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杨腓力《恩典多奇异》书摘:思爱成病的父亲

杨腓力《恩典多奇异》书摘:思爱成病的父亲

杨腓力的《恩典多奇异》国内已经出版,昨天在天梯书屋买了一本。推荐给大家阅读。
杨腓力的其他的书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杨腓力《恩典多奇异》书摘:思爱成病的父亲

http://www.bystream.com/?product-3330.html

思爱成病的父亲


不能饶恕别人,犹如拆毁了自己必须得横渡的桥。——贺伯特(George Herbert)



有一次我与两位科学家一起吃饭。他们刚从亚利桑纳州吐桑城的那间玻璃建筑的生态环境中出来。四男四女自愿参与为时两年的在孤立环境里生活的实验。他们都是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做了心理测验与准备,进去之前也都听过与外在世界隔绝后会面临的严苛考验。两位科学家告诉我,他们这八个“生态太空人”没有几个月就分成两派,最后几个月两派人彼此不讲话。他们住在被无恩这道不可见的墙分裂的大气泡里。
瑞德(Frank Reed)是曾在黎巴嫩为人质的美国公民。他被释放后,道出他与其他同为人质的同胞为了些小事可以几个月不讲话。而大多时候,两个吵架的人质是被绑在一起的。
无恩使得母女、父子、手足、科学家、囚犯、部落、种族之间的嫌隙加深。若置之不顾,就更是渐行渐远。无恩导致的鸿沟只有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搭起饶恕这座脆弱的索桥。

