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海内外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现状探讨(收集信息帖)

海内外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现状探讨(收集信息帖)

2006年08月04日17:55 中国新闻周刊

  少数派的权利

  在具有强制性的义务教育面前,是否应该尊重少数人选择的权利,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 本刊记者/王刚(发自上海)


  1855年,8岁的爱迪生,被勒令退学。

  因为他满脑子的奇思异想致使他无法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接轨,自此开始在家接受教育,老师是他的母亲。他的后来众所周知,世界有了一个最伟大的发明家。

  这是一位母亲为自己孩子编写的小学教材中的第一句话。爱迪生是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也是这个教育系统里最大的受惠者。他让那些选择留在家里的孩子,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所谓在家教育就是指学生不到学校接受一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而是以家庭为中心,并由父母依需要对儿童进行教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欧美,在家教育已行之有年,目前,在家教育在美国各州都是合法且受到正式教育机关认可。而在中国,在现行的义务教育法中,对于家庭教育并没有正式认可。

  在当下美国,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已经突破200万。而据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吴增强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国内在家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0.1%。根据教育学家孟四清2005年的统计,在国内完成在家教育,每年费用至少在2万元以上。

  一些研究显示,在家教育的孩子,仿佛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某种优势。1999年,美国一项对2万名儿童的学术研究显示,三年级的在家上学儿童其阅读能力可以与公立学校六年级的学生相当。学者唐德刚曾经举例,他12岁的时候从私塾转新学堂,插班读小学六年级,入学之后,他这个已经能将《史记》里的《项羽本纪》背得烂熟的学生,却要跟学堂的同学一起念课文“早晨和雄鸡”——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那闻穷人哭……

  但在中国,摆在一些特立独行的家长面前的最大障碍,是在家教育目前在法律上尚不被认可。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具有强制力。上海市成功教育专家刘京海介绍,《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即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辍学的,在城市由市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上海市教科院教育法学博士谭晓玉认为,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不被教育机构认可的教育模式都属于非法,国内那些私塾式的读经机构,即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教学标准与《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不相符合,不属于学校教育。因此,“孟母堂”的教育方式也得不到法律认可。

  谭表示,有关义务教育强制力的争论国内始终存在,2005年的一个案例最为典型,四川泸州的李铁军因为不满现行教育制度,以请病假为由多次留自己的孩子小倩在家中接受教育。但小倩的母亲不赞成让小倩在家接受教育,随后提起了诉讼,状告李铁军剥夺了孩子的受教育权。 2005年5月27日,法院判决李铁军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其将小倩送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谭晓玉说,上海市教育局的做法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这一说法也是得到刘京海的认可,但他同时认为,这也表明了国内对家庭教育立法的一个空白。

  仅在美国,有关在家教育的冲突也曾争论多年,直至最终各州立法确认家庭教育的地位。

  美国的家庭教育其源于阿米绪人的宗教信仰。美国也是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但阿米绪人认为,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会引导他们的孩子脱离他们代代相传的宗教追求,是对他们的宗教传统的威胁。20世纪初以来,很多阿米绪家长因为违反义务教育法而被捕,孩子则由政府监管。

  阿米绪人与美国政府的斗争直到30年前才有了结论。1972年年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压倒多数判决强制实行的教育法规侵犯了阿米绪教徒的宗教自由权利。

  审判词上这样写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一致之下,仍要为百分之零点一的异见留下呼吸的空间。

  如今,在国内同样有一部分人提出了另类教育的申请,当然其愿望并不是出于宗教目的,而更多是源于对当前刻板一律的学校教育不满。“因此其意义更在教育之外”,刘京海如此评价道。 ★

[ 本帖最后由 福赛妈妈 于 2009-7-9 16:57 编辑 ].

TOP

父母授课孩子自习 14岁女孩读“私塾”考上大学

2006-08-07 11:42:42  南方都市报    


  从未进过学校大门,在家接受父母教育,去年高考获高分未被录取
  
  据新华社电 从来没有正式进过学校大门的哈尔滨女孩辛蕴甜,今年参加高考取得560分的成绩,近日收到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辛蕴甜今年只有14岁,她是在父母的教授下学完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的,接受的是“现代私塾”教育。去年,辛蕴甜第一次参加高考得到580分,没有被她报考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女孩7岁已学完小学课程

  辛蕴甜的父亲辛军告诉记者,给孩子选择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也是出于偶然。小的时候,辛蕴甜特别不愿意去幼儿园,家里就给她请来一名退休教师辅导她识字和算术。家长发现,辛蕴甜并不是属于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她的领悟能力很强。孩子4岁的时候,父母带着辛蕴甜到一位朋友任教的小学参加了一次二年级非正规测试,结果孩子得了80多分,成绩相当于在校生的中等水平。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辛蕴甜的父母有些犹豫,因为7岁的辛蕴甜实际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辛军说,当时曾经考虑过让孩子直接上五年级,又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了,所以决定干脆继续在家里接受教育。

  辛军说:“我们的想法是,再好的学校也得由老师来教。在家学习风险虽然很大,但是我们当时很有信心。再说,国家对自学成材也是鼓励的。”
  
  上午父母授课下午孩子自习

  辛军夫妇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每天上午,夫妻俩轮流给孩子讲课,辛军教文科,妻子孙军源教理科,下午是孩子活动或者自习时间。平时,夫妻俩有规律地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还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等。

  辛军的“现代私塾”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包括一些教育专家在内,很多人对之持批评和不乐观态度。2005年辛蕴甜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因为没有学籍在报考手续上遇到了麻烦。但是当地教育部门经过研究后,批准辛蕴甜参加了高考。

  “孩子终于能上大学了,我们非常高兴,心里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压力一直很大。”辛军说,因为孩子年龄肯定比她的同学们小得多,她们眼下正在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包括从饮食起居到如何学习、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结交朋友等等,甚至还讲到了恋爱和婚姻问题。

  “我还不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挺向往的。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得很好。”辛蕴甜说。.

TOP

郑亚旗: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7:55 中国新闻周刊

  郑亚旗: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不是说把一块地方围起来,建幢楼,让孩子辛辛苦苦地天天到里面上学,那才叫学校,学习应该是有乐趣的


  郑亚旗,郑渊洁之子。1983年生,小学文化程度——自1996年小学毕业后始终接受在家教育。作为国内在家教育的一个典型,亚旗至今混得还算不错,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网络公司和一本杂志的老板,同时他还是郑渊洁的经纪人。

  另外,亚旗快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已经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和他一样接受在家教育,至于教材他想自己来编。

  学校为什么不快乐?

  中国新闻周刊: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家教育?你爸的意思还是你的主意。

  亚旗:没上小学的时候,郑渊洁一直都把与人为善放在首位教育我。可后来发现学校并不是以这种理念来教学的。那时候可能也不太规范,老师会比较凶。我是特老实的孩子,从来没有忘带过书,忘交过作业。不过经常有学生犯了错就被罚站,这还是轻量级的,最恶劣我记得,老师说小孩子长大了没出息,没出息到什么地步呢?这老师老挂嘴边上,说“你长大了吃屎都接不到热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说给你听的吗?

  郑亚旗:不是,我是没有被说过,可当时很害怕。郑渊洁说“花草都是有生命的”——有点夸张,可是一个孩子至少应该被尊重,不能被这么训斥。这和郑渊洁从前和我说的完全不一样,我回去问他,“是你说得对还是老师做得对”,他说“是我说的对”。“那你就和老师说啊”,他说“杀了我也不敢,你还在那上学,我怎么能说”。

  可是这以后就很不适应,不管学习还是什么,都应该是快乐的。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不快乐?

  郑亚旗:老师和我们就像猫和老鼠一样,那时候早上老师一般会比较晚到,来之前教室里还一片说话声,老师一进来,所有学生都像见了猫的老鼠一样,一句话都没有,坐得直直的。

  另外一点是学校对所有的学生都教授一样的内容,用一样的教材。全班的50几个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起码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教材,比方说形象思维的,抽象思维的,喜欢数学的,喜欢语文的孩子都可以学不同的内容,应该是有区别的。郑渊洁觉得小学一年级老师应该什么都不干,就去研究发现每个学生适合什么教材,我觉得起码应该是这样的。所有人都学成一样的,那社会还发展什么。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一直都这样犹豫,从二年级开始我们俩就密谋,他当时也问过很多人,包括他的好朋友崔永元什么的,没有一个人敢说“你可以让他回家”,没有这个先例。也一直担心,一个人在家上学怕得自闭症。但是当时正好因为我开始上网了,认识很多人,都是接触比我大的人,我觉得成熟得更快。

  后来他给我编了十本教材,就请老师在家里教,我1996年小学毕业后一直到18岁,就开始在家接受教育。

  中国新闻周刊:教材都有哪些内容?

  郑亚旗:他那个时候把所有的初高中教参买回来研究,觉得里面有很多该告诉孩子的没告诉,没用的讲了很多。有次他到少管所讲课,就问一个小孩怎么进来的,那个小孩因为偷钱进来的,法律规定偷窃400元要判刑,“你父母没有和你说这是犯罪吗?”那个小孩马上反问他:“您告诉您儿子了吗?”他当时就一愣,“没告诉”。跑去买了刑法来研究,编写了《皮皮鲁和419宗罪-法律篇》,里面涉及了刑法里419条罪名,这些是连大人都不知道的。

  还有《安全自救篇》,很多内容学校都不教,可是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郑渊洁编教材和你沟通吗?怎么考虑你的需要和特点?

  郑亚旗:他肯定是最了解我的人。编书的时候也会大概问问,觉得有没有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们怎么检验学习成果?

  郑亚旗:郑渊洁发明的逆向考试法,我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自己出张卷子来考他,能把他考到不及格,那说明我学到家了;以前学习不好的学生,要是让他来出卷子考老师,说不定会好好研究,变成最好的学生。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现在的一些在家教育的孩子你有什么看法?

  郑亚旗:我现在也知道好多小孩在家学习。一般都会比我小一些,十六七,初中开始就不上了,并不是说家里很有钱或者说条件多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条件是父母一定是能正确地爱孩子,也有大量的时间来陪着孩子。

  中国新闻周刊:郑渊洁教你每年花费多少钱?

