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金钱世界》的背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物种

yingyinc 2018-3-4 19:06

《金钱世界》的背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物种

《金钱世界》的背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物种
[url]http://mp.weixin.qq.com/s/sD4VRAN7CCvOcUL2LfuYCw[/url]

顺手牵猴:《金钱世界》的背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物种

原创 2018-03-04 顺手牵猴 大家



前几天,有朋友在微信里晒罗马雪景,看得本猴抓耳挠腮,翻筋斗,竖蜻蜓,陋态百出,后悔没能及时安排一次说走就走的出行。当天遇见一个罗马大学出身的老友,这哥们而几十年的职业也是和意大利打交道。他说自己也只在那里见过一场小雪。可见难得。

好在当天就有了一点补偿,在电影《金钱世界》里看见大雪中的罗马。雷德利·斯哥特,也就是该片导演,早年出身广告圈,知道片子里植入些什么佐料,更能搏人眼球。卡拉卡拉浴场废墟,宏大,旷寂,美国石油巨头保罗·盖蒂对和他同名的孙子,大发思古之幽情。这位亿万富豪热衷和古代罗马有关的一切,是个帝国控。他还靠听灵格风唱片,自学过拉丁语。他更以收藏古代艺术品闻名于世,其中罗马是大头,兼及希腊、塞浦路斯以及伊特鲁斯卡。见到心仪的东西,必得之而后快,不计成本,不择手段。在他的藏品目录中,很多来源富有争议。

从趣味上说,盖蒂遵循西方艺术史奠基人温克尔曼的遗训,把梵蒂冈那尊美景宫阿波罗,视为古典美的典范。这样口味的人,通常属于热爱权力的类型,控制欲强。对他们而言,美,只能是古典的。它代表了秩序。他对二十世纪艺术圈发生的一切,充满了鄙视和不解。知识份子们提起他,也是暗含讥讽的调调。做为土豪中的土豪,他无需追随东岸潮流,附庸风雅。他任性得起。

《金钱世界》接近尾声,垂暮的大亨向自己的话事人弗莱彻·钱斯,展示一个建筑模型。这个追摹古罗马风格的建筑群,也就是位于南加州的马里布海滩附近的盖蒂别墅,当时刚刚建成开馆(盖蒂本人从没去过自己的博物馆)。像所有的仿古结构一样,它给人的感觉比较Kitsch——岁月还没来得及美化这里的一切——大亨当年的古物收藏就在这里展示。和很多人一样,他特别看重一件东西的原主。收藏意味着拥有一段历史。文物的价值往往不限于其本身,过往物主的名录,也有巨大的附加值。

这里的藏品中有一尊大力神像,肩扛木棍,手拎狮皮。这件罗马人模仿希腊风格的雕像,十八世纪在罗马郊外的哈德良别墅遗址出土,随即又被英国的兰斯当侯爵夫人买下,转手美国是后来的事。鉴于雕像最初的主人是罗马史上,一位文治武功均有建树的皇帝,后来又被英国贵族收藏,这份履历绝对高大上,对于新富起来的买家,绝对是门楣增辉的事,比千八百万的增值,可是重要多了。

大力神像

大力神像

这个大收藏家在洛杉矶长大,二十多岁就打出自己的油田,属于早发财,早退休的典型。可退了休又能干什么?豪车到海滩,但凡是能用钱买到的乐儿,他全都试过,也全都是没过几天就烦了,于是返回工作岗位,继续赚更多的钱。富可敌国的财力,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包括他家长孙的绑架案在内。电影里的保罗·盖蒂第三,长发,还有大宽领、喇叭裤,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样式。此人少年天性不大安分,在罗马读国际学校时,因为行为不端被开除,然后成了嬉皮,还不时参加左翼示威游行之类的政治活动。

《金钱世界》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约翰·皮尔森的纪实文学Painfully Rich改编。如不介意,这里暂且译作“钱多得蛋疼”。原书覆盖范围大得多,电影只截取了绑票事件,这个最容易上镜的部分。一般来说,这类书要想卖得好,一要故事流畅,二要“有料”,也就是抖落八卦。关于保罗·盖蒂,我们很多人熟知他的那两桩轶事,就是因为这本书。一是在家里装投币电话,以防来客蹭国际长途;再就是孙子被绑匪扣做肉票,甚至寄来一只割下耳朵,他还在为赎金讨价还价,以及避税问题。所以这些再次说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金钱世界》剧照

