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7-3-12 22:10
莎剧背后的历史传奇:从金雀花王朝到玫瑰战争
莎剧背后的历史传奇:从金雀花王朝到玫瑰战争
[url]http://weibo.com/p/1001603948990109505755[/url]
陆大鹏Hans
莎剧背后的历史传奇:从金雀花王朝到玫瑰战争
2016年3月3日 17:07 阅读 51262
莎剧背后的历史传奇:从金雀花王朝到玫瑰战争
这是我2016年2月20—21日在上海大剧院做的讲座的文字整理稿。澎湃刊登过一个简略的版本,这里是比较详细的版本。
本次讲座,主要是给大家简略介绍莎士比亚几部英格兰历史剧背后的真实历史,尤其是人物关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读剧和观剧。
今天要讲的这段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几部历史剧基本上有覆盖。英格兰王室的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要理解英格兰历史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几个家族对王位的主张权何来,必须对这个谱系有清楚的了解。
我这边给大家做了一张谱系图,这张图最右边有一个不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埃德蒙,五代马奇伯爵。这个不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在今天的故事里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张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是尽量按照年龄的长幼来排的。但是为了画图方便,我把老二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放到了比较靠右的位置。
我们从头讲起。
爱德华三世是英格兰历史上非常成功、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国王。他属于金雀花王朝。他统治了五十年,对法兰西用兵,战功显赫,创建嘉德骑士团等。他子嗣众多,但活到成年的儿子只有五个,按照长幼顺序为:黑太子爱德华、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冈特的约翰、兰利的埃德蒙和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顺便说一下,英格兰历史上,由于重名极多,往往需要用地名来区分人物。尤其王室成员,常以出生地来称呼。如冈特的约翰,名字是约翰,出生在冈特,即今天比利时的根特。
理查二世:有胆略的少年君主
爱德华三世的长子黑太子爱德华,是英格兰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屡立奇功,于克雷西、普瓦捷战役大败法军,功勋卓著。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理查,后来以长房长孙的身份,继承了爷爷爱德华三世的王位。理查二世到今天有不少臭名,很多人觉得他是昏君或暴君,但实际上,他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对宗教、文学、艺术大力支持,写《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乔叟就生活在理查二世的宫廷,得到国王的庇护和资助。大约也是在爱德华三世和理查二世时期,英语开始取代法语,大大普及,成为英格兰的通用语。
(黑太子)
理查二世10岁继位,不久,国内就爆发了一场危机。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祖父和父亲常年对法兰西用兵,造成国库空虚,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抽取人头税,不论财富多寡,都要交一定的税额。然而,拿不出人头税的农民们揭竿而起,于1381年在瓦特·泰勒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泰勒据说是英法战争的退伍军人。他的起义军最有名的一句口号是:“亚当耕种、夏娃织布的时候,哪有什么贵族?”这有点像中国人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军声势浩大,打进了伦敦城,洗劫了国王的叔叔冈特的约翰的宫殿,并在伦敦城里大肆抢劫,破坏很严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史观过去喜欢讲农民起义是好的,是对统治集团的正义反抗。事实往往没有这么简单。
这时候,14岁的理查二世国王与起义军领袖瓦特·泰勒见面。会面中,伦敦市长突然拿剑把起义军领袖杀死了。农民起义军一片哗然,若是冲上来把国王杀掉,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但理查二世用自己的强大的气场镇住了他们,宣布他才是他们的统帅和领袖,他们应当服从他。起义军被他的威严震慑了,纷纷向国王鞠躬。
他转移了他们注意力的时候,军队开始抵达,将起义军赶出伦敦,没有造成多少流血。局势得到了挽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居功至伟的是这个14岁的孩童国王。
他平定了农民起义之后,就开始翻脸不认人,对以前的农民起义者进行残酷的镇压。他有一句名言:你们原先是农奴,将来也永远是农奴;你们永远是奴才,将来我对你们不似先前,而是比先前不知严酷多少倍……
所以我们说,理查二世是一个非常有胆略的人,但也自信和残酷。正是他轻易地平息了农民起义,这种自信后来变成了自负,是他倒台的原因之一。
贵族们缘何支持博林布罗克的亨利谋反?
