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花开向光不向暖

yingyinc 2015-11-27 08:58

花开向光不向暖

花开向光不向暖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g2MjUxNA==&mid=401225136&idx=1&sn=82e06f07b83a5e75d9fc4df3e563ad01&scene=0&key=ff7411024a07f3eb38c6020c81f2094580c70fec754a2587f2d15f5e75244f429cfed6a57c430f1995bcb4dcc8b8b740&ascene=7&uin=MjkyOTg2MzEwMw%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0735&nettype=WIFI&pass_ticket=A9euO%2FXLGdIMTemrS1XCjTnoGj0jMIt1BdPHbHykut0cZoWJmM2RSjBToK0cPPf5[/url]

花开向光不向暖

原创 2015-11-27 爱理 OC举目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5.11.25
文/爱理

先问心在哪里

因为负责团契的联络,所以我每周要参加许多个团契的活动。有慕道友对我说:“你不要参与这么多宗教活动啦!推掉、推掉!跟我们一起出来玩!”

我明白慕道友是真心把我当朋友的,但明白归明白,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参与各个团契的活动,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推掉团契去世俗的聚会,在我看来,很有些主次不分、违背信仰。

我把烦恼向牧师倾诉。他认真听完我的叙述,问:“在你看来,敬拜是什么?”

我“啊”了一声,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不明白他的深意在哪里,一时语塞。

牧师再度问:“耶稣可曾说过,人要去教堂?”

我在记忆里努力搜寻了一下:“好像没有。”

“对,祂很多时候都在和未信的人一起,传讲福音。”他看着我说:

“所以,其实每一天都是敬拜。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主做工——不论是在家里擦窗户,还是推掉团契活动去陪慕道友聚会,只要你的心在主那里,你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祂的敬拜。

“只要有向主的心,就不会被世俗带走。反而有能力,带领他人从世俗生活中归向主。”

自此,我开始多接触慕道友——不只是与他们讨论信仰,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与互助。

没有那般遥远

有时和慕道友一起看电影、吃晚饭。某次听他们评论电影《赤壁》。 有一位慕道友特别推崇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用他的话来说:“那个时代必须出一位伟人,懂权谋,擅煽动,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又提到,曹丕之所以被曹操选中继承皇位,正是因为他很多地方酷似曹操,譬如电影中,他打死都不承认自己害了曹冲,等等。

我在一边没说什么,思绪却飞向了中国的古代。如果让我选一位我欣赏的乱世风云人物,我会选“谋圣”张良。《史记》中的张良,居功至伟,却自请封侯于小小的留县,平息了西汉开国之初,人心骚动、功臣争功的局面。

《史记》中记载了留侯的许多计谋,然而,无论是出谋划策请商山四皓,帮助吕后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还是请刘邦先高封素昔不睦的将领,安定人心,这位“谋圣”所行的,皆非旁门左道。他努力引导出的,多是人心底最真、最善、最正直的品质,是以正直的灵魂,引发出其他灵魂中正直的共鸣。

这位特别推崇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奸雄曹操,而非正史中的曹操)的慕道友,我对他能否归主,并不特别看好——从认同奸雄到欣赏良臣,尚且有距离,那么,从喜欢曹操到认识基督,又要走多远?

有一天,我们大家一起从超市出来。超市门口有一只小狗,趴在地上等待主人,特别乖,眼神特别纯真。大家都不由得心生喜爱。尤以那位欣赏曹操的慕道友为甚。他亲昵地伸手去摸,那小狗也摇著尾巴,开心地站起来。

这时,一位朋友禁不住喊了一声:“天哪,它少了一条腿!”定睛看去,果真如此。大家惋惜不已。此时,我却听到那位慕道友——刚刚在辩论“人的良心是否与生俱来”时,他还宣称自己没有良心——说:“哦,我因此更喜欢它了。”

我微笑。这位慕道友显然没有他自己宣称地那样“没良心”。他会被美善的事物感动,他会爱残缺但纯真的生命。他与主的距离,或许并没有我之前臆断的那般遥远。

如果恩惠出于善意

有一位慕道友跟我提起:“团契中的某某姊妹实在是太亲切、太热心了,经常请我们去吃饭,而且不要我们任何回报。总在人家家里白吃白喝,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再去了。”

我微笑,很能理解这样的感受。

几年前刚到团契时,面对热情的弟兄姊妹,我也有过“会不会打扰人家、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的想法。的确,利益交换,是世俗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之一。中华文化中更是强调投桃报李,重视人情世故。

使我改变“接受恩惠是一种压力,后患无穷”的观点的,是《小妇人》中艾美的话:“如果来自别人的恩惠是出于善意,就不会让我烦恼。”



艾美出身贫寒之家,对于施予她恩惠的几位富有的婶婶,她虽然不能给予物质方面的回报,但她温柔、和悦的言行,和感恩的心,却给婶婶们带去了光明和爱。

我把艾美的故事讲给这位慕道友,她欣然表示理解和接受。

与恩惠相对的是怨怼。团契里有一位慕道友,在别的城市受过耶和华见证人的骚扰,从而对那个城市的基督徒团契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更碰到过慕道友因为与基督徒发生摩擦,从而质疑甚至迁怒整个基督信仰。

碰到这种状况,我也会郁闷,却不知该怪谁——是那些被伤害了的慕道友,还是那些不小心伤了人心的基督徒?

