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生用功术

sxm 2006-7-14 13:13

小学生用功术

我记得在刘亦婷那本书里提到过<小学生用功术>,很棒的一本书.推荐.

谢谢183#兔儿菲菲把<小学生用功术>中的标题整理出来,方便大家查看.
《小学生用功术》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4、吃饭前后一小时,读书效率并不高
5、功课做到几点钟好
6、爱玩的孩子以“量”代替“时间”
7、记忆之道——早上10分钟
8、心理上的除法
9、考完试后立刻检讨,学习效果好
10、新学期刚开始,正是用功的好时候
11、拟定的目标愈具体用功愈有效率
12、看得入迷时,何妨等一会
13、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
14、先痛快地玩,然后好好读书
15、闹钟响起之前,功课已经做完
16、先想好顺序,效果比较好
17、先让孩子复述当天所学,再做功课
18、做功课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19、休息的时间到了
20、结束前预告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21、功课做腻了,不妨换个科目
22、离开书桌才算真正休息
23、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24、先从喜欢的科目读起
25、讨厌的科目,不妨由简单处做起
26、成绩退步的孩子,请用“倒回学习法”
27、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28、低年级小学生应用大型笔记本
29、设定目标,努力前进
30、最好的“参考书”其实是“教科书”
31、从第一页开始
32、标明重点,记忆深刻
33、重新编排练习题册,引发学习兴趣
34、先看目录,抓住重点
35、如何测出考前实力
36、短铅笔适合幼儿用来写字
37、用软铅笔写大字,加强笔记的速度
38、集中注意力,请坐硬椅子
39、处处皆书香,时时可用功
40、赢在起跑点
41、让孩子做个小老师
42、让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
43、问“懂到哪里”比问“哪里不懂”好
44、以反问代替回答
45、不懂就要立刻问
4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7、答不出来,不妨先搁一边
48、把问题写下来
49、语言表达能力弱,思考力也会不足
50、要掌握教三次的原则
51、只教一次噢
52、压轴放在最后,记忆最为深刻
53、挑出重点单独教
54、和现实结合,记忆更深刻
55、低年级学生预习有反效果
56、让孩子选择先做的科目
57、寓读书于游戏计划中
58、训练孩子“视觉型”的记忆
59、写日记有助于学习
60、嘴里大声念,脑中记得牢
61、速度和正确同样重要
62、训练速读有助于学习
63、及早养成默读的习惯
64、加强写字与计算,能培养实力
65、有趣的读物,可以加强理解力
66、词性要严,语汇要松
67、寓算术于日常生活
68、借划拳训练计算能力
69、单纯的计算是数字感的基础
70、给孩子真正的工具书
71、在查过的地方做记号
72、图鉴和百科全书,可以制造学习的机会
73、评定家教,观察三月
74、发现老师教错时怎么办?
75、兄姊教弟妹 学习更确实
76、重视结果不如重视方法
77、让孩子由模仿而学习
78、要孩子整理并复述学习内容
79、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80、相关的事项可以强化记忆
81、用集中法教重点功课
82、附加意义,容易想起
83、巧妙运用孩子的个性
84、考试成绩好,正是反省的最佳机会
85、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帮助学习
86、考坏了,正是改进的机会
87、不妨让孩子“考前猜题”
88、答对的问题,可能隐藏“学习危机”
89、重复看题目,训练阅读理解力
90、没学过的题目可以训练应用能力
91、试题究竟问什么
92、“倒回确认法”有助于发现错误
93、眼不见为净
94、写字潦草自己受害更大
95、如何改善“试题做不完”的困扰
96、每做完一题,就立刻确认对错
97、草稿纸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
98、让孩子自己出题自己答
99、让孩子自己改考卷打分数
100、利用直觉回答问题
101、反复练习答错的考卷可以培养实力
102、类似测试查错误
103、常做错的问题不要强化了“误反应”
104、收集答错的问题让孩子再考一次
105、故意重复写错可以纠正“老毛病”
106、“理解”和“应用”要交互运用
107、借不同颜色的记号检查实力
108、生活步调快,考试能力强
109、预测考试结果可以建立努力目标
110、不能拜托孩子读书
111、坐在书桌前可以培养读书情绪
112、“我的志愿”可以激发用功意愿
113、比上无斗志,比下会嫉妒
114、“小时了了大却佳”的伟人故事最能激发孩子的斗志
115、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用功读书”
116、好话多说才有益

[[i] 本帖最后由 sxm 于 2009-5-23 20:15 编辑 [/i]].

晴晴妈 2006-7-14 13:44

噢,太好了,帮着顶!可不可以发到我的邮箱里?[email]bohetang08@126.com[/email],谢谢.

sxm 2006-7-14 13:51

没人帮得了忙啊?只好粘帖了.字小点,大家凑合着看吧

小学生用功术



写在前面的话:

  《小学生用功术》是一部父母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的指南手册。该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原则,对小学生的用功之道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书中提出的问题来自实际,提供的方法有针对性,读来亲切,引人入胜。又因它以条目方式编写,可以对号入座,使用方便。

  《小学生用功术》共116条,现予以整理,以飧各位孩子父母和师长。

愿编者按语:

  在“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沉重压力下,许多家有小学生的父母亲,恐怕都会想过:“如果孩子的成绩能更好一点多棒!如果孩子肯再用功些就好了!这孩子肯自觉自动爱读书的话,那就谢天谢地了!”

  根据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教授、千叶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多湖辉原著写成的《小学生用功术》刊出的一百多则“办法”中,不但提供父母师长指导小孩用功读书之道,而且对成年人在自我管理时间分配上,也颇多启发与助益。

总论

你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值贪玩的年龄,要他们体贴父母的苦心,好好用功读书,似乎困难了点!于是,大部分的父母,不是表现成严厉的“唠叨型”,就是属于放任的“呵哄型”。

  但是,这两种类型,都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真正的帮助。
把障碍变成促进剂


  过分把孩子用功的目标,放在眼前的考试成绩、联络簿上老师的评语,是“唠叨型”父母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父母太重视眼前的目标,以致无法客观而冷静地了解、看清孩子的心理,不容分说的就唠唠叨叨要孩子读书。其实,用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把父母对子女的热切希望,传递给孩子知道;因为,孩子虽小,却已有自己的人格和情绪了,一但被忽略,孩子就会“反抗”用功读书这件事了。

  举例来说,孩子爱看电视,父母却认为“电视”是妨碍孩子用功的最大敌人。这时,与其命令孩子“不许看电视”,还不如鼓励他们“做完功课再看电视”。
高年级以后再用功行吗


  “孩子还小嘛!希望他们过得轻松快乐些,何必那么早就‘逼’他们用功啊!”

  有这种想法的“呵哄型”父母,在孩子读小学中低年级时,常自以为“爱”孩子而放纵孩子;等到小学读高年级了,才宣布“马上要长大去读初中,接着就考高中呵大学了,所以,现在起你要开始冲刺用功,不能再玩了!”

  但是,一来孩子玩惯了,父母突然要他收心,当然很难立刻做到。二来所有学业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如果中低年级的功课基础没打好,怎能三级跳呢?等他的成绩一再受挫后,当然就更不肯用功了。
“做功课”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紧逼着孩子做功课,不做功课就是不乖或不好,使“做功课”成为孩子放学后的全部生活内容,对孩子其实毫无益处。

  当然,想把书读好,是不了专心努力的,而专心努力也确实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培养注意力;可是,紧逼孩子写作业,不允许他们的眼睛转向功课以外的事物,则是不必要的。

  有很多功课,其实是可以活用活学的,只要掌握原则和方法,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比坐在书桌前做那些超量的作业来得好。

  下面我们具体而明白的介绍小学生的用功术,相信对天下父母会有相当帮助的。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要让孩子能够耐得住长时间做功课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叫做“时间的拍卖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时”功课,那么就把这“一小时”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五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事实上,这五分钟或十分钟虽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却有好几倍差别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叫他做“一个钟头”,和做“五十五分钟”的功课,感觉上的负担,后者要比前者减轻好几倍呢!

  猛一看,这好象是在骗小孩,但效果的发挥,并不是基于“小孩才会上当”等玩笑式的理由,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两千元的东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时,顾客就觉得便宜多了,而立刻买下来。这心理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钟头的做功课时间,如果孩子“不肯买帐”,那么就“降价”变成五十五分钟,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买”了做功课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的拍卖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有一阵子流行过一句话“四上五落”,意思是说要考上一流大学,一天睡眠不得超过五小时,否则就会名落孙山。这句话确实在日本风行过一阵子,可是对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追踪调查的结果,发现他们每天几乎都睡足八小时左右。

  孩子一天应该做几小时功课才适当?

  就算是高中生,从学校回来以后,在家能够集中精力用功的时间,以两小时到四小时为最大限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顶多以两小时为限,再继续读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时间成正比,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结果造成孩子讨厌读书。

  有不少家长常沾沾自喜地说:“我家的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关在书房,除了吃饭时间以外,都不出来呢。”其实,孩子就算躲在书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读书。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家长必须了解这点,及时把孩子从书桌上“解放”出来。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个科目如果需要读五个钟头时,一天读五小时好,还是分成五天,每天读一小时好?

  前者称为“集中学习”,后者称为“分散学习”。一般来说,以“分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以某项作业的实验来看,同样的作业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为二十天做,两相比较,每一次的作业效能,后者确实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饭一样,读书也不能一次读完,必须插进休息时间,分好几次读,效能才能高。

  这件事,从纽斯特“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中也获得证实。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之后再记,才不会使记忆的内容重复搞混,这就是有名的“纽斯特法则”。

  考试前一夜的临时抱佛脚效率不可能高,因为一考完之后,前一夜拼命死记的东西,会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这个缘故。

  由此可见,在为孩子拟定学习计划时,与其以一小时为单位,不如以二十分钟为单位,因为效率较高,记忆也比较确实。

4、吃饭前后一小时,读书效率并不高

  “等饭做好了,我会喊你,现在你还是好好读书。”

  “吃过饭别东摸西摸的,快点去做功课。”

  父母亲常挂在嘴巴上的就是“去做功课”,而且是在吃饭前后的一小时内最常说。世间的母亲似乎都不明白,“吃饭前后一小时”其实是一天里面效率最低的时候。

  从生理学上来说,吃饱饭后,全身的活动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头脑的活动相对地也就迟缓了。

  而空肚子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在为寻求食物而四处移动;人类的身心动向,又何尝不是集中于“食物探索行动”中!换句话说,吃饭前后一小时,心力是最不倾向于头脑的时间。

  虽然常常有人说:“珍惜吃饭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但实际上这时候即使让孩子读书,也只有浪费时间而已。吃饭前后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储备接下来做功课的有效能量,从效率上来说,这才是上策。

5、功课做到几点钟好

  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即使是短时间,要他持续维持紧张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达成某种成果,仍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如果安排孩子读书的时间,尤其是孩子该“读到几点钟”,就更重要了。因为终了时间是要孩子持续努力的一个目标地点啊!

  例如你可以把孩子做功课的终了时间,定在“四点为止”或到“七点半为止”。但这种好似告一段落的时间,对一个自律性不如大人的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四点左右”、“七点半左右”的“大约时间”,因此,难免就会马马虎虎,无法专心到底。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把做功课的时间,定为“到三点四十五分”或“到六点五十分”这种“中间时间”,那么对终了时间的意识便会鲜明起来,不但“有效时间”提高,同时作业也不至于做得马马虎虎,父母也可以期待他们在那时间之内,充分维持紧张状态。

  其实这种“以中间时间代替完整时段”的方法,在大人社会里,例如IBM等现代管理观念进步的公司,已经陆续采用,并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成果,换句话说,孩子的功课做到几点钟好?父母也可以采取现代管理学上的这种方法。
6、爱玩的孩子以“量”代替“时间”

  孩子想出去玩想得不得了,老是注意父母规定的用功时间到了没有,就根本不能把心放在功课上。这时,如果对孩子的“用功时间”加框限制,说“再做三十分钟”或“把作业做到四点钟”,那么,孩子对功课将越发地心不在焉,只会心浮气燥地坐在书桌前磨时间而已。同时,教孩子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把功课做好,也许永远无法办到。

  这时候可以试着把指定“读书的时间”改成“读书的量”。

  例如,父母不要再说“好好读三十分钟”,而改说“把这练习做一页”或者“把这一张讲义做完”。

  象这样指定出一定的功课量,将可使孩子把注意力转向这一定的“量”上,而对他们所在意的“时间”,反而能意识转淡。

  这么一来,孩子便从“必须忍耐三十分钟”的消极态度,转变成为“赶快把这些练习题做完”的积极态度。如果运用得当,父母也可以期待比当初“预定的用功时间”更延长而持久。

7、记忆之道——早上10分钟

  有关对人类记忆的研究,虽然是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部分,但若要使记忆更切实,与其立刻复习所记的内容,还不如再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复习有效。人类在一天里,为了记忆各种事情,而使当时学习的内容与其它记忆重叠;而记忆的痕迹要在头脑里固定,却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次记忆的内容,如果完全不复习,则往后记忆的内容会一一消失,头脑里几乎不会留下任何记忆的痕迹。

  一般来说,在八、九个小时以内,把一次记忆的事情再度复习,才会记得住。因此前一个晚上所学的功课,在第二天早晨,花上十分钟复习一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做完功课立刻睡觉的话,在那时间里,没有其它事情需要记忆,于是记忆的痕迹不会混乱,比较容易产生记忆的再生。常常有人说早晨的十分钟,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因此,在早晨上学以前,让孩子面对书桌记忆片刻,可以使前一天晚上所学的东西深深记在孩子的头脑里。

8、心理上的除法

  如果孩子一个月要写三百道练习题,父母可以每天分摊计算,也就是“一天只要写十道练习题”;你这么想时,是不是比较轻松多了!?

  不错,数量虽然相同,可是把功课细分化了,于是不觉得量多,才能提高效率,这也就是“心理上的除法”。

  其实这种“心理上的除法”,在你为孩子定功课进度时,真是最恰当的方法。尤其对精神上还未分化的低年级孩子来说,长期性的展望或全盘性的看法,还很难做到,他们具有只能看见现实的、眼前目标的倾向。换言之,答应孩子一个月以后吃顿冰淇淋大餐,还不如现在给他一颗糖果吃。

  “你要一个月做三百页好?还是一天做十五页好?”

  即使不需要用这种瞒骗的方法,但是譬如一本三十页的练习簿,与其沉重地放下,叫孩子一个月把它做完,不如每天撕下一张交给孩子。这虽是小小的技巧,却可以说是消除孩子沉重压力感的“心理上的除法”的巧妙应用。

9、考完试后立刻检讨,学习效果好

  小时侯,学校一考完试,心里就记挂着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于是一回到家,立刻找出教科书和参考书来查个究竟。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

  在学习理论上,这种人类的心理已经引起注意,而所谓“即时确认”的想法,正被实际教育的场所引进并研究中。也就是说,人类想要知道结果的欲望,在刚刚做完某一作业的时候,欲望最高。换句话说,这一作业刚做完的时候,对该作业的关心度和动机最强。这种想法,在美国盛行的程式学习中,也已经被引进,学生在一一回答给他们的问题的同时,可以利用机器,立刻知道结果,真正运用了“即时确认的原理”,以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这种原理,刚一考完试时,可以说正是用功的绝佳机会。在父母亲的想法里,让孩子考完试后,轻轻松松地玩一玩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刚考完的“即时确认”,其实要不了太多时间,却很有效果。

  因此,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只要极短的时间,就能得到很大的学习效果。
10、新学期刚开始,正是用功的好时候

  令父母亲束手无策的不良少年,一旦处于不同的环境,往往会完全脱胎换骨;一个对公司的业务感到绝望而失去工作意愿的上班人员,换一家公司,可能会变得令人刮目相看,积极勤快地开始工作起来。这些例子,就经常可以听到。如果给它一个名称,也许可以称为“履历抹消”的效果吧。过去不良的印象,从自己心中消失,在新的环境里,产生一种愿望,希望自我更新。

  相同的现象,也常常发生在新学期刚开始时孩子的课业上。前一学期因为成绩低落,而完全丧失自信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漫长的假期之后,已经完全忘记以前讨论的印象,而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始用功了。很可能他们对自己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变,并没有注意到。可是身为父母的人,如果在“履历消失”效果最好的新学期开始,不知道加以活用,以增进孩子读书意愿的话,那未免太可惜了。

  新学期开始时,在孩子的头脑里,暂时从“能”与“不能”的评价中解放出来,呈现出一片白纸状态,这时,让他们集中精神在密度较高的功课上,就好比在干燥的沙地上注入水分一样,必然能够快速地在孩子头脑里储积下更多新鲜的知识。

11、拟定的目标愈具体用功愈有效率

  在指导孩子做功课的时候,你是否常在进度上要求多一点?譬如说:“到九点为止,能做多少尽量做。”或“尽量做快一点,做多一点。”采取故意把目标弄糊涂的方法。

  这种指示法的背景,除了父母考虑到不愿意勉强、加重孩子的负担量之外,还有暗自期许并打算:“如果具体要求孩子在几分钟内做几题,万一他们有能力做更多,那不是‘损失’了吗?何必多此一举呢?”

