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记录成长

记录成长

开篇先介绍一下情况吧。虽然自己已是一个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了,虽然孩子9月就要上小学了,但似乎就在这个学期才开始真正思考怎么做好家庭教育,或者说是真正思考如何做好兼顾知识学习、品格培养的家庭教育。做班主任接待家长,告诉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有时也帮家长出点点子,以为肯定有效果,但事实不尽人意时,不会去想是点子出错了,而是怀疑家长执行的力度和毅力。唯有当自己的孩子也要在玩乐之余,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玩乐和学习的缝隙中挣扎之时,才想到做家长的难处。儿子是个开朗、聪明的孩子,尤其是语言发展的特别好(所以话特别多,跟任何人都能找到话题,人际关系很不错),但同时有着畏难、缺乏钻研、逆反心理强、毅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等毛病(比如学围棋只学了2个月,围棋课1个小时内可以坐着不动但脑子也不动,看着难受,我也就放弃了,因为我自己也没兴趣)。因为放弃了围棋,我就让他学写毛笔,从2月份开始每天晚上就多出了一件事——写毛笔,而且一写最起码要半小时,有时就1个多小时,忽而晚上的时间变得紧张了,又想让他早睡又想要给他认字还想给他做点算术再想给他阅读故事,每天都在匆忙中指针就指向了9点。除了时间紧张之外,母子两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为了写得多少,为了学习的态度,一向以冷静自誉的我甚至把墨汁涂到儿子的脸上,虽然心疼但更多是心凉,我都不愿理睬我亲爱的儿子了。如果没有知识学习的压力,我可以在玩中在观察中慢慢教给儿子生活的常识和一些初步的“科学”,但一旦当那个所谓的知识悬在我头顶的时候,我急了,我急功近利了。有2个星期多的时间我迷茫了。.

TOP

我开始反思(现在教育中最流行的语言),开始寻找出路。有同事推荐说看一看《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吧,图书室的书被其他老师借走了,就挑选了一本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看啊看,还做了阅读笔记,然后发现家庭教育是要象课堂教学一样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策略。曾经给家长出的点子不是不实用,而是情况发生改变后的调整没有及时跟进。我的教学是如何取得效果的,我的家庭教育也可以效仿,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我戏说是制定作战方案,用爱和科学做战术。
又看到别的妈妈们在网上记录孩子的学习生活很受启发,这也是无形中的一种监督和鼓励,所以借旺旺网的宝地开一片育儿的天空,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TOP

期待您的记录,相信我们也能从中成长!八卦一下,请问您是实小老师吗?.

TOP

先来记录儿子昨晚的一则事。
餐桌旁就我跟儿子,快要结束晚餐时,不知讲了哪件事,很自然的过渡到孩子身上的毛病(前一天跟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儿子爱管闲事自己的规矩又做不好,跟小朋友的话多),我随口说了一句,有的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孩子还没听明白意思,我就让他表态,这句话是赞扬还是批评呀?他说是批评,大概是听到矮子两个字了。然后我就开始举例了:有个车站,每当上车大家都是用抢啊挤啊的方式上车,要上车的人总是在旁边唠叨,插队是不礼貌的,要排队讲秩序,但说的人往往又是其中抢挤的人,这个就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话音刚落,儿子说,妈妈,这个不就是我吗!呵呵,当时我还没想直接往他身上扯呢,他自己先对上号了,省了我很多口水。想想,是呀,孩子天性都有着善和辨别是非的本能,拿别人做例子,不直接指到他身上,他会减少一些心理负担,从而更理智更清楚地认识是非。而且在心情愉悦时做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而有一天,第一个人在等车,第二个人排在第一个人后面,第三个人来了也没说话排在第二个人后面,第4个人···第5人···第6个人会怎样做?”我接着往下编。儿子说:排在第5个人后面。对了,有时要制止别人不需要语言,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儿子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要用行动给同学做榜样,而不是用嘴巴说。说的时候,态度诚恳。.

TOP

我是中学老师,所以对幼儿的心理缺乏研究。之所以在这儿开辟是因为我想一直记录下去,因为儿子可能会上实小,也可能会上杨波。.

TOP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笔记,跟大家分享1

超限效应  给孩子留点空白

当你的孩子无意或者有意犯下一个令你气愤的错误,你是不是批判了一次、两次之后,还觉得不够解恨?于是你不厌其烦为他讲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愤怒!他不是愤怒你不该批判他的错误,甚至在你前两次批判时他还曾下定决心以后好好表现,让你不再为他生气!然而,当他发现你根本不相信他能记住你的批判,你对他根本不信任时,他会坚信你根本不是一个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帮 他改进错误的人,而简直是一个十足的无法容忍任何错误的恶魔。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一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同样,表扬也要针对具体的行为,切不可泛泛表扬。
当向学生或者孩子讲述某个知识、道理以及布置作业是,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TOP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笔记,跟大家分享2

小步子,大目标  连锁塑造

连锁塑造就是指通过小步骤反馈来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首先要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要进行反馈或强化,对于鸽子而言就是喂他食物,最终达到最后的大目标。
比如孩子贪玩,开始时,只让孩子学习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的事情作为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习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习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或者给予其他奖励。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习的时间。
连锁塑造还有另一种应用形式,就是倒序交一些复杂的程序。比如穿衣,父母把穿衣分成6个步骤,先有父母完成前5步,让孩子完成最后一步,一段时间后,父母完成前4步,让孩子完成后2步,再慢慢过渡到全部完成。
连锁塑造应用于教学,就是“跳一跳,摘果子”。分解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小的步骤,让学生“跳一跳”后就能摘到小果子。.

