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相思始觉海非深

yingyinc 2020-4-4 21:53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相思始觉海非深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相思始觉海非深
[url]https://mp.weixin.qq.com/s/43qT0aXnh5zeybEt-ebwbA[/url]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相思始觉海非深

原创 贾子建  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
2020年4月4日上午,饶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9岁。他的书画作品《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曾感动无数人。一段60年的爱情,从一见钟情、夫唱妇随,到两地分离、生死相隔……时光中消逝的记忆底片被手绘成画面,九旬老人的爱情回忆,平淡中的传奇。


记者 | 贾子建

原标题:《饶平如和毛美棠:
相思始觉海非深》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12期


相思



饶平如的一天过得规律而充实。每天上午打过一小时的太极拳,他还要弹上一阵钢琴。“每天早晚都要练,不练就生疏了。”钢琴是他90岁那年突然决定买的,只是因为偶然听孙女舒舒说起弹琴可以锻炼大脑。没有专门请老师,饶平如硬是按照教材自学指法、练习,9个月后他就已经能够双手弹奏多首乐曲。而从他指尖流淌出的《送别》、《友谊地久天长》也都是妻子毛美棠在世时最喜欢的曲子。午睡片刻,饶平如就会开始画画,这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饶平如于家中
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卧室,也是饶平如的工作室。与妻子在世时唯一不同的只是双人床的另一半变成了堆砌的书山,而毛美棠的遗像则被安置在床头上方。每天早晚,饶平如都会给妻子点上一炷香,他一如往昔地唤她“美棠”。“总觉得她还没走,每天还是有很多事情要跟她说。”
其实对于饶平如来说,妻子从不曾离开这个房间,毛美棠的骨灰盒就安置在写字台一旁的壁柜里。骨灰盒上除了妻子的小像,饶平如还别着一张夫妻年轻时的合照。“那是我们新婚一个月时拍的,等我走时,也要一起带走。”2008年妻子去世时饶平如已在苏州选好了墓地,最后却变了卦。“字都刻好了,我却舍不得让她离开。她一个人在那么冷清的地方,该多孤单啊。”

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

美棠去世后,饶平如的生活中只有思念。妻子的照片、书信以及他用画笔描绘出的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足足填满了近30本画册,他给它们起了个平实的名字,叫《我俩的故事》。扉页上题的是他写的词句:“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画册中的第一幅画创作于妻子去世的半年后:他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画画,右边书架上放着妻子的头像,那是她烫着卷发、穿着石榴花袄的年轻时的样子。日历显示的2008年3月19日,是她病逝的日子。他的脸颊上还挂着一滴眼泪,画旁注着:“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手握柔毫,纸上画凄凉。”
画册的最后一幅是另一滴眼泪:病床上的美棠眼角流下的眼泪。饶平如说,这是他一生难忘的画面:抢救中的她在弥留之际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下,“她的右眼流下一滴眼泪,就停在脸颊边,她知道她终于等到我来了”。于是,饶平如握着她的右手,感受到它由温暖到冰冷。心跳停止后,饶平如剪下了她的一缕头发,用红线扎起,这成了她留给他仅存的念想。



饶平如喜欢画画,但从没专门学过,记忆中还是12岁时看过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美棠去世后我很长时间都不愿意讲话,后来就想着把她生前的照片和书信都按照时间顺序给整理清楚。”他悉心地为照片注明时间和背景,战乱和流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遗失不少,而且他发现那些与妻子一起丰富的点点滴滴根本无法靠现有的材料来保留。“她曾给我讲过她小时候的事,趁着爸爸午睡时偷了保险柜的钥匙,拿了钱去买零食。”饶平如想把这些事情记下来,既是怀念妻子,又想留给孙辈,让他们知道当年长辈们是如何生活的。“那些画面就像是一直在我脑海里的底片,我就想拿笔把它们画出来。”于是,他买来丰子恺、叶浅予和华君武的画集开始临摹、创作,一张画他总要细细画上三四天才能完成。美棠去世后,饶平如画尽了他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


钟情



饶平如说,他与毛美棠的初次相遇是在1946年,那年他24岁,她22岁。《我俩的故事》里最让人怦然心动的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女孩子支起竹窗、正在对镜涂口红。这幅画也是饶平如记忆中美棠最美好的瞬间:“那是我正走到院子第三进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她。”

