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传奇

yingyinc 2022-7-18 21:10

传奇

@作家叶倾城
7-16 08:2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看书,又一次深深意识到血缘、婚姻、同学、兄弟姐妹的重要性。
单枪匹马打天下的人,总比家族行动来得吃力。

故事要从倪蕴山开始说起。
他1837年出生于川沙,读过私塾。
为了帮补家计,他少年时加入教会,为外国教士煮西餐,自然而然地信了教,他是伦敦会天安堂(这名字真像黑社会)首位华人牧师。
1863年,他娶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九代女孙为妻。
他们共生育了十个孩子,有三女二男活到成年。
分别是:
长子倪锡令,生于1863年,
长女倪桂金,生于1865年,
次女倪桂珍,生于1869年;
次子倪锡纯,生于1881年,
三女倪秀珍,生于1885年。
他们的长子不幸于三十三岁因船难丧生。
——故事到这里,仿佛还完全看不出任何特殊。

他的长女倪桂金,在1887年嫁给了牛尚周。
牛尚周生于1862年,是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十岁赴美,十四岁起考入现在美国的顶尖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塞克特中学。归国后,牛尚周在江南制造局工作,一做就是四十年。
在留美幼童里,牛尚周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与他同岁,比他低一级,叫温秉忠。
牛温二人时常来往。
1900年,温秉忠的发妻去世,他很自然了,续娶了倪蕴山的幼女倪秀珍。
温秉忠官拜二品顶戴候选道台,权倾一时。他参与创建了暨南大学。
另一个角度,他也是一个很热心革命的人,早在1881年,他便认识了孙中山,来往甚深。
到这里为止,倪蕴山已经有两位留美幼童女婿了。
但故事还没晚,他的次子倪锡纯,娶了一位名叫曹惠英的女子。
而曹惠英的父亲曹吉福,也是一位留美幼童,后来长期从商,是律师楼的经理,赚到了相当多的财富。

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合计120人,其中有建树的100人左右。
其中有三位都在倪家。
这三位有的有钱、有的有势,个个见多识广、交游广阔。这已经给下一代垒了一个非常高大、非常宽阔的基础了。

故事还没完。
1875年,还在美国读中学的牛尚周与温秉忠,认识了一个在养父开的茶丝店里打工的华人少年,这个少年叫宋耀如,比他们两人大一岁。
他们三人很快成为好友,在牛温的游说下,宋耀如向养父提出“我要上学”,遭到拒绝后,又在牛温的帮助下,逃离养父家,去辑私船上做小工。船长见他勤奋好学,把他介绍给烟草业富商,在后者的资助下,他完成学业。
宋耀如回国后,1887年,当时已经成为倪家女婿的牛尚周为自己的小姨子、倪家次女倪桂珍作媒,宋耀如也成为了倪家的女婿。
宋耀如与倪桂珍生有三男三女,三个女儿都非常知名,分别叫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
牛尚周本身是孤儿,与倪家结亲后,便在倪家旁边购地建屋。
1890年,宋耀如亦在牛家与倪家旁边,效仿牛尚周,购地建屋。
宋家与牛家只隔三米。
可以想象,倪家三姐妹在婚后,亦过从甚密。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
与孙中山交往很深的温秉忠,大概在1893年左右,将孙中山介绍给了宋耀如,从此孙中山每次回家必然住在宋家。
1905年,宋蔼龄赴美读书。
当时温秉忠赴美公干,借此因缘,带她参加了罗斯福总统举办的宴会。
宋蔼龄就这样被带入了社交圈。
1907年,赴美访问的温秉忠夫妇,带了15名华人学生出国留学,其中包括宋氏二姐与美龄,当时二姐十四岁,美龄十岁。因为他的外交官身份,宋氏二姐与美龄一路都走得非常顺畅,连常规隔离都不需要。
(中国好姨父呀。)

1912年,学成归来的蔼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
1914年,蔼龄嫁给丧偶不久的孔祥熙。
宋氏二姐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并在1915年成为他的妻子。
——基本上,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在这一时刻定下来了。

如果这三位好友,有一位娶了别人家的女儿,可能近代史就是另一个写法了。

读书至此,深为震动。
我们从前,光知道爱莲说:中通外直、不枝不蔓。
都以为君子就是如此的,孤高自赏的,什么也不依靠,谁也不需要的。
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见过荷塘,你会发现,在泥塘里,藕与藕是节节贯连的,是彼此相助的。
血缘、婚姻、兄弟姐妹、同学、三亲六戚九故,共同织成网络,才开出这一池的荷花。

你要如何影响世界呢?
首先,你要生三个女儿。
其次,你要让你的大女儿嫁个高学历的牛人。
下一步,你让你的大女婿把他的同学介绍给你其他的女儿。
然后你就坐等女又生女,女女女女,永无穷尽了。
而如果,你有一个女儿又生了三个女儿……

图一牛尚周;
图二温秉忠;
图三宋耀如;
图四留美幼童;
图五宋耀如与倪桂珍;
周六倪氏三姐妹及三位丈夫(我认不出来谁是谁)。

yingyinc 2022-7-18 21:10

@作家叶倾城
7-16 09:1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看了一个很意外的八卦。
宋氏六姐弟中,幼弟宋子良与宋子安,鲜少有人提起。