理查二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当上国王,而他的叔叔们都正值青壮年,与其他一些贵族一道,把持着朝政,但理查二世并不甘心做个傀儡。最年轻的叔叔托马斯,是反对理查二世统治的领袖,用武力强迫国王签订了契约,把政权转交给贵族组成的集团会议。虽然一开始忍受屈辱,看着大权旁落,但理查二世不是懦弱之君,开始培植自己的军队和宠臣,势力壮大之后就要翻盘,并害死了叔叔托马斯。理查二世据说是个同性恋者,虽然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儿女。他的宠臣们也有不少为非作歹的恶行,因此理查二世渐渐丧失了民心。
在莎剧《理查二世》,一开始就是博林布罗克的亨利(冈特的约翰的儿子,后来的亨利四世,也就是理查二世的堂弟)和托马斯·莫布雷的决斗。莫布雷是理查二世的宠臣,理查二世把自己的叔父托马斯交给了莫布雷看押,但托马斯却突然死去。所以很多人怀疑,莫布雷受理查二世指使杀死了托马斯。亨利与莫布雷两人矛盾深重,他们来到国王面前,互相指控对方谋逆。但国王理查二世既怕亨利戳穿真相、揭示托马斯的死因,也怕莫布雷狗急跳墙、背叛自己,所以在两人正准备决斗的时候,突然丢下权杖说:“停止,你们不要斗了!”然后把这两个人分别放逐。莫布雷被终身放逐,死在了威尼斯。亨利被判流亡十年,他在法兰西积攒自己的力量,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故乡。
冈特的约翰去世后,理查二世对其抄家,将亨利的流放延长为终身,也就是说剥夺了亨利的继承权。一方面,亨利不甘心受辱;另一方面,在中世纪,国王和贵族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契约”:贵族向国王效忠,为他出钱出兵,但是国王也要尊重他的私有财产,让儿子继承父亲,如果擅自打乱这个关系的话,对贵族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根本。贵族们支持、同情亨利,是他后来篡位成功的原因之一。
莎翁的历史剧里有不少史诗错误,比如人物关系有不少错,但大的历史观念和潮流,比如这个地方,是贴近真实而且耐人寻味的。所以,大的脉络比细节错误更重要。
亨利起初只宣称要夺回理应属于自己的:兰开斯特公爵的头衔和相应的财产。他只带了一小群追随者,渡海返回英格兰,但诸侯受够了理查二世的无道,蜂拥到亨利旗下。随着队伍越来越壮大,亨利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不满足于仅仅当兰开斯特公爵。而追随他的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害怕理查二世将来翻盘后报复,因此也对亨利劝进。
亨利轻松地擒获理查二世,强迫他退位和让位。理查二世被囚禁在一座城堡,不久之后死去。有的说法是,他被活活饿死。也有人说他是被处决的。
至此金雀花王朝主系落下了帷幕,兰开斯特王朝正式建立。亨利四世上位。之所以称“兰开斯特王朝”,因为亨利四世的父亲冈特的约翰是兰开斯特公爵。他的后代就被称为兰开斯特公家族。
亨利四世:焦虑的篡位者
莎剧《亨利四世》里面有一句话:“戴王冠的头是不能安于他的枕席的。”亨利四世就是一个非常焦虑、经常失眠的国王。为什么?首先,他通过篡位夺权,或许受到良心折磨。其次,他并不是理查二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亨利四世登基)
理查二世没有儿子,爱德华三世的五个儿子当中,长房已经灭亡。所以按理说,应当轮到二房,即莱昂内尔的曾外孙,第五代马奇伯爵埃德蒙。
而亨利四世,仅仅是三房的后代,王位继承权弱于埃德蒙。
不过亨利四世的继承权是来自父系的血统,而马奇伯爵的继承权来自母系的血统,他的祖母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女。但是究竟长幼和男女哪个更优先?在英国当时会产生很多的争论,也是后来玫瑰战争的起源之一。
虽然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但亨利四世最终还是成功登上王位。那一年,他32岁,年富力强,是优秀的将领,有自己的财富、人脉和资源,而且他的家产被理查二世没收,被冤屈,所以他赢得了一定的同情。而埃德蒙当时只有8岁。
