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好东东一起分享-让你的孩子与成功有约

阿杜妈妈 2004-6-17 16:32

好东东一起分享-让你的孩子与成功有约

情绪智力辅导语
1、告诉孩子“尊重是什么”
尊重在今天倍受关注,就像沙漠中的泉水一样——当你觉得没有它的时候,特别渴望着拥有它!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需要重视尊重这一品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年少时形成的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日常习惯,在以后长大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童年是孩子获得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
父母或老师经常要对孩子传授礼貌、诚实、宽容、慷慨、耐心和善良等观念。也许这些观念还不能用最准确的词汇来表达,但它们是父母或老师想灌输给孩子的内在价值观。孩子听到的许多话语可能是这样的:“我们要排队等待”;“我们要善待别人”;“要学会理解别人”;“做事都要准时到达”等等。
当然,父母或老师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最好方法,不是言传而是身教,例如,爸爸帮助妈妈做饭;奶奶对爷爷说很抱歉让他久等了;妈妈帮助你的小伙伴打开汽水瓶盖;老师使同学都有公平的游戏机会!
尊重这一良好的品德,在当今越来越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变得极其重要。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希望通过父母或老师的心理指导,能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尊重的社会价值!
让孩子先说一下,“尊重是什么?”
听到父母或老师说出“尊重”这一词汇时,孩子极有可能会想到,他所听到的童话故事中,一个仆人向国三鞠躬致敬。孩子把尊重理解为“鞠躬”。
告诉孩子,尊重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它是好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方式;尊重也是一种关心别人、关心自己和关心世界的方式。当一个人拥有了尊重的良好品德时,就会尽力用特别的慈爱和善良去对待他人和整个世界。
尊重可能意味着起身给老人让座,或者为某人拉门或开门。尊重也意味着礼貌,意味着诚实和公平。
尊重的“黄金法则”
尊重的“黄金法则”是这样的:“以你所期望的别人待你的方式待人。”它的主要的含义是:“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地对待别人。”遵循尊重的“黄金法则”,你就要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你就要关心他人的感受与权利。例如:你借了朋友的玩具,你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惜它。当你归还时.要说:“谢谢你,让我玩得很高兴。”——就像你希望你的小伙伴借你玩具时所表现的那样。
告诉孩子:有些小朋友可能会笑话你这么拘泥形式或者对别人这么有礼貌,但是你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遵循尊重的“黄金法则”就会使你变得有爱心。
怎样来表现尊重?
告诉孩子,当你和你的小伙伴在玩一个你并不喜欢的游戏时,你就表现出了对他的尊重。你向新伙伴问好和说话的时候,就是你在尊重他。当你带着花去探望你生病的老师或小伙伴,同时表示你的心情的时候,你就在尊重他们。
尊重,又意味着表露自己对某事的赞赏。例如,当你对小伙伴说“我们坐滑滑梯真有趣”的时候,这是你感谢他作为你的伙伴的一种尊重的方式。
另外,在小伙伴等你一起走的时候,或者按时做好玩的准备的时候,也是他表达尊重的一种途径。这说明你在他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说说,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有些事情与做法是不尊重他人的。让孩子想想。父母或老师可以举例,比如,嘲笑,叫喊,粗鲁,不排队,打架,把自己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来接待伙伴,等等。
尊重,意味着不可以拿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取笑他——比如,取笑小伙伴的缺陷、打断别人的谈话、抢夺小伙伴的玩具,等等。有时候,有的孩子会对小伙伴做那些他们从不对自己做的事情,比如,他们对小伙伴说一些低劣的话或者向邻居家玻璃窗扔石头.等等。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和谁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只做正确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宽容
告诉孩子,如果你的小伙伴喜欢把生番茄放在面条上吃,或者喜欢生吃方便面的话,并不应该被你取笑。要孩子了解,在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有所不同的,而且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喜好。有可能,你做的某些事情或有些动作,在别人看来也是很奇怪的!
孩子一般很难理解别人的言论与行为,尤其是那些我们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即使是那些你不喜欢的颜色、奇怪的发型或穿着奇装异服的人。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口味、感受和习惯,人与人之间也是能够和睦相处的。实际上,有时候想想,把生番茄放在面条上吃也是不错的哦!
