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的开始(尼希米记第1章)
http://www.gongfa.org/blog/html/76/2576-1066.html
王怡
主日证道:王怡弟兄《复兴的开始》(尼1)主后2009年03月22日
(感谢邓琳姊妹整理听道笔记,感谢李强弟兄的听道笔记)
引言
整篇《尼希米记》讲述的是以色列民被掳归回、重建耶路撒冷的故事。
旧约圣经中,《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是同一个时代的历史。
到公元前539年,巴比伦被波斯所灭,是《以赛亚书》44、45章所预言的。新建立的波斯帝国比较有宗教自由政策。公元前538年,神感动波斯王古列(居鲁士)的心【拉1:1-4】,许可以色列人归回,重建耶路撒冷神的殿。【箴21:1】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一、以色列的三波归回运动
从《以斯拉记》到《尼希米记》记,前后约100年的时间,以色列人共有三波归回运动:圣殿——律法——城墙。
1、第一波归回运动:重建圣殿——所罗巴伯带领
所罗巴伯按族谱,是大卫的子孙,他带领以色列人重建圣殿,显明神的应许从亚伯兰罕到大卫,从大卫到耶稣基督,不曾断绝。
2、第二波归回运动:恢复神的律法——以斯拉带领
以斯拉是亚伦的后代,也是从大卫王时代开始作大祭司的撒督的后代。
3、第三波归回运动:修造城墙——尼希米带领
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当时,归回的以色列人不到5万,12支派中,只有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回归,整是一群流亡的残兵败将。以色列处在政治上被殖民的时期,已失去信仰、圣殿、律法和一切完整的社会结构。
在三波归回运动中,神带领他们把可见与不可见的都重新建立起来,把一个承受神应许的国度,从圣殿到城墙都重新建立起来。
圣殿:没有圣殿就没有生命,复兴首先是从祭坛开始的。没有祭坛,就没有我们的信仰在灵魂深处与这个世界的分别。
律法:唯有圣道才产生圣民。律法的恢复,使在身体上归回的以色列人,也在灵魂上归正。
城墙:从教会到社会、到社会结构、到国度的建立。没有城墙,信仰就没有活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就没有在万族的历史中被分别出来。
建立城墙,就是把信仰变成基督徒的真实生活,基督徒不是要推翻旧社会,而是在“旧社会”中活出一个“新社会”。通过建造教会,来祝福社会,通过真理的建造来更新社会。用真道把耶稣基督的生命,变成我们生活的实践。城墙意味着建立我们分别为圣的生活,在地上开始彰显出神的国度。
二、回顾神复兴中国教会的历程
今天,我们也来到了一个从重建圣殿到重建城墙,从教会建造、到祝福社会的阶段。
在《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中,我们看不到神迹。也很少提到神的名,甚至整个《以斯帖记》没有出现一次神的名。但在这个福音被隐藏的时代,却处处彰显了神在历史中的主权和作为,因为这篇情节跌宕起伏的短篇小说的作者就是神自己。
在马礼逊之前,福音来华也是三波过程:第一波、唐太宗时期的景教来华。宰相房玄龄到西郊恭候宣教士的到来。第二波、元朝忽必烈时期,包括忽必烈的母亲在内,许多贵族都是信徒,当时称为“也里可温教”。约二百年后它再次在中国消失。第三波,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华。在一百多年里,天主教传教士许多在朝做高官,但是,感谢主,福音也没有传播开来。因为要等到改教时期,归正后的新教来华。
我们看到,传教士来华,接待的规格一次比一次低。规格高的都失败了。规格低到就像耶稣来到人间,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的时候,福音就在中国扎根了。前三次的策略,是“向北、向北,再向北”,就是去京城,影响皇帝和朝廷。马礼逊和戴德生之后,是“向西、向西,再向西”,就是去内地、去农村,和中国人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福音就在大地上扎根了。
