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23-5-20 21:05
纪念提摩太·凯勒牧师
纪念提摩太·凯勒牧师
[url]https://mp.weixin.qq.com/s/A7nsRZ9neDVdSV5v38tuUA[/url]
原创 郭暮云 暮云的半导体 2023-05-20 09:15 发表于吉林
图片
凯牧安息了。
三年前瘟疫初起时,是我最后一次见他。我请他给胖牧的儿子有一些劝勉和激励。他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
十年前的2013年,是我个人的归正之年。那一年的我深深被三个人影响,就是亚伯拉罕·凯波尔,胖牧,还有凯牧。
凯牧给了我这样的中华田园牧太多祝福。我的很多信息都有他直接间接的影响。《一掷千金的上帝》,《诸神的面具》,《为何是祂》,《十架君王》,《婚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 记得橡树推过一个“凯勒五书”系列。其实凯牧的书何止五本。
去年还看了他那厚厚一本的《21世纪教会成长学》。基于这本书,我讲了城市三篇,并开始推动我们的植堂。
或许,纪念一位牧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宝贵的信息保存下来,传扬下去。
我曾基于他的《婚姻的意义》和《工作的意义》讲了两门课。
即日起,这两门课永久免费。
愿更多弟兄姊妹能被凯牧的忠心、热心、爱心激励。愿他从神而来的信息能造就多人。
图片
图片
yingyinc 2023-5-20 21:07
[url]https://mp.weixin.qq.com/s/aO8BIA7eRAA9qhDyz4FKzQ[/url]
八福书店
2023-05-20 12:05
发表于广东
Timothy Keller
[玫瑰]安息Zhu怀
yingyinc 2023-5-21 12:23
[url]https://h.land/blog/118194[/url]
凯勒牧师给纽约救赎主教会的最后劝勉
日期:
2023-05-21
23
611
【上帝竟然在凯勒去世的当天(5月19日)为他安排了一场庆祝活动。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凯勒离开了救赎者教会,受疫情影响,原本的三个教堂各自发展。现在有五个教堂,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疏远。市中心的那个下城教会去年中从伦敦聘请了Pete Nicholas牧师。自从他来到这里之后,他就开始与这五个教会的领导人进行对话,并在几个月前决定将昨晚定为五个教会联合的晚会(名为Redeemer Night),期待探讨这五个教会如何共同推进工作。他们并未预知,这个晚会竟然变成了纪念凯勒的一场聚会,展望救赎者教会如何团结前进。这真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夜晚。他们事先特别邀请凯勒为这次聚会录制了一个十分钟的分享,这也成为了他的最后一个视频。】
牧师们邀请我在这次会议上发言,这让我感到万分荣幸,我也乐意接受。他们希望我回答两个问题,我会照做,然后还会给大家提出三点建议。
两个问题
救赎主教会的意义还在吗?