《金钱世界》剧照

大人物行事,不可以常情常理看待。权力、资本对人有异化作用,他们不是做为自然人,而是做为某些外部存在的人格化身接人待物。对于盖蒂这样的人物,假如平日勾肩搭背的某个明星在华尔街做内线交易东窗事发,他肯定也会宣称跟她不熟,也就一起吃过几次饭。人之常情并非谁都有机会享受,怜悯之心的适用范围,也比我们通常以为的更加宽泛。比如片中那个外号“五十”(Cinquanta)的绑匪,就本能地具备这种朴素品质。如前所说,电影只选用了皮尔森原书中,最富有B-级片成分的部分——钱与罪。然而在这二者之间,原本那种哲学上的因果关系被混沌化了。

《金钱世界》上演之前,就已经是媒体的话题。原本出演老盖蒂的大明星凯文·斯佩西,因为性丑闻缠身,被导演做了过滤处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已经完成拍摄的镜头,只要还有他的影子,就要剪掉重新拍摄。很多人认为他的表演配得上一座小金人,索尼公司放出的预告片也支持这种看法。可导演雷德利爵士只能割爱止损。除了伦理上的避嫌,这也是生意上的需要,即便预算紧,时间急。事后来看,这部经过大换血的影片至少盈利。

临危受命补缺的是克里斯托弗·普鲁默。他原本就在该角色的候选名单当中,只是后来,导演还是选了风头正劲的斯佩西。老明星年轻时颜值颇高,《音乐之声》里的封·特拉普上校,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文革后期的内部片《罗马之战》也有他出演。当他在新片中面对古代帝国的遗迹,不知是否想起自己也曾当过皇帝,至少是在胶片上。于是,新片的盖蒂更多流露出世故犬儒,而不是下木总统那种贪恶气质。由于常居英国,他的言谈举止不经意的变化,应该也是普鲁默把握得更为娴熟。他的表演已经得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特拉普上校

克里斯托弗·普鲁默扮演的特拉普上校

有趣的是,电影中这对试演祖孙二人的演员,恰好都姓普鲁默。当然他们没有亲戚关系。扮演保罗·盖蒂第三的演员,长相与本人遗照确有几分相似。这个盖蒂家的长孙几年前去世时,《纽约时报》在讣告中透露,当年他被绑匪释放后,曾致电祖父支付赎金,但老家伙根本不接电话。参与策划实施绑架的农民和黑手党大多落网,除两人之外,其他人都因证据不足被开释。当年的意大利南方好像有些无法无天。影片也对警方和宪兵的粗放作风着墨不少。

被解救的保罗·盖蒂第三

被解救的保罗·盖蒂第三

绑架事件三年之后,老盖蒂在英国去世。两个事件之间,并没有电影里暗示的因果关系。很大程度上,他更像一个十九世纪大亨的做派,就像他的艺术趣味。然而时代大变,他的后代没有一个能像摩根、洛克菲勒们那样,延续老辈人的商业帝国。那个被绑架的孙子后来通过手术,修复被割掉的耳朵,在文艺圈醉生梦死,交过一批安迪·沃霍尔那样的艺术家朋友,还在一些电影里演过配角,包括维姆·文德斯获得过金狮奖的《事物的状况》,直到酒精和毒品毁掉他的健康,五十多岁就死了。

他的生活方式如何养成,吃瓜群众大可随便瞎猜——富家多出不肖子?自由派文化熏染?自幼父母离异造成的伤痛?——只是自己别入戏太深。说起最后这个疑问,肯定绕不开他那个同样波希米亚的父亲,小约翰·保罗·盖蒂。此人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不算夸张)。也许是因为打过仗,经过商,他的毅力不是那个儿子能比。他中年之后戒毒成功,在社会慈善、古籍收藏以及艺术、体育赞助方面都取得过可观的成就。爱丁堡的苏格兰国立美术馆那一组极有观众缘的卡诺瓦石雕名作《美惠三女神》就来自他的捐赠。

曾遭绑架的保罗·盖蒂第三后来投资移民,成了爱尔兰公民。他父亲同样放弃美国国籍,成为英国女王的臣民。这一家人在文化上亲英的不少,从老爷子开始。除了那些希腊、罗马文物,他在英国常住的那座都铎宫殿,代表了他趣味的另外一个侧面。不过他一生的大部分艺术收藏,最后还是去了洛杉矶。在那里,他的两座博物馆——盖蒂别墅和盖蒂中心——加上随处可见的盖蒂加油站,都有极强的存在感。

