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篇文章,对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牛市就是一场群众运动
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
作者:ao4 提交日期:2007-4-17 20:23:00
本文的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是错的,请阅读者慎重对待。
我认为大部分开放式基金不适合长期投资。
1,长期投资的艰巨性。
很多朋友都是在牛市接触到开放式基金的,被它的赚钱效应所吸引,基金投资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专业投资知识也可以赚钱,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的散户是被庄家玩弄于指掌间的,现在大家借助开放式基金这个渠道入市,已经聚沙成塔成为了股市上资金量最大、底气最雄厚的松散利益集团。
牛市里谁都知道捂股是王道,在牛市的强趋势上升格局里,不考虑人性来说,任何一次因为恐惧而卖出都是错误。针对的解决办法有很多,本质上是要克服“恐惧”和“贪婪”,这点说易行难,真能做到那么离大师级别已经不远了,我有一个比较肤浅的办法可以尝试:避免倒金字塔策略。
关于倒金字塔策略问题以前已经有过介绍,我转贴一下相关内容凑凑字数。
引用格罗克.马克思的一句话:“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在牛市里红利再投资不断地把分红放回股市,自然能拿到良好的复利效果。可是这么做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倒金字塔型策略。
倒金字塔型策略,不断地将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同一个基金(股票),增加我们的风险暴露。它的结构非常不稳定,当股市逆转时,倒金字塔容易倒塌。有位前辈说过“……这种方法非常流行,其效果是如此惊人,以至于很多人的第一次买卖也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次买卖。”股市里不是比谁能赚得更多,而是谁能活得更久。不能忘记,这是世界上最艰巨的市场。
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股神杰西·利弗莫尔的。杰西·利弗莫尔因为准确预测到1929年-1930年的大崩盘并从中牟利而闻名于世。1931年初,他的个人财富高达3000万美元。在他的一生里,杰西·利弗莫尔一直把股市赚来的钱都投回到股市中去,一点都不留下以防不测。股神56岁时,可能和他的酒鬼妻子有关,他的财富顷刻化为乌有。两年时间里杰西赔光了所有的老本。1934年3月4日,他宣布破产,债务高达200万美金。
杰西·利弗莫尔从来没能挽回损失,1949年11月28日,他走进Sherry-Netherland饭店的酒吧,喝了两瓶马提尼酒后,他掏出笔记本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的人生是个失败,我的人生是个失败,我的人生……”。然后走进洗手间,掏枪自杀。
简单说,基金投资的倒金字塔策略就是红利再投资,不断把自己的收益放回股市去滚雪球,这样做可以起到良好的复利效果,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举例(这个例子是贺振宇老师告诉我的,谢谢贺老师教诲),某甲有资金100万,投入股市上半年收益50%,达到150万,下半年股市爆挫某甲资产跌50%,降低到了75万。求算数平均数应该是不亏不赚,但实际上因为某甲运用了倒金字塔策略把股市盈利又返回到了股市所以受到的损失更大。
针对现在股市火热的行情,如果因为恐惧而产生了退缩的想法,那么或许可以先把自己的收益提出,转化为MONEY,这样既可以保持牛市带来的收益,也大大降低了股灾时需要付出的损失。
多说一句,大部分投资者对基金的认知都是从基金公司的官方宣传得知的:比如“高手选择红利再投资,新手选择现金分红”,仿佛现金分红方式没有可取之处一样,这是偏颇的。首先基金公司的分红默认是现金分红,这是证监会规定的,我国的强制法律,现金分红就是分钱,红利再投资就是分基金份额,现金分红不掏赎回费,红利再投资不用申购费。二者都有各自的长处,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高下之分。
咳咳,高中时我出了名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在看来非但没长进反而更加堕落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牛市里说长期投资说定期定投有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长期投资的痛苦和折磨。定期定投这个名词据说是牛市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我没有确认到,Baidu不出),熊市里没有基金公司敢提,04、05年定期定投就代表着不断亏钱,而且明知道黑暗无光没有希望还是要把自己的血汗钱砸进去实在是需要对长期投资的精神领悟得非常透彻。当然也需要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爸爸妈妈丈人丈母娘支持才行。