  但是这种担忧和打算,其实对孩子的作业效率,绝对不会“尽量”提高。因为人们在对自己课以某项作业时,这作业的目标越具体,则为达成这目标所做的努力,也会变得越具体,而且这目标是否达成了,也比较容易判断。因此,不仅止于“尽量多做”,而且最好进一步确定几分钟能做对几题,拟定以时间、量、质为基准的具体目标,才更理想。

12、看得入迷时,何妨等一会

  正在兴致勃勃看推理小说看得入迷的时候,忽然电话或访客来了。看到一半被打断,实在没有比这更令人心神不宁的事了。耳朵也听 不进去对方在说什么,这对来客虽然是一件很失礼的事,可这边的全幅心思,依然还在刚才读到一半的推理小说上。这是因为某个情节正推向完成的途中,让人情绪紧张而兴奋,若不到完成,这种情绪便无法解除。

  孩子也是一样,看到一半的漫画,或已经开始看的电视,如果中途被打断,要他们“好了!做功课的时间到了”去做功课时,也会引起和这完全一样的现象,他们心不甘情不愿地坐在书桌前,却心不在焉,还在想着刚才的漫画和电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功课的效率自然不会高。

  遵守自己所定的做功课时间,虽然很重要,但是时间不是为了要遵守而定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而定的。如果该做功课的时间到了,可是他们却正在迷于漫画或电视时,可以把时间稍微调整,等告一段落的适当时刻,让孩子紧张的情绪放松以后,再要他们去读书,才比较明智。

13、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

  根据问卷调查,对于有低年级孩子的家庭来说,父亲最烦恼的问题就是看电视与做功课不能兼顾。不管习题再多,或是明天就要考试,孩子一碰到他们忍不住想看的节目,就会把读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对于这件事情,父母往往会觉得没办法。其实象这样能让孩子着迷的电视,巧妙运用的话,反而可以增进孩子用功的效率。

  幸亏电视节目不像孩子的其它玩具一样,随时随地可以带着跑,电视节目的时段是固定的,而且看的地方不是客厅就是餐厅,总是父母亲眼前看得到的地方。因此父母可以事先了解孩子想看的节目,而这节目播映前的一小时或三十分钟,可以订为孩子做功课的时间。

  这个方法,不仅能发挥孩子养成固定生活习惯的效果,同时也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在努力工作或读书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如果前面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痛苦了。

  一想到做完这功课,就可以看自己最喜欢看的节目,那么不管是多么不喜欢的科目,都会觉得不痛苦了。这就叫做“目标倾斜”!表示人类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学习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14、先痛快地玩,然后好好读书

  目前美国有一种受到各方瞩目的“开放计划系统”(Open Plan System),实施开放式教育的学校,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拟定游戏与读书计划,已获得相当的成果。而从这些孩子所定的计划顺序来看,几乎都是在一天的开始先彻底地玩耍,然后才开始读书。

  这点最能够表示孩子的心理。也就是如果有“想玩”的行动,那么就先让它彻底发泄出来,等到处于“玩腻了”的心理状态时,再让孩子读书,那么他就会专心定下来了。

  其中也有一些孩子是整天都想玩的,然而这些孩子玩了几天之后,反而整天读起书来。在我参观过的一所山姆希尔学校,居然有孩子是整年玩耍之后,第二年整年集中读书,成绩反而变好的。

  许多为了孩子不肯用功而叹息的父母,常会说“出去玩以前,先把书读好”或“把习题写完再去玩”,反而往往得到反效果。

  “好好玩耍,好好读书”这句话,正是“先好好玩耍,然后好好读书”的意思。

15、闹钟响起之前,功课已经做完

  当我遇到截稿时间迫近时,常会把闹钟设定时间拨好,然后伏案赶稿,当然闹钟是放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不过这样做的话,我就会精神紧张地要把工作赶在闹钟响以前做好,这倒真的能使事情很顺利地进展。也就是说,希望闹钟未响之前完成工作,变成一人努力的目标,结果确实就在限定的时间前把工作赶完了,这个方法应用在孩子的读书上,或许有用。

  通常父母叫孩子读书的时候,往往是指定到几点或到几页为止。只提出时间或数量,这样不太能够提高对读书的紧张感。说得极端一点的话,也就是孩子很可能在你所指定的时间内,面对书桌发呆;或者可以在二十分钟内完成的功课,却拖拖拉拉地磨上一两个钟头。尤其是测验读书成果的考试,不得不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定量的试题。因此养成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一定分量的习惯,不用说,对提高成绩是绝对有关联的。

  于是,闹钟便成为很好的武器了。能在闹钟响以前做完功课,孩子的高兴程度会更加深一层,而只要这种成功的体验累积多了,孩子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喜欢读书了。

16、先想好顺序,效果比较好

  当几种工作重叠时,思考先做哪一项是相当花时间的。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当天之内必须做完的功课,往往有算术习题、国语复习、理科的预习等三、四种之多,如果等到该做功课时,再来考虑该先复习或者该先预习,那么单是考虑这顺序,就会占掉大半该做功课的时间了,这种做法实在很浪费。

  为了防止时间的浪费,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还没开始做功课之前,趁着给他们吃点心的时候,就先若无其事地问“今天要做什么作业?”然后可以给他们一点建议“就从算术习题开始做吧!”

  让孩子自然地对什么该先做,然后做什么等,心理上有个准备,使他们对什么该最优先做,什么可以往后挪,大致有个整体构想,等到要做功课时,就能不必分心于其它功课,而且可集中精神,发挥用功的效果。这比花很长时间面对书桌,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做,而白白浪费时间,要有效得多了。

17、先让孩子复述当天所学,再做功课

  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与其研究让孩子放学回家后该读几小时好,或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参考书好,还不如弄清楚孩子每天听课是不是都认真听懂了。

  孩子如果能够在学校好好听课,那么父母即使不严厉督促他做功课,相信他们考试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普通的分数。反过来说,只要看看考试分数,就可以判断孩子在学校是否认真听课。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不太好,那么首先每天做功课以前,可以从“听”他们复述当天所学到的东西开始。如果孩子知道回家以后,母亲(应该“父母”)会问起上课的情形时,那么就算不太乐意,也不得不认真听老师的话了。而且让孩子讲讲上课的内容,是一种最好的复习,也是把当天所学到的东西,再一次印入孩子脑里的一种手段。此外,从孩子最容易说出来的方面开始读,是一种最佳的助跑,可以使接下来的做功课,象接力赛跑一样,顺利而带劲。翻开教科书或参考书印证学习时的效率,也保证一定会提高很多。

18、做功课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无论读书、做事或运动,一开始做时,总是不太起劲,可是过一会儿,等事情上了轨道之后,便开始顺利起来。换句话说,一开始做事情,需要一点准备运动的时间,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心理调整”(mental set)。

  不过这种心理调整如果还没做好就开始做事,那么时间不但会白浪费,而且工作效率会低落,往往因此而不能顺利做好事情。所以在读书或工作之前,先把桌上整理好,就象打棒球以前,先轻轻挥棒一样,也可以说在做心理上的准备运动。

  这些准备运动之后,读书的引擎已经开始充分转动,可是随着时间的进程,疲劳与厌倦也加重,效率渐渐降低。这时如果能适时休息一下,就能使引擎再度恢复效率,可是困难就在于这休息时间的长短。因为如果过短的话,疲劳还恢复不了,白白辜负了休息;相反,如果过长的话,那么好容易做好的心理调整也散失了,又必须从头开始做准备运动,反而降低了效率。

  那么,小学生做功课,中间需要休息多久才适当?从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来看,以五分钟至十分钟最恰当。

  也就是说,同样要他们做功课两小时的话,以学习二十分钟、休息十分钟的反复实施,最能提高效率。你如果要成为孩子的好教练,那么不仅需要注意孩子的用功时间,更要注意他们的休息时间。

19、休息的时间到了

  我所知道的一家公司,中午休息的铃声一响,工厂的电源同时关掉,一切的作业都完全停止。根据厂长的说明,虽然有些单位的工作才做到一半,但中午休息时间一到,就完全停下来休息,这是提高下午工作效率的秘诀。

  确实,对于恢复疲劳来说,休息时间的初期最有效,接下来则渐渐缓和;如果休息时间不好好休息,那么疲劳还会残留下来。

  读书也一样,预定休息的时间一到,就算是功课才做到一半,如果不好好休息的话,将会大大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效率。换句话说,做功课的时间表,与其遵守开始的时间,不如遵守结束的时间来得重要得多。

  譬如虽然开始时稍微晚了一点,但如果养成严守结束时间习惯的话,开始时所延迟耽误的部分,会想办法在时间内补过来。最不好的现象是,休息时间还不离开书桌,把用功的余波带进休息时间。任何学校里都有一些学生,在中午休息时间也不出去走动一下,其实这种用功,很可能是反而妨碍了用功。

20、结束前预告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德国心理学家克雷培林(Emi l Kraepelin)研究出让一个人做单纯的数字计算来判断他的性格的方法,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克雷培林测验。在这种测验中,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在测验的最初和最后,都明白显示出效率远比中间高。就算不提克雷培林,相信任何人在运动时,也都经验过,做事的最后阶段效率会提高。这种效率,不妨拿来应用在提高孩子做功课的效率上。

  例如孩子做功课快要结束时,不妨预告一下剩下的时间“还有五分钟”,或者“只要再做五题就好了”,或告诉他们剩下的题数也可以。父母亲在时间的最后所提示的一句话,不但给孩子马上就快结束了的心理安慰感,同时也必然能激起他们“再拼一下”的心情。

  如果是大人的话,还剩下几分钟,还有几题才做完,自己当然可以判断,可是对小孩来说,他们却不容易判断,也很难自己活用这种效果。因此,父母如果稍加费心,那么同样的三十分钟,也许效果却能提高许多。相反的,从头到尾陪着孩子,紧密督促,反而不是好办法。
21、功课做腻了,不妨换个科目

  常常听一些父母抱怨说:“我家的孩子真没耐心,十分钟的书都读不下去。”若观察这些父母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往往会发现,不是“不行不行,至少要再读五分钟”这种“持续强制派”,就是“真没办法!好吧,休息一下再读”的所谓“暂时解放派”。要不然,就是一面摇头叹气,一面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全面投降派”。

  除了“全面投降派”,前面所提到的两派,结果也大同小异。“持续强制派”结果只增加了孩子做功课的负担感,而“暂时解放法”的“暂时”,则变成“永久”。二者的下场,都是无法让孩子再回到书本上。

  其实这些态度,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觉,那就是孩子“很容易厌烦”“没有耐心”,并不是对“做功课”本身,而是对同一个或同种类的作业。其实每个人对同性质的事,继续一直做,都会变得“厌烦”的,心理学用语称为“心理饱和”。

  如果对同种作业,已经达到心理上的饱和状态时,接下来即使想继续做下去,也一点都不起劲。可是对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即使需要颇强的紧张度,因为还未达到心理饱和状态,因此可以产生新鲜的意欲。这就象吃牛排吃得很饱了,可是换一道生菜沙拉,却也还吃得下。

  所以,同样是“做功课”,如果一直在做算术,确实会腻,不如换一个科目,无论语文还是社会科,孩子会十分愿意,而且能继续读下去。如果父母错以为他们对做功课厌烦了,从而疏忽了孩子充分剩下的读书意愿,父母就白白丢弃了可以使孩子成绩提升的机会。

22、离开书桌才算真正休息

  不用说,做功课中间的休息,是为了缓解疲劳,让做功课的心理状态松弛一下,以便提升接下来的读书效率。因此,在考虑做功课的方法的同时,也要把休息方法当成一个问题。可是,父母亲似乎对做功课的方法很关心,却不太关心休息的方法,甚至有些斯巴达式的父母,一味认为休息只是浪费时间,因而让孩子连续两三个钟头面对书桌。

  就算没那么严重,还是有不少父母亲,只送一些点心或茶水到孩子的书房,然而在做功课时间结束以前,不让孩子走出书房一步。也许父母认为,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专心读书,如果让他们一离开书桌,恐怕就不想念书了。这种做法,其实和斯巴达式没有什么大差别。休息还是不算休息。

  因为如果休息时,还让他们保持和做功课时一样的状态,那么做功课的紧张状态依然持续,心理上的紧张就无法消除了。因为只有在远离做功课的状态下休息,才能缓和心理的紧张。因此,不管多短的时间,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一定要让孩子离开书桌。

23、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当我要开始着手做一件大事时,并不立刻开始做,却先整理书房。这有两个理由:

  一是在整理之中,可以把前面的工作和接下来的工作完全分开,以便完成新的心理准备。

  另一是由于这一整理,可以除去一些和工作无关的多余而繁琐的东西,让接下来的工作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

  还没习惯于读书方法,容易对周围事物分心的孩子,相信更需要这种心理上和物理上的准备。

  如果孩子不能集中精神于功课上,总是安定不下来时,不妨暂时停止,让他们把周围使他们分心的玩具和书等整理整理,也是一个方法。与其一开口就有“快点做功课”的责备,还不如“把书桌整理一下”这句话,更能深植孩子的读书意愿,并提高做功课的效率。在做功课之前,即使光让孩子自己削削铅笔,也保证比直接做功课效果要好。

24、先从喜欢的科目读起

  越是不喜欢、不拿手的科目,越需要每天反复多看。可是孩子偏偏念不下去,就是勉强开始读,也因效率不高,而更觉得自己不行。这种恶性循环,最令父母头痛。可是由于父母内心焦急,总觉得不行的科目需要加强,于是每次都让孩子先从这些科目开始读,这倒有必要重新检讨一下了。

  英国有一家采取开放计划系统的学校,每天早晨让走进教室的学生,先从自己想读的科目开始读。所谓想读的科目,大多是孩子喜欢的科目,得意的科目,因此,读起来自然又快又顺利。等孩子两三下就把功课做好,并得意洋洋地拿去向老师显示成果后,才转移到下一科目。

  做完得意科目,进入不拿手科目时,如果中途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老师也不会让孩子满脸忧伤地趴在桌上,反而会让孩子站起来到处走走,看看同学做功课,让心情转换一下,才再度回去面对问题。如果学生实在受不了,想要放弃时,老师会立刻问道:“做得怎么样了?”

  我们的学校,目前要想这样做也许不可能,不过在家里,却可以充分活用这种想法。每天做功课时,先让孩子从拿手的科目开始做,其次再趁着顺利的余势,转入不拿手的科目,一定能够大为提高用功效率。

25、讨厌的科目,不妨由简单处做起

  每个人最不愉快的,莫过于有人让他们做自己讨厌的事。既然没有心情去做,当然效率不会高,同时也更不愉快,最后甚至觉得去做这件事非常痛苦,结果干脆放弃不做。孩子就算不至于讨厌做功课,至少也不算喜欢,碰到他们讨厌的学科,很可能一看到课本就想逃跑了。因此,如果不想点办法,却硬要勉强他们读,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讨厌这科目。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建议你让孩子从非常简单的地方开始做。

  本来所谓“讨厌”这种情绪,往往是由一部分原因引起,而扩大到全体的。因此,必须由某个地方下手,把这种关系切断,所以有必要从简单会做的地方开始用功,也就是先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反感。假如顺利的话,反而会使孩子转变情绪,即使讨厌的科目,也渐渐变成喜欢的科目。

26、成绩退步的孩子,请用“倒回学习法”

  孩子的成绩退步,或跟不上进度时,父母往往被“现在”的现象所蒙蔽,而希望孩子能超越“现在”,早点进步。于是一味采取“前进学习法”,以便迎头赶上。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总是不断往前进。

  其实对于成绩退步的孩子来说,这种“前进学习法”只是徒然使不懂的地方累积得越来越多,一点帮助都没有。孩子真正需要的,应该是从现在不懂的地方,一一倒推回去,检讨前面的阶段,这种“倒回学习法”才能找出症结所在。

  有一位名叫普雷西的学者,提倡了一种叫做“分枝方式”的方法。就是当学生无法解答一个问题时,便让他们做比那个问题更普遍的问题,如果还是不行,就再给他们更基本的问题。正如树枝由末端渐渐倒回分枝,再至主干,追溯出问题的根本,找出毛病的“病根”所在一样。

  根据这种方法,用“倒回学习法”,找出不懂的原因,克服之后,便能很快地回到“现在”的进度里了。

27、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孩子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粗心大意,不信,看看他们的算术考卷就知道了。

  明明有实力,却为了一点疏忽而无法提高成绩,对孩子不用说,一定很难过;对父母来说,也觉得非常遗憾。因而要孩子去补习,以便多练习做试题。可是,多接受模拟考试,并不能防止这种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

  疏忽的原因,其实在于太钻进问题的细小部分,也就是被问题淹没了。

  以算术来说,如果精神太集中于细小部分的计算,结果反而疏忽了几位数或小数点。因此平常明明会做的题目,到了考试的时候却答错了。正如有一句俗话说“见树不见林”的现象一样。

  对于经常犯这种粗心大意毛病的孩子,与其让他们多接受考试的机会,不如训练他们在平常读书时养成“见林”的习惯。例如,当他们练习计算时,先让他们对答案的方向心里大致有个谱,也就是先让他们“看见森林”,其次才让他们仔细看每一棵“树”,即进入细小部分的计算作业。这样做相信对孩子必会有益。

28、低年级小学生应用大型笔记本

  通常的习惯,往往是让小学生用小笔记本,等到初中、高中时,才渐渐改用大笔记本。不过依我的看法,倒应该反过来比较有效。

  这是因为越是低年级的孩子,手指尖的运动越不灵活,精神所注意的,与其说是内容,不如说是写字本身;由于字要写得小是相当困难的事,因此语文练习本才使用大格子的笔记本。等进入高年级以后,字越写越小,笔记的内容、重点也改为如何整理功课。

  人类的头脑,能够充分连续运转的时间一次大约只有十五分钟,如果要把进入头脑的内容,整理于笔记本上的话,以小型笔记本摊开,占两页的大小,是最容易整理的尺寸。

  如果说小学生的笔记本是杂记簿,那么初中、高中生的笔记本,则是为了整理用的。因此,按照人体工学的理论来说,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用大型的笔记本,而升上高年级以后,再渐渐改用小型笔记,反而有道理。

29、设定目标,努力前进

  “你以前考过更高的分数,现在怎么不能超过那个分数呢?”“唉呀!比你上次考坏的分数还要差嘛!”面对考卷,母亲们是不是常常这样抱怨呢?