49年以后,中国教会也进入一个被掳时期,基督徒只能悄悄敬拜、祷告神。这个过程也没有明显的神迹,没有云柱、火柱和过红海。但就像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的时代一样,处处都是神的作为。从57年到66年,到文革结束,1千万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梦想整个被打散,脊梁骨被压塌。整个文革时期,除了基督徒,没有一个社会人群尤其是精英人群,活出了一个“新社会”。中国的基督徒从1949年的约80万,到1979年的约800万。又过30年,增加到可能有8000万人。神的作为不能用社会学来解释。基督教越是遭逼迫,就越是兴盛。30年的逼迫,带来10倍的增长,30年的改革开放又是10倍增长。
30年的逼迫就是重建圣殿,拆毁、建造生命的祭坛,上一辈的圣徒们背十字架,为此把自己摆上。30年的开放,则是一个传扬福音、恢复律法(整本圣经)的过程。下一个30年呢,主若需可,就是一个重建城墙,在一个非基督徒的社会中,让我们活出一个基督徒的社会来。
三、复兴的开始
以色列人的回归,发生在波斯最兴盛的时期。尼希米修造城墙,则发生在波斯帝国开始衰亡的时期。【拉9:8】使我们在受辖制之中稍微复兴。
信仰是从祭坛走向真实的生活。信仰只有通过实践,完成一个社会形态的建立,才能真正影响其它人群。以色列的复兴,恰恰发生在一个政治上的屈服期,因为神对一个国家的祝福,不是透过政治国家来实现,而是通过教会来实现。
如今也是中国的基督徒修建城墙的时代,极权时代进入了衰微和转型期,我们的信仰要进入社会。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城墙,保护我们分别为圣,活出一个“亚社会”,然后影响全社会。
在第1章中,我们看到复兴从尼希米的祷告开始,从属灵领袖的忏悔、认罪开始的。中国教会的复兴,就是从早上5点钟的祷告开始的,以色列人在被掳时期,有禁食、悔改的传统。
当我们遇见不义、不公的事,我们就抱怨。其实你在抱怨谁,你的希望就放在谁那里。当我们抱怨妻子或丈夫时,我们的希望就在他(她)的改变上。当我们抱怨政府时,我们就是以为中国的希望在政府。所以,抱怨我们自己吧,因为中国的希望在教会。只有我们自己值得抱怨,因为复兴要从基督徒的悔改、禁食、哭泣开始。
四、悔改的祷告
复兴不是从政治改革开始的,是从教会开始。教会的复兴是从教会的悔改开始。而教会的悔改是从教会的牧者、同工的悔改开始。在1651年,苏格兰长老会发布了一份特别的文件,是神的仆人们对自己的罪的最坦诚、彻底的忏悔录。(朗读《事奉的属灵基础》一书,略)
这些话都让我羞愧,作为牧者,我从来对自己同工的关心和了解不够,我更看重事工本身做得是否好,而不是更看重主在他们身上的作为和心意。在我和父亲的关系上,我对自己的罪都遗忘了,只记得父亲对我不好的。所以我说我要饶恕。但我在信主很久之后,才想起我自己谎言的罪,是怎样从小时候一直埋藏,对我的生活构成捆绑的。
我们能想起来的罪,其实只有冰山的一角。因为我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自己的罪孽,而牢牢记得别人对我们的亏欠。所以成圣的历程,就是一个悔改的历程。没有认罪的祷告,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就越是自我中心。祷告是从神的话语开始的,祷告是从悔改开始的。因为祷告的目标,是破碎自己,而不是强化自我中心。
在钟马田的追思礼拜上,大家发言怀念、感恩、赞美之后,他妻子说:其实我丈夫最重要的不是他的讲道、服侍和恩赐,在我眼里,他主要是一个祷告的人。当我看到这里时,就想,如果我今日死了,我的妻子会不会这样说呢?她不会的,因为我的祷告不够,我的悔改不够。所以,我感谢主,主啊,你爱我,所以没有让我现在就去见你,所以我还有机会悔改。
福音就是悔改的好消息。因为如今悔改可蒙赦免,有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上了十字架。不然悔改就是坏消息。但现在呢,不悔改才是坏消息。
例:文学名著《安吉拉的骨灰》,一个爱尔兰小孩在国家的苦难中,一心向往美国。但在图书馆里读到爱尔兰圣徒的故事,看见复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