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8-6-2 16:05
认识神不需要知识和思考吗?
认识神不需要知识和思考吗?
[url]https://mp.weixin.qq.com/s/GZQiYVTrqVZSkDqMVUXYEQ[/url]
认识神不需要知识和思考吗?
Tracy 橡树文字工作室 今天
橡树出版之【橡果来鸿】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现实中,一些教会存在一种可怕的倾向,就是反智主义,牧者与同工为了维持在教会中的权威,不自觉地为了反智而反智。当然,还有一些教会存在另一种可怕的倾向,就是过智主义,推崇高知人士甚于推崇神。但愿今天Tracy的这篇读书笔记能起到警醒的意义。
认识神不需要知识和思考吗?
——约翰·派博《思想的境界》读书笔记
笔者今年30岁,以决志信主的时间为起点计算,我已经信主11年了。
在这11年里,我走过的地方很像经历一次从城市化到去城市化的体验:从乡土气息浓厚的东北老家到上海求学,后来又承蒙神各种“因缘际会“的安排到美国费城读书;然后剧情翻转,从费城这样的现代城市搬到兰卡斯特(Lancaster)——不用电不用汽车、返璞归真的Amish村落,后来又更走向更加内陆田园的康宁(Corning); 然后又回到上海,现在坐标南京。作为一个high mobility,向所谓”全球公民“靠拢的人,这中间除了像吉普赛人一样充满流浪气质的体验外,除了因为搬家太多不得不拥抱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外,我的另一个收获/挑战就是适应不同的教会。
其中的一个挑战是在“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和”你要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得自由“这两者之间的挣扎。作为一个勉强可以称为知识分子的基督徒,一直以来,我在情感上都倾向学院派的教会——最好是每次听完主日话语全身都有电流穿过、归纳法查经、查经前带领的人都有长长的预查和思考;教会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借出和流入都很大。
然而,我走过的很多教会并不是这样的理想型。人的喜好常常会成为人的软弱。4月下旬,我到北京拜访一些“失散多年“的弟兄姐妹,针对我的问题,Holly姐妹送了我约翰·派博牧师的《思想的境界》这本书。
思想的境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获得本书。
反智主义的生长土壤
《思想的境界》这本书聚焦在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和过智主义(over-intellectualism)这两种在教会中对待知识的极端态度。很大程度上,教会中的反智主义是针对世俗学界对知识崇拜的一种应激反应。
派博牧师提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本能地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优越,坐在办公室格子间的白领比风餐露宿的农民工更有尊严。甚至音乐家比演奏家高人一等,艺术史学者比画家更有话语权,经济学家比商科老师更有社会地位。这样的社会气候导致了我们先天更强调脑子的作用,在教会中,这样的过智主义容易滋生出现代版法利赛人的症状——博学有口才,但是缺少恩典、也缺少与恩典相称的行为。
另一方面,为了打倒这个顽固的知识偶像,知识常被当作众矢之的,被摆放在其他灵魂营养品的对立面。“知识与情感是一种对立,因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与热烈的情感不一致。知识与品格也是一种对立,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知识仅仅代表聪明,而聪明很容易转变成狡猾和毒辣。知识与实践是对立的,而纯粹的理论型头脑是不被尊重的。“
下面,让我们看下反智主义针对过智主义在教会言论中常见的表达:
1. “传道人神学院毕业后的心像神学院的墙那样硬。”
2. “跪下祷告10分钟,会比你花10小时读书获得对上帝更真实、更深刻、更有操作性的知识。“
3. “知识分子的理性主义妨碍了他们亲身体验上帝的恩典,他们的批判式思维让他们难以顺服。“
4. “逻辑可以察觉到错误,但不能让人看到基督荣耀的一瞥。它可以反对谬误,但不能让心灵屈服于对圣经的爱。“
5. “他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6. “我们的头脑看不到高举基督的真理,因此推理和思考,在归信基督这件事上是无用的。”
7. “福音既可以被知识分子接受,也能被文盲理解,奇妙之处在于圣灵超自然的工作,即使人不了解历史,也能通过福音内在的证据,看见福音中基督的荣耀。知识不是唯一通道,不用过于强调。”
派博牧师承认对知识型努力的负面态度背后,有很真诚、合理的担忧,但是他认为贫瘠的知性主义的补救方法,不是矫枉过正地跳到另一个极端,不是一味否定知识的反智主义,而是对思考的规训,是谦卑的、信实的、带着祷告、依靠圣灵,严谨地思考。
思考是认识上帝的一种方式
首先,派博牧师指出,反智主义违背了十诫中的第一个诫命——尽意爱上帝,这个诫命的意思是用你全部头脑来珍藏上帝。
