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20-2-22 23:08
教会一定要在主日举行崇拜吗?
教会一定要在主日举行崇拜吗?
[url]https://mp.weixin.qq.com/s/NYZg7PO9rwf1pID6heNpeQ[/url]
教会一定要在主日举行崇拜吗?| 崇拜的时间(神学反思篇)
每日箴言 今天
在现在的疫·情中,不少教会举行网上聚会,或是发放讲道的视频,让弟兄姊妹在非常时期一起参与。这几篇短文针对教会崇拜聚会的状况作出一些神学反思和实际建议。
第一篇是崇拜神学的反思,让我们重新思想崇拜“是”甚么,崇拜“做”甚么,以及“为”甚么在主日崇拜。第二和三篇思考实际的处境,尤其是网上崇拜的可行性和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些内容,帮助教会来反思现实处境下对崇拜聚会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是第一篇的第三部分:为什么在主日中崇拜?以及如何面对实际的疫情问题。
作者:苏永耀
编辑:小寻
为什么在主日中崇拜?
我们都习惯星期日参与崇拜聚会。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崇拜聚会是一周一次呢?是否因为星期天是假期,所以我们就做一些宗教活动?为什么崇拜聚会是在星期天呢?崇拜聚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在星期天举行呢?
初期教会的文献《十二使徒遗训》如此记载:
在主日,你们要一起聚集,擘饼,在承认自己罪愆后发出感恩,好让你的献祭纯洁。但不要让那些与弟兄姊妹有嫌隙的人参与,除非他们已经复和,好让你的献祭不致亵渎。上主如此说过:在任何地方和时间,向我献上纯洁的献祭;上主说:因我是伟大的王,我的名在列国中是奇妙的。(《十二使徒遗训》,第十四章)
这里所说的擘饼和感恩,大概是初期教会的圣餐礼仪。关于这个聚会的时间,文献指出是“在主日”,更准确的翻译是“主的主日”。“主日”这一字在新约圣经出现两次,严格来说是一个缩写,意思是“属于主的”,在圣经的应用有:属于主的晚餐(林前11:20),与属于主的日子(启1:10)。
圣经学者D. A. Carson 认为这一字不是当时通用的字词,而是保罗自创的,强调这一个”属于主的晚餐”与其他的晚餐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这不单是让人饱腹,更是让人记念耶稣基督。
使徒约翰引用这一词,同样表达这一个“属于主的日子”跟其他日子不同:他在这一个特别的日子被圣灵感动、看见异象、领受启示、向众教会说话。
《十二使徒遗训》使用“属于主的(日子)”一词,可能是描述当时崇拜的状况,也可能是为当时叙利亚一带的教会提供一些指引。到底“属于主的日子”是哪一天呢?从广义来说,每一天都是主日,因为每一天都是因上主创造并维持而得以继续。
但在新约的应用来说,学者们推测是当时已确立一个传统:马太称为“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太28:1),马可称为“过了安息日⋯⋯七日的第一日”(可16:1-2),路加称为“七日的头一日”(路24:1)、约翰称为“七日的第一日”(约20:1)。
那一天,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从坟墓里走出来,不再被死亡捆梆,使我们因此得胜。基督徒在这“七日的第一天”聚集、擘饼、与感恩,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记念耶稣救赎的工作:祂曾带领我们走过死荫的幽谷,祂今天与我们同在、领我们到父那里去,祂将来会再来审判活人死人。
我们在这一天擘饼,既是遵行耶稣的旨意,也是经历这日日更新的恩典,让我们享受主恩的滋味。这日是“属于主的日子”,是特别的日子,世界因耶稣复活不再一样,世人因耶稣复活而体会救恩。
基督徒在很早的时期已经开始在“主日”聚集。按耶稣时期罗马的儒略历来说,七天为一周。希罗文化中,星期天是太阳神之日:太阳神是生命泉源,提供温暖和热能,并光照人里,使人灵明。
但当时没有“公众假期”的概念,一般人都是一周工作七天。所以,当初期基督徒在“主日”敬拜,他们是在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在饭桌上擘饼,并发出感恩的祷告。基督徒承继犹太人的传统,把犹太人“安息日”的概念重新诠释,在“七日”或“一周”(原文与“安息日”是同一个词)的头一天聚会。
他们不是星期天有空去敬拜;反之,他们珍惜每一次聚会擘饼崇拜的机会:在当时艰难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下星期能否继续与弟兄姊妹一起敬拜、赞美、祷告、数算神恩。