第一个问题是:救赎主教会的意义还在吗?它还重要吗?34年前,当我们,凯勒一家,来到这里时,我们明白我们正踏入一个与美国其余地方截然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基督教并非被视为中立,而是被认为是有害的。人们认为它是阻碍人类繁荣的障碍。我们来到这里,需要在一个对我们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通过我们的传道工作,进行我们的精神培育,培养人们成为基督的信徒。这显然不是一个友好或受欢迎的环境。
你们都知道,这种对基督教的态度,在全国其余地方在34年前还不那么明显,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对基督教信仰的敌意,对基督教对人性、人类命运、上帝和道德的理解,这一切的敌意,已经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因此,多年来,救赎主教会,我记得当我们刚来到这里时,我曾想过,'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情,因其独特性和差异性,不会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有关。'然而多年来,正如你们许多人所知,关注救赎主教会的人发现,救赎主教会所做的许多事情,现在在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甚至亚利桑那州都有意义。
如果我们的救赎主教会始终保持其相关性,我必须告诉你,纽约还是纽约。我的意思是,尽管大流行病带来了诸多挑战,纽约必须重回正轨。我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我知道纽约具有弹性。它将继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总会有一些在纽约发展的事情,影响世界其他地方。
如果救赎主教会继续在这里传道,做门徒训练,如果救赎主教会继续像当初那样,成为一个不仅服务于我们自己,也服务于我们那些尚未信仰基督的朋友们的教会,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教会,而是一个深深根植于福音之中的教会,如果我们真心坚持救赎主教会的价值,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不这样做。我们将仍然能够接触纽约的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将与世界其他地方保持紧密联系。我们将继续学习,我们将继续分享我们所学到的一切。
救赎主教会将继续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未来的十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人们对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刚刚提到了一些,但这是第一次以网络的形式。
因为救赎主的成长,我们形成了一个教会。我记得我们一次性的最大规模达到了大约五千到五千五百人。我们的理念是,我们要分化,要繁衍,对不起,我们要分为三个聚会点。我们的想法是,这样我们就会有三个体现,每个体现都更专注于他们的城市部分。每个聚会的规模更贴近人们的需求,因为对很多人来说,一个有五六千人的教会是非常震撼的,甚至有点压倒人的。规模更为人性化,但同时,由于我们在一起工作,我们仍能实现很多具有大型教会质量的事工,而不需要真正参加大型教会。
现在的问题是,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城市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网络从未真正启动过。然而,现在,我认为这正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需要继续做救赎主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第一次以我一直认为更好的方式去做,甚至比我作为牧师时还要好。
我相信,拥有三个教会和800个成员,比只有一个拥有2400个成员的教会更好。我认为你会发现,门徒训练、善后工作,以及在运用个人恩赐方面的部署,这三个拥有800个成员的教会,如果他们能形成一个真正紧密的、充满爱的、协同合作的网络,会比一个有2400个成员的教会要好得多。
而且我们不仅仅是三个教会,我们已经是五个教会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我们会有第六个,甚至第七个。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一个网络可以为你提供人类尺度的聚会,让你参与其中,但同时又能真正展开大型教会的高质量事工,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所以我们在未来十年应做的,就是成为一个网络,继续为整个城市服务,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
三点建议
以下是来自《耶利米书》的三条建议。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发现耶利米书对我这个在纽约市服事的人仍有启示。
让我们生活在锋刃之上
首条建议就是:让我们生活在锋刃之上。很多人可能听我讲过,但耶利米书第29章这样写道:“你们要为我带你们去的被掳之地求平安,向耶和华祷告,因为它的平安就是你们的平安。”你可能会问,生活在锋刃之上是什么意思?
巴比伦人把犹太人带到巴比伦,目的是要摧毁他们的文化,摧毁他们的信仰。他们认为,如果犹太人搬进城市,他们就会被同化,他们的子孙就会崇拜巴比伦的神,失去他们作为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子民的身份。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当我们被迫来到巴比伦时,让我们待在城外。这样我们就能保持我们的身份”。
但神对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搬进城市,同时保持你们的身份。我希望你们人口增加,保持你们的信仰,同时我希望你们投入进来。我希望你们为这座城市的平安和繁荣祷告,爱护它。”这就是生活在锋刃之上。要融入其中,但也要独特。不要被同化,不要全盘接受文化的观点,但也不要置身事外。不要保持你的纯洁性,只是批评他人。要在锋刃之上生活。