饶平如和毛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父辈是至交。饶平如的祖父饶芝祥是翰林,曾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父亲饶孝谦毕业于北京政法学堂,在南昌做律师。毛美棠的父亲在江西开有中药铺,在汉口还经营着钱庄和土特产。读小学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饶平如少年的回忆中总是充斥着轰隆隆的飞机轰炸声和街头洪流般的游行队伍。1940年,高中没有毕业的他决定投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第18期。父母没有反对,还赠诗望他“功成儿解甲,宜室拜重慈”。
18岁前的饶平如从没吃过苦,“家里有烧饭的大师傅,有黄包车”,过的完全是少爷的生活。但是从江西上饶到成都的学校他就足足走了4个多月,没有想到,西向求学竟成与母亲的永别。毕业前夕母亲过世,为了方便返乡上坟,他在分配时选择了离家较近的第100军,被委任到第63师188团迫击炮连2排当排长。父亲也曾给饶平如介绍过几门亲事,但他都以“前线抗日、生死未卜”为由推脱掉了。
抗战胜利后,父亲以参加弟弟婚礼为由让饶平如请假回家,其间便把他带去了美棠家。饶平如说,第一次见面他和毛美棠并没有说话。饶平如与长辈吃饭寒暄,美棠却只在一边的竹床上与妹妹们玩耍。饭后,饶父掏出一枚金戒指交给了毛父,毛父随即将它套在了美棠手上,这便算是订了婚。“我们俩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定的,但是双方都没有反对,内心也是同意的。”饶平如说,美棠后来也曾讲起在汉口居住时有不少人追求,“她那时候是多么活泼时髦的女孩子啊。她喜欢和女友到舞厅去跳舞,还特别喜爱唱歌,把纸卷成纸筒就开始唱起来”。

去买结婚用品
半月假期一满,饶平如怀揣着一叠美棠的照片,从九江坐渡轮回部队。两年里,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国共内战”爆发后,饶平如说他不想打,申请调任参谋闲职后就请假回家完婚。那是一场有200多位来宾参加的盛大婚礼,证婚人是时任江西省主席的胡家凤,礼堂则是江西大旅社。《我们俩的故事》里婚礼的场景是从全视角画的,新人、宾客都是远远被凝视的背影,好像是饶平如几十年后对那一天的回望。

“台上铺着红布,摆着我们的结婚证书和图章,美棠穿着白色的婚纱、红色的鞋子。我穿着淡黄色的军便服。”礼成后,一对新人还在大旅社门口拍下了结婚照,遗憾的是,这张照片遗失了。饶平如按照记忆画了一张,同页相配的是他白发苍苍的单人照片:“时隔六十年,我在南昌再访江西大旅社,伫立于当年拍婚照的门口台阶上,感慨万千……”时间是美棠去世后的4个月,当时饶平如拒绝了家人去“新马泰”旅游的提议,执意要儿子陪伴回一趟南昌老家。“当年的江西大旅社已经成了南昌起义纪念馆。”饶平如说。
时局虽然动荡,但是南昌的生活对于饶平如来说,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并不觉得日子过得苦,快不快乐全在心境。”画册里记载的都是甜蜜的细节——饶平如害羞,不敢对美棠说“我爱你”,于是和美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唱起当时最流行的一首英文歌:“Oh,Rose Mary,I love you.”来向美棠表白。茶余饭后或是亲友聚会,美棠便会把报纸卷成圆筒,饶平如则吹起口琴,一唱一和地唱起《花好月圆》。在饶平如的一幅画中,夫妇二人坐在公园的石凳上喁喁细语,而空白处配的是《魂断蓝桥》的歌词:“白石为凭,明月为证,我心早相许。今后天涯,愿长相忆,爱心永不移。”饶平如说,那是美棠最爱的歌词。




流离



才子佳人的浪漫在纷乱的时局中也经历着现实生活的考验。1949年,饶平如和毛美棠不愿抛下父母,于是拒绝随国民党部队撤去台湾。饶平如便带着美棠去贵州投奔亲戚,在安顺公路管理局谋得了个誊写公文的差事,每月有8元的工资。贵州的房子是个亭子改的,四面开窗。在饶平如的画笔下,偌大的房间只有一张木板床,床脚便是皮箱。“那年中秋节不知是谁给了两块月饼,我和美棠就两个人躺在床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从小没做过家事的美棠突然想给丈夫做肉丸子吃,结果是“味道很奇怪,原来她不知道怎么做,把肉皮都放进去了。我取笑了她好久”。

