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书香飘校园 人文播心田

书香飘校园 人文播心田

书香飘校园 人文播心田

------------------------------------------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最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因为我们懂得: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命运。学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将建设书香校园,弘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将人文精神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田。
  教师轮流在宣传板报上抄写儒家著作中的经典句子,在课间,活动课上,按年级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三十六计》,老师背诵《老子》,吸取民族文化营养,培养美德,健全人格。在教学大楼开辟“古文化”走廊,将古诗、古代人诚信、孝顺、治学的经典故事贴在墙上,日日诵读,天天与我们的祖先沟通,建立民族自尊。
  倡导教师读书并带动学生阅读,为现代中国培养读书人口。教师和学生天天阅读,成为自觉的读书人,文化人。展开“谁家的藏书多”,“哪个班级的书橱满”,“个人藏书冠军”等活动。学校开设了“童心书屋”,供应学生喜欢看的书。.

TOP

回复 #1 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中国人一定要读的2本书是,论语和老子。三字经,千字文就不要读了,太小儿科,要读就读讲人伦之道的论语,讲天伦之道的老子。五千年的精华都在这里了。.

TOP

三字经,有些是讲做人的基本道理.在今天还是有点教育意义的..

TOP

|演|说|片|断|传统经典到底该如何传播?

|演|说|片|断|
传统经典到底该如何传播?

  ◆ 钱理群

  我们这几年一直提倡读经典,但是怎么读经典,特别是怎么引导年轻人读经典,我觉得有缺陷。北大教授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提供了一个范例:就是说要引导年轻人一字一句读经典,李零先生发挥他自己学术的长处,把他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让学生跟他在课上把《论语》读很多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不读原著,我听说很多书发行量很大,但是同时是不是发行了上百万本的《论语》原著?有很多人说了我们需要面对大众传播经典,但是我觉得传播经典只是一个桥梁的作用,还是要引导他们读原著,如果不读经典只读别人的解释会有严重的后果。

  我就想起自己的教训,我读鲁迅走过一段弯路,大学的时候读鲁迅读不懂,特别的吃力,找老师,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当时出了一本书就是姚文元写的,就通过姚文元读鲁迅。后来一直到“文革”的时候我才觉悟到不能这么读,一定要读鲁迅的原著。我现在非常担心,如果我们宣传传统经典,大肆炒作,但我们年轻一代或者是我们的大众都不读原著、不读《论语》,而是读别人对《论语》的解释,最后也会走弯路。

  我觉得如果“文革”时候是大家不准读书,现在是大家自己不读书,所以这个时候让年轻人读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觉得我们中学,应该开设几门基本选修课,特别针对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像孔子、庄子、唐诗、鲁迅。现在国学似乎很热,我曾经想过是什么人对国学比较起劲,有几种动力?我觉得一个是来自于国家的动力。国家的动力大,就是想用《论语》凝聚人心。第二个就是把《论语》推向全球,要让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要向世界显示中国的软实力,我对这种向全世界推广的说法历来抱有怀疑的态度,我们不可能解决全世界的问题。我不反对有的大学成立国学院,但是我对背后动机持怀疑的态度。你提倡国学可以,但是你是不是引导大家读原著?如果读原著我就佩服你。如果不是,你只是用一点语录,就是我们北大学生每天都用手机发一条《论语》语录,我就要怀疑这个动机,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李零这本书在当下国学热当中是一个清醒剂,国学热的背后是我们民族很不好的心理,从绝对的自卑到绝对的自大。前一段时间我非常的焦虑,总希望一个学者出来引导大家读原著,抵御在我看来不大正常的国学热。(在“传统经典的不同读法”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