投资,而不只是消费
第二条建议就是要投资。我鼓励你们,要提前投资,而不只是消费。在耶利米书第32章中,就在流放之前,当巴比伦人正要来临,每个人都知道一切都将崩溃的时候,我们得知耶利米是这样做的:“我表弟哈拿篾在守卫的院子里来找我,说,‘你在便雅悯境内的阿拿突的田,该赎回。’于是,我按照耶和华的话,买下了那块田,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房屋、田地和葡萄园必再在这地被买。’”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住在乌克兰,特别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你会在那里买房产吗?可能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你甚至不知道这块土地会最终属于俄罗斯,还是乌克兰。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糟糕的投资。这就是哈拿篾要求耶利米做的,他想抛售他的土地,拿到一些钱,这样他就能离开那里,因为巴比伦人即将到来。但耶利米说,“我知道上帝说了什么。是的,将会有征服,是的,将会有流放,但是,这里的房屋和土地会再次被买下。我会带领人民回来。我对他们的承诺是真实的。”
所以,不要只是来这里消费。不要只是来到纽约,说:“我想在我的简历上加上这个,我想有一次令人激动的教会经历,去所有伟大的餐厅。”来这里要投资。耶稣基督说:“我要建立我的教会。”他并没有说:“我会建立我的教会,但大城市除外。我不确定我的教会能否在那里建立。”他说的是:“在教会中投资。投资你的时间,你的才华,你的资源,你的生命。”
忘记你的名声
最后一条建议是,忘记你的名声。在《耶利米书》45:5中,耶利米对他的秘书说:“你为自己图谋大事吗?不要图谋!”《创世纪》第11章告诉我们,人们总是趋向于去城市寻求为自己赢得名声。他们充满了兴奋,他们要来到这里,他们要在工作中做得很好。另外,我顺便提一下,牧师们经常来纽约,想要掌控一切。我只是让你们知道这一点,你们知道,“我要在纽约做牧师,我很酷,我在这里会做得很好。”
“你为自己图谋大事吗?”不要图谋!不要过分关注你的名声,不要过分关注你的记录。作为牧师,不要将此视为你的认同。不要将你的工作成就视为你的身份,这样当事情不顺利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你会感到焦虑。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不要把在纽约获得名声视为你的主要目标。“愿人们都尊你的名为圣。”忘记你自己,忘记你的名声。做你所能做的事,是来提高上帝的名。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
即使是纽约人、所有的纽约人都在为自己图谋大事,但是,你们“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
感谢你们的聆听。
yingyinc 2023-5-21 20:49
[url]https://www.yesuaini365.com/2023/05/20/kaile003/[/url]
凯勒:为什么找不到“合得来”的伴侣?
林健弟兄 · 2023-05-19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着有一位“灵魂伴侣”的出现,若Ta恰好是出于爱情,那更是美妙。然而,真的就有100%的完美灵魂伴侣吗?想要拥有那么恰到好处的伴侣很难吗?不想让Ta太冰冷,也不希望Ta过于热情,就是正好的38°,可以吗?其实也可以,但Ta不是正好和你完全相合的拼图,而是需要时间与你一起磨合的小刺猬。
爱应当自然而然?
圣经解释了为什么人不可能找到“合得来”的伴侣。作为牧师,我向上千对夫妇讲过婚姻之道,他们当中有些在努力寻求婚姻,有些在努力维持婚姻,有些在努力挽救婚姻。我听见许多人反复说,“爱不应当这么别扭;爱应当自然而然。”我总是这样回应:“你为什么相信‘爱应当自然而然’呢?难道一个打职业棒球的人会说‘打快球不应该这么难’?一个作家,想写当代最伟大的美国小说,难道他会说‘创造可信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不应该这么难’?”可以想象,他们合理的回答应该是:“爱不是打棒球,也不是文学创作。爱是爱。如果两个人合得来,如果两个人是真正的心灵伴侣,爱就应当自然而然。”
没有合适的俩个人
基督徒对此的回答是:没有哪两个人是合得来的。杜克大学伦理学教授侯活士讲得很透彻:
“自我实现”这种伦理观会破坏婚姻。这种伦理观认为,婚姻和家庭这些体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成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完整”和幸福。这种理论假设:有一个人是最适合我们的,如果我们仔细去找,就能找到那个人。但这种伦理假设是错的,它忽视了婚姻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实际上总和错的人结婚。
我们从来不认识我们的配偶;我们只是自以为认识。即便我们当初找对了人,过不了多久,他(她)会变。因为婚姻这件人生大事意味着:我们一走进去,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其实,婚姻的要点是……学习如何关爱自己所嫁(娶)的那个外人。
侯活士告诉我们,寻找完全合得来的灵魂伴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婚姻让你特别密切地接触另一个人,这种亲密关系超越任何其他关系。所以,你一结婚,你和配偶就开始发生深刻的改变,并且你无法预知会发生哪些变化。所以,你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你的配偶以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凡是经历过长期稳定婚姻的人,都知道侯活士所言不虚。经过多年风雨之后,你必须学会如何爱一个陌生人。你必须改变那些不想改变的东西,你的配偶也是如此。这条路最终会领你们进入一个坚固的、温柔的、喜乐的婚姻。但是,那不是因为你找对了人,不是因为你找到了那个完全合得来的人。那个人根本不存在。
为什么没有哪两个人是合适的结婚对象?
