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9-7-28 08:24
哪吒靠什么逆天改命?以前是恨,现在是爱
哪吒靠什么逆天改命?以前是恨,现在是爱
[url]https://mp.weixin.qq.com/s/NWn5HmmepmN4SrXc3LkVpA[/url]
哪吒靠什么逆天改命?以前是恨,现在是爱|| 价值观
原创: 侯虹斌 侯虹斌客厅 昨天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昨天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顿觉惊艳。无论是人物设定、画面质感、剧情逻辑、深层价值观,都可圈可点。
最难得的是,它篡改了传统哪吒故事里被视为最大的亮点的“割肉剔骨”这样的巨大冲突,却重新立起了新的冲突和新的亮点:
我要逆天改命!
1/3
这个故事里的哪吒,不再是那个一看就聪明伶俐、又帅又萌的小男孩,而是一个整天因为睡眠不足的烟熏眼的小屁孩。这种形象的转变,也与人设的重新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
目前来说,大众们对哪吒形象记忆最深的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里面的哪吒,是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可爱男童,后来很多故事都沿用了这个设定。哪吒最后绝望又决绝地抹脖子那一幕,看哭过许多人。
《哪吒脑海》
哪吒与父亲李靖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割肉剔骨”的情节,是从什么时候就有的?这个故事古已有之。早在1592年刊印成书的《西游记》里,就提到了哪吒的故事:
“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
之后的《封神演义》里,哪吒自刎的动机发生了变化。他的父母被龙王敖光抓住,太乙真人教他法子,可救父母。哪吒听从,回到陈塘关,对着敖光怒斥道:
“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四龙王便放了李靖夫妇。哪吒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膊,后自剖其腹。剜肠剔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归泉。
《哪吒传奇》里的传统哪吒形象
1979年上影版的《哪吒闹海》里,结合了两者:哪吒自刎,是因其父母完全不信任他、不理解他,他一腔悲愤和孤苦;但他的魂魄经点化之后,怨气和恨气也消散了,不再记仇。
这大概是大众最熟悉的理解了。
我以前是喜欢这种解读的。这有点像是中国的俄狄浦斯式的故事。哪吒被父权的蛮横和无所不在的压力所压抑、所窒息,但普天之下,只认父权,他无可逃循。而中国的语境中,弑父太艰难,他最后的反抗,只能借着屠戳了自己的肉身,反抗“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之训命,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弑父”的变体。
虽然中国的传统讲究驯服,但是民间始终有着对反叛精神的渴求,所以,哪吒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英雄,一直有着“顶级流量”。
但是,这一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全面反出了这个逻辑,创造出新的价值观。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变身后的哪吒
2/3
新的哪吒,是“魔丸降生”,是一个“恶灵”。虽然,一看他的烟熏眼和丑丑的邪笑,就不像什么好小孩,但他有干过什么真正的坏事吗?没有。无非都是孩子之间的吐口水扔石头之类的恶作剧。更不曾闯下打死龙王太子、把人家扒皮抽筋的弥天大祸。
哪吒本来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一看到有更小的女娃娃愿意跟他起踢毯子,就开心得不得了;但是,社会剥夺了他的天真。村民们都知道他是魔丸降生,都认定他是妖怪,绝不给他任何展示善意的机会,报之以石头、唾沫、污泥,以及各种谩骂、指责、污蔑。
他的“恶”,不过就是当村民们污辱他、冤枉他、唾弃他的一种本能式的还击。
