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8-10-8 21:36
只看此人
教辅书 忙与盲
教辅书 忙与盲
新闻午报 2008-10-08 09:22:03
直接问出版社最有效
受访人:邵先生 预备班学生家长
为帮女儿买教辅书,我跑遍了上海的教辅书店。那是开学后不久,女儿拿回一张单子,说是老师要求大家买的书。我一看,书倒是不多,才两本,于是决定第二天就去买。本来以为很容易办到的事,但跑了两家书店后,就尝到了苦头——全部售罄。我住在杨浦区,有人建议我去港汇楼上的书店找找看,于是用了两个钟头来到徐家汇,得到的回答同样是卖完了。又有人指点我去中山南路附近的一家书店,这一天把我的腿都快跑断了。虽然那家书店也已脱销,但店员告诉我,这两本书明天就会进货。第二天上午下雨,我偷了个懒,下午去时,只买到一本,另一本竟被告知“再次卖完”。
没能买到书,女儿非常沮丧,用书时只能跟别的同学借,还要看人脸色。情急之下,我只能直接去出版社买,居然被我买到了。这下,女儿可高兴了,她说同学们都说她爸爸很强,还问在哪里买的,要让他们的父母也去买。真搞不懂老师为什么不帮大家统一订购一下,这不是给家长增添麻烦嘛。
请补课老师当“陪购”
受访人:袁女士 高一学生家长
以往开学时买教辅书,我都是拿着老师开出的书单去买,或者女儿指定买哪本就买哪本。今年孩子考上了高中,进新学校后,许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老师不开书单了。这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没了方向。老师说:学生不必买教辅材料,只要上课认真听,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可是开学一个月,效果不佳,女儿成绩不升反降。
幸好孩子周末在外面上家教,老师是其他学校的,无奈之下,我只能请家教老师帮我推荐。碰巧家教老师也想去书店买些教辅书自用,于是国庆的某一天,我请老师当“陪购”,一起去书店采购教辅资料。书店里辅导书多得让人眼花,挑选起来很困难。老师告诉我,有些书内容基本相同,只换了1%的题目,换个书名,就变成另外一本书了;还有些书编得粗糙,错误率很高。
不买超纲的教辅书
受访人:卢老师 初中物理教师
我被许多家长问到过同样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教辅书让孩子做做?可是学校有规定,不让老师推荐,因为过去有家长怀疑老师拿回扣,还告到主管部门,所以校长说,一旦发现有家长告老师有这方面问题,老师将受到处分。因此,我们不会向家长推荐。
最近,班里有个学生常常拿着教辅书来问我上面的题目怎么解法,我发现她的物理教辅书有好几本,但很多辅导书里的题目严重超纲,和教科书上内容大相径庭,这样的教辅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
我也是母亲,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我发现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我会劝家长不要买教辅材料,并不是我害怕被举报,完全是出于真心。但在家里,我却希望儿子准备些教辅书,我常常会带他去教辅书店,帮他一起挑选。不过,我们母子在挑书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分歧而小吵一下,意见最不统一的是语文课外读物。
正解一:老师推荐
认同指数:★★★★★
在挑选教辅材料方面,学生和家长普遍反应老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可信赖的。一方面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他们每天都在接触课程内容,比远离课本的家长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他们对考试形势和趋势的把握,也决定了他们是最权威的。所以在教辅书柜台前,常常有不少家长拿着纸条,有目的地选购教辅书,少了许多茫然。家长说:老师让买的教辅书,买起来很起劲。如果书店里该书脱销,才叫头疼呢。
正解二:买个安慰
认同指数:★★★★
一句名言被同学们称作经典:“没有教辅书,还叫初三吗?”已经进入大学的林一贝认为,没有教辅书,心里会空荡荡的,但有了教辅也不见得会充分利用,有些甚至买来后从来没翻过,可即使不翻,枕着它们睡觉,心里也特别踏实。
和孩子一起或者直接代替孩子买教辅书,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一项必备的工作。在家长看来,买书是一种安慰,不买不放心。尽管需要较大投资,考虑到这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重大问题,钱也就变得无所谓了。
正解三:助力学习
认同指数:★★★
张小涵的爸爸非常相信教辅书,他说自己当年就是靠着做教辅书上大量的习题,才考上大学的,他说那叫自学成才。所以虽然张小涵只有小学两年级,却已经拥有了不少教辅书。尝过甜头的爸爸说,教辅书确实是学习的助跑器,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喜欢开小差,思想无法集中,后来他就用做题目来打发上课时间,效果很好。教辅书有一个作用就是,上课没听懂,或者一知半解的知识,通过做教辅书上的习题,会真正弄明白,也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偏门一:“书”中自有考试题
高二的李宸数学成绩本来比同桌好,但是这学期考了两次数学,他发现同桌分数都高出自己好几分,有些奇怪,便悄悄注意起同桌来。有一天李宸发现同桌抽屉里有一本书,那书并不是老师要求用的,李宸悄悄记下了书名和出版社。放学后,他马上到书店去找这本书翻看,又是一个重大发现:书里不少大题目都是这两次数学考试中考到的,原来如此。李宸二话没说,当即也买了一本。一个星期后又将进行考试,李宸也想试着让这个“宝葫芦”帮下自己的忙。
偏门二:作业要在“书”上做
虽然学校不再给学生订购教辅书,但有部分老师却把课外书籍上的习题当作回家作业布置。初一的张强说:没有这些教辅书,老师不会怪我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们去买。但是,布置回家作业时,老师常常在这些书上划题目,由课代表把它们抄在黑板上,我们也跟着抄在作业本上。有同样教辅书的同学就不必抄了,在书上直接勾一下了事。教辅后面有正确答案,做完题目后我还要找有书的同学对答案。因为很羡慕他们,于是后来自己也买来了这些教辅资料。
偏门三:别人有的自己不能少
10岁的苗苗这学期已经是第二次去买教辅书了,前一次花了200元,这次她干脆把300元零用钱全部用来买书。就这样,苗苗还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同学一次买书就花掉了500元。有些同学不光买书,还买学习光碟,花的钱就更多了。
相对于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却不是简单地在比谁花钱多,谁的教辅书拥有量多,而是暗自较劲成绩。在选择教辅书时,不少家长从众心理严重,觉得别的孩子做了,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做,否则就会落后。
偏门四:宣传太富诱惑力
一些教辅材料宣称“名师编撰”、“高考状元推荐”、“保证中(高)考超过××分”,应和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以试题为主要特征的教辅的繁荣与热卖,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弊病,只要能把考试分数提高上去,就是最好的。家长们不敢逆“潮流”而动,也不愿意“得罪”教育的现实。为了孩子的未来,哪怕是一场赌博,也不愿放弃。一些出版社摸准家长的软肋,充分使出宣传手段和攻势,被击中要害的家长便乖乖掏腰包付钱了。甚至有些教辅书的书名就很吸引眼球,像个迷魂药,让家长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