侯活士告诉我们第一个理由:婚姻会深刻地改变我们。但还有一个理由。我们每一个都不是健康的,每个人在属灵方面都被罪破坏了,这首先意味着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而活(incurvatus in se)。 正如作家德尼•德•鲁热蒙(Denis de Rougemont)所言,“神经质的、自私的、不成熟的人怎么可能一谈恋爱就变成天使……?”
这就是为什么经营美满的婚姻比取得运动或艺术成就更难。不经过严格的锻炼和大量工作,与生俱来的才能不能让你变成职业运动员或写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既然人性的败坏如此之深,那么,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又怎么可能轻易彼此相爱,和平共处?所以,圣经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个教义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婚姻是如此痛苦,如此艰难,超过这堕落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重要的事物。
来源:本文选自提摩太·凯勒《婚姻的意义》,点击此行链接即可购买本书。
yingyinc 2023-5-21 20:50
[url]https://www.yesuaini365.com/2023/05/20/kaile001/[/url]
凯勒:爱是一种决定,而不是感觉
林健弟兄 · 2023-05-19
在《以弗所书》五章二十八节,保罗说,“丈夫要爱妻子。”他在二十五节已经讲了丈夫要爱妻子,但在二十八节,为了讲得更清楚,保罗用了一个特殊的动词,这个动词强调责任。保罗的话非常明白。他向丈夫发出明确的命令——丈夫应当爱妻子。情绪是不能命令的,只有行为才能命令,可见保罗所发的命令是关乎行为。他不在乎丈夫某时某刻感觉如何——他们必须采取行动爱妻子。
这是不是说,你可以随便找人结婚?你不需要爱自己所娶(嫁)的人?感情在婚姻里无足轻重?不是。我不是叫你故意找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 。但我可以保证一点,不管你和谁结婚,你迟早会失去恋爱的感觉。强烈的爱意和快乐不会持久,也不可能持久。甚至还没等结婚,你就已经从头到脚都麻木了。这种事很常见,因为我们的情绪与很多东西紧密相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和环境。你的感觉起伏不定,如果你听信文化对“爱”的定义,一旦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我应该娶(嫁)的人。我们的文化推崇浪漫的激情,所以我们说,“假如这是我应该娶(嫁)的人,我的感觉就不应该如此起伏不定。”在《返璞归真》的“基督徒婚姻”一章中,路易斯写道:
小说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要你找对了人,就可以永远“沐浴爱河”。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没有沐浴爱河,就认为自己找错了人,应该换一个——却没意识到一点:换了之后,新爱的光芒就会褪去,和从前一样……