贵州的生活并不顺利,饶平如给测量队投过简历,面试过粮食局的工作,都没有结果。因着算命先生一句“平生利东南”,他又带着美棠爬上一辆美式大货车,准备回南昌老家。“那时世道很乱,为了躲避盗匪,我母亲去世时留给我的黄金只能拜托司机帮忙藏在车轮胎里。”12月,他们俩终于回到了南昌。1950年,在岳父的帮助下,饶平如开起一家面店,开张不久,美棠就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3月开门,8月关张。没人爱吃我做的面啊。”面店惨淡经营时,做面的中刀还被小偷给偷了。饶平如去上会计培训班,也跟着朋友到菜市场门口摆小摊卖过干辣椒。

1951年,舅舅引荐,饶平如到上海一家大医院做会计,还兼职做出版社编辑,每个月可以拿到240元的工资,而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那是我最风光的日子,美棠不用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然而1958年风云突变,他被当作“反革命”送到安徽六安汽车配件厂劳教,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22年又两个月。
22年多的时间里,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平均每月通信两封,饶平如一封都没有遗失,看完就锁在木头箱子里。信中没有互诉衷肠,只有说不尽的柴米油盐和时刻处于短缺的房租。“有时候美棠也会烦躁,会急,我只好安慰她。”饶平如说。饶乐曾是饶平如的三子,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永远是母亲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掉只剩两块铁皮。”

生活重担压在毛美棠一个人身上,饶平如鲜少愿意回忆当年的苦难。毛美棠作为“劳教分子”的妻子饱尝世态炎凉。在一幅名为《变脸》的画中,美棠在背后向街道干部打招呼,对方原本堆着笑的脸,立刻就板了起来。饶乐曾说:“我们那时全家只能吃两餐,主菜就是腌咸菜。上海自然博物馆建造时,她背30斤一袋的水泥。”毛美棠还给妇婴旅社做过勤杂工,也做过月饼厂的女工,到纸厂做拣纸工。钱不够用,她一次次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和衣物。“美棠原本想留一对金镯子给女儿,但是实在没办法,第二天必须要去旧货店了,她就把镯子套在女儿的手腕上睡了一夜。”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美棠仍然想着丈夫。饶平如说,1959年粮食紧缺,他因为缺乏营养全身浮肿,这时美棠给他寄来了一瓶鱼肝油。“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是怎么买到的,生前竟一直忘记问她。”饶乐曾也无法想象:“母亲年轻时就是一个活泼爱美的大小姐,她怎么能够在面对生活剧变时这么坚强和勇敢呢?”饶乐曾觉得,与父亲长期的通信是母亲当年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而她有知识,遇事有主见,邻居阿姨都愿意找她代写家书。
22年里,饶平如只有春节可以获准回一趟上海。为此,他要向同事借一个月的工资,提前采购花生、瓜子、鸡蛋等年货,然后再挑着120斤重的担子走五六里去汽车站,转货车,再从上海北站朝家中疾步走上两个多小时。“那时上海还是配给制,父亲带来的年货真是惊喜。”饶乐曾回忆说。饶平如笔下的春节只有欢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吃着干货,而饶平如吹起口琴,美棠又唱起了歌。



分别



1979年11月16日,饶平如终于回到了上海,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做编辑,此时他57岁,美棠也已54岁。1980年,上海市公安局发给他一份《撤销劳动教养处分决定书》,为其平反,饶平如才知道当年他的罪名是“制造假账、参与偷漏国税和抽逃资金”。日子终于又回复了平静。《夏天的早晨》画的是一对老夫妇坐在竹椅上的背影——“三儿乐曾在崇明上班,孙女舒舒进了幼儿园。我俩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俩买菜回来之后,一同在房间里剥毛豆子。”

平静的幸福都因美棠生病而改变了。1992年,美棠因肾病引发糖尿病和尿毒症。糖尿病对饮食有严格限制,饶平如就画了一张大表格,把每种食物的含糖量都记录下来,严格遵守。2005年病情加重后,饶平如还跟医院的护士学会了给美棠做腹透。“一天要做4次,每次时间要三四个小时。”每天5点多他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消毒、插管、引流、称重、倒腹水。“腹透是时刻不能离开人的,每天都要做,我父亲就这样坚持做了4年多,而且母亲一次都没有感染。”饶乐曾说。饶平如并不觉得辛苦:“那时我很有精神,医生跟我说有人靠腹透活了20年,我觉得美棠也可以。”