但亨利四世统治的过程当中,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埃德蒙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这对亨利四世来说,是一个焦虑的来源。
不过有意思的是,埃德蒙自己倒是始终对兰开斯特王朝忠心耿耿。
亨利四世还有一个焦虑的根源就是,打江山的功臣怎么办?英格兰北部的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是支持亨利四世上台的功臣之一。
在莎剧里,理查二世被废后曾对诺森伯兰说:“诺森伯兰,你是野心的博林波洛克(亨利四世)升上我的御座的阶梯,你们的罪恶早已贯盈,不久就要在你们中间造成分化的现象。你的心里将要这样想,虽然他把国土一分为二,把一半给了你,可是你有帮助他君临全国的大功,这样的报酬还嫌太轻;他的心里却是这样想,你既然知道怎样扶立非法的君王,当然也知道怎样从僭窃的御座上把他推倒。”
亨利·珀西的儿子“霍茨波”(热刺)哈里·珀西是英格兰当时非常著名的骑士。珀西家族现在对亨利四世是个潜在的威胁,但是他们不是王族,就算造反,也不能当国王,所以他们准备扶持第五代马奇伯爵埃德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珀西家族的造反大概持续了6年时间,结果惨败。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出人出力,那么他们准备扶持上台的这个傀儡怎么样呢?埃德蒙虽然比亨利四世更有继承优先权,但有意思的是,这么多年却一直对亨利四世忠心耿耿。或许是因为他是亨利四世格外“重视”的对象吧。
“霍茨波”(热刺)哈里•珀西
亨利四世焦虑的原因之一还由于他与自己的长子关系不太好。虽然他是个勤勉的国王,但他的儿子哈尔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是一个整天和狐朋狗友瞎混的孩子。传说哈尔王子曾经有意阴谋反对自己的父亲。莎剧中,亨利四世躺在床上,儿子走了进来,看到好像爸爸已经死了,就走上前去把王冠戴在自己头上,没想到,这时候爸爸突然醒了。然后哈尔王子就非常狡猾/聪明地说了这样一段话:“陛下,您好容易挣来这一顶王冠,好容易把它保持下来,现在您把它给了我,我当然对它有合法的所有权;我一定要用超乎一切的努力,不让它从我的手里失去。”算是与父亲和解了。
亨利四世通过篡权登上王位后,花了很多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力,是比较成功的,但兰开斯特王朝能不能继续维持,还要看他的儿子亨利五世有没有能力巩固下去。
亨利五世的统治,重新对法开战
据传说,亨利五世当太子的时候,非常不正经,有很多狐朋狗友,喜欢胡闹,甚至拦路剪径。他最有名的朋友就是贪财好色、好吹牛而怯懦的福斯塔夫,不过其实福斯塔夫是个颇有可爱之处的角色,也算是莎翁人物长廊中的一个亮点了。要说亨利太子是个轻浮的纨绔子弟,未必是事实。他十六七岁就开始领兵打仗,所以其实算个少年英雄。
按照莎剧的说法,他登基之后,立刻对老哥们儿翻脸不认人,怒斥福斯塔夫:“我不认识你,老头儿。跪下来向上天祈祷吧;苍苍的白发罩在一个弄人小丑的头上,是多么不称它的庄严!”并命令福斯塔夫不得接近自己10英里的距离。所以,亨利五世浪子回头,要开始励精图治了。
(福斯塔夫)
他继位上台后有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巩固兰开斯特王朝的合法性,毕竟父亲篡位也仅仅只是十几年前的事,而彻底平定诺森伯兰伯爵的叛乱,也只是几年前的事情。所以他的王位未必能坐得稳。
莎剧《亨利五世》的开场,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等几个教士,在商量说,听说国王马上要向教会伸手要钱,将教会的部分土地充公。怎么办?教士们商议的结果就是,准备主动把献一笔巨款给国王,让国王去在法兰西建立功勋,从而转移对教会的注意力。教会的怂恿,是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亨利五世上台时刚刚平定了国内珀西家族的叛乱,也试图转移国内矛盾焦点,需要一场光荣的胜利来巩固兰开斯特王朝。
