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重要信息] 转:民意不可欺,民意不可违-时寒冰

转:民意不可欺,民意不可违-时寒冰

民意不可欺,民意不可违!
     时寒冰

    最近几天,许多网友通过转帖、跟帖、写信、投票等方式,表达对取消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相关限制规定的担忧和质疑,许多人为此担忧得流泪……在此向各位深鞠一躬!
    这个民族的血性依然存在,这是一个民族虽经历苦难而屹立不倒的根基。我深感欣慰。让我们一起祈祷!
    民意不可违!大家的努力有了结果。  
    有关部门于今天晚上站出来表态,声明:银监会2003年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这条规定没有修订,仍然适用。
    既然如此,为何《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这至关重要的一条遗漏?而且,征求意见稿中,向外资控股中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优惠待遇。比如,根据规定,境内机构控股中资银行,净资产须达到全部资产总额的30%以上,而《征求意见稿》中对境外金融机构并没有提到这个限制。是否其他法规“仍然适用”?   
    《征求意见稿》中有太多“疏忽”,让人至今放心不下。
    而且,《征求意见稿》中的电子信箱退信;在人民网的投票网页中,在反对取消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相关限制规定的票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某一时间段,支持的票数突然像长了翅膀一样诡异地超过反对者,激起网友们的一片愤怒……
    这些诡异现象的背后还遮掩着什么?
    尽管仍有许多的待解之谜团,声明还是多少让我们感到一些欣慰。
    我要说的是,自古以来的卖国者,自古以来的出卖民族利益者,都不会有好下场。无论他们拥有的是权力还是别的什么,永远不能让正义和良知屈服。网络可以封杀,工作可以拿去,性命可以剥夺,立场绝不改变。
    近日,为此事焦虑不安,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质疑之声,现在多少可以松一口气了。
    谢谢各位!
            于2008年4月7日晚.

TOP

一样,松一口气了。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apple5968 于 2008-4-8 21:00 发表 \"\"
一样,松一口气了。顶!
苹果老师顶的,倍儿有面子啊.

TOP

打倒卖国贼,一切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汉奸洋奴决没有好下场,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万世唾骂。.

TOP

世界已经变成了平的, 偶们抢了老美的几个饭碗,老美则直接抢钱.

TOP

希望当权者能一切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

TOP

顶.

TOP

ding.

TOP

支持!!!.

TOP

打倒卖国贼!!!!!.

TOP

TOP

回复 11#ssnk0103 的帖子

刚去投票,不让投。

坚决反对外资控股中国国有银行!!!.

TOP

没这么简单,事情还没完

外资控股中资银行掩盖了什么
      时寒冰


    在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及部分专家、网友对《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质疑之后,4月7日,题为《银监会: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的相关限制并没有取消》的消息被多家媒体刊发。
    但是,相关澄清内容依然疑点重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联合控股中资银行是否已准许?
    一位网友给我这样留言:时先生,你好!虽然有关部门发了声明,但我怎么感觉还是玩了猫腻呀? “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这是原来的规定。但是,银监会现在的声明只是就外资单独控股进行了澄清,却对外资联合控股没有说明,那么那些外资仍然可以为了自身利益暂时抱团的啊!!! 我觉得声明没有解释任何问题。
    如果联合控股中资银行已经准许,那么,有关部门仅强调“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仍然为自己自由操作留下了巨大空间,而国家利益仍然可能被出卖。
    其次,张宏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对银监会的声明给予了回应,他发现了一个更荒唐的问题。
    其一,报道的大字标题是“银监会强调外资持股中资行20%上限未松动”,可内容却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外资控股国内银行没有法律上的任何障碍。”(见报道原文,点击进入)既然没有了法律上的任何障碍,还有什么比例不比例的?
    其二,“征求意见稿”的25%是对控股下限的规定,此前20%的比例是对控股上限的规定,现在宣布两个法规同时有效,等于是说控股银行的上限不得超过20%,下限不得低于25%,如此荒谬的比例能让全世界的算数老师羞愤自杀!如此玩弄老百姓的智商,是不是有些过分?
    还有,银监会的回应中提到是在“坚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相关承诺”,现在入世已经七、八年了,中国入世到底承诺了什么,也应该告诉中国老百姓了,因为那毕竟是中国人民的承诺,中国人民有权知道。

    而且,我今天还发现了更诡异的事情。
    在《上海证券报》封三“财经要闻”版题为《银监会:外资持股中资行20%上限未松动》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外资控股国内银行没有法律上的任何障碍。但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要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报纸在报道的时候也都有这段话。
    但是,在该报道上网时,许多网站却删除了这一段话。这是上证报原稿地址(删除了上段话):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 ... ontent_61044497.htm
    以下是其他网络转载的网址(保留了那段话,这说明,那段话是后来删掉的),在网上搜索,一些网站转载的时候还有这段话。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408/n256149893.shtml
    其他媒体报道的时候,也有那段话。请看下面的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08-04-08/105073069.html
    请大家对比。