但是美棠渐渐开始神志不清了,饶平如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我开始以为她只是久病任性,闹情绪。”一次美棠说想吃杏花楼的马蹄糕,时年87岁的饶平如晚上骑着自行车跑出去买,买回来后美棠早就忘记了。有一次,美棠忽然要找一件黑底红花的旗袍,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件衣服,孩子们都劝饶平如不要当真,他却想着要去给美棠做一件。直到有一次,美棠坚持认为饶平如故意把舒舒给藏起来了,拼命喊着“还我舒舒”,饶平如才“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终于知道她真的好不了了”。

饶平如90岁开始自学弹钢琴,他已经可以弹奏多首毛美棠喜欢的歌曲。
余下的时光里,饶平如说他试图唤起美棠的记忆,他给她看年轻时的照片,讲他们以前的事,但是美棠的记忆已经开始丧失,神智愈加混乱。她开始不配合治疗,动不动就想拔管子。饶平如画画告诉她:“莫拉管子!”用粗重的毛笔写:“你要多吃点营养,这样就能早点恢复健康,马上出院回家!”但是美棠根本不理会,饶平如就只能在睡前把美棠的手绑起来,饶平如说,每次美棠喊“莫绑我”,就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2008年3月19日下午16点23分,《我俩的故事》的最后一页就定格在《最后的眼泪》,这一天距离饶平如和毛美棠结婚60周年还有不到5个月。美棠去世5周年的祭日时,和往年一样,孩子们都会回到家里给美棠上炷香、磕个头。一份特别的礼物也许就是《我俩的故事》会在2013年4月正式出版。陪在饶平如身边的伴侣是一只10岁的大黄猫“阿咪”。从出生后的一个月起,它就陪伴在饶平如和毛美棠身边。“阿咪”爱溜出去玩,饶平如还在阳台门上贴了“Don't be out”。除了“阿咪”,饶平如每天还要按时给小区里的流浪猫喂食,它们也是美棠走后,饶平如生活的寄托。

晚年的读书时光里,饶平如尤爱巴金和杨绛,历经劫难的心境总能找到心有戚戚的共鸣。饶平如的画册里摘抄了杨绛《我们仨》中的一段话:“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饶平如把自己余下的人生都放在了思念里,他说活到这么大岁数才明白白居易说的“相思始觉海非深”的意思。早年在战争中看过生死,中年在浩劫中历尽世态炎凉,如何又在理应看透、看淡的年纪如此思念成狂?饶平如坚定地认为:“爱情是不分年纪、一直存在的,无论年轻还是年老。”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汪曾祺 人间烟火」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阅读原文阅读 2.6万
在看576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49
luoye  

大学读的这本书的,里面有一段至今记得。他的爱人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搬过水泥,为了家和孩子累弯了腰,后来爱人不在了,他从自然博物馆门口过都要走慢一点看一看,说不定那块儿水泥就是她搬过的。
41
杭hang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22
红豆冰

一见钟情 终生眷恋 走好

yingyinc 2020-4-6 08:06

[url]https://mp.weixin.qq.com/s/cLn7lyb9z07K3PTF2MpKuQ[/url]

《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去世:爱可以是很久的,甚至是永远的
原创 张进、张畅  新京报书评周刊  昨天


据饶平如先生第三子饶乐曾消息,《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于4月4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记者从出版方也确认了这一消息。饶平如先生上个月因胆囊疾病入院,住院后突发多器官衰竭。按中国旧时说法,“人家之有丧,哀事也”,但“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可称喜丧。饶老是长寿的,其作品《平如美棠》里虽多有“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的感伤,却也不无日常小小欢喜的回想,苦中作乐、忙里偷闲,或许也不失为一种“福”吧。因此,大概可以说饶老的去世是喜丧的。

饶老被大家所识,自然是由于其传记性作品《平如美棠》。没有宏观视野上的大开合,没有出人意料的所谓“剧情”,正如饶老的名字,平淡如常。我们受到感动,被书里的文字和绘图牵引入一种时光几近静止的心境,也正因这“如常”,因为他和妻子的生活最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或说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在希望着的生活:平凡,但有自己终其一生的牵挂与执着。



现今饶老去世,令人惋惜,幸而留下一部《平如美棠》,让后来者阅读、纪念,从书中找到一些感同身受,一些会心一笑,他本人也该是欣慰的。关于饶老的去世,我们连夜联系了其第三子饶乐曾,谈了谈他眼中的父亲饶平如。