  郑亚旗:花费里,编教材是最高的。没有计算过,但是比在学校肯定是多出很多倍了。郑渊洁会让我接触很多东西,包括让我接触电脑,带我去打网球、保龄球,但从来不会逼我。现在电脑成了我工作重要条件。我对这些很早就感兴趣,两三岁的时候拍的片子里,我就在很熟练使用录像机、电视、录动画片,这在现在小孩都不能想象的,因为家长总不让动。

  开始用电脑也是玩游戏,用的多了,碰到什么毛病就自己来修,慢慢地对这方面越来越感兴趣。到十几岁的时候,屋里满是电脑报纸和杂志。现在小孩子也会上计算机课什么的,可是就会很枯燥,还是方法不对。

  不是说把一块地方围起来,建幢楼,让孩子辛辛苦苦地天天到里面上学,那才叫学校,学习应该是有乐趣的,现在小孩负担都很重,街上都能看得见有小孩拉着拉杆箱去上学的。

  现在孩子以考上大学或者毕业为目标,很多片子里拍到高考完的孩子就把书扔到天上去。学校教授的那些东西和社会所需要的差很远,而且现代知识更新很快。用郑渊洁的话说,一个人真正的毕业证书应该是他的死亡证书,人总是要不断地学习补充,要是把学习看得很艰难,那就很悲哀了。

  知道与不知道

  中国新闻周刊:在家上学会不会觉得封闭?不适应?

  郑亚旗:12到18岁六年时间,也会有不适应的时候。那时候上网很多,遇到成年人占大部分,聊的事情都是关于工作、买房子、买车之类的;碰到同龄人的机会比较少,和他们的共同语言也会比较少,他们所说的歌星影星我都不了解,没什么话说。有一次上网好容易碰到一个同龄的女孩,那女孩就问“你知道F4吗?”我说你等会儿,转身去问郑渊洁,因为我记得F4是飞机的名字,郑渊洁就说“没错啊,F4美国的战斗机”确实也没错,我就这么和人家聊,那女孩后来回了我一句“连我奶奶都知道F4是什么”以后就再没理我。

  有一段时间,会觉得共同语言很少。

  但是工作以后就没有这个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你反复提到在家教育中网络补充很多?这会促进你的社会化,还是会让你更加封闭?

  郑亚旗:除了郑渊洁编的教材,网络上的学习使我受益最大。今年我小学同学大学毕业,接触多了觉得他们融入社会确实慢,部分甚至于比我所用的时间要长得多。还有很多人二三十岁还问家里伸手要钱,很难独立。

  中国新闻周刊:你妹好像和你不同,她为什么选择学校教育?

  郑亚旗:郑渊洁犯了个错误。我妹问郑渊洁世界上有没有怪物,郑渊洁说有啊,就把她带到幼儿园门口,指着老师说,那就是怪物。我妹妹就说,那我跟怪物玩,第二天就去幼儿园了。小孩是有逆反心理的,郑渊洁那时候老和她说,我们教材都是现成的,可以不用去上学。她反而很想去上学,还没上学就每天背着书包玩,每个人和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她是全中国最爱上学的孩子,她现在上小学,真的很累,要用拉杆箱,还是愿意上,我们也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哪?

  亚旗:我觉得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懂得教育和怎么与孩子沟通。有很多孩子宁愿在学校也不愿和家长待在一起。我自己觉得很好,郑渊洁很容易掌握我的情况,和同龄也没有什么沟通障碍。

  我觉得最根本还是就业,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单位,这个食物链已经形成了。我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文凭,递简历,现场招聘,对方看到北京户口,小学毕业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的人甚至都会摸摸我的腿,说你是装假肢有残疾吗?但是到了18岁要独立了,要给郑渊洁交水电费。朋友开玩笑说认得超市的人,可以介绍我去扛鸡蛋、搬运货物,那个时候觉得怎么也不能闲着了,就真的去扛了一个月的鸡蛋。后来一家报社招聘人,我就到网络部门说,我虽然是小学毕业,但是电脑绝对没问题,可以马上上机测试。测试以后觉得确实技术没有问题,就招了我。当时他们问可以给多少工资,一般大学生实习,一个月都是一千元,我就要了500。郑渊洁教材里说过要是你比别人的条件低,因为一个门槛进不去,你就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哪怕在一个大公司只是做清洁,如果你发现它的运作有问题,你都可以直接去找老总,如果说的是对的,他却没有接受你的意见重视你,那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前途,你也不用再干了。

  在那家报社我半年后就升成技术总监,后来再过半年又升职做了技术部主任。后来自己开始办杂志、做公司。 ★.

TOP

新尝试 美华裔家长对孩子采用“在家教育”模式

  “在家教育”(Homes chooling)是指家长让孩子不去学校,在家接受教育的教学方式。近20多年在美国发展加快,据统计,目前美国约200万学童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其中主要是白人家庭。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美国休斯敦华人李立群、刘萍夫妇在这里讲述他们的故事。

  三年前,休斯敦西南华人聚居的福遍县密苏里市里,一对中国大陆新移民夫妇为他们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重要的决定:让在公立学校读书的大儿子李晨阳和二女儿李晨曦离开学校,在家中接受教育。如今17岁的晨阳暑假后升上12年级,11岁的晨曦升上6年级。李立群、刘萍夫妇是到美国后才知道除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外,还有一种叫做“在家教育”的教育方式,那时就读初中的儿子参加各种数学竞赛,他们发现前几名优胜者不少是在家受教育的孩子。

  真正让他们决定离开公立学校改采在家教育的原因是宗教因素。李立群说:“我们全家都是基督徒,那时儿子性格外向,在校很活跃,又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容易受他人影响。”

  为了解决儿子价值观偏离的问题,他们想到了“在家教育”这种方式。虽然采取“在家教育”的大多是美国人,夫妻俩都讲中文,担心会有语言障碍。但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要这样做,便开始寻找有关在家教育的资料,从教会教友及多种渠道了解细节。

  1990年来美的李立群是清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在美拿到机械博士学位,目前在一家公司任软件工程师。刘萍曾在中国一所大学执教十年,来美后一直在家照顾孩子,自然挑起了“在家教育”的重任。

  尽管有执教经验,刘萍最初仍然感到有压力。她说:“当时儿子很不愿意,而我的英语不好,担心不能教好孩子。但是我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以及信仰支持和先生的坚持,我就开始做了。”

  说服了儿子,并征得女儿们同意后,刘萍开始在家教育两个孩子。李立群则成为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也在妻子拿不定主意时提供帮助。如今他们还有一个3岁的小女儿。

  从未接受过美式教育的刘萍如何教孩子呢?刘萍说,“在家教育”使用的教材与一般学校教材差不多,但“在家教育”的家庭有自己的互助团体,每周聚会一两次,擅长数学的妈妈教数学,能教物理的妈妈就当物理老师,有些老师是退休教师。   刘萍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孩子们所有的课程,每到暑假就开始想下学年的课程。“我担任的角色相当于学校的辅导老师(Counselor),陪孩子在学习中起到引导、帮助作用,并不完全是当教师的角色。”

  她表示,儿子喜欢挑战难度的课程,她早就教不了,儿子通过教材、图书馆、网络、工具书、家庭互助团体的老师等渠道学习 ,她只是偶尔了解进度。但女儿还小,她要做的辅导工作就细致得多了。李家的孩子们每天花在学习和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五、六个小时,比一般公立学校少了,但他们的学习进度都超前。

  将于明年考大学的李晨阳目前已在社区大学修课,他多次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目前已进入全国比赛。

  在家的时间多了,李家的孩子们中文很好。晨阳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获得奖学金,前年夏天去北京学习中文。晨曦今年也和哥哥一样获得HSK奖学金,暑假要去北京学习中文。(来源/北美《世界日报》,作者/周丽)

[ 本帖最后由 福赛妈妈 于 2009-7-7 11:04 编辑 ].

TOP

“家庭学校”  
美国的“家庭学校”或“在家上学”作为提倡自由教育选择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介绍了家庭学校的产生、发展历程、规模和政府对其管理措施,客观分析了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我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学校;学校教育;美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3)06-0103-04

一、美国“家庭学校”的基本情况


   “家庭学校”或“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运动,作为一种提倡自由的教育选择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自这一运动兴起之日起。美国的教育界和舆论界就上演着一出家庭与学校之间围绕教育权利由对峙走向融合的历史。美国的“家庭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它是指适龄儿童少年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的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学习课程。

(一)家庭学校的产生原因
   
    家庭学校的产生受其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家长不满意学校制度化、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无视学生的个性,不能够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上各方面调查显示,美国的教育质量连年下降。这些使得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情绪增长,纷纷将孩子领回家中自行教育。
   2、宗教问题也是家长将孩子领回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一直标榜消除种族歧视,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以某些家庭所持有的宗教观念却完金相悖。不仅如此,学校还潜在的将这种强势文化灌输给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或宗教信仰强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这些家长宁可让孩子退居家中。
   3、美国学校日益猖獗的校园暴力、低俗文化的泛滥、吸毒、淫乱等恶劣现象对孩子造成身心的危害使家长对学校的安全产生怀疑,认为在家上学可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另外,还有部分家长是因为学校离家远而选择在家上学。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有着较好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据调查,在美国大约有20%的家长的教育素质超过了学校的老师,再加上目前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家长能很容易的从网络上获得需要的教育资源。这些都为家庭学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家长们认为在家上学和在校上学有同等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于是他们纷纷“撤回”家中。

    (二)家庭学校的发展历程


    纵观家庭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由对峙走向融合的过程。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享受美国工业化时代带给人们高效、快捷、大规模培养人才的利益中。逐渐的意识到制度化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中的呆板、机械化、模式化的弊端。一些思想激进的人,以伊里奇(Ilich,I)为代表提出了“非制度化学校教育”、“学校消亡”等口号,对学校教育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由此引起了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对抗,为争夺教育权走上了法庭。学校董事长和主管部门控告家长,认为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所教的内容和学校的课程不一致,甚至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指控家长逃避履行义务教育的责任,认为孩子回到家中有碍其社会化的发展。还会影响政府履行教育儿童的权利。而家长们反驳,这样做是父母的权利,并开始质疑政府的权利范围。由于家长还不能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家长们转入了偷偷摸摸的地下教育,与校方形成了强烈的对峙。


    但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诉讼结果有利于家长一方,学校也逐渐的意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支持和理解家庭学校运动,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已相继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组织有关的机构支持家庭学校教育。此时,家庭以学校的联系迅速加强。到90年代中期,家长们还建立起高效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团体,如犹他州组织了州在家上学协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为家长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近几年来,家庭与学校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公立学校对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允许在家上学的儿童参加当地学校的课程作为在家上学课程的辅助课程,并允许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搭乘公立学校的校车,双方逐渐走向融合。


2 “家庭学校”  


    (三)家庭学校的发展规模


    从家庭学校的数量规模上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展迅速。根据Willicom等学者(1994)的估计,在1970年间约有1万到1万5千多的儿童接受家庭学校教育。Mark Weston(1996)指出,美国当时接受在家教育的儿童人数范围在50万到200万之间,占整个美图学生人数的1%-4%。[1]另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01年7月发布的统计,在1999年春季全美在家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幼儿园到12年级,5—17岁)己达到85—97万左右,占同类在校生的1.7%。[2]到2000年。约有150万美国儿童离开传统的课堂,选择在家上学。有研究指出,全美在家上学的人数正在以每年11%的速度逐年的增长[3]。可见,美国的家庭学校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壮大,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