《金钱世界》一片的真正主角,并不是这些家族中的男性继承人,而是老家长的前儿媳,被劫持的小保罗的母亲。她是整个事件发展的推动者,与绑匪的接触谈判基本是她完成的。由此引出该片的另一个槽点——这个角色的扮演者米琪尔·威廉斯所得六十余万片酬,仅仅是她的男性搭档,出演前中情局特工的马克·瓦尔伯格的大约八分之一。这是典型的同工不同酬(有人统计后发现,二人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据媒体披露,下木总统被炒之后的重拍部分,瓦尔伯格的追加报酬超过百万,而威廉斯则只有几百块钱。



瓦尔伯格做事还算体面。他把多赚的加班费,捐献给威廉斯参与发起的反性骚扰基金会。这个歌坛及银幕的两栖明星(《泰迪熊》),也曾是个前科丰富的人物,从种族歧视到杀人未遂,犯过不少事。现在看来,人是可以学好的。

yingyinc 2018-3-5 19:14

别说你不在乎钱,大家都抠门,程度不同而已
[url]http://dajia.qq.com/original/24persecond/lm180302.html[/url]
老猫

别说你不在乎钱,大家都抠门,程度不同而已

2018-03-02我要分享 7
导读
金钱这个东西确实有意思。它本是体现物品价值的符号,是个替代品,但却非常容易地变成生活里的一切。
批评富人是个时髦,好莱坞也不免俗。正在上映的新片《金钱世界》就刻画了个老盖蒂,孙子被绑架,他一毛不拔。直到孙子丢了耳朵,老盖蒂掏赎金还算计避税。对于这位美国石油大亨的主流评价,早在四十年前基本就定型了:吝啬鬼,抠门,没亲情,冷漠的家伙。
不了解情况的人,当然会觉得吝啬是老盖蒂的天性。其实看一看这位老盖蒂的成长经历,就该知道他变为吝啬鬼的心路历程。他爸爸,也就是老老盖蒂,就是个有钱的抠门大仙儿。比如儿子创业的时候,只有500美元,老老盖蒂每个月支援他100美元,条件是占儿子公司70%的股份。
估计这样的经历,让老盖蒂刻骨铭心。所以对儿子,对孙子,更加变本加厉。更何况,这儿子和孙子看上去不成器,自己的精明和好运气没继承多少,但浪荡起来却一点不差。就这种二代、三代,当然会让老盖蒂抠上加抠。
不过,要就此说抠门吝啬属于遗传,也不是那么准确。老盖蒂去世多年之后,他的部分产业阴差阳错落到了他一直瞧不上的儿子小保罗·盖蒂手里。当儿子的很快摇身一变,在英国成了慷慨的绅士,到处给艺术机构捐款,帮他们抗衡收购艺术品的盖蒂博物馆,有人推测,这是他对家族的报复。
《金钱世界》剧照
《金钱世界》剧照
剧透差不多了,吝啬和抠门这种心态还是值得探讨下去的。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吝啬鬼,姑娘谈恋爱的时候,还很在意男方是不是在吃饭时痛快结账,并就此判断是否交往下去。但结了婚就不一样了,男人要继续在外面给女人结账,会招致抱怨乃至反目。别人的慷慨应该只是对自己的。
词条解释里,把吝啬列为消极的心态。我倒觉得,这是一种客观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吝啬与收入显然是有关系的,年轻人和穷人没有钱,每花一块钱都会算计一下,这很好理解,豪爽一下就没饭吃了。许多老年人也是如此,斤斤计较,是因为他们获取金钱的能力降低了,盘子小了,自然要省着过日子,什么都舍不得扔。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完全值得吝啬,但有些东西可以挥霍,比如时间,以及自己的体力。
但是许多有钱人,尤其是看上去豪爽一下九牛一毛那种,会表现得比别人更吝啬。这与对钱的理解有关。像老盖蒂这种人,恐怕会把钱看成两种,一种是需要为生活花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生理需求,比如在加州盖古罗马别墅,比如豪掷千金买艺术品,为自己花钱他不抠门。另外一种,钱是工具,是用来生钱的,比如他投资股票,投资石油,请地质学家去中东看地打油、造油轮船队,等等。这些钱是用来为自己增加财富的,使用的时候需要精明,但出手却含糊不得,而且需要果断。
盖蒂中心
盖蒂中心
可有一些钱不属于以上范畴,完全在计划之外,这个时候,就会不舍。孙子的赎金就算此类。老盖蒂还干出过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抠门事,比如在家里搞投币电话亭,不给众多女友们分手费,甚至他葬礼上的牧师都没拿到钱,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这些费用都在他的支出范围之外,他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并且也不打算支出。