一般认为长期投资的关键是时间要长,入场时点并不关键,这里我还是举出东京日经225指数的例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经225指数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牛市,涨势凌厉异常,最高点位38957点。出来混迟早要换还,市场疯狂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从最高点开始长期走熊,到今天17年以来一直没有收复失地,截至2007年4月13日收盘在17363点,还没到达历史高点的一半。
这是一个惨痛的案例,日本八十年代和我国现在有相似之处,房价股价双高,通货膨胀,本币升值压力等。现在我国股市毫无疑问也是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如果现在进行长期投资,势必需要经历一长段非常痛苦的熊市,眼看自己的资产不断缩小。也许有朋友会指出日本人股市的17年还不够长,不能算长期投资,我已经做好了投资99年的准备。那么我只能表示对大家长远宏观战略眼光的钦佩。只要国家不垮,没有发生全面战争,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一定是长期走牛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是不是所有在牛市里决定做长期投资,期望现在的十万在未来某一天能复利到几千万的朋友都有如此高的革命觉悟,我表示疑问。
长期投资/定期定投的决定在熊市里做出,可能更加有说服性。
另外,长期投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比如投资99年算长期投资了吧,估计大部分人会认可的。那么投资98年11个月呢?算长期投资吗?如果算的话那么98年10个月呢?98年9个月呢?这似乎陷入了一个类似秃头悖论的死循环,这么推导下去估计最后一个礼拜也能算长期投资了,显然是不对的。
长期投资除了需要投资时间比较长以外还有一个更关键更核心的特征,就是不预测市场。不预测市场这个观点很多人都讲过了,我最先是从Laok那里学来的,但是一直没有能够领会,直到看了晓湖的博客《投资基金中的长期持有》才顿悟,转贴部分:
“黄金十年”和“长期持有”
去年,我就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股市将迎来“黄金十年”之类的说法。最近,我甚至还看到了有说“黄金二十年”的。看来,不少人是把股市的“黄金十年”和“长期持有”联系起来了。
我认为,“长期持有”与“黄金十年”毫无关系。“长期持有”是一种投资态度,是一种不受市场环境影响的态度,它的基础和精髓就是“不预测市场”。“长期持有”并不是一种操作策略,如果一个人是因为“黄金十年”,所以打算“长期持有”,那么归根结底他还是在“预测市场”。
我们很难不将“预测市场”和“波段操作”联系起来。如果一个人“长期持有”的信念是建立在他认为股市将经历“黄金十年”这样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他还是一个波段操作的投机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别人做几天、几个月的小波段,他做几年十几年的大波段。要是这样也号称长期持有,岂不是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让那些短线投资者所不齿?我们大可称他们为“虚伪的”短线投资人。
我们不是专家,对于“黄金十年”的说法根本无从求证。所以,要是打算“长期持有”,就不应该在意将来到底是什么样的n年,是黄金?黑暗?震荡?亦或是平淡。
这是目前我看到的关于长期投资概念最深刻的表述和思考。长期投资是不管未来是黄金十年还是塑料十年,哪怕明知道会有股灾、经济危机也要继续下去,长期投资相信的是时间、复利、国家经济整体向上。
同时长期投资也有可能极大的浪费资金的运作效率和机会成本。
关于长期投资的艰巨性问题就先讨论到这里。我同样认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没有高下之分,只存在哪种投资策略更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以及性格特征。同时对长期投资的艰巨性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最怕就是打着长期投资的幌子,在熊市里害怕割肉捂股捂基多年,等十几年好不容易解套了市场好不容易开始走牛的时候,在如释重负的心理下在落袋为安的心理下在家人的怂恿下却赎回了。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熊市里不割肉那不是本事,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解释是“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牛市里捂股也很正常,行为金融学可以理解为“避免后悔心理,随大流”,真正考验投资者对长期投资信念坚定性的可能是熊转牛的股市急剧动荡期,我观察了不下300份基金年报,股票基金在06年一季度二季度的净赎回潮最是让人遗憾。
2,长期投资基金产品没有考虑到基金公司的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
一般的基金公司成立不过3年时间,只看一家3年时间的股份有限公司就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它管理是值得商榷的。基金公司的本质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还是盈利?