    (四)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


    进入2O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已陆续给予"家庭学校"法律的保障,在家庭学校的制度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和周密。美国的全国州教育委员会协会(NASBE)曾对家庭学校提出了5条建议:(1)不人公立或私立学校的适龄儿童必须在地方或州一级的公立学校系统注册登记,以便教育行政部门对适龄人口有个预测,作好吸纳这些适龄在家学习者成年后再次进入学校系统的衔接准备工作。(2)各州应为家庭教学建立统一的标准,如家长的资格认证、教材的选用等等。(3)各州应要求家长定期地向学校官员汇报学生的学习清况,以保证家长能胜任教学。(4)各州应建立标准一致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业成绩。(5)建立试读和对在家上学者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以便及时吸纳那些家庭教学失败的儿童及时返回公立学校进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实践的摸索。美国各州对有关家庭学校的管理规则在逐渐细化和完善。


    (五)家庭学较的数学


    从家庭学校的教学方面看,首先,由于家庭学校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使得教育的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充分的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允许孩子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认知风格以及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的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另外,在家上学的好处还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由于家庭学校师生间的频繁的接触,作为教师的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加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从生活的点滴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家长无须像学校教育严格的本着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依据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实施的场所,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州法律还指定专门人员对家庭学校的教学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以统一的标准作出成绩评定。


    (六)家庭学校的教育支出和效果


    从家庭学校的教育支出和效果上看,家庭学校可以说是投资少收效大。有研究表明,家庭学校教育中的父母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平均为546美元,而政府的公立学校儿童支出平均为5325美元,约为家庭学校支出的10倍,[1]悬殊可谓惊人。但是,家庭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却高于学校教育的学生。据调查显示,在家上学孩子在所有的学科成绩的得分上都比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同龄人高出30个百分点[1]甚至在家上学的儿童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不比在校儿童差。

    二、家庭学校的利与弊

    家庭学校之所以产生并发展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1、尊重社会成员的教育选择权,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体视出了社会对个人的权利的尊重和美国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2、大量的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的浪费现象。4、提高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5、充分的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任何-种教育形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家庭学校同样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一直以来反对家庭学校一方的有力武器就是在家上学孩子的社会化问题。众所周知,儿童和少年期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还要使他们形成和发展积极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后者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生活是其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家上学的儿童没有足够的与同伴互相交流、相互帮助的机会。另外,在家上学的儿童的竞争性也是值得怀疑,据1992年精神科医师来瑞·塞尔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家上学的儿童往往更加有耐心,但缺乏竞争性,这不利于他们在长大后进人高等教育学校学习和生活[3]。除此之外,家庭学校在许多的物质方面也难以作到面面俱到,例如,室外大型玩具、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及器材等教育设施,这些是家庭学校无法提供的。  

3 “家庭学校”  


    三问题与展望


    目前在美国,家庭学校虽已取得与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相平行的地位,但家庭学校毕竟才产生几十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
    对于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公立学校支持者和家庭学校支持者各执一端。家庭学校支持者认为家庭学校是美国民主化社会的反映,美国一直在倡导消除种族歧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的产生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家庭尊重和固守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自行教育。允许开办家庭学校的做法本身就反映了美国多元化、民主的社会氛围,体现出了美国社会对个人信仰及个人权利的尊重,有利于美国社会的民主化发展。而反对家庭学校的人却针锋相对,他们认为,消除种族歧视、建立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要靠积极的去整合文化而不是消除或回避文化的差异。“在家上学”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的态度,并不能从棍本上解决问题。民主国家是以规则和法律的形式平衡个人与公共的利益,生活在民主社会,要求人们全方位的投入。而非一种选择性的方式,以个人利益和意愿为借口退出民主社会机构之--的学校机构将是损害民主的开始,也是个人没有完全承担公民责任的表砚。对于家庭学校是否民主的问题一直纷纷扰扰,难下定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二)社会文化整合问题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在为整合多元文化不懈努力。公共教育是整合多元文化、培养为社会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合格公民的主阵地,它能将社会成员聚集到一起,学习共同的历史,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整合不同的文化。而家庭教育的产生使教育这一项社会事业变成了单个家庭的事业,每个家庭能够按自己的价值观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说,家庭学校日益庞大的队伍造成了整合美国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力,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教育要会均等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从开始受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到受教育过程中待遇均等,再到教育结果的均等3个过程。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这3个过程来审视家庭学校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就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来看,美国法律规定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受教育的形式,无论是在家上学还是在校上学都是符合义务教育法的。但我们注意到,选择在家受教育的家庭多数是中产阶级人士,他们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文化水平也普遍较高,他们有实力对子女进行教育。而那些弱势家庭,如少数民族、单亲等贫困家庭在教育的选择上自然就受到了限制。这些家长即便是有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意愿,也由于经济或父母教育程度的有限而无能为力。由此可见,在教育机会的选择上,各个阶层受教育者是不平等的。从受教育过程的均等看,美国法律虽已规定在家上学的施教者的资格和家庭条件,但由于家庭学校高低不等的经济实力,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的不同,也潜在的造成了受教育者教育过程的机会不均。


    (四)税收与权利问题
    许多家庭学校的家长认为:我纳了税,可是我并没有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所以我要求政府能返还税款,或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作为补偿。可还有一部分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家长。他们希望尽可能的与政府保持距离,并担心如果享受了政府提供给纳税人的权利,就将失去在家自行教育的自由权。


    美国的一些州,如加里福尼亚州政府为鼓励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他们每年为每个在家上学的孩子提供价值1000美元的课外资料、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并允许在家上学的孩子参加当地公立学校的课程。这样做可以使学校和家庭双方受益,学校为了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可从政府那里获得每个孩子3000美元的补助,家庭学校也可收到10O0美元的补助和学习用品、来自学铰专业教师的指导。可见这样的政策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学校都是一个双赢的政策。因此。应当鼓励家庭学校的家长更多的与政府和学校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而不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力图避开与社会的联系。


    综而观之,美国的家庭学校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到目前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发展与壮大得益于美国自由、民主的文化精神。美国的家庭学校的发展启示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勇于尝试新的形式,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本帖最后由 福赛妈妈 于 2009-7-7 15:51 编辑 ].

TOP

美国为啥流行“家庭学校”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3:57  

    我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十二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家庭学校(Home School)”。

    Randy的5个孩子上的就是“家庭学校”。这种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学习的教育方式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宗教家庭。美国虽然是个以基督教信仰为主的国家,但在公立学校推行的却是政教分离的政策,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传播任何宗教理念。一些宗教人士认为学校传授的价值观(比如进化论)与自己所持的宗教观念相悖,所以不想让孩子们去上公立学校。Randy是个牧师,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除了宗教信仰上的原因,他还担心孩子到了学校可能受吸毒、酗酒、暴力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到Randy家做客,感觉他家的孩子比其他美国家庭的孩子更有礼貌。

    Randy家的“学校”就在他们家的地下室。墙面上有一块小黑板,靠墙的两边立着书架,墙角两头各摆放着一张书桌。10多年来,从这所“学校”已经毕业了3个学生,现在还剩两个在学,就是Randy最小的两个孩子。

    随着“家庭学校”教育成果的显现,在家里接受初等教育的孩子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已经超过200万,相当于每50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位“家庭学校”的学生。专家说,在家上学的美国孩子的人数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现在,美国“家庭学校”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家庭。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学校的授课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自己在家教小孩,可以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课程和进度,时间上也相当灵活。而且,不用担心孩子和其他同龄人竞争的压力,避免上学时被其他同学欺负或耻笑。特别是时不时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使得一些家长对公立学校的安全更不放心。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家长想当自己孩子的老师都可以呢?Randy告诉我,“家庭学校”在美国50个州都是合法的,但各州的要求不同。有的州要求家长要有相应的资格证明,不过Randy所在的密苏里州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Randy介绍说,根据密苏里州的有关法律,孩子留在家里上学必须向当地教育当局报告备案。每学年上课时间1000个小时,其中阅读、数学、历史地理、英文和科学5门主课至少在600小时以上。每次上课必须“签到”,孩子的作业和家长的批改记录都要保存,以备教育官员的抽查。

    我知道Randy夫妇都是密苏里大学的毕业生,把孩子从小学教到高中肯定不成问题。但是,像科学课中的物理、化学实验,是需要仪器的。难道每一个“家庭学校”都要搞一个实验室?Randy解释说,本地的“家庭学校”有个联谊组织,像实验课孩子们可以轮流到具备条件的家庭去上,不过得给那个上课的家长付钱。

    我还关心两个问题。“家庭学校”的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不像公立学校的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同学在一起,其在社会化方面是不是有先天不足?Randy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比如,他们家的孩子经常和邻居的孩子玩在一起,还到社会上当义工,家长也常常带孩子出席朋友间的家庭聚会,参加社会活动并不少,而且是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接触,对孩子的成长更好。Randy的小孩还参加了全美《圣经》知识竞赛,并获得名次。

    另外,“家庭学校”学生的成绩和公立学校的相比,到底怎么样呢?Randy给我看了一组数字:在一至四年级,“家庭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会比公立学校的学生高一个年级,而在八年级,“家庭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要比全国公立学校的平均水平高出4个年级。

    Randy还告诉我,“家庭学校”毕业的学生2/3上了大学,这个比例也高于全美的平均水平。

    这些从“家庭学校”出来的孩子没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学校的推荐书,没有在学校的排名,也没有学校的平均分数,唯一靠的就是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高考)的成绩。而SAT的主办机构经过比较发现,“家庭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为1083,比全国平均成绩高出67分。

    据报道,“家庭学校”全国中心的调查显示,全美高等学校中有68%已承认家庭学校中家长准备的成绩单。名校斯坦福大学对家庭学校的学生录取率为27%,高出其平均录取率的一倍。.

TOP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家庭学校

  邻居家的小姑娘玛科黛斯和她的姐姐米瑞每天都去“家庭学校”(FAMILY SCHOOL)学英语,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上个周六,我们去家庭学校“采风”。

  学校位于市中心黄金地带,在一座四层的比较现代化的大楼里。四层楼已经是当地最高的建筑了,一层是临街商铺,二层是一些单位和公司的办公室,三、四层是家
庭学校。

  刚走到三层,走廊和楼梯挤满了高矮不等的孩子们,正在等待下一堂课的开始。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我们,还有一些大胆的孩子用英语喊着“CHINA,CHINA!”“HOW DO YOU DO?”楼道里弥漫着当地人特殊的气味,光线有些暗。

  玛科黛斯直接把我们领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法科德亲切地和我们攀谈起来。他向我们介绍学校的简单情况:电脑旁的那位女士是他的妻子,还有两个全职(FULL TIME)英语老师,另外还聘用了一些兼职(PART TIME)英语老师,除了主要的英语教学外,还开设了理发、缝纫、电脑等职业技能培训班。

  上课的时间到了,我们被安排进了一间教室。教室里挤满了年龄不等的孩子们,一排排长条椅子,窄窄的写字桌,法科德亲自授课。

  他一一把我们请到讲台前,先让我们自我介绍一番,然后是回答学生的提问。我还记得其中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对埃塞俄比亚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另一个是“对埃塞俄比亚的医疗卫生有什么看法?”