因此,在“主日”聚会的焦点是记念主耶稣;不是因为大家有空,而是因为基督徒以这一日来记念耶稣死里复活的那一日。这个做法在君士坦丁确立星期日为公众假期之前已经约定俗成了。
当我们今天问:”崇拜一定要在周日吗?”或“一定要每周崇拜吗?”凡有涉及“一定”的问题,我几乎会回答说:“不一定。”但是,我会指出这是历代教会的做法,并当中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在主日崇拜群体迎见主是合宜的,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要过分地律法主义:在主日中崇拜不是绝对的真理。基督徒可以在主日之外聚会吗?当然可以。既然每天都是属于主的,在任何时间敬拜都是合宜的。我们也不可因有人没有每周参与公共崇拜而定他们的罪:这工作不是我们的;我们只管鼓励、关心他们的需要。
02 实际的问题:
疫·情中如何面对?
然而,在现今的情况下,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之下,在交通阻断的状态中,我们怎样处理每周崇拜聚会的状况呢?
这不单是一个行政的问题,也是牧养的问题,也就是神学的问题。有人会说:“不聚会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既然神是保守我们的,为什么要怕呢?”也有人说:“我们不能去送死;明知会受感染,为什么要出去呢?”
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问题。一方面,我们信主不代表我们是百毒不侵,不代表我们免于世界所遭遇的病患;另一方面,我们的人生安全不是最高的考虑标准。
这里不能代替众教会解答“应否举行聚会”这个问题;我只能列举一些例子作参考:
教父时代的教会,在罗马的治理下是非法的;他们会在聚会中被抓,甚至为主殉道。然后,无论有多艰难,总有基督徒仍然低调地在家中聚会聚餐。
中世纪黑死病肆虐,当时人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得罪神而得祸,因此他们没有停止聚会,结果很多在教会和修道院的人都染病过身了。
宗教改革时期,有些新教徒在天主教教会聚会,有些天主教徒在新教教会聚会;有些人安然无恙,有些人被迫改信,有些人被驱赶。
二十世纪初北美的传染病严重,一些福音派教会在圣餐安排独立的“饼和杯”,防止由共用一杯而来的感染。
教会在历史中面对灾难没有统一的答案。当我们细心去分析每一个例子,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反应。
一般来说,我们的信心是不够的,我们的肉体也是软弱的。我们怕被感染、怕死,这是很自然的人性;教会需要教导正确的生命观:我们的气息属乎上主。
但是,神也让我们有智慧作出明智的选择。教会应否举行聚会,这需留待教会来决定。然而,无论教会有否举行聚会,基督徒仍是需要崇拜、基督徒仍是需要聚会的。但是,对于一些风险极高的地方,我们可以怎样计划呢?这需留待下篇文章再详谈。
小结
《威斯敏斯特小教要问答》第一条: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礼仪宪章》也说明,礼仪的内容是为了使人在基督里得以圣化,使神得光荣。可见,崇拜让人达到活着的目的。
崇拜表明神人的关系:祂是我们的神,我们作祂的民;也表明了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彼前2:9),活出“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3-6)的生命。这些崇拜神学是我们未来讨论实际操作的基础。
-完-
作者简介
苏永耀,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主修崇拜学。现在于迦勒特福音神学院修读博士,主修礼仪学。在教会参与崇拜和圣乐事奉超过十年。
yingyinc 2020-2-22 23:14
[url]https://mp.weixin.qq.com/s/3mRqGtS0C0_1InrJ8ISoAA[/url]
神与人之间,原来早已立约 | 崇拜的元素(神学反思篇)
原创 爱上敬拜 寻求你面 1周前
在现在依然严峻的疫情中,不少教会举行网上聚会,或是发放讲道的视频,让弟兄姊妹在非常时期一起参与。这几篇短文针对教会崇拜聚会的状况作出一些神学反思和实际建议。
第一篇是崇拜神学的反思,让我们重新思想崇拜“是”甚么,崇拜“做”甚么,以及“为”甚么在主日崇拜。第二和三篇思考实际的处境,尤其是网上崇拜的可行性和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些内容,帮助教会来反思现实处境下对崇拜聚会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是第一篇的第二部分:崇拜做什么?