  其实,对读小学的孩子说这些,他们往往只会瞪着眼睛,面露奇怪的表情,却不了解这些话的意思。因为年龄还小的孩子,多半仍然无法在自己心里明确地设定一个标准。也就是对自己能力的定位和努力目标的设定,没有具体印象。

  为了让孩子能有效地用功,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水准做到心中有数,所以父母有必要下功夫让孩子经常拥有目标意识。

  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将孩子过去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照科目分别贴在墙上,这么一来,看见最高分,表示过去自己曾经达到这个分数,以后要努力超过这个分数;而最低分,则表示以后绝不可以低于这个分数。换句话说,就是做好记号,以便以后绝对不能低于最低分,而且还要努力超越最高分。在这种情况下,才可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30、最好的“参考书”其实是“教科书”

  在很多书店里,都可以看到无数的参考书,父母亲都弄不清楚该选什么样的参考书给孩子“参考”?这实在是令人烦恼的问题。

  其中有些父母有一种错觉,以为参考书里有许多教科书(课本)所没有的知识和数据,应该比教科书好。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参考书,都不会比教科书好。

  教科书是集合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孩子智能发育的情形,做了深入的科学研究之后编印出来的。因此,与其为了加强应付考试的能力,而一本一本地买参考书给孩子,不如让孩子重复多遍地把课本仔细读好,效果反而好得多。所以,与其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在参考书上,弄得混乱不清,还不如先集中精力,把一本教科书读好,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31、从第一页开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例如练钢琴或小提琴,总是不断地朝新曲子前进,而终于忘了最初练习过的曲子。于是总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为了补救这种缺点,世界闻名的“铃木小提琴教室”,经常都从最初开始,从最简单的基础到现在学习的新曲为止,反复多次练习拉琴。他们采取这种方法,不但绝对不会忘记过去所学的曲子,而且由于累积了最基础的练习,而在不知不觉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孩子在复习教科书的时候,也可以说完全和这种情形一样。

  通常一般小孩读书,只会复习比现在所学的稍微前面一点的课程,然后便往前推进,即所谓的“添加学习法”。但在特别需要打好稳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期间,应该经常由第一页开始复习,也就是采用“倒回练习法(retarn drill)",这才会有效得多。
也许有些家长担心,这么一来,进度就慢了,可能会比其他孩子落后。其实,已经读过的地方,只要很快地过目就行了,因此不会花太多时间;而且,基础稳固后,所学才能完全吸收。接下来再前进的速度,当然会迅速提高!

32、标明重点,记忆深刻

  我们曾指出,复习功课时应让孩子由第一页开始,以稳固基础,增加学习效果。可是,每次都从头读起,岂不很费时间吗?

  在这里提出一个方法,在倒回读的课本或参考书中,先将重要部分用红线画出来!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方法,不过在“重要的部分”(并非文章或段落,而是“短的词句”、“生字”),也就是在那文章之中,选出最关键的字句,做出记号。当孩子一翻开这页时,不用细读,只要看到这几个字,就可以想到全页写的是什么。

  如此一来,可以训练孩子一目了然,既速读,复习效率也提高;同时,也可使记忆力加强;因为这些字词都是重点,所以孩子在考试时,答案也不至于写得太离谱了

33、重新编排练习题册,引发学习兴趣

  为孩子买些课外练习题或模拟试题本子,要孩子多加练习,固然是一番好意,可是,由于这些课外练习题本子,未必依照课本内容和进度排列,所以反而会使孩子更加敬而远之了。

  现在提供你一个方法,那就是先把练习题本子解体拆开,按照课本内容整理出顺序。通常练习题册子也会分为几个章节,而且可能设有标题,你可以根据这些与课本的目录章节对照,也就是重新编辑一遍。

  这么一来,可以随着课本的教学进度,立刻选出相对应的问题来练习。此外,又可以借此重新加深对该课程整体的印象。而且这种亲手将装订好的问题册子拆散、重组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经验,自然会很高兴地去做,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了。

34、先看目录,抓住重点

  有一位名叫欧斯贝尔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在一所大学里,把即将修冶金学的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从第一天开始就正式学习冶金学;第二组则先对“冶金学是什么样的学问”做概括性的说明,才进入本题。结果在起跑时慢了一步的第二组,最后成绩却比第一组好。

  从这个实验获得了所谓“学习需要意义”的理论,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位指导者,事先将整体的概念让学习者接触过,那么即使学生当时还不完全了解,却有助于加速以后具体内容的学习速度。

  这种想法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小学生的用功上,而利用课本或参考书的目录,就是一个好例子。

  虽然课本或参考书才只学到一半,即使看了后面的目录,也未必了解。但是每次一翻开书,先让小孩读一次目录,就可以掌握过去所学的功课,在整体上居于什么位置;其前后关系又是如何。由这里也可以体会出,读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对学习也才能够胸有成竹。

35、如何测出考前实力

  在学校所实施的考试,我们知道通常具有“判定实力”和“加强实力”两种用意。而在家里自修时,最好也有这两种作用的心理准备。因此对练习题的处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了。

  通常,试题集都按照教材的每个单元收集同类的问题,由浅入深地排列。因此,为了“加强实力”时,不妨按照这顺序,有系统地练习做问题,这才是最合理的方法。

  不过在考前,要测试自己的实力时,情况就不同了。考试的时候,过去所学的各种类型代表性问题,当然会不按顺序出现。因此,如果按照问题集的顺序做,那么同类型的问题相互具有暗示的作用,而且由浅入深的排列,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无法测出真正的“实力”。
这时候,应该打破问题集的顺序,跳着选题来做,才能真正测试出考前的实力。

36、短铅笔适合幼儿用来写字

  父母亲总以为,给孩子又新又长的铅笔,可以让孩子有兴趣写字;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孩子用功的效率。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手指的运动机能,并不如大人想象中的那么成熟。因此更应把握所有的机会,训练他们指尖的快速运动。而一般的长铅笔,对于孩子的手来说,却证明有碍笔记作业的熟练。

  由于孩子手指力量还很弱,手又小,自然越写越往铅笔的尖端拿,而上端突出的较长部分的重量,将使得拿铅笔的力量失去平衡。这微小的平衡上的差别,在漫长的笔记作业中,日积月累,影响就不小。

  同样是使用手指尖的日常用具之中,市面上卖的儿童用的筷子,已经普遍缩短长度了;可是低年级孩子所需要的铅笔,却没有特别的尺寸,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过,铅笔和筷子不一样的是,铅笔会越用越短;那些用旧了的短铅笔,才正是“幼儿用”的最佳铅笔。给孩子短铅笔,无形中可以帮助孩子增进写字的能力。

37、用软铅笔写大字,加强笔记的速度

  谁都知道把字写得正确、漂亮,对任何科目的成绩,都会有重大的影响,但是,似乎很少人注意到,写字的速度,也能左右孩子的成绩。

  写字的速度,也就是笔记速度,在人类的思考活动上,占了极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不管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多么快速灵活,如果写字速度很慢,手跟不上头脑的活动,那么,想法就往往无法整理出来了。

  例如要孩子用口头说明时,他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要他写成文章时,却写得不通顺,这就是因为脑子里的文章,到了要写的阶段时,却慢吞吞地磨不出来,思路也就随之糊涂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从孩子读低年级起,就训练孩子加快写字速度,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用笔心较软的铅笔,畅快地写大一点的字。

  笔心柔软的铅笔(如B、2B铅笔),写在纸上自然滑溜顺畅;而写大点的字,必须一笔一画,马虎不得。这么一来,孩子的动作自然会加快且正确的。

38、集中注意力,请坐硬椅子

  根据日本一位“大脑生理学”权威时实时彦博士的说法,要让头脑灵活、精神集中,做硬椅子比做柔软坐垫的椅子来得好。

  因为,坐在铺着软坐垫的椅子上,使人很容易就心情放松下来,无法集中精神去思考问题。学校的椅子,几乎都是以硬木头做的,也许就是为了让孩子集中精神注意听课吧?

  小学生做功课的时间,顶多以两个小时为限,那么在这么一点时间内,让他们做硬椅子,肉体上应该不至于太疲劳。可是天下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能长时间用功,于是尽可能给他们柔软舒适的椅子坐。其实,为了给他们适度的刺激和持续的紧张感,让头脑保持灵活,倒不如给他们做一小时屁股会痛的硬椅子,来得效果好。

39、处处皆书香,时时可用功

  很多家长认为,要孩子书读得好,第一先要给他们好的环境;于是连很小的孩子,也有了独立的书房。这虽是个好现象,可是,每当孩子要开始做功课时,便以“好不容易给你一间书房”为理由,硬把孩子赶进书房里做功课。

  以为孩子只要待在书房里,就可以把书念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从读书效率上来说,读书固定于一个地点,亦即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其实反而不好。

  因为人一被关进一个特定的场所之后,心理上的刺激自然慢性化,容易产生倦怠感,因此作业效率自然降低。此外,从记忆原理上来说,变换场所,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一位记忆术大师渡边刚彰律师,在教给人背诵法律条文的方法时指出,如果和各个不同房间产生联想,会比较容易记得,因为“在那房间看的”这种记忆,可以使记忆内容更鲜明。

  小孩子也完全一样,所有的场所,都可以变成提高读书效率的“书房”。

40、赢在起跑点

  有一位建筑师说,他在家自己拥有一间独立的设计室,当做他的工作房,不过在开始工作之前,他绝不靠近。此外,中午他一定休息一小时,在下午一点开始工作之前,一步也不踏进设计室。他表示,这样的话,一旦开始工作时,冲刺效果才高。

  运动选手也一样,他们在预备起跑之前,总是先甩甩手脚,或在草地上躺一躺,尽量不去想起跑的事,他们不愿意在起跑之前,浪费一份力气,一心只想多储备一点精力。

  孩子读书,也跟这种情形完全一样。在预定做功课的时间之前,与其让孩子先进书房,拖拖拉拉地磨时间,再要读不读地开始读,还不如到预定时刻,才让他们进书房,这样可以储备足够的精力,一起跑就能有力地冲刺。

  “预备——开始!”有这种起跑的心情,一开始做功课就能高度集中精神。其实,注意起跑点的拼命冲刺,并不限于运动而已,读书也是一样。

41、让孩子做个小老师

  东京业余魔术师俱乐部中,有一位著名的魔术高手高木重朗先生,他的技巧,连职业魔术师都要惊叹佩服。他不仅手法漂亮,更叫人吃惊的是,他能记得几千种魔术的奥妙。这也许和他超人的记忆力有关,除此之外,与他经常在会员的讲习会中教大家魔术,也有很大关系。

  我们所学的东西能教别人,则可让这些知识更加确实。因为要教人时,我们必须把过去因被动所得的知识,以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这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和理解所绝对做不到的。

  由此可见,如果要让孩子的知识和理解更确实的话,可以让孩子由学生的立场,转变成老师的立场,给他们“教”的经验,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父母充当学生,听孩子“说教”,更是明确了解孩子理解程度的好机会。

42、让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

  当孩子拿文字的读法、写法,或人名、地名、国名等极简单的事来问你时,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呢?大多的情况是,因为可以用一句简单话回答,或因为是与该学科基本部分没什么相关的琐事,所以,你很可能不经意地脱口就回答孩子了。

  于是,就像一呼一应似的,孩子每次遇到这类事情,便不加考虑地来问。不少父母一方面为了替孩子省时间,一方面也怕孩子因此失去耐心,会干脆放弃而不读了,于是就像电视上的智力问答一样,一一立刻回答。

  可是,这不但无法养成孩子凡事查字典、找答案的习惯,反而妨碍孩子对该文字或事物,在脑子里加深印象的机会。因为一一查字典虽然麻烦,可是透过查字典的行动,孩子所得到的不是现买现卖的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眼睛和手、脑确认过的知识。

  因此,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绝不是因为父母闲烦而消极地打发他们,相反的,可以积极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干劲呢!

43、问“懂到哪里”比问“哪里不懂”好

  孩子抱着课本或试题过来,说是“看不懂”时,父母大多会反问:“哪里不懂?”可是很多孩子就是“不知道哪里不懂”才跑来问的。

  “不知道哪里不懂”好象是深奥的禅式问答,永远找不到解决之道。这时,如果能稍微转变一下问话方式:“你懂到哪里?”很可能出乎意料之外,很快就能找出孩子碰到的困难。

  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推理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所以只要让孩子从起点出发,就能回想起了解到什么程度。父母亲可以顺着这步骤,很容易追查出孩子不懂的地方了。

  如果就象这样,知道孩子对问题了解到什么地步,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思考程序是否有差错,或者哪里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地方。接下来,自然知道该教他们什么,该纠正哪些地方,成绩也就很容易往前推进了。

44、以反问代替回答

  一般家庭实施的“父母教,孩子听”的学习法,有可能使孩子渐渐养成不再自己积极思考、查资料,而光想依赖父母师长解答的习惯。所以,有时让孩子由听的一方,变成被问的一方,也很重要。立场一改变,孩子自然被逼得不得不自己去思考,在这种状态下,便能充分运用他们自己的头脑了。

  人对于不劳而获的东西,失去了不会觉得可惜,可是辛苦得到的东西,却很不愿意、也不容易失去。读书也一样,若是自己辛苦查来的,不但理解程度不同,记忆保持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就不要立刻回答他们的问题,相反的,有必要常常反问他们。

45、不懂就要立刻问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美国和中国、日本教室气氛最大的不同是,美国教室里总是吵吵闹闹的,只要学生不懂老师的讲解时,就会接二连三地发问,以致教室气氛经常很热闹。

  相形之下,中国和日本的教室却静悄悄的,学生只会侧耳静听老师的讲解,热心地记笔记,几乎不会发问;老师也为了要完成既定的某种课程进度,而继续往前进。可是,一考试下来,却发现了解授课内容的学生还不到一半。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这种差别也许和美国人分得清清楚楚的个性,及授课方式的不同有关,可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问题。美国家庭会责备孩子“不懂时为什么不问”;中国和日本的家长,则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却不知道养成孩子若有不懂要立刻问的习惯。

  在家里做功课和在学校不同,它是父母和孩子一对一的关系,因此,非常方便孩子养成不懂立刻问的习惯。与其忙着赶进度,或死背学习的内容,不如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来指导孩子,就算一开始也许效果不明显,但一、两个月下来,很快就会增加实力。

  “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一生之耻”的俗语,正说明了不懂而发问不但不羞耻,反而值得赞扬。


4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现在小学生的课程内容越来越难,很多连母亲也没办法立刻答出来。当孩子突然问你这些问题时,你怎么应付?既然孩子有问题特地提出来问,总觉得该给他们一个答复,何况小学生的功课,大人居然不会,岂不是很没面子?于是大人往往就会答道:“大概是……吧。”

  其实,如果你不知道,不妨就明白地说“不知道”,以免使发问的人,得到模糊不清先入为主的观念。

  尤其对小学生更要注意,他们往往把大人无心说出的“大概是……吧”的“大概”忘记,而只记其余不肯定的部分,把它当做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不懂的事,父母还是说“不知道”为好!

