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请大家来谈谈如何教育大孩子

“我现在觉得有一技之长就好,不是非要万众一心去考一流大学的。”说得不错。不过,
(1)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自食其力,只是第一步,是爸爸妈妈这些年培养你,是你这些年辛苦付出的底线。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不在于大四或者更早能有10W。人不轻狂枉少年,17、18岁的少年,对未来的憧憬,不应该只局限于一年能赚10W和在新东方教教小孩子。
(2)成功的经历不能复制。大到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成就微软,不是其他人中途退学也可以;小到新东方的老师大二出去赚钱,大四就有10多W,也不代表你同样能做到。个性、爱好、能力等等因素,决定了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路。
(3)历史不可以假设、不可以重来,有谁知道这位老师如果能读个一流大学,如果大学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会不会比现在更好?读一流大学从来都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可是如果大学始终是要读的,能读一流的,就绝不读二流的。就像女孩子穿衣服,能穿得漂漂亮亮、山清水秀的,就绝不邋里邋遢。 这个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TOP

袁岳在大学做过一个调查,大概只有百分之几的大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和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做什么。大多数大学生都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
这应该引起高中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学生沉浸在应试考试中,被圈在一个老师、父母刻意营造的小圈子里,对于自己的未来缺乏关心、思考和实践,对社会缺乏了解,等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认真想过这方面问题,但那时已经太晚了。大学四年应该是人生最疯狂汲取知识、实践的时候,结果大多数学生不是在游戏、玩乐中度过,就是在迷茫中、跟风中度过,实在是可惜。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7-19 15:28 编辑 ].

TOP

谢谢各位家长的关注与提点,周末和儿子谈过了,我赞同并认为:1、人是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2、这个技术的可替代性强不强,决定了将来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高不高(我认为和高中的孩子谈太多的理想基本是没什么用的了,只会被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嗤之以鼻,那就干脆谈钱吧)。并举了环卫、他的老师、霍金的例子。
可以得出结论:基本上这个技是和钱是呈反比的,技越易钱越少,因为可替代的人太多。当然要想走到金字塔的顶端也绝非易事,那真的是1%的天才和99%的汗水。
一个光有汗水没有天分的人是达不到的顶端的;但光有天分,汗水不够的人也基本是废掉的。也分别举了身边两个人的例子。聪明的人多懒惰,而人一懒惰就会流于平庸。并且勤奋但不够天分人往往还会比有天分但不勤奋的人走得更远。
儿子很认真的和我交流后,说:第一,妈妈,我只是这么一说而已,你不用太上心;第二,关于高中的重要性我是很明白的,所以你不用太担心。
听了儿子的话,加上这么热的天,他依然无怨无悔地去上课,我觉得这个暗礁算是趟过去了!.

TOP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工作。考进大学不是目的。正因为多数人把进大学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才会忽略孩子的兴趣培养。可是,在现实中常常为别人得了奥数奖啊,什么的羡慕不已。考进,预录取好的学校而愤愤不平,我的孩子也很聪明啊。也许,我们到了80岁时,会心甘情愿地,真心诚意地对孩子讲:为自己活一次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7-19 15:24 发表
袁岳在大学做过一个调查,大概只有百分之几的大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和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做什么。大多数大学生都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
这应该引起高中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学生沉浸在应试考试中,被圈在一个老师、父母刻 ...
对,害怕他们思考,但是应该鼓励他们思考。----密切关注中.

TOP

 5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