们想听的不是得过哪些奖,是想听一个经历过中国优质教育又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学生,对弟弟妹妹们有哪些建议和意见。象李开复就经常给青年们当导师,但是他毕竟是台湾人,十来岁就出了国,又人到中年,背景差异太大。如果能请考王给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们写一些信倒蛮好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