宋子良1899年出生,长期以来亦官亦商。
1930年,他出任外交部秘书及总务局局长。
1931年,他又出任由孔祥熙主办的中国国货银行总理共十八年。后,又在1934年出任建设银老总。
1946年,宋子良改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财政经厅厅长。
他弟弟宋子安继任建设银老总。

比较好玩的是,他1940年(亦有说1941、1942年)四十多岁结婚。
新娘席曼英生于1915年,比他年轻十六七岁,是银行买办世家席家后人,中央银行总经理席德懋的次女。
席曼英1937年自圣玛利亚女校毕业,是张爱玲的同学。
席曼英年轻时很喜欢骑马。在毕业纪念册上,张爱玲写下预言,说席曼英会成为世界骑术冠军——当然没有实现。

据说宋子良晚年破产。
其二姐在书信中提过:听说我的第二个弟弟子良病得很厉害,自己的积蓄已经花光了,现在靠亲属赡养他。
他的侄儿宋仲虎(宋子安之子)说宋子良逝后,遗产仅剩数十万美元而已,跟一般平常百姓家差不多。
——富人的破产,就是和平常百姓差不多。
果然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都粗。

总之,原来皇亲国戚、上流社会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张爱玲的朋友圈竟然能包括到蒋宋孔陈。

yingyinc 2022-7-18 21:11

作家叶倾城
7-16 16:0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200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关于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电影《风雨十二年》,女演员倪以临饰演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
这不是她第一次扮演宋家人了,1990年关于国共内战的《巍巍昆仑》中,亦是倪以临饰演宋美龄。
为什么两次都选中她呢?
很简单,她的父亲叫倪吉士,祖父叫倪锡纯,而倪锡纯是倪氏三姐妹的弟弟。
也就是,她两次扮演的角色,一位是自己的姑婆,另一位是自己的表姑。
她与她们,天然面貌相似。

倪家后人,除了宋庆龄之外,只有倪锡令与倪锡纯的后人,还在国内。
所以,他们与宋氏二姐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倪吉士是倪锡纯的长子,是宋氏三姐妹的表弟,他生于1914年,在圣约翰大学主修物理,毕业后在上海电力公司工作多年。
他的妻子卢蕙珍是银行家卢学溥的孙女儿,卢学溥是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是名作家茅盾(即沈雁冰)的表叔。
茅盾早年丧父,卢学溥是他的监护人,亦是卢介绍茅入商务印书馆工作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卢学溥是《子夜》这部小说最大的“灵感和素材提供者”。
卢学溥一心想带茅盾上进,经常带他结识各行各业的朋友,有商界翘楚,军界政界大佬,也有在上海滩很“吃得开”的其他人等。
一番操作之后,茅盾虽未在政商界往上爬,却得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把这些人都写进了小说,变成了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徐曼丽、屠维岳、雷参谋、冯眉卿……等人。
(这件事告诉我们:作家一定要有很多好亲戚好朋友。)

十年浩劫中,倪家遭受冲击,被划入"黑六类“行列,一个月只发15元生活费,全家被赶到小屋居住,连衣物都被抄走。
宋氏二姐千方百计给他们寄钱、衣物和药品,其中甚至包括孙中山的旧皮衣。
寄药时,宋氏二姐特别附上发票,证明是自费购买,并非挪用公费医疗的药物。
寄旧大衣旧旗袍时,宋氏二姐考虑到穿不出去,总是附寄改装装。
有一次寄去300元,宋氏二姐特别告诉他们:这是寄卖了一件外宾送给她的貂皮大衣而来。
1981年,宋氏二姐的追悼会上,倪吉士与另一位倪姓人物倪冰,以宋庆龄至亲身份出席。

倪吉士与卢蕙珍共生有五位子女。
其中次女倪以临生于1944年,是影视演员,作品包括1979年谢晋导演的《啊!摇篮》、1983年的《阿Q正传》,1990年的电视剧《围城》。
1999年张国荣主演的《红色恋人》中,她扮演一位老护士。
三女倪以铭,在上世纪80年代曾编写过英语儿童读物。
四女倪以信生于1946年,1963年考取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也是中国工程界第一位女博士。

图一二倪以临;
图三倪以信;
图四倪以铭出版的英语儿童读物。

yingyinc 2022-7-18 21:12

作家叶倾城
昨天 13:33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我八卦之心不死,又打算八八蔼龄的故事。
文中能用其他说法代替的名字,都用其他说法代替。

1889年,宋蔼龄出生在上海,英文名南希。
这是因为,宋爸在美国能读书,全靠一位烟草业巨子卡尔的资助。
宋爸心存感激,就让长女用了恩人夫人的名字,以资纪念。
(我还以为她应该是叫ELLEN。)

她作为长女,备受宠爱,五岁就有了自行车,据说是上海第一个有自行车的女性。

蔼龄早慧,据说五岁时,在主日学校,听见中西女塾学姐们美妙的歌声,就嚷着要上学。
校长爱才,破格录取她亲自教导。

1904年,15岁的蔼龄赴美求学。
一路上困难重重,有多位旅客患过多种传染性疾病,其他人都不得不反复消毒。
5月她抵达旧金山,当时当地排华热潮高涨,小小的蔼龄被扣留在船上十九天,才得以入境。