让孩子尝试着去理解别人
尊重别人,就意味着要尝试着去理解别人——去感受别人所感受的。理解一个人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即假设你就是那个体要去了解、理解的人。例如,假如爸爸做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话,让孩子想想,如果自己就是家长,试着给家里人做饭。可能因为工作了一天很劳累了。因此就匆匆忙忙。想象一下,当家里人说你做的菜“很难吃”、“很差劲”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要孩子考虑一下:假如你的小伙伴今天很暴躁,那么,你就要试着去了解,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是不是他今天身体觉得不舒服?或者是不是他在游戏中把心爱的玩具弄坏了?待他的情绪好一些后,是不是要去安慰安慰他?等等。
让孩子知道一些“尊重”他人的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话语能够让人觉得舒畅。比如,“请”、“谢谢”、“打扰了”、“对不起”、“麻烦你”等等这样的话语。而那些像“喂,动一下!”或“闭嘴!”“给我出去”,“去你的”等等这样的话语,就不是尊重他人的话语,因为它们会使人心里不舒服,告诉孩子,应该尽量避免说不尊重人的话。
大多数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学会了对家里的每个人说:“早上好”、“我上学校去了”和下午回家说:“我回来了”、“晚安”等等。要告诉孩子,当你从学校或小伙伴家回来时说“我回家了”,打一声招呼,是不错的。每天回家,至少要说“我回来了”,而不是马上就问“晚上吃什么?”或者一声不吭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直到父母叫吃晚饭。有时,我们使用的语句会伤害别人;有时我们必须要说出某些语句,只有这样,才会免于别人误会。尊重他人,就要努力学会用一些好的语句来代替一些不适当的语句。
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尊重技术,也是一个人表现尊重的一个好方法——特别是当你正处于很忙碌的状态或者正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你的父母或老师,或者是你最要好的小伙伴,试着和你说话的时候,你要暂时放下你手头的事情,注意他,倾听他说什么而不是打断他或者不理睬他。当别人正在说话的时候,不要贸然地打断他们的谈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说不可的话,则要先打个招呼。再说出你要说的事情。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注意下插话、不打断他人说话,也不要贸然说话。
当你生气的时候怎么办?
告诉孩子,和其他人相处时,以一种尊重的方式,共同分享彼此被尊重的感受是很好的。这在你们意见不一或是你感到生气时是困难的。但是,在你和别人分享尊重的感受的时候,是要顾及到别人的心理感受的。
你不可以说:“喂,你怎么撞到我了?”而应该说:“你撞到我了,我真的感到很疼。请你以后小心点,好吗?”
尊重每一个人
尊重的主要含义,是相信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尊重意味着,你理解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属于我们大家,我们大家属于世界——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
让孩子从书本上或者从电视里了解,世界上有和自己不同的人是有好处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工作和说话的方式稍有助于孩子以他们的角度来看待生活并且学会尊重他们。
让孩子通过照料小花、小鸡等来表现他对环境的尊重。可以试着让孩子用废物加以重复利用。可以让孩子加入某群体或学校的保护环境团体来学会保护环境和尊重地球。
公平
公平地对待别人也是尊重的重要内容。
有时候,一些人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原因可能是他们年纪太大或是太轻;或者是他们太胖或是太瘦。有时候,一些人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原因是他们的肤色或是他们的信仰。要告诉孩子,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让孩子明白,尊重可能意味着你要敢于大声为那些不敢为自己说话的人说话。尊重也意味着当你被不公平对待时敢于为你自己说话。记住,你说的和做的——你不说和不做的——都可能会帮助你保护周围的环境,也可能会破坏周围的环境。这是你的选择。
期待尊重
要让孩子知道,你也值得尊重!要学会善待自己。在你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比如,帮助爸爸种花浇水后,回到房间给爸爸和自己一个特别的款待——比如冰淇凌。
在你给别人尊重的时候,你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当你友好地对待别人对,他们也将会更友好地对待你,这是尊重的报答。
虽然这算不上是件大事。但是,有时候一些人恰恰忘了尊重。或者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有爱心和友好地对待他人或自己。告诉孩子,你不能控制别人的言行,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论与行为的。
尊重,是一种好习惯
尊重,并不总是有趣的和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时间和努力培养。但当它成为习惯时就会比较容易。也就是说你需要经常练习尊重。
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尊重,不管他们是如何对待你的。让你的姐妹看她想看的频道,或让你的兄弟坐在汽车的前头……记住:要相互轮流!
