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孩子不喜欢课外书,如何引导?

回复 48#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我不是批判那四大名著啊,有时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浅薄”呢/
我后来自己总结了一下我年轻时的兴趣,那就是浪漫主义或革命的浪漫主义。
当然现在,我已经更加堕落了,进入了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阶段。.

TOP

回复 51#zhanggogo 的帖子

嗯,我也是。

我现在的书籍,都是管理类的。唉,简直是越来越没有生活情趣(本来就少,现在几乎没有)。

可悲哦。.

TOP

现在的功利化社会,使多少楼主这样的人沦为凡夫俗子.真的可惜了..

TOP

我本身欣赏有思维深度的人,但是楼主的论点:思维深度+眼界开阔=人生的高度,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在精英体制下,人才上奴才下,楼主的论点是对的,但在逆精英体制中,经常是奴才上人才下。
本人从不碰娱乐杂志,抵制开心网,因此,常常有和大流格格不入的孤独。
关于教子,如果楼主认为应该要培养思维深度的话,我觉得可以因势利导。你女儿不是喜欢上网吗,网络即是垃圾场,也是黄金屋,就看楼主如何利用了。
比如最近有关于中学语文减少鲁迅作品的争论,楼主可以由此抛砖,引出鲁迅作品评论,由鲁迅引出同期民国文人,由民国文人引出民国“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文人风骨,由此引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再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再从焚书坑儒到无为而治,再从无为而治到独尊儒术,再讲儒的演化变迁,从理学到心学,……
或者从鲁迅的善终,引出老舍的投湖,由此引发对于大师沉沦的历史反思……
或者从鲁迅和梁实秋的对骂展开……
…….

TOP

回复 51#zhanggogo 的帖子

退休后,有幸进入到浪漫主义(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与现实主义(开门七件事)相结合的境界。.

TOP

我自我感觉思维有点深度的,但并不快乐。相反我女儿这种浅思维的孩子,每天上网看看笑话,笑得前仰后俯的,倒是快乐的人。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庆幸女儿的浅思维。
我真的觉得不要刻意去培养女孩子的深度思维,只要懂得生存的道理、为人处事的道理,差不多就可以了。太有深度了,和环境格格不入,反而自己难受。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8-28 14:44 编辑 ].

TOP

严重同意楼上的观点。
我觉得浅思维的孩子大多会行动能力比较好,现在的社会太需要无知无畏了。而思维有深度的人经常会不屑于做一些简单的事。不过话说阅读多,思维深的孩子读书成绩会比较好。.

TOP

文学与历史经常是交织的,读文学可以了解历史,了解人性的复杂。
《战争与和平》《红楼梦》《飘》《水浒》...都看过,大多是在大学甚至工作期间看的。

《战争》是给我冲击最大的一部书,看完很久都走不出来
现在年龄越大都当妈妈了,很想有空再看看,估计感受会不一样。最近迷上了《西方文学史》《红楼小析》,同事偶见我包里放这书,瞪大了眼睛。可是我喜欢,这些书能让我沉静下来,思考一些东西

想让孩子读名著,LZ是否可以简单给孩子做些背景介绍或铺垫,吊起孩子的胃口,同时帮助孩子理解,而不是简单把一本书丢给她.

TOP

回复 54#嗲虫妈 的帖子

嗯,思维深度 + 眼界开阔 = 人生高度。的确是我个人意见,不是很全面,目前,从我孩子的情况来看,只能以此做为引言,希望她多读书。

其实我曾经和她讨论过鲁迅的作品,但是说句实话,处在她的年纪时候,对于鲁迅是十分反感的,除了因为是语文课本中的规定作品,引起孩子厌恶外,年龄也是一个限制。做为年仅14岁的孩子来说,要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度,可能有些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个QQ + 开心网上快乐的孩子,要理解闰土的痛苦,唉,不行啊,有很大的跨度。

而梁实秋的作品,她倒是开始读了,因为有生活情趣,可以引起一些共鸣。不过,要说到他和鲁迅的开战,我是提了,不幸的是,孩子不敢兴趣哦。

这也是我着急要孩子多读书的原因之一呢。不知道,你要求你的孩子读什么书呢?.

TOP

回复 55#H爸 的帖子

真是向往退休了。.

TOP

回复 57#toboyMM 的帖子

嗯嗯,但也不能太浅了,怕她以后变得傻傻的。.