任何人际关系总有疲倦的时候——爱的感觉似乎枯竭了。而且,正是在这种时候,你更要记得婚姻的本质是盟约,是献身,是将来爱的承诺。所以,怎么办?你要采取爱的行为,尽管没有爱的感觉。你可能感觉不到温柔和同情,不想讨好对方,但你的行为必须温柔,你必须体贴、饶恕、帮助对方。并且,如果你这样做,随着时间过去,你不仅可以走过感情低谷,而且这些低谷会变少变浅,爱的感觉会变稳固。要是你下决心去爱,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基督说,人若不先死,就不能真正活着。我想,基督这句话包含了上面这层意思。“想留住新鲜的感觉”绝非好事:实际上这是最坏的事。让新鲜感离开吧——让这种感觉死去,渡过这段死亡期,随后进入无声的关心和幸福——你会发现自己活在一个日日常新的世界……
人怎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我想或许会这样:我们刚受到某人吸引的时候,我们想,“真想永远这样!我不想失去这种激情。”但是,前面讲过,这种自私的冲动是不能持久的,也不能让你在“学着去爱你真实的配偶”这条路上走很远。借用路易斯的比喻,你必须首先“治死”这种不成熟的“爱的肉身”,然后它才能复活,得到真正的生命。你必须持守你的承诺,坚持爱的行为和爱的服侍,哪怕——不,尤其——你感觉配偶魅力不足,你看到他(她)索然无味的时候。并且,一旦你这样做,就会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魅力”发生了转变,成了“真爱,谦卑而欣喜地接纳对方、欣赏对方”。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却是必然的。你的爱会渐渐成熟,变得更智慧、更丰富、更深刻、更坚定。
可惜,很多人从来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接受了文化对“婚姻”的定义,并且,当激情消退之后,他们就不安分了。这种婚姻观让已婚者非常容易发生婚外恋,因为你自然会遇到其他有魅力的人,让你感觉重拾激情。
小说和戏剧还给我们另一个观念:“堕入爱河”是不可抗拒的,就像得荨麻疹一样。而且,因为有些已婚者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们一感觉自己喜欢某个新朋友,就举手投降,屈服于肉欲……但这岂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吗?岂不是我们自己让这种“喜欢”成为所谓的“堕入爱河”?当然,如果我们的脑子里全是小说、戏剧和靡靡之音,如果我们的身体里只有酒精,我们必定会把任何一种喜欢变成那种无法自拔的爱:就好像路上有车辙,雨水就会灌进去;如果你戴着蓝色的眼镜,当然看什么都是蓝蓝的。这是咎由自取。
所以,如果有人说“我不需要一张纸来表达爱”,你可以说,“你需要。如果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爱,就是圣经所描述的,两个人一起分享生命,那你就没有理由不给对方一个承诺,一个合法的、永久的、排他的承诺。”
来源:本文选自提摩太·凯勒《婚姻的意义》,点击此行链接即可购买本书。
yingyinc 2023-6-14 09:03
[url]http://gospelchina.cn/news-detail/46.html[/url]
“走進提摩太·凱勒”線上論壇舉行 探讨福音、文化與公共神學
提摩太·凱勒 / 福音 / 文化 / 公共神學 作者 : admin 2023-06-13 分享:
WechatIMG1.jpeg
撰稿:信仰與學術 楊 伊
作爲美國知名的牧師、神學家和作家,以及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的創始人之一,提摩太·凱勒對于福音的堅守、對于文化的态度、對于處境的理解、對于公共神學的構建,都時常被讨論和思考。爲了紀念并深入了解凱勒的神學思想,公共神學協會籌委會于6月10日舉辦了“走進提摩太·凱勒”線上論壇,上半場探讨“福音、文化與公共神學”,座談嘉賓主要有董家骅、戴永富、陸尊恩和江慕理等。
WechatIMG3.jpeg