而龙王三太子敖丙,是灵丸降生。可惜,他是龙,天生就是妖族。尽管他当着全村人的面救下了不少人,但当村民们看到他的真面目的时候,就对他喷:“妖怪就是妖怪!”“又想来害人了!”之类的指责。敖丙虽心存善念,但对着这些残忍而下作的流言蛮语,他也动怒了,怒而活埋陈塘关。
“偏见和污名是人心上的一座大山”。魔丸和灵丸在这一点上并无区分。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本无善恶,当有无穷无尽的偏见和污名压迫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只能激发出了他的恶。天生是魔丸的哪吒如是,天生是灵丸的敖丙也如是。他们本是一体两面。
龙王三太子敖丙
哪吒的被排斥,是因为他天生是魔丸,这一点,哪怕他的生身父母是为老百姓斩妖降魔、人人尊重的总兵,也不行。
而敖丙的被排斥,则是因为他天生是龙、是妖族,这一点,哪怕他是灵丸降生,还当着老百姓的面救人,也不行。
社会的舆论,精准地选择了一个人血脉里的最低点,进行打压和污名。无论当事人(或他的父母)如何努力,如何想清洗这种先天的血缘,都不行。就算来日,敖丙的父亲龙王经过长达千年的精心设计,通过偷窃和欺瞒、伪造祸端等计谋,让敖丙成功上天、成了仙族;最好的结局,也无非就是像申公豹那样,虽仙列仙班,仍不得重用。
那么,不管是哪吒还是敖丙,认命是死,不认命也是死。他们就不如不认命。
另一方面,命中注定,哪吒在三岁的时候,就会万雷轰顶; 谁叫他天生是“坏种”呢,就必须得死。这种蛮横而不讲理的“天命”,其实,就是权力。它规定了一个人的活法,不允许你超出它的控制。
然而,当这种天命过于强硬、过于蛮横时,它也将遭遇反弹。不管是注定千秋万载都永镇天牢的龙族,还是三岁必死的哪吒,他们不会永远甘心。
制伏哪吒“魔性”的乾坤圈,让我想起《惊奇队长》当中,为了控制她的能力而在她的脑后植入的元件——都是为了抑制他或她的巨大能量,都是为了禁锢他或她体内不屈服的基因。惊奇队长的师傅勇·罗格甚至“教导”她:战斗的时候不要动用能量。而实际上,惊奇队长的能量爆发,就是在解除了这种压制之后。她像其他的男性英雄一样,完成了这个精神“弑父”的过程,才真正成长,有了无可比拟力量。
《哪吒之魔童降世》宣传语:“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图片来源:影片官方微博
不过,有个细节,也值得玩味:
一度能量冲天爆发的哪吒,为什么会把乾坤圈重新戴回去?为什么要重新压制自己的部分能量?
这就是《哪吒之恶童降生》的新鲜之处了。用什么可以摆脱恶?旧版本中,是恨。而这个版本当中,是爱。
3/3
估计谁都不会喜欢旧版本(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和上影厂《哪吒闹海》)里的父亲李靖。虽然身为总兵,仪表堂堂,说话冠冕堂皇,动不动就“为了陈塘关百姓”。但实际上,他的能力平庸,保护不了百姓,也不爱孩子,只爱自己的面子。李靖就是一个自大、无能、昏庸,听不进任何意见的父权代表。
而哪吒的母亲,也是一个传统母亲形象,善良、懦弱、惟惟诺诺,虽然爱孩子,但家里并没有她说话的地方,她想保护孩子的意愿和祈求,是无关紧要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加上重重误解,让哪吒的恨意无限膨胀,最终爆发和毁灭。
而这个版本当中,哪怕知道哪吒是魔丸降生,非死不可,李靖也竭尽心力保全孩子,从来没有任何犹豫过:
在哪吒被所有人众口一辞地声称看见他绑架小孩时,只有李靖信任哪吒,调查出是海里的妖兽所为,并且想方设法,要在全村人面前洗白哪吒。
在哪吒被村民打击,非常颓废的时候,李靖居然撒谎了,告诉哪吒,他是灵丸转世,让他快乐自在了两年。
在李靖花了一年时间寻找救哪吒的方法,最后,决定用自己来给哪吒“换命”,上仙问,“谁是哪吒?”李靖说,“他是我儿。”轻轻四个字,说来容易,实际重若千钧,因为哪吒天生恶灵,李靖是知道的,他可以甩锅给上天,但他毫不在意。
新版的李靖,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任和爱,与旧版哪吒中的李靖拒不认子相比,对比非常强烈。
哪吒母亲也很有趣,不再是传统的慈母;虽然也“慈”,但展现更多的,是哪吒最好的玩伴,是能上阵杀敌的总兵夫人,能临阵救子救夫的女将军,还要在怀孕时啃着鸡腿、拒不下跪求神;就连哭,她也要哭得上达于天。她是哪吒最温暖的后援。
哪吒后来已能取出乾坤圈,能发挥出最强力量了,但他为什么不?因为他怕失去意识、怕失去控制,他不愿失去人间的爱。
李靖引导哪吒去了解自己,教导他要勇于抗争,要向老天借命。最后,哪吒对抗天命,对抗万雷轰顶,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可以说,也是因为他心无挂碍了。