有很多的故事、童话和诗歌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友好和尊重他人。《青蛙和癞蛤蟆》和《麦琪的礼物》就是很好的例子。或者让孩子和家人一起看父母并不想看的节目——如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或《变形金刚》等,告诉孩子,尊重,有时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爱好。
尊重,是爱的延伸
当孩子表露出尊重的时候,要花时间去仔细观察,去注意。父母或老师要知道,一个人的表现,往往要比他外表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得多。要理解,在一个人的内心,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之间都应该值得尊重。
尊重是爱的延伸。当你尊重他人时,你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没有造作、没有掩饰——连同他们的感受、情绪、情感和心理一起被尊重。然而,当别人尊重作的时候,你就会深切地体会到你被尊重和被爱的愉快心理,这是因为你已经尊重和爱了别人的结果。
告诉孩子,你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爱。关键是要关心、分享和公平……
学会尊重!

2、告诉孩子“愤怒不是错”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愤怒,这是人类性格的组成部分。对某些事情、对自己认识的人、对自己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对自己深爱着的人,我们都会愤怒。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婴儿有时也会愤怒。小宝宝拼命的哭声中,就有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愤怒的情绪,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是表明苦恼或者悲伤。
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父母和一些大人都教导我们不要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愤怒情绪,或者教导我们不要对别人说起它。有些父母或成年人,甚至认为愤怒是一种不可取的错误观念。可是,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愤怒是一种情绪,它本身并没有对与错的区分。其实,真正会对我们自己或对周围人产生有益或有害的结果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面对愤怒。
孩子的年龄,往往还不能意识到在愤怒或者心情不安的时候,他其实是可以做出选择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愤怒地做一些令别人愤怒的事情,或者说一些令别人受不了的话语。其实,许多成年人,有时也一样没有意识到,在愤怒情绪发生时,自己是可以有所选择,而不是在愤怒中失去冷静。然而,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对愤怒的情绪,慢慢会明白,人是可以用健康而有益的方式去处理、去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的。
就像父母或老师已经知道的那样,要帮助一个孩子学会应对令人愤怒的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自己良好的应对愤怒情绪的技巧作为榜样,以身作则。如果能够让孩子看到,一个人完全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来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并做出积极的改变,比如在言论和行为方面,然后得到了对愤怒情绪控制的积极的结果,那就是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父母或老师要让孩子们懂得:在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把愤怒说出来是有好处的,而不是告诉孩子,要用意志力把愤怒强压下去;创造性地、坚强地去对待别人的愤怒情绪也是有意义的。告诉孩子,除了可以用言语来表达愤怒情绪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把灰心沮丧、愤怒不堪的情绪发泄发来,这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告诉孩子,有的时候,学会放弃原来过高的期望和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也是值得的。
    生活中必然会有愤怒,它是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到的人类情绪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或老师可以通过这方面的心理指导,传授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愤怒情绪,正如成年人自己所用的同样方式来应对生活那样。
愤怒,是一种情绪
只要生活在世上,每一个人就一定会有快乐、悲伤、恐惧和愤怒等情绪感受,有些人总以为愤怒是错、是不对的,其实并非如此。尤其当你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时,就会愤怒,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对你或你周围的人而言,你如何来表达这种愤怒,那才是问题所在。
愤怒,有时候是一件好事
愤怒就像一团熊熊烈火。火,可以使人产生温暖、保持温暖;火,可以帮助我们烧菜做饭。这些时候,火是有益处的。然而有时,我们会控制不了火势,从而导致灾害。
愤怒的情绪,有时会促使你想办法去改善困境,获得成功。愤怒的情绪,有时会给你强大的力量去努力工作、去解决棘手的问题、去纠正错误,这些时候,愤怒就成为一种推动力量,是件好事。
当一个篮球队输掉一场比赛后,愤怒会让队员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在一转身或投篮之中,蕴涵更多的力量。
愤怒情绪也可以帮助你对别人说出是什么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可以消除一些误会,然后,会共同努力来完成既定目标。
是什么使孩子愤怒?
