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草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内需不振,原因何在呢?答案很简单,不是老百姓没有钱,而是他们本来应该是很有钱的,但目前的经济政策人为的减少了老百姓的大部分收入。
首先,资本成本,特别是债务成本,被人为压低。目前中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统一制定。2008年9月,央行调整(税后)存款利率为3.87%,而同期CPI增速为4.6%(我们暂且相信这个数字是真实的),这说明如果在银行存款非但不会有什么净收益,还会有0.73%的损失。截至2006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约为16万亿元人民币,我们假设平均损失为0.73%,则中国老百姓一年的利息损失就至少达1168亿元人民币。另外,通货膨胀率应该远远高于官方数字,则老百姓的实际损失应该达数千亿。有人也许会说,国外不是有负利率之说吗?比如日本。其实,那个利率是银行隔夜借款利率,和中国的不是一回事,没有人会傻到负利率还会把钱存到银行里(详见拙文《工行盈利全球之冠折射中国经济困境》
http://ilovechinaya.blog.hexun.com/22484916_d.html)。
具体到股本成本,比较诡异的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息收益率和派息比率还算是比较高的。比如2004年,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股息收益率和派息比率分别为2.36%和44.77%,而美国的数据为1.72%和31.65%,日本为1.13%和31.33%。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东的股票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利,因此,现金分红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收益的最主要途径。如果考虑资本利得(Capital Gain),2002年到2005年间,上证综合指数的平均收益率为-8.86%,2005-2007算是不错了,但到2008年就惨不忍睹了,上证综指已经跌去60%。中国老百姓在股本投资上的损失应该有上万亿元人民币吧。
第三是出口。大家一定以为出口越多中国应该赚的越多吧,这不,中国已经累积了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实这恰恰是中国经济困境的核心。中国出口不是以产品创新取胜,而是以价格取胜的,而要想在价格上取胜,就需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除了压低资本成本(低利率)外,还尽可能的压低汇率价格、压低环境成本、压低人力成本(工资集体谈判被压制)、压低土地成本等等,而这些本应该是中国老百姓收入的部分却以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的形式供应了西方市场。2007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为12180亿美元,按照2%的保守估计,则中国老百姓因外贸出口而导致的损失为1827亿元人民币(按照1:7.5的汇率)。与此同时,中国在累积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要向市场投放15万亿元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就是2007年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官方数字说是4.8%(鬼才相信呢),这是老百姓的另一项损失。
另外一个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在海外上市大型国企的巨额分红。在A股上市之前,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说“从2000年海外上市至2007,公司坚持每年两次分红,累计分红达3055亿元人民币”。其他大型国企的海外分红累积应该达上千亿美元。如果说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是因为技术创新而创造利润,向投资者分红也情有可原,可事实是这些大型国企大多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企业,他们的盈利大多来自老百姓因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就此一项,中国老百姓的损失应该达千亿之巨。
另外,中国农民因几十年的统购统销政策而长期遭受巨额损失。在过去的10多年里,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也严重耗费了老百姓的收入。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市场房地产价格与老百姓收入之比也跃居了全球之冠,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估计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进行额外消费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中国经济为什么内需不振?是因为老百姓被剥夺的太久太厉害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内需还振的话,那也真是太神奇了(水草于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