在爱德华三世时期,英格兰就对法兰西用兵,这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的开端。这场战争的起因之一是英王本身是诺曼底公爵,他带兵占领了英格兰又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与法王平起平坐,法王对他有了嫌隙。二是因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弗兰德的羊毛纺织等贸易,英法争执不下。此外,英王爱德华三世还认为,自己有资格当法兰西国王。之所以爱德华三世会有这样的想法,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的母亲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女儿伊莎贝拉。腓力四世的三个儿子相继继位,但都相继死去,且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的子嗣。
腓力四世的第三个儿子查理四世去世后,法兰西贵族开始商量王位的继承问题,决定传给了瓦卢瓦的查理的儿子腓力六世。而瓦卢瓦的查理是腓力四世的弟弟。但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是腓力四世的外孙,关系更近。可是,他的继承权来自母系血统,这在法兰西王位继承传统中是不被允许的。但爱德华三世还是硬把法兰西的鸢尾花纹章图案加到英格兰的狮子纹章上,并把自己的称号从King of England改成King of England and France(英格兰与法兰西之王)。直到1801年,英王乔治三世才最终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主张。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兰西大革命,法兰西王国已经不复存在。
除了上述的几个原因之外,亨利五世选择对法出兵,还因为当时法王查理六世是一个疯王,患有精神病,相信自己是玻璃做成的。法兰西在他统治下,朝纲紊乱,内斗不休,实力较弱。
(疯王查理六世)
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亨利五世以少胜多,大败法军,英格兰的长弓和当时的泥泞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法兰西损失了大量贵族,公爵损失三个,伯爵损失了八个。亨利五世取得了辉煌胜利。今天有些人拍照时很喜欢用的“V”型手势(手掌向外),据说就是从阿金库尔战役开始的。英国的长弓非常有名,用紫杉木等特殊木材制成,尺寸往往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要长,因而拉开需要非常大的臂力。英国长弓手的训练常常是从小开始的,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有臂力拉开这样的弓,获得比较好的战斗力。因此英国长弓手非常厉害,遭到法兰西人民的嫉恨。传说如果他们抓到英格兰长弓手,就要把拉弓的两个手指剁掉。所以英格兰长弓手向敌人做出“V”手势,表示我的手指“还在哦”。当然这是个传说,未必是真的。
(1944年版的《亨利五世》电影)
(1989年版的《亨利五世》电影)
(2012年版的《亨利五世》电影)
英格兰也有重要人物战死,其中有第二代约克公爵爱德华。他是兰利的埃德蒙的儿子,兰利的埃德蒙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在莎剧的某些改编版本(如2012年BBC的版本)中,二代约克公爵试图反叛亨利四世,但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的。他反叛之后得到了宽恕,但深感内疚,于是决定报答亨利四世,帮他杀了理查二世。但历史上他其实是在战争中战死的。而且莎剧原本当中,杀死理查二世的也不是约克公爵爱德华。(第二代约克公爵爱德华)