在2013年,《平如美棠》获得了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年度好书致敬——



“《平如美棠》是一部怀念之作,其中有社会变迁的见证,有涤荡了痛苦的平和,更有相濡以沫数十年的爱情。它平淡如树,却又绚丽如花,作者青年抗战,壮年受难,老年丧妻,然而,他并没有丧失生命的童真和诗意。他八旬学画,九十出书,绘画优美,文字清丽,书画合璧,情意深沉。这本书不是思想或政治的巨制,然而,任何思想的探索和制度的改善,其旨归不正是应让所有人过好的生活,美的生活?而每个人也都有如此生活的权利。于是,我们在这里向《平如美棠》致敬,向生命致敬,向长者致敬,向普通人致敬,向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和传递爱的人们致敬。”



书内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插画装帧让它成为了许多读者念念不忘的珍藏。从中国到海外,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打动。我们也特此刊载一段旧文,追随往昔回忆,讲述这本书如何被出版社发现并在读者间口口相传的故事。




今夜:回忆一位严厉而质朴的父亲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张进





饶平如(1922年-2020年4月4日),黄埔军校十八期学员,曾参加过抗战,后做过编辑、美编,在《大众医学》杂志工作。2013年出版记录自己和妻子往事的著作《平如美棠》。



新京报:《平如美棠》的出版,让饶老获得了很多关注。据你观察,这本书出版以及被广大读者所喜欢,给饶老的生活有没有带来哪些变化?



饶乐曾:对我父亲来说,这件事好像没有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社会活动多了一些而已,他还是他自己。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很本真的人,很天真,不谙世事的感觉,像个孩子一样。生活中,他喜欢看书,对目前的道德水准可能感到有些遗憾。他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种比较好的道德规范。



新京报:书籍出版后,有很多活动。你觉得饶老对此抱着怎样的想法?



饶乐曾:他是很愿意跟大家分享的,特别是年轻人。他跟年轻人交流,没有障碍,所以他出席了很多读者见面活动。很多年轻人也喜欢跟他聊天。



新京报:年轻人身上的哪些特质让饶老喜欢跟他们聊天?他和年轻人之前的关系是怎样的?



饶乐曾:他们是学习的关系。因为我父亲对现在的网络社会不是很熟悉,不会玩手机、电脑,年轻人身上有活力,而且年轻人也会带给他很多的新的思维、新的思想,所以他很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也喜欢问他一些过去的事,他也很愿意讲他的一些过去,分享交流。



新京报:《平如美棠》这本书记录的是你父母亲的生活,你读后有哪些个人感受?



饶乐曾:尽管这本书讲的是发生在我家里的故事,但我还是一口气把它看完了。里面的故事,很多是我经历过的。有些事情是我母亲跟她家族里面的事情,有些是我们家属之间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我读了很亲切。讲实话,我父亲(写东西)不夸张,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他最不会说假话。他说,写这些东西我没编,讲真话是很愉悦的事情,咱就把这真实的事情讲出来。我父亲太真了一点。







《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新京报:在你眼里,饶老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饶乐曾:很严厉的父亲。非常严厉。我今年也67岁了,但大概两个礼拜前,我还被他训了一次。我把这件事讲一下。



刚开始,在上海华东医院挂急诊,每天晚上是要回家的,白天去吊水(打点滴),我回家的时候,就关照(照顾父亲的)阿姨,说你在急诊室门口,我把车子开上来(接我父亲),然后把他送过去。等我把车从停车场开到急诊室门口的时候,发现人不见了。然后我就看到那个阿姨从停车场的方向,急急忙忙推着轮椅车,把我父亲在大风里推过来。我看到就很生气。这么大的风是吧。那么我就说了阿姨。我说了阿姨,我父亲马上就说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心里想,我这是为你好,这么大的风,而且之前已经说好了的。我父亲大发脾气,说我对阿姨态度不好,路上开车开了20分钟,他说了我20分钟。所以说,他对我很严厉。我一直生活在父亲的边上。他经常会批评我,让我脸上挂不住,我这个年龄还经常被说。



这个阿姨时常去打牌赌博,一出去一个礼拜,一般这样的阿姨别人是不会用的,对吧,可是老爷子相信她一定会好。4年了,她出去过无数次,老爷子还是坚决留下她。他跟我说,你让她回去,以后她怎么办?他相信她会好,他就是相信。他一边是批评她,又关心她。果然,父亲生病的时候,阿姨全身心地照顾他。我们也看到老爷子很感动。



新京报:《平如美棠》里展现的饶老对爱情以及日常生活中小欢乐的珍惜,让很多读者感动。你如何看待饶老的这种看待人生的心态?