作为父母或老师要知道的是,孩子有时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必须要达到完美。一旦他认为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把事情做好的话,就有可能愤怒起来。
孩子有时会说一些让父母或老师愤怒的话,或做一些使人愤怒的事,然而他们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正在伤害着你。
有时,孩子因为无法解决一个问题或改变某种困境,就会觉得沮丧、感到愤怒。有时,事情就是做不好,这种情况,其实并不表示任何人的过错。
告诉孩子,如果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生气,这是很有帮助的。作为父母,当你还在对一只猫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的孩子还在生气,这才是使你愤怒的潜在原因。
愤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愤怒有时能让自己觉得快要爆炸了。你会觉得脸很热,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你还会觉得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或砸坏东西或者扔掉东西,你甚至还会感到自己的脚想要踢东西,或者拼命地奔跑起来,你可能还想对着某人喊叫,或者想大声哭泣。
愤怒会让自己的精力感到亢奋。但是,这种时候,你必须要警惕,要努力地去尽快想出一些安全的方法来运用这些能量,注意不要伤害到你自己、不要伤害到他人,或者破坏公共财产以及他人的物品。
为何需要发泄愤怒?
告诉孩子,除非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安全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否则可能就会一直指责某人或指责自己——这样就会使自己一直处于愤怒的情绪之中,这种感受是很不好受的,而且有了或带着这种愤怒的情绪,你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要让孩子明白,有时愤怒是“甩不掉的”。如果自己遇到某事而感到愤怒,然后扔东西或打人、骂人,那样就会使另一个人也有可能愤怒起来。最后,你只能以更糟糕的感受而告终,却不可能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
然而.如果孩子能够找到一些发泄愤怒的好方法,那么,就会使他自己觉得舒服些。甚至,当回想起刚刚自己愤怒时那种表情或语气,就会觉得非常地可笑。
愤怒时,做什么?
如果孩子愤怒时,不知道如何处理的话,他就会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如果他已经知道愤怒这种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控制与宣泄愤怒的情绪的话,那么,他就可以选择该如何应对愤怒了。比如,可以喊叫,扔些东西——或者,尽量保持心理的平静。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愤怒的情绪过程中,保持心理的平静,那么,随后的行为表现就一定会非常地理智,更具有教养、更聪明,也就有了很高的情绪智力,即高的情商了。
如何在愤怒情绪发生时,或者突然碰到意料不到的、令人感到十分愤怒的事情的时候,告诉孩子,这个时候,不要立刻对它做出些什么,比如,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而是尽量使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数数数到10、20,或者100,然后思考一下,自己在这个时候,什么才是最应该做的或者是最应该说的。
告诉孩子:当你想要指责那个让你感到气愤的人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是十分自然的,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只有你才是生气的人、感到愤怒的人,对方可能并没有任何的感受。对你来说,你才是对愤怒情绪本身可以做点什么的人。考虑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话语让你愤怒,然后问问你自己,在这种时候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尽快地感觉好起来?
当你愤怒时,要承认它!
告诉孩子,当愤怒的时候,可以对人说:“我生气了!”或“我气疯了!”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并且能够让别人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尽量不要采取别人受不了的方式表现,比如,尖叫、怪叫或抱怨着把愤怒说出来。
告诉孩子,想办法与那个让你感到愤怒的人谈一谈。告诉他,你的感受和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说:“我气疯了,是因为¬¬¬¬-----------。”也可以告诉他,你需要什么,或者并不需要什么。比如,你可以平静地对你的小伙伴说。“我想要用一下计算机。你用完后,让我也用一下,行吗?”