经过几年的奋战,亨利五世逼迫法兰西签订城下之盟,即1420年的《特鲁瓦条约》,要求查理六世废掉自己的太子,立亨利五世为法兰西继承人。当时查理六世年事已高,而且又是精神病人,亨利五世觉得自己继位将轻而易举,同时他迎娶了法兰西的公主凯瑟琳,他们的儿子将会继承英法两国的王位,这是多么好的安排!对英格兰来说,将是多么光明的前途!然而,历史的戏剧性发生了,年纪轻轻的亨利五世居然比查理六世更早去世。
(亨利五世的婚礼)
亨利五世受到莎士比亚的高度评价,是莎剧中非常少的完全正面的角色。《亨利五世》中这样描述:
“一颗英格兰的明星——命运成就了他的宝剑,他的宝剑赢得了世界上最美的花园——这锦绣山河后来又归皇太子继承。亨利六世在襁褓里,就加上王冠,登上宝座,君临着法兰西和英格兰。只可叹国政操在许多人手里,到头来丧失了法兰西,又害得英格兰遍地流血。”
与襁褓中的亨利六世命运相联系的,便是后来的“玫瑰战争”。
何谓“玫瑰战争”
所谓“玫瑰战争”是指什么?其实玫瑰代表着当时的两大家族,兰开斯特家族的是红玫瑰,而约克家族则是白玫瑰,两个家族为争夺王权展开激战。莎剧《亨利六世》里边有个经典的情节,就是很多贵族聚在花园里边争吵,有的人摘了红玫瑰,有的人摘了白玫瑰,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一位铁娘子)
亨利五世死前,让自己的几个弟弟辅佐朝政,但是这几个人互相争斗不休,国政混乱,对法战争中也渐渐失败,丧失了之前占领的法兰西土地。继承王位的亨利六世,也是一个疯王,有严重的精神病,很有可能是从外祖父那里继承过来的。再加上他个性软弱,国内有很多的问题。
玫瑰战争的开端,是第三代约克公爵理查反叛亨利六世。他的父系祖先是兰利的埃德蒙,也就是四房;他的母系祖先是菲利帕,即安特卫普的莱昂内尔的女儿,所以是二房。如果从母系血统看,他的王位继承权比兰开斯特王朝更优先。
(第三代约克公爵理查)
在武装反叛中,约克公爵理查曾经俘虏了国王亨利六世。但胜败乃兵家常事,理查战败,被斩首。但是,老子死了儿子还在,三代约克公爵理查有三个儿子:爱德华、理查和乔治,他们把这场玫瑰战争延续下去,终于打败了亨利六世。最后,爱德华当上了国王,也就是约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爱德华四世。(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身材高大,长得很帅,是当时欧洲的一颗明星,很多欧洲王族都希望和他联姻。同时,他的大臣也到处帮他参谋,希望寻觅合适的王室家族,结婚生子,巩固政权。特别是他麾下的重要大臣16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还专程前往法兰西,联络法兰西王室,多方运作,最终与法兰西王室签订婚约。(kingmaker沃里克伯爵)
沃里克伯爵兴高采烈地回到英格兰去,道贺国王,事情办成了。结果,国王告诉他说自己已经结婚了,结婚对象是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这位寡妇本来是非常小的一个贵族,地位非常低,丈夫是兰开斯特家族的人,战死沙场,家产也被没收。她亲自跑到国王那边去求情,说她有两个儿子,要维持生计,希望国王能网开一面。爱德华四世看到这位美丽的寡妇,就不但同意了她的要求,还对她展开疯狂地追求。但这位寡妇非常聪明,要求与国王结婚,才能继续,国王答应了。
(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的王后)(爱德华四世与弟弟们)(玛格丽特·博福特,亨利七世的母亲;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的王后;安妮·内维尔,理查三世的王后)
就这样,爱德华四世对婚姻大事自作主张,撕毁了和法兰西王室的婚约,还让自己的大臣沃里克伯爵非常难堪。沃里克后来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即背叛爱德华四世,重新投到亨利六世麾下。几经曲折之后,爱德华四世才彻底击败亨利六世,杀死沃里克。爱德华四世最终也才得以安定下来。
