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7-4-2 20:31
迁都的8大悲喜剧
迁都的8大悲喜剧
[url]http://mp.weixin.qq.com/s/CoVVN4yY89iGlHQeu33bFg[/url]
迁都的8大悲喜剧
原创 2017-04-02 东西杂谈 王冲
太祖,我说的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后,太祖南征北战,首都安全无虞。可进攻北方失败后,忧从中来。东京汴梁(开封)这个地方,地处平原,属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北汉在黄河以北,与汴梁仅相隔一河。而强大的契丹也随时有可能挥戈南下,以汴梁平坦开阔的地势,如何抵挡辽军铁骑?
因此,雄才大略的宋太祖提出迁都之事。他提出迁都洛阳,目的是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最终在赵光义“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的劝说下,不得不做出妥协。
最终,京城被金人攻破,二帝被掳。
南宋赵构的建都,也欠妥当。当时,无论选择南京,还是洛阳,都可以展示反攻的决心。偏安杭州,享受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繁华,从心理上也彻底放弃了反攻的欲望。
建都这事儿,最狠莫过于永乐大帝。他抢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一是坐在南京不踏实,总觉得如芒在背,二是在北京住惯了,喜欢享受风沙的滋味。于是,一声令下,明都北迁,名义上很高大上,说是天子戍边。
吊死煤山的崇祯帝,在李自成兵威正盛时,想过迁都到南京。当时南京有完备的各部委“影子大臣”,南方也是富庶之地,国家的命脉所在。可崇祯最终犹豫了,没能做出决策。
中国的事儿说到此为止,接下来说说外国的。
美国确定首都很有意思。美国的诞生离不开制宪会议,把费城当做首都挺好,可好几次英军逼近,不得不颠沛流离的到处跑。独立后,议会定在了最大的城市纽约,华盛顿总统在那里算是有了稳定的办公环境。可南方佬反对,在交通不便的时代,首都的位置靠近哪里,哪里就沾光。
最终,南北双方达成了妥协方案,定都就成了交换的砝码:南方同意汉密尔顿偿还债务的方案;北方则同意将首都从纽约迁往南方某个靠近北方的地点,新建一座城市。最后,新址确定在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多马克河畔,由河两岸的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各捐出一部分土地,作为首都的永久性用地。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定都,也有类似的争端。当时,悉尼和墨尔本互不相让,最后决定折中,把首都放在中间。悉尼和墨尔本派人骑马对着跑,相遇的地方作为中点,用于建都。可悉尼人比较狡猾,故意让马跑的慢,结果是首都距离自己近了点儿。
建都争执比较容易,可迁都,事儿就大了。
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试图促进内陆的开发。但几乎从它建成的第一天起,批评声就从未停止过。迁都没有解决前首都的“城市病”,却造就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新城市。
生活的不便利导致无论是贫民还是低收入者,都不愿意生活在市中心,宁愿住在城市边缘。城中心开始支离破碎,郊区化现象严重。加之设计时对人口增长预计不足,巴西利亚周围形成十数个卫星城,仅超过10万人口的就有5个。贫民窟导致的冲突也伴随而来。
有时候,迁都也是无奈。比如说韩国。
韩国在战后的城市经济发展着重于首尔,令到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相对制约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不均衡的城市发展令到首都出现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化恶象,阻碍可持续发展。
“世宗”据说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贤明的一个国王,然而这个显赫的称号却在韩国内部引起了长达8年的“迁都”之争。
2010年1月11日,尽管韩国国务总理郑云灿在新公布的《世宗市建设规划修正案》中,已经全面废除了原计划中迁移国家部委“九部二处二厅”的内容——这意味着未来的世宗市将不再是“新行政首都”,而成为一个以教育科学为中心的经济城市,但关于新城建设的种种争议仍然没有停息。
日本,也时常讨论迁都。
某前副首相组织了一个由各党派国会议员参加的团体,专门研究迁都问题。他们建议新首都应设在东京以北350公里、现有人口120万的仙台。
名古屋的某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建议把首都迁往名古屋。他们认为,名古屋位于故都京都和东京之间,早有“中都”之称,又居全国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迁都于此,是上上策。
大阪的某经济团体建议,把首都迁往京都、大阪、神户这三个城市形成的“三角地带”的中间。
从这些言论中不难看出,人们为迁都而踊跃地献计献策,实质是同各自的地方利益挂钩的。
最终,看下迁都的整体数据吧:从18世纪末至今,迁都的国家有61个,占全世界国家的三分之一……
作者微信公号:【world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