TOP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笔记,跟大家分享3

为何工作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是说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人的工作欲望不仅不会增加,有时反而降低,甚至变成二者之差。这种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这个效应说明,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至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热情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工夫,使学生从内心感到喜欢这些材料,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只有在学习中大道了这种境界,才能不去计较有没有给予表扬和报酬。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应该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对于坏习惯,教师可以刻意将奖励与做某件事联系在一起,是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对奖励的追求上来,通过调控奖励来控制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TOP

看了深受启发。以后会经常关注你的记录。
我家的儿子和你家的状况相似,也是个开朗、聪明的孩子,尤其是语言发展也很好,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话题聊上半天,
并且也有畏难、缺乏钻研、逆反心理强、毅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等毛病,.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鹿儿妈妈 于 2009-4-10 10:54 发表
看了深受启发。以后会经常关注你的记录。
我家的儿子和你家的状况相似,也是个开朗、聪明的孩子,尤其是语言发展也很好,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话题聊上半天,
并且也有畏难、缺乏钻研、逆反心理强、毅力不足、 ...
谢谢关注,一起探讨,一起努力。.

TOP

允许孩子犯错误

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你只要考察哪些成功者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大量的失败、错误当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一个人,,只要他活在世上,永远都有出错的可能。人们早就忘记这个道理了。许多家长一位孩子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出现的错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当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的时候,成人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就加以提醒,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有时候,在成人认为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我们大人也会常常出错,为什么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呢?人的优点总是伴随着对于缺点的克服而生长出来的,一个缺点也没有的人是平庸的。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的同时,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哎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把孩子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TOP

“家长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孩子。这样盯下去,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全是毛病,孩子做的全是错事。现在的家长活的真累啊,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者缺点本来很小,天天盯着,天天暗示,那些缺点就像上了化肥,迅速生长,直到缺点大得覆盖了所有的优点。”

有道理,成长不能拔苗助长。.

TOP

说得是没错。
问题是一到发生的时候就控制不住了呀。。。
平时没看到也就算了,可看到了,难道就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犯错,然后再事后指出吗?
问题是,有的错误或许可以等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纠正,
但有的错误一旦发生,导致的结果或者说付出的代价将是很大的。。。
要掌握好这个火候,实在是太难了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鹿儿妈妈 于 2009-4-13 10:06 发表
说得是没错。
问题是一到发生的时候就控制不住了呀。。。
平时没看到也就算了,可看到了,难道就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犯错,然后再事后指出吗?
问题是,有的错误或许可以等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纠 ...
说得很有道理。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时机和火候就是艺术的入门。看到你的留言,我想起了胡适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里面提到:一旦犯下大错,母亲在临睡之前就一定会处理掉,而一些小错每每都是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再来提示和纠正。不知这里是否有借鉴作用。.

TOP

骧骧妈描述的情景和我们很相似。我家小儿今年也要上小学了,聪明调皮但又很叛逆,我们每天在育儿方法上经历着“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折磨,身心倍感疲惫。读了你的帖子深受启发,作为家长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问题将迎刃而解。万事皆在心态。时刻关注你的记录。加油哦!骧骧妈。

[ 本帖最后由 浩飞妈妈 于 2009-4-13 12:07 编辑 ].

TOP

昨天晚上写毛笔,又忍不住声音高了。
想想上个星期他还是很高兴很听话的写的,这个原因总是出在做妈的身上。分析一下,一是写的量比上次多,二是错误的地方重复太多遍,变成了唠叨,影响了情绪,三是有另外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看来必须在写之前,明确要写多少,自己的缺点在哪儿,看写的时候有没有改进,留一点空间做为竞争上岗的地方,还是必须采用激励机制。光写的量多质不高是没用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浩飞妈妈 于 2009-4-13 12:06 发表
骧骧妈描述的情景和我们很相似。我家小儿今年也要上小学了,聪明调皮但又很叛逆,我们每天在育儿方法上经历着“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折磨,身心倍感疲惫。读了你的帖子深受启发,作为家长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 ...
谢谢鼓励!
我觉得家长跟孩子一起犯错,一起思索,一起成长,也会一起成功的。

[ 本帖最后由 骧骧妈 于 2009-4-13 12:22 编辑 ].

TOP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2章

从上周三开始终于拿起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开始觉得没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实用,但看着看着还是心有所动。如果说《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比作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那么《谁》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自己明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要难实现的多。
当看到在李跃儿在对待学生和家长无比耐心,而回到家则是一脸疲惫的时候,真是有同感。自己的同事中在学校无比耐心而回到家则不能与自己孩子好好沟通的有多少?除了疲惫两个字之外,对自己做母亲的责任认识不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先让自己的心中弥漫着幸福,才能用这个幸福感染别人。如此想来,我最缺少的是对老公的耐心,还好,他比较包容我,不过,也要改改对他的态度了。.