1906年,她有机会随姨父温秉忠参加罗斯福总统的白宫宴夫。
罗斯福问她:觉得美国怎么样?
蔼龄用流利的英文说:美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我在这里很快乐。但,你们为什么要说美国是个自由国家呢?
她把自己的旧金山遭遇简叙一遍,说:如果美国真是一个自由国家,为什么会把一个中国姑娘拒之门外。我们绝不会这样对待去中国的客人。
听完之后,罗斯福大感意外,连声表示遗憾。

1910年,她学成回国,任孙中山的秘书,随他到全国各地勘察, 参与制订营建二十万里铁路的计划。后随孙赴日本。
1913年,她遇到了长她9岁、丧妻不久的孔大哥。

孔大哥生于山西太谷县,是孔子的七十五代孙。
孔家祖籍曲阜,先祖因到山西做官因而落籍。
孔家祖父一代相当富有,但孔父染上吸鸦片恶习,家境衰落。
孔大哥小时候进私塾读书。
9岁那年——也就是蔼龄出生那一年,他患上痄腮,中医治疗无效,必须去教会诊所求治,药到病除。诊所、学校、大夫、护士……这些在当时象征着科学文明的事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他向父亲提出要求:要去上洋学堂。父亲同意了。
当时仍有科举制度,洋学堂所教内容与科举完全不对路,读了洋学堂,也就只有出国一条路可走。
1901年,孔大哥赴美留学,1907年,自耶鲁大学毕业回国。
他在家乡太谷县创办铭贤学堂。
同时,他发挥家中的生意头脑,亦利用自己的英文能力当买办,经营烟油批发致富。
1908年,他与同学韩玉梅结为夫妻,1912年,韩玉梅因肺病去世。
1913年,他在东京期间,为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筹款及处理文化,与孙中山的秘书宋蔼龄相遇。

孔大哥身材矮胖,但笑口常开,曾被《时代》杂志形容是:哪怕身患疟疾痛苦不堪也能笑脸迎人。
和气生财嘛,这是他发家致富的人格魅力之一。
而蔼龄看中的就是这个。
她曾经直言不讳说过:她最看重的,莫过于钱。

1914年,他们结为伴侣。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姐妹的择偶方式,是“蔼龄爱财”。
孔大哥的财富,大多是在婚后积累的,蔼龄因为少年独立、又做过各种实事,锻炼了很多营商投资能力。
所以这方面,她当属于传统意义的旺夫型妻子。
同时她是一个精明能干很回护娘家的女性,对弟妹侄甥并不爱护。
她细心地帮助他们选择配偶,最后,终于把整个家庭推上了顶峰。
果然长姐如母呀。

(先发这个,看能不能发出来。)

yingyinc 2022-7-18 21:12

作家叶倾城
昨天 14:5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不死心,继续八孔大小姐。

孔大小姐名叫令仪,是宋氏大姐与孔大哥的长女,1915年出生。
她长得与父亲相似,因而备受宠爱。
她跟二姨三姨(宋氏二姐三姐)很亲近。
1925年,,二姨丈去世后,是她陪在二姨身边安慰二姨。
1927年,三姨大婚,12岁的她是伴娘,
1928年,令仪去南京金陵女子中学读书,在三姨夫的官邸住了五年。
据令仪自己后来说:三姨夫对她极好,十分纵容。
她可以不推门就进三姨夫的办公室,还可以在三姨与三姨夫卧室的床上跳。
三姨夫从不责斥,远比对自己的儿子宽容。

令仪后来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是四姐弟中唯一没有出国留学的。

令仪被称之为“为人谦善、事事顺从”。——这样个性的孩子,一抗命就是大的。
三姨积极为她找对象,介绍了年轻有为的胡氏宗南,认为与她般配。
长辈们都很满意,令仪却一口回绝,说胡氏只是一介武夫。
有人将丧偶的五虎上将卫立煌介绍给她。
令仪说年纪相差太大,像小老婆。
三姨三姨夫又给她找了年少有为、门当户对的男子,她都没看上。

令仪看上的,是弟弟令侃在上海约大的同学陈继恩。
陈继恩的父亲是上海一家舞厅的乐队指挥,陈继恩在舞厅长大,家景贫寒却很擅长舞厅里的眉来眼去、调情之道。
据说他与令仪是在舞池里相遇,令仪一舞定终生。

孔大哥与宋大姐都反对。
但令仪坚不妥协,父母只能默认。

1943年,令仪以读书为名赴美。
1944,陈继恩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在纽约与令仪结为夫妻。
婚礼由圣约翰大学卜校长主持;
女方父母没有出席;
弟弟令侃引领令仪出阁;
她的两位表侄女琼颐曼颐及好友宋闪宝为伴娘;
宋闪宝的夫婿温陵熊为伴郎。

婚后令仪与陈继恩两地分居。
令仪久居纽约,对国外的一切不闻不问,而陈继恩则在香港经营。
这一段婚姻坚持了不到十年,终告仳离。
令仪没有生儿育女。

上世纪60年代,令仪到中国台湾看望三姨及姨夫。
三姨为她安排了空军上校黄雄盛为她的随从,陪她游山玩山,与她朝夕相处。
1962年,她与黄雄盛喜结良缘。
黄雄盛大她一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系,屡任军职,最后是以少将身份退役的。
黄雄盛之前结过一次婚,有两个女儿。