有次与太太争得不可开交,她道出了一针见血的神学观念。我们正在激动地讨论我的短处,她说:“我认为啊,我能原谅你做的那些恶劣事,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这里是写饶恕,而不是罪,所以我那些恶劣行径的点点滴滴就略过不提啦!但是那句话令我吃惊,因为它一语道破了饶恕的本质。饶恕并不是甜美的柏拉图式的理想,像芳香剂一样那么容易散布于世间。饶恕困难得令人心折,而且远在你饶恕之后,那些伤口——我的顽劣行径—— 还留在记忆里。饶恕不是发诸自然的举动,而我太太的那句话发出不平之鸣:恩典是这么不公平。
创世记有则故事也同样捕捉了类似的感受。小时候在听故事,我不明白约瑟与他的兄弟复合那段曲折起伏的记载。约瑟忽而无情,把众兄弟打入牢狱;忽而悲伤得不能自已,醉酒似的喃喃走开。他耍弄他的兄弟,把钱藏在粮食袋里,然后把一个捉回去做人质,又指责另一个偷了他的银杯。这些错综复杂的经过拖了几个月,甚或几年,约瑟终于按捺不住,召唤他的兄弟前来,出人意外地原谅了他们。
如今我认为这则故事切实地描绘了饶恕这项非自然之举。约瑟难以饶恕他的众兄弟,也就是那群欺负他、出下策谋害他、把他卖到埃及为奴的人。因为他们,约瑟的大好青春耗在埃及的大牢里。他后来虽然克服逆境,如今也想要饶恕这些兄弟,可是却做不到,目前还做不到。他受的伤痛依然难以忍受。
我认为创世记的42~45章,正是约瑟在说:“我认为啊,我能原谅你们这些卑劣的行径真是不可思议!”当恩典终于突破了约瑟的心防,他悲喜交集的哭声响彻宫廷。那是什么哭声?宰相生病了吗?没有,约瑟健康没问题,那是一个人因饶恕而发的声音。
每一种饶恕的举动,背后都藏有被出卖的伤痛,而这种痛并不容易消失。托尔斯泰请他年少的未婚妻桑妮雅读他的日记,里面巨细靡遗记录了他拈花惹草的经过,他自以为这么做是踏上婚姻之路正确的第一步。他不想对桑妮雅保留任何秘密,而想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得到她的饶恕。但是,托氏的告白却种下了由仇恨纠结而非由爱相结合的婚姻祸源。
“每当他亲吻我的时候,我总是会想,‘我不是他爱的第一个女人’。”托氏的妻子桑妮雅在日记中写道。他那些年少轻狂的劣迹尚可原谅,可是与一个一直为他们工作的农妇私通,却罪不可赦。
“总有一天,我会因嫉妒而死。”桑妮雅看到农妇的三岁儿子、她丈夫的孽种之后,如此写道。“如果我杀了他(托尔斯泰),重新再做个跟他现在一样洗心革面的人,我会非常乐意下手。”她在1909年1月14日的那篇日记上记道:“他还怀念那个乡下婊子的健康女性身体,还有她被日晒的健美双腿。她还是像多年前一样,对他诱惑极大……”桑妮雅写着这段文字之际,那个农妇已经是八十岁的干瘪老太婆!嫉妒与不肯饶恕蒙蔽了桑妮雅半世纪之久,抹杀了她对丈夫所有的爱。面对如此恶毒的力量,基督徒的回应还有什么机会呢?饶恕是非自然之举:桑妮雅、约瑟,还有我的妻子,似乎都本能地表达了这个实情。
……
然而,耶稣却背道而驰,惊人地指示我们要“赦免我们的罪,好像我们饶恕了得罪我们的人”(太6:12,新译)。在耶稣要我们背诵的主祷文正中间,“饶恕”这非自然之举隐隐浮现。罗马澡堂的顾客促请他们的神明彰显人间公理;耶稣却把上帝的赦免与我们赦免的意愿衔接在一起。
威廉姆斯(Charles Williams)论及主祷文,曾说:“英语中没有一个字,像这个小小的as(和合本译为‘如同’)在这句话中带有如此巨大的惊惧意味。”是什么令“as”这个不起眼的字令人惊惧?因为耶稣清清楚楚将天父的饶恕我们与饶恕别人连在一起:而耶稣的下一句话更是和盘托出:“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
与配偶或是工作伙伴纠结于无恩的缠锁是一回事,可是与全能上帝纠结于这种缠锁则完全不同。然而,主祷文却把这两件事拉在一起。我们若能容让自己放手、打破锁链、重新开始,上帝也会让自己放手、打破锁链,重新开始。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写到这真理的重大效应时说:“别人上书诽谤我的数量之多,当今恐怕无人能比。”他为此抱怨,并且想要对他的仇敌迎头痛击。但是,“每诵及救主所赐的祷文,复仇的念头就令我胆战心惊,因为我们恳求赦免的条件一清二楚,就是饶恕别人对我们的冒犯,因此即使别人如何用什么恶劣手段挑衅,我总要避免犯下不肯饶恕的错”。
德莱顿理当胆战心惊。在这以无恩法则运转的世界里,耶稣要求——不,耶稣规定——我们发出饶恕的回应。饶恕的需求是如此急切,其优先顺序胜过“宗教”本分:“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耶稣以国王把恶仆打入牢狱受刑,作为不饶恕的仆人这则比喻的结尾。“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35)我多么希望这段话不是记在《圣经》里,然而它确实是从基督口中亲自说出来的。上帝赋予我们一项沉重的代理任务,我们并不十分明白,就是:属天的饶恕在乎我们。我们若不饶恕别人,其实就是裁定他们不配得上帝的饶恕,而自己也不配。
……神为什么要我们做出与人本性相违、并非发诸自然的举动?饶恕何以如此重要,成为信仰重心?从我自己常常被饶恕、有时饶恕别人的经验来看,我可以提出几个原因。首先是神学上的(另一个更实际的理由,则留待下一章探讨)。神学上来说,福音书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神何以要我们饶恕:因为神就是这样的神。耶稣发出“要爱你们的仇敌”这道命令,也说了如此行的因由:“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
耶稣说,任何人都会爱他们的朋友或家人:“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太5:47)天父的儿女则受召遵行境界更高的法则,为要效法饶恕的天父。我们受召学像神,要有神家中一分子的模样。
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受纳粹迫害之际,一直为“爱你们的仇敌”这道命令困扰不已,最终他却得出结论说,正是这“特殊的、非常的、超越的” 特质,使得基督徒有别于他人。朋霍费尔虽然为抵抗纳粹政权努力,还是遵照耶稣的命令“要为那凌辱你们的祷告”,他写道:借着祷告,我们走到仇敌身旁,为他向上帝祈求。耶稣没有应许我们,当我们祝福与善待仇敌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凌辱和逼害我们。他们必定会的。但只要我们为他们祷告,则即使是凌辱也不能损害或征服我们……我们代替他们做了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
朋霍费尔为什么努力去爱仇敌,为逼害他的人祷告?他只有一个答案:“上帝爱他的仇敌——这就是他的爱的荣耀,是每一个跟从耶稣的人都知道的。”如果上帝免了我们的债,我们又怎能不照着做呢?
……在耶稣的恩典比喻里,我们看见一位主动走向我们的上帝:思爱成病的父亲,跑向前与浪子相会;家主取消了仆人无能偿付的大笔借款;雇主给干了十一个小时的工人与干了一小时的工人同样的工资;请客的人到大街小巷找那些不配的人来参加筵席。
上帝进入人间,领受了人执行的最坏的刑罚——钉十架——并且从这最残酷的行动里为人类找到补救之道。他这么做,粉碎了不可改变的罪与罚的定律。加略山打破了公义与赦免的两难僵局。耶稣以无罪之身招受了公义最严苛的要求,一举破解了无恩的锁链。