TOP

孩子的幸福在哪里?
有一次,我劝说儿子说:骧骧,长大了,该一个人入睡了。儿子说:我觉得妈妈每天晚上陪我入睡,就是一种疼爱。说着,眼眶红了,眼泪也无声地掉了下来。曾经一度认为能单独在一个房间睡觉就是一种独立意识的培养,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无论孩子多大了,尤其我觉得是在小学毕业之前,抱抱他,陪他一会儿,他的内心会趋向宁静和幸福,不要在这个时太在意孩子是否会变得娘娘腔。.

TOP

回复 16#骧骧妈 的帖子

我们现在规定每周一三五写毛笔,每次写2张(每张写16个字)。昨晚写“在”和“大”,儿子不愿写“大”,觉得很难写好结构。确实越简单的字越难写。好说歹说写完了“大”后,儿子要哭出来了,说:“你看,这么难看!我不要写你非要让我写。”我让他换个角度看整张纸上的字,非常象一排排迈开大步跳舞的人,整齐划一,形象的比喻让儿子破涕为笑。我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下来。呵呵,如果不是昨天看了骧骧妈的帖子,昨晚肯定又是一场母子战争。“育儿也是一种艺术”。谢谢了,骧骧妈。你的见解是我的育儿法宝。.

TOP

引用:
原帖由 骧骧妈 于 2009-4-13 13:45 发表
孩子的幸福在哪里?
有一次,我劝说儿子说:骧骧,长大了,该一个人入睡了。儿子说:我觉得妈妈每天晚上陪我入睡,就是一种疼爱。说着,眼眶红了,眼泪也无声地掉了下来。曾经一度认为能单独在一个房间睡觉就是一种 ...
说得对,“不要在这个时太在意孩子是否会变得娘娘腔”。男孩终究会长大,会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儿时母亲对他的爱将会温暖他一辈子,成为他心里永远的依赖。要学会逐渐从“严母”变回“慈母”,只有爱才能感化一切。.

TOP

引用:
原帖由 浩飞妈妈 于 2009-4-14 12:08 发表
我们现在规定每周一三五写毛笔,每次写2张(每张写16个字)。昨晚写“在”和“大”,儿子不愿写“大”,觉得很难写好结构。确实越简单的字越难写。好说歹说写完了“大”后,儿子要哭出来了,说:“你看,这么难看!我 ...
好高兴,昨晚你们家避免了一次母子不愉快,母亲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补药。
我现在觉得,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愉快的学习,而且愉快是第一位的。只有孩子情绪好了,学习才有效果,这两天在想,教育孩子必须绕圈子,想直奔目标比较难。.

TOP

读《谁拿走了孩子幸福》第3章

读这一章对《司马光砸缸》案例很感兴趣,孩子必须有了自己的体验之后才会关注类似的事件,听的认真了,思考的认真了。在教孩子之初先要让孩子进入学习的情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同时摘录了关于赏识的片段,觉得万事开头难,眼里就看到孩子的错误,不打骂孩子,不批评孩子,是很难。但过了这个卡后,等到进入良性循环之后,相信无限风光会在眼前。
“赏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有个心理承受能力。赏识必须找到具体所指,避免笼统的夸奖,帮助孩子发现做好的地方。比如孩子做了一件事,这件事里有一部分做得很好,你就要具体指出来,用配对的语言,如:这个地方很不容易做到,你竟然做到了。决不能泛泛而论,如: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等。孩子写了10个字,你说:你这6个字写得真不错。这样孩子就会用6个写得好的字与4个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人们一般都将赏识当成了只有正面一种方式,这是对赏识的误解。赏识,既可正着来,也可以反着来,既可赏识他的优点,也可以从他的缺点中找到赏识的契机。示弱也是一种很好的赏识方法。正面的赏识一定要在点子上面。”.

TOP

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很重要

从昨天开始,早上6点40分就把孩子叫醒了,母子俩运动一下就开始进入朗读。昨天读了一段故事,今天读了一首诗,还在起步阶段,今天回去还要抓住这个事件进行表扬,要坚持!.

TOP

一则趣事——买东西

前天做菜时发现黄酒没了,就支使儿子去小区内的便利店买。小子倒是很爽快的关掉电视机二话不说拿起我的钱包就去了。回来时也说的很清楚,1.5一包,我用2元钱,人家找我5毛,忍不住表扬,又想到创思班正在教纸币和硬币的内容,就想着以后可以多锻炼。
昨天说要去买冰激凌,我给了5元,跟他说这个钱肯定够了,回来要告诉我用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没多久就跑来找我了,我问:零钱呢?他说没得找了。我惊讶!冰激凌要这么贵吗?以为自己平常不大买冷饮不懂行情,就问他,你怎么买东西的呀。“我进去问,有5元钱的冰激凌吗?人家就给了我这个!”晕啊!.

TOP

昨晚毛笔练习的还是提,这个提够难写的,总算有点入门了,不再画成一颗笋了。态度还可以就是错的地方改不过来,尤其是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最后几个谁来写,他就更兴奋,乐意写就可以了,也不能要求太高。
写完了,要拼一个3D的东西,现在比以前有耐心一点了,一个感觉是:孩子是在慢慢的长大的,妈妈也要耐心一点等待孩子的长大。
今早又诱他入彀,让他大声地朗读了几首古诗,慢慢来,他会喜欢上朗读和阅读的。.