47、答不出来,不妨先搁一边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考试的问题,答出来的,一考完会立刻忘记,相反的,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忘不了。不但忘不了,若是在回家的路上才想出答案时,会捶胸顿足,好不甘心!也许正因为解答不出的紧张感一直持续着,所以,潜意识中还继续在寻求答案。

  一般来说,我们对未解决的问题,比答完的问题有更持久的紧张感。因此,当孩子遇到解不出来的算术问题时,与其花很长时间思考,不如稍微中止一段时间,搁置不管,先赶快解答其他的问题,效率会更高一些。

  可是,一般父母遇到孩子有一题不会做时,往往让他们想很久,最后才由父母教他们。其实不会的问题,应该停一段时间再回头来做。因为在那段时间里,孩子会在潜意识中思考这个问题。

  学校的考试,也可以运用这个要领,先把考题全部看一遍,会答的一一顺着解答,在答其他问题之时,往往突然能得到某种启示,而解答出原来不会的问题。

48、把问题写下来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有时实在不明白学生所选的主题,以致无法给予适当的建议,这时,他会暂时中止谈话,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这样一来,他们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问题点立刻显示出来。然后,他会再和学生针对“写下的事实”,提出问题点的质疑。

  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把问题写在纸上,不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探讨,而且问题点本身也会化为明确的“具体形式”显现出来。

  教孩子时,这种方法在另一层意义上也非常有效。因为要孩子把问题写在纸上时,不但可以加深他们脑子里对已理解部分的印象,而且也可以训练他们正确表达已理解事物的能力。平常就养成这种习惯,考试时可以减少不该有的失误,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49、语言表达能力弱,思考力也会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谈话时,往往发现他们有用语上的错误。大多数的父母认为,等他们上高年级以后,自然会纠正过来的,因此不去管他。

  其实,正确的用语和现在的功课,尤其是和成绩的提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不管年级的高低,所有的学科都必须透过语言概念的传达,构成理论来从事教学。换句话说,学习正确的语言,和养成明确掌握理论的思考能力,两者是相通的。

  学习的内容不论是书上写的,或是老师说的,只要同样是口头的语言,如果能正确记住,则能奠定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孩子如果说错了,就算麻烦,父母也要当场一一纠正。

  此外,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用语的错误,主动、被动用法的错误,低年级的小孩特别易犯,父母若能细心纠正,最后终能打好整体基础学力的底子。

50、要掌握教三次的原则

  很多父母常感叹说,同样的问题,孩子却一错再错,教几次都不懂。其实父母没注意到,正因为这“教几次”,才是“不懂”的原因。

  换句话说,如果以同样的方法教五遍、十遍都不懂的话,我们必须想到,教的人和学的人--给的东西和求的东西之间,显然有很大的出入。父母如果对这出入浑然不觉,那么教的次数越多,反而越加深两者间的不信任感。

  通常,对同一事物反复次数,以三次为限较佳。因为人类的思考,是以“正、反、合”为原则。也就是对A的想法,产生B的对立概念(疑问),在解决这两者矛盾之后,达成真理C的原则。

  所以大致经过三次左右的尝试错误之后,会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果这样孩子还不懂的话,父母就要下工夫从别的观点来教,或者暂时把这问题撇开一边,等孩子的想法成熟之后再说。“第三次才可靠”的原则,也能适用于教孩子其它方面上。

51、只教一次噢

  在家里做功课,和在学校上课不同,孩子往往以为反正父母会教到自己懂为止,因此养成依赖性和精神松懈的习性。父母也确是不厌其烦地教到孩子懂为止。然而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失去对学习的注意力。

  因此,父母可以在教孩子功课前,事先声明“这里我只说一次噢”,以消除孩子本来以为“随时可以问”、“可以听好几次”的松懈想法。这对短时间内增进学习内容的理解,颇有帮助。

  同理可见,电视和收音机的空中教学,因为只能听一次,听众非得提高注意力,增进理解力,因此能获得学校上课所无法得到的意外成果。在家做功课也一样,有时不妨采取电视教学的方法,这种单行道式的教法,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52、压轴放在最后,记忆最为深刻

  平时,我们听人演讲,一开始注意力很集中,慢慢地就开始分心,但突然间听到主讲人说“以上虽然拉拉杂杂说了很多,不过最后我仍要强调的,也是希望各位铭记在心的是……”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努力记住主讲人最后说的话。

  这种“记得最后说的”效果,一则来自了解整体内容之后,又加上整理、提要和强调等手法而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则因为这是在“最后”所说的。

  原来人类的记忆,具有所谓“系列效果”,对一系列的学习,最初和最后的部分,印象最为深刻。而最后所学的,比最初所学的,时间上较为接近,记忆犹新,也有助记忆,因而最容易留住印象。

  所以,在教孩子时,若希望他们绝对要记住的事,如果放在最后教,可以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53、挑出重点单独教

  人类的记忆,在别种事情进来时,前面的记忆会减弱,渐渐变得很难想起来。这种倾向,尤其在后来记忆的内容与以前记忆的内容类似时,特别显著。

  也就是说,如果要牢记一件事情,最好不要接着记忆其他类似的东西。这样的话,已经记忆的部分会特别突出,而且印象鲜明深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凝离效果”。如果能好好应用这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大大加强记忆力。

  例如,父母发现有某个重点,或要孩子理解该科目所需的关键点时,最好把这些地方突出,和其他功课分开教。当天教给孩子的功课,可以只限于这一重点,其它的事情都不要管,这才记得清楚。

  这样,重点的记忆,才不会被多余的记忆所妨碍,可以留下比较鲜明而持久的记忆。如果贪得无厌地想记许多东西,结果反而什么也记不得。

54、和现实结合,记忆更深刻

  孩子每天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时间一久就会渐渐忘记,而恢复到原来一无所知的状态。其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和现实生活没有结合。换句话说,在孩子的生活中,学校所学的东西,并不是不可缺乏的知识。所以,父母如果能把这些知识,尽量和孩子的现实生活拉上关系,则可使孩子的知识变得更确实。

  一个在美国做过的实验,便充分说明了这种效果:某个小学集合了六位能力较差的学生,和六位能力中上的学生,让他们学习同样的事情,而能力较差的一组学生,所学的一切,都和假设的“儿童村”有关系。无论算术、社会、理化、语文等科目的教学,都透过该村子里的买东西、村子的组织、发生的事情、与村民的谈话等方式来进行。实验了11个星期后,先前能力较差的六人小组,后来的成绩,反而超过了以前成绩中上的六人小组。

  这种方法,其实不必特别创造一个“村子”,也能充分活用在每天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学校教的知识,都是父母和孩子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上的。

55、低年级学生预习有反效果

  补习的害处之一是,学生在学校不再认真听课。据一位老师说,他在学校拚命认真教课,可是学生却说“这些我们在补习班已经学过了!”这使他深受挫折,感叹不已。

  也许受补习风气太盛的影响,父母变得不太信任学校,于是家里的学习,往往不把重点放在复习,却一直往前预习,父母总担心完全靠学校的上课,将来的升学会有问题。可是要知道,在家学习的内容,如果超前学校的进度,只有养成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听课的习惯。

  尤其孩子读低年级时,正是必须打好基础学力的阶段,与其比上课进度超前,不如要孩子把已经学过的彻底记住。小学时代,让孩子复习在学校所学的功课,确实弄清楚,并加深理解,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

  本来小学的功课,就不至于难到非复习不能理解的程度。因此,在家里做功课,以复习占八成、预习占二成的比例最理想。这种预习,也应把重点放在引起想听学校老师讲课的兴趣为限,最好不要深入学习内容的细节。

56、让孩子选择先做的科目

  父母督促孩子做功课时,主导权往往转移到父母身上,孩子变成被动的态度在做功课。这时,如果父母要教他们两科以上的功课,不妨让孩子来决定从哪一科开始。

  有一家公司,每天早晨上司会交属下当天必须完成的几件工作,至于哪一件先做,如何进行,则完全由职员自己决定。据说这样做,比一一由上司吩咐“先做这个,再做那个”的工作效率高。

  就象结婚对象,如果由自己选择的话,不管对方多么令人难堪,既然是自己决定的,只好坚守到底一样。人类对于自己意志所选择的事物,比较能够负起责任,贯彻到底。因此,对于孩子本来就不太起劲的学科,至少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选择,让他们觉得当天的功课,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这样,父母才可以期待他们拿出贯彻到底的意愿,集中精神继续做下去。

57、寓读书于游戏计划中

  自动自觉的意志,对孩子的学生非常重要。可是要孩子自动自觉地学习,真是谈何容易,从“你自己自觉会念吧!”这句话,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大人不太承认孩子有自觉性了。

  因此,不要直接提到“做功课”的事,最好采用间接方法,从旁引起孩子自动想读书的欲望,当然这也相当困难。不过可以试着在要求他们拟定读书计划时,不要老是直接提到读书、读书,倒不妨先让孩子订一个游戏计划。在孩子详细订好的游戏计划进度中,自然会把读书的时间包含进去。

  如果提到游戏计划,孩子一定不会讨厌,自然会欢天喜地着手拟定。而在不知不觉之间,读书计划,也象一张图画中的“背景”和“主体”一样,同时被孩子画出来了。这计划既然是依照孩子自己的意思所拟的,他们自然会起劲地去做。虽然不能说是“欲得虎子,先射虎母”,但是若要孩子想读书,先从游戏进攻,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58、训练孩子“视觉型”的记忆

   孩子的记忆,从“听觉型”转变为“视觉型”,大约以九岁前后为界限。也就是说,由起先的听到什么,记住什么,转变成后来的看到、读到什么,而记得什么,而且也以这种方式理解,比较迅速确实。

  这种“视觉型”记忆,也分为适合用阅读文字来理解和适合用看图来理解两种。例如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第一次去找一个地方时,与其用文字写着“在某车站下车,从某店处转弯……”还不如画一张地图来得容易明白。同样,在孩子的学习中,有些事情以图表示,才能名副其实地“一目了然”。

  尤其对转变为“视觉型”之后的高年级孩子,训练他们由“看”来理解,和以视觉化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东西,对于将来学习更深的课程时,帮助非常大。例如,可以让孩子以图形交代出学习的关键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关系。这样,他们读到、听到的内容,不但可以简单明了地整理出来,并且容易理解和记忆。

59、写日记有助于学习

  提高理解力、表现力,可以提高所有学科的成绩。因此,不妨每天让孩子写日记,就算写一行也好。

  写日记不但可以训练表达力,同时也对养成读书习惯有帮助。而且,每天就算只写一点点,日积月累,也能教给孩子积少成多的乐趣,等到他们上了初中、高中之后,随着课业的加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以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多湖辉为例,小学时代他是个讨厌读书的调皮学生,让老师和父母都大伤脑筋,不过,他小学时代就已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此加强了以理论思考及具体表达的能力。他认为后来能侥幸考上高中,也要归功于写日记的习惯。因此正如写日记一样,求学也不是一天就能求得的,必须10年、15年……持续不断才行。

  从父母的立场来说,要孩子写日记,可以了解孩子现在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也可以作为教学方法的参考。

60、嘴里大声念,脑中记得牢

  我们往往在查完电话号码之后,为了避免忘记,嘴里会反复念着:“3087111……”。

  原来,脑子里记忆的东西,因为从嘴巴念出来而产生了补充加强作用,使记忆变得更确实,记得更清楚、更深刻。

  一般来说,人类的记忆,越是动员多种感觉器官,记得就越确实。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写,再比手画脚地试试看,越是手、脑、五官并用,效果越好。其中尤以出声念出来是最轻松、最能反复活用、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方法。例如九九乘法表,一定要出声念才更好记,就是一个好例子。这方法可以多多应用于各种场合。

  此外,念出声音的方法,在确认解答问题的程序上“这里要这样做,然后这样做……”或操作复杂的语言、数字时,也同样适用。声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帮助记忆,增进知识,提高成绩的最佳武器。

61、速度和正确同样重要

  教孩子做功课时,父母常会说“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做得正确便好。”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相反,因为像“读书、写字、计算”这种以正确为最高前提的单纯作业,做得快可以提高精神的紧张度,往往和正确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打字高手,以惊人的速度打字,而几乎没有错误,这不仅是单纯的熟练而已,由于打字速度的加快,产生了对工作的集中注意力,以正确度表现了出来,如果请打字高手慢慢打,反而使注意力分散,因而会错误百出。也就是说,当面对“读书、写字、计算”这些作业时,如何使精神集中于课题上,是提高正确度的重点。而要集中精神,加快作业速度,也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一开始也许“快”和“正确”不能两全,那么与其求正确,不如先把重点放在养成快速的习惯上,则是一个好办法。

62、训练速读有助于学习

  检查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考卷,从他们的答案中,往往可以发现,他们不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意思。换句话说,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法以前,连该回答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从观察他们念问题的方法,就可以立刻了解到,他们大部分是用眼睛一个字一个字看下去的。这样就算把字念出来了,但文章的整体意思,却极难掌握。就像在一个大操场上,动用许多人的排字表演一样,如果我们光注意每一个人的动作,那么就会完全搞不清楚全体人想要排出来的字到底是什么。

  对于有这种缺点的孩子,有必要让他们彻底好好读书,但并不是一般的读法,而是训练他们尽量速读,这是提高所有科目成绩的关键。比方说孩子读过之后,父母立刻问他们“书上写了什么”“结尾怎么样”,这是帮助他们养成能大略抓住重点的诀窍,而且相当有效。

63、及早养成默读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会字的读法时,是从一个字一个字开始读的,渐渐进入可以一口气读两三字一组的片语、字群,乃至文章的段落。每次读的单位愈大,读书的速度也愈提高。这个阶段,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养成默读的习惯。

  通常随着读书速度的加快,我们自然都会养成默读的习惯。不过也有少数孩子,还一直无法摆脱逐字逐句出声读,或嘴巴不动就没办法读的“念书”习惯。前面虽然说过,发出声音读书很有效,但那是建立在能够默读的基础之上,刻意去运用的情况。

  为什么默读的习惯很重要呢?因为随着读书速度的加快,知识与情报的获得能力也大为增加;同时,在思考事情时不可缺的,也就是脑子里在运转的语言,用法会更加熟练。而平常我们默读时,眼睛过目的地方,和头脑里所理解的部分,两者的差距会加大,因而读书速度可以加快,同时也能训练头脑对文字的解释、重组、批评等活动。

  对现代人来说,默读已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了,这和知识的发展有重大的关系。因此,如果孩子还一直改变不了口读的方法,最好尽快改成默读。这样对孩子的未来,会有极大的帮助。

64、加强写字与计算,能培养实力

  很多人批评,最近孩子的基础教育是“歪斜的三脚架”。因为,过去一直被视为初等教育三大支柱的“读书、写字、计算”之中,写字和计算如今都极端恶化了。在这种不平衡的基础之上,要再堆积什么,都会纷纷滚落,正如三脚架的两腰矮了半截一样。

  至于“读书”,最近因为电视和漫画等的影响,就算读得不够,也还有颇多学习的机会。然而在“写”和“算”方面的训练,就要父母多用一点心思了。

  很多父母表示“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练习写字和计算,觉得很无聊。”因此母亲不敢太逼孩子,其实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是保留着原始的幼儿心性,对于单纯而机械性的训练,并不如父母想像的那样觉得很痛苦。

  但如果长时间训练,就会出现幼儿心性中的另一个特征——“腻烦”。至于象这样机械式的训练,与其集中学习,不如反复学习来得有效。因此,就算只花一点点时间,只要持之以恒,每天重复练习,那么孩子非但不觉的痛苦,而且可以建立稳固的“读书三脚架”,往后便能不断累积,加强实力。

65、有趣的读物,可以加强理解力

   前面已经提过,对小学生来说,与其理解每一科目的课本内容,不如加强他们的读书理解能力,才能提高成绩。

  有一位非常喜欢棒球的小学生,他因为收集职业棒球选手的照片,而会读选手的名字;因对报纸上的体育版、有关棒球的书感兴趣,渐渐地能够理解困难的说明内容。这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本来并不很好,他的父母还担心他的学业,可是不久之后,那孩子不但语文成绩,甚至算术和社会科,也在班上拿到第一、二名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小孩,大人也一样,没有比让自己读一本自己不想读的书更难受的事了。为了增进孩子读书的理解力,首先就要让孩子读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如果这是和语文、社会科、算术有关的,那么无疑对于学科内容的记忆,会很有帮助,虽然有时并不见得直接有关。与其让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书桌,还不如让他们多多阅读感兴趣的东西,对提高成绩反而有效。

66、词性要严,语汇要松

  有一个孩子作文时,写了这样一段句子:“下次当我打击的时侯,一定要打中。”假如你念了这句子,会对孩子怎么说呢?写成“当我打击的时侯”有点奇怪,那么是不是应该写成“我当打击手的时侯”呢?或者活用“当……的时侯”而写成“当我到球场的时侯”“当我打棒球的时侯”呢?但是,这真的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其实这孩子想要说的是“当‘轮到’我打击的时侯”。

  我想,这孩子本是想使用新学到的生词“打击”,而且从这生词,他也想像到球棒真正传到自己手中时的情景。因此,如果光改成“我当打击手的时侯”,可能令人联想的是下一次的比赛,或更长久以后的事,而失去了真实感。

  很多人表示,我们不应该把下雨的声音,硬性规定成“淅沥淅沥”,如果确实站在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独特的表现力的立场,那么过分限制孩子的词汇是不对的。但是构成文章基本“词类结构”的用法,却有必要严格训练。这篇作文的例子,就因少数字的混淆,而使文章的结构和语意交代不清。

67、寓算术于日常生活

  像算术这种必须日积月累的学习科目,一旦遇到难题之后,就很难跟上进度。可是学校里的教学进度,却不会特别配合跟不上进度的孩子,怎么办呢?

  这种“落后”现象最容易产生的时侯,据说是出现小数、分数的三、四年级。和过去的整数加减乘除不同,因为加进了新的数字概念,因此对小孩来说,实在很难理解。这件事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克服这分数、小数问题,那么非但孩子的功课不会落后,反而是提升成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此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越早让孩子熟悉分数、小数、百分比等概念越好,例如“给你二分之一个苹果”或“零用钱的百分之二十五要储蓄起来”等。平常遇到机会,不妨多多利用。

  如果平常在生活中,能透过具体的事物来教孩子,那么孩子一旦遇到新的数的概念,感觉上也会比较容易理解,学校的课程进度,突然间由整数进入分数时,也不至于因为慌乱而无法了解。

68、借划拳训练计算能力

  目前学校中以算术为主的所谓落后现象,似乎比想象中更严重。虽然原因很多,但至少计算的基础训练不够,显然要占原因中的相当重要部分。

  由于学校教学进度的急迫,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学生,因此家庭中的训练就变成主要的了。尤其加法和减法的基础——补数关系,也就是一和九、二和八、三和七等加起来等于十的两个数字关系,必须在低年级之内,学得滚瓜烂熟才行。

  父母可以用划拳式训练法,帮助孩子做好计算的基本训练。例如父母伸出三根手指,然后小孩必须伸出能将其凑成10的数目,那就是伸出七根手指。当然,这时侯可以两手并用。

  就这样反复多次以不同的数目练习,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孩子反应的速度也加快,不再需要考虑就可以立即反射地答出来。

  就像这样练习,以后不必用手指,只凭嘴巴出声或写在纸上,就能正确计算,而有进步。

  这种方法的长处是,可以养成孩子的反射性对答能力。在玩划拳游戏中,不知不觉培养了计算的基础能力。

69、单纯的计算是数字感的基础

  小学的算术,在程度渐渐加深之后,最后终于会出现连父母都不容易了解的“集合”概念。在这种时代风潮之下,过去曾经占初等算术中心地位的计算练习,往往有被轻视的倾向。然而像这样忽视计算练习而急着往更高深的课程猛冲的做法,绝对无法增进算术的真正实力。

  因为所谓计算的练习,目的并非只为导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正确答案才做的技术练习而已。确实,单纯的计算问题,容易令人厌烦,反复的演算,表面上看来也似乎很浪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可是从这看似浪费的反复之中,孩子对于“数目”这东西,却在不知不觉之间,感到亲切,而能渐渐建立起切身的“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

  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如此风行,看似枯燥的计算力,尤其易遭人们忽视。因此,父母若能多加强孩子的计算能力,将有助于他的数理能力。

70、给孩子真正的工具书

  配合孩子智力发展的阶段,分别给他们不同程度的教材,确实可以避免加重孩子的负担。可是,很多父母每年忙着换买不同年级用的各类图鉴或百科图书,这就有必要考虑了。因为一来是这样做不好;二来确有必要让他们看大人用的东西。

  理由是:就算图片、装订方法、项目种类、说明的深浅等,在质量上会有差别,会随着年级不同而改变所用的百科图鉴,但孩子用起来,还来不及产生亲切感和熟练度,就又要换了,如此在脑子里就很难对这图鉴建立起什么印象了!