而且,这个哪吒,不仅有父母,有不惜以命换命的父亲,还有无时无刻不在保护他的师父太乙真人,以及“你是我惟一的朋友”、愿意用生命来陪伴他的好友敖丙,甚至还有一个总是相信他、喜欢他的天真女娃娃。最终,哪吒的力量来源,不再是恨,而是爱。
哪吒挑战的威权,不再是父权,而是来自上天更大的权力和天命。
而李靖和夫人的角色,也是被上天戏弄的:他们也很无辜,莫名其妙,要三年怀孕才生下孩子,生下却是恶灵;而且还要让这个消息全村人尽知;好不容易把他养育大了,教导好了,老天却要杀死这个儿子。是以,李靖和夫人其实也是站在儿子哪吒那边,与上天抗命的。他们是凡人,但他们却用爱,无条件地支持儿子逆天改命。
不仅哪吒和敖丙在恶战之后,焕然新生,其实李靖和夫人,陈塘关的百姓们,看到他们终于可以以命相博,扭转乾坤之后,何尝不是脱胎换骨了呢?
实际上,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人物的性格层次也更丰富了,比如说申公豹和敖丙、龙族等,他们真是怙恶不悛、为害百姓吗?并不。他们曾经勤勤勉勉,为天庭立下汗马功劳,却还是因为出身而被打压、歧视,甚至终身禁锢在地牢里。他们主观上并不想害人,只想要老天给他们公平的待遇。
没有绝对的善恶。
总的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不看就会错过的精彩电影,制作精良,气魄宏大,主题雄壮有力。导演饺子,也展现了他强大的影像驾驭能力。
这不是传统动画电影,而是年轻导演挖掘出文化内核的创新,每一帧的影像表现都能展现出当代动画电影工业发展的新水平,展现思想的深度厚度上,都有现代性,而且叫好又叫座。这个版本的故事,更适合当下,无论人设还是故事,以爱逆天,能给世人以希望。它不仅是拍给孩子看的,也是拍给所有人的。
很有可能,中国电影未来商业化上的突破、艺术上的突破,就是由这些掌握了创新内核的动画电影打开的。
yingyinc 2019-7-28 08:26
[url]https://mp.weixin.qq.com/s/hUn6KtIlzdnxBjqCW-MUeA[/url]
电影《哪吒》观后
原创: 和菜头 槽边往事 昨天
今天下午看过《哪吒---魔童降世》,首先,最重要的信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先出:
推荐指数:★★★★☆
合家欢指数:★★★★★
电影《哪吒》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哪吒,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做了大幅修改。简单说,它讲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哪吒,并不是你熟悉的那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里的哪吒是一个翻天覆地,不管不顾的小英雄,电影里的哪吒却是一个内心孤独、愤愤不平的熊孩子。
整部电影的水准很高,无论是画面、造型、人物还是台词都很精良。我可以这么说,它单独拿出来横向和国产真人电影按照电影的标准进行比较,《哪吒》也能完胜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别的不用说,单凭开场的3分钟,《哪吒》可以毫不费力地抓住观众,迅速让他们进入状态,而绝大多数真人电影到这时候连片头字幕都还没滚完。才华就是才华,技术就是技术,这东西有和没有之间差别巨大到无法让人忽略。尤其是商业片,全都是硬桥硬马,行就站着,不行瞬间打躺,中间没有什么虚的。
因为是重新写个故事,相当于是一次原创,所以剧情有问题是难免的。但导演的手法很好,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很快,铺垫了许多搞笑的小场景。这样一来,观众始终被剧情拉着往前走,不时被调戏一下爆发出阵阵笑声,那些小问题也就忽略掉了。真正到了剧情高潮的时候,原本人物和情节铺垫得不太够,但是导演充分发挥了动画片的优势---以浓烈的中二气息弥补了不足,影院里依然是一片抽泣声,观众的情绪还是成功地被顶到了高点。真人电影就做不到这个程度,只会让观众觉得角色太傻,瞬间出戏。
《哪吒》是一部确凿无疑的商业片,所有的一切都以市场为导向。它不单希望孩子们喜欢看,也希望家长喜欢。为此,它不惜变成一部全然不会得罪人的电影,在一堆各式各样的好人堆里安排了唯一的一个坏人。坏人的动机也非常简单,不过是纯粹的妒忌激发了人性中的恶---没有任何理解上的障碍,不需要家长和小朋友过多解释剧情。小朋友即便有问题要问,马上就会看到一段搞笑内容,于是就忙着傻笑去了。