作者:苏永耀
编辑:小寻
崇拜中,做什么?
崇拜是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是基于神与人所立的约: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的约,与摩西的约,与大卫的约。但更重要的是,耶稣藉祂所流出的血,与凡信靠祂的人所立的新约。所谓“约”,就是一个合同,同时代表合同背后的承诺和应许。
先知耶利米记载耶和华的话:”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31:33)
神人之约的基本内容是:神是作我们的神,我们要作神的子民。这是崇拜的起点,也是一切崇拜神学讨论的根基。不是神需要我们的敬拜,而是我们藉敬拜表明我们是属于祂,是祂的子民。故然,神喜悦我们敬拜祂,因这是表明了我们愿意按神人之约来生活。
虽然我们以下会集中讨论,我们在崇拜中应该做什么;但是,这讨论的前题是:神是主动与我们立约的神,我们所做的都是回应祂,并在崇拜中不断更新神人之约;不是因为神改变了约的条件,而是因为人的善忘、不可靠、并经常“走迷了路”。
01 神、人、交流
在崇拜聚会中,有三个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神、人、和神人之间的交流。把这些元素说得具体点,就是:神的道、聚集的人、并祷告。这里,我必须强调,当我们在探讨”崇拜必不可少的元素”,我们并不是在追求崇拜的最低标准。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尝试解释圣餐中饼跟杯与基督临在的关系;但在教会的实际运作中,这讨论成为支持神父要怎样做至少仍能确保圣礼有效性的理论。当然,设立“最低标准”仍是重要的,因为这给予人一种保障,让人不会偏离信仰的要求。
例如,没有水就没有洗礼,没有感恩就没有圣餐礼,没有教会许可就没有按牧礼。然而,就算最低标准也有例外的,例如,殉道者是以血受洗,有教会的圣餐礼过分强调记念耶稣的死而忽略感恩。
神的道是神的话,可以是圣经,但不完全被圣经所限;可以是讲道,但不完全被讲道所限,也可以在我们所唱的歌,所发出的祷告中呈现出来。加尔文说过:“上主以祂的话教导我们⋯⋯祂以祂的圣灵光照我们的心思意念,并开启我们的心,让祂的话语和圣礼进入;不然,这些只能让我们听见和看见,却不能影响内心。”(《基督教要义》,4.14.8)
没有圣灵光照的工作,圣经也只是一些字句而已。所谓的神的道,或是神的话,简单来说是”神在说话”。神当然可以透过特别的方式与我们沟通,但祂也经常用我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向我们启示。无论如何,神的说话是神与我们同在最真实的凭据。神在崇拜中发言,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聆听与回应。
基督徒是围绕神的话聚集的。神的话既是我们生命的泉源,也是崇拜的根基。崇拜其中一个目的是把神的话呈现出来;但是,不是我们来控制神来说我们想祂说的话,而是让神的话主导并改变我们的心,让我们更学像耶稣,更贴近神的心意。我们的崇拜中,有否预留空间让神来说话吗?还是崇拜只是充满我们想说的话呢?