TOP

我会引导我的女儿读名著

之所以有此坚定的观点,是因为我从名著中受益匪浅。

本人先天条件很一般,一不漂亮、二不温柔,幼年时性格还比较内向,整天不说话,除了数学天分好一点外,没有任何起眼的地方。幸亏我老父当年坐着时光穿梭机跑到现在的网上看到:如果一个女人不漂亮,那就一定要有气质。老父为了以后能把女儿嫁出去,就开始逼我念书。当然他比较辣手,在某个阶段适得其反,这是我反对逼孩子读名著的原因,手段还是和缓一点效果好。老父的一句口头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俺在十岁的时候被逼着背诵俺根本没感觉的爱情诗,比如:长恨歌。但是,也是父亲这段时间的强逼,使得我拥有了自主阅读的名著的能力。在十三岁之后自己选择阅读书籍。

很多人对名著有误解,认为名著跟生活不搭界。其实不然。我是个先天情感发育有障碍的人,批评和表杨不能让我改变一点点表情。但是,在我的少女时期,藏在我脑海里很多年的古典诗词帮助我父母对我完成了情感启蒙,使我在青春期终于拥有了一点细腻的情感。《十日谈》之类的书籍帮助我父母对我完成了性启蒙。感谢上帝,诸多名著由男性写作。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了解了男性的世界,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微妙心理。就拿我当年最头大的《安娜卡列琳娜》来说吧,这本书让我对渥伦斯基那一类男性的心理有个初步的了解。至今还记得书中描写渥伦斯基想要冷落安娜的心态:他看到那朵玫瑰花,一心想摘到手。但是摘到手之后,他会一瓣一瓣地剥落那朵玫瑰,直到它在他手中萎谢。从古至今,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变,但某些相似境遇下展现的人性是比较恒定的。渥伦斯基这种心理,在当今社会的沙龙里恐怕并不鲜见。名著最大的特点,也是普通读物无法逾越的,就是精确、立体、深刻地展示人性。

父亲的担心在我的青春期烟消云散。在十五岁到二十五岁这十年间,和异性的交往非常顺利。因为谈吐,我吸引了很多异性(这个好像有自吹自擂之嫌 ,但的确是事实),令我自己也感到惊讶。因为能理解异性,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态,面对不同层次的交流能把握一个恰当的距离,使得我有很多男性好友。虽然这些男性朋友并不是都来谈恋爱的,但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交谈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受益。和他们的交谈给我打开了一个超越女性世界的窗口,他们激发我去了解政治、经济和军事。

一个女孩子,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应当怒放,而不是郁闷着等待凋零。生命只有一次,这样的年华是上天的恩赐,每一个女孩经过了十几年的生长才拥有这样的岁月,应当倍加珍惜。这样的青春,我经历过,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拥有怒放的青春。虽然盛况之后,结局同样是凋零,但是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而言,唯有体验过盛开,才能无悔而从容地老去。

现在流行女儿要富养的观点,理由是女孩子物质上见识多,则不会轻易被物质俘虏。那么,类似地,一个女孩见识过的出类拔萃的男性并赢得对方的尊重,她是不会轻易在情感世界里迷失。有个朋友,她婚外恋的一个理由就是:婚前没经历过那种被追求的感觉,现在有条件了,我要抓住机会。我无语,虽然不看好她的第二次情感,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命运的一个时空错位的玩笑。去年,同学聚会,一个同学离婚了,她跟谈及她的少女时代,痛悔沉迷于当年的肤浅的言情小说,对自己、对生活、对异性都有深深的误解,这样的误解导致她今天的不幸。

虽然市面上流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虽然父母也为孩子的青春期焦虑,虽然一个人的家庭生活是否幸福(注意,是幸福,不是豪宅名车就可以保证的)比考试分数更重要,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懂得交给孩子和异性交往的能力?名著是通往人心的一个内窥镜,值得引导孩子去阅读。大部分名著不是给十三四岁的孩子准备的,它们是会在孩子青壮年时期派上用场,这也是很多孩子当时很难爱上名著的一个原因。但是一个十几岁不读名著的孩子,日后很难再去读,很难从中得到教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愿意延长自己的幼稚时期,社会环境也纵容这样做。但是总有一天,孩子必须自己面对生活。这十几年,社会大发展,生存环境相对要宽松一点,但是这未必会持久。父母应当交给孩子进可攻、退可守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8-28 20:54 编辑 ].