1981年,三姨移居纽约,先后居住在父母留下的长岛蝗虫谷庄园和曼哈顿上东城公寓,生活一切由孔家提供,均是令仪悉心照料。
令仪经常带三姨到中央公园散步,每年五月为她过生日。
2003年三姨去世,令仪说:因为照顾三姨的压力太大,她的头发几乎掉光。
而这一年,令仪亦八十八岁高龄了,是中国人说的米寿。

令仪的三位弟妹,均在九十年代去世,她成为硕果仅存的孔二代。
必须由她作主出售孔宅,她年老,亦有可能被地产商蒙骗,据说出售中,有些重要的历史文物被随意丢弃,其中包括孔家家谱、三姨画像等。

令仪在纽约一住六十余年,生活海派,往来无白丁。
顾维钧夫人严幼韵是她的麻将搭子。
她曾经的伴娘宋闪宝夫妻是她一生好友。
据说,两段婚姻中,她都曾经怀过孕,但都没有孩子。
后来,无儿无女的她便认了宋闪宝的女儿温子华为干女儿。

2003年,黄雄盛去世,享寿八十九岁。
2008年,令仪亦随之而去,享寿九十三岁。
她的父母弟妹均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她亦安葬于此,与三姨及黄雄盛同葬一室。
一如她在生前,照顾陪伴三姨时的模样。

有趣的是,她的前夫陈继盛,便葬在对面墓室。

图一:令仪与父母;
图二:令仪与黄雄盛;
图三:晚年令仪收起

yingyinc 2022-7-18 21:14

作家叶倾城
昨天 15:4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继续八一下孔二小姐。

二小姐生于1919年,本名令俊,名改名令伟,人称“孔二”。
可能因为改过名字,她长期被与孔大小姐令仪混淆。
孔二小姐一直作男性化装束,坊间传闻甚多。

据大小姐令仪所说,这是一个误会。
2005年,令仪接受凤凰卫视采访,说:
令伟啊,真是可怜!
她小时候是穿女孩子的衣服,因为天气热嘛,她头上生了一粒一粒疥。
三姨说我母亲,怎么搞的:给她穿那么长的衣服?她身上长疥,就把她头发剃了,给她穿短裤嘛。
结果,秘书啦,侍卫啦都笑她,说:唉呀!二小姐你怎么穿这个?这是男孩子的衣服。
她就觉得不自然啦,就开始故意穿男孩子的衣服,因为小孩太敏感啦。
其实怎么穿关你们甚事。等病好了,再换回来就行了。
她换不回来了。
所以三姨对这件事觉得很遗憾。

在民间,关于孔二小姐有很多欺男霸女的故事,把她塑造成混世女魔王形象。
一,在南京时,一次孔二小姐驾车兜风,因违反交规被交警拦下,她一怒之下拔枪射杀交警。
据说后来南京流行一句话:你不要神气,小心出门叫你碰上孔二小姐。

二,在重庆时,因常有日机突袭,实行灯火管制。
孔二小姐驾车时大开车灯,被执勤兵阻拦。
她破口大骂,并猛踩油门,直接把执勤兵撞飞。

三,在重庆中央公园,孔二小姐遇见龙三公子(龙云的儿子龙绳曾)。两人一言不合,拔枪互射,打伤不少游人。

四,在成都时,孔二小姐甚至与一名空军飞行员约过决斗。
——以上这些,均无确证,无法言是亦无法言非。

孔二小姐不爱读书,据说其父母曾为她行贿托人,为她搞了一张圣约翰大学的文凭。
但圣约翰大学1941至1949年的毕业生名录中,并没有她的名字。
孔二逝后,墓碑上有DR(博士)字样,但并未说明是哪所大学。

关于孔二小姐,最大、最著名的传言,便是说:她是位拉拉,并是其中的T。
孔二终生未婚,只在1938年,在三姨及陈家的撮合下,与胡氏宗南交往下,险些成婚。
此外,并无其他的异性交往。

传闻她曾公然与四川军阀范绍增的姨太太邓羽同居,并让下属称邓羽为“太太”。
另外,亦有人她说三妻四妾,因为她有四位女秘书:葛霞、戚明铭、李丽芳及杨淑筠。
但这些都不足为铁证,因为她长期是三姨的内务总管及多家企业的掌舵人,她有多位副手助手亦不足为奇。
雇女秘书,说她三妻四妾。
雇男秘书,岂不要说她是面首三千。

孔二小姐应该还是颇有经商才干的。
战后,孔家收购嘉陵大厦。
二小姐设立公司,推杜月笙为董事长,自任总经理。
此外,她亦协助父母打理他们私人名下的三家商号。
在生意传男不传女的当时,这是很少有的例子。

后,孔二小姐随三姨赴中国台湾。
三姨极宠爱二小姐,除安排她协打理官邸以外,又委任她筹建及经营圆山大饭店。
之后,孔二小姐经营圆山近三十年,1981年因亏空公款事件,一度交出经营权。
而在1988年表弟经国去世后,再次执掌。