饶乐曾:他的人生观是有变化的。老爷子老了以后,发现很多事情是有天命的,世上很多事情事先是有安排的。所以对人生遭遇到的很多曲折,他认为都是对自己人性的一个考验。我父亲对过去的困苦、遭难,没有埋怨。他认为,既然是磨炼我,那么我就要承受,但我是笑着面对,不是哀怨的。



新京报:从书中可以知道,饶老的一生确实经历过很多坎坷。现今饶老去世,回顾他的一生,你有哪些感触?



饶乐曾:我父亲这一代人,人生经历太丰富,我们也不可能会遇上。不过现在我们也都在想,我们也都会老去,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对人生的态度,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在困难的时候,他还是能够保持一种尊严,做人的尊严。他始终保持这一尊严。事实也证明,他(靠这种态度)一路走过来,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不错的。



新京报:关于饶老的后事,能否稍微谈一谈?

饶乐曾:因为疫情的原因,上海的很多集体活动都办不了,包括追悼会都不能举办。好多好多的人,好多的领导,包括单位同志,都希望派人来,但这次都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让亲朋好友都往家里来(祭奠)。刚才出版社的领导说,8号以后,我们会办一个网络追思会,我们家属也会参加,媒体也会参加,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和读者。这个想法基本上定下来了。



往昔:《平如海棠》故事的开始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本文首次刊发于2018年3月28日)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逝,时年87岁的饶平如无以遣怀,遂将妻子的照片、书信、用画笔画下的生活点滴足足集了近30本画册,他给这些画册起了名字——《我俩的故事》,扉页上是他写的词句:“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






这些画作被孙女拍下传到网上,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的关注。采访过后,柴静在博客上发表了《赤白干净的骨头》,记录了采访的片段。柴静问:“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饶平如答:“磨平?怎么讲能磨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分部,编辑阴牧云从网上读到了柴静的这篇采访手记,“内心震动不已”。编辑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出版材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画稿和文字,它完全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是土地里的种子、大山里的天然玉石。很多人创作的时候,都想着给人阅读、传播,想让人知道,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等。可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除了家里的后辈,没有想过给别的人看,是自然单纯的。”她当即给上海分部的领导打电话讲了这个故事,领导听后,只说了两个——“拿下”。






当时,老人家的故事已在网上流传开,经过媒体的报道传播,几家出版社都希望争取到出版权,在新闻事件热度没过去之前从速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慢”:“这本书讲的是饶爷爷与妻子一生的悲欢离合故事,但画作大多色彩明艳,文字淡泊宁静,情感基调欢喜多于悲伤,是为怀念之作,所以我们也希望在书中呈现出同样的感觉;考虑到现有材料虽然很丰富,但跟着故事线索走的话仍有空白点和结构不平衡的地方,所以此书操作宜‘慢’,并由出版社做前期介入,与作者家人共同整理并补全所有素材。”



从2012年7月到次年5月,书稿在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生长,枝繁叶茂,只待开花结果。就在这时,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朱赢椿接连收到四封电子邮件,介绍《我俩的故事》这本尚在完成中的小书,他很快回复了:请来南京详谈。在南京书衣坊,朱赢椿建议,“平如美棠”四字既是书中人物的原名,又是极美且普通的中国人名字,这四字与内容相合,做设计时字形也兼具美感,不妨用做书名如何?大家都说好,此书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要做这样一本书,你是不可能不去认识作者的。见人如见字,见字如见人。”朱赢椿向阴牧云提议。于是从南京到上海,他们一同到饶平如家中拜访。在上海那间不大的客厅里,一群编辑和设计者们,为一本书初次团聚,一边吃着饶家三伯买来的小笼生煎包,一边热烈地聊着,敲定了书的基本形态——从千头万绪的故事中拎出一条爱情线;无论是开本、用纸、拥塞都是为了营造“温暖、厚重而朴实”的整体效果;图片不做特殊处理,读者甚至能从插图上看到老爷爷用铅笔打草稿的痕迹。一本自然生长出来的书,就这样自然地成熟,与读者见面了。



故事为何感人?