  由于学生的发音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还得经校长转述一遍,当我走下讲台后,发现我的两个胳膊上还挂着细小的汗珠,还真有点紧张呢!志愿者队长冯艾本是在亚德斯大学教中文的,而先在这里教上了中文,还甭说,教得不错,当有个大男孩提问I LOVE YOU用中文怎么说后,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响起了震耳的汉语声“我爱你,中国”。

  下午一点半我们急匆匆地步行半小时来到一个叫瑞斯(RAS)的宾馆,在花园的一边有一个大会议厅,当我们一行五人进入会场时,里边已经坐满了上千人,多是毕业生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被安排在会场预留的第一排。典礼开始后,除了许多学生代表讲话外,中间还穿插着唱歌、舞蹈、小品等,由毕业生们表演,可以说是汇报演出吧。全用英语,他们说得非常流利,节目挺精彩,肯定事先排练了多日。

  最后,我被邀请为毕业生颁发证书。这是我短时间内祝贺的话说得最多的一次,也是手握得最多的一次。

  望着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我心里默默地祝福这里的学生们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也祝福家庭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9月23日电.

TOP

透视美国的家庭学校  
news.dayoo.com   2005年04月24日 10:04   来源: 广州日报
  余甫功
  在美学习期间,为了熟悉美国经济社会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我先后走访了一些美国的家庭,无意中发现有不少美国儿童在家上学,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美国的家庭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作家马克·吐温、工业家安德鲁·卡耐基等都曾受过家庭学校教育。后来,随着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学校逐渐“消失”,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重新兴起。资料表明,在1970年美国仅有1万到1.5万多的儿童接受家庭学校教育,到1988年美国家庭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到22.3万,1998年这一数字达到150万,2003年更达到300万,相当于1970年的200倍。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一直在进行着“基于家庭的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向子女传递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知识,我国古时候也有过以家庭为基础的私塾学校。不过,美国的“家庭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和也不同于我国古代的私塾学校,它所指的是适龄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师条件的父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学习课程。家庭学校一般要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登记,政府建立统一的教学和评价体系,例如推荐教材、定期向家庭学校提供测试试卷等,使家庭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通过对美国部分家庭学校的走访得知,多数家长把家庭学校归因于对美国现行公立学校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不能因材施教、扼杀了青少年的天性,校园暴力,等等,不少家长认为现行的学校教育不适应他们的孩子,希望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经深入研究发现,家庭学校的流行既有理论背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在享受美国工业化时代带来的高效、快捷、大规模培养人才利益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制度化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中具有呆板、机械化、模式化的弊端。以伊里奇为代表的一些思想激进的人士开始提出了“非制度化学校教育”思想,并发表了大量作品来宣传他们的思想,同时他们的追随者也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并努力为家庭学校争取法律上的认可。这些努力逐渐使家庭学校在美国各州全面解除法律限制,成为合法的教育形式。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有着较好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闲暇时间。据调查,在美国大约有20%的家长的教育素质超过了学校老师,再加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家长能很容易地从网络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

  应当看到,家庭学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它体现了对社会成员教育选择权的尊重,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大大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家校融合的形式开辟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浪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是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对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大有好处。不过,也有人担心,家庭学校教育会带来社会化问题,如它是否会影响到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培养等。

  美国的家庭学校重新兴起后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基础教育一支强大的力量。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这就是即使是基础教育也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作者是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TOP

美国的家庭学校
在中国,一定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学校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要不,怎会有那么多人已去、或想去美国留学?可在美国,却有很多父母很不满意他们的学校教育,宁可将孩子留在家中自己来教,而不是送孩子去学校上学。请不要贸然认为这种洋私塾只是极少数人的标新立异。

家庭学校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基层教育运动

家庭学校在美国历史上的出现,早于近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但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家庭学校,一开始就是作为主流教育——现代学校体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作为一场基层的教育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掀起,至今已有半个世纪。1986年,美国估计约有20万的孩子在家学习,现已发展到约200万,即25个适龄学生中就有一个在家学习。而且,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近四五年来,每年以7%的速度在迅速递增。若仅从速度看,家庭学校教育无疑已成为美国教育样式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块。不仅如此,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观念和模式,已开始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国家纷纷群起仿效。

说它是一场运动,不仅是指它历时较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还反映了它对美国的教育、教育观念、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到目前,美国围绕着家庭学校而形成的市场,其价值竟高达8.5亿美元。一打开互联网,可找到各种各样的家庭学校课程、图书资料、交流团体、支援团体,从找一本课本到找一个合适孩子的家教,可以说应有尽有。

家庭学校的优势在争议中体现

对家庭学校争议最多、最长的问题,莫过于家庭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能否与学校学生同样全面优秀?在社会化方面会不会产生问题、乃至于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近年来美国公布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充分而令人信服地说明,家庭学校的学生,不仅总体上学业超过了学校学生的平均标准,而且在百分比上远优于学校毕业的学生。年龄在18~24岁并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成人,有74%完成大学课程,而美国受过大学教育的普通民众则为46%。美国最近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有59%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效果要好于去传统学校。

更有意思的是,在社会化方面,家庭学校的学生比学校学生在总体上也更胜一筹。一项研究揭示: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成人当中,有71%参与社区服务活动;88%加入某一社会组织,而年龄相仿的普通民众在这两项上的参与比例分别为37%和50%。家庭学校完全可以解决社会化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得更好。这无非是因为家长充分重视,而且脱离学校体制的孩子,则有充分的时间可以灵活地、直接地介入社会;而所谓学校的社会性,除了体现学生群体的小社会,其本身充其量也只能折射真正的大社会,并不影响脱离学校体制的孩子直接地接触社会。

家庭学校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的家庭学校运动,并非极少数人无足轻重的另类活动,而是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学校体制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起着重大的历史作用,迄今仍为世界上的主流教育模式;但随着多元信息时代和后工业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呼唤,学校教育的模式也日益体现出其缺乏个性化的局限性。这样说,并不是想否定学校教育仍具有现时代重要的主流作用和地位,而是要指出:美国家庭学校模式应运而生,以其提倡个性化教育,主张自主、自由和超前的学习而已成为对主流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纵观半个世纪来美国家庭教育运动的发展轨迹,总体上美国社会对这场运动,能够用一种争辩而不失民主、争斗而不失包容、务实而不失理想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美国因家庭学校而引起的法律上的冲突与变革,对我们也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家庭学校出现后,因为它与学校教育对立,势必遭到社会各方极大的反对,当初也曾有争持不下而上法庭的案例。但它却在争论中发展起来,当它的实际效果逐渐显露出来后,社会舆论也就由宽容发展到认同。直到1993年,在全美国的所有五十个州,都先后通过了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合法地位,用了不太长的二十多年时间,把问题解决得很好。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出现了家庭学校与正规学校间的互相补充、促进和资源共享的沟通局面。经过变革,美国社会真正形成了教育体制的多元、教育模式的多样,这对培养各种各样的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教育本应该体制多元、模式多样,本应该百花齐放。我由衷希望,类似局面有朝一日也能出现于神州大地,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与非主流模式之间同样也能够和谐沟通,既互相比拼竞争,又彼此取长补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个性的崇尚、自由精神所汇聚而成的那种务实、包容精神,是否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深层启示,对我们现今考虑现代私塾这样的模式时,多一点务实和包容?我们国人对于现今的教育,有那么多的不满。然而,大家却只限于怨天尤人而无所作为。确实,在中国要改变一点什么是太难了。然而,体制内一时解决不了的,完全可以从体制外去想办法。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告诉我们的一条最朴实的道理。在教育上,我们千家万户的父母,那些对孩子怀着无限之爱的父母,完全有能力给孩子创造出一种更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模式。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家庭学校和我们的传统私塾,对我们实在有很重要的启示。.

TOP

我家宝宝上“家庭学校”
保蕾蕾 | 摘自:为了孩子B2005年7月刊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另一个刚满4岁。在大多数同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俩却常在小区里玩,所以总有人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没上学呀?”事实上,我的孩子们在上学,但她们上的不是传统的学校,而是“家庭学校(Homeschool)”。

  我是在美国生活的时候接触到“家庭学校”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的,深入了解之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家庭学校的背景小资料

  什么是家庭学校?家庭学校(Homeschool)是一种在正常学校以外接受教育的教育模式。它通常以家庭为学校,孩子在家里由妈妈为主进行教育。

  “家庭学校”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

  它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目前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日渐流行的教育模式。




  “山羊男孩”的故事

  在美国北加州一个非常偏远、与世隔绝的农场里有一对夫妇,他们有四个儿子。由于家离学校很远,农活又多,他们只好自己在家教孩子,让孩子们边干农活边学习。

  八十年代初,他们的大儿子格兰特(被称为“山羊男孩"-因为他养育和销售山羊)被哈佛大学录取,引起了媒体对家庭学校的极大兴趣。之后这一家又有两个儿子被哈佛大学录取!

  家庭学校在美国

  目前全美有大约4%的青少年(18岁以下)在家上学。家庭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被普遍认为有安全感,自律,自信,学业成绩好,潜力大,综合素质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据报道,美国最新的国际象棋全国冠军,年仅16岁的Hikaru Nakamura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学校的2大优势

  和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家庭学校的“自由”和“灵活”深深地吸引了我。

  ☆ 自由性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可是在一般的学校里, 一个老师要面对20_50个孩子,她必须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提高班级整体水平(这通常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所以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此,特别聪慧的孩子可能觉得学得无聊,没有足够的机会发展他的潜力;起点较晚或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可能在某些科目上落后,永远没有机会赶上,自信心备受打击。

更重要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孩子们即被放在以分数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中衡量,老师、父母常会有意无意地灌输-学习好就是分数高,分数高就是聪明。在这样的价值观和一刀切的标准教育内容下,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高水准教育很难实现。

  家庭学校则没有以上缺点 。因为,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制定学习计划,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并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他不需要和别人比,不用担心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不会被限制或打击,能够自由放松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比如,一个8岁的小女孩读到一本关于星座的书,觉得很有趣,于是接下来的两三周里,她在图书馆和英特网上查找资料,阅读所有有关星座的文章,成了星座学的一个小专家,还完成了一篇关于星座的报告。这个偶发的兴趣有可能成为小女孩一生的爱好,也有可能成为她未来的职业 ——没有人能预料。不管怎样,整个的学习过程是自发的,不受干预的,这对她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


