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钢琴考级二十载 当年考级琴童今何在?

钢琴考级二十载 当年考级琴童今何在?

钢琴考级二十载
当年考级琴童今何在?
www.jfdaily.com 2007-9-12 13:52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今年的钢琴考级刚刚落下帷幕,两万余名考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正在焦急地等待成绩的公布。在他们之中,有几位幸运儿将登上9月15日在商城剧院举行的“优秀生汇报音乐会”的舞台,而将与他们同台的是20年来从上海音协钢琴考级中走出去的佼佼者———这些当年怀着同一个梦想的琴童,如今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将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再次聚首,共同见证20年沪上25万琴童的学琴之路,当年的酸辣苦辣也将随着音符的飘荡如浮云而过。

  ■琴童篇
  会弹琴如今成了骄傲
  “80后”的江楷目前在一家IT企业工作,刚进公司的时候,身边的同事没人察觉这位口袋里揣着钢琴十级证书的男生有何与众不同。在一次公司的年会上,江楷被抽中现场表演,他落落大方地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一曲《寂寞的季节》,博得台下女同事的一片芳心。从小一直把练琴当作上刑场的江楷在告别琴童生涯的若干年之后,突然发现弹钢琴竟然成了他“耍酷”的资本。
  从小学习钢琴的江楷是中国自1988年推行钢琴考级制度以来的首批琴童,而他的经历也颇有代表性。他向记者回忆说,读小学时班里学琴的也就他一个,“虽然说现在要感谢父母的先见之明,但小时候我最憎恨的就是他们,天天逼我练琴,挨得最多的打也是因为这个。”

  “在考到六级之前,可以说都是我为我父母弹琴的,只是后来上了初中,成了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当上了小名人,才开始有了动力。”当时深得音乐老师喜爱的江楷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常被安排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每天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去音乐教室练琴,甚至连自习课都可以免上。期间,他还因为出色的学习成绩和钢琴特长而被推荐直升重点高中。

  尝到甜头的江楷发奋拿下了十级证书。但在高考的门槛前,江楷和父母却做出了放弃往音乐道路发展的决定,“那时我曾想过考音乐学院,但是又担心今后的出路,而且那时学琴的人已经很多了,权衡之下,还是决定放弃。”这一放,江楷就彻底和钢琴道别,上大学住校碰不着钢琴,工作之后更是没闲心去坐琴凳,“现在基本上是荒废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跟人家说我曾考过十级,不过我乐感还是不错,一般的曲子听上两遍就会弹,自娱自乐足够了。”

  据了解,当年参加过钢琴考级的琴童,很多都像江楷这样,音乐并没有成为他们的专业,但却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乐趣。在上海音协提供的“汇报音乐会”邀请名单上,记者发现既有今年刚刚考上北大法学院博士生的胡小姐,10年前她就拿下了八级证书,而这次在临去学校报到之前,她再次回到家门口参加并已顺利地通过了九级考试。而像公务员邹小姐、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徐先生、在领事馆工作的小云也有着相同的经历。音协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希望在9月15日那天能有更多当年的琴童来参加或观摩音乐会,分享他们曾经的故事和感受。

  而如今在全国各个专业院校和专业乐团的上海籍学生、乐手,以及活跃于舞台上的钢琴才子,几乎都是从当年钢琴考级中脱颖而出的,那时的一张证书是他们叩开专业大门的一块试金石。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周末我都没有休息,骑自行车接送他去少年宫学琴,有时候老师会把课改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我下班来不及回家做饭,一家人就只好在外面吃。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哪怕我人不舒服,也绝不耽误小孩一节课。”
  有一定乐理知识的焦女士还经常跑去音乐书店,为儿子抄谱,“有些书不是每首曲子都要弹的,我就干脆拿空白的琴谱去把老师上课布置的曲子抄回来,这样我自己印象也深刻,方便给他辅导。”由于琴谱不同一般文字作品,抄错一小节甚至几个音符就有可能要重抄这一页,两年下来,焦女士称自己的抄谱水平都快赶上了专业作曲。
  “其他家长看我这么专业都夸我厉害,其实我是最失败的,钢琴家没有培养出来不说,我这儿子竟然现在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哎!”说话间,焦女士又把儿子的钢琴三级证书规整地放回了抽屉里。

  ■考官篇
  整体有进步,个体却退步
  1988年,上海音协率先在上海地区开展了钢琴考级活动,参与并见证了20年考级工作的音协副秘书长,也是现任的上海音协钢琴考级总负责人郭强辉,向记者总结20年来上海琴童水平的发展情况称:“整体水平有明显进步,但个体水平有退步迹象。”
  郭强辉解释道:“如果从音乐人口和音乐认知度这个整体层面上来看,这20年来有明显的进步,单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从第一年报名的352人到今年的21000多人,增长速度非常惊人。但如果从琴童的个体水平来看,与以往同级别的考生相比,对乐曲的处理和把握的精细程度上有退步。”郭强辉强调,20年来上海音协的考纲从未修改过,尽管每一年的曲目在变,但难度都是相当的,因此同一级别的考生还是有可比性的。
  郭强辉分析认为,考生和家长心态的转变以及考级市场的鱼龙混杂是近年来考生水平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态度越来越宽松,只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而并不强调孩子的专业水平,考级只是为了寻求一种肯定,而不是为了去检验学习的成果。”他认为从提高音乐人口素质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心态还是能被理解的,比以往盲目的造星心理要好得多。
  而考级市场的混乱则有可能导致误人子弟。郭强辉指出,目前市场上各种艺校和音乐教育机构为了争取生源而自己组织考级活动,故意降低标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个成绩更好听的证书而去报名,结果只能自欺欺人,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而不科学的教育和练习方式则导致了考生水平的下滑。
  郭强辉认为,过去的20年,是中国钢琴教育普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从改革开放初期钢琴作为一种贵重乐器出现在中国人的家中,弹钢琴的人也因此以稀为贵;90年代初,许多家长把钢琴考级当作升学的加分筹码而逼迫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学琴被蒙上了许多功利色彩;1996年之后,钢琴考级不再与升学挂钩,而中国的琴童人数却开始了急速增长,到2000年之后,上海地区每年报名参加考级的人数就突破了2万人,开始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
  “现在出生率在逐年降低,琴童人数已呈回落趋势,而且学习管弦乐、民乐的琴童也越来越多,钢琴考级要想再超越过去20年的发展速度已不可能。”


作者:□晚报记者李佳杰报道.

TOP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