TOP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4章笔记

P194  像画画,要是在西方国家,孩子的家长很少抱有功利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得到精神享受,受到熏陶,我们是把知识、技能看作目的,而不是看成手段了。
因为成人的功利造成了孩子的痛苦,成人的功利造成了孩子的功利。

P195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但是因为不清楚它是什么样子,所以,当创造力来临时,往往会不认识。
以李跃儿的这句话为戒,家长不要轻易抹杀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

P196  我们说为人父母苦,苦在哪里?并不只是为他们谋取衣食住行时所要付出的大量劳动,更包括在孩子不尽人意时所要付出的超常的耐心。
这种苦现在都快变成父母的煎熬了。.

TOP

家庭阵线的统一

这两天公婆终于回上海了,但我的心情莫名奇妙的转变了。前2个月,公婆不在家,虽然忙得跟打仗似的,但我能平心静气跟他说话,而现在,对儿子的声音又提高了几度。思考一下发现原来是心里的一种担忧使然:怕爷爷奶奶宠坏了孩子,所以我必须严厉;怕他爸爸给他乱买玩具,所以我必须控制用钱,教育节约。但事实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钻空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从而养成说谎的习惯。我家小子好像已经有这个苗头了,经常胡言乱语,你都摸不准是孩子的想象还是什么。看来我还得调整心态,慢慢疏通这个关节啊。.

TOP

开心的一天

周六是儿子上青少年活动中心学习的日子。今天早上的看图说话课放在了一楼大厅里作才艺表现,儿子的表达没有问题,胆子也很大,自然大方,自然赢得了他们组的冠军之一,在作为评委的环节中也照顾到那些胆子小的朋友给他们投上勇气票。相比之下,我这个老妈在发言的时候总是易激动,或者说胆怯。嗯,在这里再赞一个。
中午趁着等下午课的时间里,母子用游戏(这个游戏是临时想到的)度过来快乐午休时间。拿出上次创思班老师的一个奖品——骰子来掷点子比大小,一开始就是谁赢谁来在纸上写字,但明显孩子的兴趣不高(反思一下,是去年开始教识字用了强硬的办法留下的后遗症),那就比几个回合看看谁的总数大,赢得的就吃水果吧。呵呵,20以内的加法作得多了,减法相对就少了,不过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好多了,不象昨天晚上各自出题靠对方那样既不情愿又错误百出了。晚上从网上学烧两个菜犒劳一下今天的冠军。.

TOP

很用心的妈妈。
丁当今年也上小学了,我们明天早上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跳舞。
多交流哦。.

TOP

一个好妈妈

我每天的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给女儿的,每天帮她记录幼儿园本领、督促她完成描红等一些作业,觉得自己比较辛苦,现在在旺网上一看,大部分都是好妈妈,而且还能整理出这些成长经历,所以说在旺网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氛围太好了,我很喜欢这个氛围。.

TOP

回复 30#丁当妈 的帖子

大家都是用心的妈妈。只可惜我们报的都是周六的班,要不的话还可以当面交流。.

TOP

回复 31#DoraWu妈妈 的帖子

dorawu妈更是一个用心的妈妈,我们的孩子肯定会在爱的滋润下快乐成长。.

TOP

无奈的现实

在WW上看到家长们在讨论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心里是苦涩和无奈。苦涩是为孩子们的,无奈是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繁重的学业负担已经造成了教师学生的恶性循环,但当中有没有家长的责任,我觉得值得思考。还有有WW上那么多有见地的家长开始关心教育,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改革的道路是艰难而又光明的。
我就拿周五的两件事来说吧。周五早上考英语,考试8点开始,我7点40分进教室看一下学生情况。进去一看傻眼,学生都围在一起说闲话,甚至有的在打闹嬉笑,这可是年级里的好班阿。作为班主任(临时带1学期)我委婉的提醒可以复习一下,这时,外语老师也过来跟我说起班级情况,我们俩在门口讨论着他们的这种现象,班上竟然没有同学有所行动拿起书本复习的。常说:临时还抱佛脚呢,现在佛脚没人报。考试结束,我又进了教室。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完成学校任务的随笔,在老师说的时候,有一位男同学脸涨的通红,紧张的象是心提到了嗓子眼了,等到老师说出中队长以上的学生要认真写老师会从中挑的时候,手不停地拍着胸口,因为他不是中队长。孩子被侵犯了平等的权利不管,还暗自庆幸。
这两件事背后或许有多种原因,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老师希望用大量的习题来弥补,期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但其实已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老师一边哀叹现在的学生能力太差,一边又包办了很多事情,把学生当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没有提供学生发展能力的机会、空间、时间。
上海市明文规定说1-2年级的作业量是多少,3-4年级的作业量是多少····但作业真减少了,家长又着急了,买了课课练,买了一课一练,从小班开始就教孩子认字,算术,早在入学之时,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没有了。作为家长我也急功近利,但从现在开始就该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才在旺网上跟大家一起交流。所以不仅老师有责任,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骧骧妈 于 2009-4-18 19:55 编辑 ].