  ☆ 灵活性

  家庭学校不受传统学校学年时间上的限制。这方便了因工作调动需要搬家的家庭,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孩子转校的问题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人到别的城市或国家工作,孩子的教育问题(如语言、学制等等)往往很令人头疼,家庭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家庭学校"推崇多样的学习环境和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习渠道。比如,学习中国历史,妈妈可以带孩子去北京实地考察,参观各种古迹,而且,他们可以灵活地找一个气候最佳的时机去,不需要等到寒暑假或法定长假。

  灵活性的另一个表现是,父母可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按需要选择何时让孩子在家上学。比方说,孩子可以从小接受家庭教育,一直到高中毕业;也可以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两年的家庭学校教育,然后又回到普通学校。这种选择完全是个性化的。当然,此种灵活性需要正规学校配合,所以在美国,家庭学校通常都联合起来,对本地区的政治家或选民代表进行游说,修改法律,为家庭学校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除此之外,在我的实践中,我还发现了另外4个优点:

  ◇社交机会多

很多人担心,在家里上学的孩子太孤单,缺少与同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社交能力培养。事实上,在家庭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有着更多的社交机会。

  因为,实施家庭学校教育的家庭们一般都会联络起来,组成小组,定期会面(一周一到两次),由妈妈们当老师,每个人教一个题目,共同学习某些科目。每个月还会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一起上文艺体育课,参观各种机构或展览等。

  我们家就加入了上海的一个家庭学校小组,里面有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年龄的孩子,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大孩子带小孩子玩耍,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团结友爱、合作自律,而且很有接纳和包容心,不歧视他人。一些原本内向、不合群的孩子也很快就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活泼开朗,学会与各种人交往。

  在家上学的孩子们还有许多与成年人交往的机会,因为每个星期的固定聚会都有妈妈们或爸爸们的参与,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提问,与大人自由交谈。平时,妈妈也总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对社会的各种探索。朋友家9岁的孩子要写一篇关于本地消防员工作的文章,妈妈就鼓励他自己和消防队长联系,约定采访时间,准备好采访问题,然后将采写的文章发表在网络上。家庭学校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使孩子们有更多这样的锻炼机会。

  而正规学校中,孩子们与其他年龄的孩子以及成人交往的机会很少。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里度过,和老师的交往也大多是单向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很被动。学生们也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区、城市或国家的孩子们交往。

  ◇资源可共享

  家庭学校的成员还经常进行资源共享。比如,有才艺的家长可以教授音乐、美术、歌唱、舞蹈、外语等课程。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业内的专家,比如电脑、机械等,所以孩子们能得到十分专业的指导。学乐器的孩子们组成小乐队,因为大家的课外时间多,所以能一直坚持练习到高中阶段。资源共享还降低了各家的教育费用支出,减轻了家庭负担。

  ◇学习效率高

  家庭学校的自由和灵活,再加上有妈妈一对一的贴身指导,所以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 普通学校6个小时的学业,家庭学校的学生可能3个小时或更少时间就完成了。比起那些背负重重的书包,每日奔波于家庭、学校和才艺班之间的孩子,我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玩耍、社交、享受童年。

  ◇德行教育好

  我所接触的家庭学校中大部分家庭都有某种宗教信仰,如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他们很重视将家庭的信仰从小传给孩子,因此将品德培养置于学业之上,强调培育孩子正直、诚实、勤奋、忍耐、坚持、自律、友爱等美好德行。

  母亲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了解,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身处正面的教育环境中,孩子接触的是上进有为的其他青少年,这使得他们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能够尊重父母的教导。这些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有利。


  在家庭学校自由、灵活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我在这些孩子身上常常发现如爱学习、渴求知识、善于解决问题、独立、自发性、自信、自律、懂礼貌、尊老爱幼、不自私、爱分享、善于表达,敢于并善于与各种年龄的人沟通等等良好素质,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希望培养的“情商”。


  在家教育孩子适合你吗?

  如果你——

  * 认为现行教育体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 希望对孩子进行高标准的道德品行或信仰教育。

  * 孩子的智商很高,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饥渴。

  * 孩子在某方面有特长,需要有更多机会发展此特长。

  * 孩子有多动症,在大课堂里难以专心学习,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 孩子长得矮小,在学校里受欺侮,或因其他容貌缺点,有较重的自卑心理。

  * 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太大,缺乏自信,厌学逃学。

  * 孩子因家庭变故(如离婚),产生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需要重建安全感。

也许你可以尝试一下“家庭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只要你有对孩子的爱心和敢于实践的勇气,你就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的孩子的方式。

  如果要在家教育孩子,可能还有几个重要条件需要考虑:

  ◆ 妈妈或爸爸最好有一方能放弃工作,全职在家,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 夫妻双方要对这种教育方式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各尽所能。

  ◆ 你不一定需要有很高的学历,但应该有较高的责任心、耐心、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 能够在你所住的城市里找到另外一些在家教育孩子的家庭,组成家庭学校小组。


我的感悟——让孩子自由成长

  当别人的孩子11个月会走路而你的孩子13个月还不会走时,你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永远也学不会走路了吗?当然不会!因为每个父母都确信自己的孩子迟早是会走路的。对孩子蹒跚学步的每一点努力和尝试,我们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引导,不批评,不挖苦,也不请家教。我们就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时间慢慢地学习。所以,孩子不会觉得自己笨,不如别人,没有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人天生都是爱学习的。如果我们注意婴幼儿从出生到三岁的活动,会发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探索、观察、学习某种技能。可是,为什么很多的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似乎越大越对学习没有兴趣呢?是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有意无意地抹杀了我们原有的求知欲呢?

  以“无为”的洒脱态度,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孩子的个性,保留孩子纯真质朴的求知欲,让其自由发展,这,许是家庭学校得以成功的最大关键。


  编后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自有它的某些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都适合这种方式。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您做理性的思考:

  ◆您自身具备相应的综合素养吗?包括一定的文化学识水平,严格的自律能力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目前在中国,让孩子在家上学仍属于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方式,做家长的要承受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你能够在压力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吗?

  无人监督、没有考试压力ˇˇ“自由”对父母和孩子的自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父母本身个性懒散,做事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那么孩子的学习很可能流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孩子适合、喜欢在家上学吗?

  著名作家郑渊洁的儿子小学毕业后就在家由他亲自教导,现在21岁的儿子是一家报社技术部主任,网络高手,18岁时就自己挣钱买了一辆奥迪A6,算得上是个年轻的成功人士。虽然一手创造了儿子这个神话,郑渊洁却不打算让5岁的女儿也在家上学,原因是他发现,女儿热爱各种考试,喜欢被老师表扬。所以,作为父母,你需要衡量,孩子对家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能够适应吗?对于你的孩子来说,“家庭学校”和“传统学校”哪一个更适合他?

  无论怎样,请提醒自己,你是为了孩子而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决定,孩子最终要为自己的生活、为未来社会的要求而学习,孩子最终要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

TOP

欧美义务教育改革 重估“家庭学校”的价值

LEARNING.SOHU.COM    2005年5月27日11:26   [ 谌启标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学龄儿童一定要在学校接受教育吗?如果孩子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家长能在家教育他吗?义务教育究竟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权利?家庭学校的复兴与持续升温对学校教育带来了哪些挑战?目前,欧美国家关于“家庭学校”相关的政策和立法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六一”儿童节将至,我们选择家庭教育这一视角,展现欧美义务教育改革的新视野。

  提起义务教育,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是儿童应该去的地方。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家庭中教育自己的子女。例如,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近日指出,美国1985年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孩子大约是5万名,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210万,并且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英国,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带出学校,目前已有多达14万的中、小学生在家里接受教育。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一些欧洲国家称之为“家庭教育”(home education)。如今的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离开学校,重归家庭

  欧洲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父母们选择家庭学校有多种原因: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适合孩子;有人看重自己的经验和广阔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人因为孩子在学校里或上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欺负等原因而选择家庭教育。英国一项对家庭学校的全国性调查表明,英国许多家长之所以选择在家教育子女,大部分原因与学校有关,如“对学校教育表示不满”、“班级规模过大”、“恃强凌弱的学校文化”等,另外一些原因包括:“我们想激发孩子学习”、“这是孩子的选择”以及“符合孩子的需要”。

  家庭学校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正规学校的制度化缺失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强大,而教育功能日渐凋零。儿童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有权利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但欧美的学校教育却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现代学校教育最大、最直接的社会功能就是看守 当失业率增加时,学生呆在学校的年限只增不减。托儿所主要是满足双双外出工作的父母的需要。比如,法国正在讨论增加学生晚上在学校的时间和缩短午餐时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正在酝酿一年4个学期制和缩减6个星期的暑假时间,好让孩子们长时间地呆在学校里;一些私立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学生出入校门实行准入、准出制度。学校将看守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学校已变为“失乐园”。

  学校教育的看守环境日益恶化 低俗文化泛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揭露,有相当多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成为校园威吓事件的受害者,他们受到嘲骂,被塞进衣帽柜,被罚不许与大家一起吃午饭,而老师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调解。

  学校成为“社会的压力锅”、“社会的筛选机” 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直接表现在学校里,学生们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攀比分数的高低。孩子们厌烦学习,许多孩子被贴上了“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弱智”等标签。

  美国家庭教育的倡导者多布森在《在家上学解疑》一书中写道,一名多年在家上学的16岁少年宣称:“我决不会把我受教育的自由交给一家机构。在学校里,灌输的是这样一种思想:学习是令人生厌的活,是一场希望早日到达终点的比赛。它不应该是这样,它是生活中美妙的一面,是一次伟大的旅行。”

  学校成了反向社会化的机构 学校生活并不是为了孩子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管理、安全、秩序的需要,甚至是教师的需要。学校经历对于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社会化经验,他们没有感受到团结、友爱、宽容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多感受到强势者的欺凌弱小,少数人的优越感,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过早体验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班级授课制”存在着局限 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校成为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而不是提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家庭学校更加人性化

  随着家庭学校的发展,人们不禁要问:家庭学校的孩子学业成绩优秀吗?他们幸福吗?他们能够上大学吗?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吗?