还要告诉孩子:即使只有“一点儿”生气,也要让别人知道。否则,你会一直等下去,直到你“非常”生气,到那时,你的愤怒就更难控制了。
发泄愤怒的好方法
作为父母或老师,一定想知道能够用什么安全的方法来表示愤怒,即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由于对愤怒情绪处理不当而伤害别人或者自己,也能够避免日后对自己当时的所言或所做感到后悔。
发泄愤怒情绪的比较安全的做法有:打枕头、用力踩装满填料的袋子、到室外急跑、找个地方大声地喊叫、把纸揉成团抛或扔,等等。
还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再去想那些让自己感到愤怒的事。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室内的健身器,或者户外的一棵大树下,或者找一个小伙伴谈谈自己的感受。
发泄愤怒的不好方法
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处于愤怒情绪的时候,不要去破坏东西——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东西。否则,等到平静下来之后,就很有可能会对此感到后悔,而到时要弥补损失就可能困难了。
生气的时候,无论是用话语还是动作.都同样会伤害到他人、会伤害到对方的心理感受。愤怒时对人说的话,就如同打了他一拳,那伤人的程序是一样的。
处理愤怒情绪的另外一些好方法
当生气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来。这个时候,自己就会发现不再感到那么愤怒了,或者没有先前那么强烈了,并且可以比较清晰地思考问题了。有时,做一次是不够的,你可能必须多做几次吸气、呼气的动作。
有时,你要让孩子熟练地掌握一种调控愤怒情绪的技能,那么你或许就需要让孩子多多练习,这样在使用它的时候,他才不会感到困难。如果孩子对自己在一个新游戏中的表现快气疯了的时候,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游戏的规则,或者求助于在场的其他人。暂时先换个不同的事情做或玩,或者可以先静静地休息会儿.玩一个自己已经熟悉的游戏,使自己的心情稳定下来。
还可以告诉孩子,当自己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可以写个小纸条或者画个图来告诉某个人,比如自己的父母、老师或小伙伴,为了什么事而不开心,或者你因为听了谁说的什么话感到气愤.这种做法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自己说或画,让自己的不愉快的心情,让其他人知道,然后和他一起来分担。
从大人那里获得帮助
让孩子想一想他最爱的那些人—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哥哥姐姐等,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处理他们自己的愤怒的。请教他们有哪些处理愤怒情绪的好方法。
孩子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物一般是不会感到愤怒的。告诉孩子,当感到什么事情对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时候,就要告诉其他人,以使那些关心自己的人都可以明白如何和什么时候来帮助你。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经常会生气和发怒,那么要让孩子知道,他要经常找个人说说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有某些事情或者某些人是让自己烦恼的.而且它们还在不断发生着?
当别人对你发怒时
当然,在现实生活里,除了你会对某个人发脾气外,有些时候,其他人也会向你发脾气。当一个人对你发怒的时候,告诉孩子,要耐心地听一听他的理由。因为倾听可以帮助你理解别人的处境和别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它是十分重要的。
也有可能你需要问问别人为什么生气,你可以帮助他发现他正在生气,也能够帮助他去想出处理愤怒情绪的最佳方法。
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
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在愤怒时伤害了别人或者损坏了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就要说声:“对不起。”对自己要在内心保证下次不会再这么做了,一定会比现在做得更好些。当别人原谅了你的时候,你也要原谅自己,不要再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要让孩子明白,仅仅因为你使另一个人生气了、愤怒了,并不就是说你已经不再爱对方了,也并不是说,对方也已经不再爱你了。此时,你或许需要再说出或者再听到“我爱你”的话,然后,你们可以再相互谈谈为何生气的原因。
每个人都会由于各种原因偶尔生气和愤怒的。生气或愤怒并不是错误。而是你将如何来正确地、冷静地处理愤怒,你所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否恰当,这才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关键。

3、告诉孩子“是非是什么”
孩子并非生来就明辨是与非的。于是,社会希望通过对他们教育以及他们自己的努力,通过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使孩子成长为有高素质、有责任心的社会有用人才。为了把是非观念逐渐地灌输给孩子,作为父母或老师,要认识到孩子的道德发展所要经历的各种阶段。
3岁左右的孩子,总认为“我干什么都是对的”,这个时候,由于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言语与行为采取悦父母或老师或其他成年人,而学会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低年级的小学生,会考虑“谁,或什么事,会对我有哪些好处”,他们开始可以接受诸如“利他”等社会心理概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发现,对某人好或环,对方也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来对待自己,从而具有某些“公平’怕观念。
到了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用社会赞许、别人赞扬来指导自己的言论与行为。
到了中学,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信念系统”比较平稳地运作,开始获得自信心感和尊重感。理想的话,他们用一个能够比较完善的是与非的道德观来判断不同生活情境下的成年人。
父母和老师不一定能控制孩子何时、如何经历道德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但是,他们却可以引导孩子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家庭与班级是能够观察到那些立竿见影且效果稳定的道德行为的。
同时,父母和老师要注意捕捉孩子们所做的每一件被社会道德认可的正确的事情——与孩子分享快乐、富于爱心的情感和所做出的正确决断——并予以及时的表扬。更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言论与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
的确,在通往受到社会赞誉的道德征途上,在孩子的心理与行为上,必然经历着一个曲折的过程,有些孩子,其道路甚至会更加曲折。但社会所赞誉的价值观念,将会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并将成为其坚强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在“心理狂飙”的青春期内,更是弥足珍贵。以父母和老师自身的道德信念为引导,向孩子提供耐心持久的帮助,就能够为孩子们树立起坚定的是非观念,就能在父母或老师和孩子之间开启一扇身心健康的有益之门。
对或错,赢或输
孩子大概有这样的经验,在电视上看了“智力竞赛”节目,已经略知“对”与“错”、“输”与“赢”是怎么一回事了:答错的人输了比赛,而答对的人赢得了比赛。
这种节目,有点儿像人生中所碰到的“是”与“非”的状况。当你做错了一件事的时候,就输掉了——你的“智力”。若是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就会“赢”——你的“智力”。
另外,如果你抢了小伙伴的电脑操纵器,他就失去了玩电脑游戏的机会。小伙伴就会因此离你而去,你最终也会失去别人的“公平”与“友善”的机会。那么,如果孩子具有社会道德观念的话,采取轮流玩或一起玩的办法,那么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结果是两个孩子都赢,两个孩子都高兴,两个孩子的友谊都增长!