02 崇拜是神人对话
希腊文的“教会”其中一个原意就是“被聚集的群众”。在旧约中,“耶和华的会众”被召聚来聆听神的说话并作出回应。这表明了他们是属神的子民,是被拣选的,并带有特别的身份。在这些聚会中,神把祂的子民召聚在一处,并以祂的方式向人显明,表明祂真实的同在。
人通常透过神的话来认清神的同在,并且作出回应。在旧约,人按律法书的要求献祭;在新约,人高举“耶稣是主”来认信。今天,属神的子民也要在崇拜中回应:尊主为大,表里如一地以身心灵敬拜祂,并活出与耶稣出死入生的生命。崇拜的聚会往往提醒我们,我们蒙召的子民,也是被差入世的属神儿女。
世界不是透过教会组织来认识神;反而,信徒在世活出基督的使命更能见证神爱世人的真理。我们的崇拜能表达“彼此相爱”吗?我们能反映上帝的荣光吗?我们怎样表达与普世教会合一的团契呢?还是崇拜只是强调我们不愿合一的人性?我们意识到上帝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了吗?我们能活出跟非信徒不一样的生命吗?
崇拜是神人对话,是祷告。然而,集体崇拜聚会并不是你我的私祷,而是作为教会整体的公祷。那教会应该怎样“祷告”呢?旧约圣经中的律法书对献祭有很详尽的要求,但新约圣经却对公共聚会没有太多行政上的建议。
使徒行传记载:”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徒2:46-47)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一些崇拜的”元素”,如赞美、认罪、公祷、献祭等,但圣经从来没有列举一次“完整”的崇拜聚会。
有不少解经家认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关于“主的餐”的教导(林前11:17-34)是指向当时他们按希罗文化用餐的仪节,而不是一次“圣餐崇拜聚会”。有很多人列举以赛亚先知看见异象(赛6)作为崇拜的范例;然而,这只是先知蒙召的经验,是一次性的,是独特的,并没有要求其他人学效。例如,我们在崇拜中虽然会有(但不一定有)认罪赦罪的仪节,却没有用炭沾口的习惯。
03 在崇拜中应该做什么?
我们在崇拜中应该做什么呢?既然圣经没有为我们订立明确的模式,那我们要从历史中找寻一些做法来参考。然而,我们必须谨记,这些做法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不是单单把这些模式抄过来,而是理解当中的智慧,用以分辨我们今天的做法。
根据二世纪殉道者游斯丁的记载:
在那称为星期日(太阳日)的日子,所有居于城市和乡交的人都聚在一处;时间容许的话,读出使徒的传记和先知的写作;然后,当读经员结束,主席会以说话教导,并呼吁人去学效作这些好事。然后,我们一同起立祷告,并且如我们所说过,当我们的祷告完毕,饼和杯会被带出来,主席会跟据他的能力发出祷告和感恩,会众则和应,同说阿们;之后会分发饼杯,同领这些已经感谢过的饼杯;执事会把一部份分给不在现场的人。
那些有能力并愿意的人献出他们认为合适的,而主席会收起这些收集的物资,用以分给这些孤儿寡妇,并一些因病患或其他原因而有需要的人,并一些在我们中被捆绑和陌生人;然后以一句话照顾一些有需要的人。(游斯丁《第一护教册》,67)
礼仪学者把殉道者游斯丁的描述归纳为:召集、圣道、圣餐、差遣。这个四迭结构是当时最基本的崇拜结构,也成为很多后来的教会,如天主教、正教、路德宗、圣公宗崇拜的基本结构。
初期教会的“崇拜”由哥林多教会的“饭餐”演变成圣道礼仪和圣餐礼仪。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说过:“当我们看见神的话被真诚地宣讲和聆听,当我们看见圣礼按着基督的设立被施行,我们毫无疑问地知道神的教会存在。”(《基督教要义》,4.1.9)
如果圣道与圣礼是“教会的标记”,那教会的崇拜就是体现这标记的具体例子,也就是说,教会的崇拜,就是圣道和圣餐礼,表明教会的基本使命。这基本使命,就是对三一神的尊崇爱慕;另一方面是彼此服侍,并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
一部分新教的传统因着历史和神学的原因,没有把圣餐当成崇拜的必要元素。这涉及中世纪崇拜经验和圣礼神学的改变:教会开始不鼓励信徒领饼和杯,另一方面,信徒对饼跟杯渐渐赋予一种神秘的意义,以致圣餐的经验贫乏。