  与学校教育的种种缺失相比,家庭学校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取得成功,因而成为父母们的合理选择。

  家庭学校能够增强亲子关系 在家庭学校中,亲子关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因为父母与孩子可以长时间在一起;父母熟悉和理解他们的孩子,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可以避免亲子关系隔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家庭学校有积极的社会化环境 家庭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地,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可以免于来自同辈团体的压力,可以和所有年龄段的人进行交往,他们将成年人视作自身世界的一部分,看作自然的学习伙伴。

  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 与学校不同,家庭信仰和价值观处于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中心地位;家庭生活服从于孩子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屈从于学校的要求;孩子学习的天性得到培养而不是压抑;孩子可以享有无限的教育资源,世界就是他们的课堂,资源存在于社区。

  家庭学校的学术成就更加卓越 2002年美国田纳西州年度教育报告说,在斯坦福成绩测验的主要项目中,该州二、三、六、八年级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分数都高于全州公立学校同年级学生的平均分。英国达拉谟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家庭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和数学两方面明显高于同龄在校生,进入大学后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政府应成为家庭教育的监护人

  对于家庭教育,政府应当做到:确保父母能够认识到自己孩子的特殊需求;确保父母对孩子的身体、道德与智力的良好发展负责;确保孩子们不被封闭在家庭的小圈子里;确保真正了解家庭教育的专家对家庭教育进行监督;确保为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建立通向学校教育、获得社会从业资格的桥梁。

  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不同之处 家庭学校不是“家庭里的学校教育”。但是,法国规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同,如果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年终考试成绩低于学校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来年必须返回学校。法国、爱尔兰非常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家庭教育。英国的“逃学监督计划”将家庭学校看作“逃避学校”的产物。

  正视家庭教育社会化的积极功能 政府不允许家庭教育的理由之一是,家庭教育缺乏社会化。但研究证明,家庭教育的父母比政府更加担心孩子被孤单地封闭在家里,很热心让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向不同年龄的人群展示自己。家庭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密切,在家受教育的孩子比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显得更加成熟,父母们都非常积极地鼓励孩子投入广阔的社区;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还和各种年龄的成年人和儿童进行社会互动,而在学校里,儿童反而会感到孤单和封闭;学校的孩子可能遭遇到口头或身体的恐吓,而家里的孩子很少遇到此类问题。

  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协调 家庭教育的学生如果想回到学校读书,比较容易。问题是,如果家庭想和学校进行合作,可能还面临着困难。

  美国家庭学校法律辩护协会(HSLDA)记载了俄勒冈州(Oregon)通过法律,允许在家上学者参加公立学校校际活动的案例。在家上学者认为,从公立学校受益是所有纳税人的权利,与此针锋相对的意见是,“不承担义务就享受公立学校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是不公平的”。

  越来越多的公共教育官员意识到,有必要向在家上学者至少提供有限参与公立学校活动的机会。美国一些州已采取合作态度,并通过了相关法律。许多家庭学校还向公立学校求助,借用实验设备等。许多社区的学校图书馆也向在家学习的学生开放。在美国一些州的学校,专门为在家学习的学生开放图书馆,这些学生还可以到学校去听课,甚至参加学校的活动。华盛顿州和依阿华州的教育机构还专门为在家中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设立教育资源中心。在加州,许多学校与家长签订协议,学校仅向学生提供教材和实验室,孩子在家中学习,在学校参加考试,学生每月上学一次,让老师检查其学习进度和质量。

  关注家庭教育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衔接 家庭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试等多重渠道进入大学学习。在法国,孩子们可以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凡取得毕业会考资格证书的人均可到家庭所在地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注册学习,不需另外考试。如果一个在家上学的儿童想学习商贸专业,通常他需要做的是,取得中学毕业资格证书,获得足够的工作经验,再加上社区精英人士的推荐。法国高层次的“大学校”,不统一组织入学考试,家庭教育的学生和其他考生一样,按照学校的要求参加学校指定的考试。

  在英美等国,大学采取单独招生的制度,考生需要参加由独立的社会化、商业化考试机构举行的各种考试,家庭教育的学生都可以遵循此种途径进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专门设立家庭学校学生入学监考制,以监督进入哈佛大学的家庭学生是否合格。家庭学校监督官员说:“10年前,如果新生没有中学的学历,我们肯定不会让其进入大学深造的,而现在我们看重的是新生的素质。”(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链接一:犹太家庭教育:为了民族的永恒 龚利苹

  把犹太教育作为“最后希望”

  犹太社会的领导者把犹太教育作为保证犹太民族的永恒以及强大的“最后希望”。犹太社会的专家、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学者开始寻求提高犹太民族以及学校教育成效的方法。

  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家庭庆典、地区安息日仪式、假日以及犹太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还有法律、语言、文学等知识是犹太儿童接触犹太风俗与传统的途径。正式教育是家庭与社区教育的贯彻和延伸,但是随着犹太民族逐渐融入其他社会(特别是在美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了。对一些非正统的犹太人来说,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起点,而非犹太教育的延伸。被同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犹太民族延续性的担心。

  专家们把家庭仪式、身份、价值观以及学校和犹太教堂中所教的东西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把家庭看作塑造犹太儿童身份的第一站。他们还发现,应该在家庭中给予儿童相关的教育,否则孩子很少将犹太民族的知识和活动看作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东西。

  犹太教育者正努力设计可以影响整个家庭的教育活动。

  犹太家庭教育无所不在

  如今,犹太家庭教育可以在多个机构中进行,包括圣会、日间学校、青年商会、幼儿教育中心、夏令营以及博物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产生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包括:

  父母参与的平行班级 父母(往往是最低年级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进入班级,学习孩子学习的内容,以便对孩子进行教育。

  提供以商业和活动为基础的材料,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学习犹太民族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犹太价值观的讨论。

  为整个社区的“大事件”提供聚会机会 将犹太社区的许多家庭聚集到一起,利用氛围进行集体教育。比如,动物园的光明节展览会或者家庭戒律日,这些活动是代际学习的媒介,而且还经常是新活动的规划样本和催化剂。

  年级性的家长和儿童活动 家长参与和年级课程有关的学习活动,比如,为幼儿园的孩子及其家长准备的模仿性的或真正的安息日斋饭,以及各种节日庆典等。

  增加或代替传统宗教学校的代际或家庭学校 这些学校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可以同时学习的内容。

  大的集会地 家庭露营以及细心设计的家庭以色列之行,是推进家庭犹太学习的有利活动。将这些活动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更为有效。

  其他活动包括开发一系列犹太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网络资源等。

  社区支持家庭教育

  社区是支持犹太教育的强大阵地。有好几个社区通过犹太教育中心提供培训犹太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有时候还会和当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联合。一些社区还为工作者提供资金,并派代表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

  提供一个新的犹太家庭教育工作者职位,常常超出一个组织的资金承受力。有些社区提供薪水补助,鼓励一些机构提供新的犹太家庭教育工作者职位,并逐渐将这些资金纳入其活动预算。

  很多社区在教育中心设有犹太家庭教育咨询人员,为每一个组织中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发展教育机构和课程,引导并推动机构的计划进程,协调家庭教育者网络,有时候还会计划和组织社区的犹太家庭教育集会。

  课程材料以及教育资源社区交流所是提高犹太家庭教育质量,并给予犹太家庭教育工作者极大帮助的有效资源。

  许多社区为圣会、学校以及其他公共组织提供支持,以改革犹太家庭教育。

  链接二:韩国家庭教育,传授传统文化 金红莲

  目前,韩国经济迅速发展,西方文化涌入韩国,但是韩国年轻人仍然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思维、习性和文化。家庭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起决定性的作用。

  韩国是“礼仪之邦”,重视尊老爱幼。韩国深受中国儒教的影响,在家庭中仍然隐约见到“三纲五常”的影子。男子和父亲一般在家庭中是核心人物,给孩子呈现的是坚强、权威的一面。以前,韩国家庭是几辈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现在主要以小家庭为主,长子通常会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韩国的长幼等级是很分明的,早晨和晚上,子女一定要向老人请安,用餐时晚辈要等老人就位、用餐以后,才能开始吃饭。对老人的尊敬还表现在语言上,晚辈对老人说话一定要用敬语,否则将被视为缺少教养的人。长者生日那天,所有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向老人表示祝贺,儿辈和孙辈要向老人行跪礼。宾客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年老者和德高望重的人坐上座,以示尊重。

  韩国非常重视传统的民族节日,家庭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尊重也是向孩子传授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韩国有4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是正月初一,家庭成员聚在老人的住所,准备丰盛的酒席。所有成员要按年龄顺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长、亲戚等跪着行礼,年轻人还要买些礼物到长辈的家里去拜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早晨喝“耳明酒”,是为了一年里双耳能很好地听东西。这个时候父母向子女说明“耳明酒”的来历,并让幼小的子女象征性地沾沾酒。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成的五谷饭。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一般会有传统的体育节目,如荡秋千、跳跳板、摔跤等。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要用新谷做好食品祭祀祖先,然后去扫墓(亲自去墓地放饮食、敬礼),还用当年生产的谷、斗、栗子等做成松饼吃,玩拔河等游戏。韩国的民族传统节日至今还保持得比较完好。

  韩国家庭在培养子女坚韧的意志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各种赛事、工作、生活当中,对韩国人的坚强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感叹不已,这也可以从韩国的家庭教育中找出些许原因。韩国的父母有意识地给子女创造艰苦的环境,如,冬天他们让孩子穿短裤到外边玩耍,有意识地让子女从小就做家务活儿。他们也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但是,游玩的过程中不会过分迁就孩子。爬山过程中,父母从来不会抱着孩子,而是让他自己爬,累了停下来休息,目的是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家庭是对孩子影响最深、最直接的场所,韩国的很多大学设置家庭教育科,研究和发展家庭教育。

  .

TOP

女儿的“家庭学校”



女儿五岁那年,我们全家从中西部搬到东岸。除了一边找教会,找房子安顿之外,我们也开始打听附近公私立学校的名声。在寻找合适的教会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所谓"homeschool"(家庭学校)的家庭,抱著好奇之心,在徵求同意之后,我带著刚满五岁的女儿参加这些家庭每星期合办的活动。主要的动机,是想一探这些不受传统学校教育影响的孩子及家长之究竟。
丈夫和我,一方面想瞭解homeschool的背景,一面也积极地参加各个公私立学校为家长举办的观摩会,并且约谈了不少老师及校长,请教他们的教学概况及教育宗旨。六个月的追根究底,寻寻觅觅,丈夫和我逐渐领悟到;收集了这麼多学校资料,问了这麼多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得先问问自己:我们对女儿的教育目标为何?因著我们的信仰,如何能使教育配合上帝对女儿一生的计划及带领?这些问题先有了答案,其他的问题才能跟著有解答。教育儿女的目标不是随从世俗的潮流,而是发掘上帝所赐的潜力,培养智慧,完成上帝对每一个人所预定、安排的工作。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及心灵探索,丈夫和我都确信:孩子年幼时,父母有责任为他们奠定信仰及品德教育的根基。整个道德及信仰价值倾向走下坡的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系统,不能成为我们信任的教育环境。如此看来,homeschool─家庭学校,似乎是比较合乎理想的选择。丈夫和我,都是从传统学校系统出来的毕业生,对於“家庭学校”的实际经验毫无所知。因此,我们又展开了一趟探索家庭学校可行性之旅!
   “孩子不上正规学校,合法吗?”
这是每一位父母,开始蕴酿在家自行教育孩子的想法时,第一个关心的问题。虽然每一个州或学区,都有不同的细节规定,但感谢美国尊重个人自由的立国精神,只要你诚心愿意,每一位父母都拥有宪法上的权利,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请参考“家庭学校法律顾问团”的网页,有各州homeschool的法律规定。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 www.hslda.org

   “社交活动怎麼办?”
“什麼怎麼办?”一位在家教育四个青少年的母亲,睁大了眼睛反问我,“天天不是这家找打球,就是那家找游泳,再加上我们每星期和其他家庭合办的活动,我就怕孩子们的社交活动太多了!我的忠告是:要慎选社交活动,不要什麼都参加,忙得本末倒置,只能利用开车载孩子参加活动的空档教数学、背单字!”