  相反的,大人用的图鉴或百科辞典,每一项的说明多半为分阶段说明,孩子可以依他们想知道的程度而分开使用。当然因为不必换着买,因此可以彻底使用同样的书。这和专供孩子用的不同,是更“真实”的,也是比“几年级用”的程度更适合,而能永远用下去的工具书。

71、在查过的地方做记号
  
  为了参加大专联考或高中考试而用过英文字典的人,相信都有过相同的经验:查过好几次的英文生字,总还会忘记,每次心里都想,“这次一定要记得!”却还是忘了。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方法是:查生字的时侯,用红铅笔画线,而且并不是只在第一次查的单字上做记号,同一个单字,每查一次,他就做一次记号,以便知道查过几次。这样一来,对查过次数的多少,就可以发现自己最容易忘的单字是什么,对克服弱点会有帮助。

  这种方法并不限于考生,小学生做功课时,也可以多加利用。小学生因为不象考生一样处于紧急状况,因此反而会觉得一一增加记号,是一种乐趣,因而会喜欢用字典和参考书。

  而且当他们发现“咦!这里我查过一次啊,这个字以前在什么地方出现过呢?”从这里他们又可以联想起过去学过的地方,而让知识更加确实。换句话说,这些记号具有“红灯”和“黄灯”的作用,可以唤起孩子读书应该注意和加强的地方,非常有用。

72、图鉴和百科全书,可以制造学习的机会
  
  大人用的图鉴或百科全书,拿给孩子看,不但不嫌早,而且对于还不太习惯读书的孩子,还具有一种积极的鼓励作用。

  只要把这类的图鉴或百科全书放在家里,就能制造孩子自动自发的读书机会。例如,一位心理学家的书房中,放有好几种图鉴和百科全书,住在附近的他的侄儿和甥女们,很早就开始利用这些书。当然,一开始还谈不上真正的“利用”,只不过基于“可能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在里面”的想法,半游戏性地翻阅而已。

  然而不久以后,孩子就被里面许多的照片和插图所吸引而渐渐入迷了。这以后,发现需要查一点什么时,就会自动过来利用它。有趣的是,底下的孩子也会跟着哥哥、姐姐学样,一本正经地翻阅起这些图鉴来了。

  此外,在英美国家的开放教室,老师并不做直接的灌输式教育,而是采取启发孩子自动学习的教育制度。这也因为在孩子的周围,具备了各种教材,可以让他们随时动手去用。他们不但有书,而且有视听中心的教材宝库,如果孩子对稻子的发芽感兴趣,就可以自由地使用八厘米慢镜头的影片或幻灯片标本等,自己拿来放着看。

  换句话说,不是由大人带动“教他们一切”,而是创造出等待孩子“随时可以查资料”的场所,让孩子不得不主动采取学习行动。在这层意义上,不需花费太多金钱和空间的图鉴或百科全书之类的书,可以说正是最好的教材。

73、评定家教,观察三月
  
  似乎一上了高年级,很多孩子的家长不是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就是送孩子上补习班。而所谓家教,三个里面大约就有一个是大学生,而今天的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果父母从此放心不管,任孩子去补习,则效果颇值得怀疑。

  因此,家长有必要先观察三个月,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当然,短短三个月,孩子的成绩也许还不会有太大的改进,可是从孩子态度,还是可以观察一二。例如,老师要来补习的那天,孩子是否一早就开始期待这时刻的来临,如果没有发现类似这种态度上的任何变化,那么不是老师的教法不行,就是和孩子的个性不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学习,对孩子的成绩是不会有帮助的。

  以我们的情况,往往是人家三个多月在家里进进出出之后,碍于人情实在很难辞掉他,可是这时侯为孩子好,必须干脆点。因为,不好的家教和补习班,反而会成为阻碍孩子求知意愿的原因。

74、发现老师教错时怎么办?
  
  人非圣贤,老师也不是“神”,偶尔难免有错。这时侯,有些父母会象见鬼似的嚷,“唉呀!老师真不行,连这种问题也会搞错,真伤脑筋。”嘴里虽然这么说,其实哪里是伤脑筋?简直是得意洋洋。说实话,真的令人伤脑筋的是这种父母。

  就凭这样一句无心说出口的话,孩子对老师的信心,已经大打折扣,从此,在学校上课时不再认真听讲。结果蒙受损失的,除了孩子之外,别无他人。

  你听过这个故事吗?

  有一位科学家的儿子,满脸疑惑地走到父亲面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教的功课,他怎么也听不懂、想不通。正好那问题是这位父亲专长的领域,于是他仔细地帮孩子看了一下,发现老师确实错了。可是这位父亲却不动声色地说,他不知道有什么不对,并要他儿子明天再去问问老师,然后,暗中打了一个电话给老师。第二天儿子回到家里来,满脸高兴地说:“我们老师果然很行!”

  父母亲就算不必打电话给老师,至少也该考虑到这一层。

75、兄姊教弟妹 学习更确实
  
  英国各地的幼儿学校,因为采取了垂直群(Vertical Group简称VG)的学级组织,而引起世人瞩目。这与按学年编班的水平群(Horizonfal Group)不一样,VG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编成一班的学级编排法。

  为什么故意这样做呢?他们有各种目的,其中之一是希望学生之间能互相教育。例如在某一学校里,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并不直接教,却让旁边年纪较大的孩子来教。

  由于从被教的立场,转变成教人的立场,一方面可以增进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为了要使对方了解,自己也不得不对该问题更深入认识,并掌握重点。这样一来,不知不觉间,就明白了该书的精华所在,对自己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仔细想来,这正是我们平常在家里学习时,不知不觉在做的方法。哥哥教弟弟,姐姐教妹妹读书,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吗?我们为什么不更用心地把这种方法纳入学习计划里呢?相信一定能够提高读书兴趣,掌握课业重点,而大为改善孩子的成绩。

76、重视结果不如重视方法
  
  今天学校教育的缺陷之一,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由于过分把重点放在教导学生知识,而忽略了这些知识如何学得,以及课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方法”,因而在“考试至上”的今天,很容易变成只要考出来的结果好就行了。可是这样下去,很难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自动自觉去学习的习惯。

  本来家庭中的学习,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可是父母也深受升学主义的影响,只重视答案和结果。只教孩子怎么回答,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该怎么做才能求得答案?却不教他们。父母以为这样一一教下来,也许会降低做功课的效率,却不知即使做功课的速度一时慢下来,但到高年级以后,却会有很好的成效。

  教育不是短距离赛跑,而是象马拉松一样,需要时间和毅力去完成。父母如果只看到跟前的成绩,而患得患失地鞭策孩子,那么孩子可能跑不到终点就喘不过气来了。

  因此,小学时代用功的重点,要放在学习做学问的方法,最好不要太重视成绩。因为父母能比手划脚地教孩子,也只限于小学时代,等孩子上初中、高中之后,想教也未必教得了。到那时侯,如果没有领会学习方法的孩子,终究是会落后的。

77、让孩子由模仿而学习
  
  俗云,儿子肖父,看到孩子就知道父母。小学低年级以前的孩子,确实是一面模仿父母一面成长的。也就是说,“模仿”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模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且不限于小孩,大人同样也有基于某种意图的模仿,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模写性行动。例如,体育活动,教练示范某种动作,选手照着做而学得技巧,就属于这类。

  教孩子读书时,父母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做给孩子看,而孩子则照着学。其实,父母倒不如站在自己的立场,示范给孩子看文章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写法、答案的求法等范例,比较有效些。

  换言之,对于还不知道如何用字遣词的幼儿,父母与其用幼儿语气和他们讲话,不如使用正确的语言,因为幼儿之所以能早日学会正确的用语,是从正确的类型模仿而来的。同样的,在教小孩时,父母在读法、写法上做正确的示范,孩子会很快有进步,如果以为孩子还小,于是就用孩子容易懂的幼儿语来示范,那么就算一时进步很快,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却反而会妨碍进步。

78、要孩子整理并复述学习内容
  
  有一位母亲,她每次读书给孩子听,或教孩子功课时,一定要求孩子整理所学的内容概要,并复述给她听。这是为了加深孩子对内容的了解,以便增进记忆度;而教的人,也可以借此知道学的人了解多少,是一种提高用功成果的有效方法。

  读书给孩子听时,可以问孩子书中的主角是谁?这是悲哀的故事还是欢喜的故事?如果是悲哀的故事,那么为什么悲哀?主角最后怎么样?让孩子概略地复述一遍,就可以知道孩子对这本书的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除了避免教的一方对学的一方只有单行道的沟通之外,也可以减少无效的用功。

  要小孩整理概要,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作业。因此,刚开始时,父母有必要把重点放在三个项目上:也就是养成他们从“谁”“什么时侯”“怎么样了”等三个重点,来整理学习内容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不但能够正确理解,并且也能培养他们记忆事情重点的能力。因此要孩子对当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所学的东西,回家向父母整理、报告,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79、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无论读书或工作,对于一个课题如果不能感受到“完成的喜悦”,那可真是件令人扫兴的事。

  只讲究效率的工厂作业方式,若是被带进孩子求学的天地,必将伤害孩子的求知欲。这种工厂作业式的用功法,通常是父母或孩子为了赶快消化做不完的功课,而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效率上。甚至有的父母还代孩子想答案,然后让孩子把答案抄在笔记里。读书、学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体会完成的喜悦,也同样重要。

  因此,如果父母从头到尾都教孩子,那么孩子永远无法尝到这种喜悦。教孩子做功课的时侯,即使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后如果不让孩子自己求得答案,孩子终究会讨厌读书,永远无法自己主动去面对书桌。

  唯有体会完成的喜悦,有了成就感,才能引发孩子下次做功课的浓厚兴趣!

80、相关的事项可以强化记忆
  
  有不少人一旦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就永远忘不了。据说他们不光是记人的名字,而且会把那个人的经历和住址等与名字有关的事一起记起来。这样不但加强了印象,同时可以反过来从这些事情想起名字,因此,虽才听过一次名字,却也不会忘记。这种方式和记忆的法则相当符合,也可以充分应用在孩子的学习上。

  例如教孩子生字的时候,不仅单教这个字,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字的反义词、同义词、同音异义字以及能和这个字产生联想的事,以强化对这个字的记忆,使孩子难以忘记。

  如果忘了这个字,也可以因此从相关的事项找到头绪,而联想起这个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同时还有增加词汇、扩大兴趣等附和效果。尤其在教孩子抽象概念时,如果能够教他们相关的具体事项,则对于缺乏理解力的孩子、更能发挥大的效力。

  上了高年级以后,孩子自然会学到这种记忆的方法,可是低年级时,父母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辅导。

81、用集中法教重点功课
  
   有一位母亲教孩子读书时,定今天为“时钟日”,明天为“左右日”等,把她想教的事集中教,而且,她并不是强制孩子坐在书桌前,而是利用所有生活中的情况,教孩子学看时钟,区别左右。这不仅能有效地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来复习,是一种相当有心计的教法。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学习的方法可以分“集中法”和“分散法”两种,而这种方法,则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换言之,每一个科目以短时间教,然而重要的事则在当天之内,每间隔一段时间提醒孩子一次,集中于一个主题上反复地教。低年级时,可以一天为单位定出“××日”,上了高年级之后,则以一星期为单位定出“××周”,让孩子的兴趣得以持续不断,父母也能集中教他们各种与主题有关的事。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孩子了解自己学习的目标,而能产生集中精神全力学习的紧张感,在提高效率上也大有助益。这是相当值得一试的教法。

82、附加意义,容易想起
  
   要孩子记忆一件事,死背有时候固然不错,可是如果因记忆项目的不同,分别加上一些意思,会更容易联想起来。

  下面这个以四年级学生为对象所做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事实。有一张具有故事的漫画卡片,切成四块分别散开,和另外四片没有关系的漫画混在一起,一共给孩子八块图片,叫孩子自己选出四块,按照顺序排列,并说出故事来。结果原来虽只有一种故事,但后来有些孩子却说出不同的故事。

  在这实验里,孩子们排列出的故事,有些是大人看得懂的,有些却是大人看不懂的。

  过了几天之后,又在这八块图片之外,另加了七块,一共给孩子看十五块图片,要他们从里面找出他们以前选过的。这时侯,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果:拼出大人能了解的故事的孩子,几乎都能正确地想起那四块图片,相反的,拼出大人不能了解的故事的孩子,则不太能清楚地想起他们选过的四块图片。而另外四块,他们拼故事时没用上的图片,则两种孩子几乎都想不起来了。

  孩子之所以能记得那四块大人也能理解的故事的图片,表示孩子也和大人一样,适合做理论性的记忆。换句话说,要记住某种内容时,如果附加上某种意义再记,回想的时候会因为有线索可循,比纯粹的死记,更容易想起来。

  这种线索,在心理学上称为“抛锚点”,是记忆再生的重要条件。

83、巧妙运用孩子的个性
  
   前面对做功课的教法,提出许多运用技巧的例子,最后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教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巧妙的运用孩子个性上的优点。

  正如人人长相各有不同一样,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个性。因此有些学习方法对某些孩子非常有效,对另一些孩子却可能无效。例如,对于考多少分毫不在乎的孩子,有时侯也有必要采取重视结果的教法;对于凡事都很专注用心的勤勉型孩子,与其用“读二十分钟、休息十分钟”的间隔方式,不如把每段时间拉长,效率会更高;好动贪玩不太能定下心来做功课的孩子,最好能把书桌周围那些和做功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父母对于这些事情的考虑,是很重要的。

  父母既不是学校的老师,也不是家庭教师,因此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时,没有必要太深入课程的内容。然而父母不能不做的事情——是让孩子早日养成适合他们个性的读书方法。这件事除了最了解孩子个性的父母之外,没有别人能够做到。

84、考试成绩好,正是反省的最佳机会
  
  孩子成绩不太好的科目,如果忽然有一天考了高分时,大人小孩都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似的放下心来。刚考完试,何况还考了好成绩,父母想让孩子轻松一下,也是非常自然的心理反应。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孩子正处于满足感和开放感中,这个时侯,才更是让孩子反省平常没注意到的地方的最好机会。

  平常我们在别人指责自己的缺点时,都会有拒绝的反应,也就是“什么也听不进去”。可是当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被别人肯定时,则会心情愉快,处于可以接受一切的“开放”心理状态,因此即使稍微刺耳的话,也能不觉反感地欣然接受。

  这时侯,最好能把握机会,把孩子过去做功课时的缺点和这次很可惜又犯下的错误等,彻底检讨一下。这样非但可以防止下次再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一口气解决过去的问题,为以后的考试成绩,打好稳固的基础。

85、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帮助学习
  
   高中生在准备大学联考时,如果知道历年大学联考出题的内容和考试的形式,就大致明白,应该把用功的目标放在哪里。为了使读书合理化,考题“趋势与对策”等类的参考书,便被视为珍宝。

  这种方法,并不只限于准备应考,在一般学习上也可以多加应用,对小学生的用功上,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考试和测验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测试学生对该科目的重点和容易弄错的地方,到底正确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知道考试形式和试题内容与该把学习重点放在什么地主,具有极密切的关系。

  所以母亲在教孩子时,如果先把参考书和题库里该科目的考试形式,以及出题内容放在脑子里,再来教孩子,会非常有效。因为知道这些内容,以及考试出过什么题目,自然会明白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就不会遗漏重点,这样来教孩子,自然会使孩子的成绩显著提高。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86、考坏了,正是改进的机会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大多数的父母只看到分数,就想责备孩子。连平常慈祥的父母亲,这时侯也会板起脸来,横眉竖眼地责骂孩子。因此,孩子很可能会把考坏的考卷藏起来,或在放学途中撕破丢掉,以求自卫。而父母还挺高兴,以为自己的孩子考一百分,没想到不久学校通知来了,老师要父母多注意孩子,加强用功,这才大吃一惊。

  考试分数高固然是最好不过的事,可是,小学时代父母还是不要过份重视孩子的分数为好。父母应该改变想法,当孩子考坏的时侯,应该把这当做改进学习的机会,好好检查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便把教孩子的重点放在这里。

  学校老师因为不太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确实掌握孩子功课不懂的地方,是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考试,就是一个改进的根据,如果太重视考坏的分数,不但会使孩子讨厌读书,而且也白白糟塌了可以借此好好改进的机会。

87、不妨让孩子“考前猜题”
  
  学生时代,每当要考试时,有人会预测,学过范围里的什么地方可能会出考题,也就是一面做“考前猜题”,一面临阵磨枪。

  通常一说“考前猜题”,就会被认为是懒惰的学生,临时才来抱佛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检查学生对所学事物中真正重要的地方,到底了解多少的办法。因此所谓“考前猜题”几乎就是考验自己是否确切掌握重要事项的行为。