我常常落入以牙还牙的困境,砰然关闭了饶恕的门。为什么我要先采取行动?我是受害人啊!因此我纹丝不动,任凭人际关系出现裂缝,甚至愈来愈大,最后形成了根本无法跨越的鸿沟。我感到悲哀,却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反倒替自己圆场,一一指出我为和好做过哪些小动作。
我心里记数着自己有过多少次和好的尝试,若是有人怪我,就能以此为自己辩解。我逃离恩典的风险,投向无恩的安于现状。
卢云(Henri Nouwen)给饶恕的定义是“在不会爱的人中间学习去爱”。他如此描述其中的过程:
我常说:“我原谅你。”然而即使说这句话的当儿,心底却依旧愤怒、怨恨。我还是喜欢听别人讲我没有错,我还是喜欢听道歉、借口,我还是喜欢别人夸赞我——夸我如此宽宏大量!但是上帝的饶恕是没有附带条件的:发自一颗不求任何回报的心,一颗全然不为己谋的心。这是属天的饶恕。我需要天天操练,叫我能超越我的那些认为饶恕是不智的、不健康的、不实际的论调,也激励我能超越一切乐听称赞、感激的需求:最后也终能超越受伤害、被得罪的心底伤痕,不再想要主控情况,也不再有条件地饶恕人。
有一天,我从罗马书众多的勉励当中找到一项。恶要厌恶。要喜乐。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然后是这一节:“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我终于明白了。分析到最后,饶恕是信心的举动。借着饶恕的举动,我表明自己信赖上帝的定夺比我更公正。借着饶恕的举动,我放下报复的权益,把公平与否的问题交给上帝处理,把衡量公义与慈悲的天平交在上帝的手中。
当约瑟终于能够饶恕自己的兄弟,伤痛并没有因此消失,不过报复的重担却脱落了。我饶恕人以后,对方铸成的错误并不会消失,但是我却不会为此纠缠,而交由上帝负责。这样的决定当然有风险,因为上帝或许不会用我希望的方式对待那个人。(例如,先知约拿就认为上帝对待尼尼微过于慈悲而怨怼不平。)
我从来都不认为饶恕很容易,也很少觉得饶恕会令我完全满意。不公平的感觉还是残留在心,而伤口也依然发痛。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到上帝面前,把我以为很久以前已经交付给他的那些残存的不满不平,再次交托给他。因为福音书清楚无疑地作出连结:我如何饶恕亏欠我的人,上帝就赦免我的亏欠。相反的情况也属实:只有活在上帝恩典的源流中,我才有能力以恩典待人。
人与人休战,在于人是否愿意与上帝休战。

《恩典多奇异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
作者: 杨腓力 Philip Yancey 徐成德译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SBN: 9787504361226
出版时间: 2010-4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10-4
印次: 1.

TOP

网上看见一个人写的抄书摘记,转贴在下。当然他抄的是台湾出版的,而这次大陆出版的应该有一些差别。

志希:读杨腓力《恩典多奇异》抄书笔记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080280/
【美】杨腓力:《恩典多奇异》(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徐成德译,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4年4月初版五刷。
读书时间:070816-070818
生命总有伤痛时,欢喜读旧约,何必上教会,耶稣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灵魂的幸存者,寻神记,有话问苍天,天天亲近神,神的形象(合著),神的杰作(合著),疼痛(合著).卢云(Henri J.M.Nouwen):《浪子回头:一个归家的故事》(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第一部分 何等甘甜的恩典
恩典无求于我们任何东西,而单单要我们充满信心等候领受,并心存感恩宣述。 P27

没有恩典的世界?--恩典处处可寻,不过就好像你戴眼镜看东西,有时忘了眼镜的存在。 P47

思爱成病的父亲。
遍览圣经,神宁取“真诚人”而舍“好人”。 P59
恩典不在乎我们为神作了什么,而在乎神为我们成就了什么。 P59
神就像一个思爱成病的父亲,希望为了我们做些什么:爱我们。
莫扎特的《安魂曲》(Requiem)有句佳言:“请记念我,慈悲耶稣,我是你踏上人世旅程的起因。” P61
阻挠我们得到神的赦免,不是由于神不愿意,而是我们不情愿。神的膀臂永远是伸开的;是我们掉头而去。 P63