“没有教育学歷背景,能教吗?”
父母拥有较高的学歷及教育背景,当然是好,但并不代表没有高学歷背景的父母,便不能在家教自己的孩子。现今的教育资讯发达,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与精力,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材。许多只有高中学歷的父母,一样在家教孩子,一路顺利申请到好大学。事实上,品德教育比学业上的教导更加重要,高学歷的父母,并不能保证教出高品德的下一代。

“什麼样的家庭,才适合在家教自己的孩子?”
父母决定在家自己教孩子的理由有千百种:有的家庭因为工作的关係,常常搬家,“家庭学校”成了唯一让孩子有稳定学习环境的办法,不需要老为重新适应新学校而烦恼;有的家庭家有过动儿,在学校老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籤。父母决定在家按著孩子特别的性向,自己创造适合过动儿学习的环境;有的家庭有资赋优异的孩子,受不了学校慢吞吞的进度,父母只好把孩子带回家,让他们依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有的家庭决定全家旅行一年,让天地成为教室,大自然成为导师;有的父母选择在家教授基本课程,好全力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音乐、运动、美术……等等);还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不到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如在家学习,养成好习惯;也有许多父母,担心学校课程逐渐受到“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观念所摆佈,决心在家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单纯无邪的童年。Homeschool的家庭形态,也因人而异:有的家庭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全职在家教育孩子;有的家庭正好相反,父亲在家全职教育孩子,母亲在外工作;单亲的父母,也不乏为“家庭学校”成员;此外,祖父母亲自出马的家庭学校,也时有所闻。看来,家庭学校的理由、形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所谓“典型”的例子可循,唯一的共同点是:父母(或是祖父母)都是,“吃了称鉈,铁了心”,抱著“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全力以赴,教育下一代。

不存在“同儕压力”
抱著“姑且一试,不行,再送回正规学校”的想法,我们开始在家教育五岁的女儿。一转眼,女儿七岁多了,从没上过正规小学。不容否认的,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与时间,设法提供女儿完整的教育,但我们最大的满足,不是女儿有什麼惊人的阅读能力,也不是超龄的才赋,而是藉著单纯、自由,跟著父母学习的生活经验,我们全家人将信仰生活及学习融为一体。在信仰上,我们看到:女儿对上帝的认识及信心,帮助她有充分的安全感及乐观、知足的态度。她的价值观念稳固、清楚,没有学校说的是一套,父母教的又是另一套的混淆。在生活上,homeschool家庭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与各种不同年龄孩子交往,是生活的自然现象,“同儕压力”,是个不存在的陌生名词。交友的方式,不再是传统式一对一的交往,而是一家人与一家人的往来:祖父母、父母阿姨、叔伯、兄弟姊妹,都是homeschool大家庭的成员。在学业方面,一对一的教学,因材施教;孩子的天赋能力决定学习进度,求知慾成了学习动机,而不是竞争与压力的催促。学习的过程,是满足求知慾的愉快经验。

最有意义的投资
回顾两年多来的“家庭学校”经验,丈夫和我都认为这是我们对家庭生活及教育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投资。尤其在女儿尚十分稚嫩的年岁裡,我们感谢上帝带领我们,踏上信心之路,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及机会,把真理的教导深植在女儿心裡,教她一生受益。孩子年龄渐长,也许会想一探正规学校究竟,要求父母送他们上正规学校,所以,我们也不排除女儿将来到正规学校上课的可能。无论如何,每一个孩子都很特别,每一个家庭也都不同,“家庭学校”的观念,兼顾了孩子的特性及家庭的需要,提供了宝贵的家庭生活经验,值得有心的父母参考。.

TOP

家庭学校”打造天才少年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般人需要12年,而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於杨只用了10年;更令人称奇的是,最后6年的学习生活都是在家自学完成的,在自学期间还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并获得免高考保送进大学的资格。最近於杨正与国内外高校接洽升学事宜。

  “智商145”,记者手中的一份简历,记录了於杨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1998年5月,小学四年级的他参加了当时上海水平最高的全市性小学数学竞赛———“新加坡小学数学竞赛”,获二等奖。1998年10月,他保留学籍离开学校,从此开始了”家庭学校“的学习;1999年5月,再次参加该项赛事,捧回特等奖;2000年4月,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2001年5月,被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试读生破格录取,成为一名高中理科班学生,而他的学习场所仍是“家庭”。

  於杨的家在莘庄,一个朝南的房间被改造成他的“教室”:高至天花板的“书壁”摆满数学和物理教科书、奥数竞赛、数学难题集等书籍。据介绍,他已经自学完成了大学数学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六年来,当同龄人在学校课堂学习时,他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在这里度过,有时也参加华师大二附中的数学专家讲座。在自学期间,於杨曾上门接受复旦大学教授指导,到少科站学电脑编程、参加新东方英语学校培训。於杨表示自己喜欢这种自学方式,“这样效率更高。”

  於杨的“课程表”上除了数学、英语两门主课,还包括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目。

  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学习大约6个小时,早上有时睡懒觉,学习主要在下午,晚上再安排1小时,10点钟休息,另外,每天保证1小时的体锻时间。如今,他已在复旦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大学数学中最难的“数学分析”课程,自学了大学物理力学课程;最让他骄傲的是英语,去年三次参加托福考试,考分从530分提高到593分。学习之外的时间干点啥?央视科教频道、《发现》系列节目是於杨的“最爱”。记者在他的书架上看到了《水浒》、《三国》等经典名著,也有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

  这所“家庭学校”里的“专职教师”是於杨的父亲,回家学习也是他的主意,“儿子的数学潜质被发现后,我觉得应该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如果仍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除了专业书,他还阅读了大量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等方面的书籍,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於先生的理念来自钱学森的名言: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孩子今后无论从事何种专业学习都将游刃有余。

  於杨的母亲是大学教授,对于孩子“回家学习”最初并不赞成,最大的担心是脱离了集体教育的环境,孩子的“社会化”成长、人格养成会有问题。在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家里有意识地为於杨开出了“社会课程”,鼓励他多交朋友,和小学同学保持经常来往,每月轮流举行聚会。同时家里也为於杨留下了“后路”:始终让他在学校保留学籍,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可随时回归学校。於杨的父母说:“现在孩子身心都很健康,特长也得到了发展,我们对他的成长很满意。”

  链接

  欧美在家上学的儿童已超过200万。在美国,目前有86万儿童在家上学;在德国,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不少地方还为家庭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为他们提供教育资源和交流的机会。"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公立学校构成了挑战,促使许多公立学校朝着"更小的班级,更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更社会化的课程"发展。.

TOP

前几年我也很关注homeschool,可是真的实行的话需要有一位家长全职陪伴教育孩子。新浪网贤妻良母的博客中讲了她女儿homeschool的经历,值得一看。.

TOP

前阵看到旺上有个妈妈在做homeschool,也是基督徒,圈子里不是基督徒就是外国人。

这对父母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很高,我想对我基本是不可行的。

感谢福赛妈妈搜集的资料,空下来学习一下,借鉴一下。.

TOP

回复 15#卉旎小熊 的帖子

我的想法和你接近呢。
当初一知道homeschool,也很激动,跃跃欲试的。可是没勇气辞职做全职妈妈。
如果我们圈子里的基督徒妈妈能组织些孩子们的活动就好了。.

TOP

悲观的一说:中国的教育,第一是 制造顺民; 第二是 制造有生产力的 顺民; 第三 才是 制造有才华 的顺民
所以 在中国 出现像美式的那种家庭学校 是很难很难的  除非有第三产业链的形成 也是挂靠
光户口就可以使一大批学生不能高考。。。。.

TOP

蓬勃兴起的美国家庭学校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宗教等等原因,选择以“家庭学校”的形式,在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

  ★ 文/陈竹(发自美国伊利诺伊州)

  在芝加哥南边约210公里的厄尔班那城(Urbana),早晨的八点半,这是大多数孩子衔上一块花生酱三明治爬上父亲的车,或是睡眼惺忪地歪在路口等校车去上学的时候。

  而在普赖桑特小道1706号的克雷比尔(Krehbiel)家,母亲鲁思·克雷比尔却已和孩子们共同上完了早晨的第一节课——读《圣经》。清晨的阳光透过客厅的大玻璃窗洒在鲁思淡棕色的头发上,她合上《圣经》,摘下眼镜,紧闭双眼,开始祷告:“感谢上帝,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了美好的一天”

  10岁的詹姆斯仰在单人沙发上,合手闭目。17岁的丹尼尔和12岁的安娜依偎在一旁。最小的儿子、7岁的约翰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手里还在玩着塑料积木。

  父亲大卫坐在木质的摇椅上。三年前,他离开了伊利诺伊大学的行政职位,在双子城圣经教堂担任校园牧师。通常,圣经晨读和祷告一结束,大卫就会悄悄离开,去地下室工作。而鲁思则会再花5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继续读一段关于各州历史的小故事。

  读完故事就8点40分了,按照冰箱上贴着的课程表,9点整是文化课开始的时间。

  “还有二十分钟!”鲁思站起身来,“詹姆斯和约翰,你们回去整理好房间,我一会儿检查;安娜,你喂好猫就去那边的桌子上订正数学;丹尼尔,别忘了10点要去犹大中学上物理课。”

  做了15年的“妈妈老师”,鲁思已经学会不动声色地把不同年级孩子的学习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年轻的时候,她可没有想过要7个孩子,她的理想是去荷尔美公司做食品科学家。后来因为际遇的偏差和宗教的影响,加上这些年她一直被习惯性流产所困扰,所以鲁思也就格外珍惜每一次孕育。

  尽管有7个孩子,但这一大家子却从不闹腾。一家人总是给人温文有礼、有条不紊的印象,一如裱在墙上的家规第5条:“我们说话轻柔,彼此尊重。”

  两年前,鲁思的第一个“毕业生”——大儿子那坦考上了伊利诺伊大学的消费经济学系;这个暑假,大女儿克里斯塔也收到一所基督教私立大学基础教育系的通知书。这学期开始,老四约瑟夫也进入犹大高中读书,现在“克雷比尔家庭学校”的成员只剩下丹尼尔、安娜、詹姆斯和约翰了。

  看到时钟指向9点5分,鲁思立马循着楼梯走到地下室,去约瑟夫的房间检查他的阅读进度,然后上楼将詹姆斯和约翰从房间里唤出来上课。詹姆斯要练习打字,约翰则要朗读课文。

  “家庭学校也是学校。在家教书对父母要求很高,必须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鲁思说,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家庭妇女,“实际上,我是全职的家庭教师。每天下午3点,等孩子们‘放学’了,我才‘下班’,才能做饭做菜料理家务。”