在中国台湾几十年来,孔二小姐的挚友,乃是圆山的高级督导王如琳,她是萧鼎华的夫人,人称萧太。
萧鼎华曾是田径健儿,参加过奥运会及远东运动会,亦是建筑师。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官邸晚饭桌上,通常是三姨三姨夫、孔二小姐及萧太四人。
三姨亦极宠爱萧太,晚年,三姨的化妆打扮,皆由萧太一力承担。

1994年,孔二小姐患直肠癌。
已迁居纽约的三姨专程赴台北探望,但最终无力回天。
孔二小姐享寿七十五岁。
后她与父母、兄、弟,葬于同一墓园同一墓室。
大小姐亦葬于此墓园,与丈夫和三姨,葬在同一墓室。

孔二小姐的遗产约合人民币七千万。
她在逝前,曾变卖股票,把大概三千万的现金汇到纽约孔大小姐名下。

(从照片来看,二小姐吃亏在身高不太够。
年轻时,少年气十足。
年纪大了,就显得有点儿矮墩墩。)

yingyinc 2022-7-18 21:15

作家叶倾城
昨天 19: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因为我三观不正,所以我看书,经常看出一些很奇怪的结论。
比如说:爱张罗的人,可能是比较容易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

前几天八的倪家,是怎么从倪家三姐妹过渡到下一代宋家三姐妹的?
爱张罗呀。
大女儿嫁给牛尚周牛大哥。
牛大哥转手就把小姨子介绍给宋耀如宋二哥。

问题是:牛大哥是咋认识宋二哥的?
他当时好端端在新英格兰读书,是怎么会认识一个茶叶行的小伙计?
显然是因为爱张罗呀。
他爱张罗到啥程度呢?还说服小伙计逃离茶叶行去读书,从土鸡直接变凤凰男呢。

这没完。
牛大哥因为是孤儿,娶了倪大小姐之后,就在倪家附近盖房子。
现在宋二哥和他成连襟了,他跟宋二哥说:你也相当于孤儿,你也就在附近盖个房子呀。
就这样,倪家三姐妹结了婚还住在一起,房子与房子之间只隔几米。

过几年,牛大哥的好朋友温秉忠温三哥老婆去世了,牛大哥又把另一个小姨子介绍给温三哥了。
就这样,倪氏三姐妹,嫁了三个牛人,给了下一代成龙成凤的机会。

当然了,光爱张罗不够,还得张罗给那愿意回报的人。
1905年温三哥去美国出差,随身就带了十五个留学的华人学生。
其中包括牛大哥的女儿,宋二哥的俩女儿。
你看,这不几好合一好了吗?

如果牛大哥是个冷面冷心、顾小家不理大家、不爱张罗的人呢?
还有后面的事儿吗?

所以呀,做人,还是要帮人。
交朋友呢,一是要交那能帮你的人;
二是要交那肯帮你的人。
张罗,就是广结善缘,就是一种天使投资。

yingyinc 2022-7-18 21:15

作家叶倾城
昨天 20:1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再八一个段子。

1915年,宋二姐要嫁孙老头。父母强烈反对,甚至追到日本去阻拦——但未成功。
当时还在美国读书年方十八的宋三姐是支持二姐的。
她替二姐向父母说项。
结果父母更加生气。流露出要给三姐订婚的意思。
三姐担心自己会被逼婚。

三姐上大学以来,追求者甚多,包括许多华人同学,以及一名荷兰法裔建筑师。
于是三姐就擅作主张,与一位哈佛男生订了婚。
该男生名叫李达,来自江苏。1911年清华选派留学。
(此李达,应该不是那个我听说过的李达。
因为籍贯履历完全对不上。)

不过呢,很快三姐发现,父母并没有逼婚的意思。
小李也表示需要请示父母。
没几天,这次订婚不了了之……

小李哥曾任中央银行天津及汉口分行经理。
1948年《哈佛校友志》刊登了他的讣告。

想来好笑,三姐咋能干这么莽撞的事儿。
随便抓一人。
不过呢,以三姐的朋友圈,清华毕业、哈佛就读的男生,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就好像呢,突然来个人,在家里的你,随手抓了一件T恤套。
万没想到,这T恤是比较瘦的阶段买的,现在绑在身上,勒得你全身都是赘肉。
而且这T恤本来就是地摊货,领子也懈了,印花也褪色了……
总之,随便抓的你,不太体面。

她呢,本身是衣服架子;
她衣柜里每一件衣服都裁剪合体、样式大方、质料新颖。
来人了,她随便抓一件,尽现慵懒休闲之美……

yingyinc 2022-7-18 21:18

作家叶倾城
23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再八一个荒谬的。

1969年,三姐三姐夫在阳明山出了车祸,之后三姐夫的身体每况愈下。
1975年,三姐夫病逝。
立刻,大姐的长子令侃匆匆令纽约返台湾,打算与夫人派一道拥立三姐上台,但未遂。
二十三后,经国担任老大之位。
三姐赴美隐居。
(三姐还曾有这野心?)