TOP

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

1、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
2、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3、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
4、不要许愿,如“假如你考了100份,我就·····”
5、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能干出这种事儿!”
6、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
7、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
8、不要侮辱,如“你这是个没用的废物!”
9、不要压抑,如“闭嘴,不许说话!”
10、不要强迫,如“我说不行就不行!”.

TOP

回复 35#骧骧妈 的帖子

如果这些不宜对孩子说的话,是老师的口头阐,怎么办呢??.

TOP

回复 36#龙龙妈715 的帖子

我是教师,我不否认有老师会说这些话,但是变成口头禅的老师倒不多,而且对自己的教学事业有追求的老师一般都不可能说这些话。这些话同样是教师的禁语。
如果不幸碰到了有这样口头禅的老师,那就要找老师沟通了,但不要找校长,找校长不仅没用而且会让那位老师反感,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TOP

影响一生的好习惯(转)

好习惯1:记住别人的名字
  推荐理由: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惟一的,听到自己的名字,谁都会精神为之一振,当然会留心对方在说什么啦!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意味着在乎别人,尊重别人,它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一开始就占有优势。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无论谁到家里来做客,都要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儿子逸凡,这是文涛叔叔”。
  ■如果你是客人,一定要跟主人家的孩子打招呼:“你好,逸凡,很高兴认识你。”
  ■大人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尽量记住孩子的朋友们的名字,如果孩子把朋友带到家里来玩,最好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来。
  ■如果你是老师,孩子们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课室的门口,跟孩子们一一打招呼,尽可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最好不要连名带姓而只叫名字)。然后你把全班小朋友和全部任课老师的姓名打在一张纸上,让孩子们带回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
  ■要求孩子跟人说话时首先要称呼别人:“文涛叔叔,我想……”,“莉莉阿姨,请你……”。
  第二个故事
  我曾招待美国朋友Edward一家到餐厅吃饭。一切都糟透了—菜迟迟上不来,茶水冷了还没人来换……我满肚子是火,真想马上离开!这时,Edward指着餐桌微笑着对我说:“我特别喜欢这种藤制的餐桌,在这上面吃饭的滋味一定很不错。”Edward太太也随声附和着。他们那不到6岁的小儿子这时突然大叫起来:“我喜欢那边墙上的画,好像我们去过的九寨沟!”九寨沟我很熟悉,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热烈地谈论起来。不知不觉,点的菜
  来了,热茶水也来了。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结束了这顿晚餐。
  好习惯2:经常说声“我喜欢……”
  推荐理由:
  经常说声“我喜欢……”,就是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人与物,就是把愉悦带给他人。这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好心情,更会给自己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做到:
  ■学会发现事物或其他人身上闪光的地方,并对之加以赞美,说声“我喜欢……”。比如,你家来的客人可能举止失当,可是她的红鞋子确实很好看啊,所以你可以说“我喜欢你的红鞋子”;去别人家里做客,可能所有的菜肴都不合你的口味,可是也不妨赞美一下他们家里漂亮的绿窗帘哪!只要你把“我喜欢……”挂在嘴边,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
  ■不管孩子做任何事,永远先去找值得鼓励的地方。孩子煎蛋把大部分鸡蛋都弄到灶台上了,你仍然可以说:“我喜欢你自己煎蛋!”孩子在路上摔了一跤,全身脏兮兮的,你也可以说:“我喜欢你摔倒了会自己起来。”孩子画了一幅很不怎么样的画,赞美一下他使用的黄色也没什么困难的嘛!
  第三个故事
  课堂上,唐娜老师为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请你们把那些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写在纸条上。”
  每个孩子都绞尽脑汁地写着:“我无法让黛比喜欢我。”“我不能做10次仰卧起坐。”“我没法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唐娜指示孩子们将纸条投到讲台上的一个空盒子里。然后拿着准备好的铁铲,带着他们走出课室。
  走到运动场最远的一个角落边,唐娜要求每个学生轮流挖洞,然后一起将那个装着纸条的盒子放进洞去埋好。最后她开口了:“孩子们,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比任何人影响我们都深。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我能行’继承您的事业。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仪式完了,唐娜用纸剪成墓碑的形状,将纸墓碑带回教室挂起来。从那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中说出“我不能……”时,唐娜就指指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办法。说也奇怪,当初孩子写的许多不能做到的事,居然都做到了。
——摘编自《心灵鸡汤》
  好习惯3:告诉自己“我能行”
  推荐理由:
  大凡生活快乐、事业成功者,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素质就是自信。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的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看看下面三位家长的做法,哪一种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厨房里,妈妈正在做饭,4岁的彬彬凑过来说:“妈妈,我帮你洗菜。”这时—