随便举几个例子:
a,业界口碑最好的最有百年老店相的被无数高手称赞的上投摩根公司06年主打产品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健老鼠仓事件,这新闻实在是太悍然了。
b,大成300指数基金的奇怪分红,净值表现连续多日与目标指数变化严重不符,彻底丧失指数基金的意义。(具体请见“6个人小世界/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教育,从大成沪深300分红开始》,链接http://huangliang0825.blog.sohu.com/41619599.html)
c,据去年年报数据,动用公司资本金或风险准备金弥补货币基金投资损失的基金公司主要有:易方达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公司和招商基金公司。上述基金公司共动用3.45亿元自有资金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d,博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裕元是该公司旗下首只封转开的产品,将于本周四终止上市。但该基金的债券差价收入表现却十分蹊跷。有关数据显示,基金裕元的债券差价收入为-941万元,而博时旗下的货币基金博时现金收益与中短债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其债券差价收入分别为2295万元、884万元。
作为一只资产封闭运行的封闭式基金,基金裕元不存在出于基金赎回需要、被动抛售债券的情况,博时基金公司有责任向公众解释,为何在同一个投研平台下,会出现封闭式基金债券差价收入为负,而货币基金与中短债基金债券差价收入为正的情况。
e,在2003年6月—2005年5月的两年期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鹏华基金公司运作的社保基金104组合实现的年收益率为10.17%。与此相反,鹏华基金公司旗下4只封闭式和4只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相当令人失望。在基金普华、基金普丰、基金普惠、基金普润等4只封闭式基金中,虽然基金普润的净值增长率最高,但也是-9.05%,而垫底的基金普华更达到-23.90%。鹏华行业成长、鹏华普天收益、鹏华普天债券和鹏华中国50等4只开放式基金,同样没有一只出现正增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鹏华普天债券是-0.07%,最低的是鹏华中国50的-14.40%。
我想说的是,投资者落花有意希望长期投资,基金公司也许流水无情,目光并没有那么长远,可能官方宣传的长期投资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不可否认的是,开放式基金是我国现有理财产品中透明程度最高的,有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3,开放式基金的高换手率。
以前看报纸,国外成熟市场基金评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换手率,这东西在我国是被隐讳的,需要自己拿计算器啪啪啪算。国外开放式基金的换手率平均25%,而我国06年水平大约是200%到400%左右。
列举几个极端情况,06年持股换手率超过1000%的基金产品名单:
普天债券 持股换手率 4,355.58%
盛利配置 持股换手率 2,024.09%
华富优选 持股换手率 1,867.55%
嘉禾精选 持股换手率 1,772.79%
荷银预算 持股换手率 1,337.73%
世纪分红 持股换手率 1,275.61%
德盛安心 持股换手率 1,185.84%
大成精选 持股换手率 1,093.94%
中海成长 持股换手率 1,009.39%
天治核心 持股换手率 1,006.94%
长期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困惑在于,基金投资管理团队的持股并不是长期投资,等于是投资者长期雇佣了一个职业波段操作手打理自己的财产。
我国开放式基金换手率偏高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1,基金份额申购赎回频繁,基金经理被动操作(这正是持有较小规模基金的一大风险)。2,某些基金公司为证券公司做交易量。3,基金经理操作风格决定。4,新兴市场特征决定。
在这里插一段,我喜欢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的原因之一就是阿尔法的低换手率让我很迷恋,06年114.26%,在业内属于较低水平。有时候我想基金投资的高手和新手的差别在哪里?收益率?显然不是,很多高手06年至今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也就平均水平,就算FOF做得再好,07年1季度又有几个能超过全仓中小板ETF的?这个也是所谓的基金高手地位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归根到底人们是实力崇拜的,股票高手们证明自己江湖地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荐股,两个人各拿一只股票出来PK一段时间的收益率,选股选时能力一下子就能被检验出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股票投资的精髓之一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钱买入合适的股票。