他在书中说,爱上帝并不只是一个决定,你不可能决定去爱上古典音乐,这音乐必须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才能让你爱上它。你里面必须发生一种改变。那个改变才可能唤醒你里面的一种强烈感觉;让你感受到它的吸引人之处。这和爱上帝一样。
耶稣说要“用全意“爱上帝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头脑是人思考耶稣的官能所在。如果我们不用头脑来认识、思考上帝的最完全的启示的话,我们就不会认识上帝。我们若不认识上帝的话,就不可能爱他。如果我们完全不认识上帝,我们头脑中就没有任何事物能苏醒这爱。
派博牧师说,思考在认识上帝、爱上帝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要成熟地认识上帝,需要的是成熟的思考。上帝可以用神迹奇事的方式启示他自己,可以用自然的壮观、用人际关系中的爱、用苦难启示他自己。上帝在每一个人生命中有特别的启示,但是上帝还有另一个一视同仁的启示,就是透过《圣经》将自己的心意显明给历世历代的众圣徒。
”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一种神秘经验,或一种创造性的重建过程,目的是为了让我的思想(我的意图)从我的头脑中,进入你的头脑中。“从读者的角度看,圣经的终极作者是上帝,我们阅读《圣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上帝)的意图,让作者(上帝)的思想进入到我们的头脑。
知识不是情感和恩典的对立面
其次,派博牧师指出,个人体验/祷告和阅读、思考是互补关系,而不是互斥关系,是“既要…又要…”, 而不是“要么…要么…”的关系。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提后2:7)
以这句经文为例,互斥关系的解读会有两个极端:
强调理性和思考起到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在用头脑看见和接纳真理时,常常把上帝的超自然作为缩小了。
强调如果没有上帝光照人的工作,理性是无用的。
派博牧师认定,基督徒要同时接纳人的思考和神圣的光照。这句经文中的“因为“是一个关键连接词。这个词”因为“的的意思是,上帝愿意给我们聪明,是我们思考的基础,而不是要代替我们思考。保罗不是说”上帝给你聪明,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思考我说的话。“他也并没有说,”要努力思想我说的话,因为这全靠你自己,而上帝是不会光照你的头脑的。“ 他强调把上帝的恩赐作为我们努力的基础。他让上帝给予亮光,作为我们追求光明的基础。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没有祷告、信靠上帝赐予聪明的人,即使他思考,还会得着聪明。也没有理由相信,一个只等待上帝赐予聪明,却不思考他话语的人,会得着聪明。所以是两者都有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书的结尾,派博牧师说到,真认识和真思考不会带出骄傲,而是对神的爱和对人的爱。忽略知识和因自夸而有知识一样,都很危险。如果我们忽略严肃的思考,转离知识,我们同样不能免于骄傲。“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4:6),“我的百姓,因无知就被掳去”(赛5:13)所有学问都是为了爱上帝和爱人,当我们更完全地看到上帝的荣耀时,我们就更完全地爱他。
勤奋、扎实的脑力劳动,是一种荣耀上帝的方式。
书中金句摘录
1. 知识会倾向于催生出骄傲,因为这是获得的结果,而不是付出。知识是人拥有的一种物品,是我们可以获得的。所以我们倾向于以它夸口。爱心,恰恰相反,却是一个付出的动作,而不是获得。爱心是外向性的,是要分享的。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这是需要思考力的。它建造别人的信心,而不是建造付出爱心者的自我。
2. 延迟满足的益处(deferred gratification)。要练出某种技巧,所有训练都是痛苦的,而当技巧变成第二本能时,会带来更大喜悦。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忍受训练过程中的这些痛苦和灰心,他就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成就和喜悦中。比如学习开车是很紧张的,要同时记得很多事,尤其是开手动挡的车,要两边看,脚松开离合器,踩刹车,挂档、离合,打转向灯,打方向盘,踩油门,感觉不确定而且吓人,但是,如果你就此放弃,你就失去了爱开到哪就开到哪、边开边聊天的喜悦。而只有驾驶成为你的第二本性时,你才会获得这些快乐的感受。
3.弹钢琴、踢球、学外语、阅读好书都是如此,苦练的另一面是喜悦。这是所有成长经历的基本规律。成熟的一部分,就是延迟满足的原则。如果你不能接受学习中的痛苦,而必须得到立刻的满足,你就失去了人生中最大的奖励。读《圣经》是同样的道理。更大的丰富,等着那些愿意努力去理解它真正意思的人去开采。圣经中有千万种联系,意思和暗示,并不是初读就可以从中读出来的。我需要放慢速度,开始问一些问题,包括这些词和关联性是怎样的。也就是说,思考必须变成有意图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