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马兰花
可能存在争议
发表于 2010-9-13 21:10
只看此人
素质教育可以包容并最终超越应试教育
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节选部分内容,出自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09/10/c_13488016.htm
把做题时间改为阅读
高考诸科,语文最难。也正因为如此,来自青岛的“语文狂人”王泽钊老师的故事,更像一段“传奇”:曾“猜”中十余个高考作文题,执教班级语文高考平均分曾达到122.3分……更重要的是,王泽钊老师能让学生在保证语文高考成绩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经典文学著作,成为一个个文学“发烧友”。
然而,王泽钊谈起自己的语文教学,却表示“没有什么秘诀”。他甚至自称教语文不以高考为目标:“我教语文不为应试,而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这个过程实际上把应试的内容也都包括了,所以我觉得素质教育应该是包容而最终超越应试教育的。”
吸引学生,老师自己要博学
“现在很多学生面对语文,会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所以说教学的第一关,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王泽钊透露,虽然自己教学考高分没有什么“秘诀”,但在吸引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方面,他则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写篆字。
“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我就会给他们把‘文’‘字’这两个字的篆字写在黑板上。‘文’:代表万事万物,这四条简单的笔画就概况了地球上的很多形象。这是高度的概况而又很具有具象性。‘字’:最早是指在屋里生孩子——‘字者,生子也’。后来也代指生命。‘文字’是和生命相联系的。学生听了之后就觉得很有意思。”
在用“文字”本身吸引住学生后,王泽钊一般还会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写上一大堆篆字:“我在黑板上写了擦、写了擦,每个学生都忙着在底下跟着描。下课后学生们都说:从来不知道汉字这么好、这么有意思,有这么多含义在里面。”王泽钊介绍说,他以前曾用心学习过书法、篆刻等,也钻研过《说文解字》,所以讲这些内容也就比较轻松。而在课堂上讲篆字和汉字的演变、含义等等,则是受到了当年陈寅恪、王国维、鲁迅等人上课内容的启发。
当然,王泽钊认为,吸引学生热爱一门学科,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但首先是教师自己应该具备一定的学识:“学生崇拜老师,一般是因为老师的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这两者缺一不可。但很多情况下,更能吸引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更主要的还是看老师的知识储备。所以,如果老师平时在课外没有钻研,只是按照教育部指定的参考书教学生,怎么能吸引学生喜欢你这门课呢?”
“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极限”
对于高考语文,王泽钊认为,其中的阅读与作文占的比重最大,而应对这两种题目,则都需要平时积累大量的阅读。
山东省乃是中国的高考高分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学生平时的学习紧张程度自不必说。而王泽钊老师当年只带高三毕业班,时间更是“寸金难买”。但连他带的理科班中,都有学生用高三时间通读了竖排版的《史记》;有学生把《鲁迅全集》16卷读完;有的学生背过《楚辞》;有的学生背过《庄子》……这些学生,哪来那么多时间看书?
王泽钊给出的答案是:把用来做语文练习题的时间,都改为阅读:“我是不主张做所有以前出过的题。现在很多地方的孩子忙着做什么‘三十八套题’之类的系列题,其实里面很多题也都是重复的,再加上对答案,浪费很多时间。我就是鼓励学生去多阅读。一年的时间,有学生能看完好几本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因为有兴趣。只要调动起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再抓好阅读的效率,高三整整一年的时间,其实可以看很多东西。”
王泽钊给学生的推荐书目中,不乏《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城堡》等一些相对比较深奥的书。有老师曾质疑王泽钊:这些作品我们做教师的可能都读不懂,你的学生能读懂吗?而王泽钊的看法是:老师就好比体育教练,当教练只跳一米八无所谓,教出来的学生能打破世界纪录,就是最厉害的教练。如果教练自己跳两米五,学生跳一米八,那就不是个好教练:“每当我看到有老师对学生说‘我教给你会的这些就足够了’,我就很来气!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极限,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赶上自己、超越自己,把老师甩开得越远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