富人们犯抠门,可能还与自己的控制欲有关。人都喜欢控制自己的钱,有钱了控制欲尤盛。老盖蒂在家里搞投币电话亭,花的钱恐怕比收的电话费还要多,但这笔花销是可控的,这就让他有了满足感。
说句题外话,人有钱了,控制欲不仅体现在钱上,还喜欢控制别人的时间,甚至价值观,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电影里,老盖蒂觉得自己是古罗马君主转世,所以要盖古罗马风格的大别墅,就是想把转世的说法坐实,给周边的人洗脑。这种事情中外都一样。记得前几年,有一位做出版的编辑,把一位人尽皆知的富豪的零散发言、报道拼凑成了一本传记,居然获得了富豪的认可,大卖特卖;我当报纸编辑时,也有富豪不惜以广告价格购买版面,连载自己的传记。这都是富豪们控制欲的表现。他们需要更多人认同他们,并且听从他们的教诲,顺带为自己做广告。人有了钱,会对控制、权力之类的东西产生向往。这是本性。
盖蒂别墅
盖蒂别墅
金钱这个东西确实有意思。它本是体现物品价值的符号,是个替代品,但却非常容易地变成生活里的一切: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并且左右着人的情绪、情感、欲望、关系……并且,除了钱能生钱以外,钱还能更容易地带来额外的东西:尊敬、便利、感情。应该说,它是个纽带。吝啬是人际纽带特色的一种,而且是最常见的一种。
几十年前,曾经有一个儿歌表达过人们对钱的感情:“最大的人民币是十块的(那时候还没大钞),最小的人民币是一分的,无论最大还是最小的,都是人们最热爱的。”
有这些引发热情的功能在,难怪会有人吝啬。
《金钱世界》一出,老盖蒂恐怕要成为吝啬殿堂里新的代表人物了。不过,和中国的吝啬鬼比起来,老盖蒂实在算不了什么。东晋有个叫周札的将军,和人打仗舍不得用新兵器,给士兵发了旧刀枪,最后被城破兵败,自己也搭了命。这就不是孙子一只耳朵的事了,而是宗族子侄尽皆被杀。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可见吝啬蔓延之广,早就跨越制度文化的差异,成为人类通病了。只是大多数人还没能力像富人一样,当上老盖蒂那样的典型。
《金钱世界》剧照
《金钱世界》剧照
这也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嘲讽吝啬,但舍不得吃喝玩,把钱都去理财、买房、买股票,讴歌慷慨,很难把财富给予他人,就算给了,也要求一些回报,包括但不限于开拓人脉、满足心理需求、求内心的安宁、来世的幸福,甚至避税,并非完全无私。如果真要分类,大公无私的人确实有,但真的是一小部分。老盖蒂这样的,还算良善,至少不掩饰自己的吝啬,抠门都在明面儿上,最多也就是找找借口。还有一群比较阴险,以慷慨之名,行吝啬之事。比如打着分享的旗号到处抄袭的,大大小小的不少,慷的都是别人之慨,自己扎到的蛤蟆融来的钱,从来不分享。终极抠门,则是自己大手大脚挥金如土,对他人则精明至极,算计到人家兜里的每个大子儿——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有些条件,比如权力。
盖蒂别墅(盖蒂博物馆)和后来建成的盖蒂艺术中心,现在已经成了洛杉矶一带的著名景点了,去参观的人,都在赞叹设计的精美、装饰的豪华、藏品的丰富,很少有人提及老盖蒂的吝啬往事。倒是网上有不少文章,在感慨盖蒂家族的各种不幸,盖蒂后人无论结局好与不好,都用横死、警示、不幸、诅咒这类的词儿,被描述得相当凄凉,似乎一切都是对老盖蒂吝啬的报应。两相对比,说的好像不是一家的事情。其实抠门一辈子,老盖蒂还是干了件别人无法企及的慷慨之事,就是让博物馆免费开放,并且把三分之二的财产捐给了博物馆。这才让博物馆有了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攒下的身家最终回报公众,境界不低,也算是吝啬鬼为社会做了贡献,盖棺定论之时,有一个明亮的正能量的结尾。
【责任编辑:陈编辑】

yingyinc 2018-3-6 21:24

[url]http://mp.weixin.qq.com/s/nFbygERHiVybOYQPbknsSg[/url]