  所以在考前问孩子什么地方重要,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中,到底认为哪里重要,根据这些,再帮孩子整理一下他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判断该科目什么地方有多重要,而且可以大为提高考试成绩。

  此外,考前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孩子可以比较自己认为重要的事项,和老师认为重要的事项,其间有什么异同,因而可以矫正自己的想法。

88、答对的问题,可能隐藏“学习危机”
  
  答对的问题,其实比答错的问题,隐藏着更大的危险。你会认为这是胡说吗?
这是从一位母亲那里听来的真实故事:这位母亲为她数学不太好的四年级儿子,买了一本计算练习薄,让孩子练习。

  不久以后,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练习簿上孩子会做的问题,学校考试出来,答错的比率反而特别高。刚开始她以为只是纯粹的疏忽,有一天偶然间却发现了真相,使她象青天霹雳似的受到强烈打击。原来孩子做练习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全部翻开后面答案来抄。严重的时侯,答对的居然全部都是不会的问题。

  由于一时疏忽,这位母亲把练习簿的答案部分一起交给了孩子,再加上自己急功近利的态度,造成孩子这种做法。这位母亲因而痛切反省。

  虽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不过答对的问题也经常隐藏着危险,希望父母能够有这种心理准备。因为孩子答对的时侯,父母往往以为没有问题了,于是给他们“通行证”,可以免去一切检讨和反省。

  其实虽然答对了,其中的实际情况,却可分为许多阶段:也许是以非常危险的方法好不容易安全过关;或者由于偶然碰对;此外,严重时也可能象上面所举的例子一样,是抄来的。总而言之,答对的情形,也包括由百分之百的答对,到百分之零的答对。

  要想识破真相,有一个办法:不妨在孩子做问题时,计算他们回答每一题所花的时间。这样一来,就算一样是答对,也知道是遇到困难,好不容易才答出来的还是毫不迟疑就答出的?这可以做为判断孩子理解程度的标准。不用说,这种方法对答错的问题也同样有效。

89、重复看题目,训练阅读理解力
  
  小学生的考试,和初中、高中生不一样,由于不明白问题的要求而答不出来的情况,占相当多数量。如果光从考试的结果判断的话,会把这种情形也归纳进“不会”的一类。因此,小学时代首先最必要的,就是让孩子完全理解问题的含义。平常就要花心思训练使读解力(阅读理解力)增强,而最立即见效的办法,是养成一定把问题集合练习簿重复看两次的习惯。

  这种方法,往往会被轻视为速成学习法。可是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考试分数,而且在增进读解力方面,也很有效。原因在于问题集合练习簿,与其他读物不同,是由短文构成,而且经常要求回答。因此有时候不一定要他们直接解答问题,可以要他们看懂问题。如果问题的内容理解了,就再移进下一个问题。这种读问题的训练,对于增进读解力,应该很有帮助。

  换句话说,可以把问题集合练习簿拿来当做训练读解力的工具,多加活用。这种日常训练,可以防止误解考题的意思,或粗心大意的错误。

90、没学过的题目可以训练应用能力
  
  市面上所卖的问题集合练习簿等,不一定和教科书的内容一致,因此在同一单元的问题里,往往含有一些孩子还没学到的问题范围。如果要特地把这些问题先找出来剔除,相当费事,因此最好不要这样做。原因并不是为了避免麻烦,而是因为这是孩子未知的问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发挥实力。

  那就是:遇到还没学过的问题时,先用过去学过的方法解答看看,就算解答不出来也没关系,先花一定的时间想想看。

  通常,孩子是先学过解法的原则之后,才做问题,可是现在遇到还没有学的问题,只好自己思考解法的原则。这种训练,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而且也和培养充分活用基础学力的应用能力有关。而且,就算考试和测验时,不会出没学过的问题,可是学过的基础问题也很少会以既定的形式出现。因此这种应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如果要特地去找没学过的问题来做,相信孩子和父母都没有这种闲工夫,不过假如偶而遇到没学过的问题时,却不应白白放过,而要加以活用。

91、试题究竟问什么
  
  有不少孩子明明了解课业的内容,可是一考试起来,平日的实力却表现不到一半。此外,平常和父母谈话反应敏捷的孩子,考试时居然会写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答案。

  这时候父母总会质问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答错呢?”其实,如果父母在质问孩子的错误之前,先和孩子一起重新读一下考试的问题时,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了。

  原来,孩子是不明白考试的问题究竟“问什么”!

  为了孩子正确了解考试到底问的是什么,最好平常在家做练习的时侯,先让孩子看一次问题,但不要立刻写答案,而把问题盖起来,问他们这道题目在问什么?这也是一种训练法。

  如果他们答得正确,等于问题已经答对了一半以上,当然也就能避免发生“明明会的,怎么又答错了”的遗憾失误,同时,可以让孩子平日用功的结果充分反映在考试成绩上了。

92、“倒回确认法”有助于发现错误
  
  我们跟朋友谈话的时侯,话题常常会脱线,离本题越来越远,甚至忘了原来主题是什么。这时侯,我们就会问,刚才是从哪里谈起的?在这之前又是怎么说起的?从后面一一往前倒推着回想。

  这种“倒回确认法”在孩子读书时,对于找出“问题点”的应用上也很有效。例如要想检查很单纯的加法有没有答错时,如果和原来计算时一样由上往下算,往往很难发现错误。相反的,由下而上试加时,则常常可以意外地发现错在哪里。

  这是因为人类的思考,一旦以一种流程进行时,如果有错,下次只要重复同一流程,那么这水路只有越流越深,很难再出现新的流法。正如水管里如果被杂物塞住了,从一定方向流来的水,很难将这杂物冲走,而如果相反方向灌水时,却能轻而易举地把塞住的杂物冲出来。思考方向逆流回来时,往往可以解决想不通或错误的地方。

93、眼不见为净
  
  有人决心用功时,会把书房中所有的灯都关了,只留桌上的台灯。在一盏孤灯下,集中注意力全心用功,这当然是个好办法。

  同样的道理,考试时为了集中注意于一个问题上,可以把其他问题用纸遮起来,以免这个问题以外的东西进入视线,产生干扰。如果平常就有这种训练,那么不但在学校的考试和入学考试时,可以发挥实力以上的力量,同时在培养集中注意力方面,也很有效果。

  尤其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旺盛,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把没有关系的东西,都从他们的视野中除去,确实能够提高读书效率,这可以说是“眼不见为净”的好办法。

94、写字潦草自己受害更大
  
  以前我们谈过,若要增进基础学力练习写字是必不可缺的。可是有些孩子有了某种程度的成绩时,往往就会不太在乎写字的正确与否,和字体的漂不漂亮了。也有人说,文字的作用主要在于表达内容,形状并不重要,只要写的内容正确,那么文字即使稍有错误或不整齐,也没有多大关系。

  有这些想法的人,问题出在只重视考试的结果。他们认为看这些字的人,就是考试时看考卷打分数的老师,而字写得好不好看,并不直接影响分数,于是字就开始写得潦草起来。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是缺乏自律观念呀!

  字写的潦草,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这种不正确的字,难看的字,往往只有误了自己。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做算术计算问题时数字不好好写,把9误写成7,结果造成大错。不正确的字,不但令读的人难受,甚至还会蒙骗写者自己,这件事真应该铭记在心,切记勿犯。
95、如何改善“试题做不完”的困扰
  
  同样是解答试题,在家里做练习和在学校考试就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学校考试是“严格限制时间”。因此,孩子从学校考完试回家,往往会抱怨:“如果时间够的话,我全部都会呀!”

  不过象这样“时间不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时间分配错误造成的。例如孩子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会花很多时间去想,结果简单的问题却没时间做了,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管题目的难易,而从第一题开始顺着次序回答,可是对这孩子来说,属于比较困难的题目,往往却集中在前面。于是真相虽然是“会做”的问题“做不完”,但是结果却和“做过的”是“不会的”一样。

  如果你的孩子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平常在家练习做试题时,不妨叫他们把全部试题快速过目一遍,先从他们认为简单的、或觉得不必花太多时间的题目开始做,甚至做个先后顺序的记号亦可。如果能够养成这种分配时间的眼光和能力,就可以避免发生“会做”的问题“做不完”的遗憾结果了。

96、每做完一题,就立刻确认对错
  
  有些小孩在做练习或试题的时侯,喜欢一口气做好几页,可是这并不是好办法。小孩自己可能会认为一口气做很多,是很有效率的做法。可是这样一来,就只好把结果的对错暂时保留而挂在心里,反而效率不高。

  在心理学上也已经获得证实,如果能立刻知道自己做完事情的结果的话,接下来的作业会更正确。换言之,一解完问题,能够尽快知道正确答案,是很重要的。

  最近急速进步的学习机,很多就是应用这种“即时确认”原理,在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上,大为成功。同时,当孩子解答一个问题时,最好设法尽量让孩子确认对错,让他们立即尝到自己努力所得的结果的喜悦。不用说,如果答错的话,也要给他们立即改正的机会,一直反复到做对为止。

97、草稿纸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
  
  无论解算术问题、应用问题、图形问题,或写作文、短句、生字,各科目要解答问题时,往往需要用到草稿纸。

  孩子在家做功课时是怎么用草稿纸的?好象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纸不必交出来,也没有人会来查看这张纸,于是就在纸上乱七八糟地到处乱写。

  也许有人会反驳道:只要答案正确就好了,如果还去管草稿写得整不整齐,就没时间解答问题了。其实不但不会如此,反而常常可以借着整理草稿,而答出问题。例如发现计算问题的答案很离奇的时侯,如果草稿写得整齐,那么不必重新算起,就可以找出自己错在哪里。作文的时侯如果有草稿,也可以和正稿一面比较,一面润饰得更理想。

  总而言之,草稿等于是孩子思考过程的“履历表”。借着重新检视这“写给自己看的履历表”,可以发现更正确的自己。

98、让孩子自己出题自己答
  
   一般家庭,只有父母出问题让孩子来解答,绝少有孩子自己出问题给自己解答的情形。这大概是受了“孩子是解答问题的人,父母是考孩子的人”这个固定观念的影响吧?其实,有时侯让孩子试着自己出问题,不但使学习的方法富于变化,同时也能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产生兴趣而自动做功课。

  此外,让孩子自己尝试出考题,父母也可以借此了解,孩子认为哪里是重点。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方向上,这是很好的指针。而且因为孩子会从自己最了解、最得意的地方出试题,所以父母也能从这里充分掌握孩子拿手与不拿手的地方。根据这结果,父母可以反过来出试题考孩子,以补足他们的弱点,成绩自然就会节节上升。

  如果经常做这种训练,日积月累之后,孩子自然也会思考平常学习的内容中,什么地方会成为问题,而能迅速捉住要点,并且抓得很准。除此之外,也能期待孩子表现能力的提高、自尊心的满足等各种不同的效果。由此看来,这种方法能加强考试实力,非常值得一试。

99、让孩子自己改考卷打分数
  
  小时侯,老师每次用红笔改考卷、打分数时,我们都会以既羡慕又嫉妒的眼光看老师。心里想,如果反过来自己当老师,可以替别人打分数,那该多过瘾!

  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让孩子自己看自己的答案,为自己打分数。

  这是一种能收到意外效果的用功法。因为这样可以从解答问题不同的角度,来看试题,因而自己可以找到答错的原因。何况为了查出正确答案,必须翻教科书或查参考书,不知不觉,就做了一次复习。更进一步,则能养成客观看自己答案的习惯,还可避免再犯不必要的错误。此处,用功方法有了变化,在快要产生惰性的时侯,对学习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

  这种答案的批改和计分,可以针对孩子自己回答的试题,也可以由母亲写答案,让孩子打分数。孩子自己当起老师,一定会得意洋洋地拿起红铅笔来,拼命仔细看有没有错的地方。父母可以依孩子打分数的情形,再为他们打分数。这样能让他们亲眼看出试题什么地方可能会有陷井,等到实际应考时,便可以充分发挥威力。

100、利用直觉回答问题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一种经验:遇到一个问题,想到好几种答案,犹豫不决之余,还是写下最初想到的答案,结果真的答对了。人类的直觉或第一印象,虽然好象模糊不清,却往往命中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小孩,这种可能性相当高。

  所以如果平常就教过孩子,考试时如果不能确定该怎么答,应该重视最初的直觉,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形,会很有帮助。这样一说,听起来好象很玄,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直觉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为基础而产生的。而且我们往往是经由反复的尝试错误之后,才发现正确答案。

  换句话说,遇到迷惑时,回到最初的直觉是很重要的。虽然光凭直觉还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里只不过建议父母可以这样教孩子:当孩子脑子里想到几种答案而犹豫不决时,可以回答最先想的答案。这是解答问题的一种手法。

101、反复练习答错的考卷可以培养实力
  
   一般人似乎都以为,考试完毕,分数算出来以后,就没事了。然而批过分数的考卷,正是最好不过的“教材”。

  例如考不到一百分的考卷,如果能让孩子全部反复练习,做到一百分为止,那么在这进度范围里,就不会有不明白的地方,对于往后的学习,是强有力的踏脚石。与其一知半解,偶然碰巧考个一百分而沾沾自喜,不如象这样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对增进真正的实力更有帮助。因为小学生时代,与其注重考试成绩,不如奠定基础实力来得重要。只要还有些许不清楚的地方,将来就会渐渐变成大问题,可能跟不上别人。

  要能完全掌握答错的地方,就不能抱着“反正考试结果已经出来”的心理,而不再看考卷。相反的,应该把这考卷当做“教材”,好好检讨,这样会比其他教材更有用。

  这种方法,不仅在打好基础方面很重要,就是在准备下次的考试上,也可以减少以后的失误,是提高成绩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102、类似测试查错误
  
   孩子把考卷带回家来,母亲常常觉得很难下判断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出错的地方,到底是因一时不小心犯的错误呢,还是本来就不懂?

  如果本来懂的,只因一时粗心大意而答错,倒还不成问题,相反,如果完全是因为不懂而答错,那么就必须赶快采取措施,否则以后会越来越不懂。

  父母不妨从教科书或问题集里找出类似的问题,让孩子做做看。如果是不小心写错的,这次应该会答对。如果本来就不懂,那么一定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至此,父母自然可以对症下药了。

103、常做错的问题不要强化了“误反应”
  
   父母发现孩子每次考每次错的问题,总会说“都是因为你练习做得不够多。”于是要孩子重复多做同类的问题。可是这种做法,是不是能让孩子顺利克服困难呢?其实不但无法克服,还往往会越陷越深。

  从心理学上所谓“正反应的强化”和“误反应的强化”来看,这种做法是属于“误反应的强化”。因为让孩子“重复做”,以致更强化了错误反应,对孩子来说,最后连什么地方、怎么“错”的都搞不清楚了。所以,越是重复多做同类的问题,这种“误反应”越会变成惯性,而难以改过。

  若要从这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首先就必须停止这种重复,而让孩子彻底思考做错的那一题,把构成这问题的每一个要素,详细分解出来,并要孩子口头说明一番。这么一来,就可以知道孩子犯的错误在哪里,自然也能免去一直重复犯错了。

104、收集答错的问题让孩子再考一次
  
   通常小学的考试,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为提高孩子的学习实力,做为以后教学参考用的所谓“测验性考试”;另一种是让孩子集中解答问题,一方面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以便能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这可以称为“发展性考试”。

  第二类考试的目的,往往因人而异,学校老师难以一一个别指导,这时侯,父母的指导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孩子不会的地方,放着不管,那么不但理解不完全,知识不完备,而且不会的地方会越积越多,自卑感会越来越重,结果只会加强孩子对该科目不拿手的意识。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形成,父母可累积几次考试的结果,把不对的问题收集起来,重新誊写成一份新的考卷,让孩子做到完全答对为止。这样一来,原来不会的问题,现在都能迅速而正确地答出来,自然能全部消除这个科目的“盲点”。

105、故意重复写错可以纠正“老毛病”
  
   考试的时侯,老师在答错的地方,打一个圈的记号,学生以为是对的,以后就一直错下去,这种例子很常见。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犯错的毛病”时,当然要纠正孩子,一面反复强调错误的地方,一面让他们故意重复写出那个错字,这样反而能够纠正过来。本来所谓“错误”的行为,原因就在于对正误辨别不清,因此先辨别正确和错误,是能够改正的前提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丹拉普的实验报告,提到一个很有趣的实例:有人打字的时侯,总是拼错某一个字,再三要他练习改正,依然改不过来,于是叫他照着拼错的字故意打几百次,三个月以后检查结果,发现错误果然纠正过来,从此不再犯了。换句话说,他已在脑子里彻底认清这错误,因而达到改过的目的。

106、“理解”和“应用”要交互运用
  
  这里有一本语文课本,一本生字练习簿。假如孩子语文成绩不好,你想趁暑假一个月期间,让孩子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便加强实力,那么以下两个方法,你会选哪一个呢?