恩典新数学。
恩典的确发出了不公平的讯息。 P67
神为什么要拣选诡计多端的雅各,而不拣选尽责的以扫?……恩典剧烈地“颠复、重塑了道德景观”。 P67
耶稣的故事毫无经济学概念可言,而那正是他的用心。 P68(关于后到与前到的工人领取一样工钱的比喻) 神发的是恩典,不是薪水。 P69
如鲁益师(C.S.Lewis)所说:“作基督徒,意即饶恕那些不可饶恕的人,因为神已经饶恕了你里面不可饶恕的罪。” P71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对待别人严于对待自己。认为别人做错了不配得到谅解(别人犯错的代价应该是我的不谅解),就如耶稣比喻中在前的工人以为在后的不配得到同样工钱一样。
恩典令我们困惑,因为与人的所有直觉抵触,因为我们认为,有不公平的局面,就一定要付代价。 P74
比如我们被教导“为权利而斗争”
社会学家有“镜中我”理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妻子、父亲、老板等)认为你是何许人,你就会成为那种人。我如果能真心相信圣经中神爱我的惊人记载,如果我从镜中看到神所看见的我,生命会有多大的改变! P77
恩典意即我们不能作任何事……叫神爱我们更多。恩典也意味我们不能作任何事……叫神少爱我们一些。 P78
基督徒常着魔似的努力讨好人、讨好神。 P79
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讨神喜悦”是什么意思呢?

第二部分 破解无恩的恶性循环
恩典不公平。……然而,恩典不是论及公平不公平。 P90
“不能饶恕别人,犹如拆毁了自己也一定得横渡的桥。”(贺伯特 George Herbert) P92

非自然之举。
“我们还是不容易饶恕人,也难于饶恕自己。”(伊丽莎白·奥康娜 Elizabeth O’Connor) P97
“你不发慈悲,又如何希求得慈悲?”(Merchant of Venice) P99
帝立克(Helmut Thielicke)经历了纳粹梦魇:“我太讲求公平了。” P103
我心里记数着自己有过多少次和好的尝试,若是有人怪我,就能以此为自己辩解。我逃离恩典的风险,投向无恩的安于现状。 P104
卢云给饶恕的定义是“在不会爱的人中间学习去爱”。 P104

为什么饶恕?
当我觉得被伤害,我能找出一百个不饶恕的理由。 P110

你可以饶恕冒犯你的人,但还是可以让他受到公平的惩罚。 P118

饶恕有股特殊的力量,凌驾于法律与公理之上。 P119

以牙还牙。
如史密德所说:“以牙还牙,目的是要公平。可是报复的结果却完全不如所愿,永远不能达到公平。” P133

恩典的火力。
田立克(Paul Tillich)给饶恕的定义是:记住过去,为的是要遗忘过去。 P145
林肯回答说:“我化敌为友,岂不已经摧毁了敌人吗?” P149
厉害的不是摧毁敌人,厉害的是把敌人都变成你的朋友。也想起了新雁的那张“人虎拥抱图”~
因为饶恕与人的本性相违,我们一定要教导、操练饶恕,就好像学习一门艰难的手艺。“饶恕并非偶发的举动,而是持久的态度”,金恩牧师如此说。 P157

第三部分 恩典的非议
有个未知论者质问坎贝尔,简单地告诉他,“基督教地信息是什么”?坎贝尔回答说:“我们都是杂种,不过神还是爱我们。” P164
“于尘土与污泥中,啊!于此,绽放神爱之百合。”(贺伯特) P168

谢绝怪胎异物。
彼得在屋顶见异象,有许多不洁净的动物。我们可以猜出那些动物是利未记第十一章。为什么这些动物神认为不洁净?作者认为旧约洁净律例之要义,那就是:“不容有怪胎”。 P170-172
再看把人定为不洁的经文:“再你的后代当中,有缺陷的人都不可近前来献祭给主,这是世世代代都要遵守的律例:……五官不正、肢体畸形的……”(利未记21:17-20)一句话,仍然是:谢绝怪胎。 P174
但是彼得经历了一场恩典的革命,是他简直难以理解的。
耶稣取消了旧约珍存已久的规则:谢绝怪胎,并且代之以恩典的规则:“我们都是怪胎,不过神还是爱我们”。 P176
旧约律法反而因他得成全,而不是被废弃。神藉着分别圣与俗、洁与不洁,使受造物“为圣”。耶稣并没有消弥为圣的原则,而是改换了为圣的本源。 P178
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直到现在仍然为自己身体的畸形耿耿于怀。但感谢主,他已经洁净了;否则在律法时代,我这样的人是何其下贱的啊……
桃乐赛·戴漪(Dorothy Day)说:“我爱那最不想爱的人,才算真正爱神。” P182
所以回到别人身上,面对那些世人眼中的“怪胎”时,别忘了用耶稣的这个原则在别人身上。