导演对自己要什么非常清晰,包括人物造型。比如说哪吒全程是一个大头娃娃,如同一个萌版的公仔,丝毫没有飘逸出尘的地方。
导演是在美术造型上做不到么?可以看一下龙太子敖丙的神仙造型,基本上是一名精灵王子:
在看一下哪吒变身之后的造型,这还不是哪吒三头六臂的完全体形态:
为什么?因为萌版的人物造型接受度最高。无论是敖丙,还是哪吒变身,都有明确的审美特点和偏好,只要有偏好就会损失观众。但从数据和历史上来看,大头娃娃永远受到最多人喜爱。想一想腾讯和网易的游戏就知道了,那些长盛不衰,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游戏,其中的人物都是什么形象?也正因为是萌版的哪吒,所以在某些场景里才会特别打动人。比如说下面类似电影《艋胛》里的这一幕:
电影《哪吒》也存在自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剧作上。电影的主题是非常中二的网络小说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在剧情设置上,哪吒其实并不是天命的承受者,他只是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因此,这种和天命的对立在一开始就不成立。而一直到电影超过四分之三的地方,哪吒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所谓“天命”是什么。于是,观众会忍不住去回想,在此之前的四分之三剧情里哪吒针对天命有什么抗争?答案是没有。他对改变自己的处境做了什么没有?答案还是没有。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答案是他坚持不懈地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熊孩子,每一次都是想办法逃出家去闯祸。
正因为如此,哪吒作为人物没有内心的改变,剧情作为压力没有作用于这种改变,所以到了最后的高潮部分,哪吒对天狂呼的时候内里就有些虚弱。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对手敖丙,内心的转变都非常刻意和突兀。如果你去看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应该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个问题。你的情绪始终无法完全和哪吒的命运合二为一,总是有一个疑问在你心头挥之不去:熊孩子挨打难道不应该么?
最后,从改编的角度看,电影《哪吒》的改编对原著而言是一种伤害。民间传说故事里的哪吒,是中国文学里非常独特的一个故事。它本来是一个非常残酷,非常暴烈,非常悲惨的传说,哪吒只是一个小孩子,却不得不面对举世为敌的命运,包括自己的父母。哪吒削肉剔骨还父母,具有异常强烈的反叛、独立精神。在整个东亚的儒家文化圈里,这个故事到今天都让人觉得强烈不安,因为它挑战了儒家社会的基本规则,也因此而深入人心。
放弃掉这个故事核心,意味着哪吒不再是哪吒,失去了他的独特性,也失去了故事摄人的力量。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哪吒这个名字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就像是罗敷这个名字代表了美丽、智慧和忠贞,花木兰这个名字代表了牺牲、勇敢和担当。哪吒成其为哪吒,是有其原因的。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也没有任何要批评导演的意思。因为如果他坚持那个削肉剔骨的哪吒,电影大概率不会上映,上映也大概率不会横扫暑期档---今天的家长很难说会喜欢这种剧情,他们恨不得帮孩子挑选读什么书,玩什么游戏,交什么朋友呢。
我还是热情地建议你去看电影《哪吒》,就当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里的故事。在那个世界里,李靖和太太深爱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哪吒,并没有金吒和木吒的存在。他们愿意为了哪吒付出一切,牺牲一切,就像是我们在自己这个世界里曾经希望的那样,在经历过那么多苦难之后,哪吒终于过上了一次幸福的生活。
所有图片均来自电影《哪吒》官方资料
往期回顾:
讲故事:怎样帮助他人
脑阔痛:飞机上为什么不能用手机
关于“三伏贴”的几点建议
“绿茶婊”社交网络心理分析
蒲松龄·《促织》好在哪里?