  (1)每天花二十分钟看课本,十分钟练习写生字,把三十分钟分成两段来交互使用。

  (2)开始的二十天,每天读课本三十分钟,彻底打好基础实力;接下来的十天,每天在生字簿上练习写生字。

  这里先把结论说出来:正确答案是①,课本和练习簿每天交互运用,效果比较好。

  从学习的理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教科书属于教导该科目原则的“理解性”学习,而反复训练的练习簿,则属于“熟练性”的学习,这两者在头脑的使用上,方法不同。人类的头脑,如果一直以同样的方法使用,则很快就疲劳。因此如果把“理解性东西”和“熟练性东西”分开来,在一定期间,只“彻底”专攻某一项的话,成果反而会越来越低,这是比较消极的理由。

  第二,从比较积极的理由来说,“理解性东西”和“熟练性东西”交互学习较好。因为“理解性东西”总是带有原则性和一般理论等抽象性格,而“熟练性东西”则总是带有具体而实际的性格。学习则经常需要兼顾“先学习原则,再实际操作、实验”及“由具体导出一般原理、原则”两个方面。

  所以,“理解性东西”和“熟练性东西”的反复交互运用,可以达到真正理解和真正熟练的目的。

107、借不同颜色的记号检查实力
  
  在试题集里,对解出来的问题和解不出来的问题,要立刻做记号。

  考试的答案,是孩子成绩的诊断书,也是处方笺,因此最好保存起来,以便利用。试题集也一样。一般人对试题集不太注重答案对不对,却只关心做了几页的进度。因此常做了就丢。可是,试题集却可以说是学习过程中失败与成功的“记录簿”,必要时应该重新拿来翻一翻、看一看。

  这时侯,父母不妨建议孩子,依当天练习时所感觉的难易程度,分别做记号:毫无疑问而能立刻答出来的用绿色;答出来了,但花了些时间思考的用黄色;答错了的用红色;完全无从下手回答的用黑色。这样以颜色区分,在以后重新检查试题集时,非常有用。

  如果照这种办法,做完整本试题集后,全部从头检查一遍,对孩子的弱点在哪里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因此下次考前复习时,就会把重点放在薄弱环节上,甚至以最薄弱的环节为核心复习。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完全消除不明白的地方。

108、生活步调快,考试能力强
  
   在一天有限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想要多做一点事,而且希望每件事都能迅速处理好,不用说,生活步调就不得不加快。因此,就有必要把每件事的时间订好,例如读书一小时,晚餐30分钟……。定好每个节目的时间后,便可顺序进行,不能养成这种生活习惯的人,工作和杂事常混成一团,做事也总是拖拖拉拉的。

  这种情况不只限于大人,小孩也一样。生活步调快,吃饭、游戏、读书时间转换利落的小孩,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完功课,然后尽情去做自己爱做的事。养成这种生活习惯的孩子,实战能力强,人们几乎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读书,考试下来,他成绩却很好,这就是所谓很会考试型的学生。

  不过仔细想来,考试这种东西,就是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完定量试题的一种“活动”,所以平常加快生活步调,等于在累积考试的训练。

109、预测考试结果可以建立努力目标
  
  当孩子回家报告说“今天有考试”时,父母大多会问“会不会答”?或“考得好不好?”等。过几天考卷发下来,分数出来了,回家以后,话题就集中在“考几分”上。

  这时侯,父母如果能适当地问两句,那么学校每次考试,都能增进孩子学习效果。比方孩子回到家,报告说“今天有考试”时,父母可以问道“什么地方会”“什么地方不会”,并尽量问他们“可能会考几分”,让他们自己预测。

  然后,过几天成绩下来了,再比较预测和实际得分的差距。当然孩子以为“会”的,很可能错了;反过来说,以为不对的却对了。如果每次考完都这样做的话,孩子自己就能检讨实力到达什么程度,以及什么地方不懂,什么地方错了。

  这样一来,从考试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接下来,自己也就明确该把读书的目标定在哪里。而经常了解自己现在客观的实力,也就是所谓“自我认识能力”,则是增强实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110、不能拜托孩子读书
  
  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拒绝上学,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常常借口各种理由,不去上学。起初母亲以为他身体有什么地方不适,于是带着他到处去看医生,检查的结果,身体并没有什么异常,于是母亲就拿出威吓战术来,可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只得哭哭啼啼地向孩子说:“我拜托你去上学好不好!”孩子眼看着母亲哭着哀求,只好勉为其难地去上学。

  然而接下来情况更糟糕,孩子居然开始要起钱来。也许他以为既然是母亲拜托我去上学的,那么,要求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父亲知道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之后,立刻火冒三丈,气得不得了,不但把他的钱没收,并且说:“如果你觉得不上学很好,就不用去了!”经过这样一来反倒好了,据说,几天以后孩子就自动去上学了。

  这个例子,很明显地说明了以下的事实:哀求或拜托孩子读书,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是为他自己而读书的话,怎么读都没有效果。

111、坐在书桌前可以培养读书情绪
  
  俗话说:“能把马拉到水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小孩子读书也完全一样,“能把孩子带到书桌前面,如果孩子无心读书,也没办法勉强”。可是如果换成“孩子有心要读书,正是因为被引到书桌前”,那么前面所引的那句悲观的话,就不尽正确了。

  从心理学上的实例来看,我们大人也往往有一种经验:当不太想做事时,如果能在工作桌前坐下来,很奇怪的,就会开始想做,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埋头苦干起来。换句话说,人类如果做出一种样子,往往就会真的变成那个样子。

  如果你的孩子一点都不想读书,而做父母的又不能眼睁睁的不管他,那么不妨每天让孩子面对书桌坐下来,就算是表面的形式也好。刚开始,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读了,反正每天养成面对书桌的习惯,不知不觉,他就会真的用心读起来。起先是“把孩子带到水边”,结果“孩子开始想喝水”,这样的事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112、“我的志愿”可以激发用功意愿
  
  如果能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现在辛苦读书是绝对必要的,那么,这将成为一个比什么都强烈的用功动机。因此,有必要让孩子以自己的想象力,来掌握他们的未来。

  首先,可以让孩子以他们自己的说法,来描述他们的未来。不管他们说得多么的不合常理,多么不实在,其实越是不实在,才越能让他们的理想充分扩大发挥,父母只要一本正经地认真听就行了。这样一来,不想读书而想逃避现实的孩子,自然而然的会领悟到,如果将来想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现在就非努力用功不可。
113、比上无斗志,比下会嫉妒
  
   父母亲在评价孩子的成绩时,总难免拿身边最近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兄弟姐妹来比较。父母认为,同是自己生的孩子,当然在素质方面也好,个性方面也好,最容易互相比较,可是孩子却不以为然。

  首先,假定拿兄弟姐妹来比较的话,弟弟过去一直是跟在哥哥后面走的,每件事都是哥领先,偶尔还要靠哥哥帮忙。因此父母要是拿他和哥哥比的时侯,他往往会为自己找理由辨护:“哥哥比我大,当然比我行”或者“我反正比不过哥哥”。这种情形,是基于弟弟通常以哥哥为学习榜样,以之或无妨。

  但若反过来,父母当着哥哥的面夸奖弟弟的话,会怎么样呢?平日因为年纪大,事事做为弟弟的模范,或者包容弟弟、谦让弟弟,当这种关系忽然一下子倒过来,那他不但不能心平气和地同意这些赞美,反而会引发嫉妒和仇恨的情绪。

  我们虽可说“兄弟是他人之始”,然而,却不适合当做彼此比较的对象。

114、“小时了了大却佳”的伟人故事最能激发孩子的斗志
  
   如果能让孩子多知道伟人的小时侯曾是“坏学生”的故事,对鼓舞孩子克服困难颇有益。

  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多拉为例,他在少年时代,常被强烈的自卑感困扰,为了摆脱这种自卑感,他开始研究自卑感,这才发现,原来古今中外的伟人也和他一样,一面受自卑感困扰,一面拼命努力克服,终于成为杰出的人物。受此鼓舞,阿多拉也因此在世界心理学上名留千古。

  事实上“差劲的人变成伟人”的例子真不胜枚举,诸如学校时代曾经为“坏学生”闻名的有名人物,就有拿破仑、生物学家林内和达尔文、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牛顿、哲学家黑格尔、诗人拜伦等。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教育,把这些人物的事迹告诉孩子,让失去勇气和斗志的孩子,奋发图强起来,这是很有用的做法。

115、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用功读书”
  
   如果你被别人强迫做自己不以为然的事,心理上一定会觉得痛苦不堪。例如火车在两站之间忽然莫名其妙地停下来,等到广播说明了理由,乘客才会松一口气。这种心情和读书正是一样。如果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而只一味地勉强孩子,只有使他们焦躁厌烦,却不能引起他们想读书的意愿。

  要让孩子了解非用功不可的理由,是极为困难的,因此有必要一再重复这理由。这种重复可以转变成暗示,即使不必噜苏地强制,孩子也能感觉到,而在内心同意这想法,于是不得不用功的意识也就渐渐牢固而确实了。

116、好话多说才有益
  
   父母偶尔对于没有自信的孩子说一句“只要你肯读,一定读得很好”之类的鼓励,孩子被鼓励赞美之后,可能会恢复信心,于是拼命用功。但有时才过了两、三天,又回到原状,失去面对书桌的气力。

  这种情形经常重复的话,孩子对父母鼓励的话,会产生疑问,反而渐渐更远离书本了。

  鼓励孩子和赞美孩子,并不限于做了什么之后的当场鼓励,而应该每天重复不断地做,这点很重要。换句话说,有益的暗示,必须反复进行,才能提高效果。

  “只要肯读,一定读得好”这种听起来乏味的鼓励,对于没什么信心的孩子,也许一开始会有反感,但是,只要你每天重复地说,孩子接受暗示性的能力很高,渐渐就会相信父母的话,而真的开始“读起来”了。

  只要孩子肯读,一定会有效果出现,这就和真正的自信大有关系了。

附:日本的“教育妈妈”
  
   三岁半的加藤博正准备应付他一生中极重要的一件大事——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他已经学会了在幼儿园教室里正正经经地走路,也学会了跟着“清洁音乐”做动作和唱告别歌。加藤博不久就要投考东京一所著名私立学校。

  在东京近郊妙莲寺,十三岁的增尾直子放学回家便埋头做家课。她是私立颂荣女子学院的七年级学生。“我成功了”,她的微笑似乎有这个含意。增尾直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在公立学校读的,在那三年里,她一直在高压之下读书,每天一放学便跑回家,先自己温习一段时间,然后离家到一所补习学校去上课,每次三个小时,每星期三次。她的目标是要进入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而好学校的入学考试都非常严格。

  她的哥哥寿宏几年前参加过一次同样的考试,结果考进了一所一流的国立学校。在参加入学考试前的那个夏天,他每天都在补习学校上课8小时。现在他已中学毕业,正在读大学预科,准备参加日本拔尖学府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

  加藤、直子和寿宏都已踏上日本的成功之路。和他们一起前进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中产以及上流家庭的孩子。他们全部都努力地希望通过一关又一关的考试,进入好的学校。然后,在这场比赛中以好的成绩跑到终点,谋得理想的工作。他们在这条路上每走一步,都有他们的母亲指引和教导,她们从一开始就用锐利的眼光注意着终点。

  没有人不相信每一个成绩优异的日本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专心致志于子女教育的母亲。她们学习,她们排队几小时为孩子报名参加考试,而到了孩子应考时,她们又再苦侯几个小时。她们穿梭般把孩子从体操班送到韵律操班再送到书法班和钢琴班。她们每天帮助孩子做家课,替孩子请补习教师,甚至打零工赚钱供孩子进补习学校。由于扮演这种角色的母亲是那么的多,因此产生了“教育妈妈”这个称号。

  对日本妇女来说,做母亲是一种要求严格和地位崇高的专业,教育孩子则是她们的天字第一号职责。战后的日本由于竞争激烈,已使她们的工作比过去更加艰难。有人说,日本能够创造经济奇迹,日本母亲们功劳匪浅。

  “一位母亲的个人成就感,有很大部分是和孩子的学业成就分不开的”,美国教育部最近发表的报告《日本教育之现状》说,“社会评价一位妇女的成就时,主要是看她的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成绩。”

  直子和寿宏的母亲增尾美惠子,全心全意地担任“教育妈妈”这个角色。这位四十六岁的家庭主妇拥有儿童教育学的学士学位,擅长于使她的家庭发挥良好的功能。她睡得最晚而起得最早,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学校的母亲会议她从不缺席。她和所有教师都谂熟,而且调查过他们的背景和以前教过的学生的成绩。她小心地替孩子选择学校和补习学校。

  寿宏说他母亲给他灌输了各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从他念5年级开始就“强迫”他上补习学校,虽然他“很希望能在放学以后玩一会”。而且,他上补习学校的学费(两年将近1.2万美元)全是她想办法省出来的。

  今天,在直子从前上过的数学班上,补习教师向50个5年级学生连珠炮般解释代数问题。那些孩子们坐在长桌后面,用心听讲,已经晚上8点半了。许多孩子自从吃过早饭之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

  “是的,是很辛苦”,补习学校的副校长日堂昌门说,“可是他们是否愿意到这里来并非关键所在。他们要想通过考试,就必须来。”

  促使加藤澄子要小加藤博提前开始训练的,就是这些考试,因为她希望他能进入一所私立名校。东京的儿童有3%上私立学校,这些私立学校当中,有些可以让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升到大学。一般而言,在私立学校里的学生都可以一直读下去,不必像增尾兄妹那样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严格的入学考试。

  像大多数的日本母亲一样,加藤太太大部分时间都和她的儿子及6个月大的女儿在一起。她不雇用保姆,也不参加玩乐团体。她带子女去公园,去上游泳和音乐课,当中有很多时间都是用背带背着女儿。

  母亲和孩子之明的密切联系,只是那种使日本家庭成员互相依赖互相负责地结合起来的强大社会关系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关系扩大到学校、公司以及全国,而且是日本社会的基本要素。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大多数日本母亲都会感到羞耻。”一个母亲说,“监督孩子尽他的本分是我们的责任。”另一位妇女在形容她的一个朋友时这样说:“她非常聪明。她的儿子读书十分用功;进了一所有名的中学。”这种态度正是“教育妈妈”对她们的任务那么自豪的原因。她们的目标很明确:孩子顺利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找到好工作。

  一个学生单凭他在公立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考得进有名的中学和大学吗?“非常不可能”,一位公立学校教师说,“入学考试太严格了。”

  因此,在每天傍晚和每个周末,地下火车站的平台上总是挤满了各种年龄的准备到补习学校去上课的学生。这些补习学校数以千计,遍布于每一个角落,日本有超过16%的小学学生和大约45%的初中学生上这些学校。

  用某种尺度来衡量,这种竞争肯定大有好处,在标准化和国际性数学和科学测验中,日本学生的成绩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他们学外语的年数比较多,比较早开始学化学,历史和地理的知识丰富得使许多美国人觉得他们简直是百科全书。日本的少年有94%进入高中,这比率高得惊人。进入高中的少年约有90%能毕业(美国的比率75%),有足够的资格担任职业工作。美日的对比只在大学教育方面调过来:日本的高中毕业生有29%直接升入大学,美国则有58%,日本教育只在最高等教育上逊于美国。

  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日本教育家和父母,对这种高压制度提出了质疑。赞成改革的人批评这种制度使孩子失去了童年,永远没有玩耍的机会,为了考试及格而“生吞事实”。又说这种制度造就出来的学生只会复述答案,没有创造性意见。他们还指出学生变得残忍冷酷,看见同学不及格反而沾沾自喜,而少年犯罪也与日俱增,学校里欺侮同学的事情屡有所闻。

  有些日本母亲也大力反对,大概是因为她们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压力下饱受摧残。“我的儿子常常头痛,不愿上学”一个母亲说。

  最近,中曾根的政府已在寻求方法,希望能改就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减轻其压力。

  可是,虽然是些日本人非常渴望一种比较具有弹性的教育制度,但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获得的国家成功,至今仍然压得使人透不过气来。也许,要等到日本人满足于他们的繁荣,开始选择新方向的时侯,他们才能在牺牲日本教育的优越性之下将加在母亲和孩子身上的压力减轻。不过,日本的守旧派到时一定会坚持下去,而“教育妈妈”也不会很快就消失。

  选自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1987年9月号.

我爱静静 2006-7-14 14:13

谢谢, 已收藏..

天天妈咪 2006-7-14 14:23

这么长的文章啊,LZ辛苦了[em01]收藏.

LUKE妈妈 2006-7-14 14:33

上海的“教育妈妈”何其多啊!.

菡菡妈 2006-7-14 14:54

收藏了,非常感谢!

.

janey_yj 2006-7-14 15:48

楼主也是一位用功且用心的妈妈,这么长的贴,真辛苦了!收藏了,谢谢分享!.

susana0795 2006-7-14 16:03

楼主辛苦拉.

qingtianshi 2006-7-14 17:32

好东西,已收藏,谢谢..

聆聆妈 2006-7-14 18:08

LZ辛苦了。好东东,赞一个。收藏先。.

dlc 2006-7-14 18:21

收藏了, 慢慢学习!

谢谢楼主!!.

dfnygs 2006-7-14 22:04

真的是好东西!谢谢指教!.

ASD妈妈 2006-7-15 06:17

很好的书.谢谢.

盈盈妈 2006-7-15 07:26

收藏了,非常感谢!.

文辰天下 2006-7-17 09:50

谢谢了.打了这么多内容.

金虎妈 2006-7-17 09:55

楼主辛苦了,谢谢.

ray908 2006-7-17 09:57

LZ辛苦了,今年我家宝宝上学正用的上,谢谢.

中猫 2006-7-17 10:34

好文章,LZ辛苦啦.

谢谢!.

圆圆妈 2006-7-17 10:45

好贴.

悠然小鱼 2006-7-17 11:51

有启发。.

kate2866 2006-7-17 12:24

感谢。.

apple.mama 2006-7-17 12:30

[em03]太及时了,儿子今年上小学。[em01].

annie_wf 2006-7-17 12:55

先收藏了再说。呵呵.

雨露妈 2006-7-17 12:56

好文章。.

towtow 2006-7-17 14:29

谢谢,收了慢慢看。.

Cynthiaj 2006-7-17 14:56

辛苦Sxm了[em01].

ELEANORE 2006-7-28 14:30

谢谢!!!