    在4月7日的文章中,我已经提到一些诡异之处:
    《征求意见稿》中的电子信箱退信;在人民网的投票网页中,在反对取消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相关限制规定的票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某一时间段,支持的票数突然像长了翅膀一样诡异地超过反对者,激起网友们的一片愤怒……
    这些诡异现象的背后还遮掩着什么?
    本人并不反对金融开放,问题是,这种开放应该是对等的,在美国牢牢守着自己的金融大门,连个门缝都不愿意开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却不仅敞开大门,甚至恨不能连裤子都扒下来送给外国人,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会脱,民众难道不应该追问他们如此慷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吗?!
    《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声明,让我们更加困惑,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但是,现在已经不是通过欺骗可以隐瞒一切的时代,人民需要真相!
           于2008年4月9日凌晨

附录(一篇好文——寒冰注):
郎咸平:中国是次贷危机输家 帮美国人赚钱
          新世纪周刊  [2008-4-7 14:38]


  在人们眼里,国际金融大鳄都是些财力雄厚、头脑精明的商界精英,像被誉为“金融坏小子”的索罗斯、股市预言家罗杰斯、“股神”巴菲特、风险管理专家——美国高盛公司等,他们的经营业绩和致富传奇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去年的一场次贷危机也让那些在国际金融领域翻云覆雨、巧取豪夺的大鳄们尝到了败绩。次级债的利率非常高,有的时候甚至到达20%,因为它的风险大。所谓的次级债,就是抵押品不够、信用不行的债券。你信用不够还是借给你,大量的借款之后,利率一旦提高,还不出钱来了,就造成了次级债风波,这个次级债风波几乎影响到全世界的主要金融机构。
  那么,美国最有名的一家投行叫做高盛,为什么它能幸免于难呢?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高盛是全世界最注重风险管理的公司,他们有一个全世界非常独特的模型,叫做风险管理模型。每天下午5点钟要关门的时候,他们就把风险管理模型——一个电脑模型重新跑一遍,把世界上各种可能发生的负面因素,全部放进这个电脑里面去,然后检验出来看看情况怎么样?如果情况不乐观的话,马上修改政策。所以高盛的成功之处就是知道放弃,不会跟着大潮流往前赶,这也是为什么高盛这家在美国最富盛名的投资银行,人数最少,绩效却是最好的原因。
  中国内地有几家银行也说,次级债风波影响不大。千万不能这么看,虽然你买的次级债不多、影响不大,可是次级债风波将会引发下一步的经济萎缩,任何一个经济变数的大幅变动,都会很有可能引起经济的萧条。所以以欧洲的经济成长为例,它的经济成长率会由百分之二点几,下跌一个百分点,就是因为次级债风波。这对于中国的出口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透过一个间接效果影响中国经济。
  在这场次贷风波中,尽管美国的许多财团都遭受了败绩,然而,分散风险的多方位投资战略却让他们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由于美国次级债风波,使得美国除了少数几家像高盛的公司幸免于难之外,很多银行都遭受了到重大的损失。其中有一家银行,叫做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他们也遭受巨大的损失,但他们却公开宣称,我们承认在次级债风波方面投资错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可是我们从建行上市赚取了1300 亿。13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一个中国百姓都为它付出了100块钱。
  在中国,建行的网点无处不在,总共有16000个分行。今天就算让美国商业银行或者花旗银行进入中国,就算让他们随意开分行,它有没有可能开16000个?要知道,那要花多少钱买房地产,要花多少钱去租房地产,要花多少时间跟多少钱去做软件的配置和硬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招聘人员、人员培训要花多少时间跟经验?所以建行的分行密度之高是绝无对手的。
  好了,一场有趣的游戏开始了,我们竟然搞改制上市。建行上市,美国商业银行拿到了20%的股权,这意味着, 16000个分行都不必开了,为什么?外国银行只要让建行上市,20%的钱就是它的了。也就是说,建行这几十年来的辛苦,被它转眼之间就拿到了20%的利润分配权,既不需要购买房地产,也不需要租房地产,更不需要来什么软件硬件,因为聪明的中国人都帮它做完了。就这样,它们透过建行上市赚到了1300个亿。水平高不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际金融大鳄们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策略,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企业又存在着哪些差距呢?外汇投资基金投资黑石,亏了一半,几个国内的金融机构想抄底入股外国银行,结果底没抄到,自己反而被套进去了。对比下来,我们差多少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