在論壇中,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骅牧師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談論凱勒。第一,對福音既傳統又創新的诠釋。以福音爲中心是凱勒非常重要的神學脈絡,他将“福音作爲一個叙事”跟“福音作爲一個原則主題”揉合起來,并使創造、堕落、救贖和更新四個方面融合爲一個叙事的脈絡。而且,凱勒對處境很敏銳,他認爲福音既是超越的,又是臨在的,足以回應各種文化中各樣人的特殊的盼望、恐懼和偶像。第二,對于文化的回應。我們要先進入和理解文化,但并非一味貼近文化,而是找到其核心追求,揭露它們所提倡之方法的有限,從而提出基督教的進路。
第三,在意識形态撕裂的時代做公共見證的典範。凱勒牧師在提到初代教會如何成爲诠釋福音的群體時分享,如果隻看“多元文化和種族、憐憫幫助貧窮者”這兩方面,會發現初代教會很左派;但如果看“反對堕胎和棄嬰、反文化的性倫理”,又會覺得初代教會很右派,但這些特質同時存在于初代教會之中。無論是左派或右派,似乎都忽略了“強調饒恕不報復”。基督徒是讓基督教在公共空間裏爲我們的意識形态背書呢?還是回到福音裏,超越狹隘的政黨政治和左、右派的意識形态,能夠彼此學習、接納、和好而不報復?第四,堅定中的溫柔,博學中的謙卑。凱勒牧師從不惡意攻擊和謾罵其對手,而是始終保持風度,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輕易批判他人,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新加坡神學院副教授戴永富博士以“提摩太·凱勒:宣教處境化的啓示論基礎”爲主題進行分享。他首先談到凱勒的魅力體現在其“合乎中道”與“有原則的兼容論”(如:凱勒避免烏托邦主義和悲觀厭世或僵硬保守主義和相對主義等極端,也強調教會穩定的組織性和富有動态的運動性)。凱勒思想上的平衡不僅産生平和的态度,也能充實思想。
但宣教的考量,而非實用主義,才是這種平衡的深層原因(凱勒其實是一位宣教士型牧者)。宣教離不開處境化,因文化如語言似的,是福音的溝通媒介。有些信徒對處境化不感冒,但凱勒指出,由于無文化的思維并不存在,處境化使人警惕自己及其他文化的局限性。他說,處境化使人爲了必要的絆腳石(十字架)而消除沒必要的絆腳石。宣教也離不開所謂的“二裏路”原則:對凱勒,福音宣講離不開文化,但也超越文化(即信徒要認出所處文化的需要和理想,并指出福音如何能正确滿足或成全之)。
戴博士指出,以上宣教考慮其實出于更深層的原因,即荷蘭新加爾文主義(凱波爾和巴文克)的啓示論。這啓示論揭示出宣教、文化使命與神學的相互關聯性。根據新加爾文主義者,不管把特殊和普遍啓示分割開來或混淆起來都會造成神學問題,所以他們提倡普遍與特殊啓示的有機統一(兩者缺一不可且相互關聯,即既無法分割也不能混淆的合一性)。若無諸如文化、語言等普遍啓示,特殊啓示則失去其可知性;若無特殊啓示,普遍啓示便喪失其終極意義和目的(因聖經提供現實、文化與學科的叙述性基礎,即創造、堕落、救贖、榮耀)。
總之,普遍啓示提供聖經及傳講聖經的“材料”,而特殊啓示爲普遍其實提供解釋和更新的标準。公共見證的處境化方法就是在于充分利用這兩種啓示的功能。戴博士也介紹凱勒的處境化方法:先找到聖經與所處文化所共用的概念,然後從聖經的角度改正所處文化對那概念的理解。如此,信徒爲了福音既能适應文化也能挑戰文化。最後,戴博士分享了公共見證的實用原則(如:在對話中既要前輩也要有信心、城市宣教的意義,等等)和要提防的危險(理性主義、精英主義和凱旋主義和激進主義,等等)。此外,凱勒認爲,公共見證并無絕對模式,不同處境需要不同的模式。
基督使者協會門訓中心主任陸尊恩博士首先回憶了個人在讀研期間時常參與紐約救贖主教會崇拜的時光,看到凱勒牧師一手拿《聖經》、一手拿《紐約客》雜志進行深入淺出的講道。他認爲,凱勒并非想做一位公共神學家,而主要是牧師。陸博士提出,加爾文主義者很重視福音的平衡,不是律法主義也非放縱主義,而是用信心與基督聯合。凱勒牧師對人性絕對悲觀的同時,對恩典絕對樂觀。陸博士還談到了凱勒在威斯敏斯特神學院任教的經歷,談到其背後的神學底蘊是新加爾文主義,主張普遍啓示與特殊啓示的有機統一性。