TOP

回复 62#水之形 的帖子

读了你的帖子,对我有所启发。我女儿九月升预初,很爱看书,尤其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在选择阅读书目上,我有矛盾。想让她看名著,可又担心书中揭示的人性的复杂,尤其是假丑恶的一面,她这个年龄不能承受。所以不知道,《战争与和平》、《红楼梦》、《飘》、《安娜卡列琳娜》、《简爱》(虽然都已经买了)现在能不能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Alice妈咪 于 2009-8-28 22:06 发表
读了你的帖子,对我有所启发。我女儿九月升预初,很爱看书,尤其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在选择阅读书目上,我有矛盾。想让她看名著,可又担心书中揭示的人性的复杂,尤其是假丑恶的一面,她这个年龄不能承受。所以不知 ...
一个爱读历史书的孩子,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都应当不错。历史书能看,怕什么文学书里的人性的丑恶呢?历史书,古今中外,哪部书里面没有伏尸千里、血流成河?哪部书里没有朋友反目、爱情陷阱?人性是有丑恶的,但是逐步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人性,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孩子青春期应做的功课。

你举的几本书,如果你孩子阅读能力足够的话,《飘》和《简爱》在初中可以看了,剩下几部,可以放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或者高中暑假来看。

如果有条件,可以跟孩子讨论。如果自己没时间看的话,让孩子看了之后跟你谈故事的情节和她的观点,从而把握孩子对人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有效引导。我自己当年读这些书的时候,我父母不跟我讨论,我又找不到同学可以谈论。还是有一点孤独感的。不过虽然有孤独感,但是还是有优越感的,因为有些同学跟我谈她们看的言情小说的情节,我心里是知道这个作者是抄的哪本书的骨架。.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读名著恰恰是培养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并不是读了名著就一定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还是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做到了这一点,看你怎么读。

名著的效用的体现需要时间。大学里曾经有个男同学,理工科很好,很单纯。单纯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天赋,只要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这个天赋可以让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幸福。某一天,他恋爱受挫。心里想不通,跟我谈女孩子的心理,我说你去看看书吧,我说的不全面。他真的借了一堆大部头刻苦攻读。我问他看了有感觉吧?他说没有,跟做《吉米多维奇》一个感觉。我说那就别看了,他说不行,然后继续自虐式阅读,我让他跟我谈读后感,他又讲不出,根本就没啥感觉嘛。后来大学毕业,他去了John Hopkins,居然开始喜欢泡博物馆、美术馆,也逐渐地了解女性。那时他写信说当初自虐还是有好处的。

说这件比较搞笑的事,并不是提倡自虐式阅读,我的观点是读得没感觉,最好还是换本书。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有些事情不会给人带来立杆见影的快乐,但是值得为之努力。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8-28 23:16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67#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雷雷妈的文章的确非常好!我过去洒花花了。从雷雷妈的行文来看,雷雷妈本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在引导孩子阅读上下足了功夫,雷雷妈本身也是一个爱思考、有条理的人。

雷雷妈的基本观点,我全部赞同。譬如在培养阅读兴趣的那个阶段,不必过于在乎阅读的内容的深度。年幼的孩子爱读浅思维的读物的时候,提醒他当成一种任务去反复念,念烦为止,等等。雷雷妈的经历,我也曾有过。我中学时候爱吃巧克力,每天必定要一块。我的零用钱不能支持我的消费。最后我想了一个主意,我用所有的积蓄买了十二块巧克力,一次吃完 ,终于吃顶了。半年都不碰巧克力,终于解决了入不敷出的问题 。.

TOP

回复 64#水之形 的帖子

有道理,谢谢!.

TOP

回复 59#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惭愧惭愧!女儿才两岁半,只会读“小老鼠,上灯台……”。
有一点怕引起误解,特别说明一下。我提到鲁迅,并不是说他的思想文章有多好,只不过做一个引子罢了,因为他身后可以牵扯出太多东西来,由此可以做很多延伸阅读,鲁迅是那种很能引玉的砖头。
个人对鲁迅褒贬各半,他的长处是批判精神,而他的短处也恰恰隐藏在一系列的批判中。鲁迅生逢乱世,中华饱受欺凌,而在他的文字中却看不到半点对侵略势力的怒吼,而仅仅是对当局的愤怒,鲁迅以揭露国人劣根闻名,而嘲讽的是,他身上正体现了国人最丑陋的一个劣根:窝里斗。本朝太祖那么捧鲁迅,原因也正是太祖也是窝里斗的高手。鲁迅身后盖一面“民族魂”的旗帜,我不敢苟同。
很佩服“水之形”的灼见,我也和她一样,从小开始就有阅读的习惯,不同的是,她主攻名著,我主攻中国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等,她是迫于严父忠告,而我实在是太无聊,为打发45分钟课堂时间而阅读的。
中国古代感性文学的水平可谓登峰造极,个人感觉不读一些太愧对祖宗。中国的历史读到深处太黑太厚,也许在这方面肤浅一些也好,要是都遇上我这种学生,时下的历史和政治老师多数会气的脸色发青。我在中学和大学阶段问的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不知让多少老师下不了台。.