你永远也不知道,一个世界首富会有多吝啬||观影

原创 2018-03-06 侯虹斌 侯虹斌
前几天热闹一时的小二姐,说她是转世的三毛,张杨是转世的荷西;那天,我正好在电影院里看《金钱世界》,前世界首富保罗·盖蒂认真地对他的孙子说,他的前世是哈德良皇帝。我差点一口可乐笑喷出来了。

是这样的:这位金钱世界里的“皇帝”,假想自己是两千年前的哈德良皇帝,他与他的皇后与姬妾们,在庞贝古城里缠绵。他曾想购买这座古城,但是,罗马政府不卖给他,他很不高兴地说,他们知道是我想买,他们“眼里就只有钱”。

后来,保罗·盖蒂自己在美国买地,按他理想中的庞贝城,盖了自己的城堡,珍藏了他的艺术收藏。他去世的若干年后,这个盖蒂博物馆,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私人博物馆。


现实中的保罗·盖蒂与他的保罗·盖蒂博物馆


1/2
保罗·盖蒂要把自己比附为哈德良皇帝,我遥遥猜想了一下。哈德良,是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五贤帝之一,其“雄才大略”,有点像中国的汉武帝,也只比汉武帝晚三百年左右。

哈德良大理石胸像,存于Palazzo dei Conservatori,Capitoline博物馆(Wikipedia)

哈德良在位期间,停止东方战争,与帕提亚国王缔结和约,改革官僚制度和法律。又在不列颠岛北部建造了横贯东西“哈德良长城”,以御防“蛮族”入侵。

更关键的是,他的个人爱好也很丰富,博学多才。


哈德良长城 Hadrian's Wall(Wikipedia)

当然,这位曾经当了二十年世界首富的保罗·盖蒂,对哈德良皇帝的认同感,可能最显著的,还是哈德良曾在罗马大兴土木,重建了奥古斯都时期兴建的万神殿,并修建了维纳斯女神庙,有非常高雅的艺术品味,非常热爱古希腊文化。

保罗·盖蒂,大概就是这么评价自己的。上个世纪60年代,他靠着高超的商战谋略,建立起庞大的石油帝国。同时,又用他拥有的33亿美元财富中的三分之二,购买艺术品,并为此建立起盖蒂博物馆;但却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多少遗产。

关于保罗·盖蒂的故事很多。不过,曾在金球奖上获得三项要提名、大出风头的《金钱世界》,并没有着眼在他的浩瀚的人生里,只讲了他的孙子保罗·盖蒂三世被绑架的故事。

对,就是那个聆听着他与哈德良皇帝之前神秘的前世今生的孙子。


现实中的保罗·盖蒂三世与《金钱世界》中保罗·盖蒂三世的扮演者,90后演员查理·普拉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中选取的这个截面,恰如其份地展现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这位首富,居然极为吝啬。他愿意花一个小时,只为了把一个旅游纪念品的价格砍下几美元;还有,想赎买最喜欢的孙子的命,也恨不得一分钱不付。同时,购买数百万美元(四十年前比现在值钱)的艺术收藏,他又眼都不眨。

尤为讽刺的是,上一个镜头,还在讲他如何一分钱不肯给孙子出,担心被人利用;下一个镜头,就在讲他慷慨地买下价值一百五十万元美元(来路还不明)的名画。


《金钱世界》剧照,保罗·盖蒂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扮演,他也由此角色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未获奖)。


2/2
《金钱世界》换角风波与薪酬风波,让这部剧,戏外比戏内还要精彩,也引起不少争议。影片的品质,也并未达到尽善尽美,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