  日益兴盛的家庭学校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家庭学校的数目屈指可数,各州也没有法律规定家长教育权、公民宗教自由和州政府权力三者间的关系。1972年,威斯康星州出台了著名的犹德(Yoder)法案,法官判定:为保护父母自由行使宗教自由权,允许他们的孩子在家受教育。

  虽然最高法院对这一判决多加限定,譬如“家长必须能够证明其有长期的宗教信仰史”,但是,这毕竟为家庭学校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从根本上打开了缺口。

  到了80年代,美国的公众和媒体还是不大能接受这种“地下教育”方式,他们把家庭学校视为“狂热者或理想主义者发起的具有颠覆性的教育举动”。在爱荷华州,甚至出现过因为父母在家教育适龄儿童而遭遇牢狱之灾的案例。

  但也正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家庭学校在美国50个州都实现了和公立学校近乎相等的合法地位。到了90年代,随着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枪支安全问题广受社会诟病,家庭学校的队伍日渐壮大。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2006年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在家受教育的中小学适龄儿童(5岁到17岁)已由1999年的85万(占适龄学生总数的1.7%)发展为2003年的110万(占适龄学生总数的2.2%)。不少研究学者认为,这个数据还是相当保守的,“因为很多家庭拒绝加入注册调查”。

  “我在家教书这15年来,从来就没有人来调查或者注册。这(指到家里调查)在伊利诺伊州是违反法律的。” 鲁思说。在家庭学校的管理方面,伊利诺伊州向来以“无为而治”著称。伊州的教育法并未特别提及家庭学校,但早在1950年州立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书就指出:“私人学校也是教育年轻一代的地方”

  根据伊州的义务教育法,家长要在家庭学校里教育孩子,只需达到两项基本要求:其一,教育内容要包括语言、数学、生物/生理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和健康;其二,教育指导要用英文进行。

  只要做到这两点,家长们就可以在家教育子女,而免受各级教育部门的干预。这意味着,在家读书的孩子原则上不需要通过类似中国中考、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能力水平测试,家长的授课的教材和方式也完全无需仿照公立学校的模板。

  在鲁思居住的香槟地区,家庭学校的氛围则更为宽松和自由。由于厄尔班那和香槟这两座双子城共同构成了伊利诺伊大学的旗舰校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伊大的毕业生和教职工,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不少拿了高等学位的妇女在生儿育女后都倾向于在家教育小孩,传递他们的宗教信仰、人生价值,也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方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秉赋。

  一个家庭的力量不免有些单薄。早在1982年的时候,香槟地区就有几个家庭成立起一个地方性的基督徒家庭学校互助联合组织——La Casa(这个词在西班牙文中就是“家庭”的意思)。这个组织的成员家庭通常每周聚一两次,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请专职教授来给孩子们上化学实验课等。参加这样一个互助组织,一家人只需交纳25美金的年费。

  “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争取了不少权益,比如说每周三中午,小孩们都能和公立学校的学生们一样使用健身房。妈妈们则坐在一边,交换心得。”鲁思说。

  她还告诉记者说,有的家长还带领孩子,共同开办了“家庭学校公司”,为家庭学校的父母们提供完备的课程表、各个科目的备选教材和法律、升学信息援助。无论是书本订购、更新网站还是财务统计,孩子们都全程参与。有的家庭住在农场里,就购买各种动物,指导孩子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医疗方式。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鲁思如此描述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鲁思说,她认识一位对美国国内战争十分感兴趣的父亲,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全都是围绕内战这个话题展开的:内战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受到他的影响,鲁思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我现在的历史课就采用了类似的方式,譬如,学习一个州的历史,我会拿出地图让孩子们明确方位,然后插入该州的州花、州鸟,向他们介绍该州有名的文学家及其他们的作品。”鲁思说。

  此外,鲁思和丈夫大卫还积极利用他们与国际学生接触较多的优势,腾出一间房租给来伊大学习音乐的外国学生。鲁思和房客达成协议,不用付房租,但要在周末的时候教孩子们学钢琴或其他乐器。就这样,鲁思家的音乐课断断续续已经上了七八年。

  家庭学校的宗教情结和优势

  去年,鲁思在厄尔班那公共图书馆看到一本书,说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用了好些年的时间一起盖房子做装修。在这个过程里,小孩学会了阅读、建筑、下水系统、美学等等。“最后,他被哈佛录取了。”

  从上世纪末开始,几乎所有的美国名牌大学都对家庭学校的毕业生敞开了大门。1999年,在斯坦福大学秋季录取的学生中,27%来自于家庭学校,这个比率是1998年的整整一倍。

  在厄尔班那,人们一听说某个小孩“在家上课”,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他们的SAT很高的!”

  SAT和AC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几乎每所大学都把SAT和ACT成绩当作是衡量学生学术潜力的主要依据。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始统计应考者的受教育地点以来,家庭学校应考者的平均分总是要比全国的综合得分高出一截。
  “实际上,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能上大学,起码在15年前决定在家教书的时候,我没想过这么多。”鲁思说,“但我相信上帝会给他们指路。是的,15年前,我的出发点只是想让孩子们对上帝有多一些了解。”

  鲁思给孩子们上课的教材——无论是阅读、数学还是历史——大多是私立基督学校的教科书。鲁思认为,政府为了实现政教分离而把基督教的内容从课本上删去是不对的。

  “拿感恩节的由来举例,那些书本上都说是欧洲大陆来的人感激印第安人帮助他们度过冬天获得丰收,而实际上,是那些虔诚的基督徒们感谢上帝,并邀请印第安人参加他们的仪式。”鲁思说。

  不满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将长子那坦送入私立学校,于是,在1991年的秋天,鲁思选择了家庭学校的教育模式。

  渐渐的,鲁思发现家庭课堂其实有很多她未曾预料到的优点。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个班级通常都有二三十来人,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对一个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照。而在家里,教学是一对一的,效率很高。懂了,我们就往前学,不用等别人的进度;遇到困难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集中解决。”

  在鲁思家,最高兴能在家读书的就数约翰、詹姆斯和安娜这几个小一点的孩子了。“你看约翰这个年纪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你实在没法想象让他在教室里从早上9点坐到下午3点。他比较适合集中注意力学习一小会,然后出去跑一跑,释放一下能量。”鲁思说。

  “我喜欢在家,好多课间休息!”约翰乐滋滋地说。母亲一宣布课间休息,他就像风一样钻回他和詹姆斯的小屋,打开录音机,一边听“奥德赛冒险”的广播故事集萃,一边拼他的乐高玩具。他这个爱好是向哥哥詹姆斯学的——鲁思家的五个男孩,数詹姆斯的动手能力最强,鲁思因此非常鼓励詹姆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益智玩具、建筑搭构和小发明、小创造上。

  而小女孩安娜也有她独特的课间活动项目——蹦床!客厅外那个七、八平方米大小的圆形蹦床几乎是安娜一个人的竞技场,前空翻接后空翻,简直难以让人相信她是自学成才。

  “和同龄人相比,安娜发育得比较晚,身材瘦小。在家里读书,她就不用花很多精力在乎别人怎么看她,是否喜欢她。相反,她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安娜是一个运动能力非常突出的孩子。”鲁思说,“这些小家伙,他们还有大半辈子要在社会上与各种人打交道,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分心。在他们读书的时候,家庭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他们一心一意学习知识,多和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培养感情,我觉得是很好的。”

  父母的爱和选择

  但是,也不是每个克雷比尔家的孩子都那么依赖父母的羽翼。

  今年,17岁的丹尼尔和14岁的约瑟夫都同父母沟通,申请转到犹大基督中学去读书。

  大哥、大姐出去读大学了之后,家里的老三丹尼尔发现平日一起踢球的几个好朋友也都转到犹大中学读高中了。“和我们一起去吧,不但可以一起踢球还可以一起上课!”他的伙伴们怂恿说。

  鲁思无奈地说:“总是这样,小学阶段尝试家庭教育的家长最多;但年级越高,能坚持下去的家庭就越少。”

  鲁思没有答应丹尼尔的请求。因为丹尼尔虽然不在犹大中学读书,但一直是该校足球队、篮球队的队员。“他已经有很多时间和朋友们在一块儿了。要转到那里上学,理由也应当是为了读书。”鲁思说。不过,她还是同意让丹尼尔在那所中学选修几门功课,为两年后申请上伊大做准备。

  老四约瑟夫则顺利得到了母亲的准行证。“他不一样。他喜欢外面的学校,因为他能从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上得到满足,他常抱怨我不为他们的作业分出a、b、c几等。”鲁思无奈地笑说。“现在,约瑟夫一回家都骄傲地把作业和试卷秀给我看。”

  鲁思一边削着手中的梨,一边侃侃而谈:“别人担心在家上课的孩子会缺乏社会经验。但在我们家,这可不是问题。”她告诉记者说,克里斯塔在去印地安那州上学前,曾经一边帮人照顾小孩一边去教会做兼职秘书;那坦在超级市场做过出纳,在中学足球队里做过裁判,在教堂的周末儿童班做过指导老师;就连约翰这个7岁的孩子,每天傍晚都会坚持出去送报纸,每月能挣50美金,这些钱他除了买杂志以外,还存着供自己将来读大学。

  说到这里,鲁思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本帖最后由 福赛妈妈 于 2009-7-11 09:10 编辑 ].

TOP

家庭教育这个路子...............
听说北京有个圈子,不知道上海有没有.

TOP

回复 19#福赛妈妈 的帖子

我也很关注这个主题。可是还要上班.......

TOP

成功的homeschooling 家长先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看看很多报道,人们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还局限于提前进入了大学,考试成绩比一般学生好之类的。特别是中国家长,社会压力限制了人们的目光,那么孩子的培养很难跨越学校的局限,反而牺牲了孩子的正常社交。.

TOP

引用:
原帖由 福赛妈妈 于 2009-9-15 11:16 发表 \"\"
家庭教育这个路子...............
听说北京有个圈子,不知道上海有没有
福赛妈妈,
我有这个想法,现正祷告神。如果是神的旨意我就这么去做了。现在小学三年级。
你有北京圈子的联系方式吗?比如MSN或者博客之类的。.

TOP

回复 22#baby100 的帖子

真还没有她们的联系方式。
也一直在找上海的这个群体,WW上曾经有位妈妈分享过,你可以跟她联系一下。
时间很长了,我有点不记得这个妈妈的帖子的名字了,好像就是说在家带孩子的,家庭教育的。
隐约记得是在小学版.

TOP

我认识一个旺旺的基督徒妈妈,家庭教育。但她们是外籍人士,他们接触的都是国外的孩子。想找找在中国国情下家庭教育的。
你也打算家庭教育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