但是基金投资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至少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有谁FOF做得让我心悦诚服的(选出未来一段时间涨幅最理想的开放式基金的难度非常大,如果真能做到,那么他也完全可以稍加修改选择出预期涨幅最大的股票,而收益最高的股票所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收益最高的基金收益)。基金投资属于社会分工下的产物,就和病人和药品一样。药品的研发、制作流程非常复杂,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如同基金公司的投研流程,有报表啊、上市公司实地考察啊、券商研究人员推介啊什么的。相对的病人选择药品就简单很多了,无非是感冒了吃感冒药如果附带上呼吸道感染再吃些消炎药就可以了,同理选择基金无非就是挑一个口碑不错公司里的名字听着还顺耳的产品就可以了,最多注意一下晨星评级和业绩比较基准,晨星评级具有参考性(但是没有指导性),尽量不要选择1、2星的产品(普通投资者还是选择白马基金比较好),业绩比较基准可以简单告诉我们这只产品的预期风险有多大,挑选一只符合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分工下,不需要投资者有很专业的知识,否则这是社会的倒退。
我认为基金初学者和高手的差别之一在于偏执。高手对自己的投资理念的不断学习、改进、完善所带来的偏执般的坚定信念,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以我为例,当然我离高手还差得远了去了,我的偏执在于认为(转贴一段)我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从一个错误上升到另一个错误,年轻的好处就是有错的权利,加上开放式基金这个东西是个外来的玩意儿,国人都不是很懂,也不知道是不是符合我国国情,更加助长了我努力错误的气焰。可以说,学习的过程让我很迷恋。每天都能纠正一个过去的错误,又时刻准备着被哪天订正。永远接触不到终极真理,但是感觉自己实实在在地在一步一步成长。
长期投资/定期定投的有效性在我国还没有被试验过,大部分朋友都是拿美国的数据在说话,到底这东西适不适合我国国情还不一定。恐怕一切都需要拿时间做最后的定夺,真的到了三四十年后的某一天,长期投资理念得到了最严酷的检验,估计那时看帖的大部分朋友也都淡然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几十年,究竟是享受过程还是追求结果?我选择前者。长期投资追求的或许不是行将入土前的那几千万,而是几十年来对自己处事理念不断验证的充实感。
从青春期开始我的叛逆心理就很重,对一切事物都抱有质疑的态度(最喜欢质疑自己),比如基金公司所带来的官方宣传:红利再投资好,长期投资好,定期定投好,基金投资是团队协作基金经理不重要,基金投资组合等等,我都曾经思考过,至今还不能定论。
关于基金经理不重要问题,我认为,基金经理对于一只开放式基金产品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基金公司宣传时出于某些考虑(如不想受制于个人,强调制度建设),往往强调基金投资是团队合作,基金经理的个人权限很小。先入为主,在以基金公司为主导的宣传教育下,大部分基金投资者都认可了这个观点。通过半年来对基金产品的实际考察,我认为是偏颇的,基金经理很重要,对一只产品的影响至少占50%。
举三个实例:
a,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蒋征的华夏大盘除了名字相同外绝对不是同一个产品。
b,嘉实主题的投资策略是为王贵文量身定做的。
c,吕俊的一段访谈:“上投摩根招聘研究员,第一个问题就是:一张报纸上确保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还有,回忆你学习过的教科书有哪些错误?”吕俊介绍,“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把80%的应聘者淘汰掉,因为大多数人都太容易盲从。”
我认为这段访谈很好的证明了基金经理对基金投资团队的重大影响力,作为基金投研团队的核心人物,基金经理肯定会参与到基金行业研究员的招聘环节中,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是按自己的投资思路来录用人员的。基金经理只招自己喜欢的人。上述访谈,吕俊明显的潜台词是:我招的研究员,要看报纸,要看教科书,要不盲从。
另外一点是基金经理的性格一般比行业研究员要强势得多(只有偏执狂才能做到基金经理)。
关于换手率问题,虽然我偏向于低换手率风格的开放式基金,但是偏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还是引用吕俊说的,“投资的本质之一,就是确立你与大众的距离。”吕俊打了个比方,要是生在文革、反右运动的时代,你应该怎么做?“盲目跟从或者太过理性都会被运动的巨浪淹没。思想上要保持清醒,行为上又不能脱离群众,只是必须明白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与群众在一起的,牛市就是一场群众运动。”
这段话非常关键,投资不能站在散户这一边也不能完全脱离散户,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去利用。反例是03年的王,博时价值增长,成也汽车股败也汽车股,因为肖华的投资理念非常偏执“长期投资,集中持有汽车股、航空股”,离群众的距离太远,最终只能选择更适合他的对短期业绩排名压力不大的私募基金业。