但他的安稳日子却并不长久。他杀了亨利六世后,虽然兰开斯特家族只剩下亨利·都铎一人,但正是这位亨利,也就是后来的亨利七世,对他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什么这位亨利能够对约克家族构成挑战呢?他的父亲是埃德蒙·都铎,是没有王权继承权的,而他的母亲则是玛格丽特·博福特,虽然有王位血统,但是往上追溯,她的祖先却是私生子。但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兰开斯特家族已经非常凋败了。既是男性、年龄较大的也只有这位亨利了。
爱德华四世四十岁出头就死了,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爱德华五世,同时立弟弟理查为摄政。这位摄政监督着自己的两个小侄儿爱德华五世和理查,然后意想不的是,这两个小侄儿很快就死了。为何会死,至今仍然是个疑案。在众说纷纭之下,也形成了后来著名的“塔楼小王子”故事的来源。当然我们很容易怀疑是叔叔理查谋害侄儿篡位。
爱德华五世在位仅仅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现在他的叔叔登上了王位,也就是理查三世,这是个比之前的亨利四世更为焦虑的篡位者。一方面,约克王朝的合法性会有问题,另一方面,他是通过很不正当的手段上台的。(爱德华五世)
让理查三世焦虑的对象,是远在法兰西的亨利·都铎。亨利·都铎在法兰西人的帮助下,带兵杀回了英格兰,在1485年的博斯沃斯原野战役中杀死了理查三世。亨利有道义的正当性,也以武力一统天下,成功地当上了国王,成为亨利七世,也就是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理查三世与王后安妮·内维尔)
在这场改变王朝命运的博斯沃斯原野战役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德比伯爵托马斯·斯坦利的角色。理查三世和亨利·都铎对阵,后者的兵力其实比较弱。托马斯·斯坦利在理查三世麾下,但他也是前面提到的玛格丽特·博福特的丈夫。也就是亨利·都铎的继父。斯坦利手里有比较强大的兵力,他的选择将会决定这场战争的结果。他是忠于自己的主子理查三世,还是忠于自己的太太玛格丽特·博福特,以及太太和别的男人生的儿子?在这场战争中,他姗姗来迟,他在等待双方分出明显的胜负后才加入胜利的一方。他的赌博是非常安全的,看到理查三世兵败之际,才率兵加入亨利·都铎一方。
(亨利七世)
亨利七世就这样登上了王位,玫瑰战争也就结束了。都铎王朝继承了兰开斯特家族的红玫瑰和约克家族的白玫瑰,以红白玫瑰为标志。莎士比亚连续的几部历史剧,到此也就谢幕了。
悠优 2017-3-13 12:21
这一坨也不能只看莎翁哒,还是要老老实实读史,幸好腐国历史都有证可查好让我带着宝宝一个个地方去看,一圈兜下来嚒,读的腐国历史妥妥滴都混清楚哩。
这就是读万卷之后还得行万里的好
麦兜兜 2017-3-13 15:59
一堆的亨利,爱德华,理查,一堆伊莉莎白,玛格莉特,安妮,先晕一会
悠优 2017-3-13 16:30
回复 3楼麦兜兜 的帖子
;P 像他们这样讲,自然是没劲了。
我家阿囡我自己讲滴,结合西方美术史,音乐史,建筑史。。。有玩有听有看,都记住了。。。
悠优 2017-3-13 19:37
理查3世胸闷,宝宝不说话,哈哈。給君王唱赞歌莎翁也起劲滴呀,你覅以为他就会写罗密欧的呀
麦兜兜 2017-3-14 19:03
回复 4楼悠优 的帖子
看《白王后》的时候,百度了一下,然后看《都铎王朝》的时候又百度了一下,还是很难记住这堆人名:'(
悠优 2017-3-14 21:37
回复 6楼麦兜兜 的帖子
呵呵呵呵呵你又不考试。
我一个朋友说搞不清这段,我推荐她看《空王冠》,从理查二世世开始看,因为是卷福演得比较带入戏,而且卷福颜值顶峰,莎翁写得也接近历史,卷福的台词功夫极好。空王冠三部曲的第二第三部人物精简,叙述简洁,对照莎翁原著看,几乎是原著原台词,即便是翻译,字幕组都是非常用心,而且演员真心的选得好,演得极有王者气质。我当年給囡囡讲西方美术史哈进库斯之战时候,她已经能背出莎翁台词,可见抖森对中国学生的经典名著教育;P
总之,是完全能助你搞清历史又不搞七捏三的萨剧。
[[i] 本帖最后由 悠优 于 2017-3-15 10:05 编辑 [/i]]
麦兜兜 2017-3-15 09:58
回复 7楼悠优 的帖子
谢谢,一定要去看的: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