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
一个喜剧演员的修养
六一节写给小读者
向朋友推荐美食是一种测试
珠峰大堵车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yingyinc 2019-8-6 20:50
[url]https://mp.weixin.qq.com/s/AzY9YfKBYqUOsKj0tlUIEw[/url]
问题少女李哪吒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今天
前两天,我带娃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是个好片子,其制作之精良,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也超出了前几年的《大圣归来》。
画面非常燃,叙事节奏也很好,语言设计也很精心。
作为一个商业动漫,我在豆瓣上给它打4分。
不打5分,不是怕它骄傲,而是因为它的故事没讲清楚。
片子看完了,我也没搞明白哪吒是个什么样的人。
01
《魔童降世》和《封神演义》里的故事完全不一样。
如果单从故事本身的震撼力来说,《封神演义》要高出《魔童降世》至少一个数量级。
《封神演义》没有《魔童降世》里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矫饰,也没有多少三观上的顾忌。它是一个赤裸裸的张扬和反抗的故事。
先说张扬。
《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对于陈塘关人民的死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他脑子里也没有什么善恶观念,什么替天行道,什么斩妖除魔,他也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就是想要张扬自己的生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比如他一箭射死了石矶娘娘的徒弟。这是误伤,也不能全怪哪吒。可是等他爹李靖带他去赔罪,哪吒是怎么干的呢?他见了石矶娘娘的彩云童儿。人家也没招他惹他,哪吒却忽然觉得“打人不过先下手”,上去就是一乾坤圈,打得彩云童儿“在地下挣命”。
这就是蛮不讲理啊。
对打死一两个陌生人,哪吒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至于反抗,那就是对他的父亲。
《封神演义》里的李靖是个完全不中用的父亲,管教孩子没能力,碰到事情没担当,而且书里说的很清楚,李靖“有恨儿子之意”。父子关系很紧张。
等到龙王杀上门来的时候,哪吒忽然爆发,说“一人做事一人当!” 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给父母,就这么自杀了。
这个举动并不是救父母,而是一种很张扬的反抗,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潜在心理:
“你们不是天天说我生了你如何如何,我给你生命如何,早知如此我不如不生你blahblah,那好吧,我把骨肉都还给你,从此我们两不相欠!”
两不相欠之后,他就真的和父亲反目成仇,见面之后,“拔枪就刺”!
这个故事没有多少道德上的婆婆妈妈,有一种血淋淋的残酷。
其实,你看古代小说,就会发现,古代人其实心肠远比现在人为硬。他们想讲大道理的时候,可以说出一套套的大道理,但是真要讲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没有现代人处处小心的道德感。
水浒传里的李逵活活劈死小衙内,不妨碍他是好汉。哪吒滥伤无辜,不妨碍他是个英雄。
这是古人和现代人的不同之处。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故事反而有一种残酷的真实感。
就像《封神演义》里的哪吒,他没有那么多零零碎碎的道德感,没有三观上的正与不正,没有善与恶之间的抉择。他就是青春期心理的肆意投射。
心里的冲动,心里的愤怒,心里的狂躁,都通过这个形象释放出去。
这个哪吒,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他是很清晰的。
02
《魔童降世》里的哪吒,我就搞不清楚了。
编剧似乎想要展示哪吒的心理发展路线,但这个路线有点混乱,使得哪吒的形象显得暧昧复杂。
这个哪吒身上有一种先天的恶(魔丸)。如果这种恶不被压制的话,他会杀父杀母,变成一个嗜血狂魔,所以必须用乾坤圈把他给束缚住。但是束缚太厉害的话,他来自于本能的力量又会会被削弱,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制衡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说孩子都是小天使,那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有些孩子先天就是比别的孩子要恶一些。他们更缺少移情能力,更喜欢使用暴力。这种孩子比例不是很高,但确实存在。
这样的孩子需要压制,但是过度的压制确实又会泯灭他们的生命力,这里需要一个平衡。
我觉得这个剧情设计是很好的出发点,从这里可以延伸出很多有张力的故事。可是编剧没有这么干,把它轻轻放过了。所以整个看下来,你没感觉到哪吒身上有什么恶。他成了一个披着狼皮的羊。
魔丸附体,结果附体出一个好人,那这个魔丸有个屁用啊。
但是哪吒真是好人么?