.

zhangcy 2006-8-1 13:49

好文章,谢谢分享![em01].

hey2 2006-8-1 16:00

谢谢

谢谢辛苦了!.

玥妈妈 2006-8-2 13:16

谢谢

女儿今年上小学,真好用的上,谢谢LZ!.

空谷幽兰 2006-8-2 13:29

仔仔细细阅读了一遍,受益匪浅,谢谢!.

大头儿子2005114 2006-8-2 13:32

LZ辛苦了。收藏,慢慢学习。.

bellma 2006-8-2 13:43

好文章,可以用上几招。.

cql28 2006-8-2 14:55

谢谢.

wywu2122 2006-8-2 16:10

谢谢,收藏[em01][em01].

蓝天百云 2006-8-5 15:02

收藏了,谢.

小小米 2006-8-5 15:13

好贴,收藏!.

lzhou_0916 2006-8-6 19:33

多谢!

真有用!收藏了!.

jimyao 2006-8-9 21:30

[em01] [em01] 准备好好研究一下.

dfnygs 2006-8-11 14:26

实用可借鉴的好贴啊![em01].

seasss 2006-9-4 13:26

[em01].

越越妈妈 2006-9-4 14:10

好文章
“学习术” 看似简单 却还有道理
谢谢楼主.

an_an150 2006-9-6 14:08

收藏了!LZ辛苦了!.

tq妈 2006-9-6 15:54

lz辛苦了,谢谢.

gracegong 2006-9-6 16:14

[em01].

家有大头女儿 2006-9-6 16:31

太长了,最好能突出小标题,看上去一目了然[em14].

apple2000 2006-9-6 17:12

[em01].

晴晴妈 2006-9-12 14:56

[em01].

斯远妈 2006-9-12 15:17

[em01].

元元妈妈 2006-9-12 15:43

顶!!!
小一的MMBB正好用的上!![em01].

wywu2122 2006-9-12 15:51

谢谢分享[em01].

琳达 2006-9-12 16:00

[em01],已收藏!.

Tony2000mami 2006-9-12 16:40

收藏,慢慢学习。[em01].

祺祺妈咪 2006-9-13 12:24

认真学习了,非常感谢!.

一杯清茶 2006-9-27 10:21

楼主辛苦了![em01].

车妈妈 2006-9-27 10:30

有用的,下载了!!.

guozi 2006-9-27 11:11

先顶再看,lz真是有心人![em01].

winter 2006-9-27 12:00

[em01].

路瑶妈妈 2006-9-27 12:52

谢谢分享,一定得好好看看。。。[em01].

lili72284 2006-9-27 15:13

太长了,LZ辛苦了,收藏了慢慢研究[em01].

厘米 2006-9-27 20:24

辛苦了!先收藏!.

好好1 2006-9-28 09:56

先打印下来,慢慢读。[em01] [em01].

琳琳妈妈 2006-9-28 10:03

好长啊,复制下来慢慢看:).

阳宝的妈妈 2006-9-28 10:52

太好了

非常感谢![em01].

乖兔妈 2006-10-6 09:34

[em04] 谢谢你!LZ辛苦了!已收藏。.

咖啡森林 2006-10-6 11:43

收藏[em06].

敬熙宝贝 2006-10-7 13:35

谢谢,辛苦你了.

巴山秋月 2006-10-16 17:41

[em15] [em15] [em01] [em01].

springmum 2006-10-16 22:34

[em01] 得到了启发。.

may5li 2006-10-17 09:43

谢谢分享,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事,包括教育孩子上。.

毛头妈妈 2006-10-17 09:47

打印下来慢慢看[em01].

star061 2006-10-17 10:08

谢谢LZ! [em01]
收藏了, 加紧学习![em06].

alicechy 2006-12-19 10:53

回复 #1sxm 的帖子

[em15] [em15] [em01] [em01].

kim_baby 2006-12-19 11:03

[em01].

阿毛娘 2006-12-19 13:20

[em01]
那么长,真辛苦.

ghtye 2006-12-19 14:59

谢谢,我打印好了,好好学习!.

weiwei妈 2006-12-19 15:20

先收藏,慢慢看[em04].

apple_2004 2006-12-19 15:59

[em01].

RQ7170 2006-12-19 16:27

先收藏,慢慢看[em01].

liuli817 2006-12-19 16:49

[em01] , 学习了.

老孙的妈妈 2006-12-19 16:55

[em01] ,收藏了.

DSW 2006-12-20 00:29

谢谢!.

去远方 2006-12-20 08:23

好长..

KITTY004 2006-12-20 08:46

谢谢!!!.

瑶妈妈 2006-12-20 08:57

[em01].

sam妈妈 2006-12-20 09:15

辛苦了,[em01].

南方的燕子 2006-12-20 09:20

[em01] ,学习一下.

johnkangbh 2006-12-20 09:28

非常感谢 下载收藏

非常感谢 下载收藏.

娇娇妈 2006-12-20 10:34

*** 该贴被屏蔽 ***

厘米 2006-12-20 11:20

[em01].

baobaoxinyu 2007-1-12 23:50

LZ辛苦了[em17].

wangwang12002 2007-1-15 23:51

[em01].

昕妈 2007-1-16 12:16

虽然晚了一些看到,但是也很受益,谢谢,很高兴![em01].

smilinge 2007-1-16 14:56

好帖![em01].

还是四月天 2007-1-16 16:04

好长啊,顶了先.

bobozheng 2007-1-16 16:14

[em01].

shumi1 2007-4-22 23:02

一天对照一条,跟孩子一起成长..

soo-goo 2007-4-22 23:10

[em01].

秋伊妈妈 2007-4-22 23:26

也打印下来慢慢看,谢谢楼主[em01] [em01].

kuankuanmama 2007-4-23 09:47

确实不错![em04].

penny 2007-4-23 10:18

这么长的文章,辛苦了,正在学习中[em01].

双子座 2007-4-23 10:22

[em01].

wilma4379 2007-4-23 10:46

很有收获

[em01] [em08].

小鹿儿妈妈 2007-4-24 12:18

[em01] [em01] [em03] [em15].

luo妈妈 2007-5-3 23:41

谢谢! 已收藏.

baobao518 2007-5-4 22:35

楼主辛苦了,谢谢[em01].

啸啸妈妈 2007-5-6 11:23

辛苦了,.

scyiyimama 2007-6-6 14:46

好东东!收藏了![em01].

喆妈 2007-6-6 15:08

谢谢楼主,收藏啦!.

世纪宝贝 2007-6-6 15:57

[em01] 真是好东西,收藏了,LZ辛苦了。[em08].

聪聪他妈 2007-6-6 16:32

太感谢了![em01] [em01].

鸣鸣的靓妈咪 2007-6-6 17:41

我女儿正好今年要入学,我也在思考如何教育和培养她,楼主的这个贴子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zhangyuyu499 2007-6-6 20:45

[em01].

millet妈 2007-6-7 15:44

收藏,谢谢[em01].

愉快心情 2007-6-7 16:22

谢谢,先收藏了再慢慢看.

紫竹妈咪 2007-6-7 18:04

[em01] [em01].

默默99 2007-6-7 19:18

[em01] 感谢.

吉妈 2007-6-7 20:29

[s:041.gif].

sxm 2007-6-8 12:06

看到帖子顶上来了,自己重温了一遍,又有很多收获.谢谢版主重新排版,实在是很好的文章.举贤不避亲,建议加精,让更多BBMM看看.;P.

铭铭妈妈99 2007-6-17 19:07

[em01] [em01].

zheng 2007-6-17 19:32

收藏,有空慢慢学习.

青青小白杨 2007-6-27 11:21

好文章,收藏了,慢慢学习.

宝贝阳阳妈妈 2007-6-27 12:22

收藏,THANKS.

shumi1 2007-6-27 16:00

从新学习,又有新体会.

bill宝贝 2007-7-25 10:12

收藏[em01].

sandyhuangqq 2007-7-27 15:08

好文章,很有用的文章,已收藏,谢谢!.

蓝水晶 2007-12-6 09:30

[em01] [em01] [em01].

fanfanmm 2007-12-6 10:52

收藏起来,慢慢看。好评!.

carolinejyw 2007-12-6 12:06

非常好,谢谢了!.

雨翅膀 2007-12-6 12:11

好文章,认真学习.收藏了,谢谢!.

阳光女儿妈妈 2007-12-6 12:18

谢谢楼主,收藏了。:handshake.

小言 2007-12-6 12:41

:handshake 非常感谢.

钱江潮 2007-12-6 13:19

谢谢!!:handshake :handshake.

marja 2007-12-6 15:47

谢谢lz, 已收藏..

uiirytiss 2007-12-6 16:47

收藏了,学习。.

young919 2007-12-6 16:55

谢谢,收藏了,全看完了,今天先实施第99项.

hawkbaby 2007-12-6 17:15

楼主实在是辛苦了!.

annie_wf 2007-12-6 17:20

:victory: ,太谢谢了.

发现之旅 2007-12-6 17:37

:handshake.

因然 2008-1-26 20:12

谢谢

已收藏,谢谢.

stevenzhao 2008-1-26 21:18

以收藏,谢谢。.

lsh419 2008-1-27 08:4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TOMICATT 2008-1-27 10:55

LZ辛苦了,[em01].

Roselin 2008-1-28 11:05

谢谢LZ.

gln060901 2008-1-28 12:43

:handshake ,已收藏!.

yangyangmami 2008-2-2 09:51

谢谢LZ,辛苦了,但愿你的苦心不白费,我们的BBMM能做到泰然处之.

yangyangmami 2008-2-2 10:42

谢谢杨医生!!!.

风飞扬 2008-2-2 13:53

收藏了,谢谢![tt7].

云游四海 2008-7-13 16:11

[tt11] 太感谢了!.

shgood10 2008-7-14 15:38

深受启发[tt7] [tt7].

白衣圣雪 2008-7-14 16:40

感谢.

南风-童童 2008-7-15 09:46

好东东,谢谢楼主了!.

JOJO妈 2008-7-15 12:11

收藏,慢慢研究,谢谢!.

lyh 2008-7-15 12:39

谢谢.

宝宝琪 2008-7-16 09:38

收藏.

alice1995 2008-7-16 11:52

回复 3#sxm 的帖子

very good.

庭庭妈妈 2008-7-16 13:04

:handshake.

谷子 2008-7-16 13:09

[tt7].

anna130cn 2008-7-16 13:35

[em01].

小不点儿额娘 2008-7-16 14:42

先收藏了,等升小学时用.

caijunwei 2008-7-16 17:19

看了一半,觉得很有道理。慢慢研究制定出对付小鬼的策略,哈哈。.

Andyliu 2008-7-27 16:05

收藏了,谢谢楼主.

williamw 2008-9-15 11:44

qqqq

[em19].

williamw 2008-9-15 11:45

q

[s:021.gif].

xiaojenny 2008-11-9 20:43

一会好好看

谢谢了,复制了,一会慢慢品味。.

小飞龙 2008-11-12 08:47

好文章,获益匪浅。谢谢![em01] [em01] [em01].

hanqiumama 2008-12-21 11:44

LZ辛苦了。好东东,赞一个。收藏先.

阳儿妈妈 2008-12-23 09:05

刚才仔细认真的读了,感觉颇受益,谢谢!.

小鹿儿妈妈 2008-12-23 09:10

[em01] [em01].

southwind 2008-12-23 10:03

谢谢!.

CynthiaJin 2008-12-23 10:48

:handshake.

福赛妈妈 2008-12-24 14:01

谢谢 收藏.

elsewu 2008-12-24 14:28

谢谢。.

lisazhou1113 2008-12-24 14:44

太感谢哦。[tt11].

城市的风 2009-2-27 16:16

有些其实实际生活中已经实施了,但是归纳一下很有必要的。[em03].

苗苗妈咪 2009-2-27 21:07

[tt7].

jinfei0827 2009-3-2 16:09

[em01] [em01] [em06].

澳妈 2009-3-2 19:15

[tt0].

jeanlu 2009-3-3 10:32

[tt7].

sunbaby020123 2009-3-3 11:12

太好啦,收藏了[tt7].

兔儿菲菲 2009-5-22 16:29

<小学生用功术>提纲版

我把该<小学生用功术>中的标题整理出来,以便大家看起来比较一目了然.
《小学生用功术》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4、吃饭前后一小时,读书效率并不高
5、功课做到几点钟好
6、爱玩的孩子以“量”代替“时间”
7、记忆之道——早上10分钟
8、心理上的除法
9、考完试后立刻检讨,学习效果好
10、新学期刚开始,正是用功的好时候
11、拟定的目标愈具体用功愈有效率
12、看得入迷时,何妨等一会
13、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
14、先痛快地玩,然后好好读书
15、闹钟响起之前,功课已经做完
16、先想好顺序,效果比较好
17、先让孩子复述当天所学,再做功课
18、做功课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19、休息的时间到了
20、结束前预告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21、功课做腻了,不妨换个科目
22、离开书桌才算真正休息
23、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24、先从喜欢的科目读起
25、讨厌的科目,不妨由简单处做起
26、成绩退步的孩子,请用“倒回学习法”
27、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28、低年级小学生应用大型笔记本
29、设定目标,努力前进
30、最好的“参考书”其实是“教科书”
31、从第一页开始
32、标明重点,记忆深刻
33、重新编排练习题册,引发学习兴趣
34、先看目录,抓住重点
35、如何测出考前实力
36、短铅笔适合幼儿用来写字
37、用软铅笔写大字,加强笔记的速度
38、集中注意力,请坐硬椅子
39、处处皆书香,时时可用功
40、赢在起跑点
41、让孩子做个小老师
42、让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
43、问“懂到哪里”比问“哪里不懂”好
44、以反问代替回答
45、不懂就要立刻问
4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7、答不出来,不妨先搁一边
48、把问题写下来
49、语言表达能力弱,思考力也会不足
50、要掌握教三次的原则
51、只教一次噢
52、压轴放在最后,记忆最为深刻
53、挑出重点单独教
54、和现实结合,记忆更深刻
55、低年级学生预习有反效果
56、让孩子选择先做的科目
57、寓读书于游戏计划中
58、训练孩子“视觉型”的记忆
59、写日记有助于学习
60、嘴里大声念,脑中记得牢
61、速度和正确同样重要
62、训练速读有助于学习
63、及早养成默读的习惯
64、加强写字与计算,能培养实力
65、有趣的读物,可以加强理解力
66、词性要严,语汇要松
67、寓算术于日常生活
68、借划拳训练计算能力
69、单纯的计算是数字感的基础
70、给孩子真正的工具书
71、在查过的地方做记号
72、图鉴和百科全书,可以制造学习的机会
73、评定家教,观察三月
74、发现老师教错时怎么办?
75、兄姊教弟妹 学习更确实
76、重视结果不如重视方法
77、让孩子由模仿而学习
78、要孩子整理并复述学习内容
79、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80、相关的事项可以强化记忆
81、用集中法教重点功课
82、附加意义,容易想起
83、巧妙运用孩子的个性
84、考试成绩好,正是反省的最佳机会
85、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帮助学习
86、考坏了,正是改进的机会
87、不妨让孩子“考前猜题”
88、答对的问题,可能隐藏“学习危机”
89、重复看题目,训练阅读理解力
90、没学过的题目可以训练应用能力
91、试题究竟问什么
92、“倒回确认法”有助于发现错误
93、眼不见为净
94、写字潦草自己受害更大
95、如何改善“试题做不完”的困扰
96、每做完一题,就立刻确认对错
97、草稿纸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
98、让孩子自己出题自己答
99、让孩子自己改考卷打分数
100、利用直觉回答问题
101、反复练习答错的考卷可以培养实力
102、类似测试查错误
103、常做错的问题不要强化了“误反应”
104、收集答错的问题让孩子再考一次
105、故意重复写错可以纠正“老毛病”
106、“理解”和“应用”要交互运用
107、借不同颜色的记号检查实力
108、生活步调快,考试能力强
109、预测考试结果可以建立努力目标
110、不能拜托孩子读书
111、坐在书桌前可以培养读书情绪
112、“我的志愿”可以激发用功意愿
113、比上无斗志,比下会嫉妒
114、“小时了了大却佳”的伟人故事最能激发孩子的斗志
115、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用功读书”
116、好话多说才有益.

sxm 2009-5-23 20:11

回复 183#兔儿菲菲 的帖子

谢谢,我粘贴到一楼去..

aiandstella 2009-5-23 22:17

已收藏,慢慢学习。.

兔儿菲菲 2009-5-25 13:13

回复#184sxm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young919 2009-6-14 21:12

学习中.

xiaonzi 2009-6-14 21:32

LZ辛苦了,献花。
收藏了,慢慢学习。.

91008 2009-6-14 22:23

[em01] 收藏了,[em08].

潞潞妈咪 2009-7-19 16:31

收藏,好好学习![em08].

冬之宇 2009-8-24 10:56

收藏,好好学习!谢谢!.

friendcoco 2010-6-23 09:50

收藏,谢谢!.

胖晨妈 2010-6-23 10:48

很及时,很实用。谢谢!.

anglezood 2010-6-23 11:40

好厉害..

yuanyuan1312 2010-6-24 22:55

好东西,顶出来。
好好学习.

江山如画 2010-11-18 23:51

太棒了,谢谢楼主~.

yejiayumm 2010-11-19 14:11

好东西,收下了.

yejiayumm 2010-11-19 14:35

挺好,只是我想复制在文档里,好像不行,能发一个给我信箱里吗?,多谢了.

籽稼 2010-11-19 16:49

太棒了!送花。.

elitech 2010-11-19 17:16

太感谢了~~.

愉快一辈子 2010-11-22 15:15

受益匪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生用功术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