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5-12-24 08:41
清唱剧《弥赛亚》是如何炼成的?
清唱剧《弥赛亚》是如何炼成的?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1ODI2Mw==&mid=401615221&idx=1&sn=1faa844051b06aa1fb98f5fd3faeb3d0&scene=0#wechat_redirect[/url]
文艺 | 清唱剧《弥赛亚》是如何炼成的?(附震撼MV)
原创 2015-12-24 陈珊 OC
导读
Overseascampus
每年圣诞时节,在世界各大音乐厅几乎都可以听到清唱剧《弥赛亚》,它是著名作曲家亨德尔(1685.2.23-1759.4.6)享誉世界的作品。
这部作品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与亨德尔本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弥赛亚》CD封面
从高峰坠入低谷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出生于德国哈雷哈勒,父亲是位外科医生。父母让他从小就接受音乐训练,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路德教会的琴师。亨德尔在小小年级时就展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18岁时,他迁居汉堡,在歌剧院担任小提琴手,同时开始创作歌剧。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往返于意大利与汉堡之间,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那时,伦敦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意大利歌剧还是个新玩意。为了发展音乐事业,他于1710年左右定居伦敦,几年后,当他成为英国公民时,已经是享有盛誉的音乐家了。当时伦敦的游乐胜地沃尔克斯豪尔花园里耸立了一尊他的全身雕像,这对一个还在世的音乐家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然而,到了18世纪30年代中期,意大利歌剧在伦敦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亨德尔一时债台高筑,很多债主前来讨债,他白天不敢出门,身心俱疲,内外交困。1737年4月,52岁的亨德尔不幸中风,身体的右侧全部瘫痪。医生下的结论:除非奇迹发生,或许他能康复,但他的大脑已被完全损害,他的音乐生涯结束了!
接下来,亨德尔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旅。医生建议他去德国亚琛泡温泉,一天不得超过3小时,怕他的心脏受不了。疾病或许摧残了亨德尔的肉体,却没能损害他顽强的求生欲望。他对医生的建议置若罔闻,每天在温泉里一泡就是9个小时,结果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医生瞠目结舌,亨德尔骄傲地宣告:“我下地狱走了一趟,现在回来了!”
康复后的亨德尔创造力像岩浆喷发,一口气写了《扫罗》、《以色列在埃及》等3部清唱剧。然而,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先是英国女王逝世,然后西班牙战争爆发,接着寒冷的冬天来了,泰晤士河结冻成冰,没人有闲情逸致去光顾歌剧院听清唱剧。亨德尔的状况越来越窘迫,债主催债,评论家也对他竭尽嘲笑挖苦。亨德尔的情绪降至低谷,陷入绝望的深渊,他此生从来没有如此悲观过。夜深人静,他一遍遍地问上帝:“为什么?你医治了我的身体,拯救我脱离了死荫的幽谷,现在却把我交在人的手里,让他们置我于死地?为什么?为什么?”
此时的亨德尔,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来说,创作源泉的枯竭,已经够痛苦了,成天还要受到不怀好意者的精神鞭笞和恶意中伤。如果说,几年前的中风让他经历了肉体的死荫幽谷,现在灵命上的死荫幽谷让他更加痛苦。他可以忍受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孤独、他人的诋毁,但是他不理解也不能接受自己会被上帝忘记、被上帝离弃,与上帝隔绝。
使他的灵魂苏醒
1741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日,亨德尔像往常一样,深夜回到家中,发现桌上有一份今天刚到的邮件。发信人是以前与他合作过的歌词作者简能斯,他中风康复后写的清唱剧《扫罗》和《以色列在埃及》都是由简能斯作词的。简能斯在信中说,“附上新作一篇,恳请大师不要嫌弃,能否为歌词谱曲,大师的妙手或许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不朽之作,给拙作安上轻盈的翅膀,飞向永恒。”
亨德尔握着信的手像被火烫了一样,他把信仍在地上,难道连老朋友都要来嘲笑我吗?他像被人狠狠揍了一拳,跑进卧室,躺在床上,眼泪刷刷流下,他恨自己才思枯竭,他恨朋友,在自己遍体鳞伤的时候,还向他的伤口撒盐。他更质问上帝,为什么要如此抛弃他,置他于死地而不顾?
他发泄完心中的愤怒屈辱之后,却无法入眠,心中似乎有个微小的声音,催促他去看看歌词究竟写的是什么,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拉往外屋的桌子。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来到外间,颤抖着手开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状的期待与激动:如果上帝能行奇迹,彻底医治好他的偏瘫,那么他肯定也拥有安慰医治心灵的力量。
最先跳入他眼帘的,是《以赛亚书》40章第1节:“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像初春的第一场细雨,滋润着久旱的干涸之地,这几个字就像上帝亲自对亨德尔疲惫的心灵说话,使他的灵魂复苏,他切切感受到了音符的跳跃,美妙的音乐在心中流动,他重新获得了用音乐交流的能力。
他欲罢不能,一页页翻看下去,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每一个字都有无法抗拒的威力,触动他的灵魂深处。“耶和华如是说”,耶和华不就正在对他说话吗?不就是这只恩手击打他,让他瘫痪在地,然后亲手医治他,搀扶他起来的吗?“他必洁净”,耶和华不就是用世上的苦难来洁净他的吗?