一本貌不惊人的《平如美棠》,经过编辑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终于摆上了书店的书架,走入了读者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是饶平如老人一生的故事,是一个本不想打仗的兵,为平息“国恨家难”身赴抗日战场,侥幸存活的故事;是一对中国普通的夫妻在六十年里历尽坎坷,命运不断被改写,却始终执手爱情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相守和错过的故事,年轻时卷入时代的洪流,被迫分离,老了终得以相守,一方却失了记忆。老病相催,美棠最终离开人世,平如却因无力抵挡思念,一笔笔画下、写下他俩的故事。他将她的骨灰放在床头,要她等他一起,入土。在他的讲述下,他俩的故事一次次让读者落泪,让观众动容。






读者们感慨于一个个微小却动人的细节——被日军的枪弹压得趴在山坡上的饶平如,仰面看到的,却是青山之巅,蓝天之上,白云飘然而过。在安徽劳改时,他用独轮车运土修坝,他把英语单词和对话的字条放在草帽里,边推着二三百斤的土,边在心里默背,明知没用,也不想让生命这么消磨过去。22年的劳改,美棠一人带着孩子,生活艰涩,为补贴家用,就找临时工的活做,背五十斤一包的水泥;美棠过世后,平如常去上海自然博物馆门口坐坐,“这个台阶里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她抬的水泥”。






读到这些片段的读者,无不为之慨叹,落泪。在给销售渠道讲书时,尽管早已熟稔这些故事,阴牧云和她的同事们有时还是会忍不住泪目:“他的一生是平凡和传奇交织在一起的,他对于人生的种种偶然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对于这些,太知道了,太了解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失意的时刻,经历过刻骨的绝望,经历过要不要放弃的挣扎。饶爷爷也是一样,但是他没有放弃那些美好的事物。这不是简单的鸡汤式的故事,而是你知道,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五年过去,《平如美棠》加印了十几版,印数达20余万册,被上百家媒体报道,获得了包括《新京报》2013年度好书、《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装帧设计奖、新浪中国好书榜2013年度最感动图书、凤凰读书2013年度典藏书等在内的数十个书籍奖项。饶平如既感动也困惑:为什么这么多读者喜爱这本“年代久远”的书呢?他用“木偶奇遇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自己就是那个“天生木讷,不善交际”的小木偶,来到这世上走了一遭,和不同的人相遇相知,心满意足。



采访争相而至。原本冷清的家中多了陌生人的身影,他们当中有记者,有出版商,有慕名前来的读者。饶平如会和每个前来采访的人合影留念,赠书签名,然后记录下这一切。他不在意媒体上发表了什么,也不在意有多少人认识他,他在意的是“与人的沟通”,是“别人的理解”。




饶平如爷爷与法国瑟伊出版社社长。



如今,尽管97岁的饶平如听力下降了,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让每个登门的来客讲他们感兴趣的事。虽然嗓子沙哑了,但仍不吝啬放声大笑。给来访者展示什么物件,他会飞速跨过家里错层的两级楼梯,一个转弯就不见了。他常用孩子般的语气对他的猫咪说:不要对大家不友好哟。生怕它抓挠大家。



饶平如至今没学会说“不”。无论受邀参加什么节目或活动,他都欣然答应,然后穿一身得体的衣服出场。在“一席”上,他没有坐在主办方事先布置好的沙发上,而是站在舞台中间,一讲就是30多分钟,讲和美棠之间的点点滴滴,讲人生的美好与缺憾。发言结束后,他90度鞠躬,双手递交了话筒。





“Rao的故事”



2015年10月,《平如美棠》被带进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书展前,《平如美棠》面临着一项难题:如何将原作文字中带有古香古色韵味的温润敦厚的气息,传达给西方的读者呢?版权代理公司博达公司台北部门的Annie,特邀请一对夫妻共同翻译了这本书的英文宣传页,这对夫妻中先生是加拿大人,太太是华人,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保证了英文语义的准确传达。



在法兰克福书展现场,意大利出版社Bompiani发来报价,他们的作者名单包括《玫瑰知名》的作者安伯托·艾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等。后来又陆续收到来自西班牙、法国、荷兰、韩国的报价。另外,美国出版方发来邮件:



“我们的生产和设计团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并曾做出最美的图书。我曾带过一本《平如美棠》中国版的样书给我们生产团队的负责人安迪·修斯,他特别崇拜这本书的工艺,甚至用放大镜去仔细查看纸张和油墨——我们将尽力使英文版同样不凡。现在我还不想给出更多细节,但是我们很可能会采用和中国版相同的尺寸,考虑到英语市场,我们选择首先以精装书形式出版。另外我们考虑的是制作一本有着高生产价值的图书——结果可能是惊人的!总之,对于出版Rao的故事的前景,我无比期待,在全球范围内与PRH合作也将使得我们可以用英语真正推出这个故事并产生更大影响力。请让您在中国的同事们放心,我们保证将为此书投入活力、创造力、专业知识并怀抱尊重去出版Rao的故事。”