三姐人在纽约心在湾,时常与以前的中英文秘书谈话。
1986年,三姐以参加三姐夫百年冥寿的名义回湾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
当时10月,三姐发表了纪念亡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
一般均认为这是表达了东山再起之势。
三姐生于1898年,这时已经八十八了——你十八岁,都没她这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后,三姐一直住在士林。
她熬过了经国。
经国在1988年去世。
三姐支持自己人李焕上台,但没有成功。
亲日的李登辉上台。

1991年,三姐以皮肤过敏为理由,再次离台。
只在宠爱的外甥女儿孔二小姐病重时,赴台十天。
她隐居纽约,她是真的不再过问政治了,也绝少应酬。
只是每天读经祈祷、读秘书为她准备的台湾新闻。
她喜欢看杂志。

106岁,三姐长逝。
史学家们都认为最大的憾事是:三姐始终拒绝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

三姐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女子呀…

yingyinc 2022-7-18 21:19

作家叶倾城
10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继续八卦:
三姐与三姐夫之所以婚姻美满,三姐的母亲、三姐夫的岳母,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议婚的时候,三姐的父亲宋二哥已经去世。
所以主要发表意见的,是两个姐姐。
二姐反对,大姐同意——只要求三姐夫把其他女人的关系都弄干净。
于是三姐夫出了一个启事登在报纸上: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氏、本无契约。
他们于1927年12月结婚。
宋家邀请当时景林堂的牧师江长川担任主婚牧师。
但江长川认为:一纸启事,没有法律依据,故三姐夫的离婚未成立。拒绝此任。
最后,为他们主婚的,是青年会的总干事余日章。
这是一个打马虎眼的、并不完全符合教义的婚礼。

婚后不久,就是圣诞节。
24日晚,在宋家过圣诞夜,一直欢庆到25日下午。
三姐夫非常开心,称之为“十年来未曾有之欢乐,得之于今日。”
并从周围人吐露出:自己从未有过家庭温暖,在与宋家结亲后,才第一次领略这滋味。

三姐夫其实身世堪怜。
三姐夫的母亲王采玉,少年丧夫丧子,一度遁入空门,后来再嫁蒋家,丈夫大她二十二岁。
八年后,二婚丈夫和两个孩子也去世了,她再次成为年轻寡妇,不同的是,这次她还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也就是三姐夫。
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必须把顶门立户的期望放在儿子身上。
儿子必须一夜长大。
胡适的童年与此约略相仿,在胡适笔下,母亲极其严厉地管教他、责打他——一方面是教子成才,另一方面也是发泄少年守寡的悲愤。
八岁那年,三姐夫被送到亲戚开的学堂寄宿读书。
十四岁,三姐夫便结了婚,毛福梅大他五岁。
这是肯定不愉快的婚姻,因为三姐夫志向远大,而毛福梅只是普通村妇,但没人考虑到这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他必尽的责任。
在后来发达之后,三姐夫亦用“奢靡趋俗,招摇败名”来形容毛福梅,应该是指她穷人乍富,大量购买及消费。
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就像鲁迅和胡适这样,与妻子的不和睦,必定反射到为他们结亲的母亲身上。
最后是三失和:夫妻失和、婆媳失和、母子失和——只是第三个失和,是被”孝道“掩盖了。
总之,十九岁,三姐夫投身到升官发财的道路上去了。
二十四岁,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

但宋家情况不同。
先从倪蕴山说起,他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能顶着传统观念,三个女儿全不缠足。
再说倪桂珍本人,她生于1869年,四五岁即在家塾读书,九岁入学校,十五岁升大姐就读的裨文女学,十八岁卒业——只可惜当时没有女生能上的大学。她精算学,尤嗜西琴(钢琴)。
她与宋二哥结婚后,二哥非常勤谨,一方面是不受薪的传道人,另一方面做多份工养家。
一是在主日学校执教;
二是在中西书院执教;
三是开办印刷厂印《圣经》,规模不详。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早的盗版大王。
四是参与创办中国首家民族机器面粉厂阜丰,盈利颇丰。
倪桂珍是他的好搭档。工作中,她热心二哥事务,是企业中的内当家兼会计,是学校和教堂里的师母。
家庭中,她生有三儿三女。
她是严格而慈爱的母亲,她以斯巴达方式教育子女,其中包括冬天把婴儿摇篮放在冰雪里片刻,以让婴儿适应冷热。另一方面,她也亲自教孩子们阅读、教女儿们弹钢琴。
她还是孝顺的女儿。倪老先生早已去世,倪老太,也就是三姐妹们的外婆,大部分时间住在宋家,直到1923年才去世。
这种其乐融融、母慈子孝、和和美美的家庭,确实三姐夫没见过。

现在三姐结婚了,倪桂珍就把三姐夫也当自己儿子看待。
1929年,三姐夫日记里屡屡出现”到岳母家听道“”到汤山,听岳母讲教义“等记录。

1930年2月,倪桂珍身体欠佳,他让三姐夫信教。
三姐夫答曰:尚未研究彻底,不便冒昧信从。
没多久,她又专程和江长川自上海到南京,劝说他。
三姐夫仍答:未明教义。
江长川劝他:不如先入而后明?
三姐夫要求:缓。
三姐夫感念倪桂珍对自己的”处处爱惜“,不觉泪下。
1930年10月,倪桂珍病重,于是三姐夫决定:以偿老人之愿,使其心安病痊。
(这是冲喜呀。)
半年后,倪桂珍便去世了。

