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fendi
(如钻永恒)
发表于 2010-5-7 23:32
只看此人
转:高考零分作文受追捧 网友赞构思巧妙文风犀利
2010年高考前夕,《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三部上市。 近年来最具娱乐气息的图书,肯定是这本书,因为许多人是把它当段子来读的。该书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热销近40万册之后,现在第三部又上市,让人觉得颇为刺激的是,这回主编“别有用心”地把“零分作文”首次和“满分作文”放一起。而让人意外的是,绝大部分网友认为,“零分作文”构思巧妙、文风犀利、观点另类,而“满分作文”除了华丽的文字和“积极向上”的主题,并没有更多让人感到新鲜的东西。
巧合的是,前阵子,一个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网络调查走红网络。
帖子一亮相,吸引跟帖无数,热烈投票,网友们纷纷自嘲当年写过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而这些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符合主流的作文评判标准,甚至可以获得高分。这也就可以部分解答我们的困惑,“为什么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这种调调?”从这个层面去解读“零分作文”,你就会发现,它提供的,不光是娱乐!
A 零分PK满分:这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
据说,这本《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可以“令阅卷老师怒发冲冠、令教育专家哑口无言、令天下父母啼笑皆非、令该书的粉丝、网民爆笑吐血”,这或许并不算夸张。
看看一篇《我是九零后》的作文吧,作文深得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的真传,通遍文章都在那里一本正经地数数,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二百四十九……到点了快打铃了,我要回家吃饭了。老师若是有缘明年再见。”
作者的言外之意莫非是“我就是一个挑战正统考试、螳臂挡车的二百五” ?作者用一种雷人、搞笑、荒诞、又不失机趣的方式,完成了他的“行为艺术”。
如果说这类以搞笑为目的的作文,被判零分,还“名至实归”的话,而另一些零分作文,却除了拥有戏谑的语言、超无厘头的逻辑、时尚前卫的网络元素。
此外,还有一种天生的“零分气质”,也就是“思想颓废、不健康甚至错误”。这类作文分为三类:一是愤世嫉俗型,此类作文以激烈的言辞来表达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二是玩世不恭、恶搞型,以调侃社会、调侃高考为乐子,本着娱乐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将“严肃”的高考活动戏弄一番;三是挑战高考型,此类作文表现的是对高考极端的反对和抵触,甚至厌倦。
《读者》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高考零分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高考零分作文的“标准样本”,它带着黑色幽默的气质,角度新颖而刁钻,行文流畅而老道,见解不乏深刻和独到……但,它“天生反骨”,它零分的命运,无法逃避。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笑了,监考老师有点紧张,他没见过一个男生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
我感到有点儿搞笑,竟然差点儿猜到了题目。我本来押了一道《给北大校长的一封信》,因为那位刚刚退下的北大校长,曾对他的学生们唱起《隐形的翅膀》,一夜之间成为青春期男女生的偶像。一位儒雅的校长,带着对学生们的理解和爱,一同唱起自强不息的歌曲,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而能到他的大学里读书,又将是一件幸福无边的事情。他老人家,在学生的心里插上了一双翅膀……”
这篇著名的高考零分作文,一开篇就用这种淡淡的嘲讽的语气,确立了它不羁的风格。事实上,作者通过此文表达的,却是一个让人深思和不安的主题,因为教育资源上的得天独厚,北京的考生生来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外地的孩子上北大要分数惊人,这里的孩子还没考已平添很多分。”
这样一篇不失现实感的作文,是否该给零分,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争议所在。编者的序言如此评价零分作文:“我们可以打个比方,高考就像一场热闹的春晚,满分作文是用来弘扬主旋律的,就像张也的《走进新时代》;而零分作文只是娱乐大众的,就像小沈阳演的小品《不差钱》。”
也许这个比喻有失公允,因为小沈阳可以凭《不差钱》名利双收,但高考学生,却绝对不可能因为这些可以“娱乐大众”的作文,获得高分。
高考中能获得高分的作文似乎只有一种:格调向上、青春励志、弘扬真善美……当然,最好还有华丽的文字、海量的引用、大量的排比这类“炫技”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