不过,回到影片本身,虽然米歇尔·威廉姆斯的表演可圈可点,完成度很高,可惜,伟大的母亲、坚强的母亲,这样的角色,新鲜感不足。

保罗三世的母亲、保罗·盖蒂的前儿媳,在儿子被绑架之后,与绑匪和一毛不拔的前公公博弈,她竭力周旋,竭力理性,一直在崩溃的边缘。


“作为一个母亲,我请求你们放过我的儿子”,盖尔·盖蒂由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并由此获得第7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未获奖)。

她先是为了能取得四个孩子的抚养权,没有要一分钱抚养费;而后,又为了能换回儿子的命,签字放弃四个孩子的抚养权。一人跟一个帝国一样的财阀作斗争,简直比堂诘诃德斗风车还惨啊。

保罗·盖蒂本人,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富有的想象。几个细节,就够荒唐的了。

一,他一开始没有认这个儿子,儿子住在小公寓里就要破产了。从上下文来看,并不是他与这位儿子有嫌隙,而且他对儿子没有感情,直接就忘记了他的存在。

二,他送给刚见面的孙子一个艺术品,说是价值一百二十万美元;小保罗三世小心翼翼、又惊喜地接过。后来,在小保罗的母亲为了救儿子命、完全绝望的情况下,抱着最后希望把这个艺术品拿去拍卖行,才知道,这只是一个价值十几美元的旅游纪念品。

三,在保罗·盖蒂的伦敦城堡里,他为了节省电话费,撤掉了公寓内所有的外线电话,只留下一台电话,还是投币式的,打电话之前要收费。



四,小保罗三世被绑架,保罗·盖蒂表示,他还有14个孙子孙女,如果他这次交了钱,之后还会发生很多类似事件。他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一分钱不给。而在这段时间里,他花钱买了幅一百多万美元的画。

五,在小保罗被绑匪割掉耳朵、并被全意大利的报纸刊登消息之后,保罗·盖蒂终于答应给赎金了。然而,他给赎金,是因为发现这笔赎金可以巧妙地避税。小保罗的母亲气得发抖:很高兴我儿子被绑架,能帮你避税,帮你省钱。


被绑架的小保罗

六,限于地方法律,这笔赎金只能有一百万美元可以避税;保罗·盖蒂坚决不肯出多余的钱。其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他的石油生意大赚特赚,不断刷新他的财富纪录。

七,保罗逃出来的那个晚上,受到打击的保罗·盖蒂风烛残年,在名画之间,孤独地死去。似乎在死前,感觉到亲情的可贵、缺失亲情的遗憾。实际上并非如此,真实的保罗·盖蒂在孙子回来的三年之后再去世的。他留给亲人的遗产极少,全都投入到艺术收藏及各种可避税的信托基金当中了。

连这点假想中的“反省”,也没有。

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富可敌国的财富帝王,会对电话费也铢鏁必较?为什么一个他最喜欢的孙子,也比不上一幅画重要?



但换一个角度,又可以理解了:富人的价值体系上,金钱永远排第一,每一个铜板都重要;艺术收藏,也是一种金钱的保值形式、财富的存在形式,约等于金钱。

但是,人,亲人,需要花费金钱及时间去经营感情,这些时间用来赚钱多好啊。多一毛钱都是浪费,给一毛钱都很心痛。不值得。

这也许是人家能成为世界首富,而我们都是庸碌的大多数的原因吧。

或者,保罗·盖蒂就像他想象中的前世哈德良皇帝一样,倾心于艺术之美,倾心于财富之巨,倾心于文明之辉煌,他对这些充满了激情;但发动起战争,屠杀起五六十万的犹太人(两千年前人口本来就很少),内心平静,不起波澜。

——一幅画的价值,比一千个人、一万个人的生命,都重要得多。

在《金钱世界》的原著小说《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当中,最初与最后,盖蒂都引用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名言:

“欲谋繁荣,不可废弃俭德;
扶助小民,不可打倒伟人;
激励弱者,不可削弱壮士;
优惠工人,不可奚落雇主;
救济贫民,不可消灭富人;
祛除烦恼,不可借着挥霍;
增进同胞之爱,不可煽动阶级仇恨;
欲谋安居乐业,不可专靠借债度日;
进德励志,不可消除独立创造之心”

把它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代表着自己眼中世界。

这是一个胸怀开阔、心怀世界和人类历史的巨擎;但同时,也是一个极端自私的暴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钱世界》的背后,有钱人和你我不属于同一物种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