在宗教改革时期,由于对神的道,尤其是圣经的重视,一些改教家如慈运理和重洗派的胡伯迈尔,没有把圣餐当作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也是华人教会崇拜所承继的传统。我们可以说,历代崇拜聚会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论崇拜聚会的模式如何,崇拜仍然是神人对话,只是透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表达不同的神学重点。崇拜有赞美,但崇拜不单是赞美会;崇拜有祷告,但崇拜不单是祷告会;崇拜有认罪,但崇拜不单是认罪会;崇拜有讲道,但崇拜不单是讲道会;反而,崇拜需要有以上各种的元素。崇拜聚会的崇拜不是一个单项;而是一个整体的经验:神的子民以神的说话来敬拜三一神。
-完-
作者简介
苏永耀,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主修崇拜学。现在于迦勒特福音神学院修读博士,主修礼仪学。在教会参与崇拜和圣乐事奉超过十年。
yingyinc 2020-2-22 23:16
[url]https://mp.weixin.qq.com/s/ENfkIyivoRY_fD65Mq3KOg[/url]
聚会在云端,如何崇拜不打折?| 崇拜的本质(神学反思篇)
原创 爱上敬拜 寻求你面 1周前
在现在依然严峻的疫情中,不少教会举行网上聚会,或是发放讲道的视频,让弟兄姊妹在非常时期一起参与。这几篇短文针对教会崇拜聚会的状况作出一些神学反思和实际建议。
第一篇是崇拜神学的反思,让我们重新思想崇拜“是”甚么,崇拜“做”甚么,以及“为”甚么在主日崇拜。第二和三篇思考实际的处境,尤其是网上崇拜的可行性和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些内容,帮助教会来反思现实处境下对崇拜聚会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是第一篇的第一部分:崇拜是什么?
作者:苏永耀
编辑:小寻
崇拜是什么?
关于“崇拜”的定义,我们可以有不同理解。对一些人来说,崇拜不能没有音乐;对另一些人来说,崇拜不能没有讲道。对一些人来说,敬拜是行动;对另一些人来说,敬拜是生命的特质。关于“崇拜”的思考,我们必须认清楚三个不同却很有关连的概念:
1)崇拜的动作:向神跪拜,尊崇神,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诗95:1-6);
2)崇拜的聚会:按一些特定的仪节敬拜,是一周的中心(约4:23-24);
3)崇拜的生命:事奉神的生命,是全时间全天候的(罗12:1-2)。
这篇文章会集中讨论“崇拜的聚会”;然而,三者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在崇拜聚会中作出崇拜的动作,也操练我们入世活出崇拜的生命。
我们带着崇拜的生命来到崇拜的聚会,以崇拜的动作表达我的崇拜的生命。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崇拜的聚会以外活出崇拜的生命和作出崇拜的动作。
01 外显与内在的互动
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崇拜”带有跪下和事奉的意思。崇拜包括外显的动作与内在的心态。圣经的世界没有太多属灵属世二分法,正如耶稣比喻的教导把人外在的财产和内在的思想结连:“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21)
摩西的吩咐也是类此:“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10:12-13)
外显的行动和内在的心态是互动的:崇拜的行动,包括赞美、感谢、认罪、祷告、读经,聆听,奉献,领餐,被祝福,被差遣,它们一方面是表达我们的内在的信仰,使我们心中的感受和思想,藉说话、歌声、身体语言和动作有形地显明出来;另一方面,崇拜的行动也塑造我们的信仰。
例如,我们在崇拜聚会中祷告的内容往往超出自己的需要,可能是为远方弟兄姊妹的需要祷告,也可能能是为某些地方特别的需要代求。这些祷告的内容挑战我们信仰的核心:谁是我的邻舍呢?