  妈妈A(不耐烦地):“去去去,你哪里洗得干净?快玩儿你自己的去吧。别给我添乱了!”
  妈妈B(怀疑地):“你行吗?别菜洗不干净还弄得满地都是水,到时还得我来收。”
  妈妈C(欣喜地):“好啊,我的宝宝这么能干啦,快来试试看,妈妈相信你能洗干净。”
  妈妈A的做法,根本无视孩子主动做事的愿望和能力,当头给孩子浇上一盆冷水。如果孩子总是得到这种“待遇”,他会觉得自己做事只会给妈妈添乱,从而不再有信心去尝试。
  妈妈B的做法,虽然没有明确拒绝孩子,却对孩子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孩子即使做了,也会担心做错事让妈妈生气。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因为怕做错事而干脆不做事。
  妈妈C的做法,传达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我相信你能行”,孩子会因着妈妈的信任而信心十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做事一定不会畏首畏尾。
第四个故事
我曾带一批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孩子出国参加联谊活动。没想到这些“好”孩子一路上却让我大为头疼:到哪儿都喜欢挤,上车的时候争先恐后,要去占靠窗的位置;坐地铁还没等上面的人下来就先上去;上电梯生怕这一趟漏了自己;上厕所,买东西,过马路……好像不抢就吃亏一样。同行的外国人嘴上没说,可从他们皱起的眉头上,我听到了里面的潜台词:“中国的孩子真没有规矩!”
  好习惯4:等前面的人做完
  推荐理由:
  学习轮候,就是让孩子懂得规矩。从小懂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善于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根本无须别人操心。更重要的,如果从小习惯了“规矩”,规矩就不再是一种束缚,长大后也不会再像那些从不习惯规矩的人觉得自己处处受制,牢骚满腹。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规矩的养成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指引。比如在等待绿灯的时候,孩子说:“没有车,我们过去吧。”妈妈可不能说:“好吧,我们快走。”而应该说:“不行,要等到绿灯亮了才能走。”在孩子们挤着交作业的时候,老师不要看谁挤在前面就先收谁的,而应该收那些个坚持排队的;在孩子争着跟父母或老师说话的时候,要告诉他们,这样说话我们什么也听不清楚,要等别人说完再说;在集体活动中,要注意不使遵守规矩的孩子吃亏,也不要让喜欢争抢的孩子得到好处。
  第五个故事
  1920年,一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碰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人要他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闯了祸的孩子很害怕,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对他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吧。”孩子为难了:“可我没钱呀!”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要还给我。”从此,男孩上学之余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结果没到一年,他就挣足了这笔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好习惯5:我的事情我来办
  推荐理由:
  自己解决问题,说到底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具有责任感的人,独立性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易于赢得别人的信任,这无疑是孩子将来为人处事的基础。
  推荐指数: ★★★★★
  培养方法:
  这是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里的场景:
  妈妈:婷婷,七点钟了,还不快起床?
  几番催促后,婷婷终于磨磨蹭蹭地起来了。
  妈妈:还不快点刷牙洗脸换衣服?
  看孩子动作太慢,妈妈忍不住去帮忙。
  妈妈:快点来吃早餐,牛奶都凉掉了。
  婷婷吃早餐的时候,妈妈替她检查收拾书包。
  妈妈:你的水彩笔呢?老师不是说让你们带的吗?
  婷婷一脸的茫然。妈妈无奈地叹口气,赶紧翻箱倒柜地把水彩笔找了出来。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充当了孩子的“保姆”和“记事簿”,孩子事事都要妈妈督促,像木偶一样,推一下走一步。孩子根本就不需为自己的任何事负责,将来又如何能够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呢!
  上面的场景中,如果换一种处理方法,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前一天晚上。
  妈妈:婷婷,明天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提醒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婷婷:准备好了。
  妈妈:我把闹钟拨到七点,闹钟一响你就自己起来,知道吗?(暗示孩子起床是她自己的事。)
  婷婷: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三十分,婷婷衣服穿得乱七八糟,从卧室里冲出来。
  婷婷:妈,你也不叫我一下,我要迟到了!
  妈妈:要是你听到闹铃响不赖床就没这么紧张啦。(告诉孩子晚起床的责任应由她自己承担。)不过,别太着急,如果迟到了请老师原谅,明天一定改正就行了。(给孩子以心理安慰,避免孩子带着不良的情绪开始一天的生活。)
  第六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在教堂布道的时候,总会有人在我衣服的翻领处别上一朵玫瑰花表示感谢,对此我已经有些漠然了。有一天,当我正准备离开时,一个小男孩走向我说:“先生,这朵花你一会儿会丢掉吗?可不可以给我呢?”我将花给了他,并随口问他要来做什么。这个小男孩,看起来还不到10岁,望着我说:“先生,我要把它送给我的祖母。去年我爸妈离了婚,我本来和妈住,但她又结婚了,要我和爸住。后来,爸爸也不愿收留我,就送我跟祖母住。祖母对我太好了。她煮饭给我吃,又照顾我。我要把这朵漂亮的花送给她,谢谢她爱我。”
  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几乎说不出话来。是的,我曾经见过许多美丽的花,但这男孩却是所有花中最美丽的一朵。
——摘编自《心灵鸡汤》
  好习惯6:随时感谢别吝啬
  推荐理由:
  人之所以为人者其实并不在于他能做出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具有人的良知。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宁愿要一个虽平庸但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孩子,也不愿要一个虽名声显赫却忘恩负义的儿孙。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要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必须让他从身边的人做起:
  ■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做父亲的不妨告诉他,这天也是妈妈的“母难日”,要他了解妈妈生养他的辛苦,要孩子为母亲准备一件礼物。
  ■睡觉之前,要求孩子说出这一天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为他做的事情,然后叫孩子表示感谢。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学以后,每天问问孩子老师和同学帮他做了些什么,时时提醒孩子记得感谢别人。
  ■孩子帮大人或为家里或为其他人做了事,如给爸妈拿拖鞋、摆碗筷、扶起跌倒的小朋友等,大人都要及时地对他说“谢谢”。
  第七个故事
  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做律师。我的第一个当事人林是一个破产的商人,他想追回一笔欠债。由于证据不足,我没能帮他打赢官司,但按规矩他必须付我律师费。那天他找到我,说他暂时无力支付那笔钱。我了解这是实情,于是对他说:“没关系,就算帮朋友的忙吧。”
  那以后,我们真的成了朋友。林凭着自己的能力,没过太久就东山再起了,而我自己也下海经商了。当时,我看中一块地皮,需要100万才拿得到。才出道的我,哪里筹得来这么多钱。正慨叹大好机会白白丧失之际,林却主动找上门来,说他愿意借钱帮我。我告诉他我没有东西可以抵押,他说:“你打个借条就行了,有钱再还。”就这样,一张白条居然借到了100万,说起来可能没几个人会相信。我也就是凭着这100万起家,做到了今天的上亿资产。
  好习惯7:他人有难常伸手
  推荐理由:
  帮助背后,是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行为会变得慷慨,心胸会变得宽阔,生活自然就会很快乐。而且,在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的人与世界中,帮助他人往往就是帮助自己。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下面这几种场景中,你会怎么做呢?
  场景一:带孩子上街,看见趴在地上的乞丐。
  妈妈A:快走,别理他,这些乞丐都是骗人的。
  妈妈B:要饭不好,但他也是可怜人,妈妈刚好有点零钱,咱们帮帮他好不好?
  场景二:从幼儿园回到家,孩子告诉你小刚又把小华打哭了。
  妈妈A:小刚是个坏孩子,老欺负人,你以后躲他远点。
  妈妈B:你有没有去问问小华疼不疼啊?你去关心他,他会很高兴的。
  场景三:妈妈带着丁丁上街购物,一个为得了白血病的同学募捐的学生朝他们走了过来,请求援助。
  妈妈A(拉着丁丁扭头就走):谁知道是真是假呀,我们自己的钱还不够用呢!
  妈妈B(把一些钱投入钱箱):小同学辛苦了,钱不多,是一点心意。
  答案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只要有颗教育的慧心,相信你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第八个故事
  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X突然倒在实验室,急送医院,被诊断为化学药品中毒。警方开始全力侦破此案。疑点很快集中在了这位同学的室友,常和他在一起做实验的Y身上。没过多久,案情真相大白:凶手正是Y!据Y交待,他下毒的原因是嫉妒。因为X家境好,人品好,学习也好,很得人缘。每次得到X在物质上或学习上的帮助时,他没有感激,只有自卑和愤怒:为什么所有的好事都让X捞到了。学校刚刚评了奖学金,榜上有名的又是X。他一怒之下,鬼使神差般地便给X下了毒。
  好习惯8:分享他人的成功
  推荐理由:
  有不少家长时刻感觉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便迫不及待把这种紧迫感传达给孩子,要孩子从小就处处抢先机、争第一,由此培养出的孩子心胸狭隘、自私,无法与人合作,提防心重,嫉妒心强,容不得别人的成功和快乐。轻者令孩子终其一生即使成功也无快乐可言,重者则导致孩子的人格扭曲,就像故事中的Y一样。
  推荐指数:★★★★
  培养方法:
  ■与孩子做游戏时要做到有输有赢,别一味让着孩子。如果你输了,要表现出大度的样子,向孩子表示祝贺;如果你赢了,别因为孩子的不快而赶紧哄他,告诉他也应该向妈妈表示祝贺,这样大家玩得才开心。
  ■当孩子告诉你某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时,千万别说:“老师怎么不表扬你?”问清楚他为什么得到表扬,并对孩子说:“太棒了!真为他感到高兴。”
  ■如果你是老师,当班上一个小朋友的画获奖时,别只奖励他一个人,要对全体孩子说:“我们真为他高兴,一起开个联欢会表示祝贺吧!”孩子们在高兴的玩耍中,会逐渐将他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快乐联结起来。
  别以为我们只向读者推荐这八个习惯仅仅是限于篇幅,我们还有其他的理由:一是有些同样重要的习惯我们在以前的杂志中已专文做过了,如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习惯的“我得等阿姨把话说完”(参《孩子》03年第6期),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言出必行习惯的“我答应过,就得做”(参《孩子》03年第4期)等等,此处无须再加重复;二是我们认为这八个习惯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最应该、也是最容易养成的,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去培养。
  培养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在本期策划的最后,我们特地请专家针对不少家长存在的问题,向家长们提出: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点忠告(提供/冯夏婷)
  一要耐心。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场合提醒孩子的行为,耐心等待他在不断的积累中最终形成好习惯。
  二要坚持。孩子的行为总会有反复,你一定要不为所动,坚持对孩子的要求。
  三要坚信。千万别因你的努力总不见成效而表现出你已经对孩子失去信心,更要避免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品行做消极的断言,如“你真是没救了!”等。
  四要鼓励。别太在意孩子的小错误,只要看到他的点滴进步,就要表示赞赏。这样孩子才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五要自律。“先教育自己,再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都做不到,成效可想而知。.