后来想想,不论是慕道友还是基督徒,大家都是人,都是罪人。日常生活中的磨擦总是难免,重要的是大家在主里彼此宽容,彼此关爱。我们既然“在主里是新生的了”,就不应该凭血气做事,而要努力用生命影响生命,传递从上帝而来的喜乐、平和。

通过与慕道友的接触,我真切看到自己灵命上的不足,得以不断长进。

谁替你承受生命之重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推掉了福音营会,和一位将要受洗的慕道友一起去旅行。一路上,我留心聆听——她在生命中努力挣扎、坚持,却找不到出路;心上的伤,努力不去在意,却始终弥合不了;生活的压力和前途的未知,让她迷茫……

这些我都明白。信主之前,我也问过:说什么不离不弃,真到了生老病死,谁能替得了谁?人生最长不过百年,功名利禄、争强好胜,有何意义?无尽的虚空,生命之河流向哪里?

心病仍需心药医。

在我怀疑世间是否真有上帝,真有耶稣基督时,一位老师跟我说,如果想证明什么,需要三证:人证、物证、心证。

写下新约的使徒,是人证;科学理论对圣经可靠性的印证,是物证;至于心证——你其实心里早已明白:只有上帝能给人指明正确的道路,并使人有勇气坚持走下去。人的爱太有限,心上的伤和灵里的渴,只有主的爱能治愈和灌溉。也只有主能卸掉人身上的重担,让人回归真正的生命。

我不知道上述这位朋友心证如何,我个人在这方面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前一阵子,我为一篇论文而忙碌。眼看无法准时交上,但我坚信上帝与我同在,抛掉了焦虑、烦恼,心境澄明,专一地扑在写作上。

“一天的忧虑一天当就够了。我过去的罪与明天的路,全交予上帝。祂必会保守我。”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奋笔疾书、认真核对,竟然意外轻松且格外坚韧,有效率,也有准确度,最终准时交上论文!

上帝更借着这件事,让我卸下了多年来总喜欢为前途担忧的重担,学会活在当下,在人生路上,安然而欢然地享受祂赐下的每一天。

唯愿打开那扇窗

去年秋天邻居搬走前,将3盆花草留给了我。



有道是“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不忍拂却别人好意,我这本来无心花艺的人,也不得不对料理花卉上了心——从一开始的浇浇水,到正儿八经地买园艺用具,再到查花卉资料,直至现在窗台上满满当当塞了10余盆植物。

及至冬日,花草在窗台上依旧郁郁青青。只是,别说是需要光合作用的叶子,就是开出的花朵,都对我屋里的暖气“不屑一顾”,齐齐把脑袋转向玻璃窗外在寒风中升起的太阳。对植物来说,无光无暖都不能活。但,花开向阳不向暖。

如果把“暖”比作人世间之物,毋庸缀言,“光”就是上帝的爱。

团契搞某个活动时,因为饮食好,所以有些人,是抱着玩和吃的目的来的。有慕道友为此义愤填膺,提出“经济管理法”——再有活动,不要叫他们来!

非常感谢慕道友对团契的关心,只是团契并没有采纳这样的意见。原因很简单:

在上帝的眼中,每个人都是罪人。身为罪人的我们,无权定别人的罪。我们怎么能判定该让谁来团契、谁不能来?教会是上帝的,人所蒙的是上帝的拣选,且耶稣说叩门必开门(参《太》7:7-8),教会岂可关上门来挑选人?

圣经上说“大的要服事小的” (参《罗》 9:12),团契中弟兄姊妹奔忙,也并非为了回报,更不会对有些人来参加活动时,只知玩乐、不干活,而有所不满。若人能从我们基督徒生命中看到主的光,并愿意跟随那光,足矣。

我们的团契伙食十分丰盛。但有一阵子我们食物简单的时候,仍有慕道友不仅每次都来查经,还主动带东西,烘烤点心给团契,更说回国之后,还要继续去查经班。

感谢主,让我们成为那供暖的人,提供饮食、组织活动。这并不是为了荣耀自身,让花向我开。唯愿打开那扇窗,让更多的花能够接受从上帝而来的爱,向光而开。

作者爱理,来自大陆。现在德国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开向光不向暖

Processed in 2 queries