现在换个角度想想,要是全世界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情况会是怎样的呢?这个世界是会更好呢?还是更糟糕呢?
分清对与错
让孩子明白,要分清面对的问题是对还是错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问问自己:这样做或这样说,会不会伤害别人的情感,甚至伤害自己?会不会损害别人的东西?如果会,那它一般来说就是错的!
如果一个小伙伴在车上踢了你一脚,你马上回踢他一脚,就是错误的,因为这将会伤害到他。你知道这个后果的,因为他踢你后,你就感受到痛了。
那么,如果你为了报复他,撕碎了他的本子又如何呢?错了——因为这将损害属于他的东西。
如果你说:“我不喜欢被你踢到——请你不要再这样做了”,结果又会怎样呢?正确!这有助于解决双方发生的问题而不伤害到任何人或任何物。
遵守规矩
家里和学校里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孩子不遵守这些规矩的话,就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比如罚站或者被批评。
但是,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却没被发现,比如孩子在吃晚饭前买了小甜点吃了——但却没人看到。这样可以吗?
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行的。不能仅仅因为自己侥幸没有被父母发现,就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你仍然已经伤害了自己,你破坏了自己的食欲,最终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
做正确的事情
每个人都想要做正确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并不想伤害其他人。每个人都想要用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如何成为一个好人?首先是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因为有爱心的人,往往会使一个人去帮助别人、待人温和、与人分享和宽容理解。
另外,爱心还能够使人去爱其他的任何一个人。爱心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如果一个人不具有爱心,就有很大的可能会伤害别人、甚至伤害自己,就会让朋友离你而去、就会得不到朋友的忠告而经常做错事,就会使自己离群索居,就会使自己不断地品尝着心里的苦果。
良心
给孩子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告诉他,在看一些卡通片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某个人艰难地设法做决定时,总有一个小天使站在他的一个肩膀上,在他的耳边告诉他,要做正确的决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还有一个小魔王站在他的另一边肩膀上,教他做错误的决定,鼓动他去做错误的事情。
这当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与发生。但是,告诉孩子,一个人的“良心”,就有点儿像那个小天使。“良心”是帮助你做出正确决定、鼓励你去做正确事情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受。当你做错事时,你的良心就会感到不安,你就会感到内疚,你就会感到羞耻。希望孩子总是听从“小天使”的话,不去做错误的决定,不去做错误的事情。
人都会犯错
当然,还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情,伤害了某人,只要敢于承认错误并且真诚道歉,以后吸取教训,不再发生,就意味着正在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和老师来说,要知道孩子犯了错误后的心情是很不好的,这种时候,就要设法想出一些办法,让他感受好些。比如,为他画一幅画,告诉他你也很遗憾。或者告诉他,打破了的东西是不能再恢复的,以后小心就是了,或者要他归还被他拿走的东西。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吸取教训,宽恕别人,同时也要宽恕自己,求得他人的谅解。
愉快与糟糕
孩子经常会感受到,自己觉得一天过得很糟糕。这个时候,也许表明孩子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了,表现为总在抱怨着什么。也许他的小伙伴在激惹他;或许他真的很想做一些不被父母及老师允许的事情。
告诉孩子,在这种时候,当自己还不能改变自己糟糕的情绪感受时,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言语与行为的。比如,当自己感到恼火的时候,不要非采取暴跳如雷的行为不可;当自己感到小伙伴很讨厌的时候,不要非得朝他大喊大叫不可;也不要非得不声不响地偷偷使用爸爸新买的钻头来钻玩具不可。
让孩子知道,当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嘴巴和手脚。要学会去做正确的决定和去做正确的事情。“你不能改变别人,也不能控制别人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但是却可以控制你自己的言语与行为的”,这就是高情绪智力者的表现。
撒谎与作弊怎么办?