忽然间,忧郁的雾霾从他的心头消散,他的心充满喜乐,雀跃欢快。惟有上帝才知道他的所需所思所想,唯有上帝才能感动简能斯写下这些鼓舞人心的词句。“他们献祭物给耶和华”“你们要扬声欢唱” ,这些字眼深深打动了亨德尔,他觉得这是上帝亲口对他说话,呼召他,用音符将这些词句化成嘹亮的号角,宏伟的大合唱,震天的风琴,把他心中感恩的火苗化成音乐,作为祭物献给至高者。
亨德尔读着,泪流满面,创作的热情鼓舞着他。他念到第二部分结尾“哈利路亚”时,情不自禁高声喊出胜利的宣告。创作的火焰在他心中愈燃愈烈,一串串音符在他心中组成美妙的旋律,排山倒海似地向他涌来,他的思绪汹涌澎湃,拿起笔,开始创作。此刻虽然夜深人静,黑暗笼罩着整个城市,亨德尔的心中却似明灯照耀,通明透亮,无声的圣乐从他心中流泻出来,通过手中的笔,填满了一页又一页纸张。
亨德尔素描肖像
倾注全情的创作
接下来的21天,亨德尔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屋里创作。仆人送饭进来,放在桌上,他左手拿起面包片,塞进嘴里,右手还是不停地写。他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创作里。歌词像温煦的春风,吹遍他冰封枯冽的心田,每一个字都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释放。当写到“欢欣,欢欣”时,他想象着合唱团在齐声欢颂,歌声响彻云霄,直达天庭。当写到“他是我们的帮助”时,他热切地要把上帝的慈爱向世人宣告:只有经过了死荫的幽谷才能感受到光明的喜悦,只有经过了火一般的试炼才能感受到造物主的怜悯。亨德尔感到,自己责无旁贷,必须要向全世界宣告,上帝将他的肉体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使他的灵魂从死里复活的奇妙经历。
“他被藐视”(《以赛亚书》53:3),这句描写耶稣受难的经文,令亨德尔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耶稣被钉十架,原本为人类赎罪,但是世人以为他被上帝遗忘诅咒,讥笑讽刺他,连他最亲密的朋友都抛弃他。亨德尔感同身受,将此完全融入整段经文,曲子悲怆沉重。但是,“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诗篇》22:8),上帝是信实的,他没有撇弃他所爱的,他让耶稣从死里复活,将天上地下的所有权柄都交给他。上帝也没有忘记亨德尔,他使亨德尔的心灵复苏,再次呼召他把大好的信息传扬给世人。“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诗篇》24:7),“主发命令”(《诗篇》68:11),此时的亨德尔泉思汹涌,一泻不可收拾。
1741年9月14日,从那个炎热的夏日深夜开始动笔,不到一个月,亨德尔谱曲到了最后一句歌词“阿门”,整部清唱剧的高潮,短短的两个音节倾注了他对上帝所有的激情和感恩,他把第一个音节“阿”拉得很长很长,然后重复两个音节,一次比一次强烈,最后一个“阿”由弱变强,由低转高,由高转低,越来越清澈嘹亮,最后,风琴以暴风之势卷入,穿越教堂屋顶,直达苍穹,充满宇宙,天上地下有气息的被造物,众天使都加入了这个对造物主的永恒大合唱。
此时,大功告成的亨德尔缓缓地从座椅上起来,他非常非常疲惫,步履蹒跚,走到床边,倒头就睡。他连续睡了17个小时,仆人几次推门进来,都唤不醒他,以为他又病了,赶紧去请医生。等仆人携着医生赶回来的时候,亨德尔已经醒来了,正在餐桌上大口大口地嚼着面包,喝着啤酒,容光焕发,开怀大笑。面对医生的满脸狐疑和质问,他一言不发,走到钢琴边上坐下,自弹自唱,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一曲告终,站起来,医生目瞪口呆,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只喃喃地说道:“天哪,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奇妙的音乐,你该不是被鬼附身了吧?”亨德尔也被刚才的演奏和上帝的恩典而震惊,甚至有点不好意思。他慢慢地转过身来,望着窗外,轻声说,“不,是上帝与我同在!”
1742年复活节,清唱剧《弥赛亚》第一次在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公演,亨德尔把这次和此后的票房收入全部捐给服务医院和监狱的慈善机构,他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上帝的作为。我曾经生病,是他医治了我;我曾经被囚,是他释放了我。”
1759年4月6日,74岁的亨德尔已经双目失明,他在伦敦的考文皇家歌剧院最后一次指导弥赛亚的演出。这年的耶稣受难节是4月13日星期五,就在这天,亨德尔卧床不起,第二天,复活节的钟声还未敲响,他与世长辞,安息主怀。他给后人留下的旷世之作,崇高至圣,波澜壮丽,不仅见证了上帝的大能,更鼓舞着上帝无数的子民,在聆听美妙音乐的同时,加深对造物主的敬拜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