凱勒實踐公共神學的方式是對話,在公共領域嘗試争取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重新準确地去認識福音本身,從而将福音推介給更多的人。這是今天的公共神學面對的問題,需要逐步消除誤解,思考什麽是對話的基礎。我們的終極關懷仍是榮耀神、建造教會和傳揚福音,但并非建立神權政治,而是向這個世界做天國的見證,因此入世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
對于凱勒而言,神學處境化是道成肉身的表現,福音是唯一能将普遍啓示和特殊啓示有機合一的真理,它要臨到萬國萬民就需要處境化。公共神學也要有一種自覺,意識到我們都被自身的文化處境所制約,并深信神的國能把大家帶到基督的寶座前同領一個餅和杯,因此我願意從事對話。也就是說,公共神學是始于自覺,終于愛裏合一。當然,凱勒對于女性侍奉的模糊态度、“讓城市成爲偉大城市”的使命也受到争議。
BCC雙語社區教會江慕理牧師分享的主題爲“提摩太·凱勒與福音派公共神學的未來”,認爲凱勒是過去二十年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神學家,那繼他之後誰來接續?或沒有類似的人出現,那對福音派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對此,江牧師設想了幾種情景,比如福音派基督徒不再關心公共神學,那會導致教會的道德指導缺失,會失去公共政策影響力,會缺乏先知見證,會缺乏文化參與,還會使信仰與生活融合缺失。還有一種情景是其他“公共神學”成爲主流論述,包括時代主義,宗教右派,統治神學和七山使命。江牧師還對比了提摩太凱勒的與宗教右派和統治神學的區别。究竟誰的聲音會塑造未來二十年福音派的社會意識呢?這值得思考。
長期關注美國教會歷史的任小鵬博士在回應中表示,他對凱勒所服侍的背景、地方和人群較有興趣。救贖主教會所在紐約市區的文化、社會身份、種族和政治觀念非常多元,凱勒在那裏的服侍充滿了挑戰,在福音派裏也是少見的。凱勒的敏銳度很高,在書裏回應一些話題時不斷尋找張力中的平衡。作爲美國福音派的牧師,其思想來源較爲豐富,除了新加爾文主義的影響,他也受到天主教神學家紐曼,以及歐洲基督教比如C·S·路易斯、約翰·斯托得和克爾凱郭爾之思想的影響,這代表了福音派内部的一種突破,他并非福音派主流範式的牧師,類似的牧師有萊茵霍爾德·尼布爾。福音派自身的公共神學較爲單薄,若想突破需要尋找更大的視野。
WechatIMG2.png
該論壇的下半場将于北京時間6月17日20:30-10:00舉行,探讨“恩典、使命與世界觀”。屆時邀請的嘉賓有牛津大學神學係哲學博士曾劭恺、愛丁堡大學神學係研究員徐西面、德國洪堡學者李泉、北京恩道教會牧師郭易君等,值得期待。
下半場時間 6月17日
北京時間 (Beijing Time, GMT +8):08:30-10:00 PM
紐約時間 (Eastern Time, GMT -4):08:30-10:00 AM
倫敦時間 (British Time, GMT +1):01:30-03:00 PM
參與方式
Zoom ID:7083718700
Passcode:public2023
【走進提摩太·凱勒】上半場:福音·文化·公共神學之重播,可點擊:
[url]https://wx.vzan.com/live/page/653528785?shauid=J-NQK95yr_QcU2u30znzfA[/url]**&vprid=0&sharetstamp=16860218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