教会的祷告,尤其在圣餐中,为神的创造、耶稣的救赎、圣灵的工作而感恩,教导我们祷告的内容不是单单祈求,更是为神已经完成的,并将来必成就的事而感恩和欢呼。
崇拜聚会中的唱诗和读经也经常塑造我们的信仰:一些我们没有体会过的经历,或是很少拜读的经文。这些崇拜经验塑造我们,并提醒我们离开自己的安舒区。
02 不同处境下的崇拜
当我们思想“崇拜的聚会”时,我们必须摒弃一种“自己所认识的崇拜就是绝对真理”的心态,并不以自己所认知或所经历的崇拜模式作为评论其他崇拜模式的唯一标准。
曾经在一次营会的圣餐崇拜结束之后,我听到一些意见,大概都是:“我教会没有读多段圣经的”、“我教会不是这样分派饼和杯的”、或是“我教会是用葡萄汁而不是用酒的”等等。当然,我们对崇拜的认识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经验,即是自己教会的崇拜。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崇拜模式和内容是有其处境性的。不同宗派的崇拜有不同的神学重心,不同民族的诗歌在曲词中也有其独特之处。在信徒面临逼迫时,教会崇拜更倾向传递基督现今与末世的拯救;在病患中,医治;在绝望中,盼望;在困境中,释放。
同时,崇拜是与当代的文化结连的。我们很自然地用中文来敬拜神,或是唱一些中国人编写的诗词来唱颂。然而,外国人也很自然地用他们的语言来敬拜,唱他们的诗歌,这都是很自然的事。
初期基督教崇拜承继了一些犹太教聚会模式的元素,如犹太会堂中的“圣道仪式”。我们也知道,初期教会并不是只有一种崇拜模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耶路撒冷,或是在外邦人聚居的哥林多;他们都受不同程度希罗文化和犹太文化的影响发展出不同的崇拜模式。
虽然今天我们没法重塑他们当时崇拜的情况;然而,我们可以从流传至今的“圣餐祷文”分辨出他们崇拜中不同的内容重心:有些注重基督救赎的工作,有些注重整个救赎历史的故事,有些单单感谢父神,有些把神三位格的工作都列表出来。
我说关于崇拜的处境性,是希望大家在思想不同的崇拜模式和做法时,尤其看见别人的做法跟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取一种“非我族类”的心态;反之,我们当切身处地去问:他们的处境是甚么呢?他们承继了怎么样的传统呢?所谓认古识今;我们必须先把这些前设弄清楚,才能进一步去问,现在该怎样做呢?
03 指向三一神的崇拜
虽然崇拜有其处境性,但当我们论到“基督教的崇拜”,这必须涉及一些底线:基督教崇拜是指向三一神,并以耶稣基督为中心。
在宗教教革之前,教会的“主日崇拜”是以圣餐为中心的。严格来说,他们称这聚会为“感恩祭”。圣餐不单是崇拜的中心;圣餐就是崇拜聚会。
初期教会还未经过中世纪讨论圣餐元素“变质”的学说,他们很直接地相信:耶稣临在于饼跟杯中间。看到的是饼跟杯,看不到的是耶稣的身体和血。
教父安波罗修这样解释:“恩典岂不能达成超出自然的结果吗?正如盘石出水,在自然定律中,石中有水么?所以,我们观察到恩典比自然更有力量⋯⋯基督的话能使无生有,岂不能使原本的对象成为另一件东西吗?”(《论奥秘》,9.51-52)
初期教会就是这样相信耶稣基督就在他们的中间。基督教的崇拜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基督徒围绕着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聚集。
同时,基督教的崇拜是指向三一神的:崇拜礼仪提及三一神,并反映三一神内在和独特的关系。例如,早期教会诗歌《喜乐的光》、《荣耀归于至高神》,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一颂》、《圣哉三一》把三一神的工作具体地记录下来。
但是,三一敬拜不是单单说明或认信神的三个位格,而是让我们进入这三一的关系中,也是神向人类启示的工作。西方教会在很早的时期已经确立祈祷的对象和格式:透过圣灵,在基督里,向父神祷告。神差祂的儿子(约1:14)和祂的灵(林2:12),使我们进入因着基督(约14:6)和圣灵(弗2:18),与父神连合(罗16:27)。
这在我们思考崇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说明了崇拜的行动和聚会的焦点并不完全是人尽力讨好神,而是神邀请我们进入与神的团契,正如圣父、圣子、圣灵那一种完美的团契。
当我们思想崇拜是甚么,并在崇拜中做甚么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不是因着我们敬虔来敬拜神,而是神一直在寻找那些愿意敬拜祂的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