图一王采玉
图二倪桂珍
图三倪桂珍与女儿们在一起
图四倪桂珍与女儿女婿外孙在一起。

yingyinc 2022-7-18 21:20

作家叶倾城
8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再开八一下牛大哥,就是他把俩小姨子都介绍给同学朋友,开创了后来的一个时代。

牛尚周生于1862年,是江苏太仓嘉定人。
十岁那年,他成为首批留美幼童,去到美国,先在麻省春田中学就读,后进入美国顶尖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埃塞斯特。
在学生记录中,他父母一栏是空白的,推断他应是一个孤儿。
毕业归国后,他与倪蕴山的长女倪桂金结合。

他爱张罗,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个规矩人。
他1881年起,在江南制造局工作。这家官办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机关,是远东最大的兵工厂及造船企业,并附设广方言馆翻译西书。
牛尚周出任该局的总务,负责对外交涉事务。
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他在1917年去世。

牛尚周生活方式西式,定期订阅关于美式棒球的杂志,喜欢看英国侦探小说。

牛尚周非常重视子女教育。
他共有两子两女,他全都送出国留学,毫无重男轻女的想法。
他与儿女的书信往还,是全英文的。
在信中,他耐心地指导他们选择什么学科或学校,如何把握将来的就业机会。
他也提醒儿女们要注意安全,比如——虽然大家都是好亲戚,但孩子们最好不要和宋三哥多接触。因为亲戚归亲戚,牵涉进政治是危险的。
他提醒他们,温三哥就是因此失掉铁饭碗的。
你们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自家的经济安全吧?
之前说过,牛家倪家宋家彼此比邻而居,但自从宋家与孙家过从甚密之后,他便再也不与宋家往来了。

牛家儿女很听他的话,后来分别在医学、教育、建筑、商界闯出成就,都没有趟政治的浑水。

他的长子牛惠霖,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后任仁济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
次子牛惠生,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任协和医院骨科主任。
1920年,他们二人自立门户,在上海自设霖生医院。
1927年、1932年,他们曾两次秘密治疗红军将领陈赓的腿伤。
1935年,投靠日本的外交部次长唐有壬在寓所被击中三枪,向他们求医,因为唐当时已经投靠日本,牛氏兄弟不耻他的作为,拒绝收治,最后唐身亡。
据三姐夫的御医熊丸说,三姐夫在西安事变后背部受伤,全身酸痛,不得已向他们求治。
牛惠生建议他去拔牙,把牙齿全拔之后,酸痛自然好转。
三姐夫当时以为是无稽之谈。
但因为遍访名医而无法得到有效医疗,只能姑且一试。
结果酸痛果真痊愈。
1937年,因积劳成疾,牛氏兄弟先后去世,当时牛惠霖48岁,牛惠生才45岁。

牛惠霖的遗孀刘义基,生于1897年,是首位自俄亥俄大学毕业的华人女生,以音乐为主业。
他们共有二子二女,其中长女牛恩美继承父亲衣钵业医,任妇产科医师逾三十年。
小女牛恩德在父亲去世后年仅两岁,家中好友傅雷便慨然收她为义女,并悉心培养。
牛恩德从小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十三岁已经能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但20岁那年,她患上眼病,无法继续深造,只能以教琴为主。

牛惠生的遗孀徐亦蓁出身书香门第,生于1884年。
她的表妹唐瑛是上海四大名媛之一,其名唐乃安是第一位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是上海最早的华人西医之一。
她本人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第一批毕业生,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1924年,三十岁的她与牛惠生结合。
据她自己回忆:当年她与牛惠生均以事业为重,双方都没有结果成家的意思,成亲完全是为了满足家长。
牛惠生与徐亦蓁有一子牛康民,父亲死时他年仅九岁,后主修社会学,研究方向集中于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1980年,他成为应用人类学会会长,从1941年该学会成立以来,他是第一位亚裔会长。

牛尚周的长女牛惠珠,生于1897年,12岁由温三哥带到美国留学。
她在麻省米尔顿中学两年后,考上拉德克利夫女校,在校期间十分活跃,与同学合演西游记话剧。
她追求者甚多,最后选中了麻省理工留学生过养默,于1918年在校期间结了婚。
1919年,就有了长子过惠生——特意选了兄长的名字。
几年后,次子过秉忠出生——这名字,当然是为了感谢带她赴美的温三哥。
过秉忠先做木材工作,后出国。1986年他回国做生意,在静安区侨联牵线下,成立首家三资西式糕点企业——中英红宝石食品。
同年英女皇访沪,英使馆便向红宝石订制三层奶油蛋糕致贺。

牛尚周的的次女牛惠珍,生于1900年,13岁时,留英英国。
父亲曾写信给她及她的监护人,表示希望她学医,以及让她不要和男生胡混(这应该是受到牛惠珠早恋的刺激。幸而老人家1917年就去世了,并不知道牛惠珠未卒学业就早婚早育。)
而在牛惠珍17岁那年,牛尚周去世,故而她大学并没有学医,学了音乐,主要工作是音乐教育。
好在,牛惠珍的儿子夏益荣满足了外公的心愿,毕业于哈佛医学家,1960年,年仅35岁的他,成为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