为向各国出版社说明图书中的人物关系,饶平如专门绘制了家族谱系说明。



就这样,Rao和他的故事跨越了国界。法国《观点》周刊这样写道:“当我们的主人公,一位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普通人,在耄耋之年拿起他的画笔讲述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时,中国现代史鲜为人知的一面突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完成这项壮举的就是饶平如先生,在深爱的妻子离世已近十年后,他对她的爱情依然坚贞不渝,《我俩的故事》记录了他们六十二年的爱情史诗,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当被邀请给法国青年写几句话。饶平如提起笔,在纸上写下:



人生苦短,青春难再。莫负初衷,相敬相爱。

凡事包容,凡事期待。凡事相信,凡事忍耐。

白头到老,幸福愉快。地久天长,真情永在。




《平如美棠》西班牙版



到今年3月19日,故事的主角毛美棠已过世十年,饶平如也已是97岁高龄。他们的故事开始有了更多的版本: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韩语……《平如美棠》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在上海的家中,饶平如依然会弹起90岁那年买来的钢琴,唱着《送别》《友谊地久天长》等妻子美棠最爱的歌。在“一席”的讲坛上,他吹起了口琴,曲调欢快,如春天里的一头小鹿,在众人的掌声中跳跃。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亲友聚会或茶余饭后,美棠会把报纸卷成圆筒,平如则吹起口琴,一唱一和地来上一首《花好月圆》。






五年前,在老庭院中央,饶平如曾和儿子种下一棵海棠树苗,如今已生出枝丫。这是他记住她的方式。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张进,张畅;编辑:宫子。校对:何燕。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延伸阅读

《平如美棠》为什么每个读过的人都会感动

《平如美棠》书摘



78岁鲍勃·迪伦发史诗级17分钟新歌,他想跟世界说些什么?

新歌《Murder Most Foul》。





往期关键词


2019年度阅读盛典|2019人设盘点|2019性别观察|2019诺贝尔文学奖|2020值得期待的新书|五四100年|知识分子|坂本龙一|加缪逝世60周年|迟到的正义|童书里的性别歧视|杜威来华100周年|生育与身体伤害|家庭暴力|消费主义|图书促销|俄罗斯文学|抑郁症|敦煌守护者



文章已于2020-04-05修改
阅读 4.6万
在看1073
精选留言
写留言


跳舞的梵谷

平如去见美棠了。



几年前看了饶老的《平如海棠》。昨晚看到其仙逝的消息,知道他是去与妻子相聚了,心里还是咯噔抽了一下。



送给对象的第一本书,很感动很喜欢。老先生走好

大脸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老先生去见他最爱的妻子了。

Ci

老先生走好

InDefinitely

The length of life is limited but love doesn’t end.

Wwxd

饶平如先生一路走好!

程佩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哩呐

大四一个偶然的机会 读了先生的平如美棠 里面的插画 文字 无一不打动着我 只不过当时送书的人已成过客

Fcarus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开心颜

我们这个时代的《浮生六记》。

海饼干

最美的爱情

*友人 E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永无岸!!!

一修

老先生走好!前几年买了《平如海棠》送给我身边二十多年一直恩爱如初的同事夫妻。爱真的可以很久!我现在也去买一本送给自己,已经单身生活了10年,一直爱着身边亲友和这个世界。

平密龙

爱是永远的,平如美棠,好般配的名字啊。

王建一

昨天爱妻概莫能超的平如先生仙逝了。很多年前,我和老先生一起录制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节目,他介绍他的书,我用心理学分析他们夫妻的情感。老先生送我一本他的书,并签了名,我至今保留着这本书。愿平如美棠在天堂依然幸福美满!

晟礼

平淡永久的赤诚之爱,平如美棠的永恒之恋。



我曾经最喜欢的一本书,情深似海,平如美棠,终于又相聚了。也许美棠又会念叨着:你什么都不会!让我等了这么久……

邱文锋

老爷爷走好,感谢您留下了这么美的书

攀登的行者

平如又见美棠,听了樊素的介绍和陆琪的讲书,被两位老人朴素又伟大的爱情吸引了,买来纸质书细细欣赏,插画中两人一路相伴琐碎有爱的日常让人难忘,两个老人一个多甲子的爱情让人动容,不管生活多么艰苦,我们都拥有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和对美好的追求,向饶老爷子致敬,向两位老人朴素又伟大的爱情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相思始觉海非深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