如果孩子打碎了灯泡,却撒谎说是另一个人干的,那么,父母或老师一定要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伤害了另外的那个人,为此那个人受到了家长或老师的责备。同时,你也伤害了你自己,伤害了你自己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那么人们就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到了你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
告诉上学的孩子,不要在考试的时候作弊。如果你在考试的时候,由于不会做题目,就偷偷看一眼旁边同学的试卷,那你就会伤害自己。老师因为你的作弊,不知道你没有学好这门课程.那么你就有可能在后面的学习内容上不理解,就会跟不上以后的课程进度了。
告诉孩子,不要去偷你喜欢的东西。比如,孩子偷了一盒游戏集卡。这种行为看似小事情,但是,它伤害了店主,因为他是要靠卖这些东西来赚钱养家的,或者是要靠做小买卖赚来钱供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同样,这也会伤害你的良心,因为你已经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是要受到谴责的。
合群与赞同
有时候,孩子们会认为,他们非得像其他孩子那样才会讨人喜欢。想要得到他人的赞扬是很正常的。但是,认为非要得到赞扬才能合群,甚至对那些错误的事情也要放弃原则,给予赞扬才能合群的话,那就会遇到麻烦。
比如,当小伙伴约你一起去逛街时,他总是扔石子打破人家的玻璃窗。你知道将人家的玻璃窗打破是不对的,但你不想让你的朋友说你是胆小鬼,所以无动于衷,担心自己说出来伤了和气。
告诉孩子,他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坚持自己的是非观念。牢牢记住:“想叫你去做坏事的朋友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这种时候,告诉孩子,可以采取另外的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建议干点儿别的什么事情,或者说句“算了,我不丢”就走开,以自己的言语与行为来影响你的小伙伴,使他也采取正确的做法。
打架与暴力
孩子可能曾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到对“坏蛋”拳打脚踢的暴力场面。这种节目展现的镜头,是向孩子传递了许多错误的信息。所以,在国外,对电影、电视进行了分类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要告诉孩子,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当人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才需要奋勇反击,这种行为称为“自卫”。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暴力来“伤害”别人才是有道理的,才是正当的。
要孩子明白,当自己由于某种原因,在和别人争论时,除了用打架的方法来处理外,还可以选择其他许多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式。比如,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或者径直走开。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是不对的。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情绪智力来取得平和,这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
困惑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对与错并不是很明确、很明显的。比如,你逃掉音乐课对不对?逃课当然是不对的。但是,这可能有利于你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来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它可能也会伤害你,因为,音乐素养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后可能你会后悔当初自己没能坚持上课。
因此,情绪智力知识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做决定,解决心中的困惑,就先尽量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好事情和坏事情统统列出来。也许一旦写到纸上的时候,就会一目了然,心中的困惑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多读好书是有益的。书籍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给你最美好的东西、最渊博的知识。让书和已经读了很多书并已经理解了精髓的父母和老师来指导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做个好孩子,做些好事情
作为父母来说,要让孩子知道,做个好孩子不仅仅要知道不应该做什么,还应该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不去弄脏邻居家的窗户、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对的,而去帮助邻居老奶奶、老爷爷搬搬东西也是好的;不去辱骂其他小朋友是对的,而能够邀请他们一起玩玩具也是好的。
帮助那些被别人无缘无故欺侮的人是好的,尤其是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为自己辩护时——比如,也许他们太害羞了或者是哑巴。
告诉孩子,好孩子仅仅保证自己遵守规矩是不够的,好孩子还应该要超越这些规则——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给予弱势孩子爱心、去维护社会正义和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更美好的世界
听听新闻报道,看看电视,就可以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坏事正在发生,正在进行。但是,邪不压正,告诉孩子,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要去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这样就会使这个世界更加和平;每次你在维护别人,尤其是维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权益时,你就会使这个世界更加公正;每当在做选择时,是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错误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让孩子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做那些充满人间爱心的事情,那就不会有错!


.

sophie 2004-6-18 14:45

文章写的挺好的,就是太长了,已收藏,等以后慢慢看。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东东一起分享-让你的孩子与成功有约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