TOP

回复 62#水之形 的帖子

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先献花!

其实我想逼迫孩子读书,原因和你类似,也是从书中得到太多的人生启示,因而感激书本带给我的美好人生。而我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在初中时候,为此,当我看到已经进入高一的孩子,却仍然要我逼迫才能完成阅读机会,心中真的很焦虑。

这个假期,孩子在读书方面,一直和我斗智斗勇。我绞尽脑汁、不遗余力,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打赢。就像你的那个自虐的同学,我的“虐待”,是希望将来,也能让她的人生有一个收获的季节。.

TOP

回复 70#嗲虫妈 的帖子

哈哈,你女儿才2岁,真是羡慕哦。现在是最好玩的时候。
有的时候,当和孩子斗来斗去的时候,真的怀念她还没有读书的时光,很快乐哦。现在,那个累啊。
嗯,其实我对鲁迅的看法和你一样,不过也是等到大学的时候,重读鲁迅才慢慢开始理解这个人,理解他和梁实秋的关系。所以,我不是很想让孩子太早接触鲁迅,其实也是我觉得她可能理解不了。.

TOP

回复 1#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现在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我想还是与现代的一些科技产品发展有关,比如电脑、网络、电视等等有关。想当初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书还很少,大家在暑假里做完作业,就是看书,一本书传来传去,有时还抄书。虽然有时不是很懂,也没有父母逼迫但大家都津津有味。我想这是一种氛围。
而现在的氛围似乎是网络,是QQ聊天,是电视等等,孩子们不上网好像就是落伍。
假如大家能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是否可能会好一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兔子的姐姐 于 2009-8-31 09:13 发表
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先献花!

其实我想逼迫孩子读书,原因和你类似,也是从书中得到太多的人生启示,因而感激书本带给我的美好人生。而我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在初中时候,为此,当我看到已经进入高一的孩子,却 ...
小猪崽妈妈推荐的雷雷妈妈的那篇文章值得琢磨一下,手段和缓一点,效果好。
我的同学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男生,只要定下目标,刀山火海也不怕的。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坚持常年13个小时的纯学习时间,同时还兼任社会组织工作。象他这么自律的人很少见,他的方法未必适合其他人。.

TOP

回复 74#水之形 的帖子

是的,我也知道应该缓和一点好。
其实在逼她读名著以前,我也有过一个比较放松的阶段。那个时候,我认为只要开卷就有益,先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口味可以慢慢培养,因此,当她开始迷恋那种青春小说(如天使街23号一类)的时候,我没有阻止。但是,她在这些小说中越陷越深,甚至发展到初二年级的时候,每天半夜偷偷开灯读书,用功啊! 直到我发现她2个月她竟然读了30多本小说,真让人气死!
于是我下了禁令,但是这一禁,她有什么书都不读了,唉!
这几天开学前,我带她去书城了,这下可好,青春小说是不读了,但是开始读郭敬明一类的书,不过看在她还自觉得买了一些让我满意的书,也只能眼开眼闭了。名著也有缺点,都是旧时代的故事,孩子看着有些遥远,不是很容易看进去。.

TOP

回复 39#zhanggogo 的帖子

太有同感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1 从看中国人写的书入手。外国书文化背景隔得远,加之翻译隔了一层,不适合高中生看。
2 选人比选书重要。要选那些人格和经历吸引孩子的学者、作家的书。
3 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TOP

LZ孩子这样的情况可以先看看萌芽杂志及其过刊,还有可以看韩寒的文章及博客。
进一步可以看沈丛文汪曾琪钱钟书杨绛梁实秋张中行王力丰子恺的散文。
小说的话围城入门比较好嫌老的话可以看余华的,他的语言很简白。另外可以看一下好的自传。不用老在长跑小说理打转。.

TOP

回复 80#jyuntoku 的帖子

这几天在看《武则天》, ,女孩子,先学学别人是如何不择手段的往上爬的。(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看完这本书后,我已经准备了余华的《活着》给她了,让生活在幸福和顺境中的她知道,人生有的时候会有很绝望的时候,会有失去一切的时候,但是哪怕到那个时候,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TOP

 8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