可能也未必。
他其实没有很执著的善恶观念。比如陈塘关的人是死是活,他并不是很关心。他更关心的是陈塘关的人是不是理解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其实是个抓妖怪的大好人。
这个片子里反复地强调“偏见”,整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反偏见。其实换成《封神演义》里的哪吒,这一切根本就不叫个事儿。那个哪吒内心极其强大,极其自我,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而《魔童降世》里的哪吒,却极度渴望别人的认同。
他周围的环境都说“斩妖除魔”是伟大的,所以他就想当个斩妖除魔的大英雄,让大家都敬仰自己。
如果他周围的环境都说当个妖怪、兴风作浪是伟大的,那他可能就去兴风作浪了。
这个故事讲的并不是一个努力向善的故事,而是一个努力融入某个集体的故事。
这样讲故事其实也没问题。
这个世界上,本来绝大多数人都是哪吒这个样子。他们向善,本来向的就是“大家认为我很善”。至于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们并没有特别执着的观念,而是是受环境和集体的影响。
这是人间的常态。
但是这样讲虽然很诚实,但是毕竟摆不上台面,所以《魔童降世》把善恶抉择与打破偏见、父爱亲情混在一起讲,故事就有点乱了。
就像哪吒的心路历程,实在很难复原。尤其在最后那段,他知道自己是魔丸了,一怒之下走了,然后知道父亲的牺牲,然后又回来救他们。
但是哪吒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想对抗什么天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略显中二的话,对哪吒到底意味着什么?
除了显得酷燃以外,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他是说自己虽然是魔丸降世,照样可以不被雷劈呢?
还是说自己虽然是魔丸降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呢?
如果是前者,他不该束手待毙地等着雷劈,反而是敖丙反抗了。
如果是后者,整个片子里哪吒又从来没有思考过何为善,又何为恶。他没有选择过,是乾坤圈替他做了选择。
既然编剧设定了灵珠和魔丸的背景,那这个故事的核心不该是打破偏见,而应该是自由意志对善恶的抉择。
那才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讲述。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片子情节是流畅的,但是主题和情感是混乱的。
04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来我忘了一个人物,那就是敖丙。
敖丙这个人物就不用仔细分析了,这就是个倒霉蛋。
如果用现实生活去套的话,敖丙的故事大约就是这样的:
敖丙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区。这个村子所有人都姓龙,所以被称为龙家村。他家只有三间东倒西歪的破草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龙敖丙的爸爸读过几年书,给房子起名叫“东海逍遥居”,就是就是个破草房。
敖丙成绩很好,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是没有路费和学费。全村人把他当成唯一的希望,你凑一百,我也五十,凑了一笔钱,供他上学。父亲和村长站在村口对敖丙嘱咐说: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考上个公务员!全村就指望你了!
凤凰男龙敖丙带着全村的希望上路了。
这时,他碰到了问题少女李哪吒。哪吒一嘴烂牙,画着烟熏妆,又抽烟,又喝酒,又飙车,又打架。
但她是个好女孩。
在夕阳下,龙敖丙和哪吒踢起了毽子。每踢一下,敖丙的心就颤抖一下。
李哪吒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丙丙,来吧!
敖丙一到party,就看见哪吒磕了药,抡着膀子,追着爹妈大打出手。
敖丙用了全身的力气才抱住了哪吒。可是李哪吒的爸爸不乐意了,说:你凭啥抱着我闺女?你有房有车么?
敖丙说:我有一颗灵珠般善良的心!
李靖说:你有一颗灵珠般的心,可是我闺女有限量版风火轮皮鞋,超级无敌带钻乾坤圈,人肉带回的巴黎老佛爷出品混天绫!而且我闺女虽然抽烟喝酒吸毒赌博混太妹,但她是个好女孩。
这个时候,外面警察的喇叭响了:李哪吒,李哪吒,你已经被包围了!你的同伙已经把你供出来了!放下幻想,立即投降,争取宽大处理!
敖丙骑上摩托车,带着哪吒,冲出警察的包围。
李哪吒坐在后座上,说:想抓我?没门!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夜色中,摩托车绝尘而去。
敖丙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当不上公务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