值得注意的是,05年博时价值增长的换手率是108.52%,04年换手率158.31%,属于业内较低水平。在群体性高换手率的我国股市里,选择价值投资的捂股不动,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运气(不知道富国天益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不得不说我是无可救药了,扯得太远了,回到长期投资这个主体问题,进行第四段。
4,个股或者是ETF更适合长期投资。
个股适合长期投资这点很容易理解,美国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们没有哪个是持有开放式基金成为暴富的,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只能是个股。
冯琦红老师曾经在一个昏暗的下午指着一台486机器的带着灰蒙蒙保护屏的球形屏幕对我说,她纵横股市十几年,现在反思,真正赚到钱的,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就那么几个股票。
个股的风险比开放式基金大,更适合长期投资去抚平它们短期的波动,长期看留下来的只是丰厚的回报。关键性的难点在于,一定要选择有成长性的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个股。选择个股更加有技术含量,我喜欢。
个股的退市风险我是这么考虑的,上投摩根作为我国口碑最好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注册金是1.5亿人民币,我拿地产业当之无愧的王者万科做比较。究竟是相信上投摩根更容易倒闭还是万科更容易倒闭?我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面。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基金行业,万科的规模,管理层的高度都是上投摩根无法比拟的。在王石面前任何职业经理人都黯然失色,作为完成7+2的牛人,那种举重若轻的王者气度实在是让人迷恋。
当然我不是说准备长期投资万科的股票,只是一个比喻。
ETF相对个股的预期风险收益要小,是准备长期持有开放式基金产品投资者的更理想选择。
ETF所独特的“一揽子股票换基金份额”特性我曾经非常不理解,觉得ETF麻烦,还是我国发明的LOF更加实际,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ETF是1990年诞生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E)的革命性产品,从1993年美国第一只ETF基金SPDR的出现就开始在美国迅速发展。而LOF只是深圳交易所发明的小玩意儿。
ETF最大的优势在于,基金公司没有办法玩拆分、分红、净值归一等伤害老基金持有者的营销活动。ETF是最纯粹的指数基金,完全可以避免类似大成沪深300、嘉实沪深300那样的奇怪分红事件(指数基金的分红完完全全是无耻的,指数基金的精髓在于复制指数,完全跟踪指数的走势,并不是以超过指数表现为好),我国目前有5只ETF产品:华夏中小板ETF,华安上证18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圳100ETF,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可惜的是还没有跨上海深圳两市的ETF产品出现。
另外因为ETF产品面对赎回时并不需要卖出股票或支付现金,所以不需要保持很高的现金仓位,以华夏上证50ETF为例,06年底它的股票持仓高达97.97%,而一般开放式基金是不允许超过95%的。这也是ETF产品更能保证紧跟指数不失真的原因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是典型的弱势有效市场,靠投研、消息、人脉、技术分析等等都有可能获取比市场平均更高的收益,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动型基金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只是随着开放式基金发行的越来越多、整体规模的越来越大所带来的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比例持续减少,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越来越大,现在这种机构吃散户的现象会减少,最终我国股市一定会发展成为机构投资者间的PK。当市场上都是机构的时候,那么我国离半强势有效市场也就不远了。主动型基金将遵循万有引力很难长时间超越指数的走势,被动投资的ETF的价值将真正体现。在这之前,我们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思想上做好迎接ETF的准备,而实际操作中,仍然以投资优秀的主动型基金为主。
超越市场一点点儿叫领先,超越市场很多叫烈士。
写到这里文章已经接近尾声,请允许我感谢四个对我开放式基金学习至关重要的人。
排名分先后:
1,李嫣。我女朋友。没有你,我什么都不是。
2,陈东。申银万国昌化路营业部经理。牛X最好的现实注释。
3,孔宪峤。师傅。您所带给我的金融体系整体观、全局观徒儿一生受用,并且您对业务是那么的熟练和权威,让我充分领会到了厚积薄发的含义。
4,冯琦红。申银万国昌化路营业部咨询主管。冯老师您对我的教诲,您所独有的对图形的准确把握,您对基础知识不厌其烦的讲解,往事历历在目,谢谢您。
[
本帖最后由 owl 于 2007-4-27 15: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