TOP

好好学习

真是很好的建议,值得好好学习,谢谢。.

TOP

好几天没来了,今天又学到了很多。
骧骧妈,辛苦了。
看到这些内容,就觉得应该是这样做比较好。
但当真的碰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TOP

回复 39#DoraWu妈妈 的帖子

谢谢关注!.

TOP

回复 39#DoraWu妈妈 的帖子

也在这里写写你的育儿心得,我们一起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骧骧妈 于 2009-4-21 08:31 编辑 ].

TOP

回复 40#小鹿儿妈妈 的帖子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先提醒自己,后修炼自己,最后变成习惯。一起共勉,其实大家都一样。.

TOP

注意力训练游戏(转)

(1)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3)抢背电话号码。一本电话号码本,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给她看一两秒钟,让她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她背出来。两人可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4)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时,要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还可用提问形式让孩子参与讲故事。或者拿一本故事书,家长读给她听,直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坚持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到让孩子听故事录音带。其他活动形式也可按类似方式进行。
(5)玩“开火车”游戏。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6)玩乒乓球干扰注意游戏。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他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他为了不输给你,又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此外还有类似的这种游戏,对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TOP

备了一个上午的战后世界格局,脑子昏沉沉的,还是来这儿理理育儿思路吧。
昨天接孩子放学,有点晚了,我急着离开。他一边朝外走,一边对着我做眼色,做老妈的反应慢了,他就直说:问问老师我的表现。我当然遵命。路上告诉我,老师为什么事表扬了他。还有几次告诉我:老师觉得我很有希望。孩子那颗向上的心真是天生的,或者说是纯洁的,污染恰恰来自成人的世界,提醒自己:用美好来浇灌心灵。
周六表现不错免写了毛笔,周日家里来人他兴奋,毛笔没好好写,昨晚不情愿的写了,没写几个就开始嫌烦了,直至大叫“烦死了!”叫出来他自己也吓了一跳,我的火气窜上来了。不过没骂没批评,就是看着他,两分钟之后我离开了书房。自己还是没有处理这种“危机”的更好经验啊,就用“沉默冷静”这招了。没过多久,跑来跟我说写好了,后来又再重新写了一张。睡觉前,虽然提及这件事,但自觉还是没有很好长效地处理好这个冲突。等到今天两人心情好时,选择时机再来约法三章。.

TOP

又一则趣事

周四晚上儿子是做恶梦了,我在隔壁的房间里听到了好几次说梦话的声音,而且还是厉声。没过多久,自己起来上厕所,我顺便叫了他一声,他还迷糊着走到床边。我说:你要上厕所。点点头出去了,几秒之内,客厅垃圾筒里出了响声,禁不住笑,做噩梦作的厕所都弄错了,把垃圾筒当成了马桶,绝!更绝的是,闭着眼竟然没撒一点到地板上。等尿完了,我开灯跟他说,呵呵,不好意思了。.

TOP

沉默是批评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昨天下午儿子在小区里跟两个小朋友一起玩。3点的时候我还看到他们在中心花园,4点多我下楼找没找着,我没太在意,回家看了部电影。6点多下楼找还没找着,心里开始有点担心,6点半天要黑下来了,小子还没回家,各种怪念头开始浮现,但理智告诉我他就在小区里。家里两老人下去找,6点40分左右回家了。在家等时想,两位老人肯定在电梯已经温和教育他了,做妈妈的我该怎么办?不说,阵线不一致;批评,效果又会怎样?
还没最终决定对策,儿子进门了。拿起妈妈的架子批评他,你说一句他顶一句,没几下,火气就上来了。安排他吃饭,我就离开了。不一会儿,一向不爱吃饭的他主动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还要吃第二碗。再过一下,自己主动来承认错误了。
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体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以为教育就是非打即骂的认识真的要改一改了,沉默,冷静之后的说服可能效果会更好。

[ 本帖最后由 骧骧妈 于 2009-4-27 16:26 编辑 ].

TOP

厉害的嘴巴

也不知道是天生,还是小时候就跟儿子说了很多道理,儿子的嘴巴是很厉害的,尤其是用来顶嘴,几次三番要被他气死。
五一假期中,说了一句: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写毛笔吗?我气结。坐在沙发上思虑半天,这个时候妈妈该怎么办?.

TOP

你写得真好,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

TOP

回复 48#骧骧妈 的帖子

同感,也许是从小开始,我就很民主,什么事情都会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有确实有理,就采纳。
结果弄到现在,就感觉道理都懂,就是嘴巴老的不行,经常会被他的话给气得够呛。
有时也明白孩子不是存心要这样,但是给我的感觉真的很糟糕。
碰到这种情况,我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不理他,晾他一下,做自己的事情。
让他自己考虑,刚刚的话有没有什么不妥,或者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或其他言语来表达会更好些?
等孩子冷静后,他会明白自己的问题,然后再跟他说这种话说出来会很伤人心,所以妈妈不喜欢也不想再听到这些话。
不知道,这么处理是否合适,大家探讨一下吧。.

TOP

 187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