图一牛尚周;
图二倪桂金;
图三牛家全家福:
前排牛康民、牛恩安、夏益荣;
二排左起牛惠珍、徐亦蓁、倪桂金手抱牛恩德、刘文基手抱牛恩美、牛惠珠;
后排左起:过秉忠、夏普麟、牛惠琳、过养默、过惠生
图四牛惠霖;
图五牛惠生;
图六牛惠生抱着牛康民;
图七牛惠珠与寄宿家庭的女儿们;
图八牛惠珠在寄宿家庭;
图九牛惠珠婚礼;
图十牛惠珍婚礼;
图十一牛家人在纽约合影
图十二牛家人探望三姐合影

yingyinc 2022-7-18 21:21

作家叶倾城
7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刚刚八了牛大哥一家。
牛尚周把四个儿女都送出国留学。
两个儿子是十八岁大学毕业后去的。
两个女儿则都是十二三岁都出去,在英美读的中学。
他两个儿子全是学医的,他又写信叮嘱小女儿学医,很可能,他对四个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
两个儿子均成为名医。
而两个女儿要么在校期间结婚,要么毕业没多久就结了婚,婚后或者不工作或者做普通工作,均在事业上无甚建树。
(联想到他写信给女儿,让她不和男生胡混,我估计这不是他愿意的、为女儿设计的未来。)
——但是呢,几个外孙、外孙女,都发展得很好。
其中很有一些搞医的,也算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也就是:成为贤妻良母,是否是一条女性的路?
客观来说,成为贤妻良母,往往会影响女性的事业发展。
你不能同时供奉财神与爱神,
你也做不到一手持锅一手抱娃。
但是呢,另一个角度,确实有些女性事业心并不强,更享受甜蜜的家庭生活。
而且,如果能够相夫教子,帮助丈夫事业高峰,教育儿女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吗?

当然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全部学识只用来教小孩,是种浪费。
但社会上的工作,也有很多是垫片垫圈型的,学识也会被浪费。
所以……
何去何从呀。

在我自己目前的思索中,我愿意女性把这当作一条退路。
你先实现你的理想、追索你的梦想,如果你累了或者觉得前路漫漫,那么再退居二线,辅佐他人,教育下一代。
但是呢,优质的配偶也是要抢的。
有时候,在路口一犹豫,就永失良机。

另外呢,当贤妻良母也挺难的。
所谓“贤内助”——要贤,要助。
它要求一个女性懂社交应酬、懂人情往来、懂经商理财、懂儿童心理学、懂教育学、懂家政……
有这本事,还真不如自己去闯天下了。

yingyinc 2022-7-19 21:56

@作家叶倾城
18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满门精英里,那最平庸者,是所有人的福音。

继续八下宋家。
宋家最不出名的人,叫宋子安,是六姐弟中最小的一个,生于1906年,192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宋子安生平没什么可说,基本上就是他几位兄姐的小兄弟。

1927年,二姐流亡海外,宋子安曾陪伴她旅居柏林一个多月,并陪她游历巴黎、维也纳。
1935年,大哥(不知道大哥是谁,请自行百度,但我想你一定知道的)出资接管重组广东银行,宋子安被委任为负责人。
1936年,二哥宋子良职位变动,原来的职务就由宋子安继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宋子安与广东银行董事胡筠庄的女儿胡其瑛在旧金山结婚。
婚礼有三百多人参加,各种拐弯抹角的亲戚都来了。
但神奇的是,他的至亲都没有来——当时,他的哥哥姐姐们、表哥表姐们,已经因为政见不合、利益冲突,许多彼此不来往了,也避免出现在同一场合。

1948年后,宋子安夫妇定居旧金山,只是为了工作,每年赴香港。
宋子安经常去纽约看望大哥,也经常邀请大哥一家赴美西游玩。

安子安的长子叫宋伯虎。
次子叫宋仲虎,宋仲虎的妻子叫曹莉璇。
宋曹莉璇曾听宋仲虎说过:宋子安在兄姐沟通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桥梁。
她说:
我先生(宋仲虎)常讲,我婆婆(胡其瑛)有时会抱怨,认为我公公(宋子安)一天到晚为了他的兄长、姐姐们的事在外奔波。
我先生提到,我公公年纪较小,母亲过世后(倪桂珍去世的时候,宋子安25岁),姐姐们带他。
二姐到海外深造时,我公公跟着走。
因为公公话很少,不苟言笑,脾气很好,兄姐们都非常疼爱他。
公公在这个家族是和事佬,所有人有分歧时,总是他在中间调解。

宋子安1969年因脑溢血猝逝,年仅62岁,完全打破了这个家族的长寿传统。
除了他与大哥,其他四姐弟均享寿八十以上。
大哥也活到了77岁,不算早逝。
他是最小的弟弟,也是最早去世的。
五位兄姐俱为之震惊。

当时宋家姐弟已经彼此失联,故而二姐竟然是在很久之后,才从一本美国期刊上,看到这一消息。
二姐在信中写道:
婷婷终于把子安的照片寄给他。
我真难以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
他是我的多好的弟弟,他从不伤害任何人。
对他的猝然去世,我止不住掉泪。

宋子安遗孀在他去世后,便重返母校加州大学柏克莱攻读亚洲研究硕士,并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成立“宋子安与胡其瑛艺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奇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