“圣经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爱没一个人吗?”
“圣经啊!当然咯,里面讲了不少东西,可是根本没有人想去做呢。”(Harriet Beecher Stowe:Uncle Tom’s Cabin) P185

恩典治愈的眼目。
有个人讲了一句令人心寒的话:“身为同性恋,我发现在街上找人上床,比在教会有人拥抱你容易得多。” P193
陀氏:“爱一个人,就是以神原先期望的样式看待他。” P202

恩典漏洞。
人可能会“滥用恩典”。 P208
鲁益师的话:“圣奥古斯丁说:‘神看到空手才赐恩。’一个人手上大包小包的,不能接受礼物。”换句话说,恩典是要领受的。“所以只有认罪者,才能接受赦免。”(鲁氏) P209
那这样不是还是需要条件吗?条件就是我们要认罪;这样说来,要条件的恩典还是白白的吗?
人分为两种:不是大家以为的“罪人”与“义人”,而是两种不同的罪人。有承认自己有错的罪人,有不承认自己有错的罪人。 P210
如果事先知道自己会得赦免,那何必为善呢?如果神照我们本相接纳我们,那为什么还要像他一样公义呢? P214
这也是我一直搞不明白的问题。

新约中“为善”的动机是:感恩。 P220 我们竭力追求圣洁,不是为了要神爱我们,因为神已经爱我们了。 P221
“若没有爱,孰可为善?”奥古斯丁问道。……一个真正爱神的人,会趋于讨他的喜悦。 P221

逃避恩典。
“一个实行外在律法的人,好比站在一盏固定的路灯下。光虽然照在他四围,但是再走远,就照不到了。一个实施基督教训的人,则犹如拿着一盏灯。灯光在他前方,总会照着下一步,勉励他继续前行。”(托尔斯泰) P231
据作者的经验,“伪善是人不接受基督教最常见的原因”。 P237 伪善是逃避恩典的精心计谋。 P238
我们基督徒有自己的“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分类法。只要我们免于触犯坏得离谱的罪,就会对自己的属灵状况非常满意。(守律法滋生骄傲)问题是说,什么是坏得离谱的罪,我们的认知不断有变迁。 P238
耶稣对罪的态度完全不同。他并没有把罪划分为大小,而是让听众的眼目仰看完全的神,在他面前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需要依靠神的恩典。 P239
悔改,才是恩典的入口,不是合宜的举止,甚至也不是圣洁。与罪相对的不是美德,而是恩典。 P240
不是自己做的好,而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才合神的心意。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强求别人。我们的神“是恩典的神,而非论断的神。” P243
“网子编得愈精细,破洞就愈多,”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Hans Kung)写道。 P241
愈守律法,发现自己愈做不到律法。律法仅仅指出病症;恩典才能带来治方。 P241

第四部分 聋聩世界的恩典音符
杂陈的气味。
我们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把美国基督教化(绝不会有胜算的策略),而是在日渐不友善的世界中,成为基督的教会。 P259
这句话我相信也适用于现今的中国,。可以前的我却也是想着何时中国可以基督教化,那时社会将会是多么的和谐、幸福。
政治舞台是教会最容易失去原有呼召的竞技场。 P264
没有恩典的道德主义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P265
于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及一切做法只能帮助肉体,却无益灵魂。

有位出众的属灵领袖坚持道:“真正的属灵复兴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立法改革。”他应该是说反了吧? P265
法律无法解决人心的问题。
尼采的一句警语,也许对今天的基督徒也很贴切:“小心,不要因为与怪兽作战,自己倒成了一头怪兽。” P268
鲁益师观察到,基督教历史上的罪行,十之八九可归咎于政教混淆的结果。政治总是以无恩的法则运行,用权力诱使我们以恩典作交易,而教会也常常难以抗拒这种诱惑。 P268 当教会与政府结合,通常只会运用权力,而不知散发恩典。 P269 权力的梯子向上,恩典的梯子却往下。 P308 二十世纪末的基督徒抱怨教会不团结、政治圈中缺少敬神的领袖,基督教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也已式微。这些不满没有一点适用于中世纪教会。……教会道道地地成了社会的“道德警察”。权力取代了恩典。 P269 权力很少能与爱心共存, P305
Paul Johnson记数了教会历史上的劣迹后,下了这样的结语:“想要在这个世界打造完美的基督教社会,不管是出于教宗或革命分子,都回沦为流血暴政。” 牛毕真(Lesslie Newbigin)主教说:“想要把天国带到地上,结果总是把下面的地狱带上来。” P270
耶稣劝说,将审判一事留给那真正的审判官。(麦子和稗子的比喻) P271
耶稣与保罗的重点不在异教的国度,而在与其迥异的神国。(福音书中耶稣没有对当时的政治作过多的批评之类的) P272
“教会……既非政府的主人,亦非政府的仆人,而是国家的良心。教会必须作国家的引导与鞭策,绝对不可沦为其利用工具。”(马丁路德金) P274

灵巧像蛇的智慧。
如麦哥登所说,教会做的事,这个世界都能做,但只有一样做不到,那就是彰显恩典。 P278
人没有神能够为善吗?
对于耶稣,人比什么标签或分类重要多了。 P278
耶稣宣告说,我们应该有一出众的标志:不是政治正确、不是道德优越、而是爱。 P279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能做,任何信心的奇迹、过人的神学见地、个人的壮烈牺牲,皆于事无补。 P291

放弃信仰,行为变得微不足道。(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P293

点点绿畦。
中国大陆教会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福音群体,仅此于美国。 P299
有位中国专家统计,中国的复兴是教会历史上最大的人数复兴与增长。很奇怪,政府的敌视最终反而对教会有利。……他们专心改变人的生命,而非改变法律。 P299-300

祈克果称自己是间谍,而基督徒的确像间谍一样。 P302
我们忠于的是另一个国度。

慕迪说:“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会看圣经;九十九个人在看基督徒。” P304
所以,我们彰显出来的榜样很重要。不要让耶稣基督的名受辱了。
布里兹涅夫执政的冷战高峰期,葛理翰访问俄国……有人指控葛理翰让教会倒退了五十年。葛理翰听了,低头回答说:“我非常惭愧,因为我一直想把教会倒退到两千年前。” P306
看到这句话,我感觉非常震惊。我们应做的不是诅咒社会,而是彰显恩典。
“绝对不要低估,社会上少数人向往追求公义,会发出什么力量。”罗伯贝勒说。 P308

人生来是破碎的,靠修补而活。神的恩典是粘胶。(欧尼尔Eugene O’Neill)

引力与恩典。
神迹打破宇宙的物理定律;饶恕打破道德规则。 P314
满有恩典气息的基督徒,用“染上恩典的镜头”看世界的人。 P314

“除非自己需要他,否则我们找不到他。”(墨顿Thomas Merton) P315
恩典的前提是我们的不完全。 P315
我们也需要知道我们是不完全的。
鲁益师说:“有个道理并不难了解,但是却常常会忘记:其实我们只是镜子,如果我们映射出什么光芒,那也是完全来自太阳的照射。我们常幻想,或许自己的确有那么一点点自己的光芒,自己应该不只是完完的受造物。” P315

快乐的乞丐~

一个教灵修学的老师说:“神在天上用绳子牵着每一个人。当你犯罪,就把绳子剪断。然后神打个结,把绳子再系起来,如此让你离他再近一点。你的罪一次又一次剪断绳子,神每次多打个结,就让你愈来愈靠近他。” P316
又遇到恩典漏洞!

鲁益师说,长久以来他不能了解恨人的罪与恨罪人的毫发差别。你怎能恨一个人的行为,却不恨那个人呢?
“但数年之后,我发现到在我一生中,我一直以这个方法对待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不管我多么厌恶自己的懦弱、欺骗或贪婪,我却仍旧在爱我自己。……” P324

这个世界渴求恩典,而恩典降临之时,举世为之寂然。 P327
在一位歌手清唱《奇异恩典》的时候,全场寂静。.

TOP

这本书我也刚看,这次出版商供应抓紧,连当当网上也还没有。
恩典在律法之外。
里面那句话我也很喜欢,大意是:恩典如羽毛般轻盈飞飘,不知其踪,却能看到恩典留下的深深痕迹,饶恕着拯救着安慰着 爱着这个互相倾轧的世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